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老师”如何影响师...识建构——一项自传叙事研究_陆韵.pdf
《“记忆中的老师”如何影响师...识建构——一项自传叙事研究_陆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忆中的老师”如何影响师...识建构——一项自传叙事研究_陆韵.pdf(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2023 年 6 月第 16 卷 第 2 期当代教师教育Contemporary Teacher EducationJun,2023Vol16 No2“记忆中的老师”如何影响师范生教师角色意识建构 一项自传叙事研究陆韵(湖州师范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摘要:本研究关注“记忆中的老师”对师范生教师角色意识建构的影响。通过自传叙事文本分析发现,师范生从学生时代师生交往互动中感知教师角色权威,在感官记忆的“母性”印象里生成理想教师形象,在相伴成长的经验性事件中体验“师爱”、领悟角色规范,并在痛苦的切身遭遇后反思教师行为、重塑教师角色期待。研究结论回应了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性共同作用于角色意识建
2、构的理论观点,丰富了角色意识形成过程中能动性发挥的具体意蕴,并启示着基于自传叙事的角色感知体验与角色颠覆重建对师范生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关键词:师范生;教师角色意识;建构;自传叙事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87(2023)02005208一、问题提出对教育成长经历的回顾往往难以避开历历师生往事。无论是受尊敬爱戴的“好老师”抑或是被抵触厌恶的“坏老师”,那些“记忆中的老师”形塑着经历者最初的教师角色意识,即对教师地位、规范及行为的认识与体验。1 角色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者的行为期望,包含与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2 教师角色意识建构成为师范
3、生专业成长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证明师范生在进入教师教育阶段之前已在个人历史中形成重要的角色观念与教育思想,3 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教育实践。4 未来教师头脑中存在着他们想成为和不想成为的教师类型具体形象,5 他们基于生活史产生的教师角色“先入之见”会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课堂管理风格和师生关系等方面产生潜在影响。6 国内学者侧重于探讨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现状与培育举措,揭示角色意识影响因素并构建角色认知理论模型,但存在以标准化教育方式建构教师角色意识的技术主义倾向,缺乏对能动性个体及其生命事件与意义的积极关注。形成性视角中的固定性、稳定性和线性的概念似乎不足以理解角色意识构建过程的复杂性。国外有学
4、者探讨师范生与在职教师交流互动从而培养教师文化身份的过程,7 以隐喻概念为工具分析师范生对教师形象的理解,8 逐渐注意到师范生本人在教师角色意识动态生成中的重要性。然而,有关教师角色“前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仍处于“黑箱”之中。教师角色意识是变化的,其形成依托于互动与谈判情境,受日常学校生活中道德和伦理困境的驱动并体现对社会与文化多样性的回应。9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如何在本土化、个性化的教育成长情境与师生互动实践中生成?“记忆中的老师”如何25收稿日期:20230208作者简介:陆韵,女,浙江湖州人,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博士。DOI:10.16222/ki.cte.2023
