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教程样本.doc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教程样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教程样本.doc(3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内 部 审 核 员 教 程 第一章 环境、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 第二章 ISO14000基础知识 第三章 ISO1400标准条款介紹 第一章 环境、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 一、 环境 环境是一个极其广泛概念。 《辞源》中对环境解释是:周围环境,周围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中国环境保护法》中环境概念是: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多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自然原因整体,包含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址、人文遗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中环境定义:组织运行外部存在,包含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 二、 考察环境多个方面 通常地,我们能够从以下多个方面来考察环境: 环境领域 相 关 要 素 空气 大气组成、质量和人类生存要求 水 地表水、地下水、水组成、理化特征、感官特征、水生生物、水体功效等 土地 土壤分类和组成、用途、计划要求、地貌特征 矿藏资源 矿物资源种类、储量、利用率 文化遗址 风景、建筑、城市、名胜等 野生动物 鸟类、动物、鱼类、水生及陆地植物等分布和组成 三、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因为自然或人为活动而使环境发生不利于人类改变。 环境问题根据形成原因,能够分为两类: 1. 自然原因 又叫第一(原生)环境问题,关键是指因为自然界异常改变,或自然界本身就存在对人类和生物有害原因;如:火山、海啸、地震、台风、水旱灾难、流行病等; 2. 人为原因 又叫第二(次生)环境问题,或叫“公害”,就是因为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和工农业发展带来污染等。 我们所讨论关键是第二(次生)环境问题,即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环境问题。 四、 全球环境问题 目前人类面临部分环境问题含有全球性,这些重大环境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大气、水、食物、能源等基础条件。现在,全球性环境问题关键有以下几项: 1. 温室效应和气候改变 地球大气层能够吸收部分红外辐射能量而阻挡热量向宇宙扩散,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进入80年代以来一系列资料表明,全球变暖已成为事实。温室效应加剧关键是因为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并以二氧化碳(CO2)为主。据估计,到下世纪,全球温度将上升2-5度,海平面将上升65cm左右,直接威胁沿海地域和城市。全球变暖另一个严重后果是对生态系统,尤其是对农业影响,物种改变,植物带推移,自然资源改变全部会产生无法估量影响。 2. 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存在于地球上空25-40公里大气平流层中,是地球保护层,能阻止过量紫外线抵达地球表面。1958年大家发觉高空臭氧层有降低趋势。1985年在南极上空首次观察到“臭氧空洞”。至今,北极也观察到一样现象。中国青藏高原也出现季节性臭氧大幅度降低现象。研究表明,平流层臭氧浓度降低10%,地球表面紫外线辐射强度将增加20%,人类眼病和皮肤癌患者将增加,植物受到危害,农林牧业将减产,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包含食用鱼类,全部会受到影响。部分化合物质在高空紫外线作用下能和臭氧反应,降低臭氧。这些物质关键包含:氧化亚氮、四氯化氮、甲烷和氯烷烃(CFCS)。中国于1992年提出全方面停止生产CFCS类物质计划。 3. 酸雨 酸雨通常指PH值小于5。6降水,包含雨、露、霜、雾、雹、雪等。大气中大部分硫和氮化合物是人为活动产生,化石燃料燃烧造成SO2和NOX排放是产生酸雨关键原因。酸雨危害是多方面,如:改变水体酸碱平衡(北欧数千个湖泊PH值降至4。5而成为死湖),它能直接腐蚀建筑物表面,增加铁路、桥梁、房屋维护费用,缩短了使用寿命;它会改变土壤离子活性、使森林死亡,危害生物栖息环境。 除上述问题外,全球性环境问题还包含水资源危机、海洋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城市环境问题等。 