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角下传媒教育的六个向度_刘利刚.pdf
《符号学视角下传媒教育的六个向度_刘利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符号学视角下传媒教育的六个向度_刘利刚.pdf(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2023年第4期重庆三峡学院学报No.4.2023第39 卷(206期)JOURNAL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Vol.39 No.206作者简介:刘利刚(1976),男,甘肃天水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传播符号学与叙述学。李静(1975),女,河南洛阳人,重庆大学艾柯研究所所长,博士,特聘教授,主要研究符号学理论。基金项目: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体认+时代传媒人才培养的混合学习模式实践研究”(JY229623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电影中红色文化的符号学研究”(21BXW093)。-119-符号学视角下传
2、媒教育的六个向度刘利刚1李静2(1.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国际传播学院,重庆400031)(2.重庆大学艾柯研究所,重庆400031)摘要:从符号学视角看,教育是对受教育者符号化的过程。传媒教育包括新闻学与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专业教育。文章以雅柯布森符指过程六因素理论为依据,剥开传媒教育的表象,从刺点意义上精准把脉传媒教育过程的六个向度,能够更加清楚地讨论传媒教育中的诸多问题,是优化传媒教育过程的关键。分析传媒教育过程六个向度及其反馈关联过程,有助于认识、推进及创新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词:传媒教育;培养模式;符号学;符号化;展面;刺点;向度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3、8135(2023)04-0119-10从符号学的视角看,教育是由“符号型塑我们的信念体系”1的过程,即教育是对受教育者符号化(semiosis)的过程。当今的传媒教育概莫能外。传媒教育是一个外延相当广泛的“集体名词”,具体指新闻学与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专业教育,这些学科与各类“媒介”须臾不离。罗兰巴特在明室:摄影纵横谈中讨论摄影时,用了一对拉丁词“Studium”和“Punctum”239。赵毅衡建议将其译为“展面”和“刺点”3168。虽然这对概念意蕴丰富,存在不同解释,但撮要而言,展面主要强调正常化、均质化,而刺点与之相反,是一种“正常化”的断裂,强调一种独特的新奇体验,非普遍而普通的体
4、验。笔者用巴特刺点理论的意义在于,打破传媒教育过程及对其讨论的正常化、均质化。笼统地讨论传媒教育问题是一种展面意义上的讨论,而从六个向度对传媒教育符号化过程展开的“元符号学”4分析,则是一种刺点意义上的讨论。对这六个向度刺点意义上的考察能够促发传媒教育领域内施教者与受教者的符号化意识,而这种符号化意识的自觉有助于推进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DOI:10.13743/ki.issn.1009-8135.2023.04.006刘利刚李静:符号学视角下传媒教育的六个向度-120-一、“六个向度”之源:雅柯布森符指过程六因素传媒教育过程的六个向度之说,源自于罗曼雅柯布森(Roman Jakobs
5、on)著名的符指过程六因素理论。雅柯布森说,他的这个模式是由卡尔毕勒(KarlBuehler)的“工具论模式”(Organon-Model)发展而来的5。由于雅柯布森所用的某些术语,与符号学后来发展出来的一套术语很不相同,容易引起误会,所以赵毅衡在符号学中对雅柯布森所用的术语进行了改造,但出于对雅柯布森的尊重,在如图 1 所示的模式中,括号外用符号学一书现用的术语,而括号内用雅柯布森原先用的英文词。经过改造的模式如图 1 所示6。由于笔者主要用这个模式探究传媒教育中的六个向度,所以在赵毅衡改造的基础上又做了一些改动。笔者将“发送者”改为“施教者”,将“接收者”改为“受教者”,括号里的英文术语继
6、续使用雅柯布森原先用的英文术语,因为对于教育过程而言,施教者即发送者,受教者即接收者。其他四个向度没有做进一步的改动,因为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教育过程也即符指过程,均涉及对象、文本、媒介和符码。图图 1 雅柯布森符指过程六因素雅柯布森符指过程六因素雅柯布森认为,一个符号文本同时包含六个因素,符号文本不是中性的、平衡的,当文本让其中的一个因素成为主导时,会导向某种相应的特殊意义解释3179。而这种非“中性”的、特殊的导向性解释,恰巧具有“刺点”意味。实际上,雅柯布森的符号六因素模式,完全可以溢出“文本”,进入更为广义的“符号文本”范畴,将符号文本所在的整个“符号域”7囊括在内。正因如此,按照从“文
