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5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目录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考试科目: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案例分析题(50分)据报道,百家讲坛栏目坚持“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节目制作理念,不断培养专家,学者的公众意识,不断强化媒体为受众着想的服务意识。经常重拳出击,力推精品,打造更多具有公众意识的专家、学者,最终实现多方共赢。百家讲坛与中华书局合作出版的图书,在封面上都标明“百家讲坛,坛坛是好酒。”结合媒介传播理论,分析这一传播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二、新闻写作(100分)材料:2010年,罕见的高温袭击了北半球,从美国东部,欧洲到亚洲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天气,但进入四季度后气温开始骤降,北半球气温可能要比往年偏低,气象专家警告说,欧洲可能面临“千年一遇”的新低温,中国等亚洲地区可能难以幸免。国庆节期间,我国媒体报道的“千年极寒”话题引起了多方的关注。媒体的版本是这样的:波兰学者预测说,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速度减缓和变冷,导致欧洲将出现“千年极寒”,然而,没有一个国家媒体说出是波兰哪个机构的学者所说,他姓甚名谁,哪个媒体首先报告的,也都含糊不清。另外,人类有详细气候记录的历史不过150年,而世界气象组织于2010年10月19日表示,有关欧洲将面临千年一遇严寒的说法是“臆测”,并无科学依据。一条破绽百出的新闻,被不少媒体报道;一个没有科学根据的观点,被不少人信以为真;一个连出处都甚少提及的消息,却许久看不到对它的追根溯源,不管新闻是否真实,但大批取暖物资在市场火了起来,这把火,甚至烧到了虚拟的股市,国庆节后的两个交易日,涨幅最大的板块是煤炭。(1)谈谈媒体关于“千年极寒”的话题的报道有何不妥?其原因何在?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应该如何报道这个话题?(2)尽管媒体关于“千年极寒”的报道受到质疑,但近年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确是不争的事实,请你就此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新闻评论,自定题目,不少800字。参考答案:一、案例分析题(50分)据报道,百家讲坛栏目坚持“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节目制作理念,不断培养专家,学者的公众意识,不断强化媒体为受众着想的服务意识。经常重拳出击,力推精品,打造更多具有公众意识的专家、学者,最终实现多方共赢。百家讲坛与中华书局合作出版的图书,在封面上都标明“百家讲坛,坛坛是好酒。”结合媒介传播理论,分析这一传播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答:(1)百家讲坛的概况百家讲坛是2001年7月9日开播的讲座式栏目,在中央电视台第十套(CCTV10)播出。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选择观众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栏目选材广泛,曾涉及文化、生物、医学、经济等各个方面,现多以文化题材为主,并较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2)百家讲坛的传播模式电视作为大众媒体,是大众传播的重要媒介,百家讲坛收视率的逐步提高和其所使用的传播模式有密切关系。和其他电视传播一样,百家讲坛也是一个“传播者(电视节目)信息接受者(观众)”的传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大众传播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人际传播。人际传播存在于电视节目内外。(3)百家讲坛的主要受众:最广大普通人民百家讲坛起初定位是“受教育程度较高、欣赏品位不俗的知识阶层”这一精英人群。但收视率并不理想,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局面。首先,精英群体的范围较小;其次,这个群体对于节目的深度和专业度有很高的要求。而电视媒体本身的低参与性和易逝性使得它不适合传递过于专业和复杂的信息,这些因素都成为收视率的障碍。(4)百家讲坛的文化抉择百家讲坛在传播精英文化的途径上借助的是大众媒体,这就决定了栏目必须兼顾精英和大众两个层面,融合精英和大众两种文化。这也造就了栏目面临着难以兼顾学术品位和观众接受度的两难境地,在节目的发展历程中,也曾彷徨挣扎过,而后一步步找到准确的文化定位,走出困境。(5)百家讲坛的品牌形象建设作为电视节目,品牌形象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后盾,是栏目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影响力就是收视率的保证。品牌形象体现了观众的认可和接受,乃至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打造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是电视节目梦寐以求的目标,百家讲坛也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进着。明确主讲人的选择标准和培养方向,品牌就是人,同时人也是品牌百家讲坛在原有的人品和作品的“二品”选人基础上,又建立了三维空间选人制度。