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理念启发下《格萨尔》研究的视野拓展与内涵充实.pdf
《非遗理念启发下《格萨尔》研究的视野拓展与内涵充实.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遗理念启发下《格萨尔》研究的视野拓展与内涵充实.pdf(1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年第1期22引 言格萨尔主要指流传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一部英雄史诗,讲述了格萨尔从天界降临人间,成为岭国之王,并率领岭国众英雄征战四方、降妖除魔、造福百姓的故事。长期以来,格萨尔主要通过艺人说唱的方式在民间流传,集体记忆层累叠加,与一代代才华横溢的优秀艺人的创造力相结合,使格萨尔不仅历经漫长岁月仍传唱不衰,而且时至今日还处于篇幅持续增加,内容不断丰富的生长过程中,成为诗行与文字数量远超其他作品的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史诗。在其流传区,格萨尔中的人物与神灵已有机融入当地信仰体系,相关叙事在世俗层面亦深深渗入群众的日常生活。除了史诗说唱、故事传说等口头传统之外,格萨尔还通
2、过藏戏、舞蹈、音乐、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得以呈现,成为一个内涵丰富而边界不断拓展的文化集合体。2003年11月3日,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于2004年8月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随即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切实推动国内非遗保护工作。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开始施行,各地方、各部门的相应法规和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非遗这个新鲜的概念在不长的时间内深入人心。同时,我国多个非遗项目积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申报,争取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格萨(斯)尔于2009年被列入该名录。作为较早被纳入非遗框架下予
3、以保护与开发的文化传统,十余年间,格萨尔从中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与再创造动力。不过,除社会关注度提升,政府与民间扶持力度加大,经济利益增长等非遗带来的直接利益之外,非遗概念对格萨尔研究已产生和可能产生什么样的观念启发与转向驱动,学界尚未予非遗理念启发下格萨尔研究的 王蓓【摘要】我国格萨尔工作与格萨尔研究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格萨尔传统自身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格萨尔工作重心和研究趋向也随之转变。既有格萨尔研究格局与视野的形成既受影响于各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也由学科自身发展规律所决定。当前,格萨尔研究的突破性进展需要新的观念驱动与现实驱动,两种驱动力在非遗概念引入格萨尔工作后合流。深
4、入分析非遗概念的深层内涵,理解和借鉴其对广泛丰富内容的包容,对传统再创造能力的强调以及对文化传统传承群体日常文化实践面向的关注,能够有力促进格萨尔研究的视野拓展、理念更新、内涵充实与格局重构。【关键词】格萨尔;研究史;文本化;活形态视野拓展与内涵充实23非遗理念启发下格萨尔研究的视野拓展与内涵充实以充分讨论。本文拟从格萨尔工作和格萨尔研究的发展历程入手,在历史的回溯中分析既有格萨尔研究格局和视野形成的原因与背景,进而结合对非遗概念深层内涵的分析,探讨非遗概念的引入对格萨尔研究在视野拓展、理念更新、内涵充实、格局重构等方面所可能发挥的作用。一、格萨尔工作的发展历程与格萨尔研究格局的形成 (一)2
5、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现格萨尔及其历史、文化认识价值尽管格萨尔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源远流长,然而作为一项主要流传于农牧区的民间口头传统,它长期为精英阶层所忽视。在浩如烟海的藏文史籍中,人名“格萨尔”一词虽曾零星出现,但关于史诗内容、流传情况等迄今鲜见文献记载。直至20世纪初,西藏及周边藏族聚居区域的神秘面纱逐渐被外界揭开,藏族文化引起世人极大兴趣,格萨尔也随之进入中外研究者的视野。国内最早关注到格萨尔的学者是几位藏学研究的早期开拓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未专论格萨尔,而是将其作为论述藏族历史文化某个问题时的引证材料,格萨尔成为具有某方面认识价值的文献。于道泉发表于1930年的达赖喇嘛于根敦珠巴以
6、前之转生 一文中,有一条注释中提及格萨尔:“西藏有一最流行之长篇小说名曰盖撒故事(ge-sar-gyi-sgrun)。”这是国内学界关于格萨尔的最早介绍。韩儒林基于多语种文献材料,将格萨尔纳入罗马凯撒大帝故事流布于中亚的叙事系统。马长寿引用格萨尔中的段落来论证苯教在古代盛行于康藏的情况。这一时期,将格萨尔作为独立的论述与研究对象的唯一尝试来自任乃强。1930年,他为四川日报副刊撰写专栏“西康诡异录”时,以蛮三国为题对格萨尔 进行了简略介绍。此后的十余年间,任乃强对格萨尔的认识逐渐深入,在分别发表于1945年的“蛮三国”的初步介绍 和1947年的关于“蛮三国”中,他全面记述了格萨尔的故事梗概、历
