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与修复1(修改).doc
《炎症与修复1(修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炎症与修复1(修改).doc(8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第六章 炎症与修复吴翠环撰写部分 杨丽敏撰写部分第一节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第二节炎症介质一、变质一、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二、渗出(一)血管活性胺三、增生(二)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三)细胞因子第三节急性炎症一、 急性炎症特点(四)血小板激活因子二、 血管反应(五)溶酶体成分三、 液体渗出(六)一氧化氮四、 炎症细胞的种类和功能二、体液产生的炎症介质五、 急性炎症类型(一)激肽系统(一) 浆液性炎(二)补体系统(二) 纤维素性炎(三)凝血系统(三) 化脓性炎1脓肿第三节急性炎症2蜂窝织炎四、白细胞渗出3表面化脓和积脓(一)趋化作用(二)白细胞聚集(三)吞噬作用(四) 出血性炎第五节修复一、 慢性炎症特
2、点一、再生二、 肉芽肿的形态学特征(一)再生的调控三、 肉芽肿性炎中有关细胞1.细胞周期和增生四、 肉芽肿性炎的类型及其主要病理变化2.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一)细菌及螺旋体感染3.细胞生长和分化1.结核肉芽肿二、纤维性修复2.麻风肉芽肿(一)肉芽组织3.梅毒树胶(二)纤维化4.伤寒肉芽肿(三)瘢痕改建(二)寄生虫三、创伤愈合1.血吸虫病第六节炎症与修复研究的新动向2.丝虫病(三)真菌(四)尘肺1矽肺2石棉肺3农民肺(五)原因不明五、炎性息肉六、炎性假癌第六章 炎症与修复炎症(inflammation)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具有减轻机体受损程度,限制损伤因子在体内扩
3、散和对损伤组织进行修复的作用。人类的许多疾病都属于炎症,即使动脉粥样硬化本质上也是炎症。随着人类医疗实践和科学实验的不断深入,对炎症的发生、发展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如新的炎症介质的不断发现,阐明了血管反应、白细胞游出和吞噬作用以及再生修复过程的分子机制也将为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第一节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任何炎症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发生部位可能不同,但均有它们的共同点,即局部组织的变质(alteration)、渗出(exudation)和增生(Proliferation)这一基本病理变化。在炎症过程中它们以一定的先后顺序发生,且可同时存在。一般说来变质是损伤性过程,而渗出和增生是对损伤的防御
4、反应和修复过程。病理学家通常根据炎症局部变质、渗出和增生哪一种病变占优势,而将炎症概括地分为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和增生性炎。一、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变质既可发生于实质细胞,也可见于间质。实质细胞常出现的变化为水变性、脂肪变性、凝固性坏死或液化性坏死等。间质结缔组织可发生粘液样变性和纤维素样变性或坏死等。必须指出,组织和细胞的变性或坏死在其他病理过程(如缺氧)中也能见到,所以这种改变并非炎症所特有。变质的程度取决于致炎因子的性质、强度和机体的反应性。例如强酸、强碱的作用,对任何个体均造成局部组织的严重变质;肝炎病毒有时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轻,有时则使肝细胞发生广泛坏死。这种
5、差异,与患者感染病毒的量和免疫反应的不同有关。变质由致炎因子直接作用,或由于炎症发展过程中形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炎症反应产物的间接作用引起。炎症局部组织细胞损伤的机制,随致炎因子的不同亦各异,如高温使细胞膜发生热凝固;细菌毒素卵磷脂酶可以分解细胞的主要构成部分卵磷脂,导致细胞膜断裂;致病株阿米巴具有膜结合磷脂酶A,促使滋养体表面植物血凝素样粘附分子与靶细胞膜上相应糖基配体结合,转化为溶血性卵磷脂,使细胞膜溶解等,均是直接损伤细胞膜。流行性乙型脑炎时,软化灶的形成,除病毒或免疫反应对神经组织造成的损害外,病灶的局灶性分布可能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关。在炎症过程中,激活后的白细胞在吞噬过程中的脱颗粒
6、阶段可向细胞外间隙释放溶酶体酶、活性氧自由基、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三烯,这些产物可引起组织的变质,加重炎症过程中细胞和组织损伤。因此,在治疗此类疾病时适当控制白细胞的渗出具有一定意义。炎症局部组织细胞不仅出现变性、坏死的形态变化,而且还可发生一系列代谢变化。分解代谢增强是发炎组织的一个代谢特点。在炎症的初期,局部组织的耗氧量增加,氧化过程增强,以后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和酶系统功能障碍,耗氧量和氧的利用减少,使各种氧化不全的代谢产物,如乳酸、脂肪酸、酮体及氨基酸等酸性产物堆积,使炎症局部氢离子浓度升高,出现局部酸中毒。一般来说,局部酸中毒在炎症中心部较明显,炎症越急剧越明显。在组织分解增强时,细胞内的K