7、本”到“符号文本”的延展路径,传媒教育过程可以看作是一种“动态文本”抑或“活态文本”,顺其自然,符号文本六因素也就可以转换为传媒教育过程的“六个向度”。具体请参见图 2 所示。图图 2 传媒教育过程六向度传媒教育过程六向度这里需要详细解释的是,笔者为什么要在图 2 中使用“向度”这一概念,而没有使用原先的“因素”这一概念?因为“因素”是一个静态的描述性概念,“向重庆三峡学院学报-121-度”既包含“因素”这层意思,还具有偏向、突出等以言行事的语力。这六个向度之间并非相互独立,毫无关系,而是处于一种交织化状态。交织化状态指当某一向度凸显出来时,其他向度并没有因此而无所作为,恰恰相反,它们皆有所作
8、为。由于这六个向度整体构成了符号化过程,所以缺失其中任何一个向度,都难以完成对传媒教育的整体性“元符号学”观照。雅柯布森符指过程六因素可以用来分析传媒教育过程,或其他教育过程。这种发展了的创新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打破过于依赖技术的“技术决定论”模式,让教育回归到自身的原点。而之所以有如此之功效,盖因这六个向度都围绕如何促进人的发展而展开,皆以人为本。二、“情绪性”与“意动性”:施教者与受教者向度在传媒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作为施教者的教师和作为受教者的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两个向度。在如图 1 所示的雅柯布森符指过程六因素中,当表意过程侧重于发送者时,符号文本会出现较强的“情绪性”(emotive
9、)。例如,符号文本中的感叹词等。雅柯布森认为“情绪性”不一定仅靠文本中的感叹词,实际上在符号文本的各个层次上,如语言、语法、词汇上都会表现出情绪功能3179。从符号学的符号文本观来看,只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就是符号文本:“1.一些符号被组织进一个符号组合中;2.此符号组合可以被接收者理解为具有合一的时间和意义向度。”350考察传媒教育实践过程不难发现,传媒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正在发生或生成的符号文本。在传媒教育过程中,能够观察到一系列符号被组织起来,也观察到这一过程具有时间和意义向度,犹如甘肃陇南白马藏族的“池哥昼”8仪式一般,是一种“活态文本”,所以传媒教育过程本身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正在发生
10、或生成的符号文本。更进一步说,传媒教育过程亦是一个叙述文本。赵毅衡认为叙述文本包括两个要素:“1.某个主体把有人物参与的事件组织进一个符号文本中;2.此文本可以被接收者理解为具有时间和意义向度。”9进一步考察传媒教育过程,课堂教学中卷入了人物(施教者、受教者等),同时受教者即学生也能够从课堂中体认到时间和意义向度。因此,传媒教育的过程就是一场叙述过程,往往表现为一个叙述文本。这亦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在教育领域叙述探究成为热点。事实上,在心理学、社会学领域等,都将叙述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这里,以视听语言课为例做进一步阐述。分析许鞍华导演的 黄金时代(2014)时,整个课堂首先应侧重于施教者即教
11、师,教师可以通过语气、音色、姿势、表情、动作等吸引受教者即学生的注意力,这些相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来说,只是伴随文本,但这些伴随文本对学生而言具有非常强的“意动性”(conative),它刘利刚李静:符号学视角下传媒教育的六个向度-122-们能够促使学生作出某种反应。如果教师除了使用以上伴随文本外,以命令、呼唤句、祈使句方式“以言言事”,将更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施教者与受教者联动,在课堂这一“活态文本”中,文本身份或符号身份是可以变动的。即是说,教师既可作为施教者,又可作为受教者,学生的身份也可作相应变换。具体来说,在开始对影片黄金时代做拉片之前,教师应该以疑问语气向学生发问,
12、如该片中共计出现了多少个剧中人物直接面对观众讲话的镜头?在我们以往的观看经验中,这种剧中人物直接面对观众讲述的情况是相对阙如的。在实际拍摄中,演员是不能有意地盯着摄影机镜头的。电影是一个虚构世界,它与实在世界之间隔着屏幕。许鞍华导演别出心裁的做法极具标出性。而教师可以将这种标出性作为向学生发问的基础,结合语气、音色、姿势、表情、动作等情绪性表达,以疑问句发问,并辅之以祈使句等意动性较强的话语引导,促使学生作出某种反应。反过来,学生也可借由前述相同做法,引起教师的注意,使教师作出相关回应。当教师与学生互动频繁、情绪性与意动性良性互调互增时,教学效果一定会获得极大的提升。在智媒“必行”的当下,施教
