坳小坡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学位论文.doc
《坳小坡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学位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坳小坡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学位论文.doc(2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中交一公局沪昆客专贵州段工程指挥部 小坳坡隧道下穿凯麻高速公路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目 录 小坳坡隧道下穿凯麻高速公路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3 1、编制依据 3 2、工程概况 3 3、下穿段落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4 3.1地层岩性 4 3.2地质构造及地震 5 3.2.1地质构造 5 3.2.2地震动参数 5 3.3水文地质特征 5 3.3.1地表水 5 3.3.2地下水特征 5 3.4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5 4、超前地质预报 6 5、下穿高速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6 5.1编制依据 7 5.2人员配置 7 5.3仪器设备 7 5.4监控量测保证 7 5.5监控量测项目 8 5.6监控量测测点布置、量测频率及监控量测基准 8 5.7监控量测方法 13 5.8监控量测数据采集 14 5.9监控量测资料整理、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14 6、专项防护方案 16 7、安全保障措施 17 8、应急预案 18 8.1 潜在事故分析 18 8.2 应急组织体系 18 8.2.1 应急领导小组 18 8.2.2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8 8.2.3 应急领导小组分组及职责 19 8.3 施工现场的应急处理和设施管 21 8.4 潜在的紧急情况的预防及相应措施 21 8.5 应急设备、物资、药品清单及获得地点 22 8.6 应急设备维护 23 8.7 关闭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24 8.8 应急救援的有关要求 24 小坳坡隧道下穿凯麻高速公路施工 安全专项方案 1、编制依据 (1)国家、铁道部和贵州省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 (2)国家和铁道部现行高速铁路设计规范、验收标准、施工指南、技术规程等; (3)现行铁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 (4)发包合同、招投标文件; (5)新建铁路沪昆客运专线长沙至昆明段(玉屏至昆明)小坳坡隧道施工设计咨询图及相关设计文件; (6)我项目部现场踏勘调查资料,水文地质调查资料; (7)我单位从事铁路工程积累的施工经验、技术总结等成果,及我公司现有的施工力量和机械设备、装备情况; (8)贵广公司指导性的施工组织设计; (9)中交一公局资源状况,施工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 (10)其它相关依据。 2、工程概况 小坳坡隧道起讫里程为DK561+569、DK564+855,全长3286m。隧区位于三穗~凯里南区间,双线隧道,左右线间距为5.0m,设计为3‰及3.7‰的人字坡,变坡点为DK563+300。全隧除DK564+753.6110~DK564+855段位于半径R=9005的右偏曲线上外,其余地段均为直线。隧道按速度目标值350km/h客运专线双线隧道设计。开挖断面152.4m²,开挖最大宽度为14.86m。小坳坡隧道在DK563+313~DK563+403段下穿G60高速公路,长度90m,该段落由小坳坡隧道出口负责施工。高速公路与隧道线路走向成35度夹角,隧道结构顶部距离高速公路路面为32米,为Ⅴ级围岩,属浅埋地段。下穿高速公路段如图2.1所 G60高速公路 DK563+313 DK563+403 昆明 昆明 沪昆客运专线 图2.1 小坳坡隧道下穿G60高速公路段平面图 3下穿段落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3.1地层岩性 小坳坡隧道在DK563+313~DK563+403段及附近段落主要穿越地层为寒武系中统高台组(∈2g)。<79-2>白云岩(∈2g):灰黄、灰白色白云岩,节理极其发育,裂隙多泥质充填,岩体极其破碎,为弱风化带(W2),属Ⅴ级次坚石。该段落围岩以白云岩为主,岩溶弱发育,岩溶形态主要为溶隙、溶孔。 3.2地质构造及地震 3.2.1地质构造 岩层产状N20°/12°S,构造简单,岩层单斜,局部产状凌乱。 3.2.2地震动参数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隧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3.3水文地质特征 3.3.1地表水 地表水以山间沟水为主,水量较小,雨季时沟内水量增加明显,为2~3L/s,故该段落地表水不发育,主要以季节性水流为主。 3.3.2地下水特征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岩溶水,经取地表水、地下水样分析,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 1.基岩裂隙水 基岩孔裂隙水主要分布于白云岩基岩孔裂隙中。测区全段为白云岩,岩体破碎,区内岩体形成了良好的地下水含水体,该段落孔裂隙水较丰富。 2. 岩溶水 下穿高速公路段落以白云岩为主,岩溶弱发育,岩溶形态主要为溶隙、溶孔。可溶岩岩溶水较不发育,主要受大气降雨及地表水补给。 3.4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不良地质为岩溶,无特殊岩土。