五、 中国关键环境问题 中国关键环境问题关键分为两大类,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前者关键发生在广大农村,后者则集中在城镇地域。 1. 生态破坏问题 如: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加剧、耕地面积降低、土壤质量下降、森林资源不足、草原退化严重、野生及珍稀物种生存面临威胁、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自然灾难日益频繁损伤严重等。 2. 环境污染问题 如:乡镇工业环境污染快速蔓延、农业化学物质污染形势严峻、整体环境污染不停加剧等。 六、 环境保护 1. 环境保护多个发展阶段: 1) 人类早期生产活动较为简单,规模较小,对环境影响不大; 2) 产业革命及二次大战以后,环境污染大规模出现。50-60年代是环境污染最严重时期,八大公害事件大多出现在这个时期。各国政府开始制订法律法规,使用方法律手段和政府行为迫使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同时,进行三废治理。也被称为末端治理或被动治理; 3) 70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石油危机,能源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开始注意提升能源和资源利用率,推行无废生产。环境保护方法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以后又深入发展为清洁生产; 4) 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经过了《人类环境悬崖宣言》等文件,确定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出版了《我们共同未来: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提出可连续发展见解;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出席,经过了《二十一世纪议程》、《里约宣言》等文件,标志着全球环境保护新时代开始。 2. 环境保护新趋势 1) 可连续发展 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CED)把可连续发展定义为:可连续发展是满足现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组成危害发展。其中包含两个关键大约念:需要和限制。同时,它含有两层含义:一是时间上公平,即世代间纵向公平;二是空间上公平,即每一代人之间横向公平。 2) 环境标志 环境标志在国外也称为“生态标志”、“绿色标志”等。环境标志产品也称为绿色产品。环境标志是对产品环境性能公正判定,是该产品环境性能优于其它同类产品证实。环境标志评定,首先要制订标准,通常包含:产品安全、质量、能耗等产品性能指标;企业生产现场环境情况、污染物排放等要求;生产指标及产品特殊环境要求(如CFCS类物质替换率,产品可降解性等)。环境标志认证方法往往包含了生命周期分析思想。 3)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观念关键强调三个关键: (1) 清洁能源; (2) 清洁生产; (3) 清洁产品。 4) 生命周期分析 产品生命周期(life cycle)也称为“生命循环”、“寿命周期”,是指产品从摇篮到坟墓(cradle-to-grave)整个生命周期各阶段总和。 生命周期评价基础结构归纳为四个有机联络部分: 1. 定义目标和确定范围 定义目标即清楚说明开展生命周期评介目标和原因;研究范围确实定应确保能满足研究目标,包含定义所研究系统; 2. 清查分析 对一个产品、工艺和活动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数量和原材料需要量和对环境排放(四类关键污染物)进行数据量化分析; 3. 影响评价 对清查阶段所识别环境影响压力进行定量或定性表征评价,即确定产品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对其外部环境影响; 4、改善分析 系统评定在产品、工艺或活动整个生命周期内削减能源消耗、原 材料使用和环境释放需求和机会。比如改变产品结构、重新选 择原材料,改变改造工艺和消费方法,和废弃物管理等。 第二章 ISO14000基础知识 1. ISO14000产生 199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出版了《展望未来——高新技术对标准化需求》,“环境和安全”问题被列入最紧迫四个课题之一;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上一致经过了相关国际环境管理纲要,环境保护和连续发展已成为各国环境关键课题; 1992年,ISO/IEC成立了“环境问题尤其咨询组(ISO/SAGE)”; 1992年12月,SAGE向ISO技术委员会提议:制订一个和质量管理体系方法相类似环境管理体系方法,帮助企业改善环境行为,并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发展; 1993年6月,正式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式开展环境管理工具及体系方面国际标准化工作; 1995年6月,TC207组员国达成80个,而且有16个国际性组织加入,中国是组员国之一,主席、秘书国是加拿大; 1996年9月,《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和使用指南》、《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正式公布。 