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3.docx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3.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3 第一节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演唱《鼓浪屿之波》,掌握弱起节奏。 2. 通过欣赏《西沙,可爱的家乡》,感受大海的光彩和寓意于大海深情。 教学重、难点 1. 有感情地演唱《鼓浪屿之波》。 2. 歌曲《鼓浪屿之波》中的弱起节奏。 教材分析 1.《鼓浪屿之波》 《鼓浪屿之波》,D大调,4/4拍,二段体结构。曲调优美抒情,表达了两岸人民隔海相望,渴望早日回归故乡的思乡情绪。 第一段:1─8小节(不包括前奏),共有两个乐句。其中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并为第二段乐曲高潮部进行铺垫。 第二段:8─17小节,与第一段不论是在力度和音区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旋律上升到“e”,随后乐句中运用的两个“我渴望”非常紧凑,充分表现了两岸人民渴望早日相聚的迫切心情。 2.《西沙,可爱的家乡》 这首歌曲曲调活泼优美,热情地赞颂了西沙的美丽景色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歌曲为C大调,节奏较为自由而且稍有变化。 歌曲分为两大部分。前7小节为引子,曲调具有呼唤性。 第一部分:7─24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都是弱拍起。 第二部分:24─47小节,是乐曲的高潮部分,乐句连接紧凑,节奏由快到慢,尤其是40―43小节长达4小节的拖腔,更是将歌曲推向最高潮,更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 一、导入 欣赏以大海风光为主题的视频(有波澜壮阔的惊涛骇浪、有委婉细腻的潺潺溪流等)画面。 教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大海美吗?美在哪里? 生:讨论分析。 师:大海是美的,我们歌唱和赞美大海,大海是深邃的,寄托着我们无限的情思,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首寄托着海峡两岸深情的歌曲《鼓浪屿之波》。 二、教唱歌曲 师:刚才我们大家共同欣赏了一首非常优美动听的描写大海主题的歌曲,下面你们能否说出歌曲描写的是我国什么地方吗? 生:台湾岛、鼓浪屿、基隆港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那里美丽的台湾风光吧! 师:优美的画面好像把我们带到了富饶美丽的台湾岛,使我们流连忘返。下面我们就用美妙的歌声来表达对它的赞美与热爱吧! 师:先提示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弱起节奏(后八分音符起唱)(出示4/4拍图示)。并要求学生划拍。八分休止符可以让学生用吸气或拍腿表示,同是强调第一拍重音。 生:第一遍随钢琴轻声视唱曲谱。(《鼓浪屿之波》歌曲学习)(教师提示:1、弱起节奏。2、视唱曲谱时的正确发声状态:上身挺拔,放松:嘴巴充分打开,吸气积极,总之视唱也要尽量要求学生做到“字正腔圆”。) 师:同学们第一遍视唱得比较准确,弱起节奏完成得也很好,只是在乐句的连音处理上需要更好一些。之后教师分别在歌曲的第一、第二乐句唱出加连线与不代连线的两种不同唱法,让学生听后比较说一说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师:仔细听,哪一个你认为是加有连线的唱法,哪一种是没有的? 生:第一种没有连线,第二种是有连线的。 师:同学听得很仔细。很准确。再想想,两种不同形式的演唱,听起来在音乐发展上有哪些不一样? 生:(没有连线)比较方整,生硬,较缺乏乐句间的连贯性。(有连线)较柔和,乐句间的线条比较鲜明,比较连贯,鲜明地描绘出了水中波纹流动的感觉。 师:说得很好,很有体会。连线的运用在这首歌曲作品中不能被忽视,下面我们分别把第一、第二乐句视唱一遍,同时再次体会一下连线在乐句中的作用。 生:同时划拍,视唱歌曲第一、第二乐句旋律,注意连线的正确唱法。 师:同学们刚才旋律视唱得比较准确。下面我们能不能在视唱较准确的基础上,小心地把歌词填进去,同时提示学生注意的几个要点:a.填词时要注意连线的处理,不要影响到乐句的连贯性与起伏性;b.乐句间的呼吸要积极、深入;c.注意歌曲中的弱起节奏;d.高音区避免声带用力,而是体会全身在完全松弛的状态下,借用腰腹的力量,同时打开口、咽腔。 生:第二遍随琴轻声填出歌词,同时尽量注意体会教师提示的四个演唱要点。 师:同学们歌词填得比较准确,也比较完整。现在你们思考一个问题:刚才你们完整地唱了一遍这首歌曲,结合音乐中乐句与歌词的发展,能不能说说这首歌曲大致可以分成几部分? 生:讨论并回答。 师:肯定后加以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此曲在结构上分为二段体: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六小节至第十三小节)。第二乐段(第十三小节至第二十二小节)。与前一乐句形成对比,从而达到全曲旋律的最高点。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一高潮乐句唱的是什么地方吗? 