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4.doc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4.doc(1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2015-2016学年青海省海东市乐都五中八年级(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2×10=20分) 1.下列光学仪器中没有凸透镜的是( ) A.照相机 B.反光镜 C.放大镜 D.幻灯机 2.你认为下列情况中没有发出噪声的是( ) A.中午,同学们在教室里学习、休息时,有些同学大声嬉戏 B.半夜时,有人引吭高歌 C.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个别同学在小声讲话 D.在歌剧院中,女高音歌唱家引吭高歌 3.以下所述现象属于反射现象的是( )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B.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早晚长,中午短 C.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弯折了 D.白天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4.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要使底片上能够成清晰的像,物距和焦距关系必须满足( ) A.U<f B.U=f C.f<U<2f D.U>2f 5.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为﹣8℃的是( ) A. B. C. D. 6.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B.江面上大雾的形成 C.水在慢慢地结冰 D.灯泡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灯丝变细 7.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的是(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D.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8.图中透镜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9.小明开着锅盖煮鸡蛋.第一次水烧开后继续用急火加热;第二次水烧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则( ) A.第一次熟得快,因为此时水的温度高 B.第二次熟得快,因为此时水的温度低 C.熟得一样快,因为水在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D.无法比较,因为无法知道哪次水温高 10.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二、多项选择题(3×4=12分) 11.岸上的人观察到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水中鱼 B.水中影 C.水中月 D.水中的彩霞 12.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实像一定是倒立的 B.虚像一定是正立的 C.放大的像一定是虚像 D.缩小的像一定是实像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定不变 B.﹣10℃的酒精也能蒸发 C.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D.夏天扇电风扇,人觉得凉快,是因为电风扇使人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 14.下列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樟脑丸变小 B.用铁水浇铸铁 C.冬夜出现霜 D.春秋夜晚出现露 三、填空题(2×24=48分) 15.中秋的夜晚,皓月当空,繁星点点.我们漫步在林荫小道上,微风和煦,传来阵阵树叶的沙沙声.月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大地上形成了一个个圆形的光斑,好像在大地上撒了一地碎银…在这美好的夜晚,你可曾想到: (1)树叶的沙沙声是由于树叶的 产生的,这个声音是通过 传来的. (2)大地上圆形的光斑实际上是月亮的 (填“实像”或“虚像”),它是由光的 形成的. 16.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 的叫声音调高, 的叫声响度大.用小提琴和二胡同时演奏《二泉映月》,凭听觉就能分辨出小提琴和二胡,是因为二者的 不同. 17.穿久了的皮鞋会失去光泽,这是由于鞋的表面变得粗糙,光射到它的表面会发生 ,当擦过鞋油后,鞋的表面变得光滑,光射到它的表面会发生 . 18.温度计是根据 制成的. 19.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叫 ;它的示数是 ,它的测量范围为 ,分度值为 ,使用时,它 (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待测物体再读数. 20.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 是晶体物质,它的熔点是 .其中熔化的过程用了 的时间. 21.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这两种方式都要 (填“吸热”或“放热”) 22.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 时, 使窖内温度不至于太低,菜不致冻坏. 四、作图题(4×2=8分) 23.请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见图) 24.如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线由空气射向水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五、简答题: 25.寒冬的清晨,我们在室内经常看到窗玻璃上有美丽的“冰花”.请你判断“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并用物理知识解释它形成的原因. 六、计算题 26.夏季的雨天,常常会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若某人看见闪电4s后听到了雷声,请估算,打雷处离这个人大约有多远?(在1个标准大气压、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015-2016学年青海省海东市乐都五中八年级(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2×10=20分) 1.下列光学仪器中没有凸透镜的是( ) A.照相机 B.反光镜 C.放大镜 D.幻灯机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镜面反射. 【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放大镜应用了这一原理, 当物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幻灯机应用了这一原理,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应用了这一原理. 【解答】解:反光镜是应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而其他的光学器件都是应用了凸透镜, 故选B. 2.你认为下列情况中没有发出噪声的是( ) A.中午,同学们在教室里学习、休息时,有些同学大声嬉戏 B.半夜时,有人引吭高歌 C.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个别同学在小声讲话 D.在歌剧院中,女高音歌唱家引吭高歌 【考点】噪声及来源. 