5、.02.011影响师范生对教师角色的认知、体验与想象?本文以一所地方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自传叙事为分析文本,试图探寻师范生教师角色意识的萌芽及其背后的社会土壤与意义世界。二、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一)理论基础社会学的角色理论最初试图解释社会结构如何影响个体行为,并阐明与角色相伴的特定期望、刻板印象和行为方式。10 在社会结构规制个体行动的理论视野下,社会角色取决于社会地位,而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会因其所处社会情境差异而各有不同。11 161因此,社会网络中的位置建构了角色,个体角色意识的形成有赖于“领悟”,即对社会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之“应然”行为模式的理解。12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结构化力量全然规制角
6、色形成过程,个体对角色的认知和理解往往在实践背景下、在互动行为中发生,并带有个性化的主观色彩。符号互动论兴起后人们将注意力转向个体互动的微观现实。米德(Mead)开创性地指出角色是互动的产物,主张通过体味他人角色来实现个体对自身反应的控制;13 伯克(Burke)关注在某一情境下角色身份是如何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得到维持的,发现积极或消极的情感经历对角色建构的影响;14 特纳(Turner)丰富了角色领会的概念,指出自我角色一定程度上是对他人角色的适应,包含了一些他人角色的概念,并且人们对什么是适当的角色表演有着一般性的概念,但他并未放弃米德强调的观点,即大部分互动是在角色还没有被容纳到地位明确定
7、义的网络之中时就已发生了。15 367上述结构角色论与过程角色论提供了师范生教师角色意识构建的两种假设路径 宏观社会结构对角色意识的外在规制与微观互动中角色意识的内在生成。两种角色意识建构路径统一于行动者的互动实践之中,教师角色蕴含的社会期待并非固化静止的,而是需在真实情境中被领悟,离不开行动者对情境的界定与调适。如何捕捉角色意识的建构过程并使其纳入分析视野呢?现象学理论认为人类只有通过经验才能感知世界,日常世界建构和影响着人们行动和思想的方式。15 341韦伯(Max Weber)进一步提出了“移情法”,即研究者需完全进入情境并且渗入人们的意识中,以便产生同样的主观感受,从而挖掘他们定义和理
8、解日常世界的过程。15 343因此,走进日常生活世界是透析师范生教师角色意识建构过程的一种途径,在主体间共情的前提假设下这一建构过程是可被感知与诠释的。已有经验研究发现,实习阶段学徒制师生交往能够帮助师范生树立理想教师榜样,16 证明了上述研究范式的可行性。但结论所依据的是师范生接受高等师范教育期间的交往实践,其角色意识建构夹杂着大学专业教育的影响,因此还需走出当下现实情境,为师范生“先入之见”的形成机制提供更多经验证据。(二)分析框架本研究依托师范生学生时代的师生交往经历,关注“记忆中的老师”对师范生教师角色意识建构的影响,核心关切点在于角色意识建构之过程与方法,而非角色意识内容本身,着重解
9、答某种角色意识“何以如此”的问题。本研究的分析框架如图 1 所示,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萌芽受到结构规制与互动生成的双重影响。其中,师生互动是分析的焦点,包含师范生对互动情境的定义、对教师角色的持续领会以及师生交往模式的不断改变;结构化力量主要关涉教师在社会网络中所处的位置,代表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塑造着师生交往模式并在互动情境中被师范生感知;互动中的角色意识生成主要指师范生对教师角色的地位认知、规范理解与行动体验。在“结构行动”互构的理论前提之下,本研究通过洞察师生互动的微观现实来探明师范生教师角色意识构建的过程,充分肯定师范生作为行动主体的能动性和自由度,把对教师的想象建立在鲜活的个人经验