该段落为寒武系中统高台组(∈2g)白云岩,由于受区域构造影响,白云岩岩层中网状裂隙较发育,多呈微涨~张开状,大部分有泥质充填。地表调查见溶沟、溶槽、溶孔等岩溶现象发育,未发现溶洞。 4超前地质预报 为确保小坳坡隧道下穿凯麻高速的安全,对D1K563+313~D1K563+403段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并委托铁一院进行检测。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检测方式采用WT-2,ZT-5。 其中WT-2主要采取TSP203+红外探水,TSP每次预报距离100m,搭接长度10m;红外探水30m每环,纵向每环搭接长度5m。即在D1K563+313段做一次TSP预报,预报范围为D1K563+313~D1K563+413;红外则分别在D1K563+313、D1K563+338、D1K563+363、D1K563+388、D1K563+413这几个桩号进行预报。 ZT-5主要采取超前钻孔(5孔)+加深炮孔(10孔),超前地质钻探采用单孔水平取岩心钻探法,超前探测20-30m,每25m一循环,每孔长30m;加深炮孔深度5m,炮孔沿开挖外轮廓线布设,外插脚15°,炮孔孔径40mm,采用40mm钻头钻孔。每开挖循环做一次,每次共10个孔。上台阶6孔,下台阶边墙2孔,基底2孔,其示意图如下: 图3-1 加深炮孔布置图 5、下穿高速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监控量测是保证小坳坡隧道D1K563+313~D1K563+403段安全下穿凯麻高速的重要施工工序。 5.1编制依据 (1)《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2)《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3)《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 (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6)《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 (7)《新建铁路长沙至昆明客运专线玉屏至昆明段小坳坡隧道施工设计图》 (8)《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5.2人员配置 成立专业监测领导小组,由项目总工程师、监测负责人和监测小组组成,从组织上保证监测的顺利进行,使施工完全进入信息化控制中。 表12:隧道监控量测人员配备表 工种或职务 姓名 项目总工程师 杨金龙 监测负责人 白金龙 测量工 杨佳佳、郝一宁、裴中政 5.3仪器设备 我部配备全站仪一台,标称精度为1″(徕卡TCIP1201+)用于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地表沉降观测及隧道内拱顶沉降、水平收敛观测,电子水准仪一台(天宝Dini03)用于高速公路两侧地表沉降观测。 所有仪器设备均已按规定、按检定周期送到有检定资质的部门进行检定,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做好日常保养,保证仪器处于良好状态并做好标识,建立仪器设备台账;绝对禁止使用超过使用有效期的仪器和缺损的仪器。 5.4监控量测保证 (1)做到观测人员固定;仪器设备固定;基准点,工作基点,沉降观测点固定;观测环境固定;观测方法固定。 (2)定期维护和保养测量仪器,保证仪器的正常工作。 (3)严格执行测量双检制度,做到每一个点位都能换手测量 (4)组织业务能力强的测量人员,组成专业测量班组,负责现场的变形监测 (5)测量数据取得后,应及时进行校队和整理,并报隧道技术主管,保证监控测量信息传递渠道畅通、反馈及时有效。 5.5监控量测项目 本段隧道主要设置地表沉降观测和隧道内拱顶沉降和拱(墙)脚收敛观测。 表13:监控量测项目及精度要求: 序号 监控量测项目 常用测量仪器和设备 精度 备注 1 洞内、外观察 现场观察、数码相机、地质罗盘 2 拱顶下沉 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仪 0.1mm 采用全站仪 非接触观测法 3 净空变化 收敛仪、全站仪 0.1mm 采用全站仪 非接触观测法 4 地表沉降 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 0.1mm 隧道浅埋段必测 5.6监控量测测点布置、量测频率及监控量测基准 5.6.1地表沉降变形观测点布置及埋点样式: 为了不影响凯麻高速正常运行,监控量测地表沉降观测点沿公路两侧及中央分隔带布置,并在两侧路基排水沟中设立变形点,观测路基变形情况。 地表变形观测点埋设示意图: B 45° 2 -5m 基准点 量测范围 图5-1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示意图 H0 注:H0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开挖宽度。 变形观测点埋设方式: 工作基准点在隧道施工至该段前一个月提前埋设并做好保护。基准点的选点与埋石要求必须能够保证基准点能长期有效的保存下去。 (1)沿公路两侧采用直接在路面钉设水泥钉,并标记点号。 (2)沿公路边排水沟内直接在沟底中央钉设水泥钉,并标记点号。 (3)公路两侧草丛内变形点埋设:先清理杂草,在挖40cm×40cm×80cm的坑,然后夯实并注入C25混凝土,中间插入50cmΦ20钢筋,露出外面的必须磨圆。 (4)高速高路中央分隔带采用在路沿贴反光贴。 5.6.2洞内沉降观测 (1)小坳坡隧道在下穿凯麻高速段属于Ⅴ级围岩,断面纵向间距采用5m。变形点布置和初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测点布置如下图所示: 图5-2测点布置示意图 ①上部弧形导坑开挖并施做拱部初期支护后,布设拱顶下沉测点A和第一条净空测量基线B-C,在3~6h内取得初读数; ②下台阶开挖并施做上部边墙初期支护后,布设第二条净空测量基线D-E,在3~6h内取得初读数; ③拱(墙)脚净空变化、拱顶、地表观测点应布设在同一断面,便于分析、比较。 