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经济学理论发展与创新实践研究.pdf
《中国国民经济学理论发展与创新实践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国民经济学理论发展与创新实践研究.pdf(1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第 卷 第期 年月西安财经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X i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F i n a n c ea n dE c o n o m i c sV o l N o A p r 专题栏目: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与发展规律研究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连片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成效评估及 阻返 长效机制研究”(X J L );陕西省教育厅软科学一般项目“陕西省自由贸易区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思路研究”(K RM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政策效应评估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机制研究”(D )作者简介:袁元(),女,陕西西安人,陕西
2、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学;周晓唯(),男,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学.中国国民经济学理论发展与创新实践研究袁元,周晓唯(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陕西 西安 )摘要:国民经济学源于西方,并在中国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文章首先通过归纳演绎的方法对西方和中国的国民经济学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表明,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国民经济学理论发展均孕育于一国的社会形态和经济体制的演进之中;从发展战略和规划与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主线出发,对中国经济发展实践进行历史分析,形成了中国国民经济学理论内嵌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中国国民经济学理论发展
3、顺应时代发展大势与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中国国民经济学理论发展过程中需要动态调整的重要关系等理论发展规律.最后,基于中国国民经济学理论地位与经济发展实践指导地位不匹配的现实背景,提出了统一中国国民经济学的研究方向、明确中国国民经济学的理论内核、应对其他经济学的理论挑战、凸显中国国民经济学学科的引领性等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路径.关键词:国民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中国国民经济学;战略规划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用格式:袁元,周晓唯中国国民经济学理论发展与创新实践研究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C i t a t i o nF o r m:YUAN Y u
4、 a n,Z HOU X i a o w e i T h e o r e t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n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 sa n di n n o v a t i v ep r a c t i c e i nC h i n aJ J o u r n a l o fX i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 f i n a n c ea n de c o n o m i c s,():一、引 言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看,任何一个理论都有前世与今生,它在身处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中不断经历着演化变迁.溯源国民经
5、济学的“国外前世”,国民经济学最初起源于西方,是西方历史悠久的一门学科.国民经济学在西方社会制度变迁的背景下与政治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合分关系中,历经了理论的诞生、雏形、繁荣和没落四个阶段(见图).在国民经济学的诞生阶段(国民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孪生),世纪的重商主义时代,“国民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几乎一同出现,二者同名同义,并非互为独立的学科,旨在研究整个国家的经济问题,挽救当时的封建社会制度危机 .在国民经济学的雏形阶段(国民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分野),世纪末期至 世纪初期,国民经济学从其与政治经济学的混沌中分离,开始有了自己的含义和发展方向,其概念内涵和研究对象按照“国家经济国民经济国民
6、经济学”这一思想框架不断发展.德国的路享冯雅各布和尤冯索登认为国民经济研究的是国民财富的产生、分配、消费和再生产,他们尝试将国民经济学看作一门独立学科并阐释其经济原理 .卡尔海因里希劳是对国民经济学进行系统化研究的第一人,为国民经济学赋予了政治经济学不足以概括的新思想.这一阶段的国民经济学虽然不断地想摆脱政治经济学,自立门户,但并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国民经济学的雏形阶段与当时社会反对重商图西方国民经济学的历史演进主义的思潮相适应,顺应着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在国民经济学的繁荣阶段(国民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自立),世纪中期至 世纪初期,以德国历史学派、瑞典学派和奥地利学派为代表的国民经济
7、学的学者极大地助力了国民经济学的蓬勃发展.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李斯特在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中定义国民经济学是研究一国如何凭借农工商业取得富强的科学.瑞典学派的先驱者维克塞尔在 国民经济学讲义 中指出,国民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各成一派,内容互异,国民经济学特指“国计民生”,既论及“国”又涉及“民”,涵盖经济活动的宏观和微观层面,其研究目的是国家和百姓富强富裕.德国学者欧肯在 国民经济学基础 中提出将经济学划分成国民经济学和企业经济学,并给出了相应的研究对象.这一阶段的国民经济学实际上是对经济自由主义政策主张的温和对抗,适应着资本主义制度的上升时期.在国民经济学的没落阶段(国民经济学代之于宏观经
8、济学),年马歇尔出版的 经济学原理 历史性地打破了政治经济学与国民经济学的学理混沌局面;年后,凯恩斯出版的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 通论)开创了宏观经济学.之后,随着凯恩斯主义的流行,国民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开始从属于宏观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的没落伴随着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对应着资本主义制度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纵观国民经济学的“中国今生”,国民经济学在中国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由于中西方之间存在的社会历史因素差异和知识鸿沟,中国虽沿用了西方的国民经济学称谓,但中西方国民经济学理论本质上存在较大差异.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中国国民经济学最初受到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其后至今,
