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事批评机关”到“政策指导机关”:《向导》定位何以发生转变.pdf
《从“时事批评机关”到“政策指导机关”:《向导》定位何以发生转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时事批评机关”到“政策指导机关”:《向导》定位何以发生转变.pdf(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第 77 卷 第 3 期 2024 年 5 月Vol.77 No.3 May 2024.005-014DOI:10.14086/ki.xwycbpl.2024.03.001从“时事批评机关”到“政策指导机关”:向导定位何以发生转变?陈 龙摘要:过去学界普遍认为,向导是首份中共中央机关报。然而,1924 年中国共产党文件中才出现“中央机关报”的概念,此前其将新青年季刊、前锋向导党报青年工人中国青年团镌均视为“机关”,此后将党报向导新青年季刊、中国工人都视作中央机关报。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向导的定位由“国内外时事的批评宣传机关”调整为“本党政策之指导机关”,这既有该报扩展党的议程设置,积极为党
2、代言、连接群众、指导地方的内因,也有党根据其实际表现,相应给予经费、政策支持的外因。由此发现,中国共产党对报刊的身份赋予与定位调整,是一种双向互动过程。关键词:向导;中国共产党;机关报;身份赋与;地位调整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5443(2024)03-0005-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3&ZD024);广东省社科规划学科共建项目(GD22XDS01)论及政党的机关报,列宁曾提到:“没有政治机关报,在现代欧洲就不能有配称为政治运动的运动”。1俄共(布)远东局中国代表团负责人维经斯基将新青年作为在中国组党的线索,促成“南陈北李,相约建党”。2该
3、报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其组织一度被称之为“新青年杂志派”3,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部书记索科洛夫-斯特拉霍夫甚至认为“党的实际领导权还在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杂志编辑部手里”4。该报与“旗帜鲜明”的共产党相配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和舆论基础。由此,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实践了“公布一种有力的出版物,然后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5的构想。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一批中央报刊,有填补一大到二大期间中央报刊的空白、指引“达到理想的社会 共产主义的社会 的道路”6的先驱,与向导定位类似、“在国民运动中只顾打头阵”6的前锋,复刊后公开声明要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罗针”7的新青年
4、季刊,“党内问题讨略及发表正式的议决案报告”8的党报等,这些报刊往往被相提并论,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文件之中。此前学界普遍认为,向导是首份中共中央机关报。随着研究的进展,这种认识不断更新,如刘继忠等认为向导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影响最大的首个中共中央机关报”9,刘建明认为其为“国共合作时期中共中央政治性机关报”10,或多或少为学界的这种共识加上了限定条件,表现出相当审慎的学术态度,也启发学人继续深入探究向导的性质。据中共中央文件分析,1923 年中国共产党将新青年季刊、前锋向导党报青年工人中国青年团镌均视为“机关”,其中向导被定位为“国内外时事的批评宣传机关”8,到 1925 年 1 月中共四大被
5、重新定位为“本党政策之据罗章龙回忆,维经斯基到中国谋求建立共产主义组织时,首先到北京大学会见李大钊,因为“新青年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数他的最多”,又“从新青年杂志起旁及北大内部教员、学生的思想情况”,专门前往上海会见新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指导机关”,同时期坚持出版的新青年月刊和党报的定位却未发生重大变化。8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何要对向导进行重新定位?过程中该报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厘清这些问题,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向导的研究,揭示该报如何通过自身努力促使党对其重新定位,以及党如何通过相应机制保障该报发挥作用的双向互动过程。一、向导定位的数次转变历程五四运动后,各个政党竞相争夺中国这张“白纸”的握笔权,