10、之上。情境强加给我们的力量有一部分正是我们自己赋予它的,我们可以去改变对情境的感知理解,从而改变我们对它的反应。这使得我们有可能对互动情境中的角色意识生成机制加以解读和把握。图 1分析框架35三、研究方法(一)自传叙事研究本研究将采用自传叙事分析法,从师范生个人成长事件的回忆记叙中探寻教师角色意识的萌芽。这种定性的方法假定人类经验的意义可在个人解释中被揭示,每个人都是自我的历史学家,创造了一个针对自己生活的内部一致的解释。17 自传叙事特别适合发现经验的困惑、含糊和矛盾,通过讲述个人的内心经历,例如他们如何主观地解释、理解和定义他们生活中的关键事件,18 有助于避免外部理论和结构过度强加于师范
11、生的教师角色意识构建,从而抑制他们的反思能力与表达冲动,为我们洞察师范生丰富的个体私人世界提供路径。并且,我们将更为关注师范生个人经历中的感受、理解与评价,而不是经验事实本身。(二)资料收集与整理本研究以目的性抽样寻找那些可为研究问题提供密集丰富信息的个案。笔者通过布置课程作业的方式,组织 40 多名师范生围绕“我如何成为一名师范生”提交 2000 字以上的个人自传。自传叙事文本易受到写作者文字表达能力、主观偏好与个人风格的影响,参与学生已通过课程学习基本了解“自传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意义与写作特色,这有助于他们在把握自传基本形式与文风的前提下进行自我书写,从而提高信息收集的有效性。遵循从资
12、料中归纳性地发展概念而不是用预先确定的概念来接近资料的原则,本研究首先对每一份自传展开微分析,围绕人物和事件,最大化地从属性和维度上形成概念、揭示变量以及寻找概念之间的联系,自下而上地提炼“记忆中的老师”影响师范生教师角色意识建构的相关命题;通过多份自传文本中“焦点事件”的分析比较,尝试发展新的概念或丰富某一概念类属下的新维度,从而不断完善从资料中获得的理论框架直到实现“饱和”,即“没有新的类属或相关主题出现”19。(三)研究伦理说明自传书写涉及对私人生活世界的回顾与剖析,形成的文本是个人的、私密的。在收集自传之前,我们已向递交作业的师范生阐明了自传的研究用途,并承诺不会将自传内容泄露且会把事
13、件人物作匿名呈现,以此消除自传作者的心理顾虑。同时,我们向师范生们解释,撰写个人自传是对自己心路历程的回忆,对自我展开剖析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个人专业成长历程,通过意义的阐明使师范生更愿意投入自传书写中,而不仅仅是当作一项“任务”。最后,我们将最终报告中原始资料引用和分析情况交于自传作者本人进行审阅和核对。四、研究结果(一)制度规约下的权威感知角色往往占据一定的社会位置,当人们面对面互动时,社会结构仍然对个体的所作所为起着限定和规制作用。15 348君权礼制与“师道尊严”的传统力量建构了教师作为权威者的角色地位,“师为尊,学为卑”的不对等结构有着深厚社会历史文化积淀。然而师范生对教师的地位感知并非
14、源自于外界说教,而是基于学生时代的师生互动体验。教师是遥不可及的“神圣者”,“神圣”意味着不沾俗世,非“凡人”且高于“凡人”。小学时,我眼中的教师是“神圣者”。老师的话语在我这里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只选择顺从。“老师说,小孩子要诚实”“老师说,不能随地乱扔垃圾”“老师说,上课不能开小差”这些话是小学时的我常常挂在嘴边的。那时候,“有幸”去办公室负责帮我的语文班主任打扫卫生。老师在看娱乐节目,我就感到十分震惊。原来,老师也会看电视。现在回想起来,总觉得把老师看得太过神圣。(AM12)教师权威如何被合法地激活与维持呢?丹尼斯(Dennis)指出合法化权威是一种权力关系,掌权者具有公认的发布命令的权利
15、,而权力对象有公认的服从义务,这种关系先决条件是共同规范或共同价值。20 学生对老师的“自愿服从”正是在制度化力量规训之下被反复实践与内化。制度化意味着已经 获 得 某 种 确 定 状 态 或 属 性 的 一 套 社 会安排。21 制度化力量一方面来自作为正式制度的教育评价规则。围绕分数与等级展开的自上而下评价规则使教师掌握着分辨正误优劣的标尺,在注视、观察与描述中判定着成功抑或失败、合规抑或越轨。福柯(Foucault)曾提到作为规训手段的等级分配具有两个作用,一是标示出差距,二是惩罚与奖励。22 教师的权威性评价论断往往左右着学生的心情与命运,学生则以此为参照系认识、衡量和形塑自己。在学校
