生理学简答.doc
《生理学简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简答.doc(3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简答和论述 1998年 简答: 1、 简述循环系统运动训练的反应及适应。 答:(1)反应 A、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变化 运动时,由于肌肉节律性舒缩和呼吸运动加强,回心血量大大增加,这是增加心输出量的保证。另外运动时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使容量血管收缩,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也有利于增加静脉回流 B、肌肉运动时各器官血液量的变化 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但增加的心输出量并不是平均分配给全身各个器官的。通过体内的调节机制,使心脏和进行运动的肌肉的血液量明显增加,不参与运动的骨骼肌和内脏的血流量减少。 C、肌肉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 肌肉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是许多因素改变后的总的结果。换句话说,运动时的动脉血压水平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心输出量的增加和外周阻力的降低两者比例恰当,则动脉血压变化不大,否则动脉血压就会升高或降低。 (2)适应: A、窦性心动徐缓 这是由于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而交感神经作用减弱的结果。窦性心动过缓是可逆的,停止训练多年后,有些人的心率恢复接近正常水平。 B、运动性心脏肥大 运动性增大的心脏外型丰实,收缩力强,心力贮备高,因此运动性心脏增大时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反应。运动性心脏肥大对不同性质的运动训练具有专业性反应。 C、心血管机能改善 经过训练心肌微细结构会发生变化,心肌纤维内ATP酶活性提高,心肌肌浆网对Ca2+的贮存、释放和摄取能力提高,线粒体与细胞膜功能改善,ATP再合成速率增加,冠脉供血良好,是心肌收缩力增加。有训练者在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 2、 简述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1)最大摄氧能力 最大摄氧量是反映心肺功能的一项综合生理指标。也是衡量人体有氧耐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凡是能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都能影响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另外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肺的通气与换气机能都是影响吸氧能力的重要因素。 (2)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 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与有氧耐力密切相关。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是决定有氧耐力的重要因素。 (3)中枢神经系统机能 在进行较长时间肌肉活动中,要求神经过程的相对稳定性以及中枢间的协调性要好,表现为大量传入冲动作用下不易转入抑制状态,从而能长时间的保持兴奋与抑制有节律的转换。 (4)能量供应特点 耐力性项目运动持续时间长,强度较小,运动中的能量绝大部分由有氧代谢供给,所/以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与有氧耐力素质密切相关。系统耐力训练可以提高肌肉有氧氧化过程的效率和各种酶的活性以及机体动用脂肪功能的能力。 3、什么是状态反射,状态反射在运动实践中有何意义。 (1)定义:状态反射是指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状态反射包括迷路紧张反射和颈紧张反射两部分。 (2)意义:状态反射在完成某些运动技能时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使身体重心不至于超出支撑面维持的平衡,以保证身体的正常姿势;另一方面,便于躯体向头部转动的方向用移动。例如,在做体操的后手翻、空翻及跳马等动作时,若头部位置不正,就会使两臂用力不均衡,身体偏向一侧,常常导致动作失误或无法完成。 4、人体在运动中如何维持酸碱平衡。 可以从人体血液、呼吸和肾脏三个系统来分析如何维持酸碱平衡。 (1)血液:血液中有数对具有抗酸和抗碱性作用的物质,称为缓冲对,统称为缓冲体系。缓冲体系中的每一个缓冲对是由于一种弱酸和该种弱酸的盐组成的。运动时由于乳酸大量积累,血液的PH值降低,因此机体就会通过这种缓冲对对PH进行调节,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另外乳酸的代谢方式也是靠血液系统来完成的,一部分转入肝脏合成肝糖原,一部分通过血液中运输的氧气将乳酸有氧氧化进一步供能,乳酸代谢加强,体内酸碱平衡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2)呼吸:A、当代谢产物中有大量酸性物质时,他们与Hco3-作用,生成碳酸,后者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使血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导致呼吸运动加强,二氧化碳大量排出,因而血浆中PH值变化不大。 