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及分析.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及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及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 “四年级下学期”是向第三学段过渡的最后一个学期,有着“承上”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解决“启下”的问题,为了解决好“启下”的问题,本册教材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既扎扎实实地落实了第二学段相关的目标要求,又适当向第三学段渗透、延伸,注意为高年级阅读教学作好铺垫。这种阅读要求在本单元中也有所体现。 首先注重理解能力提高。如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要引导学生理解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黄河的主人》要能体会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其次注重概括能力的提高。阅读概括往往要比阅读理解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因此,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绝不能因淡化了上个世纪的“分段”和“概括段意”训练,而忽视或丢弃这方面的训练。基于这些认识,本册关于阅读概括能力的训练作了应有的加强。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层次较清晰,可引导学生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既引导学生进行概括重点段落内容的训练,又训练了学生把握文章的要点,理清文章的条理,为高年级的阅读“了解事件梗概”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是注重自学能力的提高。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后安排的搜集课外资料;《黄河的主人》课后设计的练习查字典理解词义,不仅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高年级“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等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七单元有三篇阅读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依据中年级学段教学的要求,我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等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4.了解生活中常用到的象棋术语,理解歌诀,借助歌诀初步掌握下象棋的规则。 5.学会倾诉烦恼,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 6.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能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并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 紧扣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研读,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内涵。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在读中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和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在读中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语言简洁,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因此,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四、五两个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在教学第四小节时,首先引导学生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学生可以迅速找到“蓬蓬勃勃”这个词。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最重要的手段,找出了蓬蓬勃勃这个词,就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是: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很繁荣,很旺盛。哪些地方反映出樟树的蓬蓬勃勃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有关语句,随机交流,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样子。指导的时候,特别要学生读好“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等词语。这里还有一个关联词“无论……总是……”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关联词说明樟树在任何条件下,它的生命力都是很顽强的。抓住这点,我展开说话训练,要求学生想象一下,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这样,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语言实践的舞台,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语言,更深一步地体会到樟树这种蓬勃向上的顽强生命力,接下来再读“蓬蓬勃勃”这个词,学生的感受就强烈了,带着这种感受齐读第四小节,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樟树这种生命力顽强的特点整体感知,更为课文要求的背诵打好基础。 在引导学生体会樟树的内在美时,要求学生默读第五小节,把樟树跟其他树木进行比较,体会樟树的可贵品质。默读,作为中年段阅读的一项基本技能,是需要经常而严格的训练才能形成的。默读是学生钻研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的主要手段。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层次,抓住“即使……仍然……”“只要……就……”这两个表示假设、条件关系的句子来理解这个香味保持得的确够久!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呀,怪不得宋庆龄那么不舍得它们。带着这种理解,再次感情朗读,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在读中品味樟树的可贵之处。这样,学生对樟树精神的体会更加直观深入,也能更好地记住并背诵。最后理解“人们为什么要在樟树前留影呢?”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将樟树和宋庆龄联系起来思考,找出樟树的可贵品质和宋庆龄高尚品格的相似之处,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樟树的热情赞美和对宋庆龄同志的深切怀念之情。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课文按照人们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顺序来结构全文。