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梁板专业课程设计.docx
《混凝土梁板专业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梁板专业课程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 楼盖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学 号: 所在学院: 专 业: 指导老师: 1月 目录 1. 设计任务书 2 1.1 设计资料 2 1.2 设计要求 2 1.3 参考资料 2 1.4 附图 2 2. 计算书 3 2.1 结构平面布置 3 2.2 板的设计 4 2.2.1 荷载计算 4 2.2.2 计算简图 4 2.2.3 内力计算 5 2.2.4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5 2.3 次梁的设计 6 2.3.1 荷载计算 6 2.3.2 计算简图 7 2.2.3 内力计算 7 2.3.4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8 2.3.5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9 2.4 主梁的计算 10 2.4.1 荷载计算 10 2.4.2 计算简图 10 2.4.3 内力计算 11 2.4.4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2 2.4.5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4 2.4.6 主梁吊筋计算 14 2.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裂缝和挠度验算 14 2.5.1 板的裂缝和挠度验算 14 1. 设计任务书 1.1 设计资料 某民用建筑二层楼盖平面示意图图1-1所表示,楼面标高为H=5m,采取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四面墙体为承重砖墙,厚度为370mm,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楼板周围支承在砖墙上。楼面活荷载标准值qk=5kN/m2。 楼面采取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γ=20 kN/m3),梁板天花抹灰为15mm厚石灰砂浆粉刷(γ=17 kN/m3),混凝土容重为25kN/m3 。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取C30;钢筋中受力筋采取HRB400;箍筋采取HPB300。 图1-1 二层楼盖平面示意图(重新作图,标上A=36m,B=21.6m) 1.2 设计要求 ① 按单向板肋梁楼盖要求对楼面梁板进行结构部署; ② 对板、次梁、主梁分别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及配筋,并完成设计计算书一份,包含 封面、设计任务书、目录、计算书、参考文件、附录; ③ 绘制楼盖施工图(2号图纸两张),内容包含: 楼盖平面部署图;板配筋施工图;梁配筋施工图(各1张,配对应施工说明。其中梁施工图用平法绘制) 主梁设计弯矩包络图、抵御弯矩图(1张) 注:① 图纸采取交通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标准图签; ② 计算书应包含标准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设计计算完整过程,并装订成册。 1.3 参考资料 [1]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 GB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3] 叶列平.混凝土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8) 1.4 附图 2. 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楼面活荷载标准值qk=5kN/m2。楼面采取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γ=20 kN/m3),梁板天花抹灰为15mm厚石灰砂浆粉刷(γ=17 kN/m3),混凝土容重为25kN/m3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取C30,钢筋中受力筋采取HRB400,箍筋采取HPB300。环境类别取类别一,使用年限设为50年。 2.1 结构平面部署 单向板肋梁楼盖由板、次梁和主梁组成。其中,次梁间距决定板跨度,主梁间距决定次梁跨度,柱网尺寸决定主梁跨度。单向板、次梁和主梁常见跨度为: 单向板:1.8~2.7m,荷载较大时取较小值,通常不宜超出3m; 次梁:4~6m; 主梁:5~8m。 依据1-1所表示柱网部署,选择主梁横向部署,次梁纵向部署结构平面部署方案图2-1所表示。