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所精神的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研究.pdf
《基于场所精神的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场所精神的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研究.pdf(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66规划与建设PLANNINGANDCONSTRUCTION现代城市研究2024.01文章编号:10 0 9-6 0 0 0(2 0 2 4)0 1-0 0 6 6-0 4中图分类号:TU85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6000.2024.01.010作者简介:王子夺,东南大学艺术硕士,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室内设计文化基于场所精神的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研究Research on Architectural Interior Space Design Based onPlace Spirit王子夺WANG Ziduo
2、摘要:人与场所交互对话方式是近年来设计者研究的主要方向。建筑室内空间作为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场所,传递着一种生活方式的态度。建筑室内空间的场所精神,映射出社会环境与生产方式多维度空间行为体验逻辑价值认同的特定意义。文章结合场所精神的行为体验研究,通过对“人”的需求尊重来诠释建筑室内空间场所设计的“内在精神气质”,强化人与环境互动的双向作用生成,实现场所空间营造内在价值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场所精神;室内空间;生产方式;行为体验Abstract:The interaction and dialogue between people and places has been the main rese
3、arch direction ofdesigners in recent years.As a place for people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ife,the interior space of the buildingconveys an attitude of life style.The spirit of interior spaces reflects the specific significance of the logicalvalue identifica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spatial behavior
4、experience of social environment and productionmode.Based on the study on the behavioral experience of place spirit,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innerspiritual temperament of architectural interior space and place design by respecting the needs ofpeople,strengthens the two-way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
5、e and environment,and realizes the effective way to createtheimplicitvalueof placespace.Key words:place spirit;interior space;mode of production;behavioral experience国际化背景下“千城一面”建筑形式趋同现象带来对地域特征消融的关注,室内空间设计移植现象带来对生活行为方式的思考。由此城市建筑场所精神也成为学者们关注思考的现实内容,如美国地理学家段义孚(Yi-FuTuan)的著作空间与地方:经验的视角、挪威建筑学家诺伯舒兹(Ch r
6、i s t i a n No r b e r g-Sc h u l z)的著作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2、加拿大都市景观理论学家爱德华雷尔夫(Ed w a r d R e l p h)的著作地方与无地方3等,他们奠定了场所空间、场所精神的研究基础,探讨了人与建筑关联思辨及建筑现象学意义,论述了人与城市场所空间共生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对场所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作出判断和评价。在文献梳理过程中,可以说,学者为我们呈现了城市建筑场所精神研究的立体认知框架,对建构当代文化语境的建筑室内空间场所精神具体化设计转换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以场所精神为切人点,通过行为体验角度分析建筑室内空间场所精神关联迁移及其具
7、现方式,从而为研究人与建筑室内空间的互动体验与生活方式契合提供协同实践途径,不断拓展和深化场所功能与特征的归属状态价值认同,把握建筑室内环境的场所精神生成关键67基于场所精神的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研究|王子夺1场所精神场所是通过建筑环境与人的行为活动相结合的存在形式,反映地域环境特征和人与建成环境物象的生活方式。场所不仅以空间维度的秩序形态存在,并且还具有社会关系精神层面上的行为体验特定意义。诺伯舒兹(Ch r i s t i a n No r b e r g-Sc h u l z)在其著作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2 中认为“地域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筑造场所的空间环境特征及展现的文化内在的精神”,这