9、又更多地受到西方经济学学科理论的缠绕.然而,中国国民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始终没有脱离中国国情的现实背景,如今的中国国民经济学既非德国的国民经济学,又非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而更多的是中国本土化的产物.目前,中国正处于中国本土化、特色化的国民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探索阶段,理论研究面临学理性不强、原创性不足等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中国国民经济学的概念内涵不统一,没有突出中国西安财经大学学报特色;二是中国国民经济学的理论内核尚未明晰;三是中国国民经济学在现有的中国经济学科体系中没有站在中心位置,不具有学科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10、可见,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国民经济学学者赋予了经济理论发展的重要使命.年,经济研究 设置了 中国经济学手册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理论专栏,但并未涉及中国国民经济学理论专题研究.国民经济学学科具有中国特色,是中国经济学体系中的一个特色点、突破点和制高点.我们有必要思考国民经济学在中国如何重生与繁荣,使得国民经济学的理论创新跟得上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实践的需要.基于此,本文从国民经济学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创新实践与具体运用出发,探索中国国民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发展主线、经验规律和路径选择,开展中国国民经济学理论发展与创新实践研究.二、国民经济学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由是观之,国民经济学的
11、“国外前世”与“中国今生”除了名称相同之外,并无理论上的直接关联.但是可以将西方国民经济学伴随社会形态和经济体制演进,历经由诞生至衰落的历史逻辑演进规律作为中国国民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基本脉络.因此,以 年初期沿袭的苏联模式到改革开放后不断摸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历史线索,研究国民经济学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的理论生命演化,是对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辩证统一分析方法的融会贯通.(一)国民经济学的前身:移植于苏联的计划经济理论(年)新中国成立之初,迫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的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中国需要从苏联寻求经济援助.因而,中国选择对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效仿,采取了计划经济模式.学科的初期创
12、立:国民经济计划学(年)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中国毫无经济建设经验,基本模仿了苏联的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在苏联的指导下,编制了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国人民大学的创办、国民经济计划系的创建、国民经济计划学研究生班的设立也均效仿苏联.在苏联经济学家布列也夫“国民经济计划学”的讲授下,涌现了钟契夫等中国首批学科带头人.随后,北京大学、辽宁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纷纷设立了国民经济计划专业.在学科建设方面,年,中国人民大学编写的 国民经济计划讲义 教材(六分册)的出版标志着该学科体系的初步建立.世纪 年代中期,李震中教授主编的 计划经济学 引领着国民经济计划学科的学术水平达到历史巅峰.他提出计划经济学是实现
13、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科学,其关于计划经济的理论框架和运行机制进行的讨论得到学界广泛认同,由此,“国民经济计划学”改名为“计划经济学”.年,罗季荣教授出版的 宏观经济计划学 论述了宏观经济调节与控制的方法,推动了当时的国民经济计划教材的发展.学术流派:计划学派(年)该流派深受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及其理论的影响,其学术研究重点是国民经济计划理论与方法,学术风格是政治经济学与统计学的结合,即以政治经济学中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社会再生产理论为基础,以数量指标对经济问题进行解析,以定量预测和计量为研究方法.该学派的理论核心有两方面内容:其一,国民经济计划发展规律争论研究.学界关于计划发展
14、规律的历史条件是否为社会主义社会独有、计划的社会指导地位以及比例关系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计划发展规律与价值规律的相互关系三方面进行了探讨.其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管理研究.学界认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研究主要研究如何解决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是在财政收支、银行信贷收支、综合物资供求和外汇收支等单项平衡与局部平衡之上建立的综合平衡关系.随着计划管理体制过度干预、经济低效的弊端逐步显现,逐渐转变为国民经济管理在市场机制作用基础上的宏观调控,计划学派在改革开放以后被国民经济管理学派取代.(二)国民经济学的鼎盛繁荣:顺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年)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学的发展顺应
15、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转变而改变,逐步走向国民经济管理的宏观调控和政府干预模式.袁元,周晓唯:中国国民经济学理论发展与创新实践研究学科的分化裂变:计划经济学计划管理学国民经济管理学(年)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学学科发展呈现出典型的过渡、分化特点,计划学派(计划经济学、计划管理学)和管理学派并存,表显示了各学派的学科代表人物和理论成果.当时,虽然教育部没有统一对国民经济计划学进行改革,但北京大学、辽宁大学顺应经济体制改革大势作了调整,将原先的国民经济计划专业转型为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学术流派:管理学派(世纪 年代中后期)该流派批判了计划经济理论,主张在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变革中采取宏观调
16、控和政府干预.该学派坚持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为基础,对国民经济运行予以调控分析,但造成了早期国民经济管理与宏观经济的理论边界不清.由此,张今声、余广华、钱伯海等学者开始对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展开探索,并形成相关著作体系(见表),促使国民经济学褪去了之前较为浓厚的宏观经济管理色彩,成为一门以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的现实问题为主线,整合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以及中国实践经验的理论.如今,国民经济管理学派仍为中国国民经济学的主流学派,但是学派的理论研究常在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摇摆.学科边界和研究内容不清是影响学派常青的主要原因.表中国国民经济学繁荣期各学派重大理论成果年代学派派别理论类
17、型出版时间作者/机构典型著作/重大事件 世纪末期计划学派计划经济学 年中国人民大学 国民经济计划学 年胡乃武 苏联国民经济计划学 年张今声 国民经济计划方法 年李震中 计划经济学 年罗季荣 宏观经济计划学计划管理学 年胡乃武 经济杠杆导论 年钟契夫 计划管理原理 年吕汝良 中国计划管理体制概论 年钟契夫 中国地区计划管理研究管理学派国民经济管理学 年北京大学等 所院校学者 国民经济管理概论 年北京大学首设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招收首批国民经济管理本科生 年张今声 国民经济管理原理 年余广华 国民收入生产结构的若干分析 年辽宁大学“国民经济计划”调整为“国民经济管理”年钱伯海 国民经济学 年张今声
