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视野下的鲁迅《著者自叙传略》释读.pdf
《自传视野下的鲁迅《著者自叙传略》释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传视野下的鲁迅《著者自叙传略》释读.pdf(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自传视野下的鲁迅 著者自叙传略 释读王余鹃(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摘要:自传,是作者自叙生平的一种文类。作为鲁迅生前所唯一公开发表过的一篇自传文,无论是就其形式,抑或是就其内容而言,著者自叙传略 都属于中国最为传统的“书序式自传”。然则,在这篇自传文之中,亦存在着很多“反自传”的地方。总体而言,这种情况的出现,应主要源于鲁迅独特的自我身份定位泯于众人的“我”。关键词:鲁迅;著者自叙传略;“反自传”;泯于众人的“我”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914(2024)01-0096-09ABrief Discussion of Lu Xun s W
2、orkABrief Introductionto the Author inAutobiography VisionWANG Yujuan(School of Literature,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Hubei,China)Abstract:Autobiography is a kind of text that describes the author s life.As the only autobio-graphical article publicly published by Lu Xun before his
3、death,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isthe most traditional“book preface autobiography”in China,in both form and content.However,thereare also many“anti-autobiographical”passages in this autobiography.In general,this situation shouldbe mainly derived from Lu Xun s unique self-identity positionin
4、gan“I”lost in the public.Key words:Lu Xun;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anti-autobiography;an“I”lost in thepublic文学与文化研究收稿日期:2023-09-16作者简介:王余鹃(1985),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传记文学。鲁迅对传记写作的态度是值得人深思的。就现有材料所显示,鲁迅对日记之类自叙性作品的真实性始终是持怀疑态度的。20世纪30年代与郁达夫的那场关于日记文体的论辩122-25暂且不论,仅就对于写作自传的态度而言,相比于同时代很多
5、作家们对“自传”写作的热衷,鲁迅本人对写作自传似乎也并不太感兴趣。例如1934年的时候,曾有人约鲁迅撰写自传,鲁迅便明确表示:“我的传记在五六年前已经写完了,现在再添上去,也不过再几行就够了,还是寥寥的四五百字。”23另外,从鲁迅实际的自传作品之创作来看,据现有材料所显示,明确以“传”来进行命名的自传作品大致有如下三篇:著者自叙传略(写于1925年5月29日)、鲁迅自传(写于1930年5月16日)、自传(写于1934年34月)。具体而言,第一篇自传写于1925年,附在 阿Q正传 俄译本后面,名为 著者自叙传略,与 俄文译本 阿Q正传 序 一起发表在1925年6月15日 语丝 周刊第31期上。第
6、二篇自传,名为 鲁迅自传,写于1930年,是作者在1925年所作 著者自叙传略(收入 集外集)的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的。第三篇自传,名为 自传(手稿原无标题),写于1934年34月间。当时鲁迅正与茅盾一起应美国人伊罗生之托选编一部题名 草鞋脚 的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该书计划收入各入选作者的小传。鲁迅的第三篇自传,即为此而写。鲁迅的以上三种自传都不超过1 000字(白话而非文言),且结构也极为相似,大都是按照单一事件线索将人生经历分成了如下三个阶段:童(少)年时期、青年时期、成年时期,最后一部分则列举其著述与作品。另外,这三种自传所采用的几乎都是“纯史2024年1月咸阳师范学院学报Jan.2024
