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6+1:助力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课程建设初探_张冬梅.pdf
《创新实践6+1:助力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课程建设初探_张冬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实践6+1:助力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课程建设初探_张冬梅.pdf(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3031【实践案例】进入 21 世纪,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以及科学技术发展高速化的趋势,各国都把竞争焦点放在了新一代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1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贯穿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共同的责任和使命。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该时期是人才萌芽与成长的关键阶段,需要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个性、兴趣、好奇心和创造力,评价方式也需要从关注学生成绩转向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才能为
2、青少年创新人才的长远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2。20 世纪 70 年代起,欧美、日韩、新加坡等国便已经着手探索培养青少年创新素质的新模式,提出一系列创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3。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人才培养还处于探索初期,中关村三小的项目学习、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1+X”课程和重庆谢家湾小学的“小梅花”课程4等都是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涌现出的几种颇具特色的培养模式,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大胆尝试。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人大附中实验小学”)长期以来基于“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的目标培养学生,强调学生在德、智、体、美、
3、劳等素质上全面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学校通过构建以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实践”课程体系,丰富基础教育阶段创新素质教育的内涵,积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青少年创新人才。人大附中实验小学长期以来基于“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的目标培养学生,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积极探索,构建以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实践”课程体系。学校通过自主设计创新素质课程进行训练和开发配套评测软件进行训练后测试,基于“培养训练测评再培养”的循环迭代模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新潜能开发,进一步还可实现面向青少年认知成长全
4、过程的长期持续跟踪。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素质;创新实践张冬梅,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校长,高级教师(北京 100086)。【摘 要】【关 键 词】【作者简介】创新实践 6+1:助力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课程建设初探张冬梅创新人才教育The Educ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2023年6月Jun,2023 No.3第3期一、“创新实践”教育理念美国著名创造学专家奥斯本(A.F.Osborn)“人人皆有创造力”理论揭示了创造学的基本原理,即创造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创造潜力,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激发出来,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重在突出创新教
5、育,重在关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创造性、开拓性的能力教育,从源头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5-7。中小学承担着基础教育的责任,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独特的知识结构、敏锐的观察力、创造的想象力、积极的求异、活跃的灵感等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期,也是开展创新素质教育的最佳阶段。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开展的创新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核心,其中创新能力是创新的智慧特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积极改变自我及环境的应变能力,是在发展中不断动态变化的可训练要素;创新人格则是创新的人格特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意志、创新信念、创新使命和价值取向等维度,具体来说,
6、好奇心、进取心、批判精神、坚韧意志等都属于创新人格的特征8-9。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的操作系统,表现为创新行为的底层逻辑,而创新人格是创新素质的动力系统,往往会在创新行为的关键时刻和重要关头发挥决定性影响。“创新实践”教育理念是在全面素质教育基础上的衍化和升华,通过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的提升促进学生基础教育的学习效果,是人大附中实验小学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根据青少年成长发育的规律和“创新实践”教育理念,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建立了一套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全过程、规范化、可扩展的“培养训练测评再培养”的循环迭代模式。(一)培养环节课堂教学是启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主要阵地,是创新
7、素质教育实施的基本途径。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科学作风,增强学生热爱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结合学生的感受,营造开放多样的学习环境。(二)训练环节创新素质教育并非否定基础知识教育,而是将教育理念从“选拔合适教育的儿童”转变到“创造合适儿童的教育”上。提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创新方法训练工具,有助于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和渗透,使他们在已掌握的知识中形成迁移能力,将科学知识与创新实践技能相结合。(三)测评环节测评环节不是要考查学生针对考试科目知识教育的学习成效,而是更