主讲人不仅要做到表述生动,更重要的是学术根基深厚,还要具备人格魅力,要以优秀的品质作为栏目的“形象代言人”。坚持贯彻“蓝海战略”“战胜竞争对手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与他们发生正面竞争,而是去开发其未曾涉足且具备无限发展可能的潜在市场”,这是“蓝海战略”的中心理念。作为第一个将“蓝海战略”实施在电视领域的栏目,百家讲坛始终关注的是满足观众的新需求,开创无人争抢的收视空间,从关注竞争对手的所作所为,转向关注为别人提供新的价值飞跃,开启观众巨大的潜在收视需求。“蓝海战略”要求百家讲坛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要有争第一的精神,要在“蓝海”中不断创造新的“蓝海”,保持领先优势,把竞争对手彻底甩掉。不断的领先和创新让观众相信这是一个有价值的、值得信赖的品牌,从而进一步对其形成优良的人格化特征的共识,提升品牌形象。喊出响亮的口号准确、响亮的口号可以有效地将自己的理念迅速传达到位,这是塑造品牌形象最简洁的方式。百家讲坛很好地使用了这个事半功倍的方法。其口号“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喊出了栏目组一贯坚持高品质、高品位、高品格的作风;“汇集百家学养,追慕大师风范”,阐明了百家讲坛的品牌身份是大家风范的智者;“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说出了栏目的价值诉求是架起一座“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传播并重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坚持科学研究、科学管理在品牌认知研究中,根据20项重要发现,栏目组整理了25个管理要点,发现了4个存在的问题,制定了3个发展品牌的重要举措。在接下来的品牌建设中,栏目组继续进行品牌跟踪研究计划,对每一期节目进行跟踪研究,确保百家讲坛的每个电视动作都符合成功品牌的要求,符合观众心目中独特的、经典的、生动的、大气的、权威的品牌形象。所有这些都为日后百家讲坛栏目成为中国电视界的文化精神品牌打下了科学基础。百家讲坛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并不是偶然。栏目牢牢把握了大众传播和电视传播媒介的特性,开拓式地打造电视讲座类文化节目,将学术权威性浓厚的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搬上电视,摒弃严谨的学术宣讲,创新地选择故事性和趣味性讲述和影像化呈现,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主讲人的学术素养和个人魅力感染观众,引导人们关注传统历史文化的热情。当然,在节目取得成功的同时,还应立足长远,不断提升自身文化价值,避免落入盛极而衰的困境,在未来的日子里争取再迎创新式的发展。2新闻写作(100分)材料:2010年,罕见的高温袭击了北半球,从美国东部,欧洲到亚洲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天气,但进入四季度后气温开始骤降,北半球气温可能要比往年偏低,气象专家警告说,欧洲可能面临“千年一遇”的新低温,中国等亚洲地区可能难以幸免。国庆节期间,我国媒体报道的“千年极寒”话题引起了多方的关注。媒体的版本是这样的:波兰学者预测说,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速度减缓和变冷,导致欧洲将出现“千年极寒”,然而,没有一个国家媒体说出是波兰哪个机构的学者所说,他姓甚名谁,哪个媒体首先报告的,也都含糊不清。另外,人类有详细气候记录的历史不过150年,而世界气象组织于2010年10月19日表示,有关欧洲将面临千年一遇严寒的说法是“臆测”,并无科学依据。一条破绽百出的新闻,被不少媒体地报道;一个没有科学根据的观点,被不少人信以为真;一个连出处都甚少提入的消息,却许久看不到对它的追根溯源,不管新闻是否真实,但大批取暖物资在市场火了起来,这把火,甚至烧到了虚拟的股市,国庆节后的两个交易日,涨幅最大的板块是煤炭。(1)谈谈媒体关于“千年极寒”的话题的报道有何不妥?其原因何在?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应该如何报道这个话题?答:媒体关于“千年极寒”的话题报道的不妥之处有:a没有核实和提供消息来源;b消息细节不够清楚,比如具体数字和专家原话的引用;c失实报道,不到150年的气象记录被演化成“千年”,虚张声势;d盲目转发,其他媒体在没有充分核实情况的条件下转发新闻导致社会恐慌;e可能存在有偿新闻的因素。原因在于:a消息源未经核实;b缺少编辑把关;c记者受到利益诱导;d媒体责任感的缺失。如果我是一名记者,我会:a检查核实消息源,谨慎转发新闻;b出现错误立即更正、道歉,维护公信力。(2)尽管媒体关于“千年极寒”的报道受到质疑,但近年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确是不争的事实,请你就此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新闻评论,自定题目,不少800字。答:参考示例:极端天气趋多,城市应对措施需跟上一夜风雨,上海市气象部门24小时内共发布6次灾害性天气预警。不仅是上海,全国多处地区近期频现强对流天气。北至黑龙江,西至四川盆地,南至江浙等地,都有大雨,暴雨乃至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发生。每次类似的极端性天气之后,都会引起道路积水、建筑受损、树木倾倒等次生灾害,形成灾害链事件,对城市安全运行产生重大影响。极端天气频发,城市如何应对?主要着眼点仍在于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今年以来,先是西南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接着又是中西部地区遭遇洪涝灾害。