生:日光岩。 师:同学们想一想歌曲中为什么会提到日光岩? 生:风景名胜,制高点,日光岩中部的水操台遗址,是当年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操练水军、挥师东渡之地。 师:1981年,词曲作者共同去福建沿海深入生活,在“鼓浪屿”共登日光岩,极目远眺,遥想当年的民族英雄郑成功,赶走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思及今日,台湾与大陆尚处于隔离状态,不禁思绪万千,于是共同写下了《鼓浪屿之波》这首歌。(《鼓浪屿之波》动画)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你就是那个站在日光岩上思念亲人的人,这个时候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更加思念家乡的那种情感已经随着海水漂向了远方美丽的台湾岛。下面我们能不能把这种情绪带到歌曲中,用自然、深情的声音去演唱呢? 再次提示学生在演唱歌曲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特别注意乐句间的换气要深沉,整首歌曲的力度变化应为:p―mp―f―p。 生:随琴在教师的带领下充满感情地、深情地第三遍演唱《鼓浪屿之波》全曲。 师:同学们演唱得情绪很饱满,很投入,通过你们的歌声,仿佛把我带到了美丽的台湾岛,也感受到了那里的骨肉同胞思念祖国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三、欣赏《西沙,可爱的家乡》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用优美的歌声表达了对大海的赞美以及对祖国宝岛台湾的深深思念。下面我们就超越遥远的时空,来看一看祖国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吧! 生:欣赏《西沙,可爱的家乡》动画。 师:听完这首优美的歌曲,体会与《鼓浪屿之波》在音乐风格及情绪上有哪些不同? 生:(分组讨论后回答)两首歌曲在音乐风格上都很优美抒情,但《鼓浪屿之波》在演唱形式上更加内在、深情,表达了骨肉同胞思念亲人的心情,而《西沙,可爱的家乡》在优美的同时,更增加了活泼、欢快的情绪。 师:回答得很好。歌曲《西沙,可爱的家乡》是电影《南海风云》的片头曲。苏圻雄词、吕远作曲。歌词以优美的笔调和亲切的语句,写出了西沙群岛富饶的资源和美丽的风光,并以此抒发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音乐以南海渔歌为基调,并吸取戏曲音乐甩腔的手法,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曲调活泼优美,热情地赞颂了西沙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歌曲为C大调,节奏较为自由,并赋予变化,歌曲分为两大部分。前7小节的引子曲调充满了呼唤性,好像作者对家乡美丽景色的赞叹之情,紧跟着在7─24小节的第一部分比较自由,像是海上渔歌,生动地描绘了西沙宝岛“绿树银滩,风光如画”的美丽景象。24─47小节为第二部分音乐较激情,是歌曲的高潮,唱出了南海渔民热爱家乡的喜悦心情。 师:了解了歌曲的音乐结构,我们再次结合谱例完整地欣赏《西沙,可爱的家乡》。 生:随录音小声哼唱旋律欣赏全曲。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通过演唱《鼓浪屿之波》和欣赏歌曲《西沙,可爱的家乡》,感受到了大海的广阔与美丽,更体会到了骨肉同胞的无限思念之情。 第二节 教学目标 1. 1. 通过欣赏《大海啊,故乡》和《海滨音诗》,加深学生对大海的了解和热爱。 2. 2. 学会用竖笛演奏《大海啊,故乡》。 3. 3. 通过创编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同一题材可以用不同体裁的艺术形式来表现。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感受小提琴独奏曲《海滨音诗》的音乐情趣。 难点:体会不同体裁的作品描绘不同形象的大海。 教材分析 1.《大海啊,故乡》 这首歌创作于1980年,是故事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3/4拍子,由两个段落组成,句法和结构都十分简单。它的第一部分强调中低音区,第二部分则向上方五度移动,强调了中高音区,并反复一次,既造成了歌曲的高潮,又没有引进新的音乐素材,显得精炼统一。作者运用了 作为歌曲的主导节奏,表达了海的摇荡。 2.《海滨音诗》 小提琴独奏曲,秦咏诚曲,作于1962年。这是一首以大海为背景、借物咏怀的音乐诗篇。乐曲由三段组成。 第一段:在乐队与竖琴波浪式音型的伴奏下,小提琴轻柔地奏出一段抒情的主题,它如歌、如吟、如诉,像是敞开的心灵,向着大海尽情地倾诉。 第二段:乐曲更富有激情。它以活跃的旋律短句,在不同调性上模进发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像大海一样的坦荡宽广的胸怀。 第三段:扬中有抑,用主题的片段材料,将原来偏重抒情的旋律发展成深思的音调。最后,乐曲在主题再现中充满着沉思、遐想的意味。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师:欣赏《大海啊,故乡》视频片段。刚才这段旋律你们熟悉吗?是否有人会唱这首歌曲?请一两位学生试着唱一唱歌曲片段。 生:两位同学分别演唱歌曲片断。 