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主观题)复习资料.doc
《大学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主观题)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主观题)复习资料.doc(4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世界现代史 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布尔什维克 苏联共产党建党初期党内的一个派别。意为多数派。1903年7、8月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在制定党章时,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尔托夫等人发生激烈争论。大会在选举中央委员会和党的机关报《火星报》编辑成员时,拥护列宁的人得多数票,称布尔什维克。马尔托夫等机会主义者得少数票,称孟什维克(俄文意为少数派)。俄国1905年革命时期,两派提出两种不同的策略路线。1905年革命失败后,大部分孟什维克变为主张取消革命,取消革命党的取消派。布尔什维克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因而布尔什维克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称号。布尔什维克的理论和策略亦称布尔什维克主义。 2、二月革命 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地工人因不堪忍受一战所带来的苦难,不断举行抗议集会和罢工。1917年3月8日,首都普梯洛夫工厂工人举行示威游行,并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其后,彼得格勒爆发全城政治总罢工,前来镇压的士兵也转到工人一边,革命者占领了彼得保罗要塞和冬宫,其影响迅速扩及全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宣布退位,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在俄国300余年的统治。至此,革命结束,由于此次革命爆发于俄历二月,故称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二月革命后,俄国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形成了两个政权即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具体表现在 第一,工兵代表苏维埃是在革命起义过程中诞生的,它不仅是武装起义的领导机关,而且具有临时工农革命政府的性质,是“工人政府的萌芽”。在二月革命胜利后的最初几天,工兵代表苏维埃是唯一存在的实际权力机关,完全可以掌握全部国家政权。但为何没能完全掌握国家政权?原因有三:一是由于二月革命前的布尔什维克常遭到沙皇政府的残酷迫害,列宁被迫侨居瑞士,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二是由于广大工农群众过去长期生活在沙皇专制统治之下,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从思想觉悟上和组织程度上都还跟不上急剧转变的形势;三由于掌握苏维埃领导权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坚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主张把政权交给资产阶级,苏维埃只要在一旁“监督”就可以了,从而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得以建立。 第二,在两个政权并存的初期,临时政府是掌握全部政权机关的资产阶级政府,但是它没有掌握武装,它是依靠苏维埃的支持而存在的,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虽然没有掌握国家政权,但它得到广大武装工人、士兵的拥护,成为左右局势的实际力量。 第三,两个政权并存反映了二月革命后俄国阶级力量的对比。当时无产阶级还不够强大,不能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资产阶级虽然窃取了政权,却没有力量解散苏维埃而实现资产阶级专政的单一国家政权;小资产阶级政党——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把持了苏维埃的领导权,帮助资产阶级抢夺了革命胜利果实。两个政权并存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出现的奇特现象,是一种暂时的、过渡的、不稳定的状态,形势的发展必然要求把政权集中到一方:或者集中在临时政府,或者集中在苏维埃。在这革命的关键时刻,列宁的《四月提纲》回答了俄国革命面临的这一重大问题,制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路线、方针和具体计划。 ★比较两个政权的异同 异:①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握政权的机关。它代表了俄国资产阶级和英、美、法帝国主义的利益,对外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对内竭力保存旧的国家机器,企图解散工人武装,消灭苏维埃,建立单一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②工兵代表苏维埃是辅助政权,拥有武装工农。它代表了俄国工人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企图建立单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同:①两者在二月革命时期都是推翻沙皇统治的重要力量 ②两者都致力于将苏俄建设得更加强大 ★两个政权产生的原因和评价 原因:①二月革命前布尔什维克党遭到沙皇政府的残酷迫害,列宁被迫侨居瑞士,斯大林、斯维尔德洛夫等被流放在西伯利亚,这就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②广大工农群众过去长期生活在沙皇专制统治之下,没有参加过政治运动,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因此,从思想觉悟上和组织程度上都还跟不上急剧转变的形势。 ③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乘机在工农群众中散布推翻沙皇政府就是革命的完成,主张把政权交给资产阶级,苏维埃只要在一旁“监督”就可以了,从而帮了资产阶级的大忙。 评价:①两个政权交错纵横、同时并存是俄国二月革命后阶级力量对比的产物。 ②两个政权并存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出现的奇特现象,是一种暂时的、过渡的、不稳定的状态 ③俄国革命的前途主要取决于这两个政权最终谁掌权 4、《四月提纲》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在此情况下,列宁回国指导布尔什维克党的斗争,于四月发表了题为《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提纲,即《四月提纲》。 