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中华民族共...体建设的价值定位与内涵体系_裴圣愚.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中华民族共...体建设的价值定位与内涵体系_裴圣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中华民族共...体建设的价值定位与内涵体系_裴圣愚.pdf(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广西民族研究 2022年第6期(总第168期)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价值定位与内涵体系*裴圣愚【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华各族人民谋划好了新的时代征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世界历史思想的新探索,从而超越了西方民族建设的理论话语,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秉持“大团结”和“铸牢”的根本立场,包含以实现中华民族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经济建设、以法治维护中华民族安全为目标的政治建设、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的文化建设、以促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目标的社会建设和以中华
2、民族在绿水青山中永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其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中反映在掌握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构建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价值定位;内涵体系;马克思主义【作者】裴圣愚,中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伊斯兰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74。【中图分类号】D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22)06-0049-0007习近平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12022年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就与举措主题新
3、闻发布会,全程采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2的表述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民族工作。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核心话语之一。一、问题的提出当前,学术界正在积极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相关研究,已有成果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一是多视角思考了“什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比如形成了本体与意识3、国家与社会4、实体描述与能动构建5、中华民族自身特点与共同体固有属性6等切入点;二是多维度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包含什么”,比如划分了逻辑起点、目标导向、体系格局、道德原则与实践路径等要素7,或者历史机理、团结方式、法治保障和思想基础等内容8;三是多阶
4、段回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过程怎样”,比如描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等9;四是多方位探讨了“怎样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比如提出了认清基础和前提、目标和关键、结果和归宿等任务10。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学术界目前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研究进展有3个明显的不足:*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课题“中国与伊斯兰国家四个伙伴关系建设与敏感问题应对研究”(2022-N22)。49广西民族研究 2022年第6期(总第168期)一是定位解析不够,多数文献是从历史和时代意义上说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价值意蕴,没有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范畴内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相关概念的逻辑关系;二
5、是体系阐释薄弱,多数文献侧重于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具体路径,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内在的理论特质和实践内涵梳理不够;三是理论视域缺失,仅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对民族共同体构建的讨论11,尚未见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系统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相关问题的成果。因此,本文尝试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重点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价值定位与内涵体系展开研究,以期更加深入地学习领会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价值定位(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6、揭示了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12党的二十大总结十年来历史性胜利的“三件大事”,深刻指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极其重要的历史交汇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这一时期的历史方位和特征规律,创造性提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反映了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全面掌握。其一,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具有时代之变的特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中华各族人民正踏上新的征程。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需要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增进共同性,最大限度凝心聚力,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其二,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具有历史之变
7、的特征。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包容性、认同感和凝聚力得到了空前提升,需要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以树牢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高度坚定“五个认同”;其三,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具有世界之变的特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味着风险挑战,也意味着战略机遇。在对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的实际回答中,需要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中国之治”;其四,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具有应对之变的特征。能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关键在于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在百年中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把握根本遵循,聚焦民族工作主线,需要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切实提升防范风险隐患的能力,使
8、这条中国式的正确道路越走越宽广。(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提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做出了世界各民族彼此依存更加紧密,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更加深入的科学判断。习近平深刻指出:“人类社会发展和大自然一样,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风雪交加的时刻。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13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彰显了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与行动,具有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做出贡献的世界意义。其一,中华民族具有胸怀天下的气度、兼济天下的担当和天下大同的理想。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始终指向开放包容,以天下情怀追求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开容,为共筑人
9、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建设与构建的内外融通必将有利于人类社会同心合力、开创未来;其二,中华民族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始终充满勃勃生机,以万物和谐焕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机,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必将有利于完善全球环境治理、呵护清洁美丽世界;其三,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始终秉承和而不同,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必将有利于国际社会应对和平、发展、安全、治理赤字,推动世界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人文共同体的共赢发展。(三)中华民族共同体建