8、种独特性即“场所精神”场所精神作为人、物及其社会环境的构成,反映了一种社会环境下的生活方法,体现具体物质空间存在中对“人”的关注。人在场所空间中进行审美体验的同时场所空间的物质形式也反过来影响人的行为,表达人与场所双向作用层面上的关系,场所特性在有效互动中使建筑空间获得“意义感”。2建筑室内空间的场所体验关联要素意大利建筑师布鲁诺赛维(Br u n o Z e v i)在其著作建筑空间论:如何品评建筑4I中写道:建筑是为人所造的环境,而建筑内部空间与人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的建筑本质意义。建筑的内部空间与生活交互体验场景的行为逻辑,不仅仅是一种地域环境空间秩序,还是一种物质环境、非物质语义空间体验
9、建构信息的介质交叉关联。2.1行为体验人的行为体验作为审美主客体之间的交互方式,是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行为体验与环境交互构成的关键要素。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框架是以人的主体性本质需求行为为目标,创造优质的环境空间契合服务沉浸体验,服务人的行为目的和意义。法国哲学家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Merleau-Ponty)在其著作知觉现象学5中研究从人的角度去设计行为逻辑过程及主客体互相渗透的同一性,“知觉行为”既包含视知觉等外显行为,也包含心理感受、文化情感等内隐行为。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从生理到情感体验的“知觉行为”是本能行为与结合个人经验所产生的行为逻辑认知。芬兰建筑师尤哈尼帕拉斯玛(Juhanl
10、Pallasmaa)在肌肤之目:建筑与感官6 中以身体为中心,通过人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在建筑中的行为体验,关注建筑与感官之间的亲密感、归属感等多感官感知的相互统一,建构人与建筑空间契合交互的整体性方式。2.2地域环境建筑室内空间作为人的生存空间,地域文化特色反映当地的物质环境条件和历史文脉,是当地物质内容与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具有多元的物理构造、精神文化秉持等场所特性。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AldoRossi)在城市建筑学7 中指出场所是基于自然地理环境空间“形式”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内容”,地域环境的认知与互动本质上是一种人地关系。地域文化认同折射出一种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建
11、构,具有可识别文化资源特征。特定地域场所文化影响人的行为和思想,人与环境发生着密切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关联,时间的属性会以地域文化记忆的方式存在。尊重地域文化自身发展的逻辑,丰富的地域环境塑造了特有的社会文化关系、生活存在方式与文化品格,人们在这种自然条件和人文特征环境中的人文历史观念的延伸和发展,形成了生活情节关联的记忆属性。如民俗贴花、传统建筑“斗拱”构件等造型装饰元素,这些都是地域环境生活方式下的地域建筑“符号”和“特性”的延伸。人对环境体验的基础根源就是对原有的环境记忆影响的补充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地域文化认同感的表达。2.3物质环境室内空间环境的物质形式秩序、节奏、美感等作为建筑
12、格局的组成要素,体现人与物之间视知觉互动活动的存在关系,反映了一种理性创造活动。不同物质空间形式特征建构的空间结构关系,是构成一种设计致用8 的场所感知途径。丹麦建筑师拉斯姆森(SteenEilerRasmussen)在其著作建筑体验9 中关注物质环境设计的尺度、比例、光线、韵律、色彩之间的空间功能和技术方面的合理性关系,探寻对物进行合理、适合的设计,强调体验过程中建筑空间造型、美观的现象和特征形成。经济、实用和美观共同形成了物质空间秩序建构方式,不同物质空间基于使用目的形成不同的空间构成,也决定了室内空间造物与设计有意义的内在联系。物质环境构成“场所”体验本质过程中,既要思考场所空间的结构特
13、征,又要考虑行为过程对各个“物”实际价值的心理预期认同与提升。基于全新的生活理念重塑场所体验设计依据,深人归纳设计特有的合目的性认知框架,才能使场所“物质”所派生出的功能信息构成价值评判,生成一种具有认同感与归属感的设计美学结构秩序2.4非物质语义吴良铺先生用“场所意境”来阐述对“场所精神”的理解。室内空间的“场所意境”就是一种非物质语义信息,通过体验来感知表达主客体之间互动对话的思想和情感,使室内空间环境存在状态呈现为一种文化意象。非物质语义在室内空间中的设计意义,还在于从中生成共鸣、记忆与联想的情感认同。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Dewey)在其著作艺术即体验10 中提到,回归人与环境在
14、日常生活体验过程之间相互作用连续性,体验空间功能背后的审美本体属性的精神需要,从而使空间存在形式构筑获得一种审美经验的满足。诺伯舒兹(Christian Norberg-Schulz)在其著作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2 中强调互动体验是场所精神产生的关键,人对场所特性的物质形式体验感知,意味着人与环境建立了一种有意义的内在意识相互引证关系,这种关系是具有一种空间秩序认同的内在意识显现。人在场所中设计语言表达方式也就决定了场所精神的可能性,由此,通过室内空间设计探讨一种意象68PLANNINGANDCONSTRUCTION规划与建设现代城市研究城2024.01记忆非物质语义的意义。源于生活情节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场所 精神 建筑 室内空间 设计 研究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