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doc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doc(3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p>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概述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从狭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比较动物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心理,研究动物种系心理发展的图景与规律;比较处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心理,研究人类种系心理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规律,以及研究人类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现在的发展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围,不同于常识所称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从上到下 由近到远 由粗到细 行为模式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它既包括外显的行为特质,也包含内隐的心理特征。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对心理发展原因和机制的揭示,不仅有助于我们构建有关心理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好地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使我们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培养与干预具有了科学的依据。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尽管心理发展遵循相同的模式,必须注意到发展的个体差异是巨大的:不仅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各不相同,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也不相同。 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遗传的作用在孩子出生时就已经充分体现了,环境则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施加影响。儿童生活的环境各种各样,这些环境因素也被视为儿童行为的生态圈。在这些生态环境中,儿童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家庭、学校和社区。 就家庭而言,父母的养育方式、文化水平与职业状况、父母个性、亲子关系的质量、家庭类型(完整家庭还是单亲家庭)、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等是对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班级凝聚力、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方式等,对不同的儿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社区环境方面,邻里关系、社区文化娱乐设施、社区社会支持体系等是较为重要的环境变量。 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模式,测量和解释发展的个别差异,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每个发展阶段,帮助儿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或暂时的障碍。 例如,通过对儿童早期依恋现象的探讨,提出有助于儿童形成安全依恋的有效方法。 通过对学龄初期儿童认知与行为特点的探讨,可以提出培养儿童注意力集中、行为自我控制的有效手段,从而减少儿童的多动行为 三、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 (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 (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 (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 第二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 1、绝对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Galton,F)为代表。 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和一个我自己可以给予特殊培养的世界。我保证在他们中任意选择一个,训练成我想要培养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小偷,而不管他的天赋、爱好、能力、倾向性以及他祖宗的种族和职业。”(1930) 2、共同决定论 代表认为是“辐合论”的倡导者斯腾(Stern,W.1871-1938)。 核心:人类心理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者相辅相成所造就的。这是一种折中主义的发展观。 