主梁跨度为7200mm,间距为6000mm;次梁跨度为6000mm,间距2400mm。 板厚确实定:按高跨比要求,板厚h≥l/40=60mm,按结构要求,民用建筑楼板最小厚度为60mm。故取板厚h=60mm。 次梁:依据经验,多跨连续次梁截面高度 h=l18~l12=600018~600012mm=333.3~500mm 而且 h≥l25=600025mm=240mm 故取 h=450mm 截面宽度 b=h3~h2=4503~4502mm=150~225mm 取 b=200mm 主梁:依据经验,多跨连续主梁截面高度 h=l14~l8=74~7mm=514.29~900mm 而且 h≥l15=75mm=480mm 故取 h=700mm 截面宽度 b=h3~h2=7003~7002mm=233.33~350mm 取 b=350mm 图2-1 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平面部署图 2.2 板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2.2.1 荷载计算 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20×0.02=0.400 kN/m2; 6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25×0.06=1.500 kN/m2; 15mm厚石灰砂浆抹底:17×0.015=0.255 kN/m2; 恒荷载标准值:gk=0.4+1.5+0.255=2.155 kN/m2; 活荷载标准值:qk=5.000 kN/m2; 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要求,荷载设计值为 由可变荷载控制效应设计值: q1=γGgk+γQqk=1.2×2.155+1.4×5.000=9.586kN/m2 由永久荷载控制效应设计值: q2=γGgk+φcγQqk=1.35×2.155+0.7×1.4×5.000=7.809kN/m2 取q=9.586kN/m2。 2.2.2 计算简图 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各跨计算跨度为: 中间跨:l0=ln=2400-200=2200mm; 边跨:l0=ln+a2=2400-100-120+1202=2240mm >ln+h2=2400-100-120+602=2210mm 取小值l0=2210mm 平均跨度:l=2200+22102=2205mm 边跨和中间跨计算跨度相差 2210-2200=0.45%<10% 图2-2 板计算简图 故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板计算简图图2-2所表示。 2.2.3 内力计算 表2-1 板弯矩计算 各截面弯矩计算见表2-1。 截面 边跨中 第一内支座 中间跨度 中间支座 弯矩系数α +1/11 -1/11 +1/16 -1/14 跨度 (m) 2.21 2.21 2.2 2.2 荷载 (kN) 9.586 9.586 9.586 9.586 M=αql02 (kN∙m) 1/11×9.586×2.212 =4.26 -1/11×9.586×2.212 =-4.26 1/16×9.586×2.22 =2.90 -1/14×9.586×2.22 =-3.31 2.2.4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板钢筋采取HRB400,混凝土为C30,查规范得: fy=360N/mm2,fc=14.3N/mm2,α1=1.0,h0=60-20=40mm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2-2。A 截面 边跨中 第一内支座 中间跨中 中间支座 在平面图上位置 ①~⑦ 轴向 ①~⑦ 轴向 ①~② ⑥~⑦ 轴向 ②~⑥ 轴向 ①~② ⑤~⑦ 轴向 ②~⑥ 轴向 M (kN∙m) 4.26 -4.26 2.90 0.8*×2.90 -3.31 -0.8×3.31 αs=Mα1fcbh02 0.186 0.186 0.127 0.101 0.145 0.116 γs=0.5(1+1-2αs) 0.896 0.896 0.932 0.946 0.921 0.938 As=Mfyγsh0 (mm2) 329.80 329.80 216.06 170.22 249.77 196.23 选择钢筋 C 8@140 C 8@140 C 8@180 C 8@200 C 8@180 C 8@200 实际配筋面积 (mm2) 359 359 279 251 279 251 ρmin=0.45ftfy=0.179%<0.2% 0.598% 0.598% 0.465% 0.418% 0.465% 0.418% 表2-2 板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 0.8是为了考虑四边和梁整体连接中间区格单向板拱有利作用而取折减系数。 