7、第39卷 第1期Journal of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Vol.39 No.1学笔法”。需要注意的是,如上这三篇自传虽然在内容及形式上差别不大,但只有第一篇 著者自叙传略(1925年自传)是在鲁迅生前公开发表过,并且收录在他生前所校订出版的文集(集外集)之中的。鲁迅本人对它的重视可想而知。比较而言,1930年及1934年所完成的这两篇自传则没有那么幸运,不仅没有公开发表过,而且似乎也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因为直到20世纪80年代,鲁迅研究者才将这两种自传的手稿编入 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全集 卷八)之中。关于这两篇自传的书写缘起,注释者认为它们都是在第一种自传
8、的基础上“增补”而成(详见 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全集 卷八),但这也仅仅只是猜测而已。总体而言,鲁迅自传(1930年自传)、自传(1934年自传)到底是不是在 著者自叙传略(1925年自传)的基础之上“增补”而成?鲁迅为什么“增补”自传?以及为什么增补两次而不发表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或可以通过将如上三种文本进行比较分析而得到一点蛛丝马迹,但这并不属于笔者的探讨范围。尽管如此,通过对如上三种文本“命运”的简单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三篇自传作品之中,鲁迅重谁轻谁。换言之,鲁迅对第一篇自传 著者自叙传略 的偏爱是显而易见的。在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著者自叙传略 作为鲁迅生前唯一的一篇公开发表过的
9、自传作品,便是鲁迅本人所认定的个人自传。一 著者自叙传略 的独特之处:“自传”之中的“反自传”倘若从叙述所使用的人称、自传的文体形式、自传的篇幅来看,鲁迅的 著者自叙传略 确实显得平凡无奇。先看 著者自叙传略 所使用的叙述人称。就自传所使用的叙述人称而言,著者自叙传略 似乎并无新颖之处。在这篇自传之中,鲁迅所使用的恰是第一人称“我”。在中国,自传写作直接使用第一人称“我”已并非罕见之事。可以说是近代以来自传最常用的人称,鲁迅前后的很多学者及作家自传,如王国维的 三十自序(写于1902年)、梁启超的 三十自述(写于1902年)、胡适的 四十自述(完成于1930年至1933年)、柳亚子的 自传(写
10、于1932年)、钱基博的 自传(写于1934年)、陈独秀的 实庵自传(写于1937年)等等,便大都采用了第一人称。再看 著者自叙传略 的文体形式。就自传的文体形式而言,著者自叙传略 似乎也并无新颖之处。关于中国古典自传之发展,日本学者川合康三先生曾指出,它们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四种基本形态314-204:第一种是“自叙”或“自序”,即作者为自己的某一作品所作的说明,其中包含了作者生平的内容,如司马迁的 太史公自序、刘知幾的 史通 自叙、王充的 论衡 自纪、李清照的 金石录 后序 等。第二种是抒情、明志或实用性的散文,其中包含作者的生平,但不以叙述生平为目的,如曹操的 让县自明本志令、陶潜的 五柳先
11、生传、欧阳修的 六一居士传 等。第三种是作者生前为自己死后所撰写的墓志铭、祭文、挽词之类,包含了作者的家世、功名、著作等内容,如陶潜的 自祭文、杜牧的 自撰墓铭、白居易的 醉吟先生墓志铭 等。上述三种作品,都不是本来意义上的自传。第四种是比较正式的自传,作者在文中自述一生,如陆羽的 陆文学自传 和刘禹锡的 子刘子自传。另外,当代学者冯友兰先生在 三松堂全集 的序言中也曾表示:古代的作者,在其主要著作完成之后,通常会另外作一篇文章,用来述先世,叙经历,发凡例,明指意。这类文章,通常会被附在著作的末尾。例如,史记 中的 太史公自序、汉书 之中的 叙传、论衡 之中的 自纪,便都属于此类。总体而言,古
12、代的作者们之所以会写此类文章,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点:其一,想使后来的阅读者们能够知人论世;其二,想使后来的阅读者们更容易看出自己著作的长处与短处,以及得失之所由。在中国古代,此类文章非常多。43不难看到,鲁迅的 著者自叙传略 便明显属于川合康三先生所说的“书序式自传”。另外,川合康三先生还认为:在中国古典文学之中,最近似于西欧自传体裁的,便是这种书籍的“书序”315。实际上,这种“书序式自传”在近代以来依旧很盛行。再看 著者自叙传略 的篇幅。就自传的篇幅长短而言,著者自叙传略 似乎也并无新意。古时因文字的艰难和书写不便,资讯的保存和使用也受到了种种条件的限制。所以,从孔子之 春秋 开始,就主张行
13、文简洁。随之,便有了所谓的“微言大义”“春秋笔法”“一字褒贬”等等说法。需要注意的是,这不仅影响到了中国的史传,也影响到了中国的其他文体。且以 论语 为例,论语 是门徒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孔子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收徒授课30多年,总共才有不到16 000字的言行录。其中绝大部分又是言论,孔子的举止神态只有很少第1期王余鹃:自传视野下的鲁迅 著者自叙传略 释读97的记载。又如 论语 之后的 战国策 晏子春秋 等著作,这些作品对人物的叙述虽然时有精彩之笔,但简略的文风并没有改变。其后,中国的史传正式出现以后,也继承了这种传统,篇幅大都很短小。例如,西汉司马迁的 史记 与东汉班固的 汉书