B、当体内碱性物质增多时,与碳酸作用使血中的碳酸氢钠等盐的浓度逐渐回升,维持了其与碳酸氢钠的正常比值,因此对血浆PH值的影响也较小 (3)肾脏:A、肾小球滤液中的NaHCO3的重吸收 当NaHCO3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小管腔时,可以解离为Na+和Hco3-存在于小管液中。Na+与肾小管细胞分泌的H+进行交换,Na+全部重吸收。肾脏吸收碳酸氢盐可保持血浆中碱储备量恒定。 B、尿的酸化 碱性磷酸盐(Na2HPO4)和酸性磷酸盐(NaH2PO4)也是血浆中一对重要的缓冲物质,正常比值为4:1。当肾小管分泌的H+增加时,一部分H+同Na2HPO4所解离的Na+进行交换,使一部分Na2HPO4转变为NaH2PO4,从而使尿酸化应随尿排出。 C、铵盐的形成 NH3属于脂溶性物质,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肾小管中,与肾小管细胞分泌的H+结合生成NH4+并进一步与强酸盐的负离子结合生成酸性的铵盐,随尿排出。 论述: 1、 论述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答: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很多,主要有肌纤维的横断面积、肌纤维类型和运动单位、肌肉收缩时动员的肌纤维数量、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性别和年龄等方面。 (1) 肌纤维的横断面积 力量训练引起肌肉力量增加,主要是由于肌纤维横断面积增加造成的。由运动训练引起的肌肉体积增加,主要是由于肌纤维收缩成分增加的结果。肌纤维收缩成分增加是由于激素和神经调节对运动后骨骼肌收缩蛋白的代谢活动发生作用,使蛋白质合成增多。 (2) 肌纤维类型和运动单位 肌纤维类型和运动单位大小、类型直接影响到肌肉力量。对于同样肌纤维数量而言,快肌纤维的收缩力明显大于慢肌纤维,因为快肌纤维内含有更多的肌原纤维,无氧供能酶活性高、功能速率快、单位时间内可完成更多的机械功。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肌纤维数量称为神经支配比,若神经元支配的骨骼肌纤维数量多,则神经支配比大。不同运动单位所产生的肌张力也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同样类型的运动单位,神经支配比大的运动单位收缩力强于神经支配比小的运动单位的收缩力。 (3) 肌肉收缩时动员的肌纤维数量 支配组成肌肉的各运动单位的运动神经元其兴奋性各不相同,通常慢肌运动单位神经元兴奋性较高,快肌运动单位神经元兴奋性较低。当需要克服的阻力负荷较小时,主要由兴奋性较高的慢肌运动单位兴奋收缩完成,此时动员的肌纤维数量较少,随着负荷的增加,运动中枢传出的兴奋信号亦随之增强,兴奋性较低的运动单位亦逐渐被动员,兴奋收缩的肌纤维数量也随之增多。 (4) 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 肌纤维的收缩初长度极大影响着肌肉最大肌力。肌肉在收缩前常会先做离心收缩将肌肉拉长,然后再做相信收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超等长收缩。研究表明,肌纤维处于一定长度,粗肌丝肌球蛋白横桥与细肌丝的肌动蛋白结合的数目最多,从而使肌纤维收缩力增加,肌肉收缩时肌纤维所处的这种长度称为最适初长。 (5) 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 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主要通过协调各肌群活动、提高中枢兴奋程度、增加肌肉同步兴奋收缩的运动单位数量来提高肌肉最大肌力。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对提高最大肌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中枢兴奋性通过参与兴奋的神经元数量和兴奋神经元发出神经冲动频率来体现,兴奋性高,则参与兴奋的神经元多,所发出的动作点位频率高,可使更多的兴奋性较低的运动单位参与兴奋收缩,从而使肌力增加。 (6) 性别和年龄 肌肉力量从出生后随年龄的增加而发生自然增长,通常在20~30岁是达到最大,以后逐渐下降。10~12岁以下的儿童,男孩的力量仅比女孩略大。进入青春期后。力量的性别差异加大,由于雄性激素分泌的增多,有效地促进了男孩肌肉和骨骼体积的增大,使其力量明显大于女孩。 (7) 体重 体重大的人一般绝对力量较大,而体重较轻的人可能具有较大的相对力量。随着体重的增加,绝对力量直线增加。当用相对力量表示总体力量时,随着体重的增加,相对力量却下降。 2、 论述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1) 定义:无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糖无氧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无氧耐力有时也成为无氧能力。 (2) 生理学基础: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时,体内主要依靠糖无氧酵解提供能量,因此无氧耐力的高低取决于肌肉内糖无氧酵解供能能力,缓冲乳酸的能力以及脑细胞对血液PH值变化的耐受能力。 A、肌肉内无氧酵解供能的能力与无氧耐力 肌肉无氧酵解能力主要取决于肌糖原的含量及其无氧酵解酶的活性。