2.3 次梁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2.3.1 荷载计算 板传来恒载:2.155×2.4=5.172 kN/m; 次梁自重:25×0.2×(0.45-0.06)=1.950 kN/m; 次梁粉刷抹灰:17 ×0.015×(0.45-0.06) ×2=0.199 kN/m; 恒荷载标准值:gk=5.172+1.950+0.199=7.321 kN/m; 活荷载标准值:qk=5.000×2.4=12.000 kN/m; 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要求,荷载设计值为 由可变荷载控制效应设计值: q1=γGgk+γQqk=1.2×7.321+1.4×12.000=25.59kN/m 由永久荷载控制效应设计值: q2=γGgk+φcγQqk=1.35×7.321+0.7×1.4×12.000=21.64kN/m 取q=25.59kN/m。 2.3.2 计算简图 各跨计算跨度为: 中间跨:因梁亮度和主梁整体连接,故计算跨度取为净跨 即:l0=ln=6000-350=5650mm; 边跨:l0=ln+a2=6000-175-120+2502=5830mm <1.025ln=5848mm 取小值l0=5830mm 平均跨度:l=5650+58302=5740mm 边跨和中间跨计算跨度相差 =3.19%<10% 故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剪力计算是,跨度取净跨。次梁计算简图图2-3所表示。 图2-3 次梁计算简图 2.2.3 内力计算 次梁内力计算见表2-3和表2-4。 表2-3 次梁弯矩计算 截面 边跨中 第一内支座 中间跨度 中间支座 弯矩系数α +1/11 -1/11 +1/16 -1/14 跨度l0 (m) 5.830 5.740 5.650 5.650 荷载q (kN) 25.59 25.59 25.59 25.59 M=αql02 (kN∙m) 79.06 -76.63 51.05 -58.34 表2-4 次梁剪力计算 截面 边跨中 第一内支座 中间跨度 中间支座 剪力系数β 0.45 0.6 0.55 0.55 跨度ln (m) 5.705 5.705 5.650 5.650 荷载q (kN) 25.59 25.59 25.59 25.59 V=βqln (kN) 65.68 87.58 79.51 79.51 2.3.4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次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5.2.4条要求取用。 边跨: 按计算跨度l0考虑: bf'=l0/3=5830/3=1943mm 按梁(纵肋)净距Sn考虑: bf'=b+Sn=200+2180=2380mm 取较小值 bf'=1943mm 中间跨: 按计算跨度l0考虑: bf'=l0/3=5650/3=1883mm 按梁(纵肋)净距Sn考虑: bf'=b+Sn=200+2200=2400mm 取较小值 bf'=1883mm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判定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截面,因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查得《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8.2.1条要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20mm,取h0=450-30=420mm,则 α1fcbf'hf'h0-hf'2=1.0×14.3×1.883×60×420-602= 630.09kN∙m>79.07kN∙m(51.06kN∙m) 故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表2-5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2-5 截面 边跨中 B支座 中间跨中 中间支座 M/(kN∙m) 79.06 -76.63 51.05 -58.34 bf'或b(mm) 1943 200 1883 200 h0 (mm) 420 420 420 420 αs=Mα1fcbbf'h02 0.0161 0.1519 0.0107 0.1156 ξ=1-1-2αs 0.0163 0.1656 0.0108 0.1232 γs=0.5(1+1-2αs) 0.992 0.917 0.995 0.938 As=Mfyγsh0 (mm2) 527.1 552.6 339.4 411.2 选择钢筋 3Ф16 4Ф14 3Ф14 3Ф14 实际配筋面积(mm2) 603 616 462 462 配筋率ρ=Asbh 0.718% 0.733% 0.550% 0.550%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8.5.1条要求,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2%和0.45ftfy中较大值,即0.2%.表2-5中配筋率满足要求。配筋形式采取弯起式。 依据计算所得钢筋面积,查《规范》来选择钢筋。次梁钢筋有弯起式和连续式两种,因次梁高度通常较小,所以选择连续式较为方便。 