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doc
《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doc(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普宁英才华侨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在答题卷对应位置涂黑;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铁能被磁铁吸引,但纯铁易被腐蚀 ②在人体内的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 ③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ⅧB族 ④铁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但不能在水蒸气中燃烧 ⑤铁与强氧化剂硝酸反应的产物仅是Fe(NO3)3 ⑥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FeCl2和Fe(OH)3 A.①③ B.②⑤ C.②④ D.④⑥ 2.现有易溶强电解质的混合溶液10L,其中可能含有K+、Ba2+、Na+、NH4+、Cl-、SO42-、AlO2-、OH-中的几种,向其中通入CO2气体,产生沉淀的量与通入CO2的量之间的关系如下明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能确定存在的离子是Ba2+、AlO2-、NH4+ B.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SO42-、OH- C.若不能确定的离子中至少还存在着一种阳离子,则该离子的最小浓度为0.2 mol/L D.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 AlO2-+ CO2+3H2O=2Al(OH)3↓+CO32-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 B.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CO2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 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 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 L 0.1 mol/L的NaHCO3溶液中,HCO3-、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A B.44 g CO2、N2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为3 NA C.36g3H2中含有的中子数目为24 NA D.2.24 L(标准状况)O2与钠反应时,转移电子数目可能为0.3 NA 5.某学生用 Na2CO3和 KHCO3 组成的某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 (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且不考虑HCl的挥发)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盐酸体积/mL 50 50 50 50 固体质量/g 3.06 6.12 9.18 12.24 生成气体体积/L(标况) 0.672 1.344[ 1.568 1.344 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 mol·L-1 B.原混合物样品中 n(Na2CO3)∶n(KHCO3)=1:1 C.实验②中,混合物过量 D.实验④反应后,至少需继续加入 40ml 的该盐酸溶液才能把12.24g 的混合物全部反应 6.分别将23 g金属钠放入足量的m g水中和24 g金属镁放入足量的m g稀盐酸中,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别为a g和b g。那么a和b的关系应是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7.下列各组物质互相作用时,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量变化而变化的是 A.NaHCO3溶液和NaOH溶液 B.NaOH溶液和CO2 C.Na和O2 D.Na2CO3溶液和盐酸 8.焰火表演,精彩纷呈,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让人惊叹不已。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次焰色反应实验前,铂丝要先用硫酸洗涤 B.用固体样品或配成相应的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现象相同 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 9.做化学实验时,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和环保问题。下列操作方法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A.钠、镁等金属着火,不可用CO2灭火 B.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点燃氢气等气体时,必须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C.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停沿试管倾斜方向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液体暴沸伤人 10.某实验小组对一含有Al3+的未知溶液进行了如下分析: ①滴入少量氢氧化钠,无明显变化; ②继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 ③滴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白色沉淀明显减少。实验小组经定量分析,得出如图所示沉淀与滴入氢氧化钠体积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未知溶液中至少含有3种阳离子 B.滴加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1 C.若另一种离子为二价阳离子,则a=10 D.若将最终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其质量为6 g 11.关于0.1mol/LNa2CO3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0.5L该溶液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B.1L该溶液中含有Na2CO3的质量为10.6g C.从1L该溶液中取出100mL,则取出溶液中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 D.取该溶液10mL,滴加稀硫酸,开始无现象 12.向59.2 g Fe2O3和Fe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1.0 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Fe(NO3)3。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 mol/L的NaOH溶液2.8 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85.6 g。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Fe2O3与Fe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 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 mol/L 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L D.Fe2O3,Fe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 2 mol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氟酸、浓硝酸、硅酸钠溶液依次保存在棕色玻璃瓶、无色细口瓶、带胶塞细口瓶中 B.钠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D.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14.