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革命向前发展的主要阻碍在当时是革命护国主义。布尔什维克第七次全俄代表会议通过了列宁提出的革命路线和政策。《四月提纲》也成为了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纲领。 5、俄国临时政府 俄国临时政府(1917年3月15日─11月7日)是俄国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后,在彼德格勒成立的政府,建立的国家叫做俄罗斯共和国,1917年,二月革命发生,沙俄政府崩溃。原属政府的杜马与彼德格勒苏维埃争夺政府领导权,双方最后和解,决定成立一个临时政府。1917年3月1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逊位,其弟米哈伊尔大公拒绝接受王位,王朝正式灭亡。临时政府接管俄罗斯,但由于苏维埃渐渐壮大,临时政府的统治能力非常有限,最终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6、《国家与革命》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撰写的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全书共六章,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批判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反动国家观,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政权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7、科尔尼洛夫叛乱 俄国七月事变后,沙俄将军科尔尼洛夫被临时政府任命为最高总司令。他在内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于9月7日公然发动叛乱,企图建立一个军事独裁政权来消灭革命力量。布尔什维克党是反对科尔尼洛夫叛乱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们组织工兵予以狙击。布尔什维克党还派出大批鼓动员到叛军中进行宣传解释工作。叛军推进处处受阻,内部开始瓦解。9月12日,克雷莫夫在绝望中开枪自杀,克伦斯基政府被迫将科尔尼洛夫解职下牢。翌日,叛乱正式宣告平息。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形势开始成熟。 8、预备国会 为了抵制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召开,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孟什维克和社会党人发起在彼得格勒召开了所谓“全俄民主会议”,齐赫泽等在会上极力鼓吹建立有立宪民主党人参加的新的联合政府,但遭到反对。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领袖又策划召开共和国临时会议即预备国会。民主会议选出了由555人组成的“预备国会”,其中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的代表居多数。他们提出一切权利归预备国会,要求立即召开立宪会议来解决俄国的问题。 9、全俄肃反委员会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的国家安全保卫机构。全称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简称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是该委员会俄文缩写的音译。根据F.E.捷尔任斯基的建议,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于1917年12月4日通过了《关于建立肃反委员会的决议》;12月20日,设立以捷尔任斯基为主席的契卡。12月28日,契卡号召各级地方苏维埃成立肃反委员会。1918年苏维埃政府在运输部门、军队和边境地区成立专门的肃反机构。它拥有很大权力 ,可以逮捕一切反革命分子。1922年2月6日,经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契卡改组为国家政治保卫局。 10、立宪会议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中推翻俄罗斯帝国后而产生的一个宪政民主议会。这个民主的议会在1918年1月5日(俄历)16时由民选产生,但翌日凌晨5时即遭列宁等,布尔什维克武装分子强制解散,历史上仅仅存在了13个小时。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俄罗斯帝国灭亡。国家权力随后由社会革命党、宪政民主党等党派组建的俄国临时政府掌握,而布尔什维克为主的彼得格勒苏维埃则与其相抗衡。然而临时政府屡次拖延立宪会议召开的态度,引起了左翼布尔什维克和右翼帝制拥护者的不满。苏维埃政府决定在12月11日召开立宪会议,11月底举行立宪会议代表的选举,结果社会革命党得票率有40%,而布尔什维克得票率只有24%,它在715个议席中只占了175个。12月11日,立宪民主党和社会革命党组织游行,提出“全部政权归立宪会议”的口号,并策动武装占领准备召开立宪会议的塔夫利达宫,苏维埃政府镇压了此次叛乱,宣布立宪民主党为人民公敌加以取缔,并退出立宪会议,宣布解散立宪会议。 11、布列斯特和约 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们普遍要求停战。苏俄遂与德奥集团进行和谈,并于1918年3月3日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布列斯特和约使苏俄失去了大片土地。它把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拉脱维来的部分地区划归德国;规定红军应撤离芬兰,乌克半和爱沙尼亚。另外,把卡尔斯、巴统和阿尔达甘地区割给土耳其。但布列斯特和约使苏俄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 内容:双方立即停战,结束战争状态,德国占领波兰、立陶宛、后俄罗斯和拉脱 维亚的部分地区,红军撤离芬兰、乌克兰和爱沙尼亚,巴卡尔斯、巴统和阿尔甘 地割给土耳其,苏俄向德国缴付60亿马克的巨额赔款、捐地。苏俄割地赔款, 列宁称之为“不幸和约”。 评价;但是它使苏维埃国家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树立了一个革命妥协的光辉典范,1918年11月13日,在德国投降的第二天,苏俄宣布废除这一不幸的合约。 ★ 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被称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它最早是由斯大林命名的,是列宁在20世纪初形成的思想体系,社会主义阵营内部认为列宁主义是在俄国实践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修订和补充。列宁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其它流派相比,最大的特征就是其“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如何取得政权”和“无产阶级政权如何治理国家”两个问题上出现了重大分歧。