2. ISO14000结构框架 ISO14000关键结构以下: 管理标准:ISO14001环境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和使用指南 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审核指南:ISO14010环境审核指南——通用标准 ISO14011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ISO14012环境审核指南——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 ISO14050术语和定义 3. ISO14000系列标准特点 1) 标准是以市场驱动为前提 ——各国出台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世界对环境污染普遍关注 ——绿色产品和清洁生产 ——环境原因成为非关税贸易壁垒 2) 标准预防性 ——预防为主 ——从污染源头治理 ——全过程污染控制 3) 标准可操作性 ——标准完备 ——要求全方面 ——无绝对量要求 4) 标准广泛适用性 ——适用任何类型和规模组织 ——涵盖企业全部管理层 5) 标准自愿性标准 ——不是强制实施 ——不增加或改变组织法律责任 ——依据自己经济、技术条件选择 4. ISO14000和ISO9000关系 差异: 1) 产生背景不一样 ——ISO9000:提升产品质量,处理质量和技术法规性贸易壁垒 ——ISO14000:控制环境影响,关注人类健康 2) 服务对象不一样 对象 内容 ISO9000系列标准 用户 产品和服务质量 ISO14000系列标准 相关方 对环境影响 3) 技术要求背景不一样 ——ISO9000:无共同质量评价技术准则 ——ISO14000:含有统一评价准则和相同环境技术背景 4) 政府作用不一样 ——ISO9000是完全市场行为 ——ISO14000中政府是关键利益相关方 5) 动机不一样 ——ISO9000是满足用户要求,是被动 ——ISO14000是保护生态环境,是主动 相同: 1) 管理思想相同 ——经过科学而完整管理系统,控制质量或环境 2) 运行模式相同 ——全部遵照“计划、实施、验证、改善“螺旋上升管理模式(即PDCA循环) 3)全部是全方面质量管理一部分 第三章 ISO1400标准条款详解 引 言 “组织越来越重视根据环境方针和目标控制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影响,以实现并证实其良好环境绩效。” ——关键是因为各国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经济政策和方法不停出台,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如:可连续发展 关注普遍增加。 单纯以评定本身环境绩效为目标环境“评审”或“审核”,不足以确保一个组织不仅现在,而且未来也一直满足法律和法规要求。 ——必需建立一个结构化管理体系并给予实施,并将其纳入全部管理活动。 “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意在为组织要求有效环境管理要素,它们可和其它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企业实现环境和经济目标。” ——这些标准不是用来设置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法律责任。 ——本标准适适用于任何类型和规模组织。 ——本标准实施有赖于各个层次和职能管理者,尤其是最高管理者承诺。 ——本标准总目标是:支持环境保护和预防污染,协调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关系。 ——本标准要求在方针中对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进行连续改善作出承诺。 ——本标准未对环境绩效提出绝对要求。 ——实施本标准,不能确保取得最优环境结果。 ——组织应在考虑环境改善实用技术同时,充足考虑该技术成本效益。 ——本标准和ISO9000系列管理标准遵照共同管理标准,但又不尽相同,如:质量管理体系针正确是用户需要,而环境管理体系则服务于众多相关方和社会对环境保护不停发展需要。 ——能够经过对现行管理体系要素加以修改,使之适应本标准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Specification with Guidance for Use 1 范围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一个组织依据: A. 法律要求 B. 重大环境影响信息 制订: A. 环境方针 B. 环境目标 ——适适用于含有以下特征环境原因: A. 为组织所控制 B. 