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资料整理篇.doc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资料整理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资料整理篇.doc(1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 教育的萌芽阶段: ※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比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诱导原则;“立志乐道”的道德修养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师之道;他的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体系。 ※ 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比西方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年。 ※孟子的《孟子》、老子的《老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韩愈的《师说》、朱熹的《童蒙须知》、《四书集注》以及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都是教育萌芽阶段的重要著作。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建立: ※ 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独立教育学形成的标志。夸美纽斯的主要观点是: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第一次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提出了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的思想,建立了教育原则体系和庞大的课程体系。 ※ 此后,出现了一系列对后世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教育学及其代表作:英国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国卢梭的《爱弥尔》、瑞士费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德国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德国第斯多惠的《德国教师培养指南》、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俄国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美国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 德国赫尔巴特建立在心理学研究基础的《普通教育学》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他本人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他的主要思想是:提倡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他论证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提出了教学四个阶段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出了以兴趣为依据的学科课程体系。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 美国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活动中心、做中学”新的三中心学说。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的教育本质论,提出活动课程、活动教学。他提出的“儿童中心”是传统教育转向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 苏联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她根据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论述了在苏联实施综合技术教育的问题。 ※ 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经验,论述了前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他极其重视智育即教养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这本书对我国建国初期教育产生很大影响。 ※ 苏联马卡连柯的《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核心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 ※ 我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 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核心为“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的发展水平”。 ※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帕夫雷什中学》,核心内容是:人的前面和谐发展思想,对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 ※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 美国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学生学习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分册》,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 德国瓦·根舍《范例教学理论》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 瑞士心理学教育学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2. 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 教育的涵义: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 教育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在三个基本要素中,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在学习活动中,受教育者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成为真正的受教育者 教育的属性:① 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② 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3.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 教育的起源:① 教育的神话起源 ② 教育的生物起源 (法国利托尔洛、英国沛西能,主张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③ 教育的心理起源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提出教育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模仿) ④ 教育的劳动起源(马克思主义教育者) ※ 教育的基本形态:① 原始形态教育 ② 古代社会教育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③ 现代社会教育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4.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 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相互制约 (一)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②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的选择 ③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④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 ⑤ 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二)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①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② 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③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制约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①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②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③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力 ④ 社会政治经济知道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 ① 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② 教育通过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形成社会的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③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担不起决定作用。 三、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 (一)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① 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②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 ③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④ 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式的使用 ⑤ 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 (二)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①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② 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③ 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④ 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四、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一)人口状况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① 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和教育投入 ② 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③ 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二)教育对人口问题的影响 ① 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 ② 教育可以优化人口结构 ③ 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的质量 5.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 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人的发展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或者说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这是教育的第二个基本规律。 ※人的发展特征对教育的制约: ① 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② 教育要遵循人发展的阶段性,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 ③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④ 教育要遵循人发展的互补性,进行长善救失 ⑤ 教育要适应人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 ①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 ② 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现实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③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④ 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动力作用。 6.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 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的特点: ① 强制性,又称义务性。义务教育作为国民基础教育,是每个社会成员必须接受的。 ② 免费性,又称公益性。义务教育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教育。 ③ 普及性,又称统一性。义务教育要面向所有的适龄儿童。 义务教育发端于德国,义务教育是国民素质的基础教育,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的《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7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中国已经确立义务教育制度。 7.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① 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② 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③ 重视职业教育,并力求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 ④ 高等教育大众化、层次多样化 8.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① 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 ② 1958年的学制改革 ③ 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④ 1995年《教育法》对我国教育制度的规定。 我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我国义务教育有“六三制”、“五四制”、“五三制”三种。 9.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西方教育目的论:① 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孔德、涂尔干) ② 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 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人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的意义:① 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② 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③ 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10.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 ① 1957年颁布的教育方针 ② 1958年颁布的教育方针 ③ 1981年颁布的教育方针 ④ 20世纪90年代的教育方针 ⑤ 进入新世纪颁布的教育方针 11.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第一部分“总体纲要中”强调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第一,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第二,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三,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12.