例如,优秀赛跑运动员腿肌中慢肌纤维百分比以及乳酸脱氢酶活性随项目的不同而异,长跑运动员慢肌纤维百分比高,中跑居中,短跑最低;而乳酸脱氢酶和磷酸化酶的活性却相反,短跑运动员最高、中跑居中、长跑最低。 B、缓冲乳酸的能力与无氧耐力 肌肉无氧酵解过程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将对血液的PH值造成影响。但缓冲系统的缓冲作用。使血液的PH值不致于变化大太大,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机体缓冲乳酸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碳酸氢钠的含量及碳酸酐酶的活性。 C、脑细胞对酸的耐受力与无氧耐力 由于进入血液的乳酸量大大,血液的PH值还会朝酸性方向发展,加上因氧供不足而导致代谢产物的堆积,都会影响脑细胞的工作能力,促进疲劳的发展。脑细胞对这些不利因素的耐受能力,无疑也是影响无氧耐力的重要因素。经常进行无氧耐力训练的运动员,脑细胞对血液中代谢产物堆积的耐受力提高。 3、 论述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1) 定义: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时间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按其在运动中的表现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三种形式 (2) 生理学基础: A、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的快慢主要是指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决定反应速度快慢的因素有: a、反应时与反应速度 从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沿反射弧传递开始,到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应时。反应时的长短取决于感受器的敏感度、中枢延搁和效应器的兴奋性。其中,中枢延搁又是最重要的,反射活动越复杂、历经的突触越多反应时越长。 b、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与反应速度 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与反应速度有密切关系,良好的兴奋状态及其灵活性,能够加速机体对刺激的反应,使效应器由相对安静状态或抑制状态迅速转入活动状态。运动员处于良好赛前状态时,反应时缩短。反之,反应时将明显延长。 c、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与反应速度 随着运动技能的日益熟练,反应速度加快。研究发现,通过训练反应速度可以缩短11%~25%。 B、动作速度 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时间的长短,决定动作速度的因素有: a、肌纤维类型与动作速度 肌肉中快肌纤维占优势是速度素质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快肌纤维百分比越高且快肌纤维越粗,肌肉收缩速度则越快。 b、肌肉力量与动作速度 肌力越大,越能克服肌肉内部及外部阻力完成更多的工作。凡是能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也必将影响动作速度。 c、肌肉组织的机能状态与动作速度 肌肉组织兴奋性高,刺激强度低且作用时间短就能引起肌组织的兴奋。 d、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与动作速度 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运动技能越熟练,动作速度就越快。此外,动作速度还与神经系统对主动肌、协调肌和对抗肌的调节能力有关,并与肌肉的无氧代谢能力有密切关系。 C、位移速度 位移速度是指周期性运动中人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以跑为例,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主要取决于步长和步频两个变量。 a、步长主要取决于肌力的大小。肢体的长度以及髋关节的柔韧性 b、步频主要取决于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灵活性和各中枢间的协调性,以及快肌纤维的百分比及其肥大程度。 4、 论述少年儿童循环系统的生理特点。 (1)心脏的特点: A、心脏重量 小儿心脏相对比成人的重。新生儿心脏重量约20~25克,占体重的0.8%,而成人只占0.5%。1-2岁达60克,相当于新生儿的2倍,5岁时为4倍,9准则时为6倍,青春后期增至12~14倍,达到成人水平。除青春早期外,各年龄男孩的心脏均比女孩重。 B、房室增长速度 生后第1年心房增长速度比心室快,第2年二者增长速度相接近,10岁之后心室生长超过心房。左、右心室增长也不平衡。胎儿期右室负荷大,左室负荷小而右心占优势。新生儿期左、右室壁厚度为1:1,约为5mm。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循环的量日趋扩大,左室负荷明显增加,左室壁厚度较右侧增长为快。6岁时,左室壁厚达10mm,右室则为6mm,即1.6:1(成人2.6:1)。15岁时左室壁厚度增长到初生时2.5倍,但右室仅增长原来厚度的1/3。 C、心腔容积 自出生至成人四个心腔容积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如初生时心腔容积为20~22ml,7岁时为初生时的5倍,约为100~120ml,青春期为140ml,18~20岁达240~250ml为初生时的12倍。 