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调控的制度基础与政策边界分析样本.doc
《观调控的制度基础与政策边界分析样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调控的制度基础与政策边界分析样本.doc(1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观调控制度基础和政策边界分析本文认为,中国扩大内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不理想关键不是政策本身原因,而是政策背后市场基础和制度条件方面问题。文章从宏观调控政策是一个经典政府制度安排见解出发,经过比较内生安排和外生安排宏观调控政策不一样绩效,给出了一个解释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经过对政策边界明晰界定,从理论上揭示了短期总量稳定和长久经济增加关系,和怎样正确地把握宏观调控政策问题。关键词 宏观调控 政府安排 制度基础 政策效应 政策边界和20 年来市场化改革进程相伴随,中国宏观调控也前后经历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背景下抑制需求型和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背景下扩大需求型两个阶段。假如说 19
2、97年以前,面对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情形还能经过强制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压制总需求来实现宏观经济总量均衡话,那么,1997年以后,面对在市场机制作用不停扩大基础上形成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宏观总量非均衡情形,尽管政府实施了更为市场经济意义上一系列主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三年来宏观调控政策效应和预期结果仍相距甚远。对宏观调控政策效应实证分析和政策规范研究业已引发出大量研究结果。然而,现在学术界大多数相关宏观调控研究往往因暗含宏观调控政策能完全处理经济衰退假定前提和由此演绎逻辑推论而陷入了宏观调控认识误区。本文基于宏观调控政策也是一个制度安排见解,依据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在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政策有
3、效性制度基础和边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试图构建一个解释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理论框架。一、作为一个制度安排宏观调控政策:内生和外生绩效当新制度经济学家们摒弃制度是外生或中性新古典假设从而将经济运行分析由“无摩擦”新古典框架转向“新制度”框架下进行时,市场被描绘成一个为降低交易成本而选择制度安排(Coase, 1937,1960;North,1981,1990)。在将制度分析引入新古典生产和交换理论并更深入地分析现实世界制度问题中,新制度经济学家一样给出了多种非市场形式制度安排理由,这就是,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客观存在使对市场使用存在成本,所以,为把有限理性约束作用降到最小,同时保护交易免于机会
4、主义风险影响,经济主体肯定会寻求诸如政府安排制度(Williamson,1975)。任何特定制度安排和创新无非是特定条件下大家选择结果,而有效制度安排无疑是经济增加(绩效)必需条件。正是经过对产权、交易成本、路径依靠等问题强调,使新制度经济学得以将经济增加问题纳入制度变迁框架中作出深刻解释。因为制度安排范围相当宽泛,这里,笔者并不计划包含全部正规和非正规制度问题,而只是利用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和一些术语(这些术语可能并不一定含有相同内涵),在叙述宏观调控政策也是一个经典政府制度安排基础上,就它相对市场基础而言是内生还是外生角度来解释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有效性问题。市场经济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5、是市场机制,市场经济运行基础理论已由标准通常均衡分析框架给定。尽管市场实现帕累托效率前提条件过于苛刻而被认为在现实市场中不可能含有,但市场经济发展史表明,对市场制度作用认识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出于完善市场配置功效需要,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在市场基础上日益衍生出了其它部分非市场形式政府制度安排。其中最关键有:(1)针对市场失灵而由政府进行微观规制(管制);(2)针对市场经济总量非均衡而由政府利用一定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作为经典政府安排,宏观调控是政府在宏观经济领域经济职能,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国家干预经济特定方法,它内在肯定性实际上可由市场经济运行本质是均衡约束下非均衡过程推论出来(吴超林,);而
6、它作用机理已在标准凯恩斯主义模型中得到了经典揭示,并被战后西方国家长久实践所验证。众所周知,宏观总量是由微观个量组成,宏观经济不可能离开微观基础而存在,宏观调控也肯定要依靠于现实微观基础和制度条件。我们能够简单地从宏观调控是否含有坚实微观基础和制度条件出发,将宏观调控区分为内生制度安排和外生制度安排两类。市场经济内生安排宏观调控意指宏观经济政策含有和市场制度逻辑一致传导条件和能对政策信号作出理性反应市场化主体。相对而言,假如市场经济意义上宏观经济政策是在没有或不完善市场基础和传导条件下进行,那么宏观调控显然就是一个外生于市场制度安排。通常地,在有效边界范围内生安排效应显著,而外生安排效应则会受