即使是原本气候较为适宜的长江下游,江苏等地今年也出现了数十年一遇的持续性大雾和强对流天气。大旱大涝不仅仅限于中国,事实上,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台风、局地暴雨、高温热浪、低温冷害等极端气候现象频繁发生,并与城市环境状况和城市居民活动交织在一起。目前,科学界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甚至全球变暖是否由二氧化碳排放引发尚存争议。人类活动是否是极端天气发生的决定性因素虽不能断定,但人类活动加剧了气候变化,提高了极端天气发生几率,却是无疑的。在人类活动中,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是对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一类。目前全球有32亿人口居住在城市,全球能源消费有75%来自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城市的比例则达80%。另一方面,城市建筑挤占了大量绿地,地面的“硬质化”导致地表排水能力减弱,众多直接停放在具有泄洪功能的马路上的汽车,以及大量没有及时清运的建筑垃圾堵塞城市排水口,又加剧了“内涝”,类似的人为因素使城市欠缺防灾能力。2005年肆虐美国新奥尔良城的“卡特里娜”飓风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极端天气很容易毁掉城市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发展成果,因此必须采取科学的防灾措施。我国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巨大潜力。从规划来说,大旱考验的是城市的供水能力,大涝则考验城市的防洪能力。这样一种技术性的手段是可以迅速获得的。上海世博园区的气象信号塔等气象灾害防御提示系统的尝试,就是对城市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一种探索。在世博园的城市最佳实践区,也汇集了世界诸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经典案例,我们可以从中获取经验,以科学的方法重新规划防灾标准。在强调技术手段的另一面,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根本之策则在于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从依赖资源消耗向提高生产效率转变,这也意味着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必须从土地扩张、人口集聚为主转向城乡协调发展、人居环境优化。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转变城市建设理念和发展方式,构建以低碳发展为中心的城市发展体系。同时还要健全法律法规,构建防范气候灾害为主体的适应气候变化的管理制度。树立共建共享共赢的开放合作的理念,构建面向国际和区域的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体系。而对于市民阶层来说,参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应对气候变化意识,也是城市抵御极端天气必不可少的一环。(来源:新闻晚报2010-07-05)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考试科目: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案例分析题(50分)运用文化传播相关理论,举实例分析出版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义、途径。二、新闻写作(100分)绿领巾材料2011年10月,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老师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为教育其上进,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这引起了家长和部分孩子的不满,认为这是一种歧视。但学校进一步解释这一做法是为了“激励上进,并非歧视”,他们也是借鉴外地学校的做法。而在上海、北京、武汉等地,确曾出现过“绿领巾”,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但红领巾有其特定含义,两者本来不是同一事物,这些做法已经被叫停。(1)分析上述材料中的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10分)。(2)你要对此事件进行深度报道,请写出采访对象、采访大纲(30分)。(3)对此事件进行评论,不少于800字(60分)。参考答案:一、案例分析题(50分)运用文化传播相关理论,举实例分析出版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义、途径。答:作为产业的新闻出版业,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出版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义 提升国际文化竞争力当前,国际出版发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出版物分销领域对外资全面开放,而版权进出口却严重倒挂,形势不容乐观。从国内市场看,从事国有出版、发行的企事业单位总体上市场竞争力不够强,一些出版社向私人企业卖书号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原来国有的新华书店可能逐步被边缘化。