14、是“二十四史”之中最长的两部著作。史记 共有130篇,总共52万字,平均每篇4 000字;汉书 共80万字,总共100篇,平均每篇8 000字(史记 和 汉书 之中均有不属于传记的文类,这是大约的计算)。另外,从其中几个最为重要的单篇作品来看,规模也相差不大:史记 中的“项羽本纪”约11 000字,“魏公子列传”约3 200字,汉书 中的“武帝纪”约10 000字,都属于短篇作品。而中国古代自传则一般在一二千字左右,最短的只有二三百字,万字以上的长篇极少。再来看鲁迅的 著者自叙传略,不难看到,鲁迅的这篇自传文仍旧继承了中国传统自传文“省字、约句”的特点,全文不超过1 000字(白话而非文言)。
15、在此需要提及的是,中国自传观念与西方自传观念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不同。西方自传文篇幅较长,能在较长的篇幅内写出传主人格的全貌,而鲁迅完成著者自叙传略 的这一时期,中国的自传文篇幅仍然很短小。如上种种迹象似乎都表明,著者自叙传略 仅仅就是一篇很普通且非常常见的“书序式自传”。那么,著者自叙传略 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呢?笔者认为,著者自叙传略 的特别之处,恰在于它虽为“自传”,却存在着诸多“反自传”的地方。这些“反自传”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一)既没有追溯先祖,也没有提及兄姊鲁迅在这篇自传之中既没有追溯自己的先祖,也没有提及自己的兄姊,这一点是极为难得的。一般认为,中国自传首先是以“书序”的形式
16、出现的。这一点,唐代刘知幾在 史通 序传第三十二 一文之中曾有过非常清楚的说明。他指出:作者的自叙,应开始于中古时期。屈原的 离骚经,首句陈述氏族,次句详列祖考;先讲述自己的出生,再写出自己的名字。自叙的发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后来,到了司马相如时,开始以自叙为自己立传。然而,他所叙述的大多是其自年少到年长,立身行事之类事情而已。至于其祖先渊源所出,则没有涉及。到了司马迁的时候,他效法这二人,撰成了 太史公自序 一文。于是,扬雄遵循司马迁的做法,班固继承了司马迁的流风遗泽,自叙的篇章,繁盛于一代。虽然各人文辞有别,但体例上没有大的变化576。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类“书序式自传”往往会叙及祖先。
17、比如,屈原在 离骚经 的首章,便写到了自己的氏族、祖考和自己的出生、名字。可以看到,屈原的 离骚经 最终得以流传下来了,而只记个人生平、不记祖先的司马相如的自传 自叙 则未能保留下来。屈原 离骚经 得以保留,司马相如 自叙的失传,在某种层面上恰恰表明了中国传统自传所具有的纪念意义即记录祖先,或者说宗祖的意识。因此,鲁迅的 著者自叙传略 虽仍以传统自传的形式存在,但在实质内容上是有所“反叛”的。这种“反叛”,最为直接的表现即为,它既没有追溯先祖,也没有提及兄弟姊妹,那剩下的则只有“个人”。就此而言,著者自叙传略 的“自传”意味是非常明显的。关于中国古代自传书写,川合康三先生曾指出,对于过去的中国
18、人来说,对家世的记录,与其说是炫宗耀祖,不如说是显示其自我特征之时所必不可少的要素311。具体而言,中国古代自传在记叙某人事迹之时,总是先说“某人”“某字”“某地人”312。可以说,名、字、籍贯,这三者便是确定一个人社会存在的最为重要的基本因素312。在这里,川合康三先生所谈及的虽然主要是中国古代自传文学,但就自传书写之实际情况而言,中国现代自传也与古代自传一样,非常重视自己与宗族之间的渊源关系。现代不少的自传作者不仅从自己的父辈写起,更追述到了祖辈乃至更高的辈分。同时,这些自传作者们的籍贯观念也较重。总体而言,与中国古代自传所唯一不同的是,现代自传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家族历史的流水账式的记录,而
19、是有选择性地记载一些对传主自身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家族历史与成长环境。且以胡适的 四十自述(完成于1930年至1933年间)为例。在 四十自述 之中,胡适便曾表示,家族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自传之中,他的一生自我认定是“学者”,这个身份的形成受到父母的影响很大。这也恰如胡适自己所言:父亲教给“我”的是“做人的道理”,而母亲管的是“做人的训练”。先看 四十自述 之中,胡适的“父亲”胡传。胡适谈到,父亲胡传的“遗嘱”,对自己的一生所产生的影响:它确实决定了胡适一生发展的大方向“读书上进”。同时,他还谈到了,父亲胡传在世之时教给他做人的道理,为人之道,非有他术:穷理致知,返躬践实626。对于胡适