格赛尔(Gesell,A.1880-1961)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祖宗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这就是成熟-学习原则。格赛尔的理论——成熟优势论,主要来自双生子研究。(双胞胎爬梯实验) 3、相互作用论 代表认为是皮亚杰。相互作用论的观点是当前普遍承认的观点。 (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通常是年龄越小,遗传的影响越大;低级的心理机能受环境制约少,受遗传影响大;越是高级的心理机能(如抽象思维,高级情感)受环境的影响越大。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乳儿期(1个月~1岁) (3)婴儿期(1岁~3岁) (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6、7岁) (5)童年中期(6岁~11、12岁) (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 (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 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四、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 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 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第二节 胎儿的发育与先天素质 第三节 儿童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身体的发展 人体的生长发育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呈波浪式的,发展的速度是不等速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交替着进行。 1、儿童身体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身高和体重。 2、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的增长水平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身高(厘米)=实龄╳5+80(2岁后) 体重(公斤)=实龄╳2+8(1岁后) 儿童身体正常的发展遵循两项原则:头尾原则(从头到尾)和远近原则(由近及远)。 二、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就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兴奋也特别容易扩散。 第四节 儿童动作的发展 一、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上至下 头-翻身-坐-爬-站-行走。 2、由近及远 3、由粗到细,或者说由大到小 二、动作发展的阶段 三、动作发展的训练 影响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生理成熟。 第二篇 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第三章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 婴幼儿感觉的发展 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 1、反射行为 当的刺激引出相应的反射行为 2、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一个个体,包括新生儿都会产生定向反射。 习惯化:指一种由于重复或不断受到某种能导致个体选择性定向反应的刺激,而引起个体对该刺激反应减少的现象。 去习惯化:指当个体对一个刺激产生习惯化后,再加入一个新异刺激,引起个体重新对该刺激注意的现象. 3、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 婴儿的某些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与某种刺激物的出现相联系,而与别的刺激无关。 4、视觉偏爱 二、视觉的发展 1、视觉集中 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视觉刺激在2英尺范围内眼睛晶体功能发挥最好。视刺激理想的焦点在距研究8英寸处。 新生儿能用眼睛追随视觉刺激。 婴儿要到两个月时才能自己改变焦点,直到四个月时才能灵活改变晶体的形状 2、光的察觉 成人对400-700毫微米的亮光比较敏感。 新生儿能觉察眼前的亮光,并能区分不同明度的光,但敏感性比成人低。 新生儿能察觉移动的光。——吸吮减少 3、视敏度 视敏度是眼睛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差异的能力。 新生儿——约成人1/10 1岁 ——与成人相当接近 4、颜色视觉 新生儿看不到彩色,他们的世界由黑、白、灰组成。 婴儿从三个月左右能辨别彩色与非彩色。 4-8个月的婴儿喜欢波长较长、明亮的颜色。 三、听觉的发展 1. 听觉的产生 在胚胎二个月时耳朵就开始发育了,在胚胎13星期时,在母亲腹部附近响起铃声就会引起痉挛性胎动,这说明在胎儿期已经产生听觉了。胚胎5个月时,耳朵已基本发育完全。 2。听敏度的发展 研究证实:出生第一天的新生儿已有听觉反应,而且还能区分声音的音高、音响和持续时间。 1个月婴儿已能鉴别200Hz与1000Hz纯音之间的差异。 3. 语言及音乐感知 婴儿对人说话的声音的反应敏感。有人发现新生儿对一个妇女的声音要比对铃声做出更多更有力地反应。同时,婴儿很早就能辨别不同人的声音。有人报告,当母亲从一个婴儿看不见的地方呼唤其名字时,10-12天的新生儿会转向母亲,而其他妇女呼唤他时则毫无反应,婴儿对母亲的声音比较敏感和偏爱。 