向含1mol HCl和1mol Mg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 mol/L 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5.X、Y、Z、W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X、Y可能是 ①C、CO ②AlCl3、Al(OH)3 ③Na、Na2O ④NaOH、Na2CO3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7.向200 mL 0.1 mol·L-1的Fe(NO3)2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使Fe2+恰好完全沉淀,过滤,小心加热沉淀,直到水分蒸干,再灼烧到质量不再变化,此时固体的质量为 A.1.44 g B. 4.36 g C.2.82 g D.1.6 g 18.将m g含氧化铁、氧化铜和氧化亚铁的样品投入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的2 L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若向等质量的该样品中通入足量的氢气并加热,充分反应后所得金属的质量是( ) A.(m-16)g B.(m+16)g C.(m-32 )g D.16g 19.向100mL 1 mol/L的AlCl3溶液中逐渐加入浓度为2mol/L的NaOH溶液,若产生3.9 g白色沉淀,则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可能为 ( ) A.30 mL B.55 mL C.65 mL D.175 mL 20.将钠、镁、铝各0.3 mol分别放入100 mL 1 mol/L的盐酸中,在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 A.1∶2∶3 B.6∶3∶2 C.3∶1∶1 D.1∶1∶1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21. (10分)肼(N2H4)又称联氨,广泛用于火箭推进剂、有机合成及燃料电池,NO2的二聚体N2O4则是火箭中常用氧化剂。试回答下列问题 (1)肼燃料电池原理如图所示,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箭常用N2O4作氧化剂,肼作燃料,已知: N2(g)+2O2(g)=2NO2(g) △H =-67.7kJ·mol-1 N2H4(g)+O2(g)=N2(g)+2H2O(g) △H =-534.0kJ·mol-1 2NO2(g)N2O4(g) △H =-52.7kJ·mol-1 试写出气态肼在气态四氧化二氮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联氨的工业生产常用氨和次氯酸钠为原料获得,也可用尿素(CO(NH2)2)和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获得,尿素法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A是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密闭容器,B是一耐化学腐蚀且易于传热的透明气囊。关闭K2,将各1 mol NO2通过K1、K3分别充入A、B中,反应起始时A、B的体积相同均为a L。 ①若平衡后在A容器中再充入0.5mol N2O4,则重新到达平衡后,平衡混合气中NO2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____(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若打开K2,平衡后B容器的体积缩至0.4a L,则打开K2之前,气球B体积为______L。 22. (10分)常温下,某水溶液M中存在的离子有:Na+、A2-、HA-、H+、OH-,存在的分子有H2O、H2A。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酸H2A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溶液M由10 mL 2 mol·L-1NaHA溶液(已知溶液显碱性)与2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得,则溶液M的pH________7(填“>”、“<”或“=”),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Ksp(BaA)=1.8×10-10,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10 mL 1 mol·L-1BaCl2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Ba2+浓度为__________ mol·L-1。 (3)若溶液M由pH=3的H2A溶液V1 mL与pH=11的NaOH溶液V2 mL混合反应而得,混合溶液c(H+)/c(OH-)=104,V1与V2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或“均有可能”)。 23.(10分)碳酸盐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及试剂。 (1)向0.02mol/L Na2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CaCl2溶液若开始有沉淀生成,则所需CaCl2溶液的浓度最小为 (已知25℃时KSP(CaCO3)=2.8×10-9)。通过最新工艺可制得纳米CaCO3粉末(50nm),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法证明该物质的产生 。 (2) 已知0.1 mol/L NaHCO3溶液的pH=8。某学习兴趣小组探究实验室制得的纯碱含少量NaCl,还可能含少量NaHCO3。为测定纯碱的纯度,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样品m克,将其放入锥形瓶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滴加2滴酚酞,用c mol/L的标准盐酸滴定至溶液由浅红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色,滴定过程中无气体产生,所用盐酸的体积为V1mL。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此时发生的反应 。 ②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的表达式是 。 ③向锥形瓶溶液中继续滴加2滴甲基橙,用同浓度的盐酸继续滴定至终点,所用盐酸的体积为V2mL。滴定终点时,若样品中含 NaHCO3,则V1 V2(填“>”、“<”或“=”)。 24.(10分)研究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1)①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②加热时,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5℃,在0.10mol·L-1H2S溶液中,通入HCl气体或加入NaOH固体以调节溶液pH,溶液pH与c(S2-) 关系如右图(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H2S的挥发)。 ①pH=13时,溶液中的c(H2S)+c(HS-)= mol·L-1. Ka1 Ka2 H2SO3 1.3×10-2 6.3×10-4 H2CO3 4.2×10-7 5.6×10-11 ②某溶液含0.020 mol·L-1Mn2+、0.10 mol·L-1H2S,当溶液pH= 时,Mn2+开始沉淀。1已知:Ksp(MnS)=2.8×10-13] (3) 25℃,两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右表。 足量NaHSO3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化学参考答案 1--20 CCDAA AABCD CDBDD BDADC 二、 非选择题 21、 (1) N2H4 -4e- +4OH-= N2+4H2O (2)2N2H4(g)+N2O4(g)=3N2(g)+4H2O(g) △H =-947.6kJ·mol-1 (3)CO(NH2)2+CLO-+2OH-= N2H4 +Cl-+CO32-+H2O (4)变小 0.7 22、(1)H2AHA-+H+ (2)> Na+>A2->OH->HA->H+, (3)2.7×10-10 均有可能 23、1)5.6×10-7 丁达尔效应 2)①H+ + CO32- =HO3-。② CV1×10-13/m ③< 24、 (1)①;②C+2H2SO4(浓)2SO2↑+CO2↑+2H2O; (2)①0.043;②5。 (3)2HSO3- + CO32- =2SO32-+CO2↑+H2O。-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一化学 下学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