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存在到生成——当代建筑理论的非线性转向_宋靖华.pdf
《从存在到生成——当代建筑理论的非线性转向_宋靖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存在到生成——当代建筑理论的非线性转向_宋靖华.pdf(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1Pioneer Theory先锋理论丨丨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 TU-02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 1003-739X(2023)07-0001-05 收稿日期收稿日期 2022-07-09摘 要摘 要 从存在到生成是当代哲学的一次重要转向,对建筑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提出的“此在”概念,建筑主客体的传统二元对立关系开始被打破,产生了强调人与建筑感知关系的建筑现象学。随着德勒兹哲学的发展,建筑多主体、无中心的差异性生成使得主客体的关系彻底被打破,建筑与人的感知关系互为主体、动态生成,从而拓展了对建筑空间关系本质与意义的认知,并为当代建筑创作提供了
2、新的理论指导。关键词关键词 存在 生成 建筑现象学 主体间性 非线性AbstractAbstract From being to becoming is an important turn of contemporary philosophy,which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theory.From Heideggers existentialism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this being,the traditional dualistic antagonistic
3、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al subject and object began to be broken,and the architectural phenomenology emphasi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architectural perception came into being.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eleuzes philosophy,the multi-subject and uncentered difference generation of
4、architecture mak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completely broken.The percep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human is mutual subject and dynamic generation,which expands the cognition of the nature and significance of architectural spatial relationship and provides new theor
5、etical guidance for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creation.KeywordsKeywords Being,Generating,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Intersubjectivity,Nonlinear从存在到生成从存在到生成当代建筑理论的非线性转向当代建筑理论的非线性转向From Being to Becoming:The Nonlinear Turn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Theory宋靖华|Song Jinghua郑芷奇|Zheng Zhiqi1 背景介绍1
6、背景介绍“存在”(being)与“生成”(becoming)分别是当代哲学先后两个阶段最重要的关键词。与当代建筑学相通,都是研究世界、空间、人物以及思想之间的关系。也是因此,海德格尔现象学探讨的存在和德勒兹哲学探讨的生成均对建筑学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哲学可划分为前主体性、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西方古代哲学是本体论哲学,是寻求本质是什么的前主体性哲学。第二阶段的西方本体论思维中,人及其意识成为主体,主体以外的所有东西变成了客体。将人的生存活动定义为主体对客体的征服与塑造。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建筑界也随之发生了现代主义革命,强调“形式追随功能”,强调建筑产生于人的需求。然而