所以,无论从国内市场的现实状况还是从国际竞争的角度讲,都迫切需要继续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带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目前,我国出版业发展之快,产品数量之多,总量规模之大为世界罕见,但质量、效益、竞争力、影响力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新闻、出版、发行业占国内GDP的比重也还有限。因此,中央特别强调,在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必须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我国出版业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巩固和提高文化建设新闻出版工作在我国文化建设中处于核心位置,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的前提下,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背景与发展要求下,新闻出版战线必须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理解党的新闻出版工作的新目标与人民的新期待,以出版业的科学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这是新闻出版战线共同的崇高使命和光荣责任。(2)出版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途径 要从战略上保护新闻出版的文化环境从目前来看,我国文化发展大环境是民主开放、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真正呈现出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但是,越是在这样开放繁荣的环境里,我们越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西方文化的渗透、价值观的较量仍然给我国的文化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我们必须要对我国文化环境净化的长期性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我们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建设受众广、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全球的国际一流媒体,主动向外输出我国的政策、方针、文化、信息,同时抵制国外错误的意识形态、腐朽文化和歪曲的新闻报道,为保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国内国际舆论环境。要大力加强国际合作,深入推进出版业“走出去”战略如何能够“走出去”,并能更长远地“走出去”对于中国的出版业来说,是一个长期命题。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我们要进一步抓好“走出去”战略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努力为开展国际合作创造新体制与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传播中国的声音,不断推动新闻出版产品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外主流市场、国际汉文化圈和港澳台地区,让中国的出版业的品牌在海外生根发芽。要巧妙运用传播手段,提升新闻出版的传播力中国的新闻出版媒体作为媒介载体,起到的是一种桥梁的作用,其责任和使命就是传播世界先进文化,共享人类文明成果,因此,它们不仅要“走出去”,而且要走进海外受众的心里,这就要求我们的出版人要深入研究海外受众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努力贴近海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海外受众的思维习惯,从而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好莱坞拍摄的电影花木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以别样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将西方的主流价值观念巧妙得融入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当中传递给中国的受众,这种方式是我们今后必须学习和加强的。要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做大做强新闻出版产业新闻出版数字化、网络化是时代潮流,出版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要利用互联网、数字化、无线通讯等新技术,打造我们国家的数字新闻平台、数字出版平台,使传统产业加快向新兴产业结构转换;同时开发新媒体、新载体、新平台,技术上实现升级换代。例如,人民日报南方周末南都周刊等几百家国内媒体都在苹果应用商店和谷歌电子市场推出自己的移动阅读客户端,由此可见,出版业只有跟上新技术升级更新换代的步伐,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和新设备,才能实现传播平台的不断扩大延伸,才能真正实现出版业的做大做强。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出版物的质量和水平我国是出版资源大国,但远远不是出版强国,原创的世界性精品力作还不够多,能够产生较大国际影响的出版物还比较少。