6、符号资本成为政党威权的重要来源,其报刊能够获得多少初始符号资本,一定程度取决于政党赋予的“身份”。中央报刊、地方报刊、团体报刊层级有别,时事报刊、政治报刊、理论报刊、党内报刊功能各异,工人报刊、农民报刊、青年报刊、妇女报刊、兵士报刊面向多元。这种与生俱来的赋予,是政党对威权的让渡与授权,成为政党报刊符号资本之起源。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注重对报刊进行区别定位,两次在文件中专门明确各中央报刊的性质与职责,这既有助于构建立体化的宣传格局,也有利于报刊明确议程设置和话语实践框架,通过内容聚焦加速在相应领域形成影响,更好地完成党赋予的使命任务。(一)建党初期中央报刊的缺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很长时间没
7、有确立中央机关报,甚至在一段时间没有中央报刊。1921 年 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9 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新青年出版第 9 卷第 5 号后,因被法租界巡捕房搜查停刊 9 个月,基本停止运作(1922 年 7 月出版第 6 号后停刊)。从封面的出版时间来看,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理论刊物共产党也于 1921 年 7 月 7 日出至第 6 期后停刊。从内容来看则并非如此,该刊物第 6 期第 1 篇文章太平洋会议及我们应取的态度中提到的太平洋会议为 1921年 11 月 12 日至 1922 年 2 月 6 日期间召开,而美国总统哈定于 1921 年 7 月 8 日方才提议召开该会议,这显然与
8、第 6 期的出版时间相矛盾。再结合第 2 篇文章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宣言,而这一组织于 1921 年 8 月 11 日方才成立,以及“世界新闻”栏目中法国劳动联合会将加入第三国际的导语为“据莫斯科七月十六日的来电”,可判断其停刊时间应在 1921 年 8 月至 11 月之间。马林亦回忆,在 1921 年 12 月前“共产党月刊已停止出版了”。11这两份刊物的停办,造成建党初期中共中央报刊的缺位。虽刘建明考证,1922 年 1 月先驱创刊后一度“以党中央机关报的口气”10说话,但其性质仍然是临时团中央机关报,并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党的中央报刊。(二)填补中央报刊空白的向导在新青年和共产党基本停刊的
9、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林即指导党创办自己的刊物。起初的想法是“由于内容相同,我们试着把新青年与共产党月刊合并为一个刊物”,并且“和党中央商讨出版一种政治性的周报,但直到四月为止,这个计划一点也没有着手”。111922 年 7月,中共召开二大第三次会议,决议停办秘密出版的共产党,在北京创办远东日报。12但马林仍坚持创办周报,其理由为:“第一,本党能力不足;第二,恐不久被封闭;第三,以为当时党不应该办这样大的机关报,只应办一周刊等。”13马林的这一意见,可谓经验之谈。“报”的出版条件较“刊”更为苛刻,“报”对时效性有很高要求,需要稳定的撰稿队伍、专职的编辑人员、高效的发行体系作为支撑,在较短
10、时间内完成组稿、编辑、出版工作,并迅速将报纸投放各地,否则就会新闻变旧闻,损失报纸的使用价值;还要求报纸能够在覆盖区域公开编辑发行,对于所在地域的政治生态也有一定要求。故“刊”显然更适合党力尚不发达的中国共产党。加之共产国际亦于 1922 年 8 月建议中国共产党要成立“一个宣传机构,宣传与外国帝国主义作斗争、创建民族独立的中华民国以及组织反对中外剥削6 2024 年第 3 期道夫宾亦根据共产党月刊发行时间与刊载内容之间的矛盾,发现了“共产党的各种刊物所提供的材料看来是如此矛盾”的问题。道夫宾.对是否有一个斯内夫利特战略?一文的答复.中国季刊,1973(54):348-350。者的阶级斗争的主
11、张”11,最终促使中共中央于 1922 年 9 月 13 日创办了向导。结合其发刊词分析,向导的初始定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份中央报刊,较为符合史实。(三)中央报刊的纷纷创办与并立1923 年 6 月,针对中共三大提出的“宣传工作进行的不够紧张”之问题,中共中央和团中央相继创办了一批刊物。为了整合党与团的宣传力量,避免刊物定位重复,中共中央于 10 月颁布教育宣传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新青年是“学理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宣传机关”,前锋是“中国及世界的政治经济的研究宣传机关”,向导是“国内外时事的批评宣传机关”,党报是讨论党内问题及“发表正式的议决案报告等之机关”,中国青年周刊是“一般青年运动的机关”,青