在洞身开挖时,围岩与支护变形有以下规律:开挖中台阶时,A点和B-C基线位移会发生突变,中台阶墙部初期支护施做完成后,变形趋于平缓; A点和D-E基线位移会发生突变,仰拱初期支护是做完成,支护全环闭合后,变形趋于平缓。 (2)埋点样式 连接观测目标的钢筋必须深入岩体10厘米以上,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可靠性。考虑到隧道内施工作业对监测点破坏,在埋设监测点时要将预埋件保护起来,以防破坏后达不到监控数据的可分析性,现埋点如下图所示: 图5-3埋点布置示意图 (3)监控量测频率 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监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分别按表5-3和表5-4 确定。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由距开挖面的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 表14: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 监控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 监控量测频率 (0~1)B 2次/d (1~2)B 1次/d (2~5)B 1次/2~3d >5B 1次/7d 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 表15: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 位移速度(mm/d) 监控量测频率 ≥5 2次/d 1~5 1次/d 0.5~1 1次/2~3d 0.2~0.5 1次/3d <0.2 1次/7d 开挖面地质素描、支护状态、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的描述应每施工一循环记录一次,必要时应加大频率。 (4)监控量测基准 (1)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包括隧道内位移、地表沉降、爆破振动等,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施工安全性、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以及周围建(构)筑物特点和重要性等因素制定。 (2)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可参照表5-5。 表16:跨度7m<B≤12m隧道初期支护基线相对位移 围岩级别 隧道埋深h(m) h≤50 50<h≤300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 Ⅴ 0.20~0.50 0.40~2.00 拱顶相对下沉(%) Ⅴ 0.08~0.16 0.14~1.10 注: ①本表适用于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表列数值可以在施工中通过实测资料积累作适当的修正。 ②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拱脚测点间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指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 ③初期支护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8.1-8.2后采用。 5.6.3位移控制基准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由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按表5-6要求确定。 表17:位移控制基准 类别 距开挖面1B(U1B) 距开挖面2B(U2B) 距开挖面较远 允许值 65% U0 90% U0 100% U0 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U。为极限相对位移值。 表18:为V级围岩下变形极限位移量(隧道埋深<50米,单位:毫米) 监测项目 III级管理(1B变形极限值) III级管理(2B变形极限值) II级管理(1B变形极限值) II级管理(2B变形极限值) 拱脚水平收敛 13 18 26 36 拱顶相对下沉 4 5 8 10 (1)地表沉降监测 A、基点埋设:基点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并且应埋设在视野开阔、通视条件较好的地方;基点数量根据需要埋设,基点要牢固可靠。 B、沉降测点埋设:混凝土桩埋设在冻结线以下0.5米,直径20~30mm的圆头钢筋,四周用混凝土填实。 C、测量方法: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高差不宜超过0.3mm,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1.0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2)隧道拱顶沉降及水平收敛监测 ① 测量仪器:收敛计或全站仪Leica TCRA1201+、Leica反射片。 ② 监测实施方法 全站仪法: 基点及测点埋设:基点埋设在受施工扰动的范围以外的结构物上。测点布设在管片上的设计位置,测点为长10cm的角钢,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初期支护表面上,反射片(40×40mm)附在角钢上。 收敛仪法: A、收敛量测元件:挂钩用直径6mm的圆钢做成等边三角形。 B、当收敛计在处于测试状态的时候,一定要使仪器的弹簧处于正常的受拉变形状态之下,而不是在受压迫性或非正常受拉的状态之下,每次量测务必读三次数,然后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数值。 