因此,出版业要大力推动内容创新,打造具有时代精神与特点、能代表中华文化精粹和当代中国文化成就的精品、经典力作,推出更多代表中华民族永久记忆乃至世界永久记忆的各类出版物,创造出影响世界文明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风格和中国精神。二、新闻写作绿领巾材料2011年10月,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老师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为教育其上进,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这引起了家长和部分孩子的不满,认为这是一种歧视。但学校进一步解释这一做法是为了“激励上进,并非歧视”,他们也是借鉴外地学校的做法。而在上海、北京、武汉等地,确曾出现过“绿领巾”,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但红领巾有其特定含义,两者本来不是同一事物,这些做法已经被叫停。(1)分析上述材料中的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10分)。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的要素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真实性、人情味、趣味性等。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和价值尺度。上述材料中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要性新闻事实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即新闻事实同新闻受传者的利害关系称为重要性。凡同多数人利害相关,为多数人所关注的事实,被认为有社会意义,也就有重要性。学校给部分学生发放“绿领巾”这一事件之所以引起受众关注,是因为该新闻涉及小学生的成长和教育问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关注其成长是全体社会成员的重要任务。接近性新闻事实同接收该事实信息的受传者在地理上或心理上的接近程度为接近性。“绿领巾”事件中关注最多、发声最及时的多为学生家长,现代社会中孩子的教育关乎每一个家庭,这种接近性使得新闻事件受到广泛关注。趣味性新闻事实所具有的调动新闻受传者共同兴趣从而引起注意的有趣程度称为趣味性。趣味性越大,新闻价值也越大。众所周知,红领巾代表着学生群体,是其显著标志,而这则新闻中却出现了“绿领巾”,这与受众的认知相左,因此,容易引发受众兴趣。(2)你要对此事件进行深度报道,请写出采访对象、采访大纲(30分)。答:采访对象: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校长、当事人班主任、其他班主任、在校学生、学生家长、周围群众。社会资源:教育专家学者、网友观点、异地“绿领巾”相关当事人、教育局。采访大纲:时间:2011年10月地点: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学生家庭住址西安市未央区教育局北京、上海相关学校人物:同上问题:老师为什么要给学生带“绿领巾”?老师怎么给学生发放“绿领巾”?“绿领巾”佩戴之后有什么反响和作用?学校做的对不对?是否还要继续这样做?借鉴的谁的经验和做法?他们的效果如何?现在还在做吗?教育局对此做法有没有章程上的约束或者依据?对此持何种态度?异地同种事件的概况如何?有何启示?家长对此持什么看法?社会人士对此持什么看法?学生对此持什么看法?(3)对此事件进行评论,不少于800字(60分)。答:示例如下:“绿领巾”五宗罪2011年10月18日中午时分,随着下课铃响起,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小学生们在老师引领下排队回家。最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级学生,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为教育其上进,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口,两个放学的孩子嬉闹起来,来接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家长的表情有些尴尬。对此,校方回应说“确实没想到,家长会对绿领巾有意见。”2011年10月17日,该校冯老师说,设计“绿领巾”的初衷是对孩子加强教育培养,参考了外地一些学校的做法,也考虑到一些家长的特殊要求,并非有意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上海、北京、武汉一些地方也曾出现过“绿领巾”,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而这种做法却造成五宗罪。一罪:剥夺学生佩戴红领巾的权利;二罪:侵犯学生价值取向和其尊严;三罪:阻碍学生向上求进取的通道;四罪:歧视差生和侮辱差生的证据;五罪:破坏了我国百年教育的美学。校方披上一件所谓的“以资激励”的“马甲”,但却以此将学生“划分等次”,有失社会公平与正义,有失教育全面普及。十个指头有长短,山中树儿有高低。生态自然之规律尚无法改变,尤其对小学生的教育来说,想通过一些“无知”“激进”“拔苗”“速成”等方式来提升,是不可能的。既不符合教育之规律,也不符合教育之生态,更不符合中国教育之美学。在小学基础教育中,教育孩子“成人”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成才”。然而,眼下的现实却恰好相反。