综观全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教学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文中寻眼”,紧抓“文眼”进行导读,进而理解全篇的思想内涵和表达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理解。教学步骤尝试各个击破,然后梳理,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艄公凭着优秀的品质和高超的技术战胜了惊涛骇浪,从而成为“黄河的主人”的道理。 《习作7》是记一次体验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一次体验活动,并能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还要写出自己活动中的感受。这次习作课可把两课时分开上,第一课时阅读讨论例文,激发写作兴趣,布置体验活动,并利用一周时间安排活动、写作。第二课时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习作。在指导学生学习例文时,重点体会作者在描写护蛋行动的同时,还写了行动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自己的感受。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充满趣味。在鼓励学生参加体验活动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验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练习7》共有五个项目,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的重点。处处留心这项练习是把了解中国传统棋类运动项目----象棋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共三部分,都和象棋有关:了解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象棋术语;理解歌诀,初步掌握下象棋的规则;读一段关于象棋大师胡荣华的文字,进行词语训练。口语交际是要引导学生倾诉烦恼,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可先运用多媒体创设一段内容具体的“小烦恼热线”节目,然后将“小烦恼热线”的形式引入课堂,请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心里话,同时也要提醒做“小主持人”的学生,当别人真诚向你敞开心扉的时候,应该以诚相待,尽力帮助。总之,学生养成优良的口语交际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语言习惯的养成内涵是极为深厚的。不仅要通过口语交际课,还要通过阅读课、习作指导课、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课外活动乃至日常的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常态下受到切实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21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具准备] 爱因斯坦画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 1.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吧。 (板书:5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要求掌握的:蓄 裹 嘛 呵 啥 二会字:(一)撮 踱(步) 噢 (2)读准字音。 (3)联系上下文,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 蓄:留着而不剃掉;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 (4)字形分析重点:蓄(中间部分是“玄”字);裹(“衣”拆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加“果”字,表音);噢(右上方里面是个“米”字)。 (5)“嘛、呵、啥”在阅读中理解掌握。 2.理清文章层次。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的起止。 (第一次:第1―3自然段;第二次:第4、5自然段;第三次:第6自然段) (2)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 (3)填空练习。 第一段是( )自然段,写 第二段是( )自然段,写 第三段是( )自然段,写 第四段是( )自然段,写 在课本上做段落划分记号。 3.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完成课后作业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读拼音,写词语。 xǜ( )胡子guǒ( )被子péng( ) 2.课文分为哪几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样子: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衣着: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着重抓住头发“蓬乱’’穿的衣服“又肥又长”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 (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2.阅读第二段。 (1) 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巧遇上了。 (2) 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时的规律。 (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3.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样乱? 4.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5.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第三课时 一、听写 蓬乱 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蓄着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结合听写情况,指导正确书写。 二、讨论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1.书面准备发言提纲。 2.组织讨论。 小结:爱因斯坦是一个最伟大的人。他不把时间花在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上,而是把精力完完全全地放在搞科学研究上。 三、研究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用小黑板(或用幻灯片)揭示下列句子: (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2)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3)这还不简单! L提问:这些都是反问句,能换一个说法吗? 学生回答后小结:(1)上述三句可分别改为:①这个连衣服也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②穿衣服还不会呢,谈不上伟大。③这很简单!(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一般做法是: 原句意思是肯定的,要改成否定;原句字面意思是否定的,要改成肯定。学生如果对“肯定”、“否定”的意思不理解,可以先举例讲―讲“肯定”表示承认正面的;“否定”表示否认反面的。 四、研究写对话的形式 1.