2.3.5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表2-6 次梁斜截面强度计算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含验算截面最小尺寸、腹筋计算和箍筋最小配筋率盐酸。次梁截面强度计算见表2-6。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9.2.9条要求,该次梁中箍筋最大间距为300mm,箍筋最小配筋率以下式计算: ρsv≥0.24ftfyv=0.24×1.43270=0.13% 截面 A支座 B支座左 B支座右 C支座 V (kN) 65.7 87.59 79.52 79.52 0.25βcfcbh0 (kN) 0.25×1.0×14.3×200×420=300.30kN>V 截面满足要求 0.7ftbh0 (kN) 0.7×1.43×200×420=83.50kN>V 除B支座外按结构配筋 箍筋直径和肢数 A 6 双肢 Asv (mm2) 56.6 56.6 56.6 56.6 s=1.25fyvAsvh0V-0.7fybh0 (mm) - 2191.1 - - 实际间距 (mm) 200 200 200 200 ρsvmin=0.24ftfyv=0.13% ρsv=Asvbs=56.6200×200=0.1415%>ρsvmin=0.13% 2.4 主梁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变形较大,应力较高,裂缝较宽。因主梁是楼盖关键构件,要求有较大强度贮备,且不宜有较大挠度,所以采取弹性方法设计。 2.4.1 荷载计算 主梁自重实际为均布荷载,但此荷载值和次梁传来集中荷载值比很小,为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其作用点和次梁位置相同。即采取就近集中方法,把集中荷载作用点两边主梁自重集中到集中荷载作用点,主梁视为仅承受集中荷载梁。 次梁传来恒荷载:7.321×6.0= 43.93 kN; 主梁自重:25×0.35×(0.7-0.06) ×2.4=13.44 kN; 梁侧抹灰:17 ×0.015×(0.7-0.06) ×2×2.4=0.783 kN; 恒荷载标准值:Gk=43.93+13.44+0.783=58.149 kN; 活荷载标准值:Qk=12.0×6.0=72.000 kN; 恒荷载设计值:G=1.2 Gk =1.2×58.149=69.779 kN; 活荷载标准值:Q=1.4 Qk =1.4×72.000=100.800 kN。 2.4.2 计算简图 主梁按连续梁计算,端部支承在砖墙上,支承长度为370mm,中间支承在400mm×400mm混凝土柱上,其各跨计算跨度为: 边跨: l0=ln+a2+b2=7200-120-200+3702+4002=7265mm l0=1.025ln+b2=1.025×(7200-120-200)+4002=7252mm 取较小值 l0=7252mm 中间跨: l0=ln+b=7200-400+400=7200mm 平均跨度: l=(7252+7200)/2=7226mm 图2-4 主梁计算简图 跨度差:7252-7200=0.72%<10%,按等跨连续梁计算。主梁计算简图图2-4所表示。 2.4.3 内力计算 2.4.3.1 弯矩计算 M=k1Gl+k2Ql 边跨:Gl=69.779×7.252=506.03 kN∙m Ql=100.800×7.252=731.00 kN∙m 中跨:Gl=69.779×7.200=502.41 kN∙m Ql=100.800×7.200=725.76 kN∙m 平均跨度:Gl=69.779×7.226=504.22 kN∙m Ql=100.800×7.226=728.38 kN∙m 表2-7 主梁弯矩计算 主梁弯矩计算如表2-7所表示。 项次 荷载简图 kM1 kMa kMB kM2 kMb kMC ① 恒荷载 0.244123.5 78.3 -0.267-134.6 0.06733.7 0.06733.7 -0.267-134.6 ② 活荷载 0.289211.3 178.3 -0.133-96.9 -96.5 -96.5 -0.133-96.9 ③ 活荷载 -32.7 -65.0 -0.133-96.9 0.45.2 0.45.2 -0.133-96.9 ④ 活荷载 0.229167.4 91.5 -0.311-226.5 69.3 0.170123.4 -0.089-64.8 ⑤ 活荷载 -22.0 -43.5 -0.089-64.8 0.170123.4 69.3 -0.311-226.5 内力 组合 ①+② 334.7 256.6 -231.5 -62.9 -62.9 -231.5 ①+③ 90.7 13.3 -231.5 178.8 178.8 -231.5 ①+④ 290.9 169.8 -361.2 103.0 157.0 -199.5 ①+⑤ 101.5 34.8 -199.5 157.0 103.0 -361.2 最不利 内力 Mmin组合项次 ①+③ ①+③ ①+④ ①+② ①+② ①+⑤ Mmin组合值/(kN•m) 90.7 13.3 -361.2 -62.9 -62.9 -361.2 Mmax组合项次 ①+② ①+② ①+⑤ ①+③ ①+③ ①+④ Mmax组合项次/(kN•m) 334.7 256.6 -199.5 178.8 178.8 -199.5 注:无k值系数弯矩是依据结构力学方法由百分比关系求出。 2.4.3.2 剪力计算 V=k3G+k4Q 主梁剪力计算如表2-8所表示。 