期望组织对其施加影响 2 引用标准 无 3 定义 3.1 连续改善(continual improvement) 3.2 环境(environment) 3.3 环境原因(environmetal aspect) 3.4 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 impact) 3.5 环境管理体系(enviro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3.6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audit) 3.7 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 objective) 一个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要求自己所要实现总体环境目标,如可行,应给予量化。 3.8 环境绩效(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一个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控制其环境原因所取得咳测量环境管理体系成效。 3.9 环境方针(environmental policy) 一个组织队其全部环境绩效意图和标准陈说,它为建立组织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提供了框架。 3.10环境指标(environmental target) 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是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要求并满足具体环境绩效要求,它们适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给予量化。 3.11相关方(interested party) 关注组织环境或受环境绩效影响个体或团体。 3.12组织(organization) 3.13污染预防(prevention of pollution) 采取预防、降低或控制污染多种过程、通例、材料或产品,可包含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有效利用和材料替换等。 注:污染预防潜在利益包含降低有害环境影响、提升效益和降低成本。 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 总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了解: “建立”是组织从决定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开始,到形成体系全过程,包含体系策划、目标指标设定和体系文件编写、组织机构设置、人员资源安排、环境改善行动实施及环境绩效评定等。 “保持”是按要求要求运行环境管理体系,并在运行过程中实施、实现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并经过审核、评审等方法,改善提升,也包含必需修订调整和支持等活动。 本标准要求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是基于一个由“计划、实施、检验、评审”组成动态循环过程。 4.2 环境方针 要求了解: ——最高管理者制订 ——和组织相适应,如活动、产品或服务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 ——包含对连续改善和污染预防承诺 ——遵遵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承诺 ——为环境目标和指标提供框架 ——形成文件,实施、保持、传达至全体职员 ——可为公众获取 方针应用范围应该能够明确界定。 方针应意义明确,使内、外相关方全部易于了解。 应对方针进行定时评审和修订,以反应不停改变条件和信息。 4.3 计划 4.3.1 环境原因 要求了解: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 ——确定含有以下特征原因: A. 在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 B. 期望施加影响 C. 对环境有重大或可能含有重大影响 ——建立环境目标时,考虑重大环境原因 ——立即更新这方面信息 环境原因确实定和相关环境影响评审: 组织可据此确定其环境管理体系中应作为优先考虑关键环境原因。这一过程中应考虑分析工作费用和时间,和数据可靠性。 评审范围应覆盖下列四个关键方面: A. 法律、法规要求 B. 关键环境原因确实定 C. 对全部现行环境管理活动和程序审查 D. 对以往事件调查反馈意见评价 E. 相关方和协议方要求 全部情况下,均应考虑运行异常和可能发生紧急情况。 和运行单位活动相关关键环境原因,其认定过程应该考虑: A. 大气排放 B. 水体排放 C. 废物管理 D. 土地污染 E.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使用 F. 