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困境到认知陷阱:生成式技术驱动型信息生态系统安全问题研究.pdf
《从知识困境到认知陷阱:生成式技术驱动型信息生态系统安全问题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知识困境到认知陷阱:生成式技术驱动型信息生态系统安全问题研究.pdf(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特约稿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向海外公共安全的事件画像与多源数据融合方法”(7 2 0 0 4 1 7 1)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 白云,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家安全、网络舆论;李白杨,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导,研究方向为国家安全情报、信息资源管理;毛进,副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信息组织、大数据分析;李纲(通讯作者),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信息资源管理,竞争情报与竞争策略,E m a i l:i m i s w h u a l i y u n.c o m。本文引用格式:白云,李白杨,毛进,等.从知识困境到认知陷阱:生成式技术驱动型信息生态系统安全问题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2 0 2 4,1 4(1):1 3-2 1.从知识困境到认知陷阱:生成式技术驱动型信息生态系统安全问题研究白 云1 李白杨2,3 毛 进1,4 李 纲4(1.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 3 0 0 7 2;2.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苏州,2 1 5 0 1 1;3.南京大学数据智能与交叉创新实验室,南京,2 1 0 0 3 3;4.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武汉,4 3 0 0 7 2)摘 要 生成式技术驱动型信息生态系统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对整个信息环境中的知识传递与共享、认知流动与扩散过程发挥支撑和推动作用。然而,这种创新型的信息生态系统也伴随着知识安全和认知安全问题的
3、出现。本文从知识环境和认知环境两个层面入手,对生成式技术驱动型信息生态系统的特点、优势与风险进行深入剖析,探索如何在符合人类价值观和社会伦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潜力,推动构建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生成式技术驱动型信息生态系统。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信息生态系统 知识安全 认知安全 知识环境 认知环境中图分类号G 3 5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0 9 5-2 1 7 1(2 0 2 4)0 1-0 0 1 3-0 9D O I:1 0.1 3 3 6 5/j.j i r m.2 0 2 4.0 1.0 0 9F r o m Epi s t e m o l ogi c a
4、 l P a r a d o x t o C ogn i t i v e T r ap:R e s e a r c h o n S e c u r i ty I s s u e s o f G e n e r a t i v e T e c h n o l og y-D r i v e n I n f o r m a t i o n E c o sys t e mB a i Y u n1 L i B a i y a n g2,3 M a o J i n1,4 L i G a n g4(1.S c h o o l 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 M a n a g e m e
5、 n t,W u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W u h a n,4 3 0 0 7 2;2.S c h o o l o f D i g i t a l E c o n o m y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N a n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S u z h o u,2 1 5 0 1 1;3.D a t a I n t e l l i g e n c e a n d C r o s s I n n o v a t i o n L a b,N a n j i n g U n i-v e r s i t y,N a
6、 n j i n g,2 1 0 0 3 3;4.I n f o r m a t i o n R e s o u r c e s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W u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W u h a n,4 3 0 0 7 2)A b s t r a c t G e n e r a t i v e t e c h n o l o g y-d r i v e n i n f o r m a t i o n s y s t e m,w i t h g e n e r a t i v e a r t i f i c i a l i n t
7、 e l l i g e n c e a s i t s c o r e,s u p p o r t s a n d p r o m o t e s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k n o w l e d g e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a n d s h a r i n g,a s w e l l a s c o g n i t i v e f l o w,a n d d i f f u s i o n i n t h e e n t i r e i n f o r m a t i o n e n v i r o n m e n t.H o w e
8、 v e r,i t a l s o p o s e s c h a l l e n g e s t o e p i s t e m i c s e c u r i t y a n d c o g n i t i v e s e c u r i t y.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d v a n t a g e s,a n d r i s k s o f t h e g e n e r a t i v e t e c h n o l o g y-d r i v e n i n f
9、 o r m a t i o n e c o s y s t e m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o f e p i s t e m i c a n d c o g n i t i o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s.I t e x p l o r e s h o w t o f u l l y r e a l i z e t h e p o t e n t i a l o f g e n e r a t i v e a r t i f i c i a l i n t e l l i g e n c e w h i l e a