7、到极大限制。有基于此,我们能够给出一个分析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效应为何不理想理论框架。中国19931996年主导政策被普遍认为是经济转型时期一次比较靠近市场经济意义上宏观调控,并成功地使1992年以来总需求严重大于总供给宏观非均衡经济实现了“软着陆”。但宏观经济只经历了短暂均衡以后,旋又在外部冲击和内部制约条件下,陷入了连续至今且严峻另一个类型宏观总量非均衡即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状态。面对严峻宏观经济形势,出于“速度经济”要求及基于宏观经济学基础常识,中国首先选择是以货币政策为主宏观调控政策安排,目标在于阻止经济增加率连续下降势头。然而,到1998年7月为止,尽管包含下调利率、取消贷款限额、调整法定准
8、备金率、恢复中央银行债券回购业务等市场经济通用关键货币政策工具几乎悉数释出,经济减速和物价下跌势头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鉴于直观宏观经济现实,当初大家普遍共识是货币政策失效。相关失效原因,大多数分析是借助IS-LM模型进行,其中关键见解是“投资陷阱”论、“流动性陷阱”论、“消费陷阱”论等。应该说,这些见解基础上是在给定货币政策制度基础和传导条件前提下,关键从货币政策本身作用机理方面实证分析了制约货币政策效应发挥多种原因,这些政策层面分析无疑是必需而且也是有针对性。可是,假如给定前提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或不完全含有,那么,这种仅在政策层面分析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提出有效对策。实际上,中国仍处于从计划经济向
9、市场经济转轨进程中,市场制度基础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还不完善。中国以增量促存量渐进式改革方法形成了微观基础二元格局:首先,改革后形成增量部分非国有企业 基础上是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起来,它们含有产权明晰特征,能对市场价格信号作出灵敏反应,其行为由市场机制调整,是市场经济意义上微观主体;其次,改革后仍然保留存量部分国有企业即使历经不停深入改革也日益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但其积重已久深层问题并非短期内能得到根本处理,不管在产权结构还是在治理结构中,国有企业全部存在着显著政企难分特征,所以其行为含有对市场和政府双重依靠性,是不完全市场经济意义上微观主体。现在中国经济学界对这种二元格局另一个流行划分
10、法是所谓体制内国有企业和体制外非国有企业。其实,这是相对计划经济体制而言,假如相对市场经济体制而言,则体制内就应该关键是非国有企业,而体制外是传统国有企业。有效货币政策除了要有能对政策信号作出理性反应微观基础外,还必需有政策赖于传导条件。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是解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最关键变量,它经过多个路径传导并影响到实体经济。 Munddl(1968)和Fleming(1962)分析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改变经由总需求和汇率波动效应传导过程;robin(1969)经过对 q值(资本资产市值对重置成本比值)定义并将它作为把中央银行和金融市场连接到实体经济关键原因,分析了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传导过程; M
11、odidjani(1977)从居民消费需求角度分析了财富变动效应传导过程。全部这些传导过程全部是以利率市场化为前提、并以相对完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为基础。严格地说,中国利率基础上是由政府确定。利率机制传导市场化前提不存在,所谓“流动性陷阱”、“投资陷阱”、“消费陷阱”失去了分析前提。假定政府确定利率反应了市场供求,被认为是一个准市场化利率,那么,在资本市场受到严格管制和金融市场被制度性质强制分割情况下,金融市场制度基础局限也极大地制约着利率机制有效传导。谢平和廖强()明确地指出了利率传导机制资产结构调整效应和财富变动效应之所以不佳,原因正在于中国非货币金融资产和货币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和实际资产
12、之间联络不紧密、反馈不灵敏,金融体系和实际经济体系各行为主体和运行步骤之间远未衔接成一个联动体。张晓晶()则在MundellV-Fleming模型结论基础上论证了开放条件下由固定汇率和资本有限流动引致套利行为和外汇占款肯定制约中国试图经过降息刺激经济政策效果。结合对微观基础更深入分析,我们能够得出两点结论:第一:非市场化利率使中国货币政策在总体上成为一个外生于市场经济政府安排,实体经济难以对其作出灵敏反应;第二,假定这种利率等同于市场化利率,那么,货币政策即使相对于市场经济体制内微观基础是一个内生安排,但金融市场制度分割和局限使体制内主体无法对利率作出反应,而体制外主体使货币政策对应地又变为外
13、生安排,加上体制外改革滞后于金融制度本身改革,金,融微观主体基于金融风险考虑肯定又会限制体制外主体反应(这就是所谓“惜贷”)。金融市场制度局限使得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实际上更关键是经过信用机制来进行。理论上,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机制关键有银行借贷和资产负债表两种经典渠道。 Bernankehe和 Blinder(1988)CC-LM模型从银行贷款供给方面揭示了前一个渠道作用机理,Bernankehe和Gerfier(1995)从货币政策态势对特定借款人资产负债情况影响方面说明了后一个渠道作用机理。信用机制能否有效地发挥传导作用,其关键问题是怎样降低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存在于借贷行为过程中逆向选择或道德风