当地其它环境问题和小区问题 重大环境原因评价应考虑: 环境方面: ——环境影响规模 ——环境影响严重程度 ——发生概率 ——环境影响连续时间 经营方面: ——相关法律和法规要求 ——改变环境影响难度 ——改变环境影响费用 ——这种改变对其它活动和过程影响 ——相关方关注 ——对组织公众形象影响 环境原因识别通常方法: 物料衡算(工业步骤分析) 产品生命周期法 问卷调查法 现场观察法 查阅文件和统计 环境参数测量 水平对比 环境原因评价方法: 教授判定法 跟踪环境法 排放量对比法 水平对比法 纵向对比法 相关方投诉 法律、法规要求 频率对比法 等效负荷污染法 本过程不要求作具体生命周期评价。 组织无需对每一个产品、部件和原材料投入全部作出评价。 组织承包方或供方控制作用较弱,而负责产品设计组织则能显著地改变环境原因,如更改某种物料等。 组织对使用和处理其产品控制作用有限,可行时,应考虑合适储运和处理机制。 4.3.2 法律和法规要求 要素了解: ——建立并保持程序 ——确定活动、产品或服务中适使用方法律 ——其它要求 ——获取法律和要求渠道 其它要求通常包含: A、 产业实施规范 B、 和官方机构协定 C、 非法规性指南 D、 各级政府相关环境保护要求、决定、标准、计划或文件 E、 本组织上级企业或行业组织环境保护要求 建立适合本组织特点法律、法规、其它要求清单 4.4.3 目标和指标 要求了解 ——组织内部每一相关部门及阶层,应建立并维持文件化目标和指标 ——考虑以下原因: A. 法律、法规要求 B. 本身关键环境原因 C. 可选技术方案 D. 财务 E. 运行和经营要求 F. 相关方见解 ——应符合环境方针 ——包含预防污染承诺 目标应具体,指标应可测量。 指标是目标细化和分解。 目标中可包含下述对预防污染承诺: ——降低废物,降低资源消耗 ——降低或消除向环境释放污染物 ——设计产品时考虑降低生产、使用和处理中环境影响 ——控制原材料起源环境影响 ——降低新开发项目造成重大有害环境影响 ——提升职员和小区环境意识 环境成效测量指标: ——原材料和能源使用量 ——排放物数量 ——每单位产品所产生废弃物 ——材料和能源使用率 ——环境意外事件发生次数 ——废物再利用率 ——特定污染物排放量 ——环境保护投资金额 4.3.4 环境管理方案 要求了解: ——目标:确保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 ——应包含: A. 组织中每一相关职能和层次职责 B. 方法和时间表 ——定时评审 ——有新情况发生时,应立即修订 4.4 实施和运行 4.4.1 机构和职责 要求了解: ——明确要求,形成文件:作用、职责和权限 ——资源:人力资源、专题技能、技术、财力资源 ——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能够为一人或多人。 环境责任应包含组织内大全部部门:如人事、管理等。 4.4.2 培训、意识和能力 要求了解: ——组织确定培训需求 范围:可能对环境有重大影响 ——建立程序,使每一职能和层次全部意识到: A. 环境方针、程序和要求关键性 B. 工作中实际和潜在重大影响,个人工作改善和环境效益 C. 具体作用和职责,包含应急响应和准备 D. 偏离要求程序后潜在后果 ——从事含有重大环境影响工作人员应含有(胜任其工作): A. 合适教育 B. 培训 C. 工作经验 组织还应要求代表其工作承包方证实其职员已接收了必需培训。 培训方案通常包含: ——确定职员培训需求 ——制订培训计划 ——验证培训方案是否满足法规和组织要求 ——培训实施 ——培训统计 ——评价培训效果 4.4.3 信息交流 要求了解: ——建立程序,以用于: A. 组织内各层次和职能间内部信息交流 B. 外部相关方信息接收、成文和回复 ——统计对包含相关方关键环境原因处理 应包含应急计划和其它问题和官方机构联络事宜。 通报中可包含内容: ——组织介绍 ——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环境管理过程(包含相关方参与和职员认同) ——环境绩效评价(排放、资源保护、遵法情况、产品管理和风险) ——改善机会 ——辅助信息 ——独立验证 环境信息交流和通报(内部和外部),应注意: ——激励双向信息交流 ——易于了解,充足解释 ——信息能够验证 ——描述环境绩效 ——形式一致 交流方法: ——对外:年度汇报、法规要求汇报、政府机构统计、产业协会出版物、传媒和商业广告等 ——开放日、公布投诉电话、咨询电话 ——内部:张贴公告、内部刊物、会议和电子邮件等 4.4.4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要求了解: ——组织应建立和保持信息: A. 书面方法 B. 电子方法 ——信息内容: A. 对管理体系关键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描述 B. 查询相关文件路径 相关文件包含: A. 过程信息 B. 组织机构图 C. 内部标准和运行程序 D. 现场应急计划 组织可考虑编制并保持一份文件摘要: ——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方法 ——关键任务、职责和程序文件 ——文件查阅路径 ——证实实施了环境管理要素 文件结构参考ISO9000体系文件: ——环境手册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 ——基础文件 ——环境统计 基础文件用于支持程序文件,是具体化作业标准,包含: ——作业指导书 ——环境原因清单 ——法律法规清单 ——三同时汇报 ——环评汇报 ——排污许可证 ——组织机构图 ——组织地下管网部署图等 4.4.5 文件管理 要求了解: ——建立保持程序,要求: A. 