20、而言,“穷理致知”的途径可能98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第39卷第1期王余鹃:自传视野下的鲁迅 著者自叙传略 释读99有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便是母亲冯顺弟的“教育”。实际上,母亲也是胡适在 四十自述之中所重点谈到过的亲人。胡适写道,母亲冯顺弟教训儿子很讲究策略。例如重身教,在处罚儿子时,讲究时间差,尽量不让儿子哭出来。另外,重视正面的言语引导。正是在母亲诸如此类的恩威并施之下,方才有了胡适如下的感叹:“我”在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
21、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639。又如作家张资平的自传 脱了轨道的星球(写于1931年)。在该传的开篇,便显示出了极为强烈的中国民族特色。张资平将岭南人家的“春联”作为贯穿全篇的一条主线。他从自家高祖、曾祖时代保留下来的“春联”写起,写到书房中、中堂内以及祖堂里的种种对联。同时,在解释其含义时还介绍了张氏祖上的宗族背景,并由此牵引出了自己族辈的盛衰史。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自传虽然仍旧承继着传统,但已不再如传统自传一般将氏族、祖籍等情况简单当作传记资料进行全面交待,而是具有了一定的选择性:在自传书写之中,现代中国作家们往往会筛选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家史来对
22、自己将来的发展加以补充说明。总体而言,现代中国作家们在自传中将“自我”放在家世背景之中进行考察的这一普遍现象,并不难理解。可以说,这与传统中国人的自我认知方式是紧密相关的。例如,川合康三先生便曾指出:倘若说西欧的自传,是以一个人在回顾个人历史之时,发现自己与“过去的我”有所不同为契机的话,那么,中国的自传则是以发现自己与人类社会大多数人的不同为基点的319。在此,他非常清楚地指明了中国传统文人是如何来认识自己的通过与周围人的对照来认知自己。事实上,传统国人的这种自我认知方式,从根本上而言,应该源自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在我国传统的宗法文化观念之中,也讲“人”,但它并不是把“人”视为一种具有独立人
23、格的存在。相反,它把“人”看成是整个封建宗法文化观念系统之中的一个固定点。在这个系统之中,“人”只是一种依附性的、固定的存在720。换言之,在旧传统之中,文化系统是交织着的经纬线。经线是一种等级,纬线是阶层。每个人都在这样一个经纬线上。尊重一个人,是在承认这个网络秩序的前提之下尊重的,即是尊重一个人在这个网络当中的固定位置。720“五四”之后,一种以个体解放、个性独立、自我剖析和自我追求为特征的个性主义思想顺应了时代潮流,促发了现代国民的自我塑造意识。与此同时,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国民心理往往又会与根深蒂固的民族意识、社会责任感紧密纽结在一起。“启蒙”和“救亡”精神构成了五四精神
24、的主体,它们共存于每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中国人身上。847-49这一点,也恰如当代学者钱理群先生所指出的,中国最先进的知识分子摆脱了“家族”的束缚,却依然自觉地将人的个体附属、服从,以至消融于以“国家”形态表现出来的“群体”(“类”)之中。9314另外,关于东西方“个人主义”的不同,当代学者余英时先生也曾指出,到了“五四”时期,真正的“个人”问题方才出现,但“这个个人主义并不全是西方式的、孤零零的个人,也不是面对上帝时的个人,仍是在中国思想传统中讲个人,小我 的存在仍以 大我 为依归”10149。由此,余英时先生指出了中国“个人主义”与西方“个人主义”之间的异同点: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肯定个人自
25、由和解放的价值;不同之处则在于,西方以“个人”为本位,中国却在“群体”与“个体”的界线上考虑着自由的问题10150。总体而言,这一概括是非常准确的。甚至可以说,是恰恰切入进了现代中国人自我观念的中心。实际上,不仅是余英时先生,关于中国“个人主义”的如上特点,美国学者费正清先生也有过类似的看法。在研究中国现代历史的时候,费正清先生便曾指出:纵观整个历史,中国作家们一般会强调个人对统治者、农民,或者其他人的责任和义务,关于人权的任何学说,却很少关心。这其实是对个体独特价值与地位的忽视。问题恰在于,在何种程度上将公民个人置于首位,在何种程度上将个人所属的集体置于首位,一直是以中国和西方价值体系之间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著者自叙传略 自传 视野 鲁迅 著者 自叙 传略 释读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