7、,这样的主客体对立关系,无法思考人的生存本质,也无法体现建筑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故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第三阶段对于主客体之间关系的探索,认为建筑与人互为主体、相互作用,重构了建筑与人之间的感知关系。2 存在2 存在2.1 在场性与主体性“在场性”是德语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逐渐被西方当代哲学所接受。“在场”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个性与自由,将人的生活环境定义为无意义的宇宙,而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自身存在的前提下进行自我塑造、自我发展,从而创造意义1。从海德格尔的场所论到梅洛庞迪的知觉论,建筑的“空间”与“场所”被重新定义,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此在”的概念,认为此在“是特有
8、的这样一种存在:即它随着它的存在、并通过它的存在,而向其自身开展的存在”2。建筑届也受到此影响,开始探讨建筑的本质,强调建筑不再是单独存在的物体,而是生活情境的再现,建筑的意义是因为与人共存。而主体性指的是人在实践中体现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为主观、主动、自由行为的特征。人区别于其他自然物的特殊性就在于主观意识,人能够成为主体是因为他在与世界万物的联系中具有主观能动的反应。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进一步强调了人的存在,DOI:10.13942/ki.hzjz.2023.07.0112HA 07/2023人成为世界和存在的中心,人及其意识成为主体,主体以外的所有东西变成了客体3,世界是因为有人的存在
9、才被赋予了意义,引发了关于人与建筑本质的思考。然而,由于主客体之间的界限和关系在理论上仍然难以分割,理性与感性的分裂和冲突导致了主客体的二元分裂和对立。因此,建筑往往受制于理性主义、符号学或解构主义的思想,将人与建筑的关系对立,难以突破理论瓶颈,依赖于传统的法则、功能、类型、风格、象征等作为设计语言,忽视个人的感知与体验(图12)。2.2 建筑现象学在海 德格 尔的存 在 主义现象学和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的影响下,在建筑领域,分别产生了以诺伯格舒尔茨为代表的场所现象学侧重场所空间的精神感知以及斯蒂文霍尔、帕拉斯玛为代表的知觉现象学侧重以身体为主体的建筑体验。海德格尔认为,人通过自身的存在来认识
10、世界,将建筑看作客体,强调的是人与建筑之间的情感互动,选用“此在”这个概念,以表达除了死亡需要“人”孤独面对之外,人的存在及所有的情绪、言谈、领会等都不是割裂的、孤独的,而建筑的价值,就是让个人融入“以有意义的互动为基础的有序的世界”4。梅洛庞蒂却认为,认知是由身体的认知体验开始,身体体验才是知觉体验的主体,人对世界的认知都是从身体的接触开始5。彼得卒姆托、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等一些建筑师,都在建筑实践中都强调主体的体验性,从主体出发,设计建筑空间内部的光影、声音、材质、样式等建筑感知形式,以主体的感知创造建筑的存在。因此,在建筑学的意义上,建筑实体及其围合的空间的存在都是一片偶然性、无意义的虚无
11、,只有人的进入才开始显示价值,产生意义,并且这是一个动态的选择和生成的过程。无论是场所现象学还是知觉现象学,二者都强调建筑的意义是通过人进入建筑后与建筑的交互及共存来创造建筑的价值。在建筑现象学视角下,“人们所体验到的建筑就是此时此地的建筑和其场所自身”6。建筑的存在形式和存在状态决定了建筑不会因为人的不同认知而改变,而我们对建筑的认知就取决于我们感知到的建筑体验。建筑体验并不图1 乔其奥绘人体测量圣玛利教堂立面图4 彼得艾森曼 生成性图解图3 瓦尔斯温泉浴场 彼得卒姆托图2 罗马万神庙空间比例3Pioneer Theory先锋理论丨丨 图6 妹岛和世 Grace Farms图5 事件场景模式
12、(手稿)单单是传统的接触体验,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所带来的心理体验都能营造出建筑的场感,从而对人产生影响。反而言之,建筑的知觉体验也是通过人的参与,产生了人对建筑的场感体验,才产生建筑空间的场所意义。不同的建筑形式产生不同的场感,例如空旷的庭院产生静谧感,局限的层高产生压抑感,滨海建筑利用海浪回音打造空灵感。以彼得卒姆托的代表作瓦尔斯温泉浴场(图3)为例,相对建筑外观与形态,更强调通过场地与材质产生与众不同的感官体验,通过人与建筑的交互寻找建筑的意义。斯蒂芬霍尔、彼得卒姆托等建筑师都强调通过引发身体的知觉体验来设计建筑的材质形式、内部空间及外在形态,利用这些不同的手法配合建筑的功能打造
13、符合情境的建筑场感,提供新的设计模式,有助于身体与建筑的相互对话与连接。建筑现象学意义中的本质是与人相连接,建筑与人共生的关系就是“此在”。海德格尔曾提出:“我们总是以这样的方式穿过空间,我们总是与或近或远的地点和事物共在,并以之为凭藉来体验空间。当我走向讲堂大门,我已经在那里了;假如我不在那里我根本就无法走向大门。”2当人与物相互联系,“此在”的人与空间成为“共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共在中统一。3 生成3 生成3.1 差异生成“生成”是德勒兹哲学中的关键概念,摒弃统一性,强调差异性。在建筑学中,构成性和生成性的矛盾一直存在,“生成”指的是抛弃一切预设,以不同的技术手段或思维方式为条件使得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存在 生成 当代 建筑 理论 非线性 转向 宋靖华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