以考茨基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应当致力于合法斗争,在取得政权之后可以保留民主制度。而列宁为代表的另一派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寻求合法斗争的努力必然使其修正主义化,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而在取得政权之后,不应当保留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应实施无产阶级专政,在无产阶级获得政权之后,即使一国的资产阶级已经不存在,仍然有必要采取专政的方式保卫无产阶级政权。 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如下: 1、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会之间需要有一个过渡阶段,这个过渡阶段是而且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 2、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 3、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是而且只能是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人民群众的民主,是对被剥削者的民主和对剥削者专政的统一。 ★俄国十月革命能取得胜利的原因以及意义 ●原因: (1)国际方面:垄断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激化为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 俄国成为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突破口。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对外国资本,特别是法国资本依赖性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说,俄国资本主义是不独立的。落后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帝国主义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特别突出,如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等。 俄国有一个坚强、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第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第二,俄国无产阶级深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革命性较强;第三,工人集中程度高,大多数工人集中在几个大城市的大企业中,便于发挥战斗力,又有助于组织性和团结性的提高。第四,有了自己比较成熟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而且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正确的革命策略。此外,俄国无产阶级还有革命的同盟军——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贫苦农民。 (2)国内方面: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客观条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沙皇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接连失利,国内经济濒于崩溃,激起全国各地不断爆发革命运动,革命潮流冲击着沙皇专制统治,革命时机成熟。从国际范围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使无产阶级有可能在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突破而取得革命的成功。 ●意义: ①对俄国历史的影响: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②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它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把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连为一体。 ③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从此垄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成为世界现代史的主题。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的国际关系 1、巴黎和会 1919年1月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缔结和约于1919年1月召開巴黎和会。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列孟梭操纵了和会。 和会上签订了处置战败国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時还分別同奧地利、匈牙利、土耳其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和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次大战后由美国、英国、法国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会议通过领土分配及赔款等措施重塑現实政治格局,遏制德国及苏维埃俄国等战败国及共产国家,但与此同時通过筹组国际联盟来企图建立理想的国际外交规范。 2、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 (协约国)對战败国 (同盟国)的和约。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個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宮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于1920年1月20日正式生效。 《凡尔赛条约》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中国在五四运动后,沒有签署凡尔赛条约,但与德国另签订和约。美国則因其国会表决多数反对,所以也不签凡尔赛条约。 3、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安排的战后世界国际体系。 