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模版.doc
《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模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模版.doc(2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xx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xx总发〔xx〕120号,xx年7月5日印发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资产质量,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行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贷款风险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其实质是判断借款人(债务人,下同)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的可能性。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风险分类涉及的贷款包括贷款和表外业务,其中贷款业务包括公司贷款、个人贷款、贴现等;表外业务包括承兑、保函、信用证、贷款承诺等。 第四条 贷款风险分类的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分类应真实客观地反映各类贷款的风险状况; (二)及时性原则:应及时、动态地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等状况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 (三)重要性原则:对影响贷款风险分类的诸多因素,根据本管理办法的分类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 (四)审慎性原则: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应适度下调其分类等级。 第五条 贷款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 (一)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 (二)及时发现信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贷款管理; (三)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第二章 贷款风险分类定义 第六条 按照本行内部管理需要和风险程度大小,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第七条 五类贷款的定义分别为: (一)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二)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三)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四)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五)损失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第三章 贷款风险分类标准与认定 第八条 根据贷款对象不同,本行贷款风险分类包括公司贷款、小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三大类,按其特征进行分类。对重组贷款、贴现和表外业务作相应规定进行分类。 第九条 公司贷款分类标准: (一)正常类贷款的特征: 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能按期足额支付贷款本息的; 2、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稳定),现金流量充足; 3、借款人信用记录良好,对本行及其他银行均未拖欠贷款本息; 4、有足值的、真实的、合法的存单、国债、银行承兑汇票等质押的; 5、以房产作为有效抵押,且抵押率未超过本行标准的; (二)关注类贷款的特征: 1、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 2、借款人的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存货周转率等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有较大下降; 3、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调整,基建项目工期延长一年以上,或概算调整幅度超过原计划15%以上; 