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新文科教育:何以为“教”何以可“育”.pdf
《数字时代的新文科教育:何以为“教”何以可“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时代的新文科教育:何以为“教”何以可“育”.pdf(1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2024 年第 1 期 总第 9 期新文科理论与实践No.1,2024Serial No.9Journal of New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数字时代的新文科教育:何以为“教”?何以可“育”?陈潭刘璇摘要:新文科教育作为新文科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新文科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步。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与普及应用的智能时代,数字技术正成为新文科教育变革的中介力量,对新文科教育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数字技术赋能下的新文科教育呈现出教育场景可视化、教育手段智能化、教育过程可溯化和教育资源平台化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趋势。因此,从实现新文科教育中的“教”功能来看,需要在
2、教学主体上注重“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并重,在教学方法上实现“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寓教于乐”和“教学相长”的效果。从实现新文科教育中的“育”功能来看,需要通过数字技术驱动思政育人、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和实践育人。关键词:数字时代;新文科;新文科教育DOI:10.20066/ki.37-1535/G4.2024.01.06一、数字时代下的新文科教育变革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为鲜明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引领人类社会迈入一个全新的数智时代。正是在这样的数字时代之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随之进行迭代升级和转型,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在教育领域,
3、我国的学科建设和高等教育也需要主动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要求,顺势更新教育定位、促进转型发展。2019年 4月 29日,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等多个部门在天津联合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启动大会,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2020年 11月 3日,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了 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同时,成立“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作为新文科建设的智库支持。随着新文科建设的全面启动,聚作者简介:陈潭,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南方治理研究院院长(广东广州 510006);刘璇,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研究助理(广东广州 5
4、10006)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首批新文科教育改革与实践项目“面向新文科教育的 新技术+治理 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2021070060)的阶段性成果。王国成、陈潭:学科交叉融合下的计算思维及其对新文科建设的启示,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 3期,第 19页。数字时代的新文科教育:何以为“教”?何以可“育”?焦新文科教育与研究的学术期刊也相继创办,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的 新文科教育研究、山东大学主办的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等。由此可见,新文科教育是人文社会科学在顺应数字时代发展之际进行的战略转型与重大变革,在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文科教育
5、作为新文科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新文科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步。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与普及应用的智能时代,数字技术正成为新文科教育变革的中介力量,对新文科教育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具体来说,数字时代下的新文科教育实现由细分学科走向整合学科、由单一教学走向多元教学、由专业育才走向综合育才。在数字技术广泛运用的今天,新文科教育也更加强调各专业的融通性,数字技术的介入则可以打破孤立的知识边界和学术研究的传统状态,在复杂动态的情境中促进研究和教育的创新。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智能技术与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有机融合,能够促进多学科交叉互构,实现细分学科到整合学科的转向。同时,数字技
6、术的发展打破了单一化教学方式对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限制,促进教学方式上传统与科技的有机融合,使得多元化的教学成为可能,实现单一教学到多元教学的转变。在多元融合性教学的背景下,新文科教育突破传统专业型人才的培育思路,实现专业育才向综合育才的转向。数字时代文科人才培养的重心在于培育符合时代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融合视野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在促进多学科体系交融互构中实现融合性教育的发展,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基于数字技术对新文科教育产生的变革性影响,我们理应重视数字技术与新文科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数字时代下的高质量文科教育体系。因此,本文尝试聚焦数字时代下的新文科教育这一主题,
7、围绕数字化背景下新文科教育的总体特点、教与育的实现路径展开讨论,以期能够为新文科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二、数字技术赋能新文科教育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向数字化转型,新文科教育也需要前沿的数字技术支持以实现转型发展。数字技术的预测分析、语义分析、轨迹分析和关联分析等功能能够满足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促进新文科教育实现不在场教育,教育空间由实体形态向虚拟形态延展,形成虚实互动的新型教育生态。因此,数字技术驱动下的新文科教育呈现出教育场景可视化、教育手段智能化、教育过程可溯化和教育资源平台化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趋势。一是教育场景可视化。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新的应用场景,在教育领域中,虚拟仿真
8、教学便是数字技术应用的场景之一。虚拟仿真教学即借助计算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开放式虚拟实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头戴式 VR 设备身临其境,直接参与并探索仿真对象在所处环境中的作用与变化。虚拟技术高度还原了现实场景,提供了一个反映仿真对象变化的三维交互界面,学生不需要亲临现场就能获得真实的实践体验,进而帮助学生在真实的临场体验中赵奎英:试谈“新文科”的五大理念,南京社会科学 2021年第 9期,第 149页。唐衍军、蒋翠珍:跨界融合:新时代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新进路,当代教育科学 2020年第 2期,第 72页。王稳东:教育空间:内涵本质与三元建构,中国教育学刊 2021年第 10期,第 40页。5