D、心脏位置与形态 小儿心脏的位置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2岁以下幼儿心脏多呈横位,2岁以后随着少儿的起立行走、肺及胸部的发育和横膈的下降等,心脏由横位逐渐转为斜位。小儿心脏的形状,婴幼儿期为球形、圆锥形或椭圆形;6岁后跟成人心脏的形状相接近,为长椭圆形。 (2)血管特点:小儿的动脉比成人相对粗,如新生的动、静脉内径之比为1:1,面成人为1:2;冠状动脉也相对比成人粗,心肌供血充分。大血管方面,10~12岁前肺动脉比主动脉粗,之后则相反。婴儿期肺、肾、肠及皮肤的微血管口径较成人粗大,故对以上器官的血液供给比成人佳。 (3)生理特点: A、心率 年龄愈少,心率愈速。心率较快的原因是小儿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组织需要更多的血液供给,但心脏每次搏出量有限,只有增加搏动次数来补偿不足。另外,婴幼儿迷走神经未发育完臻,中枢紧张度较低,对心脏收缩频率和强度的抑制作用较弱,而交感神经占优势,故易有心率加速。,少儿心率的正常值(参阅附表1)随年龄而异,而且次数不稳定,因此,应在小儿安静时测定心率才为准确。一般体温每增高1℃,心率每分钟增加约15次。睡眠时心率每分钟可减少20次左右。 B、动脉血压 其高低主要取决于心搏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小儿年龄愈小,动脉压力愈低。小儿血压受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哭叫,体位变动,情绪紧张皆可使血压暂时升高。故应在绝对安静时测量血压。 C、静脉压 其高低与心搏出量,血管功能及循环血容量有关。上、下腔静脉血返回右心室受阻也影响静脉压。 D、循环时间 小儿常用的循环时间测定方法为5%荧光素静脉注射法。正常婴儿循环时间平均为7秒。儿童为11秒。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则时间延长,先天性心脏病中有右向左分流臂至唇的循环时则缩短。 1999年 简答 1、 个体无氧阈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定义:个体乳酸阈是指,乳酸代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在渐增负荷运动时,血乳酸急剧上升时的乳酸水平在1.4~7.5mmol/L之间。因此,将个体在渐增负荷中乳酸拐点定义为“个体乳酸阈”。 (1)评定有氧工作能力 最大摄氧量和乳酸阈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而这两者反映了不同的生理机制。前者主要反映心肺功能,后者主要反映骨骼肌的代谢水平。许多研究报道,通过系统训练最大摄氧量提高的可能性较小,他的遗传性很大。而乳酸阈较少受到遗产因素的影响,其可训练性较大,训练可以大幅度提高运动员的个体乳酸阈。 (2)制定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强度 个体乳酸阈强度是发展有氧耐力训练的最佳强度。其理论依据是用个体乳酸阈强度进行耐力训练,既能使呼吸和循环系统机能达到较高水平,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氧供能,同时又能在能量代谢中使无氧代谢的比例减少到最低限度。 2、 真稳定状态 (1)在进行强度较小、运动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所需要的氧可以得到满足,即吸氧量和需氧量保持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真稳定工作状态。 (2)在真稳定工作状态下,肺通气量、心率、心输出量、血压及其他生理指标保持相对稳定,运动中的能量供应应以有氧供能为主,乳酸堆积较少,血液中酸碱平衡不致受到扰乱,运动的持续时间较长,可达几十分钟或几小时。真稳定工作状态保持时间长短取决于氧运输系统功能,该功能越强,稳定工作状态保持的时间则越长。 3、 运动性心脏肥大 研究发现,运动训练可使心脏增大,运动性心脏肥大与病理性增大在功能上是有极显著差别的。运动性增大的心脏外型丰实,收缩力强,心力贮备高,其重量一般不会超过500克。因此运动性心脏增大时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反应。运动性心脏肥大对不同性质的运动训练具有专业性反应。例如,以静力及力量性运动为主的投掷、摔跤和举重运动员心脏的运动性增大是心肌增厚为主;而游泳和长跑等耐力性运动员的心脏增大却以心室腔增大为主。 4、 基本代谢率 基础代谢是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这种能量代谢是维持最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能量。所为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处在清醒、安静、空腹、室温在20~25℃条件下。基础代谢率以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为单位,通常以KJ/m2.h来表示。基础代谢率受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印象而产生生理波动,一般男性高于女性,幼年高于成人,老年低于成人。20岁以后,平均每增加10岁,基础代谢率降低13%.另外,基础代谢率受人体体温的影响,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升高13%。过度训练状态下,运动员的基础代谢率升高。 