16、里我参与了舞蹈社团,当老师夸奖某一位同学跳得好时,我便会在潜意识里将“好”和这位同学画上等号,并努力模仿她以达到老师认可的“好”,而此时老师的衡量标准在我心里极具权威45性,极少产生怀疑。(AF5)小学的时候觉得当老师很“神气”,老师说的话就是圣旨,没有人敢违抗,有那么几个“抗旨”调皮捣蛋的小朋友也会被老师治得服服帖帖。老师“神气”之处还在于批改同学作业的时候。拿着红笔,对学生们的作业进行勾勾画画,像是掌握着学生们的生死大权。考完试下发成绩那天,同学们的试卷就是老师的“晴雨表”,同样,老师的心情也决定了学生们是否能愉快地度过一天。(AF9)另一方面,教师在教育评价体制中的优先地位还受到非正式制
17、度化力量支撑。部分家长观念中的“天经地义”为教师履行权威的行动披上合法性外衣。家长主义式的控制后代之威力经由一根教鞭被转移至教师身上,为“支配服从”的师生关系添加合法性筹码。在“治服”与“体罚”中,教师权威发挥到极致,也造就了学生的“噩梦”记忆。在家长眼里,只要一众“皮小孩”被治得服服帖帖,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便是老师教导有方。一位做木匠的家长甚至亲手做了一根教鞭赠予老师,这根拇指粗细的教鞭一度是我们班同学的噩梦。(AM6)师范生对教师权威的感知伴随着畏惧抑或惊喜的情绪体验、荣誉抑或耻辱的内心印记,这将如何影响他们对教师角色的认知呢?有学生浸淫于教师的无上权威,认同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优先支
18、配地位,向往着通过角色对调以实现“支配服从”地位的转化。我认为教师具有一定的权力可以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惩罚,而这样的权力对于那个时候包括我在内的学生来说是不具备的,所以我对于教师这个职业也有了一定的向往。(AF13)但是,制度规训在合法化教师权威、再生产支配关系的同时也孕育着抵制与反抗。强权专制的师生关系给师范生留下记忆阴影,并催生一种改变不良现状、消解绝对权威的使命感,迫使他们反思不愉快经历,形成一种相对温和民主的角色期待。这位冷酷专制的老师一度是我学生时代的阴影,也让我对教师这个群体产生了一些负面印象。不过,我幼小的心灵对于教师梦想却从未退缩,只是暗暗想着:如果我是老师,我一定不会给学生严厉
19、的惩罚,我要让学生都喜欢我!(AM6)我开始不那么想要做和我的老师一样的老师,当视角变得不同,教师的绝对权威消散,原本孩子视角里自动为教师披上的一层金光也不复存在。(AF8)(二)感官记忆里的“母性”印象对教师角色的领悟除受到社会结构的影响,还与个人独特的感官体验相关。不同文化对感觉的表述有可能不同,所有看到、听到、嗅到、触摸到的事物都有助于增强角色感知并确立不同角色间的边界,感官记忆被唤醒和叙述时就已经包含个体对角色的能动性建构。在部分女性自传书写者的感性文本里,印象深刻的教师形象往往散发着“母性”光辉:笑脸盈盈的面容、细柔软糯的言语、沁人心脾的香味与温暖的怀抱。教师如母亲般的温柔与善良给学
20、生带来美好的感官体验,温柔的“母性”印象形塑着师范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师角色。这个班里有一位很温柔和善的湖南老师,她圆圆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会在午休的时候给我们唱摇篮曲,在午休之后给我扎漂亮的小辫子。我特别喜欢当时的幼儿园老师,现在还时时回想起她的身影。(AF16)六岁进入小学,印象最深的是那个留着一头长长的黑发的语文老师,她很温柔,也是我成长至今见过最温柔的老师,她说话的声音永远都是细柔软糯的,会不自觉地用手拨去眼前的碎发。(AF3)英语老师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长发飘飘、十分温柔,身上偶尔还会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实在令我陶醉。(AF1)女性特征明显的相似记忆画面说明记忆本身是被建构的,保