8、关注面向基本智力要素的识别与挖掘,并通过科学训练强化学生的基本认知能力,进一步在德、智、体、美、劳等领域予以引导,使其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基础教育阶段的持续测评,可为动态人才评价提供直观且可靠的依据。以上三个模块循环迭代,既可以对青少年进行个性化的潜能开发,又可以实现对学生认知成长全过程的量化、持续、长期追踪,同时还可以根据测评的分析算法模块为每个学生个性化定制每日训练方案,帮助其突出能力优势、弥补自身短板,实现多元素质的综合提升。二、创新实践“6+1”能力体系在“创新实践”探索过程中,人大附中实验小学逐渐摸索出基础教育阶段需要重点培养的“6+1”能力体系(见下页图 1)
9、。“6”是指培养学生的六种核心创新能力,分别简述如下。第一,观察力。该能力主要训练学生的感官敏锐性。人有多种感官,如眼、耳、鼻、嘴、皮肤等,每种感官都是人们同世界交互、获取信息的一种最直接的途径。敏锐的知觉辨别能力是学生学习和成长所必需的一种基本能力。创新人才教育-第45期(初稿)000.indd 30-312023-6-19 16:36:413031【实践案例】进入 21 世纪,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以及科学技术发展高速化的趋势,各国都把竞争焦点放在了新一代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
10、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1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贯穿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共同的责任和使命。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该时期是人才萌芽与成长的关键阶段,需要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个性、兴趣、好奇心和创造力,评价方式也需要从关注学生成绩转向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才能为青少年创新人才的长远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2。20 世纪 70 年代起,欧美、日韩、新加坡等国便已经着手探索培养青少年创新素质的新模式,提出一系列创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3。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人才培养还处于
11、探索初期,中关村三小的项目学习、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1+X”课程和重庆谢家湾小学的“小梅花”课程4等都是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涌现出的几种颇具特色的培养模式,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大胆尝试。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人大附中实验小学”)长期以来基于“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的目标培养学生,强调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素质上全面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学校通过构建以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实践”课程体系,丰富基础教育阶段创新素质教育的内涵,积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青少年创新人才。人大附中实验小学长期以来基于“全面发展
12、+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的目标培养学生,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积极探索,构建以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实践”课程体系。学校通过自主设计创新素质课程进行训练和开发配套评测软件进行训练后测试,基于“培养训练测评再培养”的循环迭代模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新潜能开发,进一步还可实现面向青少年认知成长全过程的长期持续跟踪。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素质;创新实践张冬梅,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校长,高级教师(北京 100086)。【摘 要】【关 键 词】【作者简介】创新实践 6+1:助力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课程建设初探张冬梅创新人才教育The Educati
13、on of Innovative Talents2023年6月Jun,2023 No.3第3期一、“创新实践”教育理念美国著名创造学专家奥斯本(A.F.Osborn)“人人皆有创造力”理论揭示了创造学的基本原理,即创造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创造潜力,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激发出来,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重在突出创新教育,重在关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创造性、开拓性的能力教育,从源头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5-7。中小学承担着基础教育的责任,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独特的知识结构、敏锐的观察力、创造的想象力、积极的求异、活跃的灵感等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期,也是开展
14、创新素质教育的最佳阶段。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开展的创新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核心,其中创新能力是创新的智慧特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积极改变自我及环境的应变能力,是在发展中不断动态变化的可训练要素;创新人格则是创新的人格特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意志、创新信念、创新使命和价值取向等维度,具体来说,好奇心、进取心、批判精神、坚韧意志等都属于创新人格的特征8-9。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的操作系统,表现为创新行为的底层逻辑,而创新人格是创新素质的动力系统,往往会在创新行为的关键时刻和重要关头发挥决定性影响。“创新实践”教育理念是在全面素质教育基础上的衍化和
15、升华,通过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的提升促进学生基础教育的学习效果,是人大附中实验小学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根据青少年成长发育的规律和“创新实践”教育理念,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建立了一套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全过程、规范化、可扩展的“培养训练测评再培养”的循环迭代模式。(一)培养环节课堂教学是启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主要阵地,是创新素质教育实施的基本途径。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科学作风,增强学生热爱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结合学生的感受,营造开放多样的学习环境。(二