5、 连续心音 (1) 心音: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肌的收缩、瓣膜的关闭、血液流动冲击瓣膜和血管壁的机械振动,都可以通过周围组织而传到胸壁,如果把听诊器的听头放置在胸前左下部,就可以听到这种振动而产生的声音,这种声音称为心音。 (2)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一般可以听到两个心音,分别称为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在某些健康儿童或青年人中,又是可听到第三心音。 论述 1、 长时间持续运动对人体机能产生什么影响 (1) 骨骼肌机能 A、肌纤维选择性肥大:在进行较低强度运动时,慢肌纤维先被动员;而在进行运动强度较大时,快肌纤维首先被动员。因此长时间持续训练对慢肌纤维的动员程度要高于快肌纤维,研究者发现,耐力训练可以引起慢肌纤维纤维选择性肥大,以利于耐力训练的进一步提高。 B、酶活性发生改变:长时间持续训练的供能方式是以糖、脂肪有氧氧化功能为主,所以通过训练体内利于有氧氧化的酶增多且活性提高。研究者发现,与有氧氧化关系密切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较高,而与糖酵解及磷酸化供能有关的乳酸脱氢酶及磷酸化酶的活性较低。 (2) 血液机能 A、血量:在长时间耐力性运动中,血容量的改变主要是有血浆中水分转移情况决定,如果血浆中的水分从毛细血管中渗透出组织液或排出体外,将引起血容量减少,产生血液浓缩现象。反之,如果组织间液的水分渗入毛细血管,血浆容量增加,则血液稀释。 B、红细胞: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性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的数量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被诊断为运动性贫血。目前一般以单位容积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和单位体积中红细胞的数量进行评定。 C、血液凝固和纤溶能力:血凝能力及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素及时间PTT等指标在运动者与非运动者之间没有差别,而纤溶能力巴(ELT)则运动者比非运动者亢进。此外,对纤溶能力异常值的出现率进行比较时,运动者比非运动者的出现率为低。这表明,长时间坚持体育锻炼对血凝系统不产生明显影响,但可提高血液的纤溶能力。CJU中国运动网 (3) 循环机能 A、窦性心动徐缓 这是由于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而交感神经作用减弱的结果。窦性心动过缓是可逆的,停止训练多年后,有些人的心率恢复接近正常水平。 B、运动性心脏肥大 运动性增大的心脏外型丰实,收缩力强,心力贮备高,因此运动性心脏增大时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反应。运动性心脏肥大对不同性质的运动训练具有专业性反应。 C、心血管机能改善 经过训练心肌微细结构会发生变化,心肌纤维内ATP酶活性提高,心肌肌浆网对Ca2+的贮存、释放和摄取能力提高,线粒体与细胞膜功能改善,ATP再合成速率增加,冠脉供血良好,是心肌收缩力增加。有训练者在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 2、 详细阐述运动型疲劳产生的机制 (1) 定义:运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经过适当时间的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运动型疲劳是由运动引起的一种特有的生理现象。 (2) 机制: A、 衰竭学说:依据长时间运动产生疲劳的同时常伴有血糖浓度降低,而补糖后工作能力有一个程度的提高现象,认为疲劳产生的原因是能源物质的耗竭。当骨骼肌疲劳时,肌肉中的ATP变化不大,但CP已经下降到原来水平的60%~70%、乳酸则明显上升。 B、 堵塞学说:“堵塞学说”认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代谢产物在肌组织中堆积造成的。其依据是疲劳时肌肉中乳酸等代谢产物增多,由于乳酸堆积而引起肌组织和血液中PH值的下降,阻碍神经肌肉接点处兴奋地传递,影响冲动传向肌肉,抑制果糖磷酸激酶酶活性,从而抑制糖酵解,是ATP的合成速率减慢。另外,PH值下降还使肌浆中的Ca2+的浓度下降,从而影响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使肌肉收缩减弱。 C、 内环境稳定失调学说:该学说认为疲劳是由于机体内PH值下降、水盐代谢紊乱和血浆渗透压改变等因素所致。有人研究,当人题失水占体重5%时,肌肉的工作能力月下降20%~30%。 D、 保护性抑制学说:依照巴普洛夫学派的观点,运动型疲劳是由于大脑皮层产生了保护性抑制。运动时大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相应的神经元,使其长时间兴奋导致耗能增多,为避免进一步消耗,便产生了抑制过程,这对大脑皮层有保护性作用。 E、突变理论:爱德华兹从肌肉疲劳时能量消耗、肌力下降和兴奋性改变三维空间关系,提出来肌肉疲劳的突变理论,认为疲劳是由于运动过程中三维空间关系改变所致。此学说改变了以往用单一指标研究运动型疲劳的缺陷,并提出肌肉疲劳的控制链。 2000年 简答 1、 简述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及产生原因。