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doc
《新编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doc(1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试题:名词解释 1. 绝四(四毋):P199语出《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不要主观猜测,不要武断不留余地,不要拘泥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以自我为核心。四毋说是孔子在求取真知时所必须杜绝的四种弊端,表现了孔子的中庸方法论中既要求不偏不倚,又在具体情况时表现得全面而灵活的特点。 2.忠恕:P429 3.四科十哲: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的合称。根据其学业特长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4.正名: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关于名分、名实问题的概念和学说。 孔子首先提出“正名”的主张。“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孔子的正名思想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要维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名分,反对违礼僭越的行为。名是指周礼所规定的等级名分。这一问题的提出,成为名实之辩的发端,在哲学史上也有一定的意义。 孔子以后,战国时期的墨子从认识论的角度提出"名"与“取”的问题。公孙龙肯定了名是实的称谓(“夫名,实谓也。知此之非此也,知此之不在此也,则不谓也;知彼之非彼也,知彼之不在彼也,则不谓也”)要求名实必须相符。后期墨家批判了名辩家们的诡辩,主张“以名举实”,明确地肯定名是实的摹拟。荀子在名实问题的辩论中,提出“制名以指实”的命题,肯定了名为实所规定,实异则名异,实同则名同。 正名思想及战国时期演变为关于名实问题的争论,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政治经济在思想中的反映。名实问题的争论,对促进中国哲学认识论和逻辑学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试题:名词解释 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本文转载自人人免费考研论坛;最新的免费考研专业课资料,免费试题,免费讲义,国内最大的考研人的免费资料交流家园) :P66 《老子》第48章 2.道法自然P681 :《老子》第25章 3.反者道之动 :老子哲学命题,出处《老子》第40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1)向相反的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如:“祸兮福之所倚,……善复为妖”认为触及对立面转化的内容,具有朴素辩证法的因素。(2)往返循环是道的运动,反借返。如25章把道的性状描绘为“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3)专指返回、复归的运动。认为“上德不德”“明道者昧”都是反者道之动的表现。 影响启迪了《易传》、《淮南子》等书作者和韩非、扬雄、张载、程颐、王夫之等人的辩证法思想。 4.玄同:P217 《老子》第16章 “塞其兑,闭其门,搓其锐,解其纷,合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即去掉事物各自具体特殊性使他们合同于抽象的一,道。主客观世界在绝对精神世界核而为一,万事万物也就都为我所认识。老子的玄同思想是其神秘主义认识论的具体表现,后来发展为庄子的相对主义。 5.见素抱朴:P129 《老子》第10章 6.玄览:P219 7.绝学弃智/绝仁弃义:P565 8.致虚极守静笃:P629 简答—1.简述老子与庄子道论的异同 2.老子与韩非道论异同。 试题:名词解释 —1.三表:P30 “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墨子 非命》 试题: 名词解释 1.四德:P202 2.仁内义外 3. 万物皆备与我:P44 《孟子.尽心上》 4.先知先觉:P272 5.《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系中国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本。