注意在每次量测之前,务必认真对所使用的收敛计进行检查,查 看每个构件是否发生了松动或者变形,如发现仪器损坏,立即进行更换,另外,还需要对温度计进行检查,看是否准确。 收敛量测元件的埋设也是保证量测精度的关键。元件不要焊接到钢构件上,要牢固地预埋在围岩中。 5.7监控量测方法 5.7.1洞内、外观察: 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数码成像,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并与勘查资料进行对比。 已施工地段观察,应记录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变形和二次衬砌等的工作状态。 洞外观察重点在洞身浅埋段,记录地表开裂、地表变形、地表渗水漏情况等,同时还应对地面建(构)筑物进行观察。 5.7.2变形监控量测: 首先必须建立变形测量监测网以便系统的对隧道进口监测控制。 (1)基准点 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平面控制点一般应设有强制归心装载。基准点使用设计院提供的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水准点; (2)工作点 要求这些点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同基准点一样,其平面控制点应设有强制归心装置。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3)沉降变形点 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 监测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 5.7.3实施监测工作: (1)地表沉降监控量测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利用电子水准仪、铟钢尺进行,在中央分隔带采用全站仪进行。 (2)拱顶沉降监控量测采用全站仪非接触发观测。 (3)净空测量采用全站仪非接触发观测。 5.8监控量测数据采集 5.8.1净空变形量测在每次开挖后尽早进行,初读数在开挖后12h内读取,最迟不得大于24h,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初读数。 5.8.2隧道浅埋地段地表下沉的量测宜与洞内净空变化和拱顶下沉量测在同一横断面内。当地表有建筑物时,应在建筑物周围增设地表下沉观测点。 5.8.3测试中按各项量测操作规程安装好仪器仪表,每测点一般测读三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观测值;每次测试都要认真做好原始数据记录,并记录开挖里程、支护施工情况以及环境温度等,保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 5.8.4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3周后结束。对于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位移长期没有减缓趋势时,应适当延长量测时间。 具体量测要求见下表。 表18:量测频率表 项目 量测时间间隔 围岩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 工作面每次开挖后进行,已支护地段喷砼、锚杆、钢架 1次/天 地表沉降 开挖面距量测面<2B 时,2次/天 开挖面距量测面2B~5B 时,1次/2天,开挖面距量测面>5B 时,1次/周 周边位移收敛 变形速度≥5mm/d,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0~1)B 变形速度≥1~5mm/d,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1~2)B 变形速度≥0.5~1mm/d,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1~2)B 变形速度≥0.2~0.5mm/d,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2~5)B 变形速度<0.2mm/d,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5B 1~2次/天 1次/天 1次/2天 1次/2天 1次/周 拱顶下沉 同上 注: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 5.9监控量测资料整理、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及时整理及反馈数据给现场技术人员,以便分析施工中的沉降情况。 5.9.1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 ①将量测记录及时输入计算机系统,根据记录绘制纵横断面地表下沉曲线和洞内各测点的位移u-时间t的关系曲线。见图3。 ②若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如下图中b所示出现反常,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并进行施工处理。 ③当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如下图中a所示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从而推算最终位移值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回归分析函数在下列函数中选择: A、对数函数:u = a+b/lg(1+t) 或 u =a ×lg(1+t) B、指数函数:u =a×e-b/t 或 u=a×(1-e-b/t ) C、双曲函数: u=t/a+b×t 或 u=a×[1-(1/(1+b×t))2] 式中:a、b—回归常数;t—初读数后的时间(d); u—位移值(mm)。 ④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后,进行二次衬砌的施作。 