课本P299 (1) 定义: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身体的某些器官和系统会产生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我们将这种特有的机能变化和生理过程称为赛前状态。赛前状态可以发生在比赛前数天、数小时或数分钟。 (2)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物质代谢加强、体温升高及内脏器官活动增强。例如,心率和呼吸频率加快、动脉血压升高、汗腺分泌增加等。而这些变化常常因为越临近比赛或运动而变得更加明显。赛前反应的大小与比赛性质、运动员的比赛经验和心理状态有关。 (3)赛前状态产生的机理可用条件反射机理理解。比赛或训练过程中的场地、器材、观众、音响和对手的表现等信息不断作用于运动员,并与比赛或运动时肌肉活动的生理变化相结合。久而久之,这些信息就变成了条件刺激,只要这些信息一出现,赛前的生理变化就会表现出来,因而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由于这些生理变化是在比赛或训练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所以其生理机理属自然条件反射。 2、 决定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本是什么 生理学基础: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时,体内主要依靠糖无氧酵解提供能量,因此无氧耐力的高低取决于肌肉内糖无氧酵解供能能力,缓冲乳酸的能力以及脑细胞对血液PH值变化的耐受能力。 A、肌肉内无氧酵解供能的能力与无氧耐力 肌肉无氧酵解能力主要取决于肌糖原的含量及其无氧酵解酶的活性。例如,优秀赛跑运动员腿肌中慢肌纤维百分比以及乳酸脱氢酶活性随项目的不同而异,长跑运动员慢肌纤维百分比高,中跑居中,短跑最低;而乳酸脱氢酶和磷酸化酶的活性却相反,短跑运动员最高、中跑居中、长跑最低。 B、缓冲乳酸的能力与无氧耐力 肌肉无氧酵解过程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将对血液的PH值造成影响。但缓冲系统的缓冲作用。使血液的PH值不致于变化大太大,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机体缓冲乳酸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碳酸氢钠的含量及碳酸酐酶的活性。 C、脑细胞对酸的耐受力与无氧耐力 由于进入血液的乳酸量大大,血液的PH值还会朝酸性方向发展,加上因氧供不足而导致代谢产物的堆积,都会影响脑细胞的工作能力,促进疲劳的发展。脑细胞对这些不利因素的耐受能力,无疑也是影响无氧耐力的重要因素。经常进行无氧耐力训练的运动员,脑细胞对血液中代谢产物堆积的耐受力提高。 3、 简述心电图的基本波形及生理意义 (1)定义:将引导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称为心电图。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 (2)波形及生理意义:从不同导联上描写出来的心电图波形各有特点,但基本上包括一个P波、一个QRS波程和一个T波,T波之后还可能出现一个U波。在心电图上,除各波的形状有特定的意义外,各波以及他们之间的时程关系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A、P波,表示左右心房兴奋除极时产生的电变化。 B、P—Q(P—R)间期,指从P波的起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时程,表示心房除极化开始到心室除极化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C、QRS波群,表示左右心室先后除兴奋极化所产生的电变化。 D、ST段,指从QRS波群终了到T波起点之间的与基线平齐的线段,表示心室除极完毕,复极尚未开始,各部位之间无电位差。 E、Q—T期间,指从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程,表示心室开始兴奋除极化到全部复极化所需要的时间。 方法运用题 设计一套评价运动项目生理特点的方案(同2002年综合分析第2题,以100米或马拉松为例) 综合分析题 论述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特点及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1)发展特点 A、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 儿童少年各项素质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现象称为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在青春发育期身体素质自然增长的速度快且幅度大。在性成熟期结束时,身体素质增长的速度开始减慢。 B、身体素质发展的阶段性 各种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包括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增长阶段是身体素质随年龄而递增的年龄阶段,其中,包括快速增长阶段和慢速增长阶段。身体素质由增长阶段过渡到稳定阶段有先后之别,按先后顺序排列如下,速度素质最先、耐力素质次之、力量素质最晚,男女顺序一致。 C、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各项身体素质增长的速度不同。把身体素质增长速度快的年龄阶段叫做增长敏感期。以年增长率的均值加一个标准差作为确定敏感期范围的标准。 