(西汉宣帝在位时,戴德、戴圣各自辑录有一个选本,分别被后人称为《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后者一般也简称《礼记》。)《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6.绝地天通: 描述上古时所出现的一种神权垄断现象,通过这种宗教改革,结束了人人都有权和神相通的局面,原始宗教中民主平等意识逐步消亡,与此同时,形成王权。出处《国语·楚语下》、《尚书·吕刑》。原始时代没有统一的至上神,人人都可以和自己所崇拜的神交通,请求神的保佑。随着原始社会内部财产差别和阶级分化的发生出现了氏族显贵,他们开始脱离劳动,把自己的利益和氏族成员的利益对立起来,为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他们在思想上逐步垄断了人民与天神交通的权利。 7.洪范九畴:中国古籍中以原始五行说解释自然和社会的重要文献,是《尚书》中《周书》的一篇。 “洪“即”大,“范”即法。“九畴"即九类,九类中以皇极为最根本的一类,即以君主统治为最高原则。内容其中以五行居首,用天象、人事、刑政。吉凶、祸福等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比附于“五行”,以论证威福兼施刚柔并用的为政之道,维护中央最高统治权力。其中五行思想包涵了很多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8.中庸: 儒家伦理思想和方法原则。作为道德,指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最先由孔子提出,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其意是说中庸是最高的道德。中庸的基本原则是“允执其中”,要求把握适当的限度,以保持事物的平衡,使人的言行合于既定的道德标准。孔子指出“中庸”后,历代学者评述殊异,借以发挥自己的思想。子思及其门人作《中庸》一书,认为人们在实行道德之时,往往智者贤者“过之”,愚者不肖者“不及”致使正道不行,主张用中庸纠正极端倾向,以维护正道。到了宋代,理学家们强调“中庸”,把“允执其中”视为“道统”的核心。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把不偏不易的“正道”、“定理”看作“中庸”。表现了中庸的灵活性。程颢说:“中则不偏,常则不易,惟中不足以尽之,故曰中庸”,说明这种灵活性是服务于道的。(朱熹说:“庸是常然之理,万古万世不可变异底,中只是个恰好道理。”并进一步解释说:“盖凡物皆有两端,如大小、厚薄之类,于善之中又执其两端,而度量以取中,然后用之。”他注意到了把握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度的问题。) 评价关于中庸思想的评价问题,近年来学术界仍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符合辩证法,有人认为是一种形而上学思想。 标点翻译 1. 如《国语·齐语》谓:"今夫商,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资,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轺马,以周四出,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市贱鬻贵。"出现了子贡一类结驷连骑周游列国的富商大贾。战国之世,工商显然已脱离了封君的畜养,成为自己负盈亏的事业 2. 今焉于其良知所知之善者,即其意之所之之物而实为之,无有乎不尽。于其良知所知之恶者,即其意 出处:王阳之所在之物而实去之,无有乎不尽。然后物无不格,吾良知之所知者,无有亏缺障蔽,而得以极其至矣。明 大学问 孔子2000按语:《大学问》者,阳明重要教典也。其中讲述“万物一体之仁”,脍炙人口。以下黑色字是《大学问》原文全文,蓝色字是阳明弟子钱德洪在将《大学问》收入阳明《文录·续编》时所加按语,由此可见《大学问》作为王门教典的重要性。又,钱德洪的议论盖有所为而发也,曾见有学者据此而疑及《大学问》是钱德洪伪造。实则《大学问》所造之境界,非钱德洪所能至也,伪造何易?且钱德洪编辑《文录》时,阳明及门弟子多在世,如何伪造?稍提一下,有心者可以作进一步探究。 3. 又其为文也,举终以证始,本始以尽终。开而弗达,导而弗牵。寻而后既其义,推而后尽其理。善发事始以首其论,明夫会归以终其文。故使同趣而感发者,莫不美其兴言之始,因而演焉。异旨而独构者,莫不说其会归之徵,以为证焉。夫途虽殊,必同其归;虑虽百,必均其致。而举夫归致以明至理,故使触类而思者,莫不欣其思之所应,以为得其义焉。 