师:你们演唱得很好。看来你们对这首歌曲很熟悉,但是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由哪位作曲家创作的吗? 二、欣赏:《大海啊,故乡》 师:介绍《大海啊,故乡》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这首歌创作于1980年,是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 师:结合《大海啊,故乡》谱例,谁能试说这首歌曲的调号及基本结构? 生:哼唱旋律,分组讨论并回答。 师:歌曲由两个乐段构成,句法和结构都十分简单。它的第一部分强调中低音区,第二部分则向上方五度移动,强调了中高音区,并反复一次,既造成了歌曲的高潮,又没有引进新的音乐素材,显得精练统一。而全曲运用了 作为歌曲的主导节奏,表现了海的摇荡。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视唱节奏 ,并体会其在歌曲中的基本律动。再次完整欣赏。 师: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下面我们是否能用竖笛演奏它呢? 三、学吹竖笛《大海啊,故乡》 师:再次播放录音,学生熟悉并哼唱乐谱。 生:以组为单位练习吹奏。 师:个别针对性技术难点辅导。并强调吹奏时注意乐句的起始拍,气息的均匀等。 师:将全班分为两组,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师生共同合作吹奏完成全曲。 师:同学们的演奏很成功。 四、小提琴独奏曲《海滨音诗》 师:刚才我们用竖笛演奏了《大海啊,故乡》,并且充分感受到了用乐器来表达音乐情绪的那份快乐。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描写大海的器乐曲《海滨音诗》。谁能听出它是由哪件乐器演奏的? 生:小提琴。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小提琴是一件表现力非常丰富的乐器,最能够表达人物细腻的情感。下面我们就乐曲的三个乐段(《海滨音诗》第一段、《海滨音诗》第二段、《海滨音诗》第三段)逐一地分段来赏听,现在给同学们三个选项:一、抒情;二、激情;三、遐想。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给它们归类。(《海滨音诗》曲作者及创作背景简介) 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师:归纳。第一段:抒情主题。如歌、如吟、如诉,像是敞开的心灵,向着大海尽情地倾诉。第二段:激情主题。展现了大海坦荡宽广的胸怀。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发展成深思的音调,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五、音乐创编活动 师:这节课我们演奏并欣赏了不同风格的音乐,感受到了大海的无穷魅力。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作为一个中学生,此时此刻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对大海的赞美呢?现在就给你们一个机会。我们将全班分成四组,并设定相关主题。 舞蹈组:舞动的大海。 绘画组:梦幻的大海。 朗诵组:诗情画意的大海。 歌唱组:如歌的大海。(以组为单位展示与表演) 师生:共同组成评判组,参与打分,评选出优胜组,并颁奖。 师:各组的展示相当精彩,让我们为他们的成功展示鼓掌。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演唱、演奏、欣赏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感受与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领悟大海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从而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更加依恋大海,更加热爱自己的故乡。 单元分析 单元课题名称 环球之旅(5)──北美掠影 单元教学内容 1. 唱歌:《红河谷》。 2. 欣赏:《歌唱伙伴》《列•布朗底》《仪式歌》《波底•斯拉宾和弗拉德弗德》。 单元教学目标 1. 学唱、背唱《红河谷》,学习正确的演唱方法,并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做出正确的评价。 2. 通过欣赏四个风格不同的作品,感受北美洲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歌曲的不同风格,了解不同地域的风土文化。理解多种音乐要素(音阶、旋律、节奏等)对音乐风格的影响。 3. 能够为《列•布朗底》《波底•斯拉宾和弗拉德弗德》两首作品创编出符合该音乐情境、节奏、乐句的律动。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培养正确的歌唱习惯,背唱《红河谷》。 2. 了解欧洲移民后裔、印纽特人、印第安人、北美洲非洲黑人移民后裔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1. 准确演唱弱起小节和切分音,注意休止符。 2. 启发学生从音阶、旋律、节奏等方面了解北美音乐艺术的特点。 