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走进化学科学教学案.doc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走进化学科学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走进化学科学教学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走进化学科学 课程目标] 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了解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1世纪的发展趋势,认识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理解并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能辨别常见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掌握常见的化学用语 要点精析]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特征 1.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等。 2. 特征: (1)以实验为基础认识分子、制造分子。 (2)具有创造性、实用性: 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功能各异的大量的物质基础。 它帮助我们发现、认识、提取、制造自然界已有的物质,根据我们的需要,设计、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通过化学家们的努力,现在发现和创造的化合物已经超过3500万种。 ②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化学,就没有现代人类生活。 为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为解决人类饥饿、贫穷、疾病,为改善和丰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1世纪的发展趋势 1、基本历程: 人类社会开始化学实践,从使用火开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使用火 制陶 冶金 酿酒 炼丹 元素概念 燃烧学说 原子分子论 元素周期律 放射化学 量子化学 合成化学 高分子化学 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 …… 实用技术 近代化学 现代化学 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2. 20世纪的基本特征: (1)化学研究手段: 从简单的试管、烧杯实验发展到利用试管、烧杯和许多复杂精密仪器进行实验,由单纯的化学手段发展到化学的、物理的、计算机科学的等多种综合性手段。 (2)化学研究层面: 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向前发展,深度上由宏观深入到微观,由表象深入到本质,有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到动态,由平衡到非平衡不断深入,建立了许多化学专门科学;广度上由化学向其他科学渗透,建立了种类繁多的交叉学科,并推动了其他科学的发展。 例1:人类社会开始化学实践,从 开始,近现代化学史上有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史实,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 提出 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 ,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进展;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 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69年俄国化学家 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在中国,1965年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全合成了 ;1981年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全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答案:使用火;波义耳;元素;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原子;门捷列夫;牛胰岛素 3、21世纪的发展趋势: (1)化学家们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 (2)作为一门中心科学,为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挑战作出贡献。 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控制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各种问题,化学将作出其他科学不可替代的贡献。 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1、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通常为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钠可以和氧气、氯气、水、酸等反应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其化学性质就由哪种微粒保持,而其物理性质须有大量的微粒聚集成宏观的物质后才能体现出来。 2. 物质的变化: 物 理 变 化 化 学 变 化 概念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辨析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没有新物质生成,后者生成了新的物质。从微观的角度看,前者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后者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但原子和元素的种类并不发生变化。两者的关系是: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但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例2:判断下列变化哪些主要是物理变化,哪些主要是化学变化? ①冰融化成水 ②干冰升华 ③钢铁生锈 ④用石灰抹的墙逐渐硬化 ⑤蔗糖投入水中逐渐消失,水变甜 ⑥电阻丝通电发热变红 ⑦活性炭使品红溶液退色 ⑧久存的白酒变得更加浓香⑨石油分馏 ⑩煤的干馏 解析: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关键是看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冰融化成水、干冰升华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蔗糖投入水中是蔗糖的分子扩散到水中去了;电阻丝通电发热变红是电流通过电阻使电能转化成热能,断开电源,电阻丝依然是电阻丝;活性炭使品红溶液退色是活性炭将红色物质吸附在其孔道中;石油分馏是利用石油成分的沸点不同将石油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离;以上这些都没有生成新的物质。钢铁生锈生成了Fe2O3·nH2O ;用石灰抹的墙逐渐硬化生成了CaCO3;久存的白酒变得更加浓香是生成了乙酸乙酯;煤的干馏生成了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粗苯、粗氨水。 答案:物理变化①②⑤⑥⑦⑨;化学变化③④⑧⑩。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物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该物质中不一定含有O元素 B.发热发光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C.金属热胀冷缩是金属原子体积随温度热胀冷缩的结果 D.两溶液相混合,混合液的质量和体积分别等于原来两溶液的质量、体积之和 解析:物质燃烧生成CO2和H2O中氧元素可能来自于原可燃物和氧气,也可能全部来自于氧气;电阻丝通电发热发光,但是物理变化;金属热胀冷缩是金属原子间距离发生改变的结果;两溶液相混合,其质量可以加和,但体积不能简单加和。 答案:A 四、化学用语 1. 元素符号: 每一种元素都有一国际上统一的符号,它既代表一种元素,又可以代表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既代表氧元素,又代表一个氧原子。 