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经验的知识属性及其表征与转化——基于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pdf
《教学经验的知识属性及其表征与转化——基于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经验的知识属性及其表征与转化——基于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pdf(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第 28期*本文系 2023 年河南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中小学教师教学经验概念化研究”(项目编号:SYLYC2023032)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辛晓玲(1992-),女,山东临沂人,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研究。英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哲学家迈克尔 波兰尼(Michael Polanyi)从客观主义和怀疑论的批判出发,揭示了客观的明言知识的虚妄,验证了默会知识在人类知识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了以默会认知为基础的个人知识理论。这为理解经验知识和教学经验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后现代知识观视角。因此,基于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如何理性认识教学经验的知识属性
2、及其默会性,如何表征和转化教学经验、实现教学经验的显性化和理论化,对于充分挖掘和发挥教学经验的实践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一、理论基础: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波兰尼在其著作 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 中阐述了“个人知识”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缄默知识”理论,形成了个人知识哲学理论。(一)“所有的科学知识都必然包含着个人系数”自 17 世纪科学革命以来,一种“超然”品格的客观主义知识观开始形成,并逐渐占据人们理想科学知识观的主导。“客观主义以绝对的客观性为知识之理想,强调所有个体性的成分都被视为有悖于客观主义知识理想的否定性因素”1。波兰尼作为一位物理化学家,基于自身数十载的自然科学研究实践与考察,对
3、这种绝对客观主义知识观的盲目崇拜和无休止的追求提出批判,提出人类所有知识都是个体参与的,其中必然包含着个体系数。在波兰尼看来,这些个人成分不是知识的否定因素,而是知识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个人认识能力的参与、个体技能的使用以及对事物普遍性的信念,也就不足以发现新知识、形成人类的知识成果。因此,“在每一项识知行为中,都有着知道什么正在被识知的个人的默会与充满热情的贡献;这一系数绝不是简单的不完善,而是一切知识必不可少的成分”2。科学研究和认知活动的结果是历史存在的“个人知识”,是充满着个人热情的认知活动。因此,所有知识必然包姻辛晓玲摘要: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为理解教学经验的知识属性奠定了深厚的理论
4、基础。基于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视角理解教学经验,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生成的个人知识、缄默知识,是教师内居式认知活动的结果,具有鲜明的个体性和默会性。在教学经验表征与转化的路径选择上,需要创造“源发场”,鼓励教师探索和共享各自独有的缄默知识;通过实践反思与对话,实现教师缄默教学经验的显性化与公共化;关联与融合显性教学经验,促进教学经验向实践性教学理论的转化;立足于教学实践,使得教学经验内化成为教师的行动逻辑。关键词:个人知识理论;教师;教学经验;知识属性;缄默知识;内居式认知;实践性教学理论引用格式:辛晓玲.教学经验的知识属性及其表征与转化基于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
5、28):53-57.中图分类号:郧420文献标识码:粤文章编号:员园园源原远猿猿载穴圆园23雪28原园053原园5教学经验的知识属性及其表征与转化*基于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第 43 卷(圆园23 年)第 28 期第 53-57 页灾燥造.43(圆园23)晕燥.28孕53原孕57教育理论与实践栽澡藻燥则赠 葬灶凿 孕则葬糟贼蚤糟藻 燥枣 耘凿怎糟葬贼蚤燥灶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含个人因素参与的本质,是客观性和个人性的结合。(二)存在两类性质各异的知识言传知识和默会知识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可言传知识”,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知识;另一
6、种是“不可言传知识”,也称“缄默知识”,是未被描述的知识,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3。在个人知识体系中,可言传知识只是冰山一角,而缄默知识则是隐匿在水下的绝大部分。按照波兰尼的“行家绝技”逻辑,默会知识的不可言传性主要有两种类型4:一种是非逻辑上的不可言传性,即无法清楚地表达出一项技能的所有细节;另外一种是逻辑上的不可言明性,即即使能够清楚地确定和言明一项技能的所有细节,但是却无法清楚地揭示出这项技能的全貌及其带来的全部意义。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不可言传性,在人类活动中,往往是不可言传的缄默知识指导人的行动。(三)个人知识由人的内居式认识活动生成个人知识是指导人的行为背后真正的力量,那么
7、它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是如何生成和运行的呢?波兰尼认为:“一个有效的言述框架(valid articulate frame-work)可以是一种理论,或一项数学发现,或一首交响乐。无论它是哪一种,运用它时都得内居其中(dwelling init),而这种内居其中的情形可以被自觉地体验到。”3在此,波兰尼用“内居于”(dwelling in)说明意会认知的运行机制,即个人只有“内居于”认知对象之中,或将身体感觉延伸到事物之中,在人与事物相互融合的关系中,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意义、形成认识结果。在内居式认知活动中,人是“直接体验着”或“内居于”事物中,人与事物之间是交互融合而非主客对立的关系,否则眼前的事