【分析】噪声分为两类,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噪声是物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凡是防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解答】解:A、同学们在教室里学习、休息时,如果有些同学大声嬉戏,则对其他同学正常的学习、休息造成防碍,因此是噪声,与题意不符; B、半夜时分是人们休息时间,引吭高歌虽然在物理学方向是乐音,但肯定会影响别人休息,故仍是噪声,与题意不符; C、上课时间,个别同学尽管小声说话,但已经对其他同学的学习造成防碍,因此是噪声,与题意不符; D、歌剧院中,歌唱家虽然引吭高歌,但在歌剧院中是供观众欣赏的,不是噪声,与题意相符. 故选D. 3.以下所述现象属于反射现象的是( )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B.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早晚长,中午短 C.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弯折了 D.白天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考点】光的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去分析A、B选项;根据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弯折了可知这是因为光的折射,由白天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可知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光线射入人眼. 【解答】解:因为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人可以“看见”是因为有光线射入人眼.外界的光线可以射入井底的角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因此,深度越深,看到的范围就越小.所以A、B选项属于光的直线传播;不符合题意. 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弯折了,是因为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白天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光线射入人眼.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要使底片上能够成清晰的像,物距和焦距关系必须满足( ) A.U<f B.U=f C.f<U<2f D.U>2f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放在2倍焦距之外时,会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解答】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正是利用物体放在2倍焦距之外时的原理. 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故选D. 5.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为﹣8℃的是( ) A. B. C. D. 【考点】温度;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此题首先确定温度计的零刻度线位置,然后确定分度值为1℃,可根据这两点读出四个选项的温度计的示数. 【解答】解:A、液面在零刻度以下的第二个刻度,为﹣2℃,故A错误; B、液面在零刻度以上第八个刻度,为8℃,故B错误; C、液面在零刻度以上第十八个刻度,为18℃,故B错误; D、液面在零刻度以下第八个刻度,为﹣8℃,故D正确. 故选D. 6.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B.江面上大雾的形成 C.水在慢慢地结冰 D.灯泡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灯丝变细 【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 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逐一分析各选项来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解:A、洒在地上的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不是升华,故A错误; B、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变成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江面上的大雾,是液化现象,不是升华,故B错误; C、液态的水放热慢慢变为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不是升华,故C错误; D、灯丝发光,温度升高,灯丝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而升华,从而使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7.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的是(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D.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①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在平面镜的两侧,物像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相等,物体靠近平面镜,像靠近平面镜,物体远离平面镜,像远离平面镜. ②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然后对各选项逐一分析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 AB、因为平面镜是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像大小不变,所以可判断选项A、B错误; CD、因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物距与像距相等,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此人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变小,像到镜面的距离必然随之变小.所以可判断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8.图中透镜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A、正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B、错误,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而不是更加发散. C、错误,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为变得更加发散,而不是会聚. D、错误,光线经过凹透镜应反射过焦点,而不是会聚. 故选A. 9.小明开着锅盖煮鸡蛋.第一次水烧开后继续用急火加热;第二次水烧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则( ) A.第一次熟得快,因为此时水的温度高 B.第二次熟得快,因为此时水的温度低 C.熟得一样快,因为水在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D.无法比较,因为无法知道哪次水温高 【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分析】水沸腾时的特点: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影响液体沸点的是气压,与火焰大小无关. 【解答】解:水烧开后,即使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也不会升高,吸收的热量都用来沸腾了.