还有研究表明婴儿偏好轻柔、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曲调。 4. 视听协调能力的发展。 婴儿的听觉和视觉出生后迅速发展,而且婴儿早期即表现出视--听协同活动。 当声音刺激和视觉刺激出现在不同方位时,婴儿则倾向于注视声音刺激来源的方向;而且,只要声、像刺激来源方向一致,婴儿注视的时间就更长,这一点证明婴儿已经达到能够区分视、听刺激是否协调一致的水平 三) 味觉、嗅觉和触觉的发生发展 1、味觉的发生发展 味觉在胚胎3个月时开始发育,从4个月开始能受到足够的味觉刺激, 15周时已初步成熟,出生时味觉已发育得相当完好了,并在其防御反射机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新生儿已明显“偏爱”甜食,且其对酸、甜、苦和白水的面部表情已有明显不同。 2、嗅觉的发生发展 嗅器官早在胚胎30天即在头部发生,称作鼻基板。7周时嗅上皮即已固定在鼻腔上部,6个月胎儿鼻孔拓通,嗅觉结构在7-8个月形成,所以新生儿已能对各种气味做出相应的反应。例如:喜爱好闻的气味,并伴有全身运动。 3.触觉的发生发展 胎儿在第49天时就已经具有初步的触觉反应,2个月时能对细而尖的刺激产生反应活动。新生儿有一定的口腔触觉辨别能力。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在刚出生时便可表现出来。4个月以后的婴儿则有成熟的够物行为。 第二节 婴幼儿知觉的发展 一、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 二、对色形两维的感知 三、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2、大小知觉 3、深度知觉 4、方位知觉的发生发展 婴儿对外界事物的方位知觉是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定位的。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就具有基本的听觉定向能力,并成为婴儿早期空间定向的主导形式。 2.客体知觉与恒常性研究 大小恒常性: 3个月前不具备; 5-7个月,近似的大小恒常性 10个月后,具备(Day, 1987) 颜色恒常性(4个月) 形状恒常性(3个月) 目前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婴儿在3个月时具有了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在8、9个月以前就获得了形状恒常性,而且事实上可能比这还要早。 3.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在个体出生6个月后迅速发展起来,一般认为这是由神经系统的成熟决定的,但也可能与爬行经验有关 四、时间知觉 五、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观察力表现的四个方面: (1)观察的目的性 (2)观察的持续性 (3)观察的细致性 (4)观察的概括性 根据研究,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大致呈以下趋势:(1)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2)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3)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4)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 第四章 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 从广义上说,认知就是指人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知觉、记忆、解释、分类、评价、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象各种可能性,产生策略和幻想等。狭义地说,认知就是思维或记忆。 心理学对人知道探讨主要受了两种理论的影响。一是皮亚杰理论,二是信息加工理论。皮亚杰理论主要研究儿童的推理和问题解决,对知觉、记忆、幻想等很少加以注意。信息加工理论则从现代信息加工观点来探讨认知活动的各个方面,如知觉、加以、推理、评价和规则等。 第一节 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的基本观点 一、皮亚杰简介 瑞士人,是本世纪最有影响的认知发展理论家。 二、思维(认识)的起源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人们把皮亚杰的发展理论称为“相互作用论”。刺激和反应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一种刺激能不能产生反应,产生什么样的反应都要依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当前的主观状态为转移。 三、思维的结构 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一种结构,而且这种结构从出生到成熟一直处于不断编织、演变和递进的过程中。 四、思维的机制 1、适应和组织 皮亚杰认为,思维的本质是一种适应。适应包括两个过程;同化和顺应。 2、同化和顺应 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换句话说,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在一个机体的正在形成或完整形成的结构内。顺应就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或“个体在对环境的要求作出反应时发生变化的倾向,亦即修改观念或改变行动(格式)。 第二节 思维发展阶段 一、感知运动期(0-2岁) 1、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 反射练习期。 