8、物只能被人机械地看着,而无法生成意义。也就是说,内居式的认识活动需要将主体生命置于认识对象本有的内居关系中来体会认知,“作为经验的观察者或操纵者,我们受到经验的引导并穿过(through)经验”3,并在它自身之中体验它(experiencingit in itself)。如此,通过内居式认识活动生成的个人知识不是人们对自然奴役性征服的结果,而是包蕴着主体充满理智激情的生命体验。二、个人知识观下的新诠释:教师教学经验的知识属性及特征波兰尼将个人因素视为知识的必要成分,肯定个人因素在知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缄默知识这一概念,为理解经验知识和教学经验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后现代知识观视角。(一)教学经验
9、即教师个人知识,具有“从我属性”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不仅表明所有知识都是个人的,更说明个体在实践中形成的大量的“个体知识”或“民间知识”同样具有知识的合法性。相比“理论知识”,教学经验是一种多义的、活生生的、充满柔性的经验知识,是知识大家族中一种相对特殊的知识。按照个人知识理论的逻辑,教学经验的这种特殊性就体现在其个体性上,即它是教师个体对教育教学活动认识的结果,包含着教师个人因素,是教师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知识形态,具有“个人烙印”和“从我属性”的特征。每个教师都有独特的个性品质、个人生活史和各自的教学实践环境,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且影响教师个体对教学事物的“阐释框架”。在教学认识活动中,每个阐
10、释框架都代表着教师个体看待教学事物的一种方式,不同的教师在认识同一个教学对象或教学问题时会持有不同的阐释框架,产生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获得不同的体验和感悟,进而生成不同的教师个体知识,当这种“个人知识”成为教师所信奉的“理论”时,它便成为支配教师教学行为真正的知识力量,在教学实践场域中呈现出异质性的教学图景。因此,无论是教学经验的生成还是它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教学经验首先都是教师个人的,即充满教师的个人因素。教学经验知识中的个人因素不是简单的不完善,而是教师经验知识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二)教学经验即教师“行动中的知识”,具有不可言传性生活中,我们总是“一直隐隐约约地知道我们确实拥有的知识”,正是
11、“那种无法明言的心灵能力”支持我们选择或认可这种行为而不是那种行为,支配我们践行这个行动而不是那个行动。教学经验作为一种特殊的经验知识,亦具有“无法明言”的特性,它占据教师知识体系的绝大部分,是支配教师在教学情境中“知道如何做”的行为性知识。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在纷繁复杂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行动中认识”“行动中反映”“在实践中反映”等途径不断生成自己的个人知识,而这种个人知识有其产生、选择和实践时的情境特征5,多内居于教师自身的行动模式中,具有默会性。正是这些不可言传的知识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是这些默会知识在教师54第 28期知识体系中更多地表现为教师的习惯及技术、态度和偏好、工具以及制度
12、,是教师教学行为得以成功不可或缺的基础,一如教师“有意识的知识”,它们构成了教师行动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经验作为一种缄默知识实际支配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指导教师教学行为的真正动力,体现着教师的意向性行为,这种意向性大部分不能被直接感知到和用语言表达出来。只有从自我反省和观察别人的教学行为中推断出来,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出这些意向性或模糊规则,缄默性的教学经验才得以显性化,模糊规则才能变成严格规则。(三)教学经验是教师内居式认知获得的教学意义和理解个人知识是认识主体“内居于”认知对象中“直接体验着”或“内居于”事物中形成的,它是认识主体在对象的存在场域中非控制性的沉思式体验的结果。
13、教学经验作为一种缄默知识或意会知识,其认知过程和生成过程同样具有意会认识活动的内居性,即它是教师个体内居式认知获得的教学意义和理解。在教学经验的认识过程中,教师个体和教学情境之间不是主体和客体二元分离的关系,而是相互作用、交互融合的内居关系。教学经验需要教师置身于教学情境的存在场域中,或者是“生活于其中”,通过教师个体充满热情、沉思式的生命体验获取教学的意义和个人的理解。在内居式的认识活动中,教师个体“直接体验着”教学情境中的人和事物,与他们发生直接的接触或生命的互动,在非控制性的全神贯注中发现一个个具有从我属性的“有效的言述框架”,生成自我对教学的意义和理解。也正是教师个体“内居于”教学情境
14、中,展现的最真实生动的教学图景才能诠释教学经验的应有之义。教学经验作为教师个体“内居于”教学情境的认知结果,它不是如波兰尼所讽刺的那样,“我们受到经验的引导并穿过(through)经验,却没有在它自身之中体验它(experiencing it in itself)”3。相反,对教师个体而言,他们亲身体验了教学经验的存在,参与了教学经验的生成过程,其中渗透着教师充满热情的生命体验。因此,每一个或每一类教学经验都包含着教师个体“内居于”教学情境时的生命体验和存在事迹,是教师个体和教学情境交互作用获得的个人性的教学意义。三、路径选择:教学经验表征与转化的实践理路基于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可知,教学经验
15、作为教师的个人知识,具有鲜明的个体性和缄默性。而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由于教学经验的个体性和缄默性,致使教学经验“意义迷失”,不能充分发挥教学经验的实践价值。因此,如何促使教学经验由隐性状态向显性状态转化,并在相互转化中实现教学经验的理论升华,需要按照知识创新理论的逻辑脉络,在“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中实现教学经验的显性化,以及教学经验与教学理论、教学实践的转化。(一)社会化:创造“源发场”,鼓励教师探索和共享各自独有的缄默知识在知识创新理论中,社会化是获取、创造和共享默会知识的过程。对于个体而言,它是个人获取和积累默会知识的过程;对于组织而言,它是默会知识在组织内共享、传递和创新的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经验 知识 属性 及其 表征 转化 基于 波兰 个人 理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