出处:补充资料:王弼《老子指略》(节选) 然则,《老子》之文,欲辩而诘者,则失其旨也;欲名而责者,则违其义也。故其大归也,论太始之原以明自然之性,演幽冥之极以定惑罔之迷。因而不为,损而不施,崇本以息末,守母以存子。贱夫巧术,为在未有,无责于人,必求诸己。此其大要也。 而法者尚乎齐同,而刑以检之。名者尚乎定真,而言以正之。儒者尚乎全爱,而誉以进之。墨者尚乎俭啬,而矫以立之。杂者尚乎众美,而总以行之。 夫刑以检物,巧伪必生;名以定物,理恕必失;誉以进物,争尚必起;矫以立物,乖违必作;杂以行物,秽乱必兴。斯皆用其子而弃其母。物失所载,未足守也。 然致同途异,至合趣乖,而学者惑其所致,迷其所趣。观其齐同,则谓之法;睹其定真,则谓之名;察其纯爱,则谓之儒;鉴其俭啬,则谓之墨;见其不係,则谓之杂。随其所鉴而正名焉,顺其所好而执意焉。故使有纷纭愦错之论,殊趣辨析之争,盖由斯矣。 又其为文也,举终以证始,本始以尽终。开而弗达,导而弗牵。寻而后既其义,推而后尽其理。善发事始以首其论,明夫会归以终其文。故使同趣而感发者,莫不美其兴言之始,因而演焉。异旨而独构者,莫不说其会归之徵,以为证焉。 夫途虽殊,必同其归;虑虽百,必均其致。而举夫归致以明至理,故使触类而思者,莫不欣其思之所应,以为得其义焉。 试题:名词解释 1.齐物论:P308 2.虚一静因(静因之道):P711 3.心斋:P161 《庄子 人世间》 4见独:P129 《庄子 大宗师》 5.太一生水: 早期道家佚文,其对本源与万物关系的看法深受老子影响。认为太一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太一先产生水,水生成后反辅太一生天,天又辅助太一生地,之后形成万物。太一生水中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它把老子思想于民间信仰、术数结合起来,成为后来道教思想源头之一。 简答题 1.简述老子与庄子道论的异同 2.庄子对道与物、心与物、物与物关系的看法 3.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的 4. 静因之道(虚一静因) 论述 1.分析、评价庄子齐是非的思想 2. 庄子“自然”“无为”思想评述 (本文转载自人人免费考研论坛;最新的免费考研专业课资料,免费试题,免费讲义,国内最大的考研人的免费资料交流家园) (本文转载自人人免费考研论坛;最新的免费考研专业课资料,免费试题,免费讲义,国内最大的考研人的免费资料交流家园) 试题:名词解释 1.十翼:P430 《易传》的俗称,分为十篇故得此名。易传是对古代占卜用书《易经》所做出的各种解释。阴阳学说是其基础,把世间最根本的规律概括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一阴一阳谓之道”。强调阴阳变易的法则,由事物本身的阴阳两种势力决定,把对立面的相互作用看成变化的原因,是内因论的先驱。其中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肯定事物变化永远没有止境的基础上,猜测到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变成他的反面。《易传》认为人类与自然合一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和改造自然,按照自然界规律行事。 简答题 1.邹衍的五德终始说 2.《易传》关于道的看法。 1.小故与大故 2.离坚白:P593 3.坚白不相外 4.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P433 5. 以说出故 6.白马非马:P208 问答题 1.论先秦时期人性论的历史的与逻辑的演变 2.写出惠子十命题并简单解释 试题:名词解释 1.天人相分:P74 2. 化性起伪 P132 3.征知:P439 4.虚壹而静:P628 5.三惑:P34 问答题 1.荀子对礼义和人性的看法 试题:名词解释 1.仁内义外 2.生之谓性 3.世异则事异:P187 4.参伍之道(验):P496 问答题 1.老子与韩非道论异同。 2.孟子与告子人性论比较。 试题:名词解释 1.六理 :P148 2.道生法:秦汉之际黄老学派社会政治观。语出自帛书《黄帝四经》。堪称黄老哲学的第一命题,确立了黄老哲学的基本思路。道生法将道和法统一起来“法”是由道派生出的,是道这一宇宙间的根本法则在社会领域的落实和体现,并且从宇宙观的高度为法治找到了理论依据 ,而且也为“道”这一抽象的本体和法则在社会政治领域中找到了归结点。“法”是君子以大道的原则制定出来的,其公正性权威性来自最高的“大道”,是判断一切的标准。法的权威性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普遍有效的,找到了道法结合以道论法的这条路子。充分论证了,实现法制才是是顺应天道符合大道的。 试题:名词解释 1. 人副天数:P20 2. 谶纬 3.性三品 4. 