12、年工人月刊是“青年工人运动的机关”,团镌是“团内问题及发表正式文件(议决案及报告)的机关”。8陈独秀在中共三大报告中提到,“杭州会议以后,我们间断地出版了日报报纸只出了二十八期,每期平均印五千至六千份”,随即提及了新青年季刊和前锋的情况。1923 年 10 月,中共中央要求“各地方平时大会”的政治题目讨论“即以向导和前锋为根据”。8马林和越飞的谈话中亦将向导和前锋相提并论为“共产党的机关报”11。1924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中央机关报”的概念,将党报向导新青年中国工人都视作中央机关报。8可见,这一时期诸多报刊都被视为是中央机关报,只是各报刊侧重的报道内容、面向的读者对
13、象不同,向导在其中并未居于核心位置。(四)向导定位的转变与确立1924 年 11 月,中国共产党在文件中将向导列在中央机关报的首位,似乎喻示该报的性质即将发生变化。1925 年 1 月,中共四大肯定向导“竟得立在舆论的指导地位”8,其销量亦剧增至 3万份,在中央机关报中“影响最大”已是当之无愧。同时,似乎是因为“在党报上我们几乎很难找到教育党员关于党的政策的讨论文字”,加之要弥补“我们在群众中的政治宣传,常常不能深入”的问题8,结合向导此前的实际表现,这次会议将向导重新定位为“本党政策之指导机关”,自此再未发生变化。可见,向导的定位存在阶段性变化,最初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报刊,1923
14、 年 6 月到 1925 年 1 月期间是中央机关报之一,是“国内外时事的批评宣传机关”,1925 年 1 月直至停刊是“指导本党政策”的中央机关报,根据其实际表现亦可被认为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影响最大的中央机关报。二、向导对于议程设置的不断突破那么,是哪些因素促使中国共产党调整向导的定位?蔡铭泽认为,机关报具有三大特征:其一党报是党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党报必须服从党的领导,宣传党的纲领;其二党报是革命信息的交流中心和革命活动的联络枢纽;其三办好党报是全党的任务。14据此分析,作为机关报,首先要保持党性,党管党报、党报姓党是应有之义;其次,要在革命中起到联络内外的作用,成为“中心”与“枢纽”
15、;最后,党也要予以党报相应的支持,不断扩大其影响。其中,“联络内外”对于机关报来说意义关键,是其不断扩散影响力、最终成为“中心”与“枢纽”的关键步骤。从议程设置来看,向导并未局限于“国内外时事的批评宣传机关”之定位。以栏目设置为标志,向导从第 7 期首设“时事短评”和“读者之声”两个专栏,其中“时事短评”专栏设置后长时间居于头版,体现了对“批评国内外时事”的重视。“读者之声”的开辟,沿袭了新青年的传统,结合第 18 期增设的“各地通信”栏目,标志着该报向着“革命信息的交流中心和革命活动的联络枢纽”之方向前进。随后,该报相应增设“特载”(第 53期)、“寸铁”(第 55 期)、“什么话”(第 5
16、6 期)、“肉麻世界”(第 58 期)、“国民常识”(第 62 期)、“外7陈龙:从“时事批评机关”到“政策指导机关”:向导定位何以发生转变?根据该文稿的德文翻译,这里的“日报”实际应翻译为“党的周报”,结合出版时间和出版期次,应该就是指向导周报。患日志”(第 64 期)专栏。从 1922 年 9 月创刊到 1924 年 5 月增设“外患日志”,向导在“时事短评”之外增添了大量内容,明显超出“批评国内外时事”的议程设置。自 1924 年 9 月第 81 期起,向导进行改版,不再设“时事短评”“余录”“什么话”“肉麻世界”“国民常识”等专栏,仅保留“寸铁”“各地通信”和“读者之声”作为常设栏目,
17、标志着该报性质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也与中共四大对其重新认定的时间节点相吻合。(一)反映群众、联系群众,构建情感链接创刊之初,向导将评议时事和联系群众作为初始职能,努力打造“精神的集合体和联络机关”15,推动“公共头脑的宏大的一体化过程”16。自中国近现代报纸出现以来,读者投书往往以栏目的形式固化,成为报刊的重要内容。中共报刊登载读者来信的传统,源于新青年的办刊实践。不过,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来看,新青年都无意成为“公众论坛”,自第 8 期第 1 号转为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后,其取消了“读者论坛”,仅保留“通信”栏,试图聚焦作者生产内容的同时,实现读者生产内容的聚焦,使刊物更加“旗帜鲜明”。故陈
18、平原认为其“通信”的对话状态不只是虚拟的,且有明确的方向感,可谓该报创造的“另一种文章”17。而向导的初始栏目“读者之声”,历经数次改版始终作为固定专栏,表达了向读者开放版面的诚意,其刊登的读者来信不断增多,从 1922 年的 4 封增至 1926 年的 25 封、1927 年的 11 封(当年 7 月停刊)。对于读者生产内容的积极采纳,有助于读者将其认定为“我们的”报纸,故当向导经费捉襟见肘时,广大读者纷纷解囊相助,有读者甚至将“贵报的存在与否,做我国国人人格的试金石”。18从形式来看,向导希望将该栏目打造为记者与读者平等交流的园地,表示“对于批评抑或反对的意见,都一概发表不做取舍”19。但