现在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急功近利的态度让孩子承受了难以负担的学业压力,更将很多功利化价值观念植入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大家都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思想中植入了学习是为了考高分,考高分是为了上好大学,上好大学是为了好工作,好工作是为了高收入孩子的成长需要呵护,特别是在稚嫩心灵的成长上,更需要来自学校的温暖滋养。而现在学校的行为有形无形中践踏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从小就产生自卑感,对未来的成长造成了举足轻重的伤害。教育应该让学生全方面发展,以人为本。不应该无视孩子的权利和自身的感受。这种伤害孩子的心灵,增加他们挫败感和自卑感的行为应该被严厉制止!教育是成人的关键。让学校对学生多些关爱和鼓励,少些歧视。这样教育才会更好,祖国才会更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多些关爱,拒绝歧视;多些鼓励,反对标签;多些激励,少些刺激;多些务实,抑制不公;多些滋润,才有希望;多些良方,桃李芬芳。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考试科目: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简答题(30分)阅读和传播中国传统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二、分析题(30分)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上线,试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三、评论题(90分)材料:高校男女比例失衡严重,尤其是文科院校更重,小语种专业甚至成“男少女多”的代名词。中国人民大学为例调整男女比例,在小语种专业按照“男女有别”的分数线划分。男生分数604,女生分数615。有人认为,这对女生来说是一种性别歧视,是侵犯他们的权益;也有人认为人大是调整男女比例,解决“男孩危机”,是一种无奈之举。题目自拟从一种角度写评论。参考答案:一、简答题(30分)阅读和传播中国传统经典的价值和意义。答题思路:可从中国传统经典的积极意义方面组织答案,要点包括:(1)有利于中国现代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2)有利于缓解过度娱乐化,防止“娱乐至死”;(3)对个体而言可以提升审美心态陶冶情操。二、分析题(30分)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上线,试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思路:可从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上线的积极意义组织答案,要点包括:(1)积极的舆论引导;(2)进行网络议程设置,重新掌握话语权;(3)媒介融合的新探索。三、评论题(90分)材料:高校男女比例失衡严重,尤其是文科院校更重,小语种专业甚至成“男少女多”的代名词。中国人民大学为例调整男女比例,在小语种专业按照“男女有别”的分数线划分。男生分数604,女生分数615。有人认为,这对女生来说是一种性别歧视,是侵犯他们的权益;也有人认为人大是调整男女比例,解决“男孩危机”,是一种无奈之举。题目自拟从一种角度写评论。答:示例如下:高校性别失衡宜从社会找源头客观地说,高校男女比例失调是一个现实问题。解决之道,更多的在于从源头找原因,比如,社会风气、教育方法,以及考试制度,然后对症下药。进入九月,新一批的高校新生已经开始陆续入学。但开学的兴奋和热闹,依旧无法掩盖今年高考以来持续发酵的关于高考录取“性别分数线”的争论。一个现实是:高校学生男女比例失衡程度在不断扩大。对大多文科院校来说,“阴盛阳衰”长期以来已经是既成事实;新的情况是,许多农林理工类的院校,近几年来女生数量也在直线上升,甚或“历史性”地超过了男生人数;一个代表性的例子是,南京师范大学广电新闻专业,今年招录的21名学生中,男生只有一个。这一现象不合理应该没有争论。但是,设立“男低女高”的分数线,当然会引发争论。争论首先基于不同立场。对于高校,性别失衡会引发教育、管理和就业等各方面的不便。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相对合理的男女比例,会发挥不同思维方式的互补优势。从管理的角度,男女比例的变化促使学校需要在硬件建设方面增加投入。当然,就业可能是最主要的问题。用人单位青睐男生是当下社会的“明规则”,女生扎堆,增加了高校的就业压力。而就业率,是高校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为利益的对立方,女生的理由不多,可能只有一个,但是,也许只需要一个,那就是平等的权利。诉求自己的权利这是应该的。但目前的一些“男低女高”的现象,并不是校方有意设置的一个障碍,而是特殊专业的要求。例如小语种阿拉伯语,要是女生学了毕业以后去中东,社会、自然等条件都比较限制其发展。从这一方面来说,个别的“男低女高”是对现实情况的综合考虑。事实上,对调整男女招生比例,教育部的规定是比较严格的:“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对部分特殊行业或者岗位的特殊专业人才培养,按照特定的程序,少数学校的部分专业可适当调整男女招生比例。”当然,针对什么才算“特殊”这一模糊的概念,教育部以及高校需要发布一个细则来说明。有了细致入微的说明,一一对照之后,或许能让大家消除“歧视女性”的误会。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考试科目: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论述(40分)什么是媒介素养?举例说明大学生提高媒介素养的意义。二、分析(50分)印刷媒介的特点是什么?印刷媒介与新媒介的融合为图书出版业带来了什么变化?有哪些问题?举例论证。