5.9.2拱顶下沉、周边收敛测试数据按标准格式记录。 u(mm) u(mm) t(d) 备好抢修器材,以 正常曲线 反常曲线 t(d a b 图5-4位移u-时间t的关系曲线图 5.9.3根据现场量测数据绘制位移---时间曲线或散点图,在位移---时间曲线趋平缓时应进行回归分析,以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即位移出现范畴的急剧增加现象,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应及时加强支护和必要时应停止进行掘进,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5.9.4根据位移变化速率判断围岩稳定状况,变形基本稳定应符合下列条件: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有明显减缓趋势;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速度小于0.2mm/d,拱顶相对下沉速度小于0.15mm/d。 5.9.5围岩及支护的稳定性应根据开挖工作面的状态、净空水平收敛值及拱顶下沉量的大小和速率综合判断,并及时反馈于设计和施工中,根据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进行判断时,应符合《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5.9.6量测过程中如发现异常现象或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提出,以便修改支护参数。 主要对策: (1)稳定掌子面(注浆、超前支护) (2)调整开挖方法(双侧壁导坑法) (3)调整初支强度并及时支护(调整钢架间距) 量测评判标准: 当拱顶下沉速率>5mm/d时或收敛速率>5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化情况,应加强初期支护。 当收敛速率<0.2mm/d时围岩处于稳定状态。 各测量项目持续到仰拱封闭成环变形稳定后一周结束。 6、专项防护方案 (1)与高速公路产权单位协商在隧道下穿凯麻高速时,进行测点布设及测点观测时,注意行车速度,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2)严格按照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进而保证施工安全。 (3)严格控制每循环进尺,每循环进尺0.6m。 (4)加强围岩监控量测,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特别是洞顶路面沉降观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开挖,并采取加固措施,待隧道稳定后方可进行施工。 (5)公路两侧设置限速牌,限速20km/h通过。 (6)派专职联络员在下穿路段值班,并配备对讲机,及时将车辆的运行情况通报工地;施工现场设防护员负责与值班联络员联络,并将信息及时通报,确保工程安全有序进行。 (7)隧道要遵循“短进尺、快封闭”的施工原则。待仰拱施工完毕封闭成环后,安排拆除临时支撑。 (8)在高速公路路面进行监控量测时,在距量测地点前后500m处设置警示标志,确保量测人员的人身安全。 (9)与公路部门保持紧密联系,万一洞内发生滑塌、下沉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通知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对公路执行必要的交通疏解。 (10)制订实施方案,施工中严格按照批准的时间、方案和安全措施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施工方案。 7、安全保障措施 (1)严格遵守当地政府及道路交通部门关于维护公路畅通的有关规定,组建维护交通安全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并配备防护专职人员。施工前由安全领导小组出面,同当地政府、公安交警部门及公路管理部门协商有关事宜,制订交通安全措施、交通维护措施及对行车通过施工地段的具体要求。 (2)施工现场设置安全标志牌,危险地区悬挂“危险”或者“谨慎通行”等标志,分别在施工地段公路前后50m、100m处设施工警示牌,必要时设临时交通指挥。 (3)采用机械施工时,制订作业程序和运行路线,确保协调施工,安全生产。夜间施工有良好的照明设备。 (4)地下光、电缆防护措施 施工前,探明地下光缆、电缆管线位置、走向、深度、用途等情况,做好标识。 查清的地下光电缆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与设备主管部门签订安全协议后方可施工,施工中设专人监控,确保电缆安全。 对未探明挖出的电缆线,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立即通知主管单位,并配合设备主管单位人员及时处理和恢复。 对不能及时恢复的电缆线,加强保护,设置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同时制定相应的施工安全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设专人进行防护看守。 施工中挖出的电缆线上不得放置任何材料、工具和其他物品,不搭接任何临时供电通信等线路。 施工完毕后,电缆线恢复埋设时,请主管部门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埋设恢复。 (5)临时用电做到一机、一闸、一箱、一漏(漏电保护器),在电缆、电线接头处做好绝缘,并设置在相应安全的高度。 施工现场设置足够的灭火器,灭火器设置的位置必须是在比较容易起火的危险源附近,在此位置备部分沙土和专用的消防用铁锹、斧子、水桶等。 (6)大型机械、高位钻机要制订并落实防倾覆措施;机械进场检验报告及时收集并报项目部;所有参战人员造册、特殊工种操作证必须有效、齐全,并报项目部安质部。 (7) 所有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电工作业必须配备绝缘鞋及相应的绝缘装备;电焊工作业时必须使用电焊面罩和绝缘手套,防止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8、应急预案 8.1 潜在事故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由于隧道下穿公路时,围岩失稳,造成隧道塌方;已经有隧道在穿过公路的过程中,造成公路路面下沉。 8.2 应急组织体系 8.2.1 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 黄解放 副组长: 周岩 杨金龙 刘鹏 组 员: 张茂松 白金龙 原素明 丁爱枫 赵云 王春云 8.2.2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进行应急任务的分配和人员、应急资源设备调度,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事故现场的应急行动;在第一时间向上级领导报告,及时反馈后续紧急情况的处理。 (2)救援结束后:小组全体成员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发现的问题,及时对预案提出调整、修改和补充意见,安全员负责收集意见并修订预案。 (3)安全部门、施工部门负责组织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电话 姓 名 联系电话 姓名 联系电话 黄解放 18785567188 丁爱枫 18785567116 周 岩 18785567195 原素明 18785567106 杨金龙 18785567103 白金龙 18785567117 刘 鹏 18785567189 赵 云 18230715928 张茂松 18785567144 王春云 18785567149 应急值班电话:周 岩 18785567195 8.2.3 应急领导小组分组及职责 项目经理为工程抢险的第一负责人,对事故救援进行整体规划、部署,为救援工作的总指挥;项目副经理为施工现场直接负责人,负责现场的抢险工作的实施;项目总工为技术负责人,主要负责工程事故抢险工作的提出和确立及审批工作;安全总监为救援工作实施人,负责伤亡人员的抢救工作;作业队长(班组长)及技术负责人、安全员配合项目部组织人员进行一线工程抢险工作,物资设备部长主要负责抢险物资的存储及订购,确保抢险物资的及时供应。项目部与施工所在地公安局、消防队、临近医院等建立协作关系,确保受伤员救援工作及时有效地开展。 项目值班人员一旦受到紧急情况信息,应快速反应,及时准确的把情况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担任总指挥,按以下分组进行救援工作,过程中人员可协调。 组 长 黄解放 副组长 周 岩 副组长 刘 鹏 组长:白金龙 量测数据分析组 组长:张茂松 危险源控制组 组长:原素明 现场抢险抢救组 组长:丁爱疯 安全疏散警戒组 组长:赵 云 后勤保障组 组长:王春云 队伍现场抢险组 应急抢险领导小组框架图 副组长 杨金龙 各分组电话 序号 小组名称 组长姓名 联系电话 1 量测数据分析组 白金龙 18785567117 2 危险源控制组 张茂松 18785567189 3 安全疏散警戒组 原素明 18785567106 4 伤员营救组 王春云 18785567149 5 后勤保障组 赵 云 18785567189 6 善后工作组 丁爱疯 18785567116 现场应急值班电话:原素明 18785567106 (1)组 长:紧急情况发生后,负责紧急救援现场的总指挥工作,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统一部署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2)量测数据分析组:对施工现场进行布点量测,在隧道出现裂缝处沿裂缝处设置量测观测点,每两小时观测一次,可根据量测变形量增加量测频率,每天量测数据都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以便应急抢险领导小组作出应急决策。同时派专人担任警戒,配备口哨两个和对讲机1部,发现险情时立即吹哨撤人。 (3)危险源控制组: ①提出抢险救援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②组织调集相关工程抢险队和应急救援物资、物资,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③采取紧急措施,尽一切可能抢救伤员和被困人员,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④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 ⑤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3)现场抢救组: ①负责组织有关医疗单位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处置; ②对抢救出的伤员,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伤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 ③使重伤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④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伤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伤者。 (4)安全疏散警戒组: ①负责组织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和道路进行警戒、控制,保护现场,维持现场抢险救护的正常运作,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 ②事故引发火灾,执行防火方案中应急预案程序; ③组织人员有序疏散,保护受害人财产。 (5)后勤保障组: 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安排好应急救援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6)作业队(班组)现场抢险组: 组长负责抢险方案的现场实施协调指挥,副组长负责抢险的过程控制及实施。混凝土浇注班、支护班、钻孔班、运输班、综合班、钢筋班等各班组统一服从抢险组长的调配。 8.3 施工现场的应急处理和设施管理 一旦发生紧急事故,项目按照“紧急事故响应流程”图,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施工现场紧急情况发生后,作业队现场领工员或班组长根据事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时做好现场人员的疏散,并在3分钟内直接上报作业队抢险组长,作业队抢险组长及时组织人员根据事故的种类及周边环境情况及时确定警戒范围,同时根据现场情况上报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向业主上报,并安排相关人员与社会交通、消防、公安等部门联系救援,并由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行动,快速组建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队,各有关部门和人员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各尽其责,按突发事故的紧急预案措施,尽快控制事故态势的发展,缩小事故的扩散范围,最终消除事故。把突发事故的危害降低到最小限度,努力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与此同时,立即向局指、凯指等有关部门报告。 发生突发事故后,要密切注意现场周围的动态,非救援和无关人员禁止进入或随意出入现场,尽力保持通往现场与外界道路的畅通。 突发事故应急处理的原则是把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应急医疗队利用现场医疗卫生条件对伤员进行急救处理,减少其痛苦,尽快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应急联系电话: 火警:119 匪警:110 医疗急救:120 交通急救:122 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0855-8222623 8.4 潜在的紧急情况的预防及相应措施 预防措施:与员工详细交底发生紧急事故的响应措施。 响应措施:发生紧急事故,首先现场无关人员立即撤离事故波及区,发现人向应急小组长及有关人员报告;应急小组长启动现场应急预案,同时按照程序逐级上报,必要时企业应急小组赴现场协助救援工作及对事故展开调查。 表19:紧急情况的预防与响应措施 紧急情况 预防措施及监控 响应措施 隧道塌方 按经审批后的正确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启动现场应急预案,危险源控制组人员排除险情,同时封闭塌体,以预防再次坍塌。 同时及时封闭高速公路,检查对高度公路是否有威胁。 伤员抢救组对埋入的人员组织有手刨挖,以避免伤员二次受伤,对受伤者进行现场必要的救治,同时拨打120送医院进行抢救 8.5 应急设备、物资、药品清单及获得地点 应急事故的救援物资提前足量储备,单独储存保管,不能移作它用。应急救援物资在进场前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或材料品质证明,其性能与材质须经试验室检验合格,满足工程需要。材料不合格、不能满足工程需要或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不能进场。 应急救援的设备和机械提前落实,实行“定人定岗定设备”责任制度,经常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始终处于完好无故障状态。救援指挥车辆、救援工程车辆、医疗卫生车与司机,保持良好状态。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需要。 确保施工现场存放一定量的方木、型钢、水泥、编织袋、碎石、砂等,同时应确保洞内至少有一台挖机运行完好,搅拌机、做到随用随修,确保关键时刻运转良好。 表20:小坳坡隧道应急设备、物资清单表 顺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存储位置 1 编织袋 小号 个 3000 进、出口工区各1500 2 铁锹 把 60 进、出口工区各30 3 抬筐 个 60 进、出口工区各30 4 镐把 把 60 进、出口工区各30 5 土镐 把 30 进、出口工区各15 6 铁丝 8# kg 300 进、出口工区各150 7 方木 10cm*10cm m3 6.0 进、出口工区各3 8 原木 最小直径20cm 根 30 进、出口工区各150 9 板材 5cm厚 m3 6.0 进、出口工区各3 10 片石 不小于15cm m3 200 进、出口工区各100 11 雨衣 件 120 进、出口工区各60 12 雨鞋 双 120 进、出口工区各60 13 安全帽 顶 120 进、出口工区各60 14 钢丝绳 10m 根 8 进、出口工区各4 15 安全网 m2 60 进、出口工区各30 16 防护绳 m 300 进、出口工区各150 17 防护旗 套 4 进、出口工区各2 18 强光手电 把 10 进、出口工区各5 19 工作灯 台 10 进、出口工区各5 20 三相电缆 m 600 进、出口工区各300 21 两相电缆 m 300 进、出口工区各150 22 发电机 240kw/h 台 2 进、出口工区各1 23 固定电话 台 2 进、出口工区各1 24 对讲机 台 8 进、出口工区各4 25 自卸车 辆 4 进、出口工区各2 26 装载机 台 2 进、出口工区各1 27 挖掘机 台 2 进、出口工区各1 8.6 应急设备维护 表21:应急设备维护安排表 序号 应急场所监控内容 负-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坳小坡 隧道 高速公路 安全 专项 施工 方案 学位 论文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