用急火加热和用小火加热的区别只是:急火会使水沸腾的更剧烈些,而水温仍然是100℃,不会升高. 要使水的温度升高,应该采取增加气压的方法,因为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 故选 C. 10.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 【解答】解:a杯中放的是冰块,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3×4=12分) 11.岸上的人观察到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水中鱼 B.水中影 C.水中月 D.水中的彩霞 【考点】光的反射. 【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会发生折射现象,看到水中的物体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物体虚像; 同时在水面上也发生反射现象,如水中的倒影、镜中的像等. 【解答】解:A、水中的鱼是我们看到的鱼在水中的虚像,是鱼身上的光经水面折射进入我们眼睛形成的,这是光的折射,不符合题意; B、水中树的影是岸上的物体在水中的像,是物体反射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我们眼睛形成的,这是光的反射,符合题意; C、水中月是月亮在水中的像,是月光经水面反射进入我们眼睛形成的,是光的反射,符合题意; D、水中云彩霞是空中彩霞的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入我们眼睛形成的像,这是光的反射,符合题意. 故选BCD. 12.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实像一定是倒立的 B.虚像一定是正立的 C.放大的像一定是虚像 D.缩小的像一定是实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 U>2f,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 2f>U>f,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U<f,蜡烛的同侧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1)由成像规律可知,成实像有三种情况:缩小的、等大的、放大的,物像异侧,都为倒立的;故A正确; (2)成虚像一定是正立、放大的,故B正确; (3)综合(1)(2)分析可知,C错误,D正确. 故选C.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定不变 B.﹣10℃的酒精也能蒸发 C.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D.夏天扇电风扇,人觉得凉快,是因为电风扇使人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分析】(1)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 (2)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3)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必须在沸点,继续吸热才能进行; (4)夏天扇电风扇,人觉得凉快,是因为空气流动加快,加快了蒸发,蒸发吸热,所以我们觉得凉快. 【解答】解:A、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故A说法错误; B、蒸发是液化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10℃的酒精是液体,故说法正确; C、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必须在沸点,继续吸热才能进行,故C说法错误; D、夏天扇电风扇,人觉得凉快,是因为空气流动加快,加快了蒸发,蒸发吸热,所以我们觉得凉快,故D说法错误. 故选ACD. 14.下列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樟脑丸变小 B.用铁水浇铸铁 C.冬夜出现霜 D.春秋夜晚出现露 【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熔化、汽化和升华.根据我们对于物态变化的认识逐一分析四个选项,看它们都是什么物态变化形成的,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解:A、樟脑丸变小了,是樟脑丸由固态变为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升华要吸热; B、铁水浇铸铁,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要放热; C、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 故选A. 三、填空题(2×24=48分) 15.中秋的夜晚,皓月当空,繁星点点.我们漫步在林荫小道上,微风和煦,传来阵阵树叶的沙沙声.月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大地上形成了一个个圆形的光斑,好像在大地上撒了一地碎银…在这美好的夜晚,你可曾想到: (1)树叶的沙沙声是由于树叶的 产生的,这个声音是通过 传来的. (2)大地上圆形的光斑实际上是月亮的 (填“实像”或“虚像”),它是由光的 形成的.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2)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结果,树叶缝隙相当于小孔,地面相当于光屏,光屏上能呈接到的是实像,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 【解答】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树叶的沙沙声是由于树叶的振动产生的;而后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 (2)大地上的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实像,所以大地上的圆形光斑实际上是月亮的实像. 故答案为:(1)振动,空气;(2)实像,直线传播. 16.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 的叫声音调高, 的叫声响度大.用小提琴和二胡同时演奏《二泉映月》,凭听觉就能分辨出小提琴和二胡,是因为二者的 不同.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音调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快慢,即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而物体发出声音的响度取决于物体振动的振幅;牛和蚊子比较,牛声带振动的幅度比蚊子翅膀振动幅度大,但是振动的不如蚊子翅膀快.小提琴和二胡发声体结构和材料都不尽相同,所以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解答】解:由于牛的声带振动幅度要比蚊子翅膀振动的幅度大,所以牛的叫声响度大;而牛的声带振动的不如蚊子翅膀振动的快,所以蚊子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小提琴和二胡发声体结构和材料都不尽相同,所以凭借听觉就能区分二者靠的是二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蚊子;牛;音色. 17.穿久了的皮鞋会失去光泽,这是由于鞋的表面变得粗糙,光射到它的表面会发生 ,当擦过鞋油后,鞋的表面变得光滑,光射到它的表面会发生 . 【考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点. 