10、 d h e r i n g t o h u m a n v a l u e s a n d s o c i a l e t h i c s,t o p r o m o t e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a n e f f i c i e n t,s e c u r e,a n d s u s t a i n a b l e g e n e r a t i v e t e c h n o l o g y-d r i v e n i n f o r m a t i o n e c o s y s t e m.31K eyw o r d s G e n e
11、 r a t i v e a r t i f i c i a l i n t e l l i g e n c e;I n f o r m a t i o n e c o s y s t e m;E p i s t e m i c s e c u r i t y;C o g n i t i o n s e c u-r i t y;E p i s t e m i c e n v i r o n m e n t;C o g n i t i o n e n v i r o n m e n t1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信息生态系统的新变量信息生 态 系 统 是 由 信 息 资 源、信 息 载体、信息传播者
12、、信息接受者及其相互作用环境构成的复杂系统,其组成要素可以简单地分为人、信息和信息环境1。在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是核心和基础,既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载体,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人类是主体和参与者,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处理、传播和利用信息;信息环境则是背景和条件,对人类的信息行为产生影响和制约。这些要素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了一个动态变化、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有机整体2。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信息生态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首先,该技术实现对知识和内容的深入挖掘、关联与重组以及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深度整合,并产生全新见解。人类社会知
13、识总量将出现指数级增长,个体需要采用新的认知方式来适应更短的知识更新周期。其次,该技术带来丰富的信息载体和互动式体验,增强了用户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相比传统的被动接收信息方式,在此模式下,用户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内容互动的参与者和共同创造者,这一用户角色的转变必然会催生认知方式和信息处理模式的变革。此外,该技术可以跨越物理和网络壁 垒,实 现 全 球 化 知 识 社 群 的 实 时 链接。信息高连接性与高随机性交流也使得个体认知过程面临来自不同文化与社会的复杂影响,要求个体适应更广泛的知识互动与认知冲突。本文将这种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以数据、算法与算力为支撑,以多样化的信息载体与
14、交互方式为表现,支持并推动整个信息环境中知识传递与共享、认知流动与扩散过程的新型信息生态系统定义为生成式技术驱动型(g e n e r a t i v e A I-d r i v e n)信息生态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数据源与知识库为生成式技术提供丰富的训练数据与知识基础;生成式算法负责对输入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并根据用户需求生成有针对性的内容;交互界面与用户代理提供友好、灵活和个性化的用户界面以及多样化交互方式。图1 生成式技术驱动型信息生态系统架构生成式工具提高了信息的获取、传播与生产效率,增强了信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拓宽了信息消费的范围和深度,优化了信息服务的模式和
15、体验,为信息环境注入新的动力,形成了兼具复杂性、自主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等特征的新型信息生态系统范式3,这一范式必将深刻影响内容消费的方式和体验。41然而,该 技 术 也 引 发 了 诸 如 知 识 真 实性、完整性、可靠性以及认知中立性、多元性、客观性等方面的挑战。一方面,该技术具有较高的自主性与灵活性,在其生成过程中可能出现偏差或错误,导致其输出结果与预期目标不符或存在质量问题。另一方面,该技术具有高度仿真性与隐蔽性,在其输出结果中可能存在虚假或误导性信息,用户往往难以辨别真伪,以致产生错误认知。因此,如何鉴别与防范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产生或引发的知识安全风险,以及如何提高和保障由生成式人工
16、智能技术影响或参与的用户的认知安全水平,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生成式技术驱动型信息生态系统的特征、优势与风险,并探讨如何构建高效、可靠、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生态。2 知识与认知的协同演进:信息环境多维视角解析信息环境是人类和自动化系统观察、定位、决策和行动的基本环境,它由个人或群体接 触 可 能 的 信 息 及 其 传 播 后 的 总 体 构成4。根据信息对人类作用机制的差异,可以将其简单划分为两个维度:知识环境(e p i-s t e m i c e n v i r o n m e n t)和 认 知 环 境(c o g n i t i o n e n v i r o n m e
17、 n t)。知识环境为认知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而认知环境则决定了人们如何获取、理解和应用知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演进关系,不仅促进了人类的知识创新和智力发展,也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1 知识环境 信息资源与服务的客观存在知识环 境 是 由 信 息 资 源(包 括 人 类 创造、积累的知识体系、理论、方法、规范等)和信息服务(包括提供信息获取、创造、传播和应用的平台、工具、机制等)组成的客观存在5。知识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的基础与条件,决定了人们可以获取和使用的信息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主要受到技术、政策、文化等因素的调节6。2.1.1 知识环境的演变与研究