D、各项身体素质达到最高水平的年龄 各项素质发展高峰的年龄男子在19~22岁,23岁后缓慢下降承担风型;女子在11~14岁出现第一个波峰,14~17岁趋于停滞或下降,18岁后回升,19~25岁出现第二次波峰呈双峰型。 (2)注意事项 A、骨骼:儿童少年软骨成分较多,水分和有机物质多,无机盐少,骨密质较差,骨富于弹性而坚固不足,不易完全骨折而易于发生弯曲和变形。 ①注意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②注意身体的全面发展 ③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注意负荷的重量 ④注意练习场地的选择 ⑤注意预防“软骨病”的发生 ⑥适当营养 B、关节:儿童关节面软骨相对较厚,关节囊及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周围的肌肉细长,关节活动范围大于成人,牢固性相对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较容易脱位。 C、肌肉:儿童少年的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少,收缩机能较弱,耐力差,易疲劳。 ①根据年龄特点安排运动负荷 ②选择适宜的练习方式 ③根据肌力发展规律安排训练 ④注意神经系统的训练 D、血液循环:根据儿童少年血液和循环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在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①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②不宜做过多和过长的“憋气” ③正确对待“青春期高血压” ④促进血液循环系统生长发育和机能水平提高 E、呼吸系统:儿童少年由于胸廓狭小、呼吸肌力较弱且呼吸表浅,故肺活量小,呼吸频率快。随年龄增大呼吸深度增大,呼吸频率逐渐减少而肺活量逐渐增大。 ①注意呼吸卫生 ②注意呼吸与运动的配合 ③要有意识地加大呼吸深度 2001年 简答: 1、 简述决定步频快慢的生理学因素 以跑为例,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主要取决于步长和步频两个变量。步频主要取决于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灵活性和各中枢间的协调性,以及快肌纤维的百分比及其肥大程度。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好,兴奋与抑制转换速度快,是肌体动作迅速交替的前提;而各肌群间协调关系的改善,可以减少因对抗肌群紧张而产生的阻力,有利于更好的发展速度。所以,在周期性运动项目中,肌肉放松能力的改善也是提高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2、 什么是极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定义:在进行剧烈运动的开始阶段,由于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动员速率明显滞后于躯体神经系统,导致植物神经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的动态平衡关系失调,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出现一系列的暂时性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及精神低落等症状,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 (2)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与肌肉活动不相称,致使供养不足,大量乳酸积累使血液PH值朝酸性方向偏移。这不仅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还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和循环系统活动紊乱。这些机能的失调又使大脑皮层运动动力定性暂时遭到破坏。 3、 儿童少年血液循环的生理特点有哪些 (同1998年论述题4) 综合分析题 论述肌肉三种能源供应的特点 人体在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即磷酸原系统、酵解能系统和氧化能系统。 (1) 磷酸原系统 又称ATP—CP系统。该系统主要是由结构中带有磷酸基团的ATP、CP构成,由于在供能代谢中均发生磷酸基团的转移,故称为磷酸原。肌肉在运动中ATP直接分解供能,为维持ATP的水平,保持能量的连续供应,CP在肌酸激酶作用下,再合成ATP。 CP在肌肉中的储存量很少,磷酸原在运动中的可用量只占1%左右。磷酸原系统作为极量运动的能源,虽维持运动时间仅为6—8秒,但却是不可替代的快速能源。运动训练中及恢复期,既应设法提高肌肉内磷酸原的贮备量,又要重视提高ATP再合成的速率。 (2) 酵解能系统 又称乳酸能系统,是运动中骨骼及糖原或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酵解,生成乳酸并释放能量供肌肉利用的能源系统。在极量强度运动的开始阶段,该系统可参与供能,在运动30秒左右供能速率达最大,维持运动时间2~3分钟。酵解能系统与磷酸原系统共同为短时间高强度无氧运动提供能量。 (3) 氧化能系统 氧化能系统又称为有氧能系统。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氧供充分时,可以氧化分解提供大量能量。该能源系统以糖和脂肪为主,尽管其供能的最大输出功率仅达酵解能系统的二分之一,但其贮备量丰富,维持运动时间较长,成为长时间运动的主要能源。 