19、从内容来看,这种安排更像是巧借读者来信为己立言,如豆腐涨价与向导周报实际解释了“买不起”“看不懂”的问题,该报编辑郑超麟甚至有时化名“马道甫”冒充读者投稿。20当然,在社会“公共论坛”尚未成型前,向导较新青年更进一步,刊载读者来信亦予以答复,有助于进一步聚焦内容,也能增长读者共情。与读者联系的不断深化,促使向导的语话转变,通过“划分敌我、代表民众”的语话方式,将自身作为广大受压迫的劳苦大众一员,以民众的角度叙事,将自身与民众的命运相关联,让民众认识到自身利益与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的一致性,发自心底认同中共党员是自己人、共产党是穷苦民众的党。创办之初,该报就表示要成为“中国民众的喉舌”,要“代表中
20、国民众利益”,成为“中国苦同胞的忠实好友”。21在本党专擅的“阶级分析”的基础上,该报将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军阀、豪绅资产阶级等“反动分子”作为“他们”,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青年学生、小资产阶级乃至“一切被压迫的群众”作为“我们”。除了以本党、本报或作者的名义发声之外,许多时候都以“我们”和“大家”发言。在其文章题名中,表示语话者的“共产党”出现 54 次,“我们”出现 24 次,后者常与特定人群联用,如“我们工农阶级”“我们中国人民”,构建“我们”与“我党”的不同语话角色。这种代表最初并未得到民众的授权与委托,当代表者的思想形态与社会关系模式(碰巧将某个阶级引向某种方向)之间存在某种一
21、致,而民众意识到已经被代表这一事实以后,正式的授权就会顺理成章地到来。22从“我”到“我们”到“我们中国人民”不仅是语话者的角色变化,也是“到民众中去、与民众为伍利害与共、始终一致为民众利益奋斗”的立场变化23,更是逐渐获得正式授权成为“四万万踏在国内外强盗脚下苦难同胞的赤卫军之先锋队”之力量变化24。其话语反复强调自身与读者命运的共通性,将自身的遭遇喻为“民众生活的寒暑表”,“人民只要测验帝国主义与军阀所加于本报的压迫是怎样,便可推知全国舆论界和民众的命运将怎样”25,被民众誉为“真敢替受压迫的工农阶级呼冤而确能指示民众以革命大路的”唯一报纸26。在 1923 年 12 月北京大学 25 周
22、年纪念日“民意测量”中,向8 2024 年第 3 期从 1923 年 8 月 8 日起,向导直接为“读者之声”栏目加上了副标题,其指向性变得更加明确。导获得各界读者爱读票 220 票,名列全国周刊的榜首,被赞誉为“工人阶级的喉舌、国民革命的导师、中国社会的明灯”27,足见其在联系群众并构建情感链接方面的成功。(二)为党代言、四面开战,引导革命走向自 1923 年 2 月首次以中国共产党名义刊发文稿后,向导积极发挥“为党代言”的作用。向导创办之初,正是中央报刊青黄不接之时,新青年共产党劳动周刊均已停刊,前锋党报热血日报尚未创办。在此情况下,向导主动突破“批评国内外时事”的议程设置,逐渐弥补“只谈
23、国民革命,而不谈社会主义,不谈世界革命,不强调阶级斗争”的问题20,积极以党的名义刊发文件宣言,从 1923 年的 5 篇增长到 1925 年的 15 篇、1927 年的 14 篇(当年 7 月停刊),由“一人之报”向“一党之报”转变。对于初创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而言,这种转变作用关键,“党派报纸通过公开代表党派,将有利于刺激后者的形成”22。此时党的组织体系尚不严密,党员星散各地,在“中国政治经过了不少的变动”情况下28,各地组织和党员都亟须中央对形势的及时分析与指导。为此,中国共产党印发了大量分析时事的文件,但文件印行范围有限且须层层批转,极易中梗,而报刊“无须连接于共同在场”,可以直接广泛地
24、与各地组织和党员群众形成“精神联系”29,使得党员往往以报刊为指导,中国共产党由此“创造了行动和互动的新形式”。向导凭借对时事的敏锐观察,及时调整“革命政策之主张”,以“应付这些政治的变动”28,逐渐奠定自身在党内的指导地位,实际承担起“统一我党的思想工具和组织工具”之功能30。此外,向导还积极贯彻中国共产党“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31。此时,各党派纷纷以报刊为喉舌,使其“主义普遍于全中国人民”32,进而以革命实现党派之目标。向导鲜明地打出中国共产党之旗帜,在最高纲领层面与秉承无政府主义、好政府主义、改良主义、国家主义等形形色色主义的报刊区别开来,体现了“对所属党派的原则和政
25、策的赤胆忠心”22;为避免共产主义对普通民众流于高远空疏,在最低纲领层面将革命导向“反帝反封建”,与其他政党报刊就革命路径展开激烈论争。对于以“三民主义”为党义的国民党,向导“在其创刊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对国民党及其领袖采取了公开批评的态度,几乎每期都刊登批评国民党的文章”13,批判其“常常梦想所谓友邦的帮助”33,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使得最初将中国共产党视为“中国少年学生”小组织的孙中山,当面向马林表示:“这个周报(向导)上的批评是无法接受的。如果陈独秀不放弃批评,一定要把他开除出党。”34向导却并未放弃批评,只是“避免激烈的词句”,使国民党对其多有不满与指责,在广州被宣布为不受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向导 时事 批评 机关 政策 指导 定位 何以 发生 转变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