表2-8 主梁剪力计算 项次 荷载简图 kM1 kMBL kMBR ① 恒荷载 0.73351.1 -1.267-88.4 1.00068.8 ② 活荷载 0.86687.3 -1.134-114.3 00 ③ 活荷载 -0.133-13.4 -0.133-13.4 1100.8 ④ 活荷载 0.68969.5 -0.1311-132.1 1.222123.2 ⑤ 活荷载 -0.089-9.0 -0.089-9.0 0.77878.4 内力 组合 ①+② 138.4 -202.7 69.8 ①+③ 37.7 -101.8 170.6 ①+④ 120.6 -220.6 193.0 ①+⑤ 42.2 -97.4 148.2 最不利 内力 Vmin组合项次 ①+③ ①+④ ①+② Vmin组合值/(kN) 37.7 -220.6 69.8 Vmax组合项次 ①+② ①+⑤ ①+④ Vmax组合项次/(kN) 138.4 -97.4 193.0 主梁弯矩及剪力包络图图2-5所表示。 2.4.4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2.4.4.1 确定翼缘宽度 主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5.2.4条要求,翼缘宽度取较小值。 边跨: 按计算跨度l0考虑: bf'=l0/3=7252/3=2417mm 按梁(纵肋)净距Sn考虑: bf'=b+Sn=350+5705=6055mm 取较小值 bf'=2417mm 中间跨: 图2-5 主梁弯矩和剪力包络图 按计算跨度l0考虑: bf'=l0/3=7200/3=2400mm 按梁(纵肋)净距Sn考虑: bf'=b+Sn=350+5650=6000mm 取较小值 bf'=2400mm 支座截面仍按矩形截面计算。 2.4.4.2 判定截面类型 在主梁支座处,因为板、次梁及主梁负弯矩钢筋相互交叉重合,主梁钢筋通常均在次梁钢筋下面,梁有效高度减小。所以,进行主梁支座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应依据主梁负弯矩钢筋实际位置来确定截面有效高度h0。通常取值为:单排钢筋时,h0=h-(50~60);双排钢筋时,h0=h-(80~90)。取h0=640mm(跨中),h0=610mm(支座)。 α1fcbf'hf'h0-hf'2=1.0×14.3×2417×60×640-602= 1265.01kN∙m>334.7kN∙m(178.8kN∙m) 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2.4.4.3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表2-9 主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按弹性理论计算连续梁内力时,中间跨计算跨度取为支座中心线间距离,故所求支座弯矩和支座剪力全部是指支座中心线,而实际上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控制截面在支座边缘,计算配筋时,应将其换算到截面边缘。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2-9。 截面 边跨中 B支座 中间跨中 M/(kN∙m) 334.7 -361.2 178.8 -62.9 VbZ2 (kN) - 220.1×0.4/2=44.0 - - Mb=M-VbZ2 (kN∙m) 334.7 -322.6 178.8 -62.9 bf'或b (mm) 2417 350 2400 2400 h0 640 610 640 640 αs=Mbα1fcbbf'h02 0.0236 0.1732 0.0127 0.0045 ξ=1-1-2αs 0.0239 0.1915 0.0128 0.0045 γs=0.5(1+1-2αs) 0.988 0.904 0.994 0.998 As=Mfyγsh0 (mm2) 1470.4 1624.4 781.1 273.5 选择钢筋 3C18+2C22 2C18+4C20 2C18+2C16 2C18 实际配筋面积(mm2) 1524 1766 911 509 配筋率ρ=Asbh 0.62% 0.72% 0.37% 0.21%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8.5.1条要求,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2%和0.45ftfy中较大值,即0.2%.表2-9中配筋率满足要求。配筋形式采取连续式。 2.4.5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表2-10 主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主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见表2-10.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9.2.9条要求,该次梁中箍筋最大间距为mm。 