2. 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它代表某种物质,表示该物质有什么元素组成,若有分子存在,还可代表一个分子,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多少个什么原子。如H2O代表水,表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代表一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不同类别物质,根据其组成特点,化学式的书写有如下规律: ①金属单质由金属原子构成,金属单质的化学式就是其元素符号; ②非金属单质中常温下呈气态的一般为双原子分子,呈液态的溴和呈固态的碘单质的分子也是双原子分子;其他非金属固态单质由于结构复杂,我们就直接用元素符号代表其化学式;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 ③化合物一般可根据下列规律书写: X 为+n价的原子或原子团,Y为-m价的原子或原子团。一般将正价元素或原子团的符号放在左边,负价的放在右边,但ⅢA、ⅣA、ⅤA族的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是把负价的非金属元素符号放在左边,正价的氢元素符号放在右边。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绝大多数情况下m和n要化简成最简整数比。示例如下: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常温呈气态:H2、O2、N2、Cl2 常温呈液态:Br2 常温呈固态:C、S、P、I2 金属:Fe、Cu、Al、Hg 非金属 惰性气体:He、Ne、Ar 氧化物:Na2O、CaO、Fe2O3、CO2 非金属氢化物:HCl、H2S、PH3、CH4 酸:HCl、H2SO4、HNO3、H2CO3 碱:NaOH、Ba(OH)2、Al(OH)3 盐:KCl、NH4NO3、Na2SO4、FeCl2、FeCl3 常见元素化合价: 元素 化合价 元素 化合价 元素 化合价 元素 化合价 元素 化合价 Ag +1 Ca +2 F -1 C +2,+3 O -2 H +1 Mg +2 Cl -1,+1,+3, +5,+7 Al +3 N -3,+1,+2 +3,+4,+5 K +1 Ba +2 Br -1 Fe +2,+3 Si +4 Na +1 Zn +2 I -1 Cu +1,+2 常见原子团: NH4+、NO3- 、SO42-、CO32-、HCO3-、PO43-、HPO42-、H2PO4-、ClO3-、MnO4-、MnO42- 3. 原子结构简图、离子结构简图: 反映原子、离子核外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的符号。如钠原子,钠离子。 4. 化学反应方程式: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遵重客观事实,即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要尊重客观事实;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要配平反应方程式,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要对应相等。此外,要注意反应条件和反应规律,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不同的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不仅体现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分别是什么,而且还告诉我们各物质的比例关系。例如: 2H2 + O2 2H2O 从质量角度: 4g 32g 36g 从分子数角度: 2分子 1分子 2分子 从物质的量角度: 2mol 1mol 2mol 从标况下气体体积角度: 44.8L 22.4L 从任意相同条件气体体积角度: 2体积 1体积 例4:一氧化氮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几年来,又发现在生物体内存在少量的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和增强记忆力的功能,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 (1)一氧化氮是工业制取硝酸的中间产物,生成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4X+5O2 =4NO+6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断X的化学式为 。 (2)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治理的方法是在汽车尾气的排气管上安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反应可生成两种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NH3;2CO+2NO2CO2+N2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人类开始化学实践活动是从下列哪项活动开始的 A.使用火 B.制陶瓷 C.酿酒 D.炼丹 2.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开始了化学实践活动:①酿酒 ②炼丹 ③造纸 ④制陶瓷 ⑤制青铜器 ⑥冶铁 ⑦制火药。其中属于举世闻名的三大化学工艺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③④⑦ 3.19世纪,首先提出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 ) A.阿伏加德罗 B.道尔顿 C.拉瓦锡 D.普利斯特里 4.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研究人员于1993年年底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为手段,得到用硅原子组成的两个汉字——中国,这两个字的“笔画”宽度约2 nm。据此可估计,硅原子的实际直径大小约为 ( ) A. 10—6 m B. 10—8 m C. 10—9 m D. 10—7 m 5.为了探索月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的痕迹,就要分析月球岩石中是否包藏有碳氢化合物。科学家用氘盐酸(DCl)和重水(D2O)溶液处理月球岩石样品,对收集到的气体加以分析,结果只发现有一些气体状态的碳氘化合物。从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岩石中含碳氘化合物 B.岩石中不含碳氘化合物 C.岩石中含碳氢化合物 D.岩石中不含碳氢化合物 6.借助于化学方法,分子是可以再分的,而原子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为更小的微粒。下列实验事实最能体现上述论点的是( ) A.食盐固体溶于水消失 B.盛浓盐酸的试剂瓶打开冒白雾 C.干冰露置在空气中逐渐消失 D.红色氧化汞粉末受热分解成氧气和汞 7.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氧原子 B.氧分子 C.氧离子 D.氧元素 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海水晒盐 C.用汽油作溶剂清洗掉衣服上的油污 D.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9.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化学变化 B.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都是放热反应 D.都是化合反应 10.化学反应前后必定发生改变的是( ) A.分子种类 B.元素种类 C.原子数目 D.各物质质量总和 11.某含氧酸分子式为HxROy/2,则R的化合价为( ) A.x B.x-y C.y-x D.(x-y)/2 1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元素的游离态的是( ) A.O B.Ar C.N D.I 13.已知元素R的化合价是+5价,下列R元素的化合物分子式错误的是( ) A.R2O5 B.HRO3 C.Mg(RO3)2 D.KRO2 14.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 ) A.这种饮料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 C.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 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15.