小黑板揭示下面的内容,提问:这两段话都是写人物对话,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1)他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这还不简单!”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说了出来。“能记住吗?”她问。“也许能。” (2)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2.讨论后小结:这两段话都是写人物对话的。在形式上的不同点是: (1)把两个人说的话连着写;(2)各个人说的话独立成自然段。 五、作业指导 1.出示下面的句子,重点研究(2),用“只好”造句。 (1)他仍是衣冠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2)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读句子,理解“只好”的意思:别的没有,这是惟一的,不得不这样做。 2.书面作业。 (1)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2)把课文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讲述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直接描写爱因斯坦语言、神态和动作的语句进行自读体会,交流感悟,让学生充分得自我解读文本,拥有自己个性化的观点与感受。如:从小女孩父亲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伟大,他在科学领域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世人心中的巨大影响。从天真、率直的小女孩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不拘小节。从读者的眼中,我们读出了更多:他谦虚、宽容、有礼貌、平易近人、诚实幽默知错就改…… 整堂课我始终围绕“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人”这个中心问题,变换不同的问法、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领悟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爱因斯坦,让学生用自己的目光去看爱因斯坦,在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畅谈自己的观点,这正是对文章的真正理解。 当然,我还抓住段首主题句联系上下文比照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揣摩,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潜移默化、不动声色地帮助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把握课文,并围绕要点内化吸收,迁移发展,让吸收与倾吐、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了整体性综合训练的效果。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宋庆龄的生平。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学会用重点突破的方法为课文分段。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樟树的特点。 2.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欢它们的原因,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 一、复习检查 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稠密”什么意思?还可以说什么稠密?(人口稠密、枪弹稠密)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说话练习:无论( )它们总是( )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 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C、指名说说,大家参与评点,相互补充。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崇敬怀念 拒虫香气 高贵之处 永久保持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 “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课,何谓“简简单单”?关键在于突出重点,激发学习情趣,力避头绪纷纭,花样繁多。在教学中,我努力地实践着这一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这一课时,我化繁为简,仅仅让学生说了四句话,便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领会了以树喻人的写作手法,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很朴实,但很扎实。 第一句话:“宋庆龄―――” 指名读课题后,我问学生,通过预习,你感受到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句话体会到的?学生很快地找出“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一句,看出宋庆龄是伟大的人。接着,我出示“宋庆龄 ”,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宋庆龄的资料练习说话,要求能表现宋庆龄的伟大人格。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一时间小手如林:“宋庆龄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宋庆龄在危难时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宋庆龄一生地位崇高,但从不搞特殊化,十分尊重劳动人民”……通过交流,学生互相分享收获,对人物的了解更全面,为深入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第二句话:“樟树―――” 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美和品质美。我让学生圈画出感受深的词句,反复品读,将自己读懂的用“樟树 ”的句式表达出来,并用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书声琅琅。根据学生的说话内容,我作了概括板书:外形――蓬蓬勃勃;可贵之处――香气永久,虫类惧怕。 第三句话:“宋庆龄和樟树――” 文中将宋庆龄和樟树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语句有两处:一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二为“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前句表达了宋庆龄对樟树的钟爱之情,为了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这种情感,我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宋庆龄在樟树下的活动和她的所思所想。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如:每当朝阳初升时,宋庆龄在樟树下踢踢腿,弯弯腰,锻炼锻炼身体;每当夕阳西下时,宋庆龄抚摸着樟树粗壮的枝干,回忆着往昔峥嵘岁月,怀念着孙中山先生;每当少年儿童来探望时,宋庆龄便和小朋友在樟树下说呀,笑呀,还做游戏,快乐极了……通过语言实践,让学生体会到宋庆龄和樟树是密不可分的。后句从表面上看,是人们爱樟树,但仅止于此吗?我让学生联系搜集的资料,比较樟树的特点与宋庆龄的人格有哪些相似之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略作思考后,打开了话匣:“樟树蓬蓬勃勃,充满活力;宋庆龄在长达70年的战斗生涯中,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斗志。”