7、史原型、文本存留情况等。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任乃强还生动描述了格萨尔 在西康地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流传情况,以及格萨尔说唱者滔滔不绝不可自抑而听众如痴如醉深深沉溺其中的场景。不过,尽管观察到格萨尔活态传播的情形,任乃强显然仍以文本的搜集与研读作为评述格萨尔的基础,在他看来,格萨尔“实可称为西藏第一部文学著作”,而鉴于长期以来以文字经典为圭臬的根深蒂固观念,在文本分析和历史原型追溯的框架下研究格萨尔自是应有之义。总而言之,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国内藏学研究的起步,格萨尔 开始进入早期藏学家的视野,他们所接触的主要是国外藏学家搜集、整理与翻译的格萨尔文本,将其作为论证藏族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某
8、个问题时的文献材料。在这种情况下,格萨尔被运用的方式与一般的文字经典无异:研究者以可获得的文本为基础,解析包含于其情节内容中的历史、宗教、风俗、文化等各方面信息。任乃强是唯一将格萨尔作为独立研究对象的学者,他虽关注到了其口头说唱的存在形态和传播样式,但具体研究完全围绕文本的搜集、整理与分析而展开,主要涉及格萨尔的文本留存情况、内容梗概、人物原型、语言艺术特色等。(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格萨尔工作起步与关于格萨尔文类归属的认识统一不同于早期出于学者个人兴趣对格萨尔零散、自发的关注,新中国成立之后,格萨尔被纳入体制化的文化发展事业和学术研究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社会主义文艺政策和民族政
9、策的指引之下,文艺工作者开始有组织、分步骤、成规模地展开格萨尔调查、搜集、整理、翻译与研究工作。1952年,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决定由青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年第1期24海省文联负责成立格萨尔工作组,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从事格萨尔研究的专门机构。西北民族学院和西南民族学院均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集结学术力量,开展格萨尔相关研究与教学工作。在1955年中国作家协会第二次理事会议(扩大)上,老舍就民族文学工作的情况和问题作报告,报告摘要以关于兄弟民族文学工作的报告为题,发表于1956年3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成为在一段时期内推动民族文学研究的纲领性意见。报告中提到,“藏族的文学
10、遗产,就重要的来说就有:格萨王传史诗。这部名著在元末明初写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民间流传很广”。这段话中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突出了格萨尔作为文学作品的价值与意义;其次,明确了格萨尔 属于“史诗”文类。由于这次报告所具有的官方话语性质,它在相当大程度上指导与规范了新中国的民族文学工作的原则、方向、内容与方式。自此之后,格萨尔作为藏族最重要的文学遗产之一的价值得到普遍认知,对格萨尔研究也就从综合性的藏学领域剥离出来,开始集中在文学研究视野中展开;在诸种文学文类中,格萨尔应归属“史诗”则逐渐成为共识,取代了此前不同研究者对于格萨尔五花八门的称呼,如“民间故事”“传奇”“神话”“长诗”“小说”“
11、野史”“诗史”,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十余年间,格萨尔相关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此时的工作重点是调查格萨尔的流传情况,尤其是在民间大力搜集格萨尔手抄本、木刻本,并对搜集到的本子加以整理、汉译和内部出版,从而初步建构起格萨尔的文本系统,为此后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三)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格萨尔文本化与文学视野中的格萨尔研究经历了十余年的顿挫期后,国内格萨尔工作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复兴,文本搜集、艺人普查、遗迹传说调查等工作蓬勃开展,尤其是格萨尔文本出版事业迎来了一个高潮,各种分部本的藏文本和中译本大量出现,不仅在广大群众中普及了格萨尔,而且为研究者提供了基本的文本材料。格萨尔文
12、本化的完成也意味着其传播与被接受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变化的发生源于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整体社会文化语境的根本性变革。格萨尔的传播虽遍及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但长期以来,它的核心流传区位于青、藏、川、滇四省区交界区域,主要包括今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和昌都市、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等地。这片传统上被称为“多康”的区域中,人们千百年来以游牧为主要生计方式,以口语文化为其主导的文化氛围,格萨尔便是该区域特殊的自然、社会与文化语境所孕育出的口头叙事传统。尽管在较为晚近的时期也出现了格萨尔手抄本和木刻本,这却并未改变格萨尔 主要作为口头传统的性质。由于抄本