氟氯烃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据报道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已有三个中国的面积!科学家们呼吁人类要保护臭氧层。大气层中,臭氧的作用是( ) A.吸收CO2 B.补充O2 C.吸收红外线 D.吸收紫外线 16.合成纳米材料氮化镓曾被作为“98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已知镓(Ga)为IIIA族元素,则氮化镓的化学式可能是 A.Ga3N2 B.Ga2N3 C.GaN D.Ga3N 二、填空题 17.氟氯烃破坏臭氧层的机理为:当氟氯烃上升到大气平流层后,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光解出氯原子Cl· ,它能促使O3转化为O2,其方程式为: O3O2+O,Cl·+O3ClO·+O2,ClO·+OCl·+O2 总反应方程式为 ;Cl·在反应中充当 (反应物、生成物、中间产物、催化剂)。 18.现代战争中空袭敌人电厂时,经常使用“石墨炸弹”,这种炸弹爆炸后释放出大量的纤维状石墨覆盖在发电厂的设备上,破坏电器设备。这是利用了石墨 的性质。袭击躲藏在防护工事或山洞里的敌人时,常使用“油气炸弹”,这种炸弹爆炸时首先释放出大量可燃气体,然后将可燃气体引爆。这时,躲在工事或山洞里的敌人即使不被炸死,也会因窒息而死。其原因是 。 19.写出下列物质(或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胆矾 明矾 绿矾 大苏打 苏打 小苏打 石灰石 生石灰 熟石灰 铜绿 碳铵 硫铵 硝铵 普钙 重钙 漂白粉 灰锰氧 火碱 钡餐 金刚石 单晶硅 石英 第1课 1.A 2.D 3.A 4.C 5.D 6.D 7.B 8.D 9.D 10.A 11.C 12.B 13.D 14.D 15.D 16.C 17.2O33O2 催化剂 18.能导电;油气炸弹释放出可燃性气体,扩散到工事或山洞里,在爆炸极限范围内点燃发生爆炸,并消耗氧气。 19.CuSO4·5H2O KAl(SO4)2·12H2O FeSO4·7H2O Na2S2O3·5H2O Na2CO3 NaHCO3 CaCO3 CaO Ca(OH)2 Cu2(OH)2CO3 NH4HCO3 (NH4)2SO4 NH4NO3 2CaSO4+Ca(H2PO4)2 Ca(H2PO4)2 Ca(ClO)2+CaCl2 KMnO4 NaOH BaSO4 C Si SiO2 重要实验现象小结 1.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的同时生成白色物质。 2.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 硫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的气味。 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5. 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 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试管上有液体生成。 6. 氢气在空气种燃烧: 火焰呈现淡蓝色。 7. 氢气在氯气种燃烧: 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 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使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 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 钠在氯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 点燃纯净气体: 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 将氯气通入无色KI溶液中: 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生成。 15. 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 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16. 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 迅速发生反应发生爆炸。 17. 新制氯水中呈黄绿色,光照有气泡生成,久置氯水成无色。 18. 氯水中加石蕊试液: 先变红色后褪色。 19.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 有白色烟雾生成。 20. 湿润的淀粉碘化钾遇氯气: 试纸变蓝 21. 氯气遇到润湿的有色布条: 有色布条的颜色褪色。 22. 溴(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炭: 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接近橙(紫)色。 23. 细铜丝在蒸气中燃烧: 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24. 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 25. 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蒸发皿): 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淡黄色的粉末)。 26. 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 火焰呈淡黄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中有液滴生成)。 27. 氯化铁溶液中通人硫化氢气体: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并有黄色沉淀生成。 28. 集气瓶中混有硫化氢和二氧化硫: 瓶内有浅黄色粉末生成。 29. 二氧化硫气体通人品红溶液: 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30. 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试管中,加热反应完毕后,待溶液冷却后加入水: 有刺激性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31. 钠在空气中燃烧: 火焰呈蓝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32. 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的试管,放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33. 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并通人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4. 氨气与氯化氢相遇: 有大量白烟产生。 35. 加热氯化氨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36. 加热氯化氨: 在试管中有白色晶体产生。 37. 无色试剂瓶中浓硝酸授阳光照射; 瓶中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38. 铜片与浓硝酸反应: 反应激烈,有棕红色气体产生。 39. 铜片与稀硝酸反应: 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棕红色。 40. 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有白色胶状沉淀。 41. 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镁溶液: 胶体变浑浊。 42. 将点燃的镁条伸人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43. 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氨水: 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沉淀。 44. 向Fe3+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 有白色絮状物出现,立即转变为灰绿色,最后转变成红褐色沉淀。 45. 向Fe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46. 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 泡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生成。-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一轮 复习 走进 科学 教学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