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一、 小说阅读(一)之情节类型题 目标: (1)掌握小说情节的概括技巧(2)掌握5种记叙顺序(3)掌握小说情节的作用 (一)什么是情节 小说中的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故事情节用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 (二)小说情节的概括 (1)完整叙述: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丢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述,做到前后贯通。 (三)小说的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也叫追叙,是指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面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可能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四)小说情节作用 开头 1. 一般开头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开门见山,点明主题。(3)引出下文,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2. 开头设疑 (1)造成悬念,引出下文(2)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3. 开头写景 (1)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2)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3)烘托人物心情 结尾 1. 一般结尾 (1)结构上,呼应前文或总结全文,照应标题(2)主题上,点明(深化、升华)主旨(3)丰富人物形象 2. 悲剧结尾 (1)人物形象上,突出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2)表达效果上,令人感动和回味,引人深思 3. 大团圆结尾 (1)主题上,表达美好人性(2)表达效果上,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引起读者共鸣 4.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空白,给读者留下无穷回味的余地 小说阅读专题(二)——分析人物形象 目标: (1)掌握5种人物描写方法(2)掌握人物形象分析技巧 (3)掌握人物心情分析技巧 (4)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目标分解: (1)学生了解概括人物形象的五个常见的角度;(2)学生明确人物形象的分类以及其对应的作用。 步骤一:概括人物形象的五个常见的角度 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征。这是概括分析人物时最需要关注的一点。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因此引起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原因 首先,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5.从人物之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步骤二:明确人物形象的分类以及其对应的作用 一、主要人物的作用 1.考虑对情节的作用----对情节的推动作用。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 2.考虑对主题的作用----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寄托的情感。 3.考虑对社会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二、次要人物的作用及其分析角度 1.牵线搭桥,关联情节 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到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起到一定的叙事作用。 2.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 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很多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4.揭示....主题,增添魅力 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不只和主要人物息息相关,也和作品的主题思想血肉相连,也就是说,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设置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 三、物象的作用及其分析角度 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不外乎以下三点: 1. 突出人物...性格2. 揭示深化...主题3. 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小说阅读之(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目标: 1.环境描写内容2.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自然环境描写与社会环境描写 1.什么是环境描写? 答: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 自然环境描写与社会环境描写如何区分? 答: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鸟虫鱼等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分为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 二、环境描写的作用 1. 自然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 答:(1)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地点、社会背景 (2)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 (3)烘托人物...性格、...心情 (4)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5)结构上,为……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6)深化作品....主题 2.社会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既有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又有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等的作用。 小说阅读之(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目标:(1)掌握小说标题的双重含义。(2)掌握小说标题的作用 一、小说标题的含义 1.小说的双重含义如何把握? 答: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就说小说标题字面上的意思,深层含义是指标题的“潜台词”,根据标题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或主题进行分析。 二、小说标题的作用 1. 小说的标题有何作用? 学生答:包括如下作用:(1)交代文章主要内容 (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3)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 (4)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6)揭示(暗示)文章主旨 (7)富有哲理,引人思考 (8)运用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揭示某道理,意蕴丰富 小说阅读之(五)词句赏析 目标:掌握小说词句赏析的答题技巧 一、词句赏析的角度 词句的赏析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2)(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3)从词性的角度赏析(4)从精彩动词、形容词的角度赏析 二、词句赏析的答题模板 词句赏析类型题如何作答? (1)点明艺术手法(2)指出所写的内容(3)分析作用 二、 记叙文阅读(一)表达技巧与表现手法 目标: 1、了解记叙文阅读中常见的表现手法2、掌握辨别表现手法及赏析其作用的方法 一、什么是表现手法吗?它有哪几种类型?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铺垫、伏笔、照应、象征、抑扬、悬念等。 二、了解常见的表现手法的种类及概念 一、伏笔 (一)概念 “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 (二)特点 1、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第二或第三段就要提到开枪,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 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3、伏与应不宜前后紧贴。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 (三)作用 1、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 2、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二、铺垫 (一)概念 铺垫是在一个人物出场前或者一个事件发生前,预先布置局势,安排一些情节场景作为征兆,制造气氛。