3. 根据歌曲创编符合该音乐情境、节奏、乐句的旋律。 单元主要教学方法 听唱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与合作探究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比较法。 第一节 教学目标 1. 分析歌曲《红河谷》的速度、力度、节拍特点,从而体会歌曲的深情,感受歌曲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风格。 2. 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且背唱歌曲《红河谷》。 3. 对比聆听《红河谷》合唱版,启发学生初步感受多种演唱形式的音乐魅力。 教学重、难点 选用恰当方法,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 《红河谷》是一首有百余年流传历史的歌曲。由于歌中红河谷地理位置存在争议,加拿大人和美国人都视之为自己国家的民歌。该歌曲以朴实的曲调和歌词所表现出来的朴实的情感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本歌曲为F大调,四四拍,歌曲的节奏稳健,富有动感,旋律朴实、舒展。音域适中,易学易记。结构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起、承、转、合的单乐段结构,歌曲一、三句开始的三个音为连续的跳进,表现了留恋的深情,二、四句与前面的衔接处也是跳进式的起伏,在句法上采用一问一答、前呼后应的手法,第二乐句为半终止收束,第四乐句为完全终止收束。这四个乐句的节奏基本相同,显示出歌曲旋律既统一又有变化的特点。这些形成了这首歌曲的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风格。这首歌曲还被改编成了合唱等多种音乐表演形式。《红河谷》歌词表现了移居于北美红河一带人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终于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地方。它回顾了人民艰苦创业的经历,并展望美好幸福的生活前景。歌词富有生活气息,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1. 播放音乐风光片视频,教室里挂上北美地图,营造教室气氛,学生听着歌曲《红河谷》的音乐进教室,教师采用提问方式导入课题。 2. 师:根据课前播放的音乐及现在你们看到的图片,同学们猜猜看,今天咱们要去哪个洲或者国家了解它的音乐呢? 生:北美洲。 师:有谁知道刚才你们听到的音乐叫什么名字? 生:《红河谷》。 师:听到《红河谷》还能联想到什么信息?有谁能帮我们介绍一下? 生:是一首加拿大民歌、有一个美国电影也叫《红河谷》……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唱《红河谷》。 二、《红河谷》歌曲学习 1. 发声练习。 用“呜”进行练习。 2. 学生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红河谷》并在谱例上标记出呼吸记号、画出旋律线,并说一说聆听后的体会和感受,回答问题。 师:大家标出了几处呼吸记号? 生:7处! 师:这段乐曲共有多少句? 生:8句! 师:有重复的地方吗? 生:有!前4句和后4句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由于前4句和后4句的旋律是完全重复,所以这首作品属于由四个乐句构成的起、承、转、合的单乐段结构。 师:歌曲的旋律进行是怎样的? 生:歌曲的音域不宽,第一、三句开始的三个音为连续的跳进,表现了留恋的深情,第二、四句与前面的衔接处也是跳进式的起伏,整首歌曲结合歌词来看,歌曲表现出了优美抒情略带感伤的情绪。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 (2)手打出乐曲节奏并读出唱名。 师:这首乐曲是几几拍的? 生:四四拍。 师:看谱例,第一小节是什么小节? 生:这是一个弱起小节。 师:现在给大家半分钟的时间先自己识谱。 下面请大家边打节奏边读出唱名。 (3)手打节奏,视唱。 师:弹旋律第一个音,当学生唱到第四句时,教师加入,帮助学生找音准。(教师范唱时应注意适当突出节奏重音,遇到切分音、休止符的地方可以采用比较学习法,让学生聆听两个版本,让学生选择出正确的演唱,并跟着学唱。) 生:手打节奏,视唱。 (4)连贯学唱,注意换气的位置。 ① 跟着教师一起连贯演唱歌谱,换气位置准确(只弹旋律)。 ② 请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歌词。 ③ 教师边弹伴奏边演唱歌词,学生演唱歌谱。 ④ 教师弹伴奏,学生演唱歌谱,教师演唱歌词。 ⑤ 教师弹伴奏,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词,一组唱谱。 ⑥ 给半分钟时间熟悉歌词。 ⑦ 跟伴奏背唱歌曲。 3. 深入分析歌曲。 学生再次聆听范唱《红河谷》。 师:同学们想一想,咱们要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表现出这种优美抒情略带伤感的情绪呢?咱们来做个小试验吧!试想两种情境,用两种速度来演唱《红河谷》,一种是中速,另一种是稍快。看看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及语气来演绎这两种情境。 