7、+也逸出至细胞外,造成炎症局部的K+浓度升高,加重组织变质。此外,在炎症变质过程中还可导致炎症介质的形成与释放。二、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质和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或至体表,粘膜表面的过程称为渗出。所渗出的液体和细胞总称为渗出物或渗出液(exudate),其内蛋白质含量较高,并有较多的细胞成分及它们的崩解成分即细胞碎片。因而由炎症所引起的浆膜腔渗出液,比重高于1.018,细胞含量多,外观常显浑浊。这些有别于在心力衰竭、静脉回流受阻等情况下,由于血管腔壁内外流体静压平衡失调所形成的漏出液(transudate)。无论渗出还是漏出都可在组织间质造成水肿(edema)、或在浆
8、膜腔造成积液(hydrops)。通过对水肿液的检测有助于确定水肿发生的原因。炎症渗出是由于局部血管通透性升高和白细胞主动游出所致。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的渗出性病变是炎症的重要标志,在局部具有重要的防御作用。三、增生在致炎因子、组织崩解产物或某些理化因子的刺激下,炎症局部定居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如肝的Kupffer 细胞、骨组织的破骨细胞、脑的小胶质细胞、滑膜的A型细胞等)、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在某些情况下,炎症灶周围的上皮细胞或实质细胞和间质也可发生增生。如在病毒性肝炎时,坏死肝细胞周围常出现肝细胞再生,炎症严重时,肝小叶的网状支架塌陷,则再生的肝细胞因失去支架而不能成条索状排列,且呈团块,即
9、肝细胞结节状再生。此外,间质细胞也可伴随反应性增生,其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并可变为游走的吞噬细胞,参与炎细胞浸润。以后,成纤维细胞增生并参与修复。一般来讲在炎症早期增生较轻微,炎症后期和慢性炎症时增生较明显。但少数炎症初期增生现象就比较突出,如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明显增生;伤寒早期,肠壁淋巴组织的巨噬细胞增生等。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增生与相应的生长因子(如EGF、PDGF、FGF、MDGF等)的作用有关。炎症增生是一种防御反应,可以限制炎症的蔓延,如急性炎症时,局部淋巴结肿大、充血,淋巴窦扩张,淋巴索和淋巴滤泡中的网状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这
10、些增生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作用,能吞噬和消化病原微生物,消除坏死的细胞并释放溶酶体酶和溶菌酶等。又如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所形成的肉芽组织,是炎症后期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的基础。然而,增生过程亦非都对机体有利,如风湿性心内膜炎时,如果瓣膜的粘连、机化和纤维组织增生严重,常可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继而引起心脏功能不全的严重后果;广泛或反复的肝细胞损伤时,肝细胞结节状再生,此外,在Kupffer细胞、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等产生的细胞因子(TNF-a、TNF-b、白细胞介素等)及细胞外基质的破坏和毒素的刺激下,位于Dissel间隙中贮存维生素A的贮脂细胞(Ito细胞)可演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样
11、细胞(myofibroblastlike cell)产生过多的胶原,使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被改建而形成肝硬化,影响肝功能,严重者可因肝昏迷而死亡。第二节 炎症介质 某些致炎因子可直接引起局部组织发生急性炎症反应,但许多急性炎症反应过程是由一系列内源性化学因子介导实现的,这类化学因子被称为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按照炎症介质的来源分为细胞源性和血浆源性的炎症介质。细胞源性炎症介质常以颗粒的形式储存于细胞内,需要时释放到细胞外,或在致炎因子的作用下由细胞合成并释放;血浆源性的炎症介质主要来自血浆内凝血,纤溶,激肽和补体四个系统的活化产物, 纤维蛋白肽,纤维蛋白降
12、解产物,缓激肽和活化的补体都属于此类。血浆来源的炎症介质常以前体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必须经一系列蛋白水解酶裂解才能被激活。大多数炎症介质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物活性,但也有某些炎症介质本身具有酶活性或介导氧代谢产物造成组织损伤等效应。炎症介质作用于靶细胞可使靶细胞产生第二级炎症介质,后者的作用可以与原炎症介质相同或相似,也可以截然相反,即可发生放大或拮抗效应。炎症介质一旦被激活或由细胞释放,存在的时间很短,迅速被降解、灭活、或被抑制。一、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一)血管活性胺(vascular amines) 包括组胺和5-羟色胺(5-HT)。它们是炎症过程中第一批释放的介质。1