春秋大一统 5.天人三策:P550 6.春秋繁露:P514 7.三纲五常:P29 8.深察明号:P637 9.三统三正 问答题 1. 《白虎通》的五行观 2.白虎通中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 3天人感应论:P76 西汉董仲舒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认为天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人格神,在对天进行拟人化的基础上,把阴阳四时看成与人一样具有情感合意志。人类社会的纲常也是天意的表现。天和人是相通的,人的作为能感应天,天则通过善罚恶来干预人事。过程是双向的,一是”上传”人以行为来感天,另一则是下达,天降下祥瑞或者灾祸,以示遣告或者惩罚。董仲舒提出继承这种思想,并加以发挥目的是为了政治统治的长治久安。天人感应说是董仲舒神学哲学体系的基础。 试题:名词解释 1.以心原物:P166 《论衡 薄葬》 2.论衡 P299 3. 疾虚妄,知为力: 王充以此作为《论衡》的宗旨,“虚”指不合事实虚假的说法,“妄”指不合逻辑的谬妄言论,知识就是力量。知为力即肯定知识就是力量,肯定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这是王充根据当时谶纬流行的社会现状所提出的,目的是要达到移风易俗纯洁社会风气的作用。 试题:名词解释 1.崇本举末:P627 2. 圣人体无 3. 独化于玄冥之境:P527 4.得意忘象 5.以无为本:P164 6. 言意之辩:P384 7. 越名教而任自然:P655 8.心斋:P161 问答题 (本文转载自人人免费考研论坛;最新的免费考研专业课资料,免费试题,免费讲义,国内最大的考研人的免费资料交流家园) 1、比较王弼、郭象、僧肇 2.王弼对自然名教的看法 3.简要评述魏晋玄学各派对自然与名教关系的看法 4. 郭象与支遁逍遥义的比较(P378) 5.王弼的贵无 6.怎样分与评价王弼的一段话:“忘象者,乃得意者也;……而象可忘也” 7. 评价郭象”独化” 试题:名词解释 1. 重玄学 2. 三张伪法: 北魏道士寇谦之主张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指张陵、张衡、张鲁) 试题:名词解释 1. 肇论: 东晋僧肇所著,是较全面系统发挥佛教般若思想的论文集。主要由四篇论文组成,即《物不迁论》论述即动而求静的动静观、《不真空论》论述即万物之自虚的本体论、《般若无知论》、论述无知故无不知的认识论和《涅盘无名论》论述了涅槃既无生灭以无名相。僧肇在《肇论》中以非有非无、即有即无、有无双遣的般若中道观,完整地阐释并发挥了大乘佛教般若性空的思想,将魏晋以来般若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高峰。 2. 即万物之自虚 :P404 3. 六派七宗:P148 4.即动而求静:P405 问答题 1.评述僧肇不真空论与本无即色论的不同。2. 把下面一段文字标点今译并给以分析评论: 求向物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复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 2.僧肇的不真空论和对三家义(本无、心无、即色宗)的批判。 试题:名词解释 1. 四法界:P201 2.见分相分 3.圆成实性 4.圆融三谛:P34 5. 《六祖坛经》:P329 中国佛教禅宗典籍,简称《坛经》。禅宗六祖惠能根据“自性本自清净”而立说,宣扬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基本思想。弟子法海集录。《坛经》的思想对禅宗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中国佛教著作尊称为“经”的,仅此一部。 问答题 1. 慧能“本性是佛”说 2.华严宗的“四法界”说。3.事事无碍法界 4.什么是法界缘起论?华严宗是如何论证法界缘起的? 5.述华严宗之“理事无碍”思想 试题:名词解释 1. 形神相即:P333 2. 形质神用:P332 3.天人交相胜 4.休符不于祥于其仁: 柳宗元对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传统有神论思想进行的抨击。在《贞符》中他指出国家的兴亡是“受命不于其天,于其人”,人们的凶福是“休福不于其祥,于其人”。 5.道统: 儒家传道的脉络和系统。孟子认为孔子的学说是上接尧、舜、汤、周文王,并自命是继承孔子的正统。韩愈作《原道》,正式提出了所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关于道的传授系统说并规定道统的内容为“仁义道德”。他自称继承了真正的孔孟子道。是儒家的正宗,开启的宋代道学的先声。