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作用 1、对行将来临的事物进行衬托。 2、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三、对比 (一)概念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二)对比的类型 1、环境的对比2、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对比3、主要人物的前后对比 (三)作用 1、反衬正方,突出其鲜明特征,凸现主旨; 2、表现作者好恶褒贬; 3、给读者深刻印象和启示。找出对比双方,揭示对比用意,说明对比效用。 四、衬托 (一)概念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二)分类 1、正衬:即是用一与本体事物一致的观点或景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2、反衬:即是把一种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观点、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三)作用 1、从侧面突出事物特征,表现主旨; 2、表意委婉,含意隽永,耐人寻味,启发读者联想、想象。 五、象征 (一)概念 用某一种事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一种抽象的概念、理性、情感或社会意义,就叫做象征。 (二)作用 1、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 2、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六、抑扬 (一)概念 指的是在同一表达过程中,对特定的描述对象进行“揉直使曲、叠单使复”的褒贬或渲染,使所描述对象的某些方面前后形成反差,从而欣起波澜。 (二)形式 抑扬通常是正说从反说开始,或反说从正说开始,侧重于其中的某一方面,以达到使人信服、突出要点的目的。以抑显扬,扬得更高;以扬垫抑,抑得更深。有抑有扬就有跌宕、曲折,使艺术作品摇曳多姿,形成波澜起伏之势,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抑扬一般可分为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未扬先抑、扬中有抑、扬中有扬、明扬实抑等几种。 (三)作用 1、在抑扬中形成反差,两相对照,突出中心; 2、出乎读者意料,引起新奇的审美效果。 七、悬念 (一)概念 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俗称“卖关子”,先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留待后文解答。 (二)作用 1、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2、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突出了文章主旨、人物形象。 记叙文阅读(二)段落的作用 目标: (1)掌握文章开头段的作用(2)掌握文章中间段的作用(3)掌握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一、开头段作用 1.总领全文或总领下文或引起下文 ①总领全文的识别方法:第一步,阅读全文,明确文体,大致明确全文的主要内容。第二步,阅读开头,概括出开头部分的内容。第三步,考虑开头部分的内容与全文内容的关系:如果开头部分的内容对全文内容做了概括,是全文的总起,那么该开头的作用就是总领全文。其常见形式有: ①中国名著的开宗明义式,如《三国演义》的开篇: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②外国名著的开宗明义式,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然而不幸的家庭却有各自的不幸。” ②总领下文的识别方法:如果开头部分的内容仅仅是对下文内容做了概括,是下文内容的总起,那么该开头的作用就是总领下文。 ③引起下文的识别方法:开头的最后一句话直接点出了下一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或上文说明某道理,下文往往回答:“为什么这么说”;或上文流露出某感情,下文具体阐释这种情感的来由。那么,该开头就有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2.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3.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4.欲扬先抑。 即以退为进,先抑住某个人物或事物,后确立自己的观点或主题,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 识别方法:一般情况下,采用这种手法的文章,作者先表达对所描写的事物或人物的不满之情。接着在一两件小事的叙述中,突然转变了对这个事物或人物的看法。这就是欲扬先抑。 5.设置(造成)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识别方法:如果能够根据文章开头提出“为什么谁会怎么做”的回题,或能够让读者产生到底是怎公回事的疑问,并吸引着读者,使读者一读开头的内容就有往下读的欲望,那么,该开头的作用就是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那只羚羊木雕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6.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识别方法:第一、阅读全文,明确文章是写人还是叙事或是写景状物。第二、明确主要写作对象是什么。第三、看开头部分是否对主要写作对象提前做了基础性的描写,或为行将来临的事物做了衬托,如果是,那么该开头的作用就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7.直抒胸臆,尽情赞美。 8.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9.埋伏笔。 10.推动情节发展。 识别方法:看开头和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之间是否为因果关系,如果是因果关系,那么开头的作用就是推动情节发展。 11.与下文相照应。 二、结尾段九种常见作用及其识别方法 1.总结上文、总结全文。 2.照应开头(或照应文题,或与前文某处相照应)。 3.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4.深化中心(深化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或使读者觉得某人的形象更高大。 5.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或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或委婉含蓄,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识别方法:含蓄性结尾就是把要说的话、表达的真情隐藏起来,使文章结尾留有空白,常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和空白艺术,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余地,能把读者引向更深远的境地,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奇效。 6.造成悬念。 识别方法:如果结尾段作者已把即将发生的事有意地交代出来,或预示了即将发生的事件作为概况,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关心着事件的发展,尤其关心着这事件对文中人物所产生的各种反应。那么该结尾段的作用就是造成悬念(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使情节的发展变得合理。 三、中间段四个常见作用及识别方法 1.承上启下(过渡)。 2.插叙。 识别方法:如果一篇记叙类文章在记叙的过程中,为了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或是通过人物的联想,或是通过入物的叙说,如用上”听人说”、“据说”、“有人说”等字眼,或是直接在文中用上“原来”、“过去”等表示时间概念的词等,插入有关的另一故事片断或事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或说明等,且在这一部分内容叙述完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这种叙述顺序就叫插叙。 插叙的作用是: ①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②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③使文章脉络清晰。 ④使文章结构紧凑,完整。 ⑤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 ⑥突出主题等。 3.与某部分(文题、开头、前文某处、后文某处、结尾)相照应。 4.衬托或铺垫。 记叙文阅读之(三)记叙线索 目标: 1.了解记叙文线索的概念、分类、作用、判断线索的方法;2.总结答题技巧。 1、什么是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2、记叙文的线索有哪些类型? ①以实物为线索。有些文章往往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②以人物为线索。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如《孔乙己》中的我。 ③以事件为线索。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如《故乡》。