18、知识环境的研究起源可以追溯到2 0世纪中叶,随着知识管理和信息科学的发展,学者们开始关注知识环境的构成、特征及其对人类认知和行为的影响。例如,美国信息科学家S h a n n o n和W e a v e r在他们的著作数学信息论中,提出了信息传递和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为理解知识环境中的信息流动和传播奠定了基础7。随后,学者们对知识环境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拓展。例如,英国社会学家G i d d e n s在他的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探讨了现代社会知识环境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强调了知识环境的动态性、多样性和相互关联性8。此外,瑞典图书馆学家H j r l a n d在信息领域提出了“领域分析”的方法
19、,关注知识环境中各个学科领域的特点和发展,为知识组织和检索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9。2.1.2 知识环境的特性与发展知识环境这一概念诞生于2 0世纪后半叶,它是对认识论的一个扩展和更新1 0。与传统认识论主要关注知识本身不同,知识环境从更广泛的角度审视知识产生和传播的物理、社会和文化因素。在知识环境中,知识被认为是一种动态的、互动的、情境化的以及与 价 值 相 关 的 过 程,而 非 静 态 的、孤 立的、普遍化的、客观的产品1 1。知识环 境 研 究 涉 及 计 算 机 科 学、信 息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该研究的兴起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互联网
20、的诞生和普及为知识环境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背景和理论基础。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环境将继续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拓展,为人类的知识创新和传播提供更为强大的支持。2.2 认知环境 信息感知与接受的主观意象认知环境是由人类对信息的认知需求、方式、能力以及相关的观念、态度、价值观和信念等组成的主观意象,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感受与评价,决定了人们对信息资源和51信息服务的选择标准和评价方法1 2。认知环境主要受到个体自身以及社会舆论、政治宣传等条件的约束1 3。2.2.1 认知环境的起源与发展认知环 境 的 概 念 最 早 由 美 国 心 理 学 家G i b s o n1 4在他的感
21、觉系统视为知觉系统一书中提出。G i b s o n认为,人们的感知和行动不仅仅受到物理环境的影响,还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因此,认知环境应该包括多种因素,如物理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工 具 和 技 术 以 及 人 类 自 身 的 认 知 特征,如认知结构、认知过程和认知策略等。例如,美国心理学家B r u n e r等1 5在行为的意义一书中提到“意义建构”的概念,认为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和组织是基于其对信息意义的构建而实现的。认知环境的研究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逐渐兴起,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心理学、人机交互等领域1 6。学者们进一步扩展和细化了认 知 环 境 的 概 念,提 出 了“认
22、知 工 具箱”(c o g n i t i v e t o o l k i t s)的概念,认为认知环境不仅 包 括 物 理 环 境、社 会 环 境 和 文 化 环境,还包括人们使用的各种工具和技术,如计算机、网络、软件等1 7。这些工具和技术不仅改变了人类对信息的处理方式,也进一步塑造了人类的认知环境。2.2.2 认知环境的特性与应用认知环境具有多样性和可塑性,它既可以改进个体或群体对于已有或新获得知识内容进行加工或创新时所采取的策略或方法,也可以限制或阻碍其认知活动的开展。高水平的认知环境可以促进个体进行深入而批判性的思考,并形成自己独立而有价值的见解或贡献。认知环境是一个涵盖多种因素的复
23、杂概念,包括人类对信息的认知需求、方式、能力、观念、态度、价值观和信念等。认知环境的研究为理解人类认知过程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类认知的本质和规律,还能够指导和促进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加快教育和社会的数字化转型。3 信息生态系统智能化变革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环境的特性也在 不 断 演 变,主 要 体 现 在 以 下 几 个 方面:首先,信息资源的规模和多样性持续扩大,涵盖了各个领域和层面的知识和数据;其次,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不断拓宽,构建出碎片化、多元化、实时化和互动化的信息流;再者,知识创新的周期和强度日益加快,对快速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提出
24、了更高要求。如何在信息环境中高效利用资源,提升知识创新和传播的效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生成式技术应运而生,成为构建智能化信息环境的理想选择。3.1 信息交流方式变革信息生态系统的智能化进程首先体现在信息交流方式的变革。交流作为推动认知进步与社会进化的基石,其模式正由人与人自然交流转向 人 与 系 统 之 间 持 续 的 深 层 次 互动,即智能交流。作为交流主体,生成式系统拥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理解框架和表达方式。它能够进行自然语言理解,围绕复杂话题与人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交流过程中不断学习、修正和更新自身的知识与观点。这使人与系统之间的交互充满挑战,但也使人获得全新的认知体
25、验。与人际交流相比,智能交流能够提供更广泛、准 确 的 知 识、新 颖 的 思 考 角 度 与 观点、对人思想的更深入理解与更高的交流效率、对社会规律与群体心理的深刻理解,并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实现大规模个性化的交流,同时排除偏见与情绪干扰,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与建议。3.2 社会认知体系变革信息生态系统的智能化进程伴随着社会认知体系的转变。首先,随着智能系统知识库的不断丰富与理解能力的提高,个体通过与智能系统的持续互动接触更广泛的跨学科知识,不断拓展其认知疆域。更频繁的知识更新周期也要求个体持续检验并修正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与61思维模式。此外,长期与智能系统互动,还要求个体提高社会认知能力,不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知识 困境 认知 陷阱 生成 技术 驱动 信息 生态系统 安全问题 研究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