三、新闻写作(60分)以网络媒体传播正能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新闻评论。参考答案:一、论述(40分)什么是媒介素养?举例说明大学生提高媒介素养的意义。答:媒介素养关注的是信息时代不同群体和个人的信息处理和传播“能力”的问题。随着人类进入到电子媒介时代,媒介进一步延伸了人的不同感官,如电话延伸了人的听觉,电视延伸了人的视觉,计算机延伸了人的大脑。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良好的媒介素养是其必备的素质,提高媒介素养对大学生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媒介素养的含义关于媒介素养,英国学者大卫布金汉姆将其定义为社会成员“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按照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领袖会议”的定义,媒介素养是“公众接近、分析、评价各种媒介信息,达到沟通交流目的的能力”。这种能力包含以下六个方面:媒介技术的基础技能(接触和使用媒介手段或设备的能力);媒介信息的识读能力(对各种信息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媒介信息查询收集能力(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相关信息的能力);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在信息洪水中选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对信息内容的质疑批判能力(包括对各种信源的动机、目的、背景的了解以及对媒介信息生产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分析能力);信息的加工制作和发布能力(作为传播者的基本能力)。(2)大学生提高媒介素养的意义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由于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相对滞后,中小学的课程体系中没有相关的教学内容,在大学阶段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就成为非常必要的教育环节。作为大学生,在其世界观和人生观基本形成的阶段,应该培养一种批判性的思维能力,了解媒介素养的基本知识,反思媒介信息和媒介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做一个清醒的媒介受众,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而不是局限在低水平的媒介使用和满足方面。为推广媒介素养教育贡献力量大学校园具有得天独厚的多学科交流平台和人际交往环境,大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从交叉学科的角度思考大众媒介复杂的传播现象,关注社会变革与大众媒介的关系,解读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的媒介逻辑。可以说,基于媒介的素养是一种没有文理科界限的认知能力。除了提高对媒介的自我学习和反思能力,大学生还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可以通过在校内外媒体实习、社会实践、支教、社会调查等活动,考察贫困地区所存在的数字化鸿沟,了解中小学生或社区居民的媒介素养现状,发现和探讨有关媒介素养的社会问题,并为推广媒介素养教育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媒介素养是大学生融入社会的“必需品”媒体是社会的缩影,也是社会形形色色的反映。学习媒介素养,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正确地掌握社会发展规律。新媒体时代,媒介信息更多的是碎片化的、零散无序的,规律性的内容是建立在碎片化信息基础之上的。因此能不能从琐碎的信息中获取正确的、有益的内容是媒介素养能力的体现。我们往往熟悉一些见诸报端的新闻,某某大学生被骗之类的信息,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生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化身,出现这种情况多源于大学生不能正确通过媒体认识社会,辨明社会,适应社会。总之,伴随新媒介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学生,具有丰富的媒介生活体验,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应该更容易理解媒介理论的基本知识,更能够把握媒介文本的编码规则,从而更深入地解读媒介文本的符号体系。因而,媒介素养教育也是大学生自我反思和认识自我的过程,以及了解社会现实和媒介环境的过程。这种媒介素养对于学生毕业以后,从事教师、公务员、媒体等职业,或者说,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未来的家长,都是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基本的认知能力。还应该认识到:大学生也是媒介素养教育的践行者,通过他们所积极参与的各种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可以向全社会普及媒介素养知识,这有助于建设更加平衡的媒介文化环境,并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二、分析(50分)印刷媒介的特点是什么?印刷媒介与新媒介的融合为图书出版业带来了什么变化?有哪些问题?举例论证。