13、组胺 主要存在于血管周围的肥大细胞,也存在于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颗粒内。组织和血液中组胺含量与组织中肥大细胞和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呈正相关。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组胺是由左旋组氨酸在组氨酸脱羧酶作用下形成的,通常组胺与肝素结合以颗粒的形式储存在细胞中,当受到创伤、寒冷、热等物理因素,免疫反应,补体片段C3a和C5a,及来自白细胞的组胺释放蛋白,神经多肽(如P物质),细胞因子(如IL-l和IL-8)以及白细胞的组胺释放因子(histamine release factor,HRF)等刺激时,即以通过脱颗粒的方式释放出来。它不依赖于IgE或其它刺激性抗原的激活。组织细胞膜上存在
14、组胺受体(H1、H2、H3),组胺通过于细胞膜上的组胺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H1受体兴奋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的收缩,还可以使血管内皮细胞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组胺还可以直接作用内皮细胞使其瞬间表达选择素P,并释放PGI2、PAF和LTB4。H2受体兴奋,主要表现为血管平滑肌舒张和支气管黏液分泌增加,因此,组胺生物学效应是H1受体和H2受体激动后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炎症中,组胺主要使细动脉扩张和细静脉通透性升高,对嗜酸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25-羟色胺 又称血清素(serotonin), 人类的5-HT主要存在于血小板和肠嗜铬细胞中。5-HT是由体内色氨酸经羟化酶作用先形成5-羟色氨酸,再
15、经脱羧酶作用形成。5-HT是由血小板与血栓素,ADP, 胶原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后发生凝集而被释放,也可受血小板活化因子刺激而释放,其作用与组胺类似,主要与血管通透性升高有关。3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AA)是二十碳不饱和酸,广泛存在于体内多种器官如前列腺、脑、肾、肺和肠等的细胞内。正常细胞内无游离的AA存在,而是以脂化的形式与细胞的膜磷脂结合。在致炎因子(化学、物理因子及C5a等)作用下,细胞的磷脂酶被激活,使AA从膜磷脂中释放。炎症时,磷脂酶主要来源于嗜中性粒细胞的溶酶体。AA本身无炎症介质作用,当AA释放后经不同代谢途径生成前列腺素,白三烯和脂毒
16、素,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参与并影响炎症过程。从而发挥其炎症介质的作用。 (1)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 AA是PG前体,它经过环加氧酶途径产生各种PG,AA的环加氧酶途径是在环加氧酶作用下,最初形成不稳定的环内过氧化物,即PGG2和PGH2,它们有收缩血管和聚集血小板作用,但不稳定。PGH2在PGE2/PGD2异构酶作用下生成稳定的PGE2和PGD2,PGH2在还原酶的作用下生成PGF2。已知PGD2、PGE2 、PGF2三者具有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升高及引起发热、疼痛等作用。PGE2是痛觉过敏物质,通过增强皮肤对疼痛的敏感性而导致疼痛,同时它也是一种强致热剂。临床上应用解热
17、镇痛类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就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途径,减少PG的合成而达到治疗目的。PGH2在血管内皮细胞的前列腺素合成酶作用下生成PGI2, PGI2是一种血管扩张剂和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并能明显增强血管通透性和其它炎症介质的释放。PGH2在血小板血栓素合成酶作用下生成血栓素A2(TXA2), TXA2是已知的作用最强引起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的物质之一。由于体内各种组织细胞具有不同的异构酶,还原酶和合成酶,各种细胞产生的PG的种类有所不同。炎症时,体内产生的前列腺素多为PGE2,PGI2和TXA2。嗜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血小板因富含磷脂酶,故是PG的主要来源。PG作为炎症调节介质,它既可以