《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协约国又相继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奥斯曼帝国分别签订了《圣日尔曼条约》、《纳伊条约》、《特旦亚农条约》和《色佛尔条约》(后被《洛桑条约》所代替)。这些和约构成了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由于《凡尔赛和约》是其中的主要条约,因此由这些条约共同构成的体系被冠之以凡尔赛体系。 ★简述凡尔赛体系的作用 《凡尔赛条约》内容: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重划德国疆界;瓜分德国殖民地;限制德国军备;赔款与经济条款。 一、凡尔赛体系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奥匈帝国解体:奥匈分立;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建立;原奥匈帝国领土的一部分割给意大利,一部分归还波兰。德国的疆界重新划分。 二、凡尔赛体系改变了中东的政治格局。奥斯曼帝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领地,只留有欧洲的伊斯坦布尔和亚洲的小亚细亚,成为单一的民族国家。 三、重新瓜分殖民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奥斯曼帝国的属地,由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总之,凡尔赛体系在英法占主导地位,惩治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4、国际联盟 一战结束后建立的第一个世界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简称“国联”。一战前国际关系中的无政府状态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使人们在战后开始考虑尝试建立一个国际组织来协调国际关系,维护和平。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最早提出建立国联的构想;1919年1月巴黎和会通过建立国联的决议;1920年1月国联正式成立。美国因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而未参加国联。国联总部设在日内瓦,主要机构是大会、行政院和秘书处。国联所标榜的宗旨是“促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实际上它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工具。国联长期被英法操纵,英国将其作为自己外交政策的附属物,法国要使它成为推行凡尔赛和约的有用工具。随着英法国际地位的下降,国联无法对重大国际事件施加重要影响。后来的历史证明,国联在侵略面前几乎完全不起作用,形同虚设。但它是建立国际制度的一次重大尝试,所起草的国联盟约和各种组织设置都为联合国积累了经验和教训。1946年,国际联盟解散. ★简述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没有参加国际联盟的主要原因 美国最先提出国际联盟,这也是威尔逊总统的一个伟大政治构想,但威尔逊总统没有想到的是,1920年3月,由共和党多数控制的美国参议院拒绝了对《凡尔赛和约》的批准,主要理由是国际联盟盟约构成了《凡尔赛和约》的一部分,美国不能接受超国家的力量的控制。这反映了当时美国统治集团中一部分人的一种担心,即国际联盟将会被英法所控制,那它就只会妨碍美国推行扩张政策。他们这种担心的根据是:一次大战后,英法两国虽然被严重削弱,美国虽然成为世界首富,但数世纪以来形成的欧洲中心的国际格局还未被彻底打破,英法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仍扮演着主要角色。加之在美国,孤立主义思想一直占据上风。因此,参议院对建立国际联盟一直持反对态度。这种态度也就导致了对整个《凡尔赛和约》的拒绝,美国也因此未加入国际联盟。 5、华盛顿会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完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会议期间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三项条约。 6、华盛顿体系 美国在巴黎和会上一无所获,这和它经济强国的地位极不相称,立主召开一次新的国际会议以弥补损失。1921年11月12日和1922年2月6日,美国倡导在华盛顿召开了美、英、日、法、意、中、荷、葡、比九国国际会议,这就是华盛顿会议。美国在华盛顿会上成为最大的赢家。 1、《四国条约》规定:缔约各国同意互相尊重他们在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一旦这种权利遭到任何国家的侵略行为的威胁时,缔约国应进行协商,对应采取最有效的措施达成协议。英日同盟协议应予终止。《四国条约》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它解除了英日联合与美国对抗的威胁。 2、《五国海军条约》。主要规定五国的主力舰总吨位比为5:5:3:1.75:1.75,英美放弃在太平洋某些区域扩建或新建海军基地的行动等。《五国海军条约》使美国在海军方面与英国平起平坐,使日本海军处于二流水平。这标志着美国外交的又一胜利,但某些条款也有利于日本,表明美国对日本的妥协。 3、《九国公约》。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的完整,同时要求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要遵守“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的原则。公约终使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具有法律效力,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重新回到若干帝国主义国家宰割的局面。 华盛顿会议上达成的这一系列的条例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们是在成人美国占优势的情况下,建立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亚太地区新的国际秩序,形成的华盛顿体系。 ★简述华盛顿体系及其实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亚太地区新的国际关系结构,被称为盛顿体系。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使英国在远东的势力受到削弱,标志着英国从远东撤退的序幕。同时,它也标志着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完成了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 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完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问题的处理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收回战前德国侵占中国胶州湾、胶济铁路和山东的一切权利的正当要求。