生:按要求演唱。 师: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更能体现《红河谷》的情绪? 生:要深情、真挚地用较弱的力度及慢中速来演唱。 4. 聆听《红河谷》合唱版。 师:速度、力度可以影响甚至改变音乐的情绪,请问你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音乐的情绪? 生:通过配乐、改变节奏等。 师:聆听另一个版本的《红河谷》,体会一下和之前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可给出齐唱、重唱、合唱三个选项)? 生:这是用合唱形式演唱的。 师:合唱版的《红河谷》和独唱版的《红河谷》有什么不同? 生:合唱版的作品声部多了,音响效果更丰富了,听起来歌曲更厚重了些。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合唱利用声部的穿插以及衬托给音乐作品增添了变化,增加了音乐作品的厚度,丰富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这首作品还通过转换调性,丰富了音乐作品的色彩。 三、 课堂小结 音乐作品可以通过什么音乐要素来改变它的风格特点?情绪情感。因此,我们在演唱音乐作品时应该先认真分析作品,格外注意音乐要素的运用,这样才能正确地演唱歌曲。 下面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进行《红河谷》演唱比赛。 要求: (1)用恰当的音乐要素及演唱形式来表现作品。 (2)有感情地背唱。 第二节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四个风格不同的作品,理解多种音乐要素(音阶、旋律、节奏等)对音乐风格的影响。感受北美洲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歌曲的不同风格,了解不同地域的风土文化。 2. 能够为《列•布朗底》《波底•斯拉宾和弗拉德弗德》两首作品创编出符合该音乐情境、节奏、乐句的律动。 教学重、难点 1. 启发学生从音阶、旋律、节奏等方面理解欧洲移民后裔、印纽特人、印第安人、北美洲非洲黑人移民后裔的音乐特点。 2. 根据歌曲创编符合该音乐情境、节奏、乐句的旋律。 教材分析 本节课重点听赏《歌唱伙伴》《列•布朗底》《仪式歌》和《波底•斯拉宾和弗拉德弗德》四首音乐作品。 1.《歌唱伙伴》 居住在格林兰岛东部的因纽特人也称爱斯基摩人,自古以来有歌唱竞赛或歌唱伙伴的习俗,“歌唱伙伴”是他们的一种歌唱交流活动。如果村里来了外村的访问者,村中的某一人就可能成为他的歌唱伙伴。成为伙伴的二人一起来到称为卡几格的礼仪小屋,聚集在这里的村民都观看他们二人为结成歌唱伙伴而举行的演唱会。首先,两个人各自创作新歌,教会自己的妻子,让她们记住。访问者的妻子唱她丈夫创作的新歌时,他的丈夫用手敲击放在榻榻米上的鼓,一边打鼓一边跳舞。结束后,把鼓拿给对方的男人,由他的妻子歌唱,该男人也一边打鼓一边跳舞。这样就完成了歌唱交流。从此以后,这二人就成了义兄弟,在各种情况下互相帮助。 因纽特人所使用的音阶基本上是无半音的五声音阶,旋律音调以大二度、小三度为特点,音域多在五度之内,节拍以二拍子居多,鼓的伴奏多用均等节奏。本区的基本旋律如下: 2.《列•布朗底》 这是一首在欧洲移民后裔中流行的手风琴曲。在魁北克市北部约90英里的萨克内河•圣让湖一带流行,当地经常在晚饭后的团聚中演奏该曲。它与它所伴奏的舞蹈一起从不列颠岛传到魁北克省来,是至今仍在完整传承的保留曲目。演奏者用右手演奏极富装饰性的旋律,左手演奏按钮式手风琴的两个和弦按钮来打节奏,同时奏出固定低音。其中,无论是所使用的这种按钮式手风琴乐器,或者是乐曲的调式、音阶、旋法、节奏、固定低音等,都继承了欧洲传承过来的风格特点。 3.《仪式歌》 这是在内兹佩尔塞印第安人中流传的一首民歌。这首速度缓慢的歌唱舞蹈被称为“帕克萨姆”,是在歌舞竞赛会开始时表演的,体现了印第安人的典型歌唱舞蹈风格特征。首先,由领唱者自高而低的下行旋律线来歌唱;然后,全体成员用相同的齐唱旋律来应和;再接下来,在中音区以相同的下行旋律多次反复。由几个人拿着鼓槌敲击单面鼓来伴奏,以相同的二拍子节拍相映衬。在歌唱的第一节即将结束的低音反复之前,作为第二节进行的预告,往往用鼓敲出八个或九个重音。 4.《波底•斯拉宾和弗拉德弗德》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的非洲黑人舞蹈,两个人一组进行表演,由独舞和用节奏伴奏两个部分组成。称为弗拉德弗德或布克坦辛的这种舞蹈,使用脚后跟、脚尖、脚背、脚底板来敲打地板作为节奏的,主要以下半身的动作来舞蹈。后半部分的霍尔曼舞是在木头制作的跳舞场地板上滑脚来制作特殊声音效果的。舞蹈虽有许多即兴因素,但仍可看到许多起源于非洲的标准动作。例如:用脚步来配合节奏,就是西非黑人舞蹈的普遍特征。伴奏节奏是从1740年左右发展起来的奴隶舞蹈派生出来的,原来是用鼓演奏,后来由于奴隶主为镇压奴隶们的反抗而禁止他们击鼓,所以才改用舞蹈者用脚的步法、手打拍子以掌握节奏。其结果是产生了由切分音起重要作用的复节奏,这种复节奏正是黑人非洲音乐的特色之一。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把教室分四个区,分别布置成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区、欧洲后裔区、印第安人区、美国的非洲黑人区。 同学们分成四个组,坐在四个区,代表本区的人民。上课回答问题时,以组计分,本组员每回答对一个问题加10分,最后高分组取胜。 师:同学们,欢迎来到北美洲!