【分析】①一束平行光射到物体的光滑表面,经反射后,其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光射到新皮鞋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②一束平行光射到物体的粗糙表面,经反射后,其反射光线不再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解答】解:因为皮鞋的表面不光滑有灰尘,光射向鞋面后发生漫反射,这样皮鞋就失去了光泽; 涂上鞋油后,鞋油的微小颗粒能填充到鞋的毛孔中,用布仔细擦拭,使鞋油涂抹的更均匀鞋面就变得十分光滑.光射向鞋面后会发生镜面反射,皮鞋看起来就更光亮更好看了. 故答案为:漫反射;镜面反射. 18.温度计是根据 制成的. 【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分析】液体温度计是根据酒精、水银、甲苯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当液体受热时,体积变大,示数变大;当液体受冷时,体积变小,示数变小. 【解答】解: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故答案为 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19.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叫 ;它的示数是 ,它的测量范围为 ,分度值为 ,使用时,它 (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待测物体再读数. 【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1)本题要从体温计的读数、分度值、读数时能否离开被测物体以及温度计原理来解答. (2)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根据分度值和液面位置可以读出温度值,由于体温计液泡上方有缩口,所以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量程为35℃~42℃. 【解答】解:(1)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叫体温计;量程为35℃~42℃,体温计分度值可以从35﹣﹣36℃之间有10个小格得出,每个小格为0.1℃,这就是分度值; (2)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37.2℃; (3)由于体温计液泡上方有缩口,所以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故答案为:体温计;37.2℃;35℃~42℃;0.1℃;可以. 20.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 是晶体物质,它的熔点是 .其中熔化的过程用了 的时间. 【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分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不变的温度是这种晶体的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解答】解:如图,甲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80℃,所以甲是晶体,甲在熔化过程中,持续了5min. 故答案为:甲;80℃;5min. 21.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这两种方式都要 (填“吸热”或“放热”)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分析】(1)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它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过程是吸热过程. (2)沸腾也是一种汽化现象,它是在液体的内部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汽化过程也需要吸热. 【解答】解: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的是汽化现象,汽化现象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蒸发;沸腾;吸热. 22.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 时, 使窖内温度不至于太低,菜不致冻坏.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过程要放热. 【解答】解: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水在凝固时放热,可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莱不致冻坏. 故答案是:凝固;凝固放热. 四、作图题(4×2=8分) 23.请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见图)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分析】要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要先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及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其次,先作出两个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答】解: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24.如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线由空气射向水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1)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1)由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首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法线与界面垂直(虚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2)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液体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 五、简答题: 25.寒冬的清晨,我们在室内经常看到窗玻璃上有美丽的“冰花”.请你判断“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并用物理知识解释它形成的原因.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先分析“冰花”的状态,“冰花”是固态的,然后再看是由液体形成的还是由气体形成.由液体形成的就是凝固;由气体形成的就是凝华. 【解答】答:“冰花”是固态的,是由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所以成在玻璃的内侧. 六、计算题 26.夏季的雨天,常常会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若某人看见闪电4s后听到了雷声,请估算,打雷处离这个人大约有多远?(在1个标准大气压、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光速远大于声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闪电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已知声速与雷声的传播时间,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打雷处的距离. 【解答】解: 由v=得打雷处的距离: s=vt=340m/s×4s=1360m. 答:打雷处离这个人大约有1360m.-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物理 上学 第三次 月考 试卷 解析 新人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