文件查找 B. 定时评审,修订并由授权人员确定适宜性 C. 关键岗位,使用文件有效版本 D. 失效收回 E. 失效标识 ——文件应字迹清楚、注明日期、标识清楚、妥善保管 注意:组织应重视环境管理体系实施和环境绩效改善,而不应过分追求一个繁琐文件管理系统。 4.4.6 运行控制 要求了解: ——确定、计划,以控制和重大环境原因相关运行和活动 A. 制订文件化作业标准 B. 实施作业标准 C. 组织应关注供方、承包方关键环境原因,向其通报或提出环境行为要求 必需时,以协议约定对其实施纠正、处罚、撤消合相同管理方法 这类运行和活动可分为三类考虑: ——新项目:基建、工艺改造、资源管理、新产品等 ——日常管理 ——战略管理:估计并适应不停改变环境要求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要求了解: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 A. 确定潜在事故或紧急事故 B. 预防或降低环境影响 C. 对程序评审和修订 D. 定时检验上述程序 紧急情况通常包含: ——事故性废气排放 ——事故性废水排放 ——泄露事故对环境特定影响 应急计划可包含: ——组织和职责 ——关键人员名单 ——应急服务信息(如:消防、清污等) ——内、外部联络计划 ——不一样类型紧急事故对应应急方法 ——有害物料信息 ——培训计划和有效性试验 4.5 检验和纠正方法 4.5.1 监测和测量 要求了解: ——组织应制订程序,对重大环境原因进行监测,包含: A. 环境绩效 B. 运行控制参数 C. 目标和指标符合 D. 定时评价法律法规符合性 ——对监测设备校准和维护,并保留统计 4.5.2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方法 要求了解: ——制订程序,对不符合现象进行处理: A. 要求职责和权限 B. 调查不符合原因 C. 制订实施纠正方法 D. 跟踪纠正方法效果 E. 修改对应文件,并统计。 对应文件应和纠正方法规模相适应。 不符合通常包含: ——运行参数偏差 ——体系运行偏差 ——法律、法规要求未达成 ——相关方投诉等 4.5.3 统计 要求了解: ——组织应制订程序,对环境统计给予控制 ——要求:标识、保留、处理 ——字迹清楚、标识明确、追溯 ——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和丢失 ——要求保留期限 环境统计通常包含: A.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信息 B. 投诉统计 C. 培训统计 D. 校准和维护统计 E. 供方和承包方信息 F. 应急和响应信息 G. 关键环境原因信息 H. 环境污染监测汇报 I.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统计 J. 能源、资源消耗统计等 4.5.4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要求了解: ——制订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程序,目标: A. 验证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性 B. 向管理层通报审核结果 应注意: ——审核计划:目标、时间、范围、依据、审核员 ——核查表 ——审核员资格 ——审核统计、不符合项汇报、审核汇报等 ——客观、公正 4.6 管理评审 要求了解: ——最高管理层 ——定时评审 ——确保体系适用性和有效性、充足性 ——搜集必需信息 ——形成文件 ——修订方针、目标和其它要素 评审内容通常包含: A. 审核结果 B. 目标和指标实现情况 C. 条件改变,体系是否连续适用 D. 相关方关注问题等 内 部 审 核 员 培 训 纲 要 目 录 第一章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概念 第二章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备 第三章 环境管理体系现场审核 第四章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后活动 第五章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案例练习 第一章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概念 1.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确定环境管理体系实际运行和ISO14001环境管理标准及企业相关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是否符合独立判别活动。 2. 审核分类 第一方审核 第二方审核 第三方审核 3. 客观证据 定义:客观存在并能够被证实事实。 属性:通常客观证据全部含有以下属性 ◇客观存在 ◇能够被使用文字陈说 ◇定量或定性 ◇能够被追溯或验证 ◇不受感情或偏见影响 4.不符合项 不满足要求活动环境管理活动 5.