我是你们的导游。下面有请每个区的区长(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在地图上为本区授区徽(标在本区所在位置上),并介绍一下本区的特点。 生1:我是因纽特人,来自格林兰岛东部,大家都喜欢叫我爱斯基摩人,我们热爱唱歌,喜欢以歌会友,结兄弟。 生2:我是欧洲后裔,来自魁北克市北部,我们能歌善舞,经常在晚饭后的团聚中跳起欢快的舞蹈,用我们特有的演奏按钮式手风琴给舞蹈伴奏增添欢快的气氛。 生3:我是印第安人,是美国土著居民,居住在美国保留地上,继续传承着自己的文化、宗教和图腾等。 生4:我是美国的非洲黑人,我们是17世纪初到19世纪初,作为欧洲人的奴隶而从西非移入北美洲的,在北美洲社会的新环境下,我们独创了自己的艺术表演风格,这些音乐形式、体裁风靡了当今的流行乐坛,比如:黑人灵歌、福音歌、布鲁斯、爵士乐等等,怎么样?都是当今流行的主流呢! 二、分别介绍四首音乐作品 1. 连贯聆听四首作品。 师:通过刚才各区代表的介绍,相信你们对这几个区的历史文化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下面考考你们,我给你们放四段音乐,请你们依次在题板上写下这些歌曲分别来自哪个区。 播放音乐,依次为:《仪式歌》 《列•布朗底》 《歌唱伙伴》 《波底•斯拉宾和弗拉德弗德》 生:分小组,听音乐,写答案。 正确答案:(印第安)、(欧洲后裔)、(因纽特)、(非洲黑人) 师:宣布正确答案,给答对的组加分。 2. 逐一分析作品,并共同完成作品分析。 歌唱伙伴 列•布朗底 仪式歌 波底•斯拉宾和弗拉德弗德 地区人种 主要体裁 音阶 旋律 节奏 乐器 风俗/特点 【选项】 地区人种: ① 印第安人 ② 爱斯基摩人 ③ 非洲黑人后裔 ④ 爱斯基摩人 主要体裁: ① 在一定框架内的即兴发挥的音乐。 ② 民俗音乐、故事歌、无伴奏独唱及呼应式合唱。 ③ 在歌声中发出喉音,模拟动物声音的土俗信仰和动物信仰为中心的、以鼓为伴奏乐器的歌唱。 ④ 以宗教礼仪、祭祀相结合的歌唱为中心,亦有歌舞器乐,以齐唱为主。 音阶: ① 无伴奏的五声音阶。 ② 五声音阶。 旋律: ① 与语言的重音声调密切相关,有歌唱性和朗诵性的两种。 ② 直线下行、弧线下行、右半抛物线等形式的进行。 ③ 多装饰性手法,因歌唱者的不同而有多样的变化。 节奏: ① 由演奏者自由处理,多采用切分和其他的复杂的节奏型。 ② 二拍子。 乐器: ① 鼓和其他打击乐器。 ② 鼓、摇响器、笛。 ③ 鼓。 ④ 手风琴独奏。 风俗/特点: ① 演奏时常用一个短小的主题即兴演奏。 ② 常用歌声作为对客人的欢迎。 学生聆听《歌唱伙伴》音频。 师:《歌唱伙伴》是爱斯基摩人在什么情况下演唱的歌曲? 生:歌唱竞赛、以唱歌结交朋友、是一种歌唱交流活动上演唱的。 师: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对!如果村里来了外村的访问者,村中的某一人就可能成为他的歌唱伙伴。成为伙伴的二人一起来到称为卡几格的礼仪小屋,聚集在这里的村民都观看他们二人为结成歌唱伙伴而举行的演唱会。首先,两个人各自创作新歌,教会自己的妻子,让她们记住。访问者的妻子唱她丈夫创作的新歌时,他的丈夫用手敲击放在榻榻米上的鼓,一边打鼓一边跳舞。结束后,把鼓拿给对方的男人,由他的妻子歌唱,该男人也一边打鼓一边跳舞。这样就完成了歌唱交流。从此以后,这二人就成了义兄弟,在各种情况下互相帮助。 师:了解了因纽特人的以歌会友,下面我们去魁北克北部看看那里的风土人情。 播放《列•布朗底》音频。 师:《列•布朗底》是这些欧洲后裔的人们在什么情况下演唱的歌曲? 生:经常在晚饭后的团聚中演奏该曲,而且是载歌载舞,用手风琴伴奏。 师:同学们观看得非常认真!看看这些热情又和睦的人们,咱们既然来到了这里,就要入乡随俗,现在咱们也跟着当地人跳起来吧! 生:在座位的行间里大家跟着音乐模仿的舞蹈动作,也可随节奏一拍一动,根据自己对音乐的体验自编简单的律动。从而尽可能地发挥学生们的模仿能力及音乐创造力。 师:跳了欢快的舞蹈,咱们告别了热情的欧洲后裔人民,现在咱们该到哪儿去了? 播放《仪式歌》音频。 师:《仪式歌》是什么民族在什么情况下演唱的歌曲? 生:印第安人,是在歌舞竞赛会开始时表演的。 师:同学们体会得非常到位! 师:欣赏了印第安土著居民的《仪式歌》,接下来,我们进入最后一站。 播放《波底•斯拉宾和弗拉德弗德》音频。 生:主要以下半身的动作来舞蹈,舞蹈者用脚的步法、手打拍子以掌握节奏。 师:他们的舞蹈难吗? 师:咱们也分组编个舞蹈吧!以组为单位,每组创编一个8拍动作,这一个8拍中一定要出现一组切分音的节奏型,你们要充分发挥想象,可以利用敲击身体不同部位发出不同的音效的这一特点,把它们组合起来,并且动作要协调,看哪个组编得最好。 生:分组创编动作,并展示。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四个风格不同的作品,初步理解了多种音乐风格。感受了北美洲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歌曲的不同风格,并了解不同地域的风土文化。希望课后同学们多了解一些关于这方面的音乐。 单元分析 单元课题名称 冬之旅 单元教学内容 1. 唱歌:《踏雪寻梅》。 2. 欣赏: (1)中国作品: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 》、器乐曲《咏雪》。 (2)外国作品:器乐曲《十一月•雪橇》。 3. 演奏:竖笛吹奏《铃儿响叮当》《菩提树》。 4. 音乐与相关文化:配乐诗朗诵《沁园春•雪》。 单元教学目标 1. 学会轻快活泼地演唱歌曲《踏雪寻梅》。 2. 欣赏四首作品,感受描述冬景、抒发情怀的不同作品的音乐风格,及其音乐表现要素。