2、第二分阶段(1~4、4.5月) 习惯动作时期。 3、第三分阶段(4.5~9个月) 有目的动作逐渐形成时期。 4、第四分阶段(9~11、12个月) 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5、第五分阶段(11、12个月~1.5岁) 通过尝试错误,第一次有目的地通过调解来解决新问题。 6、第六分阶段(1.5~2岁) 开始在头脑里用“内部联合”方式解决新问题。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感知动作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主体和客体的分化和因果联系形成。 二、前运算时期(2~7岁) 1、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 象征思维阶段又称前概念阶段。儿童往往把最初学到的语言附加到一些事物上而形成概念。 2、直觉思维阶段(4~7岁) 儿童思维直接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 另一个特点是:自我中心。只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 三、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1、获得了守恒性 可逆性的出现是守恒获得的标志,也是具体运算阶段出现的标志。 2、集群结构的形成 集群运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类集群运算,一种是系列化运算。 四、形式运算阶段 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五、对皮亚杰思维理论的简评 第五章 儿童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理论 第一节 认知单元 一、图式 图式(schemata)由一个场景中典型的独特的特征或事件的程序所组成。 二、映像 映像或表象是一种感觉印象——一幅图,一个声音,或一种气味,也就是心理上的再产生。 三、概念或范畴 概念或范畴是第三个认知单元。概念是对一组对象或搜集的符号表征。 四、判断 两个或更多的概念被联结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判断。 第二节 信息加工过程 一、信息加工的阶段 1、感觉登录 有时又称为感觉贮存。 2、注意 3、知觉 4、短时记忆 5、长时记忆 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变化 1、复述 2、组织 组织是把儿童学过的材料加以序列化、模式化或范畴化的过程。 3、元记忆 元记忆就是儿童关于记忆过程的认识。 4、信息加工的水平 5、提取 四、记忆测量 测量记忆最好的方法有三种:再认、重组和回忆。 自我监控和自我检查能增加儿童回忆的信息。 五、元认知 元认知是儿童对自己认知功能的认识和控制力。 1、计划 2、激活认知规则和策略 3、监控学习 4、控制分心和焦虑 5、评定结果 六、简评信息加工的认知研究 第六章 人体语言的发展 严格地说,语言发展是从儿童在1岁左右说出第一批真正能被解释的词开始,因而通常以词的出现为界将整个过程分为语言准备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本章第一节阐述语言准备期,第二节阐述语言发展期,第三节阐述语言获得理论。 第一节 语言准备期 语言准备期也称前语言期,可分产生和理解两个方面的准备。 一、语言产生的准备 1、反射性发声阶段 2、牙亚语阶段 二、语言理解的准备 1、语音知觉 2、词语理解 第二节 语音发展期 一、语音的发展 二、词义的发展 1、普通名词 2、形容词 3、时间词 4、空间方位词 5、指示代词 6、人称代词 7、量词 三、句子的发展 1、句子的产生 (1)不完整句 ①单词句。1~1.5岁。 ②电报句。1.5~2岁。 (2)完整句 2岁儿童的话语大部分是完整句,3岁儿童的话语已基本上都是完整句。句法发展的过程是从无修饰语的简单句到有修饰语的简单句再到复杂句。 儿童话语的发展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2)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严谨。 (3)自己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2、句子的理解 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句子的理解先于句子的产生。儿童小能说出某种结构的句子之前,已能理解这种句子的意义。未满1岁的儿童还不能说出有意义的单词,却已能听懂成人说出的某些词语,并对之作出恰当的动作反应。 (1)儿童对复杂句子的理解。4、5岁儿童已能和成人自由交谈,但对一些结构复杂的句子,则不能很好理解。 (2)理解策略。儿童往往采用一定的策略去解释一些尚未掌握的新句子。 ①事件可能性策略。 ②词序策略。 (3)非语言策略。 ①如果参照物是容器,儿童就喜欢把玩具放在它里面。 ②如果参照物有一个支撑面,儿童就喜欢把玩具放在它上面。 ③“预期”也是非语言策略的严格方面。儿童在具有了关于周围世界的知识以后,在理解时就要受到知识的影响,也就是说理解前有个预期。 四、语用技能的发展 1、说话的语用技能的发展 2、听话的语用技能的发展 第三节 语用获得理论 一、环境论 1、模仿说。机械模仿说,选择性模仿说。 2、强化说。 二、先天决定论 1、先天语言能力说(乔姆斯基) 2、自然成熟说 三、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1、认知相互作用论 2、社会相互作用论 第七章 儿童智力的发展 第一节 智力的一般理论 一、对智力的一般理解 1、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学习的能力 桑代克说智力表现为学习的速度和效率,又认为智力是一种适当反应的能力。斯腾说“一般智力就是有具体对于新环境完善适应的能力。”