21、罗康那顿(Paul Connerton)曾指出无论回忆有多么个人化,都与社会群体的共享观念相伴而生,正是群体共识给个人提供了他们在其中定位记忆的框架。23 师范生回忆中浮现的正是她们自身以及社会大众都认可期待的事物,现代社会性别意识影响下的“母性”不仅寄托着政治理想,也被描绘成一种神圣化的女性力量。把教师比喻成母亲,抑或呼唤做一名母亲般的教师,代表主流文化影响下大众对教师角色的道德品格要求,期望教师能够向对待子女一样对待学生,给予关心、倾情奉献。同时,教师职业也更多地与女性关联到一起,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与师范生中女性占比较高已是不争事实,师范生也会接收到来自身边人的职业选择建议:“他们觉得
22、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教师是一份非常合适、体面而且受尊重的职业。从小我父母对我的期望就是希望我能过上安稳的生活,所以,从小他们给我灌输的思想都是让我好好学习,将来能够进入体制,过上朝九晚五的稳定生活。”(AF20)记忆中的教师形象不仅温暖了师范生的童年55时光,更是激发了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向往,树立了“好教师”标杆,理想教师形象愈加具体和丰满。我认为一位好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我到现在都觉得老师的形象是温柔的,善解人意的。(AF16)温柔的教导在一步一步感化我的心,我的英语成绩也有所提高。或许是这英语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指导,滋润了我心中想成为一名教师的土壤,让种子开始萌芽生长。(AF1)(三
23、)相伴成长中的师爱体验角色身份往往在具体情境中得到确认,并随信任与情感依赖增加而不断强化,这一切发生在塞尔杜(De Certeau)所说的“微小实践”(minor practice)中,只有动态过程才能使事物本身的重要特质逐渐显现并被参与者所感知。24 教师角色具有社会赋予的合法性,然而任何正当化的存在都以具体个人生活为基础,离开了这些生活,它们就不具有任何经验上的地位。25 师生相伴成长的校园生活情境构成师范生的青春记忆,他们从中领会到浓浓的师爱并获得教师角色的“实然”印象。师爱是无私的奉献与给予,师范生描述着个人成长经历中值得感恩的老师。这些“好老师”成为米尔斯(Mills)所说的对个体社
24、会化过程带来重要影响的“重要他人”,26 在教书育人日常实践中助力学生成长,提供学业、心理、生活上的关心帮助,不仅带来学生智识上的提升,更是为他们的成长注入了内部动力,犹如黑暗中的一缕光照亮着学生前进的道路并温暖着他们的心。记得那时进入了青春期,自己就像一个浑身长满了刺的小刺猬。当时的自己不愿意学习,与父母的关系也如同寒冰。这个时候焦急的却是我的班主任老师 姚老师。她不止一次地在课下为我排解青春期叛逆的心理状态,为我补习落下的功课。在我考试进步时,回头总是能看到姚老师欣慰的微笑。在这个时候,姚老师甚至在一段时间里成为我学习的动力。她也让我看到教师在一位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但
25、要教书还要育人,从那时起,姚老师便成了我的榜样。(AF23)高二占老师接手我们班,她能注意到我上课的时候是希望认真听讲的,只是无法集中思绪。在和我的谈话中,她没有指责我不集中注意力,而是和我一起分析为什么听不进去,并肯定了我愿意学习的心,让我有一种终于被理解的感动。而且询问了我的生活状况,也向我的父母了解情况,并劝说我们去医院检查。在找到原因之后她会时刻关注我的情况,会关注我做检查、吃药等,让我深受感动和鼓舞,对学习也重新燃起信心。(AM11)师爱并不都呈现在呕心沥血的长篇叙事里,有时恰恰是在微小的瞬间。教师偶然的一次赞赏、平常的一次问候、随意的一句评语,都会使学生感受到尊重、信任与鼓励,这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记忆 中的 老师 如何 影响 建构 一项 自传 叙事 研究 陆韵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