4、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不利变化; 5、贷款抵押(质)物价值下降幅度较大,或本行对抵押(质)物失去控制; 6、贷款保证人的财务状况出现疑问; 7、借款人的关联公司或母子公司发生经济纠纷,卷入法律诉讼; 8、贷款本金和利息虽尚未逾期,但借款人有利用兼并、重组、分立等形式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嫌疑; 9、借新还旧,或者需通过其他融资方式偿还; 10、改变贷款用途; 11、贷款本金或者利息逾期; 12、同一借款人对本行或其他银行的部分债务已经不良; 13、本行信贷档案不齐全,贷款的有关法律文件遗失,并且对贷款的偿还构成实质性影响; 14、违反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及本行审批权限规定发放的贷款。 (三)次级类贷款的特征: 1、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出现明显问题,营业收入、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出现恶化趋势,借款人已不能正常归还贷款本息,还款需要执行担保; 2、担保的价值可能不足以保证贷款本息的足额偿付; 3、借款人利用合并、分立等形式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本金或者利息已经逾期的; 4、因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而无力还款需要重组的贷款; 5、贷款本金逾期(含展期后)超过一定期限,其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的; 6、借款人不能偿还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到期债务、或向其他债权人支付出现困难并且难以获得新的资金、或已诉诸法律的; 7、借款人将贷款挪作他用,可能影响正常还款; 8、借款人采用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套取贷款; 9、借款人已不得不寻求拍卖抵押品,担保人履行担保等还款来源; 10、借款人出现其他影响还款的非财务性重大事件; 11、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处于停缓状态且前景不乐观的; (四)可疑类贷款的特征: 1、逾期在180天以上的; 2、贷款担保价值严重不足; 3、借款人已停业或即将停业或准备清盘; 4、已知借款人恶意逃废债务且追索困难; 5、借款人的还款责任出现法律纠纷且已进入诉讼程序; 6、贷款项目,如基建项目处于停建状态; 7、借款人已资不抵债; 8、贷款经过了重组,仍然逾期,或仍然不能正常归还本息,还款状况未得到明显改善。 (五)损失类贷款的特征: 1、经法院强制执行未能收回贷款、法院终审判决银行全额败诉的贷款、虽胜诉但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申请执行或借款人无财产收入可执行或因其他不可抗力无法执行而导致贷款损失的; 2、贷款主合同已超过诉讼时效,借款人对任何主张债权的文件不予确认,通过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必要的法律程序均无法收回贷款的; 3、未与借款人签订贷款合同(协议),或贷款合同(协议)原件灭失,以任何方式主张债权,借款人均不予以确认贷款的; 4、债务人依法宣告破产、解散、被撤销(关闭)并终止法人资格,银行对债务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债权的; 5、债务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解散、被撤销(关闭),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终止法人资格,银行对债务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债权的; 6、借款人没有任何还款能力和资产,且贷款担保已过担保期间,担保人拒不履行保证责任;或担保人企业已破产、被公告注销、被撤销(关闭);或担保人经营状况恶化,财务亏损,严重资不抵债,已完全不能履行担保责任的; 7、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者死亡,银行依法对其财产或遗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债权的; 8、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赔偿,或接受保险赔偿后,确实无力偿还部分或全部债务,银行对其财产进行清偿和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债权的; 9、借款人已不能偿还到期债务,银行对依法取得的抵债资产,按评估确认的市场公允价值入账后,扣除抵债资产接收费用,小于债权的差额,经追偿后无法收回债权的; 10、其他可能或已造成贷款本息全部或大部分损失的情况的。 