“樟树具有与众不同的香气,宋庆龄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宋庆龄的人格魅力永存。”“樟树的香气使虫类惧怕,而宋庆龄的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通过比较,学生很快明白了樟树的象征意义:象征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品质。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本文以树喻人的写作方法。 第四句话:“小草(荷花、仙人掌等)――” 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大多可作为仿写的典范。随课文特点,教师自主安排一些迁移性小练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本课学生初步了解了以树喻人的写法,但刚刚接触,领悟不深,设计此句话的目的就是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我让学生思考小草(荷花、仙人掌等)与人(哪类人)之间的相似点,仿照课文写一段话。我班一名同学选择了铁树。在描绘铁树默立一角,以它粗壮的身体净化空气后,他写道:“凝望这铁树,我眼前不由出现了那群在田地里挥动镢头的农民,他们与灯红酒绿的城市极不协调,可哪一个傲慢的城里人能离得了他们的劳动果实?”这样的练笔体现了对读写结合规律的尊重,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针对课文进行了知识迁移,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教无定法。但只要我们教得“简简单单”,学生定能学得“扎扎实实”! 23. 黄河的主人 首案编写 刘 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教学重难点: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一、导入课文,解题质疑 1.谈话引入,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黄河有关的课文,(板书:黄河)同学们,在你脑海中,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请谁来说一说。 3. 课文写到了黄河,作者面对黄河时,他的所见所感也是通过丰富的语言传达出来的,出示: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激流湍急汹涌胆战心惊提心吊胆如履平地 (1)指名读--集体读(要读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2)这些词语在下面的课文朗读中还要加深体会。 4. 黄河之水日夜奔流,汹涌咆哮,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黄河的主人(板书:的主人),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谁是黄河上的主人?他为什么会成为黄河上的主人?它有什么本领能成为主人?)教师在课题的右侧打上几个? 二、初读课文,感受语言 1.师:同学们围绕课题就提出了这么多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你们说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什么?(读书和讨论)下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相信你能通过自己的读书和思考,来解决刚才的问题。还要注意,读书要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反复读读。 2.同桌互读,你喜欢读哪些段落就读哪些段落,并让同桌评价一下读的效果。 3.个别朗读,把你最喜欢读的或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学们听,如果一个同学读了以后,还有同学认为自己也喜欢读这一段或认为自己会读得更好,那就可以站起来再读。 教师引导学生相机点拨、评价。 4.交流初步的感受: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5.黄河的主人是谁?(板书:艄公)(教师提醒"艄"字的写法)课文中的艄公在干一件什么事?艄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艄公撑着羊皮筏子送五个乘客过黄河) (板书:黄河羊皮筏子乘客)(教师提醒"筏"字的注意点,不要少一撇) 四、学习词语 1.出示词语 筏子 艄公 竹篙 沉着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激流 险恶 赞颂 尝试 提心吊胆 胆战心惊 浊浪排空 (1)指名读 (2)领读 (3)找出上述词语中表示"害怕"的词语,你还能说出那些近义词。 2.完成课后的练习2 五、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六、课外作业 1、熟读课文 2、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准备在下一堂课上交流。 (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些人在征服自然、挑战自我过程中的一些图片,并作必要的提示。)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一、复习导入,唤起记忆 1、课前板书:黄河的主人 2、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初步学习,你了解了些什么?(板书:艄公)(课文介绍了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一位艄公撑篙驾着羊皮筏子送五位乘客渡黄河的事。) 二、学习第一部分,体会黄河上羊皮筏子的惊与险 1、同学们,课文一开始,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奔腾不息、汹涌咆哮的黄河边,请大家看画面,不仅要仔细观察,而且要用心感受。演示多媒体:(远景)汹涌激荡的黄河水、震耳欲聋的波涛声。 2、师:看了这幅画面,假如让你给画面配音的话,你该诵读课文的那一部分,又该怎样诵读读?先自己练读,然后交流。 3、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指名读--评价:是否感受到"胆战心惊"--再指名读--集体读 4、多媒体出示:在汹涌的激流里的一叶筏子。 (1)师:请你练读下一个自然段,然后给这一幅画面配音。(指名读) (2)在原来的画面上出示第二自然段的文字,让学生再仔细读一读,然后谈谈读后的感受。 (3)(多媒体去除配音,只保留画面。)交流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并让学生说一说重点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教师随机点拨评价,并指导学生朗读相关句子。 (4)指导集体有感情的朗读,要让人感受到黄河的凶险无情,那小东西的渺小危险和作者的深切担忧。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1)师过渡: 请你找出相关的文字读一读,再谈谈体会。 (2)指名朗读--评价--再指名朗读(教师可随机点拨)(1、3句带感叹号的句子重点指导朗读) (3)师:此时作者的心情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十分担心、异常震惊、惊恐不已、胆战心惊……) (4)指导集体有感情的朗读,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学习第二部分,体会艄公的大智大勇 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这样的心境下,你再读读下面这个自然段,你是否能够发现什么问题? (1)出示:(第6自然段)"我不禁提心吊胆,……浏览窗外的景色。) (2)学生边读边思,然后引导提问。 3. 