14、险等问题,从而使信用含有可取得性。就中国现实而言,体制内外不一样微观主体信用可取得性是完全不一样。市场体制内微观主体(非国有企业)因金融市场制度歧视被隔绝在以银行为主金融体系之外,货币政策相对于它们是一个外生安排,效应该然无从谈起。市场体制外微观主体(国有企业)反应则可从两方面来分析,首先是,对于那些效益和资信情况均良好主体,它们并非惟一地依靠银行借贷渠道融资,这就意味着信用传导机制所必需银行贷款和债券不可完全替换前提难以成立,即使这类主体不受市场制度歧视,而且金融机构也愿意和它们发生借贷行为,但货币政策对它们效力相当微弱;其次,对于那些效益和资信情况均不良主体,因为它们存在严重道德风险和过大
15、监督成本,金融机构出于本身稳健经营要求,又往往不愿和其发生借贷行为,所以形成银行普遍“惜贷”或“慎贷”现象,货币政策对这类主体投资引诱也不显著(只是较大地减轻了它们利息负担)。由此可见,中国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并不是(或关键不是)货币政策本身原因,而是政策背后微观基础和制度条件问题。中国主动财政政策效果一样能够在制度内生和外生安排框架下得到说明。1998年中期,当日益严峻“通货紧缩”和“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使得货币政策一筹莫展,和东南亚金融危机致使经过出口扩大外需受阻情况下,为了处理总体物价水平连续下跌、经济增加率递减、失业(下岗)面不停扩大等宏观经济问题,政府秉持经过宏观调控扩大内需以开启经济思
16、绪,确立了以财政政策为主并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主动宏观调控政策取向。针对有效需求不足,主动财政政策关键是经过移动IS曲线方法实现扩大总需求目标,实际上是凯恩斯主义政策主张在中国一个实践。对主动财政政策选择实施时机和它关键意义(稳定大家预期)几乎没有些人表示怀疑。尽管以增发国债为关键内容主动财政政策被认为在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进而拉动经济增加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权威部门统计测算结果是增发国债对经济增加贡献率1998年和1999年分别达15和21),但作为市场经济意义上一个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关键功效并不仅仅表现在扩大支出直接效应方面,而是在于经过政府支出扩大去拉动民间投资间接效应方面,不然,财政政策
17、就和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投资没有两样。就后首先而言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不少人担心主动财政政策长久继续下去有可能造成计划体制复归和债务危机。相关主动财政政策为何难以有效地拉动民间投资需求增加原因,学术界已展开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多个解释。其中大多数分析全部将问题症结归咎于基础设施产业链太短和整个产业结构不合理方面,强调正是基础设施产业关联性差,当把财政资金集中投向原来就已存在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基础原材料部门,而且关键又是以政府大包大揽而不是贴息、参股和项目融资等方法投入情况下,民间投资自然不可能参与进来,最终结果是主动财政政策乘数效应不大,经济启而不动。无疑,中国主动财政政策效应在现象层面表现出来因果关系
18、确实如此。但根本原因却正如张曙光教授(1999)所指出,是政策扩张和体制收缩矛盾。假如从财政政策是一个经典政府制度安排见解出发。我们能够就它和微观基础关系对政策效应作出深入解释。这就是,因为财政政策和政府关系紧密行为主体(尤其是国有主体部门)含有较强内在一致逻辑(这种较强内在一致逻辑恰恰又是大家所担心计划体制复归关键表现),主动财政政策对这类主体投资引诱效果相对显著;因为财政政策相对市场体制内微观主体是一个经典外生制度安排,主动财政政策多种乘数效应受到体制摩擦,所以对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需求拉动效应不显著,亦即IS曲线移而不动。上述给出仅仅是制度基础分析框架,它并不是宏观调控分析全部内容。假如到
19、此为止,则很轻易使人误解为:只要宏观调控政策是内生制度安排,就能够实现经济连续稳定增加。其实,即使是内生安排宏观调控政策,也并无须定意味着它能够处理全部问题(凯恩斯主义政策 70年代在“滞胀”面前失灵就是明证)。因为,假如宏观调控作用仅仅是宏观经济总量,就不能要求它去处理结构问题;假如宏观调控政策本义只是一项短期稳定政策,又岂能冀望它来实现长久经济增加?这实际上也就包含宏观调控政策是否存在一个有效边界问题,内生安排宏观调控政策效应也只有在有效边界范围内才能得以释放出来。二、宏观调控政策期限边界:短期还是长久?相关宏观调控政策长久和短期之争,实质上也就是相关政府经济职能边界理念之争。在西方,现代
20、宏观经济学各流派之间对此也展开过猛烈论争,从凯恩斯主义到货币主义再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其政策理论关键实际上也可归结为宏观调控政策期限边界问题。比较分析各流派不一样政策理论主张,应该会有利于我们对这一问题了解。(一)短期边界论: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及新凯恩斯主义政策主张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背景下,凯恩斯从不变价格水平能够存在不一样总产出水平及对应就业水平现实出发,以现实存在货币工资刚性、价格刚性、流动性陷阱和利率在长久缺乏弹性等作为分析前提,把经济分析关键放在宏观总体真实变量上,指出宏观经济总量非均衡关键是总需求波动(有效需求不足)结果,市场力量并不能快速有效地恢复充足就业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调控 制度 基础 政策 边界 分析 样本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