方法运用题 如何评定运动员的肌肉能力 1、 运动员肌肉的结构决定了其运动能力。 (1) 肌肉的物理特性:(课本33页) (2)肌肉的生理形态学特性:(课本34页) 2、 评定运动员的肌肉能力。 运动员肌肉能力的评定主要从肌肉力量、肌电图和关节伸展度等方面进行:(课本360—361页) (1) 肌肉力量: (2) 肌电图: (3) 关节伸展度 2002年 简答 1、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心血管系统会发生哪些反应? (1)窦性心动徐缓 这是由于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而交感神经作用减弱的结果。窦性心动过缓是可逆的,停止训练多年后,有些人的心率恢复接近正常水平。 (2)运动性心脏肥大 运动性增大的心脏外型丰实,收缩力强,心力贮备高,因此运动性心脏增大时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反应。运动性心脏肥大对不同性质的运动训练具有专业性反应。 (3)心血管机能改善 经过训练心肌微细结构会发生变化,心肌纤维内ATP酶活性提高,心肌肌浆网对Ca2+的贮存、释放和摄取能力提高,线粒体与细胞膜功能改善,ATP再合成速率增加,冠脉供血良好,是心肌收缩力增加。有训练者在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 2、 简述力量训练的原则 明确的肌肉力量的生理学机制后,就应努力改善相关的肌力影响因素,才嫩有效地提高最大肌肉力量。要有效地提高最大肌肉力量,在训练中应遵循一下基本原则。 (4) 大负荷原则 该原则的生理学机制在于:由于肌肉内各运动单位的兴奋性不同,当阻力负荷较小时,中枢只能调动兴奋性较高的运动单位参加收缩,随着阻力的加大,参与收缩的运动单位逐渐增多,足够大的负荷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大,能使运动中枢发出更强的信号,从而调动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同步收缩,肌肉表现出更大的肌张力。 (5) 渐增负荷原则 此原则是指力量训练过程中,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肌肉所克服的阻力也应该随之增加,才能保证最大肌力的持续增长。 (6) 专门性原则 专门性原则是指所从事的肌肉力量训练应与相应的运动项目相适应。力量训练的专门性原则包括进行力量练习的身体部位的专门性和练习动作的专门性。 (7) 负荷顺序原则 此原则的生理学原理是,大肌肉训练时运动中枢的兴奋性广,兴奋性程度高,在提高自身力量的同时,由于兴奋的扩散作用,练习过程中对其他肌肉也有良性刺激作用。此外,由于大肌肉群不易疲劳,可延长练习时间,而小肌肉群练习容易疲劳,将影响大肌肉练习动作的完成。另外,前后相邻动作避免使用同一肌群,避免疲劳的损伤的产生。 (8) 有效运动负荷原则 此原则指要使肌肉力量获得稳定提高,应保证有足够大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以引起肌纤维明显的结构和生理生化改变。在运动生理学中,将导致身体产生运动痕迹的效果的最小强度叫做靶强度,此时的心率称为靶心率。 (9) 合理训练间隔原则 合理训练间隔原则就是寻求两次训练课之间的适宜间隔时间,是下次力量训练在上次训练出现的超量恢复期内进行,从而使运动训练效果获得积累。 3、 简述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及原因 (同2000年简答第1题) 4、 运动员在定量负荷中的反应与一般人有何不同 在完成定量运动负荷时,运动员表现出与一般人较大的机能差异。 (1) 完成同样的负荷,运动员肌肉活动的程度较小,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能较好的协同工作,因而,肌电放点节律清晰肌电振幅的积分值较小。而普通人由于动作协调性和熟练性较差,在完成运动时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的紧张性增加,表现出肌电节律紊乱,振幅和积分值较大。主动肌在运动是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做更大程度的收缩,才能克服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不协调所造成的干扰,保证动作的完成。 (2) 运动员在完成定量负荷时的心肺功能变化较小,表现在心率提高幅度和呼吸频率增加较小,但每搏输出量和呼吸深度则增加较多。这表明运动员较一般人有较高的通气的泵血功能。 综合分析 1、 论述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同1998年论述题第1题) 2、 试比较100米和马拉松项目的生理特点 100米属于无氧训练项目 ,马拉松属于有氧耐力训练的项目 ★无氧功能为主的运动项目(100米)的生理学特点: (1)肌肉内无氧酵解供能的能力与无氧耐力 肌肉无氧酵解能力主要取决于肌糖原的含量及其无氧酵解酶的活性。例如,优秀赛跑运动员腿肌中慢肌纤维百分比以及乳酸脱氢酶活性随项目的不同而异,长跑运动员慢肌纤维百分比高,中跑居中,短跑最低;而乳酸脱氢酶和磷酸化酶的活性却相反,短跑运动员最高、中跑居中、长跑最低。 (2)缓冲乳酸的能力与无氧耐力 肌肉无氧酵解过程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将对血液的PH值造成影响。但缓冲系统的缓冲作用。使血液的PH值不致于变化大太大,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机体-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