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用充满童真的情绪准确背唱歌曲《踏雪寻梅》。 2. 体验《咏雪》的音乐情绪及作品中音乐表现要素的运用方法。 3. 体验《雪橇》的音乐情绪及作品中音乐表现要素的运用方法。 教学难点: 1. 结合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情绪的准备,唱好弱拍起唱与大跳音程。 2. 体会器乐曲《咏雪》《十一月•雪橇》的音乐情绪,识别乐器音色,分析音乐要素的运用。 单元教学方法 听唱法、讲授法 、欣赏法 、示范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比较法、模仿法。 第一节 教学目标 1. 学唱二声部歌曲《踏雪寻梅》。 2.《我爱你,塞北的雪》体验歌曲所表现的自然之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学唱歌曲《踏雪寻梅》 2. 学生体会用正确的准确演唱连音与跳音并背唱歌曲《踏雪寻梅》。 3. 和谐地演唱二声部的歌曲《踏雪寻梅》。 教学难点: 歌曲的意境表现。 教材分析 1.《踏雪寻梅》是我国作曲家黄自创作的一首以雪景为题材的抒情歌曲。音乐语言精炼,富有诗情画意。全曲共19小节,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两个各为4小节的乐句组成,旋律运用跳进与级进交替,显得活泼轻松,描绘了雪后天晴,主人公悠然自得地骑驴观景的画面。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以主三和弦分解进行的手法,加之顿音和休止符的运用,使旋律灵活跳跃,表现了铃儿清脆的响声,并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第二乐句则是第一乐段后句的扩充再现。在歌曲短小的篇幅中,既有变化,又有统一,首尾呼应,简练而完整。二声部合唱中,低声部与旋律节奏同步,以主音为主,属音为辅,穿插不多的几个经过音构成平稳的低声部旋律进行。 2.《我爱你,塞北的雪》这首作品创作于1981年,歌曲借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塞北的雪比作“用白玉般的身躯,装扮银光闪闪的世界”“把生命溶进土地,滋润着返青的麦苗”,“舞姿轻盈心地纯洁”“是春天的亲姐妹,是春天的使者”这一派高雅圣洁的情景,怎能不使人引起联想?歌曲采用民族调式,旋律流畅优美,亲切朴实,歌曲的前两小节引子属于景色的描写,好似那白雪飘飘洒洒轻盈落下的情景,后四小节是歌曲主题的前两小节和结尾的后两小节的有机衔接,抒发出对塞北雪的咏叹,流畅自然地导出了歌声,音乐形象生动,借景抒情。歌曲的主体为五乐句的乐段,前三个乐句在“起”“承”“转”中自然展开,第四乐句是“合”的体现,第五乐句的收束给歌曲以更加肯定和稳定的感觉,歌曲中还采用了模进的创作手法。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教学导入 1. 播放冬天雪景《雪花飞舞》视频,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关注。 2. 师生谈话。 师:前边大家看到的表现冬天雪景的画面,能使我们联想起哪些和雪有关的情景? 生:打雪仗、滑冰、坐冰车、白色圣诞等。 师:这是同学们现在能接触到的生活,雪带给了我们丰富的联想与快乐,请大家用语言描述雪后大自然的美景。 生:白雪皑皑,银装素裹,银白的世界…… 二、欣赏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 1. 教师活动:教师介绍作品《我爱你,塞北的雪》创作背景及作曲家刘锡津。 2. 欣赏《我爱你,塞北的雪》音频。 学生活动:学生听赏并思考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优美、抒情、赞颂、热爱。 教师提问:这样的音乐情绪是由哪些音乐要素决定的?人声的类别与音色又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聆听《我爱你,塞北的雪》音频。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答表格中的问题,并统一分析结果。 学生活动:学生按表格逐项回答,统一分析与理解。完成表格 速 度 力度 旋律特点 音乐发展 的手法运用 结 构 调式 音色特点 人声类别 3.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音乐的形象特点与演唱特点。 音乐的形象特点:拟人化。抓住了情与景的结合塑造了大自然的美好。 4. 教师评价学生的分析。 三、歌曲学习 (一)欣赏与学唱歌曲《踏雪寻梅》 1. 感受歌曲情绪。 教师导语: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歌曲《踏雪寻梅》,体验歌曲中人物对雪后大自然的美好感受。 教师活动:欣赏歌曲《踏雪寻梅》音频。 教师问题: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学生回答:怡然自得与求真向上。 2. 再听歌曲熟悉旋律。 教师导语:请同学们看着《踏雪寻梅》谱例聆听歌曲并跟随音乐哼唱主旋律。 3. 寻找歌曲歌唱的难点。 (1)第四小节弱起拍的歌唱节奏与音程的大跳。 (2)“好花采得瓶供养”这个乐句的连贯性。 (3)叮当声音的颗粒性和弹性歌唱。 4. 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歌唱解决歌唱的难点。 