截面 A支座 B支座左 B支座右 V (kN) 138.4 220.6 193.0 0.25βcfcbh0 (kN) 0.25×1.0×14.3×350×610=763.26 kN>V 截面满足要求 0.7ftbh0 (kN) 0.7×1.43×350×610=213.71 kN 除B支座外按结构配筋 箍筋直径和肢数 A8 双肢 Asv (mm2) 100.5 100.5 100.5 s=1.25fyvAsvh0V-0.7fybh0 mm - 3001.2 - 实际间距 (mm) 220 220 220 ρsvmin=0.24ftfyv=0.13% ρsv=Asvbs=100.5350×220=0.1305%>ρsvmin=0.13% 2.4.6 主梁吊筋计算 由次梁传给主梁集中荷载为 F=1.2×43.93+1.4×72.0=153.5kN 次梁传给主梁全部集中荷载Gk中,应扣除主梁自重部分,因为这部分是假定为集中荷载,实际为均布荷载。 若集中荷载全部由吊筋负担,则 As≥F2fysin45°=153.5×10002×360×0.707=301.57mm2 选择2C16(402mm2)。 也能够用附加箍筋来承受集中荷载,则附加箍筋部署长度 s=2h1+3b=2×700-450+3×200=1100mm 选择箍筋为双肢,间距为180mm,则在长度s内可部署附加箍筋排数为m=1100/180+1=8排,次梁两侧各部署4排,则需要单肢箍筋截面面积为 Asv1≥Fmnfyv=153.5×10008×2×270=35.49mm2 选择A8(50.3mm2)。 2.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裂缝和挠度验算 2.5.1 板裂缝和挠度验算 恒荷载标准值:gk=2.155kN/m2; 活荷载标准值:qk=5.000kN/m2; 2.5.1.1 由荷载标准值计算板内力 表2-11 板弯矩计算 计算过程如表2-11所表示。 截面 边跨中 第一内支座 中间跨度 中间支座 弯矩系数α +1/11 -1/11 +1/16 -1/14 跨度 (m) 2.21 2.21 2.2 2.2 荷载 (kN) 7.155 7.155 7.155 7.155 Mk=α(gk+qk)l02 (kN∙m) 1/11×7.16×2.212 =3.18 -1/11×7.16×2.212 =-3.18 1/16×7.16×2.22 =2.16 -1/14×7.16×2.22 =-2.47 2.5.1.2 板裂缝宽度验算 对于受弯构件,按荷载标准组合并考虑长久作用影响最大裂缝宽度(单位:mm)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Wmax=2.1φσskEs(1.9c+0.08deqρte) 其中,c为保护层厚度,该板保护层厚度为15mm,c<20时,取c=20mm。Es为钢筋弹性模量,查《规范》,得Es=2.1×105N/mm2。φ=1.1-0.65ftkρteσsk,查规范,得ftk=2.01。要求ρte≥0.01。deq=nidi2nividi,钢筋相对黏结特征系数vi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7.1.2条,查得vi=1.0。要求0.2≤φ≤1.0。 表2-12 板裂缝宽度验算表 其它参数计算如表2-12所表示。 截面 边跨中 第一内支座 中间跨中 中间支座 在平面图上位置 ①~⑦ 轴向 ①~⑦ 轴向 ①~② ⑥~⑦ 轴向 ②~⑥ 轴向 ①~② ⑤~⑦ 轴向 ②~⑥ 轴向 M (kN∙m) 3.18 -3.18 2.16 1.73 -2.47 -1.98 As (mm2) 359 359 279 251 279 251 deq (mm2)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Ate=0.5bh (mm2) 30000 30000 30000 30000 30000 30000 ρte=AsAte 0.0120 0.0120 0.0093 0.0084 0.0093 0.0084 σsk=Mk0.87h0As (mm2) 254.29 254.29 222.92 198.23 254.77 226.55 φ 0.671 0.671 0.470 0.312 0.549 0.411 1.9c+0.08deqρte 91.48 91.48 106.82 114.49 106.82 114.49 Wmax (mm) 0.164 0.164 0.117 0.074 0.157 0.112 * 0.8是为了考虑四边和梁整体连接中间区格单向板拱有利作用而取折减系数。 从表中结果能够看出,最大裂缝宽度Wmax均小于最大裂缝宽度极限值Wlim=0.3mm(0.4mm)( Wlim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3.4.5条)。 由此看出,板裂缝宽度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2.5.1.3 板裂缝宽度验算 当板厚大于l/40时,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9.1.2条要求板最小厚度要求时,可不作挠度要求。该板厚度为60mm,满足此要求,所以可不作挠度验算。-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凝土 专业课程 设计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