第十条 小企业贷款分类标准: 小企业贷款包括微型企业贷款和个体工商户贷款(有营业执照的个人经营贷款),原则上按照逾期时间和担保情况相结合的风险分类矩阵确定分类级别: 逾期时间 担保方式 未逾期 1—30 天(含) 31—90天(含) 91—180天(含) 181—360天(含) 360天 以上 信用 正常 关注 次级 可疑 可疑 损失 保证 正常 正常 关注 次级 可疑 损失 抵押 正常 正常 关注 关注 次级 可疑 质押 正常 正常 正常 关注 次级 可疑 对于出现以下重大事项,并严重影响小企业履约能力的,应酌情在风险分类矩阵的基础上适当下调其分类级别: (一)外部政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二)客户业主或主要股东,或关联企业超能力对外担保,或抵(质)押物价值发生重大变化的; (三)客户业主或主要股东,或关联企业财务状况有重大变化的; (四)客户业主或主要股东,或关联企业涉及诉讼的; (五)客户业主或主要股东,或关联企业有重大违约行为的; (六)客户业主或主要股东,或关键管理人员,或核心技术人员发生变动的; (七)客户发生并购、重组或产权变更的; (八)其他重大事项。 对于出现以下预警信号,并可能对信贷资产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应酌情在风险分类矩阵的基础上适当下调分类级别: (一)与客户品质有关的信号 1、客户关键人员如经营决策人员、主要执行人员和技术人员失踪或无法联系; 2、客户拒绝提供与信用审核有关的文件; 客户隐瞒重要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如隐瞒资产、债务或抵(质)押物的真实情况; 3、客户无恰当理由突然改变会计政策或核算方法以及折旧计提方式、存货计价方式等; 4、客户无正当理由撤回或延迟提供与财务、业务、税收或抵(质)押担保有关的信息或应提供的其他文件; 5、客户的竞争者、供应商或其他客户对授信客户的负面评价,以及媒体的负面报道; 6、客户改变主要授信银行,向众多银行借款或不断在这些银行之间借新还旧; 7、客户频繁更换会计人员或主要管理人员; 8、客户、客户的法定代表人或客户的实际控制人卷入法律纠纷; 9、客户有破产和解或破产重整经历。 (二)小企业业主及主要股东个人的风险预警信号 1、有赌博、涉毒、嫖娼等违法或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2、持有外国护照或拥有外国永久居住权,或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 3、被公众媒体披露的其他不端行为; 4、社会公众对客户法定代表人或经营者个人品质、行为反映不良; 5、客户法定代表人或经营者个人纳税额大幅度下降。 (三)客户在银行账户变化的信号 1、客户在银行的存款不断减少或出现异常变化; 2、对授信的长期占用; 3、缺乏财务计划,如总是突然向银行提出借款需求; 4、短期授信和长期授信错配; 5、经常接到供货商查询核实存款情况的电话; 6、突然出现大额资金向新交易商转移。 (四)客户管理层或关键技术人员变化的信号 1、关键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行为异常; 2、财务计划和报告质量下降; 3、主要业务频繁变化; 4、对竞争变化或其他外部条件变化缺少对策; 5、核心盈利业务削弱和偏离; 6、以往的合作伙伴不再与其合作; 7、不遵守授信承诺; 8、管理层能力不足或构成缺乏代表性; 9、缺乏技术工人、工资不能正常发放或有劳资争议。 (五)业务运营环境变化的信号 1、存货异常变化; 2、工厂维护或设备管理落后; 3、主要业务发生变动; 4、缺乏操作控制、程序、质量控制等; 5、主要产品线的供货商或客户流失; 6、水电费或其他公用事业收费的支出显著减少。 (六)财务状况变化信号 1、拖延付息或还本,经常申请延期支付,或申请实施新的授信,或不断透支; 2、申请授信支付其他银行的债务,授信抵押品情况恶化或再次用于抵押; 3、客户或其业主或其主要股东向其他企业或个人提供抵(质)押物担保或保证; 4、客户主要股东向其他人转让或拟转让股权; 5、客户财务比率指标恶化,包括: (1)流动性比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过低; (2)杠杆比率如负债比率过高,经常用短期债务支付长期债务或作为长期资金使用; (3)保障比率如利息保障倍数过低,现金流不足以支付利息; (4)获利能力比率如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等大幅下降。 6、应收、应付项目发生异常变化; 7、支票收益人要求核实客户支票账户的余额; 8、定期存款余额减少; 9、授信需求增加,短期债务超常增加; 10、客户自身的配套资金不到位或不充足; 11、其他银行提高对同一客户的利率; 12、客户申请无抵(质)押授信产品或特殊还款方式; 13、银行无法控制的抵押物和质押物; 14、客户无形资产占比过高或者无形资产估价过高; 15、客户或有负债大幅增加; 16、客户关联交易增多。 (七)客户履约能力变化信号 1、客户现金流出现问题; 2、客户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下降; 3、客户还款记录不正常或未按合同还款; 4、客户欺诈,如在对方付款后故意不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 5、客户弄虚作假,如伪造或涂改各种批准文件或相关业务凭证; 6、客户主要业务或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动。 对小企业贷款业务发生逾期后,借款人或担保人能够追加提供履约保证金、变现能力强的抵(质)押物等低风险担保,且贷款业务风险可控,资产安全有保障的,风险分类级别可以上调。 第十一条 个人贷款分类标准 个人贷款包括个人经营贷款(无营业执照)和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原则上按照逾期时间和担保情况相结合的风险分类矩阵确定分类级别: 逾期时间 担保方式 未逾期 1—30 天(含) 31—90天(含) 91—180天(含) 181—360天(含) 360天 以上 信用 正常 关注 次级 可疑 可疑 损失 保证 正常 正常 关注 次级 可疑 损失 抵押 正常 正常 关注 关注 次级 可疑 质押 正常 正常 正常 关注 次级 可疑 个人消费贷款原则上按逾期时间确定分类级别: 逾期 天数 未逾期 1至 120天 121至 180天 181天 至240天 241天 至360天 361天 以上 正常 正常 关注 次级 可疑 损失 第十二条 贴现业务分类标准: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和福费廷:系统自动分类,分类一般直接分为正常(如果产生垫款按垫款类处理);商业汇票贴现:系统自动分类,分类一般直接分为正常(如果产生垫款对保贴人进行手工分类)。 第十三条 表外业务分类标准: 表外业务按风险敞口和担保情况相结合确定分类级别(如果产生垫款按垫款类处理): 风险敞口 担保类型 等于0 大于0(且没有其他表内公司业务) 大于0(且有其他表内 公司业务) 信用 正常 关注 同相同担保方式贷款分类最高级别 保证 正常 正常 (同上) 抵押 正常 正常 (同上) 质押 正常 正常 (同上) 第十四条 重组贷款类别认定 重组贷款是指银行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而对借款合同还款条款作出调整的贷款。本行重组贷款至少归为次级类。 重组后的贷款如果仍然逾期,或借款人仍然无力归还贷款,本行至少归为可疑类。 重组贷款的分类档次在至少6个月的观察期内不得调高,观察期结束后,应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第四章 贷款风险分类依据 第十五条 贷款分类实际上是判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本息的可能性,根据分类定义和分类标准分类时,要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一)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二)借款人的还款记录; (三)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四)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 (五)贷款的担保; (六)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 (七)银行的信贷管理状况。 第十六条 贷款分类要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借款人的正常营业收入作为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贷款的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包括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 第十七条 不能用客户的信用评级代替对贷款的分类,信用评级只能作为贷款分类的参考因素。 第五章 贷款风险分类程序 第十八条 分类的程序按下列步骤进行: (一)阅读信贷档案; (二)审查信贷资产的基本情况; (三)确定贷款偿还的可能性; (四)初分; (五)审查; (六)认定; (七)上报初步分类情况; (八)总行认定、汇总分析; (九)针对分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信贷资产风险程度,对造成资产质量事故的责任人实施处罚。 第十九条 分类结果最终认定实行权限管理,按本行分类系统相应流程进行操作。 