18、国民经济管理概论 年余广华 中国经济管理概论 年张今声 国民经济管理学教程(三)国民经济学的转型发展: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年至今)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同志“两个不等于”论断和党的十四大的推动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方向给中国国民经济学发展带来了挑战,全国众多高校撤销了国民经济计划专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之前存在的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学科的转型调整()转型调整:归并与规范(年).本科专业的调整:年,本科专业国民经济管理被列入教育部本科招生目录外专业(专业代码:W);年,教育部正式将其纳入本科招生目录内专业(专业代码:T).研究生专业的调整: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研究生
19、培养目录的经济学门类下设置了“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学科代码:),年对这一目录进行调整,将“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更名为“国民经济学”,正式将国民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学下的首位二级学科(学科代码:),并延续至今.但是,目前该学科的本科专业名称仍为国民经济管理,与研究生专业名称尚未统一.()内涵发展:“双一流”建设(年至今).步入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由规模式向内涵式转变,习近西安财经大学学报平总书记提出了“双一流”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重大战略,引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迈向新阶段.中国人民大学等所大学的国民经济管理本科专业被评为一流大学的一流专业建设点.年开始,中国人民大学设置了国民经济学全英文
20、硕士项目,旨在以中国经济问题为导向,以国家经济生活决策分析与规划制定为目的,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学术流派这一时期富有代表性的学术流派有核算学派和复合系统学派.其一,核算学派,注重国民经济运行的方法体系研究,被视作狭义的国民经济学派.该学派直接承袭宏观经济学理论,回归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主要分析国民经济运行特性和统计学意义上的趋势,并对宏观经济作出预测,提出宏观经济政策主张,是国家宏观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虽然核算学派的发展因其狭义性受到限制,但是它提出的运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分析国民经济运行的方法成为国民经济学定量发展研究的重要思想成果.国民经济核算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定量核算,国际上关于国民经
21、济核算的研究内容包括国民账户体系(S NA),即国民收入账户、投入产出账户、资金流量账户、国际收支账户和国民资产负债账户五大模块.S NA的最新版是S NA ,它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继S NA 、S NA 和S NA 修订后的第四版.年,为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决定采用S NA核算体系.年基于S NA 编写了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核算的改革创新,根据S NA 制定了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标志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世界接轨.其二,复合系统学派,侧重研究国民经济系统运动及其规律,研究内容不仅包含经济领域,还包含了社
22、会、可持续、环境保护等领域,涉及多部门、多区域以及产业等多个子系统,复合系统学派属广义国民经济学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常态背景下,宏观经济层面问题更加被重视,该学派认为国民经济系统运行的全局性视角可以更好地分析现实经济问题,为国民经济学研究指出了新思路.但是由于该学派过于宽泛的研究对象和过度发散的知识吸收体系,造成其难以在高校中推广实践.从核算学派和复合系统学派的理论成果来看,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学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和理论著作显著减少,不复之前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国民经济学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图中国国民经济学的历史沿革注:弧形代表国民经济学相关成果,粗箭头代表典型学派和经济特征的演变.因篇幅
23、所限,本图仅梳理了具有代表意义的阶段成果.综上所述,中国国民经济学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演变而发展.无论是学科的改革还是思想的演变,都顺应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对于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来说是一种强制性变迁(见图).与此同时,对比西方和中国的国民经济学历史脉络和规律趋势可以看出,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国民经济学袁元,周晓唯:中国国民经济学理论发展与创新实践研究的理论发展均沿着一国的社会形态和经济体制不断演进.三、国民经济学在中国的创新实践与具体运用“实践对于理论发展和创新至关重要,实践是检验理论准确与
24、否、科学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的不断发展可以推动理论不断创新.”因此,我们要从国民经济发展实践中总结提炼出国民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创新经验和基本规律.国民经济规划作为中国政府参与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制度安排,是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发展而来的制度创新,被称为中国国民经济学最具代表性的创新实践成果.而发展战略和宏观调控作为指引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导向和实施手段,选择了发展战略、规划与宏观调控的主线来探索中国国民经济学理论发展规律(见图).图国民经济学在中国的实践运用路线图(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国民经济学的实践溯源(年)国民经济计划的编制特征这一时期共实施了个五年计划,在中国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
25、下,国民经济计划是党和政府对国家发展制定的行政指令性计划,表现出了以“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初探这一阶段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时期,在经历人民公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两个凡是等错误道路和战略选择后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西安财经大学学报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与政策这一阶段是国民经济结构比例不协调的阶段,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解决比例不协调问题,采取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政策方针.第一,通过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第二,优化平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比例.第三,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国民经济计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国民 经济学理论 发展 创新 实践 研究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