比纳、推孟等人也都认为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50年代,韦克斯勒较全面地定义智力是“一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维和有效地处理环境的总合的整体能量。” 2、智力是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是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二、智力的特质结构理论 1、二因素说(斯皮尔曼) 智力活动包括两个因素,一个是一般因素(g因素),这是所有智力活动所普遍共有的因素;另一个是特殊因素(s因素),是某一智力活动所特有的。 2、多因素说 塞斯顿的群因素论。 3、阜南的层次结构模式 三、卡特尔的流体和晶体智力理论 流体智力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文化的影响,如机械记忆、分类和图形关系等;晶体智力是通过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言语理解和普通常识等以回忆贮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 四、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式 第一维称之为过程(或操作),指智力实现的过程或方式;第二维是内容,即智力操作的对象;第三维是成果,指智力实现的结果或产物。 第二节 智力测验 一、智力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 1、测验项目的选择 2、标准化 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 3、常模的制定 4、测验的信度 测验的信度指同一组被试用同一测验实施两次后所得分数的一致性,或者同一组被试经过一次测验,而后用一个等同形式的测验再测一次,两次得分的一致性。 5、测验的效度(准确地测量到它所要测量的东西,谓之有效,或效度高) 一般说来,信度系数不宜低于0.9,效度在0.4至0.7之间。 二、几种常见的智力测验 1、比纳-西蒙量表 2、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简称S-B量表) 3、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 主要特点:把智力分成言语和操作两个部分;采用离差智商估计智力的相对聪明程度。 4、婴儿的智力测验 第三节 智力的发展、变化 一、智力的成长曲线 (1)推孟认为资料发展在10岁之前呈一条直线,超过这个年龄开始减慢,到18岁停止生长。 (2)贝利发现13岁以前测验分数呈直线上升,以后逐渐减慢,到25岁时达到最高峰,26~36岁属于保持水平的高原期,随后有所下降。 (3)韦克斯勒与塞斯顿等人分别在1958年和1965年得出下列结论:(A)一般人的智力发展自3、4岁至12、13岁呈等速趋势,13岁后成负加速前进,即随年龄增加而渐减;(B)智力发展速度与停止年龄,虽然有个别差异,但是与人的智力高低有密切的关系,智力低的人发展速度慢,停止年龄较早;反之,智力高的人,其智力发展速度较快,而停止的年龄也较晚;(C)智力发展大约在25岁达到顶峰。 二、智力的稳定性问题 4岁时测得的智力分数对后期有较可靠的预测性。 三、关于智力发展的因素分析 1、智力发展的因素分析离不开年龄维度 2、如何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智力发展 3、因素数量随年龄而变化 4、因素比重随年龄变化而变化 5、在一定因素结构中,因素内容随年龄变化而变化 四、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问题 1、智商的稳定性存在较大的个别差异 2、智商的分布与智力的分类 (1)智力优异(140以上) ①心理与身体特征。记忆力强,识字多,观察细,努力探求各种问题的答案并且想象力丰富,才智超群。 ②游戏方面。喜欢与年龄大的儿童玩。 ③家庭背景、性别、出生次序。老大或独生子女多。 ④成人对智力优异儿童的态度所产生的影响。 (2)智力缺陷 ①智力程度。 ②社会适应。 第三篇 情绪、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 第八章 儿童情绪的发展 第一节 儿童早期情绪的发展 一、情绪的组成成分 1、情境 2、身体状态 3、情绪表现 4、情绪体验 二、婴幼儿的情绪 1、先天的情绪表达能力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指出,新生儿有三种非习得性情绪:爱、怒和怕。 2、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 3、婴儿的微笑 婴儿的笑是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第一阶段:自发的微笑(0-5周),又称内源性微笑。 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 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 4、婴儿的害怕。 第二节 儿童情绪的获得 一、学习理论 二、知觉再认理论 三、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是指对人类和恋人事物的知觉、思维和推理。 第三节 儿童的害怕和一些情绪障碍 一、害怕的发展 1、怯生 儿童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通常称为怯生。 影响怯生的因素:父母是否在场;环境的熟悉性;陌生人的特点;抚养者的多少;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婴儿接受的刺激。 2、儿童害怕的年龄特点 二、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 1、对抗性条件作用 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 有些心理学家主张,为了可靠起见,与其采用对抗性条件作用的方式,不如让儿童简单地去适应害怕的对象为好。 