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两个结合”_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_苏玉波.pdf
《坚持“两个结合”_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_苏玉波.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两个结合”_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_苏玉波.pdf(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西迁精神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研究”(编号:2 0Z H 0 2 5);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安交通大学)专项研究课题(编号:X J TU S Z 2 0 2 2 0 1 6)。收稿日期2 0 2 3-0 2-2 1 作者简介 苏玉波,女,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潘思雨,女,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2 0 2 3年3月内 蒙 古 社 会 科 学M a r.2 0 2 3第4 4卷 第2期I NN E R MON GO L I A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V o l.4 4.2D O
2、 I:1 0.1 4 1 3 7/j.c n k i.i s s n 1 0 0 3-5 2 8 1.2 0 2 3.0 2.0 0 2坚持“两个结合”: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苏玉波,潘思雨(西安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 1 0 0 4 9)摘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我党百年实践的经验总结,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历程的高度凝练。坚持“两个结合”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对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应对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与挑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具
3、有重要意义。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中国具体实际为导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把舵定向,在历史与现实的贯通中谋篇布局,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精准发力,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说服力、凝聚力及影响力。关键词 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 中图分类号D 6 1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3-5 2 8 1(2 0 2 3)0 2-0 0 0 7-0 8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发挥着引领国家方向、稳定政治秩序、凝聚价值共识等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境遇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要呈现新的时代特征,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
4、 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要始终保持“高势位”特性,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P.2 4),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具有首创性的重要论断,它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 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路径可以在“两个结合”中探寻,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话语表达划定边界,赋予话语体系以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及民族性,规范话语表达形式,完善话语传播手段,不断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说服力、凝聚力及影响力。一、领会“两个结合”对建设马克思主
5、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战略意义当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面临的挑战逐渐增多,要把握“两个结合”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重要意义,使马克思主7义意识形态话语立于时代潮头,发思想之先声,消除顽瘴痼疾,弘扬新风正气,固国家之根本。(一)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始,就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并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其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2(P.1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西方,作为外来文明,它在中国落地扎根并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的关键在于能服务于党和人民事
6、业的现实需要、能被人民群众所认同和支持。1 8 4 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华民族面临着西方列强侵略和封建腐败统治的内忧外患。一批有识之士于民族危亡之际奋起,从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各种救国方案接连碰壁,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激进民主主义、改良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也接连消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西方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失败形成鲜明对比,促使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接受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理论夯实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
7、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P P.3 4 53 4 6)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高度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马克思主义在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了我国在不同时代境遇下面临的许多现实问题,逐渐被人民群众认同和接受,成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可以说,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也是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重大成就的根本保障。百年党史已经证明,坚持马克思
8、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完全正确的。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继续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4(P.4 7),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对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理论和思想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成为真理。习近平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4(P.1 7)理论之树唯有扎根实践,方能“常新”“常青”。因此,要坚持
9、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于实践中推进理论的创新创造,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彰显科学本性,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彻底性和价值引领性,以此提升话语权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二)应对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与挑战当今,世情国情错综复杂,思想文化交织争鸣,社会思潮纷涌激荡,我国面临的意识形态挑战也随之升级,因而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尤为必要。马克思指出:“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5(P.2 0 3)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认清
10、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作出研判并解决问题。其一,西方敌对势力试图渗透和侵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提升显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得以充分彰显,中国的崛起已成为事实。西方敌对势力不愿看到中国强盛,不愿“东升西降”“社兴资衰”等态势出现,便以意识形态为突破口,千方百计打压和唱衰中国,企图抹黑社会主义,对中国实施和平演变及“西化”“分化”等战略图谋,试图通过意识形态渗透、大肆宣传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来摧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挑战和机遇同在,在国际意识形态领域中各方力量、不同话语、多种声音相互杂糅共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两个结合
11、”,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出发点,以中国具体实际为立足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点,将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和中国故事与话语内容相结合,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赋予8意识形态话语表达以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应对国际层面的意识形态风险和挑战,抵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侵蚀,破除西方话语霸权,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其二,负面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造成一定冲击。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等国内外复杂形势交织叠加,为负面社会思潮的暗流涌动提供了可能。主要包括披着经济学说外衣实则为资本主义服务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宣扬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妄图干扰全
12、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与进程;将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泛化为“普世模式”的普世价值论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和误导性,企图以西方价值观替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消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合理性;假借学术研究之名掩盖政治图谋的历史虚无主义,不加分析地对党史和国史进行否定,对领袖和英烈进行诋毁,试图摧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解构我国历史,瓦解我党执政的合法性;等等。这些负面社会思潮在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加速滋生蔓延,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面对社会思潮发展新态势,要科学研判其进步性及危害性,警惕错误思想观念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坚持一元指导和多样化发展并存,加强和巩