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④以时间为线索。有的文章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最后一课》。 ⑤以地点为线索。有的文章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⑥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是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这一类文章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的线索。如《春》 ⑦以一句话为线索。即文中反复出现同一句话,由这句话引出要写的内容。 2、记叙文的线索有什么作用?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如何掌握记叙文的线索呢? ①看标题。很多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如《风筝》。 ②看反复。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以及表人物情感和时空的重点词或重点句。 记叙文阅读(四)之梳理文章思路 目标: 1.掌握如何梳理文章思路2.掌握填表题型作答技巧 (一)理清文章思路的策略---划分层次 划分层次方法: ①文章中的时间、地点的语言标志可以作为划分文章结构的主要依据;②许多文章是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构思;③按事情发展的过程来分析---找各个主要事件④注意带有感情色彩的标志性词语,抓住带有作者感情色彩的句子,以把握人物的感情(心理)变化过程。 三、 说明文阅读(一)说明对象和说明方法 目标: (1)掌握说明对象的判断方法(2)掌握10种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 一、说明对象 1.说明文通常分为哪两种? 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 如何区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 (1)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可以是实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这种说明文旨在说明事物“是什么”、“怎么样”。 (2)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事物的内部规律性,这种说明文旨在说明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 三、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 1.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等。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说明文阅读(二)说明结构和说明顺序 目标: (1)掌握说明文的结构(2)掌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一、说明结构 说明文的常见结构有哪些?把握中心句和关键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总之”等即可判断文章的说明结构。 1.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可派生三种情况,即总——分式、分——总式和总——分——总式。 2.并列式: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式平等并列的。 3.递进式:后边的说明是在前边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说明。各层次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二、说明顺序1.说明顺序有哪些? 有如下3种: 1.时间顺序(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2.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等) 3.逻辑顺序:主要——次要、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说明文阅读(三)说明文信息的提取 目标: 1.掌握信息提取的技巧2.运用技巧去答题 1.阅读原文,根据语言标志标记重要信息,整体感知原文主要内容。 文中常见的标志性词句:标题、主旨句、各段的中心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开头句、结尾句、前后照应的语句、反复出现的句子等;具有特殊指代含义的代词、表示程度和范围的副词,表示递进、转折、因果等关系的关联词以及内涵丰富的词语等。 在第一遍阅读后,初步明确:文章主要介绍了/阐述了什么?是如何介绍/阐述的?作者通过文章想让读者了解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简答题/选择题 2.阅读题目,再读原文,依据标记,确定作答范围。(一找) 审清题目要求,明确题目的意图,快速确立筛选信息的范围。 3.仔细比较取舍,写出正确答案。(二比) 采点(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语)→定位(在原文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内容)→比照(比照题目的异、同)→整合信息、明确答案。 特别要注意: (1)貌似相同的说法可能相去甚远,貌似无关的说法可能本质相同,粗枝大叶的阅读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 (2)选择题设置干扰项主要有三种类型: ①正向转换:单点或多点信息的简单比对、替代、增加、删减等。常见的类型有:张冠李戴、以偏概全等。 ②逆向转换:具有一定跨度的信息整合、分析、逻辑判断等。常见的类型有:逻辑错误(主语暗换、因果倒置、答非所问、是非颠倒等)、分析不当等。 ③推断转换:原文无明确比对信息,需要通过词义、句意、上下文意思来推断。常见的类型有:无中生有、合理推断等。 (3)选择题的设置已经不再局限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的细微差别构思,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筛选,其表述并不总是只对原文稍加改造,而是有一定跨度的信息整合,常常还包括一定的因果推断。 四、 议论文阅读总复习 (一)段落:论证思路 (二)全文:论证思路;掌握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概括技巧。 (三)总复习: (1)掌握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的区别及各自的作用。 (2)掌握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的区别及各自的作用。 (3)掌握议论文论证思路答题技巧。 (4)掌握议论文信息提取技巧。 一、议论文三要素 问:什么是议论文三要素? 答:议论文三要素分别是“论点(证明什么)”、“论据(用什么证明)”、“论证(怎么证明)”。 二、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问:什么是议论文的论点? 答: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问: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区别是什么? 答:中心论点有且只有一个,而分论点可以有很多个。中心论点统帅分论点,分论点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问:如何找中心论点? 答: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三、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 问:论据有哪几种类型?答: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据的作用是直接证明论点。 问:如何区分这两种论据? 答:(1)事实论据——指史实、事例、数字等。(类型:具体的事例和概括的事例) (2) 道理论据:指经典著作、名人名言、科学原理等。 问:能否为本文补充一个道理论据? 答:傅雷曾说:“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四、论证方法 问:论证方法有哪些? 答:有如下4种: (1)举例论证:用事实论据论证(2)道理论证:用道理论据论证或作者直接讲道理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五、论证思路 问:议论文的结构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答: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问:议论文结构类型有哪些呢?答: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 ③总分式 ④分总式 ⑤递进式 六、提取文中关键信息问:如何在议论文中提取关键信息作答?答:首先找到题干对应的分论点,然后再文中相关文段总结答案。-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现代文 阅读 知识点 总结 大全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小****库】。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小****库】,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小****库】。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小****库】,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