自主合作探究 (1)师:同学们,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读书、结合上下文、独立思考、跟同学讨论……) (2)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解决这几个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同时自由地寻找自己的交流伙伴。 4. 集体交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1)组织大家交流讨论,合作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汇总小组的意见。比一比哪个小组交流得最好。 (2)重点指导朗读描写艄公的句子。 五、重点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加深领悟 (1)师:同学们,此时你想对羊皮筏子上的艄公说些什么话?(2)作者是怎么赞颂艄公的呢?多媒体出示:(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成为黄河上的主人。" (3)谁能替作者来赞一赞羊皮筏子上的艄公。 ①指名朗读--学生相互评价--在指名读 ②集体朗读这段话(愿意赞一赞这位艄公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赞一赞) ③出示填空题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他站在__________________,面对着_____________,身系着_________________,手里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凭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______________。" 板书:惊涛骇浪如履平地 六、小结全文,深化主旨 1、师小结。 2、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话想说或者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七、课外作业 在人与外界的各中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在了解的基础上仿照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写法赞一赞他。 板书设计: 黄河的主人?? 艄公 羊皮筏子 黄河 惊涛骇浪沧海横流 乘客 主人 如履平地方显英雄本色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散文,它赞扬了羊皮筏子的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因而被誉为“黄河的主人”。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理解这个重点的关键是放手让学生读通课文,帮助他们借助语言文字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联系。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细细研究教材,发现了其中隐藏的契机――抓住几个对比,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我适时巧妙地抓住以下四个对比,来引导学生精读感悟。 一、“坐”和“站”的对比 课文第7自然段写到:“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第一次尝试,重要的就是小心和大胆”,“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筏子上,……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的”。坐羊皮筏子就必需足够的勇气,否则即便坐了上去也不敢睁开眼睛瞧一瞧,可见“波浪滔滔的黄水”是如何令人胆战心惊。那么艄公呢?面对同样险恶的风浪,还身系乘客的安全,他站在那小小的羊皮筏子上(是无论怎样也不敢也不能闭一闭眼睛的),只凭手里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便能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这需要何等的胆魄、何等的镇静与机敏。一坐一站,一闭一睁,艄公勇敢、智慧、沉着、机警的形象便油然而生。 二、羊皮筏子体积之小与它负荷的重进行的对比, “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可是“那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这足以让岸上的观众为之惊讶得目瞪口呆。羊皮筏子越小,它在黄河上漂流就越危险,撑羊皮筏子的艄公就越需要勇敢、胆略和智慧,没有惊人的胆量和过人的智慧,没有高超的撑筏技术,艄公是不敢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 三、旁观者和当事人的对比 看到这六个人乘着一张小小的羊皮筏子,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在惊涛骇浪中颠簸,岸上的“我”不禁提心吊胆,然而“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我”的担心固然有其原因,也是人之常情,可对艄公而言却似乎是多余的。你瞧,“羊皮筏子上的乘客谈笑风生,……那从容的神情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乘客们何以如此放心,如此安然,这一切都是艄公为他们创造的,是艄公给予他们的保证……读到此处,学生自然明白作者写“我”的担心、乘客的从容,都是为了衬托艄公的沉着。 四、将黄河的巨浪激流与羊皮筏子的轻微渺小进行对比。 黄河越是是巨浪滔天,那么在黄河上漂流的羊皮筏子就越显得艰难险阻。 抓住这四个对比,不仅能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树立起黄河的主人――艄公那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形象,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对艄公肃然起敬,还让学生深深明白课文各部分与中心是紧密相连的。至此,课文的重难点教学已顺利完成。 习作七 教学要求: 1 .通过阅读例文,了解小作者是如何描写“我”和同学“护蛋”的过程的;进一步理解“体验”的含义,即一个人的亲身经历就是一种体验。 2 .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体验事情,积极进行一交体验活动。 3 . 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并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还要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 1 .能有详有略地写出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 2 .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通过阅读例文,了解小作者是如何描写“我”和同学“护蛋”的过程的;进一步理解“体验”的含义,即一个人的亲身经历就是一种体验。 2 .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体验事情,积极进行一交体验活动。 一、导入 1 . 自读例文的要求,对此次习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 . 你对“体验”是怎么理解的呢?互相讨论、交流。 3 . 小结:一个人的亲身经历就是体验。 二、学习例文 1 .自己读读例文,边读边想:小作者是怎样写自己“护蛋”的经历与感受的呢? 2 .例文是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小作者“护蛋”的经历和感受。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教学 设计 分析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