审核依据 1) 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标准 2)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3) 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方要求 6.审核范围 定义:指审核计划所覆盖审核活动 分类:时间/部门/产品等 7.审核目标 1) 发觉体系问题 2) 改善体系运行 3) 内部交流和沟通 4) 验证体系运行有效性 5) 为管理评审提供信息 第二章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备 1. 审核时间安排 审核时间安排基础应满足以下多个方面: 1)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要求最低审核频率和周期 2) 第二方或第三方审核或管理复审之前 3) 组织机构或运行发生重大改变或调整 4) 发生重大环境事故或出现潜在事故特征时 2. 确定审核组组员 ◇ 审核组长: 1] 由最高管理层任命 2] 含有良好组织、协调能力 3] 具体较高环境管理知识 ◇ 审核员: 1] 经过相关培训,含有资格证书 2] 熟悉企业运作 3] 深刻了解ISO14001系统要求 4] 含有良好口头、文字表示能力 5] 含有良好沟通能力 6] 客观公正、不屈服于压力 3. 审核计划 审核计划关键内容: 1] 审核时间 2] 审核范围 3] 审核依据 4] 审核组组成 5] 审核部门,时间,内容,要素 6] 见面会、总结会时间 7] 被审核方代表、审核组长签署 注意:1)审核计划需要事先通知被审核方 2)审核计划能够合适接收被审核方意见进行调整 4. 审核组内部会 关键议题: 1] 搜集相关资料,如:审核部门环境体系文件等 2] 交流信息,寻求审核关键,如:相关方投诉、环境体系缺失等 3] 确定审核计划 4] 编制核查表 核查表关键内容: 审核内容、依据、审核结果等 第三章 环境管理体系现场审核 1. 见面会 见面会关键内容: 1] 相互介绍 2] 重申审核目标、依据和范围 3] 重申审核计划安排 4] 确定陪同人员及职责 5] 明确不符合项分类 6] 申明审核员公证性 7] 申明抽样标准 8] 确定总结会时间和地点 9] 确定办公地点 10] 征求被审核方意见 2. 现场审核 1) 搜集客观证据方法 l 提问题 1} 提问题方法 开放式提问 选择式提问 判定式提问 假设式提问 判定式提问 2}提问次序 工作职责 工作步骤 具体工作 3}提问技巧 语言清楚简练 关注对方 不要强迫或让对方感到压力 每次提一个问题 根据要素次序 l 查阅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l 抽查环境管理统计 l 观察正在进行环境管理活动和现场、设施等 l 演示 使用演示法时机: 1] 被审核方过于担心时 2] 被审核方表示能力较差时 3] 对被审核方陈说有怀疑时 4] 对被审核方以前环境管理统计有疑问时 以下情况应避免使用: 1] 需要时间较长演示活动 2] 成本较高演示活动 2) 审核抽样 1} 体系审核是抽样活动 2} 抽样应含有代表性 3} 抽样方法 4} 抽样数量 3) 审核统计 应具体介绍客观发觉相关细节和属性,如:时间、地点、工号、文件(工序)名称、 编号、日期、版本号、产品型号、温度、湿度、浓度等 4) 审核组内部会 1] 整理审核发觉 2] 检验审核计划实施情况 3] 讨论审核结果 4] 确定整理不符合项 l 不符合项分类: A. 严重不符合项:要素缺乏或要素失控 B. 轻微不符合项:偶然或人为失误 l 观察项:尚无客观证据证实为不符合项,但有潜在危险 5] 准备审核汇报 审核汇报关键包含: l 审核时间、地点、依据、范围和目标 l 审核概况 l 审核发觉 l 环境管理体系评价 l 不符合项纠正期限 l 被审核方代表和审核组长签署 6] 总结会 总结会关键内容: l 重申审核目标、依据和范围 l 通报审核实施情况 l 通报审核发觉 l 对发出不符合项进行必需解释 l 体系评价或通报审核结论 l 确定纠正时间 l 征求被审核方意见 第四章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后活动 1. 组织责任部门分析问题原因 2. 责任部门依据原因制订纠正预防方法 3. 实施纠正预防方法 4. 验证方法有效性 5. 必需时,更改相关文件或资料 6. 全部资料提交管理评审会议评审 第五章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标准了解练习 要求:分析下列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发觉现象,判定其和ISO14001标准中哪一条款相关。 1. 企业环境方针中无污染预防和连续改善承诺。 2. 生活污水超标排放未列入企业环境原因一览表。 3. 法律法规清单中部分法规是已失效旧版本。 4. 品质部经理说她们部门无环境原因。 5. 环境管理方案中噪音处理一项因企业资金问题而被取消。 6. 负责消防安全工作人员说她们不知道怎样使用灭火器。 7. 抽查部分企业各级职员,其根本不知何为ISO14001和环境保护。 8. 生产部环境管理手册版本和文件控制中心正本不一样。 9. 化学品仓没有管理要求。 10. 《排污设备运行情况监测统计》无保留期限要求,且部分统计丢失。-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管理 体系 内审员 教程 样本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