日本竟然要求和会同意把德国的侵华权益转移给日本,并得到英、法的支持。由于美、日在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矛盾,美国对日本的侵华野心起初持暧昧态度,后日本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和退出和会相要挟,美国转向支持日本。在五四运动浪潮冲击下,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问题是会议中心议题。中国参加会议的3个全权代表为驻美公使施肇基、驻英公使顾维钧和前司法总长王宠惠。1921年11月26日,施肇基提出《十项原则》,要求尊重并遵守中国“领土之完整及政治与行政之独立”,却又赞同美国要求中国实行的“门户开放”政策。12月14日,王宠惠提出废除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的“二十一条要求”的议案。中国还在会议上提出山东问题。经中日谈判,1922年 2月 4日签订《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和《附约》,日本被迫交还前德国胶州租借地,但仍保留许多特权。同日日本代表币原喜重郎发表声明,废除“二十一条”的一些条款。会议期间顾维钧还提出关税自主、取消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撤退外国军警、撤销在中国的外国电台和邮局、废止各国在华租借地、取消势力范围、公布秘密条约并由大会决定有疑点的条约的效力等议案。与会各国只同意将来不划分势力范围,公开秘密条约与契约以及有条件地裁撤外国邮局,其他议案均被否决。1922年2月6日,签订《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通称《九国公约》。条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给予中国完全无阻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的巩固之政府”;“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实质上是要挟中国政府执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九国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两次会议后,日、美国际地位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 巴黎和会: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合法化,并占领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美国认为在凡尔赛体系中,未取得与经济地位相合的利益,不会就此甘休,后来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了一定的补偿。 华盛顿会议:日本的扩张野心遭到英美的遏制和中国人民的坚决抵制,但其独霸东亚的政策不会改变,在以后的年代中,它不断寻找机会准备最终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美国作为该体系的主要规划者和潜在的保证者,力求保持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新均势,因此美日矛盾终归不可调和。 ★评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体系是一战结束后,列强在欧洲、西亚、非洲建立新秩序的体系。但它内 部包含着各种矛盾,使该体系的崩溃不可避免。 ①由于构成这一体系的几个主要条约对战败国极为苛刻,其掠夺性骇人听闻, 因此,必然导致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的加剧。 ②对战败国和弱小民族的掠夺和处置,造成了诸多的新的民族矛盾,造成了中 欧的巴尔干化,成为以后大国为打破凡尔赛体系挑起新的国际争端的温床。 ③帝国主义列强把凡尔赛体系变成反苏反共的工具,并维持了殖民统治。战后 无产阶级革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有力地冲击着凡尔赛体系的基础。 ④凡尔赛体系没有也不可能消除战胜国之间的种种矛盾。列强继续争夺霸权的 斗争是削弱凡尔赛体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7、四国条约 1921年12月13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在华盛顿签订的《关于太平洋島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公约。该公约规定,签约的四国中任意两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任何問题上发生争执,则全体签字国应当举行共同会议协商解决。条约的附件规定,签约国将互相尊重其他签约国在有关太平洋島屿和委任统治地区上的权利。另一个件则规定了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领土疆域。由于四国公约措辞过于含糊,以至沒有任何法律上的约束力。该公约的主要意义是终止了1902年以来的英日同盟,结束了日本和英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合作状态。 8、五国海军条约(又称《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五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通称《五国海军条约》。一战前后,美英日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十分激烈。随着竞争加剧和经济危机的爆发,各国都逐渐力不从心,因此限制海军军备成为华盛顿会议的主要目的,它也是列强争论最激烈的一个问题。经过三个月的讨价还价,1922年2月6日《五国海军条约》签订。规定(1)美英日法意的主力舰吨位比是5:5:3:1.75:1.75;(2)禁止建造排水量超过3.5万吨的主力舰;(3)各缔约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为英美各为13.5万吨,日本8.1万吨,法意6万吨;(4)禁止建造排水量超过2.7万吨的航空母舰;(5)美国不得在接近日本的太平洋地区建立或扩建海军基地等。《五国条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它意味着英国海上优势的结束,日本因被迫承认海军第二而受到打击,但日本海军在太平洋地区仍占有利地位。《五国条约》只是列强在海上实力对比问题上的暂时妥协,并没有消除它们之间的矛盾。从条约内容来看,不能真正起到限制海军军备竞赛的作用,争霸斗争使得军备竞赛从未停止,并最终走向公开。 9、九国公约 1922年2月6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和中国签署《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即《九国公约》。公约全文共九条,鲁特的“四项原则”列为第一条,是为中心内容。