9、1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 年第 1 期构建知识体系,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开发的“重大主题融媒体报道与公共决策支持虚拟仿真实验”,能够在虚拟场景中训练学生主题新闻报道业务的相关技能。二是教育手段智能化。数字技术的应用使文科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具有实践性的人文社科教育得以实现。文科教育在智能化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网络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向融合,将原本的实体文科教育场所自然地延伸至虚拟网络空间,弥补了传统文科教育手段的不足,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内容,扩展了教育活动的覆盖范围。例如,具有多重功能、开放共享的新文科实验室和智慧课室等为师生提供了智能化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
10、提升教学效果,而且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自身能力,切实掌握各项基本技能。三是教育过程可溯化。数字技术的预测分析和轨迹分析能够跟踪并追溯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进而通过智能算法生成反馈性信息以优化文科教育。基于数字技术构建的智能教育平台可以为师生提供个人学习空间,师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自主选择相应的教育资源进行深度学习,学习过程在网络空间中被记录、学习习惯和偏好在网络空间中被刻画,进而可以准确地掌握师生的知识结构和个人需求,并根据潜在需求为其推送相关学习内容,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四是教育资源平台化。数字时代下的知识生产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知识生产逐渐平台化。资源平台化
11、是数字化发展的阶段性表现,以平台化形式生产的文科教育资源可以自由地在网络中流动和复制,从而能够显著增加优质资源的总供给量,突破资源使用过程中的时空障碍,增强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例如,MOOC、bilibili和微博等网络平台中容纳了大量的文科教学资源供师生学习,其中不仅包含文学、历史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包括理工科相关的基本知识要点解析。师生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平台获取相关资源进行学习,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创造知识,实现知识输入与输出的双向融通。三、数字时代的新文科教育:何以为“教”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打破了传统的文科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
12、和教学效果等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新文科教育应该在理论与实践层面明晰数字技术与文科教育之间的关系,重视数字技术对文科教育本质特征的影响。数字时代下的新文科教育应是“数智教学”,具体而言就是要从公平观、方法论和过程观出发,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在教学主体上强调“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并重,在教学方法上实现“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寓教于乐”和“教学相长”的效果。(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从公平观来说,新文科教育应是现代公平性教育。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重要的人的自我实现过程,每个人都应该享有相等的机会来发展自身的潜力。要想实现教育公平,必须先厚“教育机会
13、公平”之基,再利“因材施教”之器,以求厚积薄发。无论是“有教无类”还是“因材施教”都强调在尊重个体差异性的同时给予公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并提出了不同的应对周海涛、李葆萍:推进数字化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逻辑与路向,中国电化教育 2023年第 1期,第 63页。梁秋英、孙刚成: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及启示,教育研究 2009年第 11期,第 89页。52数字时代的新文科教育:何以为“教”?何以可“育”?策略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这需要在教育资源可及性的基础之上实现个体教育多样性,也就是要充分认识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并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因此,数字时代的新文
14、科教育在教学对象方面既要做到“有教无类”,更要追求“因材施教”。首先,新文科教育要实现“有教无类”,即任何人都可以享有接受文科教育的机会。“有教无类”体现的是教育机会的公平性,教育没有门槛和界限,新文科亦是如此。在交互融合的数字时代,文理科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文科学生需要理工科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视野,理工科学生也需要文科的人文价值和情感熏陶,二者相互贯通。数字时代下的新文科教育应该构建具有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更加自由和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自主探索新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联结交互性为有教无类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基础,共享平台的构建打破了学科
15、之间的主体界限,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学生都能够自由地获取学习资源,满足学习主体的多样性需求。其次,新文科教育要实现“因材施教”,即对受教育者实行个性化文科教育。“因材施教”的思想源于孔子,强调依据学生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差异化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素质的全面化提升。因为教育不是释放或压抑人的天性,而是让每个人都能贡献智慧、彰显个性。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 明确提出,“要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手段,同时也提高了教育个性化发展的效益。因此,数字时代的新文科教育要关注每
16、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支持服务。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学生特点、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评估。通过收集学生的成绩、作业、测试以及其他相关数据,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建立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利用 AI 技术进行学习辅导和自适应诊断。例如,KLSAS 是一个基于学习者学习风格和知识水平的自适应学习系统,能依据学习者的测试表现和偏好动态,定期更新以增强系统的适应性,从而使每位学习者能动态选择适合自身当前水平的学习内容及其呈现策略。(二)“授人以鱼”+“授人以渔”从方法论来说,新文科教育是方法多元性教育。建构主义
17、认为,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学习者通过自我探索和实践,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整合起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这意味着在新文科教育中教师不仅仅是要将知识教授给学生,更应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发现、自我探索构建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和知识建构的效果,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将具体的知识与抽象的结构性知识结合起来,把零星格特比斯塔:超越人本主义与他者共存,杨超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 93页。新华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 ,http:/ 11月 15日。杨现民、米桥伟、张瑶等:数据智能时代因材施教的新发展:主要