2、系统脱敏法 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渐地接近所害怕的对象,或逐渐提高患者害怕的刺激物强度,让患者逐渐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 3、模特塑造法 4、认知疗法 通过认识和改变不适当的思想来达到改变行为和情绪的目的,是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 三、害怕的预防 四、儿童期的一些情绪障碍 1、沮丧 2、社会退缩 3、焦虑反应 4、青少年抑郁症 两种表现;一是缺乏感情,有一种空虚感;二是以长期、反复体验挫折为基础的抑郁,很难消除。 第四节 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一、道德感的发展 1、直觉的情感体验 2、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3、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感体验 儿童的道德感是从外部的、被动的、未被意识到的情绪表现逐渐转化为内部的、主动的、自觉意识到的道德体验。 二、理智感的发展 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幼儿求知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与动作相联系的“破坏”行为。(玩具) 成功和兴趣是推动儿童理智感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美感的发展 美感是人们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后所得到的一种愉悦的体验。 学龄初期儿童对事物的美的评价有两个特点:一是仍受事物外部特征所吸引,如色彩鲜艳、新奇性;二是真实感。 儿童情绪的发展大致呈现这样的趋势: (1)从情绪表现的形式看,是从外显到内隐,即从明显的、外露的向不明显的、内含的情绪表现发展。 (2)从情绪控制的能力看,是从冲动的到自制的,即从毫无控制地表现到有一定的能力控制情绪的表现。 (3)从情绪引起的动因看,是从直接到间接,具体到抽象。 (4)从情绪表达的内容看,是从生理需要到社会性需要。 良好的情绪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是个体适应现代复杂的人我关系的社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良好情绪的特征: (1)正向情绪或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2)情绪体验丰富多样;(3)情绪稳定;(4)能控制情绪冲动;(5)以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悦纳自己,悦纳别人;(6)能及时地宣泄、转移和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第九章 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一节 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1、人格结构的形成 伊底(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伊底可以理解为人格的生物成分,自我为人格的心理成分,超我理解为人格的社会成分。一个人的行动实际上是这三种成分互相作用的动力过程。 2、人格发展的阶段 3、简评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如何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 (1)弗洛伊德强调本能,埃里克森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 (2)弗洛伊德把儿童囿于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埃里克森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 (3)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埃里克森认为存在向善或恶的可能性。 2、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八个阶段)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耻感与怀疑感。 要使儿童获得自主感,首先要允许儿童去干力所能及的事,给予一定的自由。 (3)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基本任务:一是发展良心;二是获得性别角色。 (4)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 (5)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 3、简评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1)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整体,从情绪的、道德的和人与人关系的整体发展过程来研究人格的发展。 (2)有一些辩证法的思想。 (3)重视教育的作用。父母的作用、同伴的作用、教师的作用,还有游戏的作用。 (4)未完全摆脱弗洛伊德的本能说。 (5)描述了个性发展各个阶段中社会要求与自我的冲突。 第二节 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生物学因素,二是社会化因素,三是个体的自我意识。