它规定: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完整;为中国建立一个稳固的政府提供方便;建立并维护各国在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不得利用中国的善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 《九国公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取得的重要成果。它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终于成为现实;它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和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提供了条件。 10、《英苏贸易协定》 1921年3月英苏双方签订的贸易协定。苏维埃第七次代表大会后,苏俄采取各种外交措施,争取改变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帝国主义国家看到用武装干涉不能扼杀苏俄,便考虑通过经济和外交压力迫使苏俄让步。1920年协约国取消对苏经济封锁。由于1920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中英国受到的震动最大,急需市场以治愈创伤,而俄国是巨大的市场,又因为英俄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因此英国率先与苏俄于1921年3月18日签订了《英苏贸易协定》。规定:(1)双方恢复贸易关系和政治关系,并互设商务代表处以办理两国间的贸易业务;(2)双方相互保证放弃反对另一方的敌对行为和宣传。《英苏贸易协定》是苏俄与资本主义大国签订的第一个贸易协定,它对苏俄恢复经济,改善英苏关系都是有利的。英苏协定还标志着英国对苏俄事实上的承认。英苏协定签订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与苏俄签订了类似协定,恢复了贸易关系。 11、热那亚会议 1922年4—5月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的讨论欧洲经济问题的国际会议,是第一次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英、法、德、意、日、苏俄等29个国家。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后,力争巩固已经取得的和平共处局面,于1921年10月建议召开国际会议讨论列强与苏俄的关系并缔结和约。而帝国主义国家集团鉴于武装干涉未能扼杀苏俄,于是转而采取与经济压力企图迫使苏俄屈服。会上,帝国主义国家否决了苏俄和平共处与经济合作的纲领,要求苏俄承认戛纳决议的全部条款,承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的一切债务,归还被收归国有的外国人的企业和财产,取消对外贸易的垄断等;苏俄代表坚决拒绝这一无理要求并给予有力驳斥,并要求帝国主义列强赔偿因武装干涉和封锁苏俄而带来的损失。因为苏俄与列强矛盾太深刻,会议无果而终。会议虽没有成功,但它的召开使苏俄的和平外交政策挫败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和经济压力,增强了资本主义国家工商界同苏俄发展经济贸易的愿望。会议期间,苏德两国签订了恢复两国外交和经济关系的《拉巴洛条约》.会后,苏俄同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帝国主义国家孤立苏俄的努力失败了。 12、《拉巴洛条约》 1922年4月16日苏俄与德国签订的恢复两国外交和经济关系的条约。热那亚会议中,苏俄利用战败的德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建议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苏德关系。于是两国在会议期间于热那亚近郊拉巴洛签订了《拉巴洛条约》。条约规定:(1)立即恢复苏德两国的外交关系;(2)按最惠国待遇原则发展两国的经济关系;(3)双方放弃对战争费用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的赔偿。《拉巴洛条约》是第一个在事实上肯定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的国际条约,是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第一次在法律上承认了苏俄,并在完全平等与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同苏俄建立外交关系的条约。它的缔结是苏德两国的外交胜利,使苏俄在帝国主义反苏阵线中打开了一个缺口,也有利于德国摆脱受协约国摆布的处境。沉重地打击了协约国帝国主义的霸权政策,并加深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第三章 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 1、十一月革命 1918-1919年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德国无产阶级的斗争。1918年11月3日,基尔港水兵拒绝执行反动当局的命令,举行起义,革命爆发。11月9日,柏林起义,德皇威廉二世逃亡,德意志帝国被推翻。社会民主党右派首领宣布成立“民主共和国”,在资产阶级支持下,建立临时政府。次年1月,临时政府镇压柏林工人运动,杀害德国共产党领导人李卜克内西、卢森堡等。2月成立魏玛共和国政府。5月,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被政府军镇压,革命失败。 德国十一月革命是一次以无产阶级为主群众革命运动。它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使欧洲的一个反动君主大帝车崩溃。它打击了容克地主和军国主义势力,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这场革命没有导致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十一月革命锻炼了德国无产阶级,在斗争中产生了德国共产党。德国十一月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革命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推动了欧洲各国的革命斗争,支援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苏俄。 ★德国十一月革命在时间上与俄国十月革命比较相近,为什么会失败呢? 这主要是由于无产阶级革命条件不够成熟,具体表现在: (1)两国面临的主要任务不同。俄国十月革命已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革命能够进一步发展;而德国十一月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德皇专政,建立民主国家。 (2)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阶级不同。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前,各地苏维埃的领导权已经掌握在无产阶级手里;而德国十一月革命的领导权主要是掌握在社会民主党的右派和中派手里,他们把革命控制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之内。 (3)无产阶级政党水平不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1903年成立,经过两次革命斗争的锻炼和考验,积累了不少经验。有一位杰出的领袖——列宁。组织上、思想上是比较成熟的。能根据革命的实际,提出新的理论来指导。还取得广大农民的支持。而德国的斯巴达克派与机会主义分裂太迟,共产党建立太晚,此时资产阶级已经控制住局面。思想上不够成熟。没有考虑农民的利益,所以农民对革命持旁观态度。 2、魏玛共和国 魏玛共和国是形容1919年至1933年期间统治德国的共和政体之历史名词。由于共和国的宪法是在魏玛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因此这个共和政府被称为魏玛共和国。虽然共和国废除帝制,但仍然保留以前的正式国名德意志国家或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之名词,是后世历史学家的称呼,从来不是共和国的官方名字。 共和国是德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走向共和的尝试,因十一月革命而生,因阿道夫·希特勒与纳粹党在1933年上台而结束。虽然1919年的共和国宪法在法律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仍然有效,但纳粹政府在1933年采取的一体化政策已经彻底破坏了共和国的民主制度,所以魏玛共和国在1933年已经名存实亡。 3、日本“米骚动” 1918年(大正七年),日本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大暴动。这次革命暴动最初是从渔村妇女抢米开端,各地一般也以抢米形式爆发,所以在日本历史上习惯地称为“米骚动”。 “米骚动”从抢米而发展到与地主、资本家进行面对面的斗争,与反动军警进行搏斗,而且在群众中公开提出“打倒寺内内阁”的口号,因此运动本身乃是革命性的政治斗争。 4、共产国际(第三国际) 1919~1943年各国共产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又称共产国际。共产国际为自己规定的任务是团结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推翻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确立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彻底消灭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共产国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成员最多时包括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共产的组织,400多万党员。1943年,为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共产国际解散。 第五章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1、新经济政策 1921年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执行导致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召开,列宁在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大会据此通过决议,决定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随后苏维埃政权又在经济领域颁布一系列法令,这些统称为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以及评价 内容:1、农业方面,用粮食税替代余粮征集制式初期的关键性措施。 2、工业方面,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从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3、商业方面,废除国家配给制度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度。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的前提下,实行自由贸易制度,大沥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4、在经济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方面,工业由中央高度集权的总管理局管理体制开始过渡到多层次分向管理的新体制,扩大了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 5、在分配制度上,废止平均主义的实物分配制,实行工人技术熟练程度和生产效率为标准的劳动报酬级差别。 评价: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维埃政府由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转为间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力,发展了社会生产,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 2、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英国、法国、日本、波兰、美国等国因不满苏俄单方面退出对德战争,以及沙皇俄国债务等问题,对俄国革命进行了武装干涉。国内忠于沙皇的势力以及富农、地主和资产阶级力量组织白军发起了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战争。经过俄国内战,苏维埃红军击败了白军和众多国家的联合武装干涉,巩固了政权。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正式成立。国庆日为每年的11月7日。 3、肃反运动 苏联肃反运动又称“大清洗”运动,始于1934年的“基洛夫事件”,是一场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它包括对苏联共产党内部的清洗以及对无辜人员的迫害,这段时期典型的现象包括无处不在的政治审查、到处都存在的怀疑「间谍破坏」、做秀公审、关押和死刑。大清洗的目的之一是将反对分子清除出共产党,一般认为其最终目的在于巩固斯大林的权威。在党、政军内开展了大清洗运动,一大批苏联党政军的高级领导人被处决,法制和民主遭到严重破坏,许多无辜的百姓也受到迫害。大清洗运动给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致使苏联在二战初期节节败退。 ★肃反运动的后果表现为三个方面; 其一,这场政治运动给苏联社会造成了严重创伤,各个领域的社会精华均受到摧残,人们在生命安全和行动自由得不到法律保护的环境中精神受到极大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世界 现代史 当代 名词解释 主观题 复习资料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