第六章 组织与职责 第二十条 总行贷款风险分类工作委员会的职责 (一)负责制定本行贷款风险分类的政策和制度; (二)负责听取总行风险管理部的风险分类工作汇报,审定全行季度贷款风险分类结果; (三)负责根据全行贷款风险分类结果,对全行不良贷款处置和资产损失准备计提等提出意见。 第二十一条 总行风险管理部的职责 (一)负责全行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组织、实施、指导; (二)负责组织、实施全行贷款风险分类的复审工作; (三)负责对全行季度贷款风险分类的复审认定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交总行贷款风险分类工作委员会讨论认定; (四)负责根据相关要求报送全行贷款风险分类结果。 第二十二条 总行授信管理部的职责 (一)参与贷款质量风险分类的管理与监测; (二)负责对不良贷款处置的组织、实施和指导。 第二十三条 总行公司部的职责 (一)参与贷款质量风险分类的管理与监测; (二)负责组织客户经理贷款风险分类业务培训。 第二十四条 总行计划财务部的职责 负责根据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意见,落实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不良贷款核销工作。 第二十五条 总行稽核监察部的职责 负责对贷款风险分类结果的真实准确性进行检查。 第二十六条 分支行的职责 (一)负责贯彻、执行总行有关贷款分险分类管理的制度和要求; (二)负责辖内机构贷款风险分类的初分工作,保证资料和数据的真实性,客观反映贷款的风险状况; (三)负责辖内机构贷款风险分类的初审工作,对分类的初分结果进行审核,确定分类的初审结果; (四)负责对辖内风险分类的认定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资产质量状况,每季向总行风险管理部报送辖内风险分类报告。 第二十七条 各级分类人员的主要职责 (一)初分人员 1、负责按照本行贷款风险分类的有关要求,收集分类信息资料,将经审核合格的各种信息和数据及时、准确、全面、完整地录入信贷系统; 2、负责完成贷款风险分类的初分工作,提出初分意见及理由。 (二)初审人员 1、负责对贷款风险分类的初分结果进行审查,对不符合分类程序和标准要求的应退回重新办理,对资料不完备的应要求初分人员进行补充; 2、负责完成贷款风险分类的初审工作,提出初审意见及理由,初审意见与初分意见有分歧的应详细阐明理由。 (三)复审人员 1、负责对贷款风险分类的初审结果进行审查,对不符合分类程序和标准要求的应退回重新办理,对资料不完备的应要求补充完备; 2、负责完成贷款风险分类的复审工作,提出复审意见及理由,复审意见与初审意见有分歧的应详细阐明理由。 第七章 风险分类的管理要求 第二十八条 本行开发运用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和系统分类功能,实行“按季分类,按月统计,实时调整”的方式,每季对全部贷款分类1次,每月利用信贷系统分类功能进行统计监控,期间对于出现问题或变化较大的贷款,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分类结果。分类时采取逐笔分类或批量分类和人工分类或自动分类。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进行分类或调整对贷款的分类: (一)新发放的贷款,包括纯新发放贷款、借新还旧、回收再贷、展期、信用证修改、保函修改等; (二)担保合同变更的贷款; (三)担保、承兑、信用证等发生被迫垫款的; (四)借款人财务状况或影响贷款偿还的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的贷款; (五)不良贷款处置发生变化; (六)对系统分类和矩阵分类结果不能真实反映风险状态的贷款; (七)根据稽核检查结果和外部有关检查机构提出的意见需调整分类的贷款。 第三十条 同一客户有多笔业务,若担保方式一致,原则上应保持分类的一致性。同一笔贷款不得拆分分类。 第三十一条 分支行和总行业务部门要建立完整的信贷档案,保证分类资料信息准确、连续、完整。要按照本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开展信贷业务和分类工作,保证贷款分类的独立、连续、可靠。总行和分支行管理层对贷款分类制度的执行、贷款分类的结果承担责任。 第三十二条 总行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分支行要认真履行分类职责,落实各级分类人员,参与风险分类的各级分类人员应当经过培训,熟悉风险分类方法,严格执行风险分类工作程序和标准,保证风险分类工作的质量。 第三十三条 总行相关职能部门和分支行要定期开展贷款风险分类工作检查,分支行按总行要求报送检查报告。总行稽核部门对贷款分类检查每年不少于一次。 第三十四条 在贷款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规定及时足额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核销贷款损失。计提准备和核销损失由总行统一进行。 第三十五条 贷款风险分类的结果及相关资料的信息披露由总行统一安排,除按有关规定报送监管部门外,应严格保密,未经总行批准一律不得对外披露。 