具体指导如下: (1)教师示范歌曲并带领学生击拍。击拍节奏方法:把手放到膝盖上,将四分音符分为左右两个八分音符进行分拍击打,解决弱起拍的节奏进入问题,“骑驴”的“骑”字要轻声演唱,而将语气重音放在“驴”字上,教师可用手势加以提示和强调。 (2)教师示范歌曲与指挥手势结合,学生模仿歌曲练习解决歌唱跳与连的表现处理。 (3)教师运用示范与讲解法,帮助学生学习声音的颗粒性与弹跳音的歌唱方法,例如:教师讲授“叮当”两个字咬字的方法是舌尖用力轻巧地弹动,学生模仿练习,用以表示清脆的铃铛声回响在旷野之中。 (4)再次欣赏歌曲《踏雪寻梅》音频,分析歌曲的力度层次。 (二)《踏雪寻梅》歌曲学习 1. 教师提要求:注意倾听这个版本,的作品和我们歌唱的版本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区别? 聆听合唱《踏雪寻梅》音频,听后回答:我们学唱的是齐唱版本,第二个版本是二声部合唱版本。 2. 学生练习二声部的歌唱 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首先低声部模拟铃铛的声响叮当用声音寻找、模拟歌唱铃铛的质感,这样声音的金属感音色就具备。 然后高声部随教师歌唱或者请歌唱能力强的学生带领歌唱,低声部,教师用钢琴带领学生随琴歌唱。 3. 学生活动:学生歌唱二声部练习。 4. 二个声部配合演唱,在音色上与和声上力求音色统一和声清晰。 5. 学生活动:学生视唱歌谱。 6.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调式与曲式结构:大调式两段体。 7. 欣赏动画《踏雪寻梅》。 (三)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1. 学生活动:学生边歌唱边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如:双响筒与三角铁) 建议:双响筒从乐曲开始到结束,伴奏音型 ×× ×× ;而三角铁只需在两个地方进入,打击乐器的运用要简而精,所以“骑驴”的“驴”字上打击三角铁,“好花采得瓶供养”的“花”字上打击三角铁。 2. 教师活动:评价学生的歌唱与打击乐编配情况。 3. 学生活动:运用独唱分组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演唱《踏雪寻梅》,并由能力强的学生指挥。 4. 教师活动:评价学生的歌唱效果后,学生再度歌唱。 5. 学生活动:深化歌曲的意境。 请同学想象自己就是歌曲中的人骑在毛驴的身上,悠闲自在地听着旷野之中,清脆的叮叮当当之声,腊梅花散发阵阵诱人的清香,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抒发胸志。 (四)拓展学习 学生活动:学生介绍作曲家黄自与词作家刘雪庵的背景资料。 教师活动:教师评价表扬学生的精彩介绍。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欣赏《我爱你,塞北的雪》、演唱《踏雪寻梅》,了解到很多关于冬的知识,请同学们课后合作演唱二声部歌曲《踏雪寻梅》,并搜集更多有关表现冬的歌曲。 第二节 教学目标 1. 复习演唱《踏雪寻梅》,感受歌曲表现轻快活泼的意境。 2. 欣赏《咏雪》体验乐曲所表现的美好情感。 3. 体验音乐是如何表现美好的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 听辨《咏雪》主奏乐器的音色。 2.《咏雪》的音乐结构认知。 教材分析 《咏雪》创作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作者陈培勋第一交响曲《我的祖国》的第一乐章。作品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前奏曲──咏雪;第二乐章英雄的诗篇──娄山关;第三乐章叙事曲──追怀、展望与前进。作品题材取自毛泽东的诗篇,从结构上看,《咏雪》为奏鸣曲式。咏雪的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优美舒展,副部主题活跃,富于动感。引子由长笛、单簧管与竖琴、定音鼓开始演奏拉开冬雪的序幕。呈示部小提琴拉奏主题,主部主题优美舒展,依次在小提琴为主奏的弦乐器组演奏,然后再到以圆号为主奏的铜管乐器组依次旋律重复。副部主题活跃,富于动感。主奏乐器以长笛为主。展开部是多调性的转换。木管加入连续切分的节奏,音乐充满激情最后定音鼓连续弱奏进入再现。再现部先进入副部主题而后进入主部主题。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与复习 1. 教师导语: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歌曲《踏雪寻梅》,今天我们首先来复习演唱这首歌曲,请大家注意歌曲的意境应该怎样表现。 2. 学生活动:请一名学生独唱《踏雪寻梅》,全体学生再有感情地复习歌唱《踏雪寻梅》单声部与二声部。 3.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歌唱效果进行进一步排练,使学生尽量唱出歌曲的跳跃的童趣和孩童般的热情抒怀。在排练活动中,教师的讲解示范与学生的不断练习相结合。 二、新课导入 (一)欣赏器乐曲《咏雪》 1. 新课情-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九年级 音乐 上册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