答题思路:(1)印刷媒介的特点 迅速大量地印制生产;容纳信息多、内容广;读者可以自由地决定阅读的时间、地点、速度和方式;它可以长期保存,随时取阅,反复研读;能适应不同读者的不同兴趣和要求;以负载线性文字符号为主,适宜用来传播高深、复杂、或篇幅较长的信息;威望较高,专业性较强;文化程度低、识字少或文盲不能充分分享其信息。(2)印刷媒介与新媒介融合为图书出版业带来的变化 印刷效率大大提升;图书出版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传统印刷商与商业巨头合作成为潮流。(3)存在的问题 创新能力不足;缺乏专业的优秀人才;盈利模式单一。三、新闻写作(60分)以网络媒体传播正能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新闻评论。答:示例如下:用好新媒体传播正能量“紧急扩散,此女人在江西赣州安远县拐走4岁男孩廖子龙”,4月28日7时31分,一条寻人启事出现在“线索核查群”微信群里,还附了几张清晰的红衣女子照片。迅速与警方核实后,8时31分,人民日报微博发出消息“紧急!见到这个女人请速报警!”不到一天,29日8时05分,涉嫌拐卖儿童的女子在广州被警方抓获,孩子得救。此时,那条微博已被66062人转发,阅读量高达1628.3万。人民日报微博的准确、高效的传播,为网络带来更多正能量。同样是新媒体传播,当我们将传播底线定位到小心谨慎、大胆细致、精密准确、认真负责的平台上,对每个信息都认真过滤,对每个细节都严格把关,去除了消息中可能存在的“谣言的毛刺”,每个新闻毛孔都充满了正气、正心和正能量,新媒体成了“信媒体”,就能在打造和谐、纾解烦恼、解决问题、处理难题、临危救急、凝聚人心方面,发挥立竿见影的“速效推动力”,为网络带来更多清新空气。无论是今天的“报警追人”,还是以前帮农民“微博卖菜”,为困难者、需求者,送去了及时的帮助,也让网络正气感得到激情呈现。人人都做负责任的“鼠标”和“键盘”,微信、微博、自媒体就能发挥出积极、正面、快捷、现代化效应,进而能够取悦民心,造福公众。网络的诞生,本就是一种正向的信息共享和互助的产物。共享和互助当然先要保证信息的准确真实。否则,以讹传讹,触屏之间就加速了谣言的传播,损害自我形象,损耗互联网公信力和网络公共环境。一举两不得,害人又害己,这又何必呢?不少人都觉得,在当下的环境下,保证传播信息真实难。是这样的吗?人民日报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不怕麻烦、慎重谨慎,愿意承担起信息过滤和鉴别的责任,愿意成为一个负责的转播和传播者,对第一手权威信息可以信任,对道听途说的网络信息多一些理性的分析,对没有把握的信息拒绝转载,尤其要杜绝盲从和人云亦云,我们完全可以将不良信息剔除传播空间,保持新媒体的清纯、干净。做到这一点,真的不难。当下是大众麦克风时代,个个都是通讯员,人人皆为传播者,因此,我们要善用、用好新媒体,传播正能量,当好无形的社会瞭望者、监视器、引领者,为清正的互联网环境,做出应有的担当。(来源:吉林市文明网2016-05-18)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考试科目: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名词解释(50分)1舆论领袖2接种疫苗论3把关4从众现象5文化帝国主义二、简答题(40分)受众观念的演变及对其进行评价。三、论述题(60分)结合新闻传播实例论述选择性定律对受众感知和接受信息的影响。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考试科目: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简答题1社交媒体对拟态环境的影响。2谈谈媒介依赖现象。3知识沟理论的含义和发展。二、论述题1论述对“互联网”的理解和看法。2大数据对新闻报道的影响。3结合我国现状,谈谈对媒介融合的理解。三、分析题1谈谈对报纸、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现状的看法。2穹顶之下走红的原因和社会意义。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考试科目: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名词解释1沉默的螺旋2议程设置3意见领袖二、简答题1简述在新媒体热潮下,新闻实践在未来媒体语境下有何尝试与突破。2比较社交媒体与门户网站的传播特点。三、论述题1试论新技术形势下,麦克卢汉的理论有何意义和局限性。2试论社交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的把关人地位是否被今日头条这类平台型新媒体削弱。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沉默的螺旋答:沉默的螺旋是传播效果理论重新回归到强大效果论的代表理论之一。该理论最早是由诺依曼于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1980年在以德文出版的-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历年真题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雁**】。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雁**】,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雁**】。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雁**】,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304471.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304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