第三十六条 信贷经营、管理人员违反规定,弄虚作假,故意高估或低估风险,谎报、瞒报、漏报、改报分类基础信息或结果的,按照本行《xx银行员工违规行为处罚办法(试行)》的有关条款进行处理。 第三十七条 各分支行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认真开展贷款“三查”工作,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严格贷后检查,及时发现和掌握贷款风险特征,并根据风险程度的不同,采取差别化管理措施,严密监控不良贷款,及时处置化解风险。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总行负责制订和修订,总行风险管理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xx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实施细则》(xx银[xx]8号)同时废止。 xx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操作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行贷款风险分类操作程序,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资产质量,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根据《xx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贷款风险分类操作应按程序、流程、权限进行,不得逆程序和越权。 第二章 分类基本程序 第三条 分类的程序按下列步骤进行: (一)阅读信贷档案; (二)审查信贷资产的基本情况; (三)确定贷款偿还的可能性; (四)初分; (五)审查; (六)认定; (七)上报初步分类情况; (八)总行认定、汇总分析; (九)针对分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信贷资产风险程度,对造成资产质量事故的责任人实施处罚。 第四条 阅读信贷档案 (一)信贷档案的基本内容包括: 1、基本情况:借款人和保证人基本概况、组织机构与架构情况、经营负责人与高级管理人员情况、信用评级等; 2、财务信息: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若有)、外部审计师的报告、借款人的其他财务信息,例如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情况;保证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外部审计师的报告和其他财务信息等; 3、重要文件:借款人贷款申请书、贷款调查报告、固定资产贷款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包括立项文件、批准文件)、贷款风险审查报告、授信批复书、贷款合同、抵(质)押合同、保证合同、抵押品评估报告、财产所有权证、借款人还款计划或还款承诺、贷后检查报告、内审报告等; 4、往来信息:客户经理走访考察记录、备忘录、来往信函、借款人还款记录、银行催款通知书等。 (二)在阅读信贷档案过程中要注重考察: 1、信贷档案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信贷档案是否连续和完整; 2、所有档案填写内容或其它文字表述是否一致、合理、合法; 3、是否存在档案遗漏或文件要素不齐的情况,并立即补齐; 4、客户经理是否定期地连续评估贷款风险; 5、是否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分类结果; 6、发现危及信贷资产安全的问题是否及时采取了相应措施。 (三)在“信贷风险管理系统”中录入有关信息,查找有无遗漏、有无错误信息,在分类前补登和更正,保证信息充分、全面、真实。 第五条 审查信贷资产的基本情况。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借款目的:合同用途与实际用途是否一致;借款目的是否与主要业务有关。 (二)还款来源:合同还款来源、实际可能还款来源(现金流量、资产转换、资产销售、处置抵押物或质物、重新筹资、保证人代偿等),合同还款来源与实际可能还款来源是否一致,主营业务收入是否是实际可能还款来源。 (三)资产转换周期。 (四)还款记录:逾期时间、欠息天数和金额、逾期或欠息原因(银行方面的期限不合理、借款人方面的原因)。 第六条 确定贷款偿还的可能性。主要考察如下内容: (一)借款人还款能力分析:结合借款期限和其它特点进行财务分析,包括经营指标分析、偿债能力指标分析、营运能力指标分析、盈利能力指标分析等。 (二)担保分析:抵质押分析:抵质押品的合法性、抵质押行为的合法性、抵质押品的占有和控制、抵质押品的流动性、抵质押品价值评估、抵质押品的变现价值、抵质押率、抵质押品的集中程度等;保证分析:保证人资格、保证人财务实力或代偿能力、保证人代偿意愿、代偿的经济动机、与被担保人的关系、保证人的或有负债水平等。 (三)非财务因素分析:行业风险分析、经营风险分析、管理风险分析、自然社会因素分析、还款意愿、还款记录、银行信贷管理分析、贷款文件法律风险分析等。 (四)综合分析:现在的财务状况、过去的经营业绩、现有的和潜在的问题、未来经营状况等。 第七条 初分。初分人员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分类知识,提出初分理由和初分结果,在“五级分类”模块中录入。 初分人员指负责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初步分析和分类的业务人员,贷款的初分人员为该笔贷款的管户客户经理。 第八条 审查。审查人员对初分人员初分理由和初分结果及相关信贷档案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审核无误后提出分类意见。审查按认定权限分为分支行审查和总行审查。 审查人员,一般为分支行信贷风险审查员和总行风险管理部人员。审查人员应熟悉贷款风险分类的基本原理,具备必要的相关业务分析知识和较丰富的风险分类实践经验。 第九条 认定。认定人员根据审查人员审查意见提出认定意见。认定按认定权限分为分支行认定和总行认定。 认定人员,一般为分支行信贷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和总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人。 第十条 上报分类结果。分支行召开贷款风险分类工作小组会议审议分类结果,报送总行风险管理部。 第十一条 总行汇总认定。总行风险管理部根据分支行分类情况,进行认定分析,报总行贷款风险分类工作委员会审议认定。 第十二条 处理处置。分支行对认定的不良贷款提出处置意见,组织开展化解收贷工作,并依据本行规定实施责任追究。 第三章 分类系统流程与操作 第十三条 本行风险分类主要采用人工分类和系统自动分类两种方式完成分类工作。人工分类主要用于公司贷款,系统自动分类主要用于小企业贷款(包括微型企业贷款和有营业执照的个人经营贷款)、个人经营贷款(无营业执照)、个人消费贷款、贴现和表外业务。 第十四条 人工分类。人工分类是由客户经理发起,根据分类定义,按照系统设定的分类模型,对公司贷款逐笔或批量进行的分类。其操作方法是: (一)客户经理发起。 1、逐笔分类方法。 此方法是针对每笔借据进行五级分类的方式。 (1)在系统“贷后管理”模块:“资产风险分类认定申请”-“人工认定”-“待处理申请”-“新增申请”; (2)在对话框内选择“风险分类月份”和借据号; (3)按照该笔借据的企业实际情况,在《风险分类表》中选择填写完成,点击“测算”,页面上出现“模型分类结果”,点击“关闭”; (4) 回到“待处理申请”页面,点击“签署意见”,在对话框中填写完成相关项目,点击“保存”,然后“关闭”; (5) 回到“待处理申请”页面,点击“填写五级工作底稿”,按要求填写完成; (6) 回到“待处理申请”页面,点击“查看五级工作底稿”,选择“可选取的定制打印点列表”项下的所有内容至“已选取的定制打印点列表”,点击“确定”; (7) 回到“待处理申请”页面,选择需提交的借据,点击“提交”,在对话框中选择提交人员,再点击“提交”,实现批量提交。 2、批量分类方法。 此方法是针对批量认定为五级分类同一等级的方式。 (1)在系统“贷后管理”模块-“资产风险分类认定申请”-“人工认定”-“待处理申请”-“新增申请”; (2)在对话框内选择“风险分类月份”和借据号; (3)按照该笔借据的企业实际情况,在《风险分类表》中选择填写完成,点击“测算”,页面上出现“模型分类结果”,点击“关闭”; (4) 回到“待处理申请”页面,在需认定的记录“是否选择”中打勾,点击“签署意见”,在对话框中填写完成,点击“提交”,实现批量认定; (5) 回到“待处理申请”页面,点击“填写五级工作底稿”,按要求填写完成; (6) 回到“待处理申请”页面,点击“查看五级工作底稿”,选择“可选取的定制打印点列表”项下的所有内容至“已选取的定制打印点列表”,点击“确定”; (7) 回到“待处理申请”页面,选择需提交的借据,点击“提交”,在对话框中选择提交人员,再点击“提交”,可以批量提交。 (二)分支行分类审查员: 1、在主页上“待处理的五级分类申请”上显示需审查审批的业务,或者通过“审查审批管理”-“五级分类审查审批”; 2、进入“当前工作”页面,选择该笔借据,点击“模型分类”,查看客户经理的模型分类; 3、进入“当前工作”页面,选择该笔借据,点击“查看意见”,查看前面人员的认定结果和认定意见; 4、回到“当前工作”页面,选择该笔借据,点击“查看五级工作底稿”,查看前面人员的分类依据; 5、回到“当前工作”页面,选择该笔借据,点击“签署意见”,填写完成,点击“保存”,然后“关闭”; 6、回到“当前工作”页面,选择需提交的借据,点击“提交”,在对话框中选择提交人员,再点击“提交”,可以批量提交; 7、若五级分类存在问题,可以通过“当前工作”中的“退回前一步”退回到流程中上一个人员,或者通过“退回补充资料”的方式退回到客户经理。 (三)分支行分类认定员: 1、在主页上“待处理的五级分类申请”上显示需审查审批的业务,或者通过“审查审批管理”-“五级分类审查审批”; 2、进入“当前工作”页面,选择该笔借据,点击“模型分类”,查看客户经理的模型分类; 3、进入“当前工作”页面,选择该笔借据,点击“查看意见”,查看前面人员的认定结果和认定意见; 4、回到“当前工作”页面,选择该笔借据,点击“查看五级工作底稿”,查看前面人员的分类依据; 5、回到“当前工作”页面,选择该笔借据,点击“签署意见”,填写完成,点击“保存”,然后“关闭”; 6、回到“当前工作”页面,选择需提交的借据,点击“提交”,在对话框中选择提交人员,再点击“提交”,可以批量提交; 7、若五级分类存在问题,可以通过“当前工作”中的“退回前一步”退回到流程中上一个人员,或者通过“退回补充资料”的方式退回到客户经理。 (四)总行分类分发员: 1、在主页上“待处理的五级分类申请”上显示需审查审批的业务,或者通过“审查审批管理”-“五级分类审查审批”; 2、进入“当前工作”页面,选择该笔借据,点击“模型分类”,查看客户经理的模型分类; 3、进入“当前工作”页面,选择该笔借据,点击“查看意见”,查看前面人员的认定结果和认定意见; 4、回到“当前工作”页面,选择该笔借据,点击“查看五级工作底稿”,查看前面人员的分类依据; 5、回到“当前工作”页面,选择该笔借据,点击“签署意见”,填写完成,点击“保存”,然后“关闭”; 6、回到“当前工作”页面,选择需提交的借据,点击“提交”,在对话框中选择提交人员,再点击“提交”,可以批量提交; 7、若五级分类存在问题,可以通过“当前工作”中的“退回前一步”退回到流程中上一个人员,或者通过“退回补充资料”的方式退回到客户经理。 (五)总行分类初审员: 1、在主页上“待处理的五级分类申请”上显示需审查审批的业务,或者通过“审查审批管理”-“五级分类审查审批”; 2、进入“当前工作”页面,选择该笔借据,点击“模型分类”,查看客户经理的模型分类; 3、进入“当前工作”页面,选择该笔借据,点击“查看意见”,查看前面人员的认定结果和认定意见; 4、回到“当前工作”页面,选择该笔借据,点击“查看五级工作底稿”,查看前面人员的分类依据; 5、回到“当前工作”页面,选择该笔借据,点击“签署意见”,填写完成,点击“保存”,然后“关闭”; 6、回到“当前工作”页面,选择需提交的借据,点击“提交”,在对话框中选择提交人员,再点击“提交”,可以批量提交; 7、若五级分类存在问题,可以通过“当前工作”中的“退回前一步”退回到流程中上一个人员,或者通过“退回补充资料”的方式退回到客户经理。 (六)总行分类复审(认定)员: 1、在主页上“待处理的五级分类申请”上显示需审查审批的业务,或者通过“审查审批管理”-“五级分类审查审批”; 2、进入“当前工作”页面,选择该笔借据,点击“模型分类”,查看客户经理的模型分类; 3、进入“当前工作”页面,选择该笔借据,点击“查看意见”,查看前面人员的认定结果和认定意见; 4、回到“当前工作”页面,选择该笔借据,点击“查看五级工作底稿”,查看前面人员的分类依据; 5、回到“当前工作”页面,选择该笔借据,点击“签署意见”,填写完成,点击“保存”,然后“关闭”; 6、回到“当前工作”页面,选择需提交的借据,点击“提交”; 7、若五级分类存在问题,可以通过“当前工作”中的“退回前一步”退回到流程中上一个人员,或者通过“退回补充资料”的方式退回到客户经理。 第十五条 系统自动分类。系统自动分类是系统按照分类矩阵自动生成分类结果。在系统“贷后管理”模块-“资产风险分类认定申请”-“系统自动分类”-“自动分类列表”中显示当月所有系统分类的借据信息,系统对小企业贷款、个人贷款、贴现和表外业务作自动分类。对自动分类结果作更改的,则选择该笔借据,点击“转人工认定”,转为人工分类。 第十六条 风险分类频率与时间。分类每季一次。人工分类应在每季末21日至当季季末逐日分类完成并上报总行,如果总行需要调整分类结果需退回客户经理重新认定并且重新上报总行,全行在本季末完成认定。系统自动分类系统应于每月21日营业结束后完成。如果22日至当季季末前发现系统自动分类与实际不符可人工再次分类并提交审批认定。属《xx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情形的贷款,应及时分类认定。 第十七条 总行风险管理部季后5日内汇总全行分类结果报分类工作委员会审定,并产生分类结果报表报送有关部门。 第十八条 风险分类系统权限。对正常和关注贷款认定由分支行完成。对有以下情形的,上报总行完成: (一)产生逾期或欠息的借据认定; (二)产生诉讼的借据认定; (三)次级、可疑、损失类认定; (四)人工分类与系统自动分类不一致的认定; (五)人工分类与系统模型打分不一致的认定; (六)本次分类结果与上期不一致的认定。 第十九条 人工分类系统流程图。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规程由总行负责制订和修订,总行风险管理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xx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操作规程》(xx银[xx]8号)同时废止。-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银行贷款 风险 分类 管理办法 操作规程 模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