13、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对一切企图利用社会思潮来修正、抹黑甚至替代马克思主义的图谋坚决予以抵制,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说服力、凝聚力和影响力,防范和化解负面社会思潮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其三,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P.1 1)。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发展性需要”,如何使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和需求观成为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要重点关注的现实问题。此外,我国生产力水平在新时代虽呈现出显著提升态势,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依然存在,如收入分配、教育资源、住房保障、就
14、业机会等涉及民生建设的诸多短板尚未补齐,如果无法解决社会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与冲突,将会削弱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程度。面对人民群众的多元需求,意识形态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引并充分发挥其引导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培养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需求观,防范和化解社会利益冲突带来的思想矛盾;立足中国现实国情,发挥协调功能,直面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掌握不同群众的利益诉求,阐释改革举措的合理性,使人民群众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阶段性,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文化的聚合功能,把凝聚社会成员共识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
15、最大公约数,画好“同心圆”。(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并非意味着要以马克思主义取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文化资源,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文化根基。百年党史可证,中国共产党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程中,从未中断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侵略者纷至沓来,空前的民族危机及动荡的国内形势使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反思。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各方面都远落后于西方,出现了“全盘西化”的论调,甚至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绵延数千
16、年之久的中华文明遭受到空前未有的冲击。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文明蒙尘之际,在拯救民族危亡的同时,担负起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开启了增强文化自觉、重拾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征程。毛泽东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要求全党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遗产”7(P.5 3 4)。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质上彰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他的“中华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
17、命脉”“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等表述,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提升到了新高度。从“一个结合”提法到“两个结合”提法的转变,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9程度日益攀升。唯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建构起具有思想先进性、理论科学性、实践有效性和民族独特性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更好地使人民群众理解、接受、认同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前提。就我国目前意识
18、形态工作形势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核心和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夯实意识形态工作的坚实基础,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只有立足中国实际、不断发展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二、把握“两个结合”在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中的核心要义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坚持“两个结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中国具体实际为导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彰显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特色、实践特色及民族特色,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既“言之有理”“言之有效”又“言之有根”。(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彰显理论特色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关系到全党及全国人
19、民的思想根基是否牢固,关系到我国政治局势的安全稳定,因此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彰显话语权理论特色,这是提升话语权说服力的关键。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力量源泉。马克思主义以事实为客观依据、以规律为揭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标准,其科学性贯穿于理论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构建了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还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为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指明了方向。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工作领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绝非是空谈和说教,而是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以
20、真理打动人,以真实说服人。其次,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是其在众多意识形态中脱颖而出掌握话语权的关键。“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8(P.4 2)意识形态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一切意识形态矛盾的背后都隐藏着利益的冲突。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探寻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一致性,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阐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此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凝聚力。马克思主义能够始终立于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并具有强大的思想伟力,离不开其实践特性。从内容上看,马克
21、思主义理论建立在实践观的基础上,实践观是其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9(P.5 0 6)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囿于书斋里的学问,而是始终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服务。最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还在于其与时俱进的发展性。从理论到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开拓创新,建立起科学社会主义最初的四梁八柱,使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具备了现实可能性。“理论创 新 每 前 进 一 步,理 论 武 装 就 要 跟 进 一步。”1 0(P P.5 45 5)意识形态话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载体与彰显,话语权的建设须遵循理论嬗变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中
22、国化实现了三次理论飞跃,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也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科学理论之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的创新创造,并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使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更具理论特色。(二)以中国具体实际为导向彰显实践特色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 眼前的历史 运动的真实 关系的一般 表述”8(P P.4 44 5)。对于原理的具体运用,在任何时候都应以实际情况为根据。以中国具体实际为导向,就是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将现实国情作为建设马克
23、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立足点,这是马克思01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呈现,也是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现实基础。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7(P.6 3 3)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中国具体实际,以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国情为依据,对意识形态建设工作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破立并举中开创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之新局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内思想领域的各种主义和思潮竞相争鸣,新旧意识形态激烈交锋,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中华民族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思想来引领救国运动、构建新的意识形态体系。“十月革 命 一 声 炮 响,给 我 们 送 来 了 马 克 思 列 宁 主义”1 1
24、(P.1 4 7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征程就此开启。1 9 3 8年,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7(P.2 3 4),尝试在“革命意识形态领域建立起一种新式的、符合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理论解释范式”1 2(P.1 1 2)。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领导人民实现了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迈进的伟大飞跃,增强了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以及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奠定了鲜明的底色。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坚持 两个 结合 建设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话语权 苏玉波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