10、设的提出超越了西方民族建设的理论话语民族建设源自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理论。王希恩对此有过详尽的分析:民族主义定义的民族50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Nation)作为政治象征,大多不符合以文化为主要构件的民族(Ethnic group)标准,于是依靠国家力量培育和造就一些令人信服的、社会意义上的、具备民族自然共同体性质的各种条件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这就提出了所谓的“民族建设(Nation building)”问题。14可见,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有着必然的紧密联系。所以,民族理论学界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长期而广泛的讨论,对民族建设的概念内涵进行了多样化的表述,如民族构建、民族缔造、民族统一构造等,或
11、者直接将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画等号。15继而,中国背景下的民族建设目标中华民族建设也就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以周平的一系列论文为代表,中华民族建设被定义为正在进行中的国族建设。16在此基础上,严庆又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视为“融中华民族建设与中华现代国家建设为一的建设”17。纵观这些研究,学界对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关系问题的分析实际上陷入了中国是不是民族国家的争论,对中华民族建设问题的分析实际上陷入了中华民族是不是国族的争论。固然,上述争鸣为全面准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学理基础,但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在西方“一国一族”理论话语中寻求自证的困境,并且回避了国民党政府“力图将中国建设成以中华民
12、族为国族的单一民族国家”18的历史影响。虽然马克思主义在批判民族主义的同时肯定了民族国家的历史作用19 136176,但对于是否存在社会主义民族国家或无产阶级民族国家的过渡形态并未有过具体论述20,仍需进一步挖掘和阐释。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明确提出了建立“真正的共同体”,以消灭“个人力量(关系)由于分工而转化为物的力量这一现象”21 63,为实现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提供条件。而经验现实中劳动创造财富价值的人和推动建设社会历史发展的人,又都是以人民的方式存在着的。22那么,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真正的共同体”当然具有人民共同体的性质。这就为摆脱理论囹圄提供了新的逻辑进路。众所周知,宪法规
13、定“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23,这表明中华各族人民是国家的缔造者,中国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和国家,中国共产党超越民族国家的国家建设理念与实践24使中华民族业已超越国家民族走向了各族人民的共同体,“共同创造”“共同缔造”“共同繁荣”和“统一”“共和”规定了人民共同体的一体性,“各”和“多”规定了人民共同体的多元性。在新时代,党提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集体)建设,就具有了实现中华各民族(个体)和中华各族人民(个人)的发展,进而建立真正的人民共同体的理论创新意义,深刻体现了党以人民为中
14、心的发展思想,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对共同体的阶段性认识。所以说,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要义在于“中华各族人民共同体”建设,而非“民族建设”。(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提出指明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旨党的二十大明确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25,实质上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全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内核在于中国式现代化;二是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为之共同奋斗,其要义就在于推动中华各族人民共同体的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
15、要求,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实践,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由此,对于新时代民族工作而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构成了“社会国家人民”相统一、全局方向性和领域导向性相统一的任务体系,也显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民族工作主旨的意蕴。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辩证地明晰主线与主旨之间的关系。其一,主线与主旨相辅相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是贯穿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全过程各方面的主要线索和脉络,对所有工作起到引领作用。工作主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用意,对所有工作起到统合作用。民族工作的主线与主旨都指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以增进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尊
16、重和包容中华民族的内部差异性为基本原则;其二,主线寓于主旨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全面的”,必然要求“精神建设与物质建设均不可偏废”26。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属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建设的范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物质建设的51广西民族研究 2022年第6期(总第168期)内容辩证统一。其三,主线显于主旨之外。习近平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27 115“三个意义”重大原创性论断将人民共同体建设同国家建设、社会建设统一起来,明确了中华
17、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改革举措和发展成果必须能够实现各民族的最高利益,促进各族人民的“两个共同”,从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也特别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突显出来,强调了“纲”的关键地位。三、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涵体系(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立场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28民族团结作为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意味着大团结大联合对于中华各族人民的存在具有生死攸关的重大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之本,意味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的本源核心要素,是维护大团结大联合的重中之重。所以,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18、识具有满足各族人民本质需要的根本属性,理所当然地成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中华各族人民共同体的根本立场。秉持人民性立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致力于实现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让中华民族共同体充满生机与活力,是为了中华各族人民“一家亲”的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致力于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巩固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依靠中华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致力于抓紧抓好民族团结进步这一基础性事业,确保建设征程上一个民族不能少也不会少,是成果由中华各族人民共享的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立场亮明了旗帜,突出了主线,保障了生命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
19、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目标任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必然服从和服务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因此,其实践性的目标任务可以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加以重点考察。第一,实现中华民族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思想的体现。当前所处的新发展阶段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钥匙。应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要围绕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现实目标,以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从点、线、面的不同纬度开展中华民族经济共同体的建设实践。一是面上的方向纬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因应中国经济发展
20、的阶段性变化而形成”29,具有指挥棒和红绿灯式的引领作用。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贯彻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好各族人民之间生产和分配、效率和公平、共享和共富的关系,推动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二是线上的对象纬度,边疆地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家底”,具有前沿窗口和战略屏障的重要价值。实现共同富裕应着眼于安边固边兴边,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三是点上的措施纬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加固脱贫攻坚成果是当前民族地区面临的紧迫任务。实现共同富裕要用足用好用活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工具箱,实现城市群、都市圈、县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视域 中华民族 建设 价值 定位 内涵 体系 裴圣愚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