同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最初的个性或气质 大部分儿童可划归为三种气质类型:一种是“容易(护理)的”儿童;二是“困难的”儿童,三是“慢慢活跃起来的”儿童。 二、体貌与性格的影响 正常儿童的身体体格与个性特征存在着小的但有意义的相关。 三、成熟速率的影响 成熟晚的男青年比较多地感到自己的不足;早熟者表现出独立、自信,在人与人相处中能承担成人的角色。但是在要求取得成就和别人的承认方面没有差别。 成熟早的女孩相对于成熟迟的女孩来说,可能存在一些不利的社会条件。似乎晚熟随女孩更有利些。 第三节 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 一、父母的管教活动 社会化是个体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知识、行为习惯和价值体系的过程。 威权型父母的男女孩子在认知能力和社会能力发展方面都较好;娇宠型父母的女孩能力低于平均值,男孩的认知能力特别低;专制型父母的男女儿童发展水平平平。 父母的作用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父母本人的个性特征;(2)儿童自身的特征,如性格、气质、能力;(3)社会环境,家庭内部的环境。 二、家庭结构 三、家庭的物理环境(如噪音) 四、电视的影响 第四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1、有关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实验研究 2、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1)依从性和被动性。 (2)表面性和局部性。 (3)情绪性和不确定性。 二、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1、对学龄初期儿童自我意识的研究 总的来说,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的水平还是很低的。 2、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研究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突变的时期。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1)成人感和独立意向的发展。 (2)自我的分化。 (3)自我意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地增加。 (4)自我评价逐渐趋于成熟。 第十章 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第一节 儿童性别定型化过程 一、性别定型的几个基本概念 1、性别 2、性别角色 3、性别同一和性别角色同一 二、性别定型化的发展过程 1、性别恒常性的发展 2、对性别期待的认识 3、性别偏爱 男孩更加喜欢男子气的活动并对这类活动感兴趣,但女孩不一定喜欢或对所谓女子气的活动感兴趣。女孩往往转向偏爱男子气的活动,接受男子气的个性特征 4、性别角色行为的采择 第二节 性别差异产生的因素 一、性别差异的表现 1、身体和动作方面 2、认知方面 (1)男女性别差异的年龄倾向和具体表现。学龄前的差异不明显。从学龄期起智力上明显出现性别差异,女性智力优于男性。但是,这种优势到了青春发育期就开始有所下降。当男性青春高峰期到来时,男性的智力开始逐渐优于女性,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这种优势愈益明显。青春发育期结束才逐渐减弱继续扩大的趋势。 男性在智力发展分布上智愚两端都比女性多,而女性的智力发展较为均匀。 (2)男女智力有不同的优势领域 语言。女孩获得语言比男孩早,在语言流畅性方面,以及在读、写和拼写方面均占优势。但是她们在言语理解、言语推理甚至在词汇方面就比男孩差。 感知。男性的视敏读优于女性,至少从青春期起是这样。女性有较好的听觉定位和分辨力。 记忆。男性的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较强,而女性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 以思维类型划分,男性偏于逻辑思维,女性偏于形象思维。 3、社交和情绪发展方面 女孩参加社交方面的活动比男孩多,男孩对物体和事情更感兴趣,而女孩似乎对人更感兴趣。 女孩在一起从事合作性的活动多于男孩。 二、性别定型化理论 1、认知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1966年提出,性别类型化是认知发展变化的结果。 2、性别图式理论 一旦儿童获得了性别角色图式,就会按照这种图式来解释世界上的事情,凡背离性别规范的事情,儿童很少注意它或记住它。 3、社会学习理论 性别定型化行为是通过于其他形式的行为一样的过程学会的。 4、人类心理学理论 米德指出,因性别不同而显现的人格特性或角色扮演并非源自生物学基础,而是因文化模式而定型的。 三、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1、荷尔蒙的影响 2、大脑单侧化功能对认知性差的影响 男子胜过女子最突出的方面是几何学。 3、染色体遗传特性对智力的影响 染色体数量和结构的畸变都会影响个体的智力。 四、父母和教师对儿童性别差异的影响 关于男孩形成男子气特征方面有比较一致的看法,一般都认为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如果男孩与父亲的分离是在6岁或更大一些,他们的行为就与核心家庭长大的男孩没有什么区别。 过度的保护和限制,使他们从小就无法从事男孩的冒险活动。 到了中学,往往男学生的成绩要比女学生好。 五、双性化与无性教育 双性化个体比性别类型化个体更健康,更具适应性。双性化人格模式也许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潜能。 