13、、刻本数量极为稀少,流传范围有限,广大农牧民群众中识文断字者又很少,故而当时群众并不通过阅读来接触与接受格萨尔。在传统语境中,艺人说唱、受众聆听是格萨尔 合理、恰当的存在与交流方式,而形诸文本的抄本、刻本等仅为一种副产品。这一情形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西藏和平解放之后,党和政府在西藏自治区和涉藏工作重点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群众识字率得到跨越式提升,彻底改变了千百年来读写为僧侣与贵族阶层所垄断的文化格局。随着识字率的提高,群众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极大增长,刺激了藏文读物出版事业的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前期,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省区的出版机构出版了一
14、大批藏文和汉译格萨尔分部本,大量文本的出版、流通和被接受标志着格萨尔的文本化进程的基本完成。文本化在格萨尔的发展历程中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文本化是25非遗理念启发下格萨尔研究的视野拓展与内涵充实格萨尔主要存在形态的根本变革,从以声音为载体的口头说唱转变为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学作品,意味着一种转瞬即逝、单向流动的即时性存在凝固为空间中的物质性存在。第二,基于语言和文字载体的性质差别,格萨尔说唱以语境性与变异性为特征,而格萨尔文本则具有可留存性和稳定性。尽管文本形式的格萨尔无法复原和再现口头说唱语境,失却了声音、形象、氛围等故事内容之外的重要元素,然而书面文本的出现对格萨
15、尔史诗的保存与积累意义重大,同时,文本化过程也是格萨尔口头叙事的固化和稳定化过程,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各种分部本共同建构出以格萨尔一生功业为线索的故事脉络,经过文本的大规模流通和被接受,这一叙事固定为格萨尔的标准叙事。第三,文本化更进一步则必然走向文本的经典化,格萨尔的文本化也意味着其经典化进程的开始。鉴于格萨尔经典化主要发生于进入新世纪之后,这一问题将在论述下一个发展阶段时予以详述。第四,文本化使格萨尔的受众数量激增,格萨尔故事迅速在群众中普及。现场空间与声音传播范围的有限性决定了每次格萨尔说唱的受众数量不可能太多,传统语境中一次说唱时的听众多则数百人,少则寥寥数人,而当文本成为印刷品,就
16、可以大规模复制,并突破空间与时间限制而自由流通,从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覆盖极大的读者面。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诸种藏文版格萨尔分部本,每一种的印数普遍为数万册,其受众数量在口头传播时代是不可想象的。第五,相较于口头传统,书面文本的受众面大幅度扩展,从而大大拓展了格萨尔的传播空间。卫藏、康和安多三大藏语方言的发音互有差异,彼此间的口头交流存在一定困难。格萨尔说唱主要使用康方言,向其他地区尤其是卫藏地区传播的规模很大程度上受到方言隔阂的客观限制。格萨尔文本消弭了方言差异带来的传播障碍,正是在20世纪80年代印刷文本大量出版和流通之后,格萨尔才真正走进青藏高原的千家万户,为不同地区的藏族群众所普遍接受
17、。20世纪80年代之后,大多数格萨尔分部本的汉译本也相继出版,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出版格萨尔,使其面对范围空前广大的读者群体,无疑极大拓展了格萨尔的传播空间。第六,随着书面文本形式的格萨尔在各地藏族群众中普遍传播,以及格萨尔以“藏族英雄史诗”的身份标记而为世人所知,格萨尔也从一项主要集中于青藏高原东隅的地方性小传统提升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凝聚整个藏族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从而承载了民族文化符号的意义与功能。文本化进程也与格萨尔研究的发展相辅相成。这一时期,北京和流传区各省区的一些高校与研究机构中组织起专业化的研究队伍,形成完整的研究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包括学术组织、专业刊物、研讨会议等在内的学术机制
18、,初步具备了凝聚学界共识的学科规范。格萨尔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之学在国内学术体系中确立了一席之地,在分层级的学科分类塔形结构中明确了“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格萨尔研究”的定位,而这一定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时及此后格萨尔研究的视野和理路。简单说来,时至20世纪80年代,格萨尔是一部“藏族史诗”已成为学界共识,也是沉寂十余年后而复起的格萨尔研究不言自明的出发点。将格萨尔归于“史诗”文类,意味着将其置于一个既有的研究脉络中,并赋予它一个有边界的理解框架,而关于“史诗”这一普遍文类的既有理论构成探讨格萨尔的基本背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史诗的经典论述,借鉴黑格尔、维柯等西方学者的古典史
19、诗理论,参照“荷马史诗”等世界其他史诗传统的相关研究,学界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格萨尔的源流、产生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历史背景,格萨尔的人物原型以及史诗与相关史实的关系,格萨尔与政治、经济、社会、宗教、哲学、艺术诸种因素的相互影响,格萨尔体现的藏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格萨尔的人物形象塑造,格萨尔的语言和艺术特征,格萨尔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等诸方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年第1期26问题。上述研究选题及其探讨路径,体现出这一时期的研究主流是针对格萨尔情节内容、语言文字、艺术手法等方面的文本研究,以及涉及相关历史、社会、文化等背景的外部因素研究。可见,格萨尔在学科分类体系中的定位将研究的视野主要限定于文