朱熹则认为,儒家的道统是以周敦颐、二程上承孟子的,而自己又继周、程为儒家正统。 问答题 1.韩愈关于仁、义、道、德的论述 2.韩愈对儒家仁义道德的新解释 给下面一段话1.加上标点、指明出处、翻译成现代汉语 :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物则不通神妙万物。 试题:名词解释 1. 凡象皆气: 北宋张载用语,出自 《正蒙 乾称》。象指形象,有形象者。凡象皆气即是说一切现象都是气的不同表现形式。张载进一步赋予了象这个概念具有感觉对象的意义,认为一切可感知的现象都是气。在此意义上,气的概念接近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物质存在的含义。 2. 一故神两故化 :P7 3. 一物两体:P6 4. 太虚即气:P110 5.《西铭》:P242 6.民胞物与:P227 7.德性之知:P730(接上)张载关于两种知识的学说对宋明哲学影响很大。程颐说:"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则知之,非内也,今之所谓博物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见闻"。这一思想直接来源于张载的思想,不同的是,程颐明确提出,德性之知是"吾之所固有"的。朱熹则认为,张载的"德性所知","是说圣人尽情事",但就"为学"讲,闻见之知是重要的,要豁然贯通,下学上达,必须从闻见开始,达到对于"理"的认识。王廷相则批判了离闻见而别有德性之知的说法。王夫之接受了张载思想的影响,在肯定闻见之知的同时,又把"德性之知"说成是先验的道德知识,不萌于见闻,说:"德性诚有而自喻,如暗中自指其口 鼻,不待镜而悉",认为德性之知靠内心的体认即能获得。 试题:名词解释 1.主一之谓敬 :P220 宋明理学修养方法。北宋二程始重持敬,心思主静专一。“所谓敬者,主一之谓敬,所谓一者,无适之谓一” 《遗书 十五》。朱熹继承此说以整齐专一为主敬的具体节目,又认为“只整齐严肃便是敬”,既内无妄思又外无妄动。主敬则是未发之中,心不放驰,即用紧张敬畏的心理警惕人欲。他又以敬为已发的专一集中,要求在行为容止上加强礼节约束。 2. 体用一源:P360 中国北宋程颐提出的哲学命题。意指事物中隐微的本原与其表露的现象之间,有相涵的统一关系。 程颐在其主要著作《伊川易传》中说:“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他所谓体,指本原、本体;所谓用,指显现、作用。他认为隐微的理与显著的象,二者统一,没有间隙。无形的理,当以物象来显示其意义和功能,而有形之物,本于无形之理。所谓一源,即源于一理,理为根本。 朱熹进一步发挥了程颐的这一思想。他说:“盖自理而言,则即体而用在其中,所谓‘一源’也;自象而言,则即显而微不能外,所谓‘无间’也”。指出体在用中,用不离体;理在物中,而物不外于理。朱熹把体用显微的关系,更严密地建立在以理为本的基础上,更系统地解说了体用相涵的统一关系。 明代王守仁以心来讲“体用一源”,他认为体是心,用是心之用,心之体即是理,心之用便是物,能得其体,用即在其中,以强调心就是一切的本原。明末王夫之改造了程朱的体用说,提出“道以为用,一阴一阳以为体”的思想,把体用统一在气的基础上。他所谓体即实体,用即体的功用或属性。他也以体为世界的本原,强调“由用以得体”,即从具体事物中认识世界的本原。 3.理一分殊:P604 4.格物致知 :P560 问答题 1. 程颐对道与阴阳关系的论述 2.程颐对“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解释(参考易传)3. 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试题:名词解释 1. 即物穷理:P405 2.知行常相须:P448 3.天命之性:P80 4.天理:P84 5.性即理:P471 6.慎独:P471 4.居敬穷理:宋明理学程朱学派所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居敬" 语出《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意为以恭敬自持;"穷理"语见《周易·说卦》,意为穷究万物的道理。程朱理学家认为所谓"居敬",就是"心"的"主一"、"专一"、"自作主宰",不为外物所牵累;所谓"穷理",就是"欲知事物之所以然与其所当然者而已",亦即致知明理。因此,"居敬"、"穷理"就是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自觉遵守封建道德的基本原则。 程朱理学家认为,"居敬"的目的在于明理。他们把"居敬"和"穷理"两者结合起来。程颐说:"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二程语录》卷十八)。