第十一章 儿童交往的发展 第一节 依恋 一、依恋的含义和发展过程 1、什么是依恋 依恋是儿童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主要是母亲。依恋主要表现为啼哭、笑、吸吮、喊叫、咿呀学语、抓握、身体接近偎依和跟随等行为。 2、依恋发展的过程 第一阶段(出生到3个月):对人无差别反应的阶段。 第二阶段(3到6个月):对人有选择反应的阶段。 第三阶段(6个月到3岁):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接近。 二、依恋的测量和类型 1、依恋的测量 2、依恋类型 A类型:回避的。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 B类型:安全的。母亲在时玩,不在时苦恼。 C类型:反抗的。逢母亲要离开时,极度反抗。 3、形成依恋类型的原因 母亲喂养婴儿的模式对以后婴儿形成的依恋类型有一定的预见性。对婴儿的食物需要显示高度敏感性的母亲,其婴儿都属于B类型(安全的)依恋。 要使儿童获得安全的依恋,母亲或别的照顾者在抚养婴儿时,有两点十分重要:(1)对于婴儿发出的各种信息能敏感地及时作出反应,即所谓的敏感性和同步性;(2)与婴儿相互作用时,尤其在指导儿童时,充满热情、鼓励和温和。 依恋的发展是个双向过程,既有婴儿对父母的依恋,也有父母对婴儿的依恋。 三、依恋的理论 1、习得性理论 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贝认为依恋是一套本能反应的结果。 2、心理分析理论 婴儿在能够满足其生物学上需要的对象保持接触时投入具有性特征的能量“里必多”的重要性。 心理分析理论十分强调喂食方式、大小便训练的方式和时间对依恋发展的影响。 3、社会学习理论 依恋是一组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 无论是心理分析理论,还是社会学习理论,都强调婴儿的依恋行为是由母亲的喂食引起的。 现在,社会学习理论已不再专门强调喂食的重要性,认为照顾者与婴儿接触时为婴儿提供触觉的、视觉的、听觉的刺激已成为婴儿最重要的、最可信赖的刺激。与此同时,照顾者便成了依恋的对象。 学习理论者与习性论者一样,认为依恋是母子相互作用的双向过程。 4、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推测,婴儿的依恋必须具有某些认知能力。 到母亲为止,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完满地解释依恋的产生。 四、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第二节 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一、同伴的作用 1、同伴是强化物 2、同伴是范型 3、同伴帮助去自我中心 4、同伴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 5、同伴是社会化动因 二、同伴关系的发展 1、婴幼儿的早期交往 头六个月的婴儿就能互相接触、互相注视。第二年的儿童一对一地放在一起比把许多儿童放在一个大房间里一起活动更有利于社交。 2、学龄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 赛尔曼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3~7岁),同伴就是朋友,一起玩就是友谊。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顺从自己的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 第五阶段(12岁)开始,是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择友严密,建立的友谊能保持很长时间。 三、社会交往技能的学习 1、观点(或角色)的采择 2、交往技能的训练 三种:(1)可供选择的方法。(2)预料活动结果。(3)理解原因和结果。 认知技能训练有利于儿童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能力的提高,而且对提高自信、适度表达情绪、抑制极端冲动有用。 3、角色扮演 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行为,还有助于利他行为的实践。 第三节 游戏与交往技能 儿童的活动有三种基本形式:游戏、学习和劳动。 一、游戏的理论 霍尔(Hall)的“种族复演说”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不同年龄的儿童以不同形式重演祖先的本能活动。 席勒-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把游戏看作是儿童借以发泄体内过剩精力的一种方式。 彪勒的“机能快乐说”强调儿童在游戏中可以使肌体不受外界的任何约束,从中获得快乐。 格罗斯的“生活准备说”把游戏看作儿童对未来生活无意识的准备。 1、认知动力说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新的复杂的客体和事件的一种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 3、心理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认为,游戏能帮助儿童发展自我力量。 3、学习理论 桑代克认为游戏是一种习得行为,游戏遵循“效果律”。 二、游戏的种类 1、按照游戏进行的目的性分类 (1)创造性游戏。 (2)建筑性游戏 (3)教学游戏 (4)活动性游戏 2、按智力发展水平分类 (1)感官接受新奇的、愉快的刺激引起的游戏。 (2)简单动作模仿的游戏。 (3)象征性游戏 (4)创造性游戏。 3、按社会化程度分类 (1)无所用心的行为。 (2)旁观者行为。 (3)单独一人的游戏。 (4)平行游戏。 (5)联</p>-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发展心理学 金花 笔记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