20、学研究的范围内,而将格萨尔作为“藏族史诗”的文类认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的方向、思路与侧重点。不过,格萨尔的民间流传性质决定了格萨尔 研究不可能是一门完全囿于书斋的学院化学问,从一开始,它就与文本征集、艺人探访以及传说、遗迹、遗物搜集等活动一起被纳入综合性的格萨尔工作之中。一些研究者具备长期的田野作业经验和丰富的在地化知识,他们的考察纪实和基于实地调查的研究记录与探讨了作为活态传统的格萨尔在当代社会中的存在样态,这些论著也成为后来学者尝试突破格萨尔文本研究时可资运用的珍贵资料。总而言之,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是迄今为止格萨尔研究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格萨尔 传统自身发展历程中至关重
21、要的时期,尽管在其漫长的发展与流传史中,20年的时间段不过是短短一瞬,但与这一时期西藏及其他藏族聚居区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所发生的沧桑巨变相对应,格萨尔传统的变化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这集中体现于格萨尔的文本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接受方式改变,受众数量激增和覆盖面大大扩展,表征的认同范围扩大和文化意义变化等一系列影响上。以文本为基础、以史诗理论为指导所开展的主要集中于文学视域内的研究,也成为这一时期格萨尔研究的主导倾向。以历史的眼光视之,文本化是作为“活形态”史诗的格萨尔自身活态发展的一个阶段,也是其因应社会文化语境变迁的不可避免的一个发展阶段,然而悖论的是,鉴于书面文本具有稳定性、标准化、规范化的
22、特征,文本化必然代表着一种朝着固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又有可能限制格萨尔传统的“活形态”,这是格萨尔及其他许多活态传统在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中所必然要面对的一个困境。(四)21世纪之后:格萨尔经典化与关注口头传统的研究转向进入21世纪之后,格萨尔工作和格萨尔研究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并呈现出更为多元、丰富的内容。21世纪之初,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遗概念逐渐深入人心。随着2009年格萨(斯)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格萨尔工作开始与非遗保护与开发这一新的框架结合起来,从而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如前所述,格萨尔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组织
23、、有计划地展开,在不同的时代工作重心或有变化,但基本的工作内容大体一致,即专注于格萨尔文本的收集、整理、出版与翻译,对格萨尔艺人的探寻和采访,艺人说唱的录音、录像,格萨尔相关遗迹、遗物、传说和相关文化表征的搜集,以及格萨尔研究与科研人才培养。近十余年来,格萨尔工作的内容大大丰富,尤其是非遗与地方文化旅游相融合成为潮流,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将格萨尔纳入本地旅游开发的整体规划中。现有的结合格萨尔的旅游开发尝试包括在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价值赋予中加入格萨尔元素,宣传自然风物相关格萨尔传说,重修格萨尔遗迹与在传说中的格萨尔故事发生地修建纪念建筑,举办格萨尔主题的文化节活动,围绕格萨尔元素打造商业场所,等等。在
24、新的体制安排与经济驱动下,格萨尔工作获得了不同以往的发展空间。格萨尔的文本化进程在21世纪得以继续,并呈现出渐趋经典化的新特点。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的格萨尔文本绝大多数是单本发行的格萨尔分部本,即叙述格萨尔中一段相对完整情节单元的本子,其文本来源包括民间流传的手抄本、木刻本,以及对艺人说唱的笔录本和当代艺人撰写的分27非遗理念启发下格萨尔研究的视野拓展与内涵充实部本。对于专业研究者来说,多种多样的文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也是由作为活态传统的格萨尔民间流传的特点所决定的,不过,对于广大读者来说,由于习惯了以“部”为完整单位来接受文学作品,如此数目庞大、不成系统、内容芜杂且往往彼此难免有抵牾之
25、处的文本集合未免不符合阅读预期,甚至会令其感到迷惑,因为无法通过一本或若干分部本的阅读来把握整个格萨尔的故事脉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产生了两个方向的努力:其一是在格萨尔各分部本中择其要者进行概括,将主要情节连缀编写成为以一部书的容量呈现的分章本;其二是以丛书的形式推出一系列文本。前一个方向的目标是格萨尔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和普及,而后一个方向则指向格萨尔的经典化。前文已述及,文本化继续向前发展往往就会通向经典化。经典化意味着在众多且庞杂的文本中按照一定标准择出善本,予以整理和加工,统一出版发行,使文本呈现出单一、齐整、恒定的面貌,逐渐成为读者阅读的第一选择以及学者研究时参考的基本资料,从而具有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格萨尔 理念 启发 研究 视野 拓展 内涵 充实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