朱熹更明确地说:"学者功夫唯在居敬穷理二事。此二事互相发。"(《语类》卷九)。他认为两者互相促进,而实际上是以"穷理"为主。但是,由于他们所说的"居敬"多指闭门思过,并认为"心包万物","穷理"功夫即"尽心"功夫。因而程朱理学派的居敬穷理,是一种脱离社会实践活动的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德修养方法。 问答题 1.简述朱熹的理一分殊 2. 标点并翻译古文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本文转载自人人免费考研论坛;最新的免费考研专业课资料,免费试题,免费讲义,国内最大的考研人的免费资料交流家园) 试题:名词解释 1.鹅湖之会:P663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会议辩论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 朱熹强调“格物致知”, 陆氏兄弟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此次“鹅湖之会”,双方争议了三天,陆氏兄弟略占上风,但最终结果却是不欢而散。 2六经注我:P146 出自南宋心学创始人陆九渊《语录》,一种钻研儒家经书的治学主张和方法。意思是六经都是此心的解释,而我不必去解释六经。在陆九渊看来,为学只在于“向内用工夫”,因此不仅不需要向外探求,而且甚至无需读书。这正是陆九渊的“吾心即是宇宙”在认识论上的表现。陆九渊这种"六经皆我注脚"的治经方法被后来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继承和发扬,提出了"经学即心学"的观点但这种方法后期流于空疏和狂妄,成为空谈心性、不用读经的借口,从而又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3.心即理:P159 问答题 1.朱陆之争的内容及其意义。 2.试论朱熹与陆九渊主要思想区别。 试题:名词解释 1.弓矢的从:P52 2.内外交相威之道:P126 3.浙东学派:P587 试题:名词解释 1. 致良知:P565 2.天泉证道:P83 2.龙场悟道: 明武宗正德元年,王守仁因反对大宦官刘瑾专权,被刘瑾陷害,谪贬到当时为荒蛮之地的贵州龙场。王守仁一路躲避刘瑾的陷害追杀,居夷处困的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会,认为“心”是万事万物之本源,世上的一切都由“心”推演得来,受“心”的支配,进一步发挥了心即理的思想,提出了“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的命题,将本体论与修养论相统一。这段时期王守仁在当地大兴讲学,其代表作为《训龙场诸生》。史称王守仁此段时间内的思想活动作“龙场悟道”。 问答题 1、王阳明与朱熹格物学说的比较2、王夫之与王阳明格物致知说的比较 (本文转载自人人免费考研论坛;最新的免费考研专业课资料,免费试题,免费讲义,国内最大的考研人的免费资料交流家园) 试题:名词解释—1. 理只是气之理 问答题—1、罗钦顺论“理一分殊” 2、罗钦顺与朱熹理一分殊比较 试题:名词解释 1.淮南格物 (本文转载自人人免费考研论坛;最新的免费考研专业课资料,免费试题,免费讲义,国内最大的考研人的免费资料交流家园) 问答题 1.李贽的童心说 试题:名词解释 1.六经皆史 问答题 1.黄宗羲关于气、理、心论述 试题:名词解释 1.四几 2. 宙轮于宇 3. 质测即藏通几 4.反隐:P142 问答题 1.方以智交轮几,随泯统学说 试题:名词解释1.气者理之依: P135 2.习与性成 3.日新之化:P130 4.知行相资以为用:P449 5.能必副其所:P399 问答题1.简述王夫之对王守仁知行合一论的批评。2.王夫之能所关系的论述 3. 王夫之对知行关系的看法及其对朱熹、王阳明知行观的批评 4. 王夫之与王阳明格物致知说的比较 试题:名词解释 1.六府三事 问答题 1. 比较罗钦顺、王廷相、王夫之、颜元的人性论 2.比较朱熹、王守仁、颜元之“格物”说 试题:名词解释 1. 以理杀人 2.气化即道 问答题 1. 简述戴震对存天理灭人欲论的评判。 2. 戴震论理欲关系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试题:名词解释 1. 三世说 2. 天演论:P86 3.以太即性 4. 实测内籀:P1285.质力相推:P455 6.仁以通为第一义:P131 7.孔子改制考:P171 问答题 1.严复的认识论-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 word 新编 中国 哲学史 名词解释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