18、促进炎症的发生,又可以抑制炎症反应。PG的致炎作用表现在几个方面:PGE2可使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并可引起发热。PGI2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PG还是PGE1,PGE2可加强白细胞的趋化作用,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溶酶体酶的释放,促进炎症反应;而PGF1可以减少白细胞的趋化作用,抑制某些炎症介质和溶酶体酶的释放,从而使炎症反应减轻。 前列腺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是环加氧酶(cyclooxygenase, COX), COX有两种类型,COX-1和COX-2。COX-1基因是一种看家基因,几乎所有组织在生理条件下都可以表达。通过COX-1产生的PG主要参于调节正常的生理功能,例如减少胃酸分泌保持胃
19、黏膜完整性、调节正常的血小板功能和调节肾血流量等。COX-2基因可以被迅速诱导,但同时也受到严格的调节。生理条件下,COX-2的表达受到限制,但是在炎症过程中,COX-2可由NO、白介素1和TNF等细胞因子诱导,参与局部炎症和疼痛的产生。非甾体抗炎药物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抑制COX从而减少了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缓解疼痛和发挥抗炎作用。然而,这些药物在抑制COX-2的同时,也抑制了COX-1,使COX-1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从而产生副作用,如血小板功能障碍、胃溃疡等。非甾体抗炎药物还可以抑制其他炎症介质的表达,如:IL-1, TNF-, iNOS,发挥抗炎作用。同时这类药物还可以使一些抗炎因子(脂
20、调素-1)的表达增加,脂调素-1(lipocortin-1)可以抑制AA从膜磷脂中释放,从而抑制某些炎症介质的产生。(2)白细胞三烯(1eukotrene,LT) AA通过脂质加氧酶途径生成LT,嗜中性粒细胞内的5-脂质加氧酶(5-lipoxygenases, 5-LO)转运至核膜上与5-脂质加氧酶活化蛋白(FLAP)相互作用生成活化的酶体复合物,AA在其作用下产生5-氢过氧花生四烯酸(5-HPETE), 5-HPETE去氧还原为5-羟花生四烯酸(5-HETE), 5-HETE再生成一系列的LT, 包括LTB4、LTC4、LTD4和LTE4等。LTB4是嗜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引起嗜中性粒细胞
21、粘附,聚集于血管内皮细胞,并产生氧自由基,释放溶酶体酶。LTB4还具有多种免疫调节功能,抑制单核细胞、CD4+T细胞和B细胞的增生;抑制CD8+T细胞产生干扰素。LTC4、LTD4和LTE4能引起强烈的血管收缩、支气管痉挛和血管通透性增高。临床使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可抑制AA从膜磷脂中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还可以通过下调COX2、IL1、TNF和iNOS等基因的表达或上调抗炎蛋白基因的表达等机制来实现其抗炎的目的。(3)脂毒素(Lipoxins) 也是由AA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它们主要是通过转细胞生物合成机制形成。血小板本身不能形成脂毒素,只有当其与白细胞相互作用时由嗜中性粒细胞衍生的中间介质
22、形成脂毒素。如脂毒素A4和B4(LXA4、LXB4)就是由血小板12-脂氧化酶作用于嗜中性粒细胞产生的LTA4所形成的代谢产物。细胞与细胞间的接触可增强转细胞合成机制;如果阻断细胞间的粘附,脂毒素的产生则受抑制。脂毒素可抑制嗜中性粒细胞的粘附及趋化作用,但却能促进单核细胞的粘附。LXA4有刺激血管扩张作用从而削弱LTC4引起的血管收缩作用。脂毒素的量与形成的LT的量成负相关,也就是说脂毒素可能是体内LT活动的负调节因子。3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1)细胞因子(cytokine) 主要由激活的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也可来自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中的细胞。这些细胞因子在免疫和炎症反应过程中
23、产生,并通过与靶细胞上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它们除参与免疫反应外,还可以影响和调节其它炎性细胞的功能,从而在急、慢性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因子种类很多,根据其作用的靶细胞及主要功能可分成下列类型:调节淋巴细胞生长、分化和激活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如IL-2和IL-4, 它们对淋巴细胞起到正性调节的作用,而IL-10,TGF-起到负性调节的作用。调节与自然免疫有关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1 (TNF-1)和IL-l,I型干扰素(1FN-和IFN-)及IL-6;在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中,激活巨噬细胞的因子,如I型干扰素(1FN-)、IFN-、IFN-、IL-5、IL-10和IL-12等;刺激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炎症 修复 修改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