16、)训练环节创新素质教育并非否定基础知识教育,而是将教育理念从“选拔合适教育的儿童”转变到“创造合适儿童的教育”上。提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创新方法训练工具,有助于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和渗透,使他们在已掌握的知识中形成迁移能力,将科学知识与创新实践技能相结合。(三)测评环节测评环节不是要考查学生针对考试科目知识教育的学习成效,而是更关注面向基本智力要素的识别与挖掘,并通过科学训练强化学生的基本认知能力,进一步在德、智、体、美、劳等领域予以引导,使其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基础教育阶段的持续测评,可为动态人才评价提供直观且可靠的依据。以上三个模块循环迭代,既可以对青
17、少年进行个性化的潜能开发,又可以实现对学生认知成长全过程的量化、持续、长期追踪,同时还可以根据测评的分析算法模块为每个学生个性化定制每日训练方案,帮助其突出能力优势、弥补自身短板,实现多元素质的综合提升。二、创新实践“6+1”能力体系在“创新实践”探索过程中,人大附中实验小学逐渐摸索出基础教育阶段需要重点培养的“6+1”能力体系(见下页图 1)。“6”是指培养学生的六种核心创新能力,分别简述如下。第一,观察力。该能力主要训练学生的感官敏锐性。人有多种感官,如眼、耳、鼻、嘴、皮肤等,每种感官都是人们同世界交互、获取信息的一种最直接的途径。敏锐的知觉辨别能力是学生学习和成长所必需的一种基本能力。创
18、新人才教育-第45期(初稿)000.indd 30-312023-6-19 16:36:413233图 1 创新实践“6+1”能力体系第二,注意力。优秀的注意品质不仅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基础认知能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第 三,记 忆 力。记 数 字、记 词 语、记 名字在生活中处处需要发挥记忆力。记忆力不仅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基础认知能力,还是学生积累知识、技能,发展创造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认知能力的基础。第四,快速阅读能力。丰富的阅读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便捷途径,还是学生拓宽视野
19、境界、培养文学底蕴、丰富情感体验的一种重要方式。第五,数理逻辑能力。数理逻辑思维能力同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密切相关,也是科学思维发展的基础。第六,类同比较能力。类同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通过细致观察、反复比较和严谨分析不同事物之间的异同点,可以获得对不同事物本质的认识,或者通过对比新旧事物之间的异同,在认识旧事物的基础上理解、整合新事物。训练类同比较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认知能力。“1”是指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包括自信、好奇心、勇敢、坚强等。在梳理以上“6+1”能力体系基础上,人大附中实验小学通过组织学科带头人、各学科的骨干教师成立课程教研小组,在
20、学科教学中渗透训练,同时在高、中、低年级中选择若干实验班开设了一门单独的创新素质实践课程,进行专题训练,用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课程设计中融入多种创新能力训练方法,如通过五感训练法和游戏法来提升学生感知觉能力,通过固点凝视法、舒尔特方格法、正念冥想法、划消法、脑控法等训练方法提升学生注意力,通过故事联想法、数字编码法、记忆宫殿法等训练方法提升学生的记忆力,通过注意力训练法、视点移动训练法、视幅拓宽训练法、记忆力训练法、想象力训练法等训练学生掌握快速阅读能力,通过数独法、空间推理法、流程推理法等方法训练学生掌握数理逻辑能力,通过渐进式分类法、举一反三法、思维迁移法、模仿迁移法等方法训练
21、学生掌握类同比较能力,通过实验法、辩论法、情景模拟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法训练提升学生创新人格能力等。三、创新实践课程实施案例经过一年的探索,以班级整体开设课程的方式可以有力推进项目实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人格培养。这里,笔者分别以训练记忆力的六步记忆宫殿法和塑造创新人格的无领导小组讨论为例,简要展示两种创新实践课程训练案例的操作过程和效果。(一)记忆宫殿法唤醒记忆潜能记忆宫殿法源自西方的“定位法”,是最经典的记忆术。许多记忆大师都是采用这种记忆方法,人大附中实验小学也将这种方法纳入创新实践“6+1”训练体系的训练法库中。为学生讲授记忆宫殿法操作步骤并带领学生由易到难反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
22、提高记忆的容量和质量,逐渐练就超强的记忆力。笔者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184 个字)为例,简要介绍记忆力训练的步骤。第一步,诵读全文。教师带领学生诵读全文,将不会的生僻字进行注音。第二步,找关键词。教师先介绍找关键词的原则,再逐一解释每句话的意思,带领学生找出每句话的关键词。例如,一组关键词可以是责任、少年、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欧洲、地球、红日、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天、地、纵、横、海、美、壮。第三步,关键词图像化。这一步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关键词中有些词是具象词,就是说可以直接在头脑中想象出一个具体的形象。例如,红日,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在
23、头脑中想象一轮又大又红的太阳的形象。有些关键词则比较抽象,需要先转换为具象词,再图像化。例如,独立,学生可以先将“独立”转化为“金鸡独立”,即使是荒谬的谐音梗转化也是可以的。这一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丰富的联想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第四步,定桩。寻找地点桩,构建学生的记忆宫殿,在记忆宫殿的桩上存储内容。教师先介绍找地点桩的原则,再同学生确定桩子的数量。笔者节选某一次实践课中的师生问答记录如下。师:同学们,我们要找多少个地点桩?生:老师,那是不是要看关键词有多少个?师:对,非常好。我们一共有多少个关键词?生:24 个。师:那我们需要找 24 个地点桩吗?生:老师,是一个桩子放一个关
24、键词,还是可以把几个关键词放在一个桩子上?师:思考得非常好。一般记忆材料少的时候,一个桩子可以放一个关键词,记忆材料多的时候,一个桩子可以放 2 3 个关键词。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以教室为场景,从教室的门开始逐一寻找地点桩。例如,一组地点桩可以是门、衣钩、电脑、黑板、桌子、文件夹、摄像头、窗帘、窗户、电扇、花。确定地点桩后,帮助学生熟记地点桩。第五步,联结。将每个关键词的形象同地点桩进行联结,一个地点桩可以放置两个关键词。例如,以“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句话为例,第一个地点桩为“门”,通过联想记忆法,将“责任”和“少年”两个关键词的形象同“门”构成一组联结。再经过反复记忆、强化
25、这组形象的内容,便可将这句话记住。画面可以生动,故事也可以夸张,甚至非常荒诞。第六步,复述。按照记忆桩的顺序逐一复述全部联结,便可完成全文背诵。少年中国说(节选)属于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内容,通常来说,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不仅文章生僻字多,还晦涩难懂,更别提记忆了。但是,在人大附中实验小学二年级的“创新实践”训练中发现,经过记忆力训练后,在熟练掌握记忆宫殿法的学生中,二年级有两个学生能在 10 分钟左右背诵出这篇文章。(二)无领导小组讨论激发人格潜力无领导小组讨论是一种人才测评技术,通常由一组成员构成一个临时小组,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在给定时间内讨论一个给定的问题并作出决策,讨论不指定小组的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 实践 助力 学生 素质 发展 课程 建设 初探 张冬梅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