18、特征、现实挑战与未来趋势,现代教育技术 2022年第 5期,第 7页。杨现民、张瑶:教育规模化与个性化矛盾何以破解?数据驱动规模化因材施教的逻辑框架与实践路径,中国远程教育 2022年第 8期,第 43页。53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 年第 1 期的知识纳入到完整的知识体系之中,进而帮助学生发展自我探索与创新的能力。因此,数字时代的新文科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既要做到“授人以鱼”,更要追求“授人以渔”。首先,新文科教育要实现“授人以鱼”,即直接教授学生专业性的文科知识。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体,基本职责便在于“授业解惑”。数字时代下的新文科教育需要教师将数字技术相关的内容纳入文科教学课程,并将之与文
19、科专业课程进行融合创新,让学生在强化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了解新兴技术的发展特征和运用场景,掌握计算机应用等相关知识,从而能够适应数字化社会的发展需要。此外,教师还可借助数字网络平台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如文献数据、实践案例等拓宽自身的教学知识体系,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前沿学术动态,进而为学生教授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前沿性的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针对学生的疑问提供相应的解答与反馈,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吸收所授知识,达到“授人以鱼”的教学目标。其次,新文科教育要实现“授人以渔”,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数字时代下的新文科教育要实现“授人以渔”,教
20、师是关键的推动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充分利用数字平台和工具,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具备自我探索知识的能力。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和评估信息来源,帮助他们辨别真伪、分析和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因为数字时代下的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学生必须具备快速准确地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建立学生互助小组或班级网络社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并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通过在线互动交流,学生可以获得来自不同背景、学科和专业的经
21、验,进而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潜力。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智能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体验环境,帮助学生在情景体验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例如,陕西师范大学将仿真技术与新文科教育相结合,基于真实石窟文物资源场景开发出“敦煌石窟虚拟营建与管理使用”的虚拟仿真实验,师生可以在虚拟敦煌石窟进行独立课程和修复实操学习,实现多层次多维度的实践实训锻炼。(三)“寓教于乐”+“教学相长”从过程观来说,新文科教育应是双向互动性教育。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行为的形成来源于对刺激及其反馈的学习过程。而教育过程既是提高学生认识的过程,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
22、程中,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教学氛围和环境,可以让学生在受到正向刺激的同时也获得正向反馈,从而增加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知识学习的效果。这不是老师对学生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一种相互促进和交流的双向过程。换言之,师生在信息沟通、情感交融、思想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因此,数字时代的新文科教育在教学效果方面既要做到“寓教于乐”,更要追求“教学相长”。刘志军:现代教学观念的理论基础,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1年第 3期,第 146页。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 250页。郭元祥:论教
23、育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生成性思维视域中的教育过程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 9期,第 4页。54数字时代的新文科教育:何以为“教”?何以可“育”?首先,新文科教育要实现“寓教于乐”,即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数字时代下的新文科教育需要注重教师角色转变,鼓励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授课者。第一,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在线资源来设计并丰富课程内容,通过在线学习游戏、互动式课堂等方式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通过游戏在线角色扮演来模拟历史事件的过程,或者通过融入音乐、艺术元素来激发学生对文艺作品的兴趣。第二,教师还可以通
24、过开展学科竞赛、科普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通过类比分析、案例演示等方式,将知识融入具体的现实生活场景中,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新文科教育要实现“教学相长”,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师生相互促进。数字时代下的新文科教育并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教育,而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注重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教师可以利用在线互动教学平台,组织学生一起分享学习体验和学术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并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教师应该反思教学过程,不断寻找自身教学中存
25、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例如,教师可以借助数字技术跟踪学生与在线环境和学习资源的交互数据,析出学生的学习特征并量化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数据结果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当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市场的需求。在此基础之上,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研究未来职业所需的技能和素质,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学习成就和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正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字 时代 文科 教育 何以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