13、者与受教者这两个向度显得尤为重要,施教者在训练受教者批判性的反思精神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就目前非常火的人工智能 ChatGPT 而言,在技术路径上,它通过前所未有的大语言模型训练和对人类反馈方式的学习,具备了生成对话的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人的“超级模拟”。但不难发现,ChatGPT 也离不开人类文化对它的“投喂”,它的背后是具有反思精神的主体,而施教者与受教者应该就是这样的主体。三、“指称性”与“诗性”:对象与文本向度在传媒教育过程中,对象与文本是必不可少的两个向度,它们总体上可划归为教学的内容层面。在如图 1 所示的雅柯布森符指过程六因素中,当表意过程侧重于对象时,符号就会出现较强的
14、“指称性”(referential),而当表意过程侧重于文本本身时,就会出现“诗性”(poeticalness)。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文本”与前文所讨论的“符号文本”和“叙述文本”中的“文本”不同,前文所述文本更多是从广义上而言的,而这里的文本主要指称内容层面。仔细分析雅柯布森的对象、文本两因素表意偏向理论,不难发现它们在传媒教育过程中也有所体现。在传媒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讲授相关内容,这些内容是教师备课时选择的结果。以新闻摄影教学为例,新闻摄影教学的内容偏向于“对象”,必须遵循“所指优先”1017-21,意义必须明确,指向外延,且不可仅偏向于“文本”,追求“能指优先”1017-21,只
15、具有“诗性”。对新闻摄影而言,所拍照片不可以仅指向自身,而缺乏真实的外延。否则,就是弄虚作假。重庆三峡学院学报-123-诚然,语言如“钉”能够精准定位,图像如“锤”能够楔入记忆深处11190。也许正因如此,新闻照片造假风波,不仅屡见不鲜,而且还让人们记忆犹新。其中,有关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分析已非常丰富,不再赘述。这里主要从纪实型与虚构型的“双区隔”理论对新闻摄影造假风波进行分析,这种分析目前还相对阙如。笔者研究了新闻摄影教学的大量文献,结合自身的新闻摄影教学实践,发现新闻摄影教学特别重视实践性,这值得肯定,但是不能够忽视理论教学,而且现有教材中关于新闻摄影的理论没有切中新闻摄影的肯綮,“双
16、区隔”理论有助于弥补这些不足。分析大量假新闻照片,追溯它们“假”的根本原因,在于现有新闻摄影理论对于新闻照片之真假的辨别是失语的,即从理论上还没有将“虚构”与“真实”的“边界”划分清楚。在当今视觉文化盛行的时代,符号极大丰富,如何让自己的照片博得眼球,在众多照片中“凸显”出来,给新闻摄影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由于在新闻摄影教学上没有讲清楚如何对新闻照片进行“图像修辞”,可能会导致走上记者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为了个人业绩,在不经意间或有意地进行“图像历险”,从而制造出“假照片”。毋庸置疑,一幅新闻照片之所以吸引人,缘于它是一幅有故事的照片,由于其中的故事是被叙述出来的,所以新闻摄影也就成了符号叙述
17、学研究的题中之义。在图 2 传媒教育过程六向度中,“对象”可以对应于“一度区隔”的“纪实型”叙述,“文本”可以对应于“二度区隔”的“虚构型”叙述。这里的“一度区隔”与“二度区隔”就是所谓的“双区隔”理论12。它可以阐释“真实”在什么意义上是“真实的”,“虚构”在什么意义上也是“真实的”,这两种“真实”对二次叙述化来说的确都是“真实的”,因为它们的基础语义域都扎根于社会现实的土壤中。倘若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对此理解不透彻,则很容易弄“假”成“真”。这正是新闻照片真假之辨的肯綮。新闻摄影不仅在“一度区隔”中要真实,在“二度区隔”中也要真实,除非是在新闻题材的电影中,那另当别论。在“一度区隔”中,由于主
18、要是再现性的媒介及其可能操作,所以它是透明的,也往往被忽略,但恰因如此,它也成了造假的滥觞之地,由它所制造出的“二度区隔”即内容表现层面,很难看出真假。人们常说的“P 图”(所谓“P 图”是指对图片做美化、变更、修复、拼接等操作),就属于一度再现区隔范围内的生产意义的活动。新闻照片的意义即“二度区隔”中的意义,理当来自“田野”中,即真实的事件中。这里的意义也可以理解为“对象”,“新闻照片”是“再现体”,“真实事件”是“对象”,“各种报道”是“解释项”。在此三者之中,新闻照片和各种报道属于符号文本,而这些符号文本扎根的“基础语义域”就是真实世界,它们所指称的“对象”就是真实事件。一度区隔中的“P
19、 图”是否不失变形地凸显二度区隔中的“对象”则刘利刚李静:符号学视角下传媒教育的六个向度-124-是关键。如果“P 图”操作使得展示在二度区隔中的“再现体”无法在田野(实在世界)中找到“对象”,那就是作假。反过来,倘若“P 图”操作使得二度区隔中的“再现体”能够在田野中找到“对象”,那就是再现“真实”。因此,仅就新闻摄影而言,对象偏向还是文本偏向,对于新闻照片是真是假的生产与判断非常关键。对象偏向,符号出现“指称性”;文本偏向,符号出现“诗性”。新闻照片,既真实又美观,何其美哉!但需要注意的是,要找准对象偏向与文本偏向的平衡点,无论过分偏向于谁,都会过犹不及。在传媒教育过程中,将对象与文本这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符号学 视角 传媒 教育 六个 刘利刚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