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德育: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智育:指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智能的教育 体育:指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 美育: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13.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 调查研究法: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作品分析、测量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研究对象的客观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之后,从中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 观察法:观察研究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研究对象在教育过程中和日常生活条件下,语言、行为的客观表现来进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 实验研究法: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的一种研究类型,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者创设一定条件,认为地变革教育对象,从而验证研究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揭示教育工作规律的一种研究。 ※ 行动研究法:指教育实践工作者在自己工作环境中,谋求当前问题解决和改进的一种研究方式。 ※ 历史研究法:通过对人类已有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分析,认识教育现象和发现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二)中学课程 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 在历史上有三种主要的课程理论: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 学科中心课程论的基本主张:学校的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 活动中心课程论:课程应以儿童的社会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改造其经验,促进其生长。 社会中心课程论:课程应以社会的需要、社会的改造、社会的批判为中心,通过社会的批判、分析、研究,促进社会改造和进步。 2. 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是:儿童、社会、学科三大方面。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第一,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学校课程的门类 第二,经济政治的发展影响着课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 第三,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识决定着课程的管理和课程的方向 第四,社会经济政治对课程开发的影响,还体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上 学生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第一,学生的发展需要制约课程开发的方向 第二,课程的门类、程度(深度和广度)、编排形式等设计与开发,要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程度与水平,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 课程理论对课程的影响: 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课程理论对课程的制定起着理论的指导作用,它是影响课程身心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3.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按课程性质分类:(一)学科课程(历史悠久) (二)活动课程(杜威) (三)综合课程(怀特海,综合课程包括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和核心课程) 按课程管理分类:(一)国家课程 (二)地方课程 (三)学校课程(又称校本课程) 按课程形态分类:(一)显性课程 (二)隐性课程 按课程修习分类:(一)必修课程 (二)选修课程 4.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涵义和相关理论。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第一,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第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状况 第三,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第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 第五,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 5.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整体的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具体的理念:第一,三维目标观 第二,综合课程观 第三,内容联系观 第四,学习方式观 第五,发展评价观 第六,校本发展观 (三)中学教学 1.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的认识活动。 教学的意义: ① 教学是解决个体经验和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之间矛盾的强有力工具之一 ② 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③ 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 ① 认识—发展说 ② 认识—实践说 ③ 交往说 ④ 多重本质说 2.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规律:指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对教学活动具有制约、知道作用。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规律主要有: 第一, 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 ①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②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第二, 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①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② 智力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③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第三,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 ① 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② 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 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第四,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第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① 注重发展学生的智慧 ②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 加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 ④ 重视学生的情感生活 3.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掌握和运用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的教学原则: ① 直观性原则 ② 启发性原则 ③ 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④ 巩固性原则 ⑤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⑥ 因材施教原则 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自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实验法、实习法。 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指导。 4.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民主教育的教学思想 ② 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密切结合 ③ 主体教育的教学思想 ④ 进一步优化教学结构 ⑤ 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人本化 ⑥ 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 ⑦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⑧ 终身发展的教学思想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 ① 关注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② 关注教学的组织:统整与衔接 ③ 关注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④ 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向教学的渗透 ⑤ 关注教师的发展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1.了解感觉的特性;理解知觉的特性。 感觉:指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过程,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的特性:一,感受性;二,感觉适应 知觉:指大脑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信息,产生对事物整体认识的过程。 知觉的特点:① 知觉的选择性 ② 知觉的整体性 ③ 知觉的理解性 ④ 知觉的恒常性 2.了解注意的分类,掌握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了解记忆的分类,掌握遗忘的规律和原因,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 注意的分类: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① 注意的广度 ② 注意的稳定性 ③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影响因素:① 注意对象的特点 ② 个体因素 ③ 活动目的与组织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遗忘的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最初发生得很快,以后遗忘的速度会逐渐下降。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这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曲线告诉我们,既然遗忘是学习之后立即发生的,而且发生的速度最快,那么复习一定要及时。 遗忘的原因:① 衰退说 ② 干扰说 ③ 压抑说 ④ 提取失败 如何提高记忆效果:① 信息的编码阶段 ② 信息的储存阶段 ③ 信息的提取阶段 3.了解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现实的,对客观现实的慨括、间接的认识。 思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① 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② 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 ③ 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 ④ 常规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有三个方面:新颖性、流畅性和变通性 皮亚杰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个体的动作。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① 感知运动阶段 ② 前运算阶段 ③ 具体运算阶段 ④形式运算阶段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① 个体的知识与认识结构 ② 问题表征的方式 ③ 思维定势 ④ 功能固着 ⑤ 动机与情绪状态 4.了解学习动机的功能,理解动机理论,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学习动机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激发、指向与维持 学习动机理论: 第一, 强化理论 学习的强化理论认为,学习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人的学习行为取决于这种行为与刺激是否因为强化而建立了稳固的联系 第二, 需要层次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他认为人生来就是几种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按照出现的顺序,由低级到高级排列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与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三, 成就动机理论 个体从事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工作,并努力获得成功的动机。掌握目标是任务卷入的,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上。而表现目标是自我卷入的,目标定位在好名次和好成绩上,只有赢了才算成功 第四, 目标理论 学生的成就目标可以分为两种:掌握目标与表现目标 第五, 归因理论 个体在成功或失败后,通常会寻找原因,进行解释。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大多数解释都有三个特征:内部的(个体本身)还是外部的,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 第六, 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首先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第一, 增加学习内容本身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 创设问题情境 ② 使用大量有趣的呈现方式 ③ 解释所学内容的重要性 第二,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 第三,学习者的信念 第四,老师的反馈 ① 反馈要经常、具体、及时 ② 提供多种反馈形式 第五,目标导向与环境创设 5.了解学习迁移的分类,理解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掌握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从迁移的影响效果来看: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从迁移的范围不同: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 从迁移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划分: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从迁移的内容不同: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 (一)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① 原有知识经验的丰富性 ② 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与组织性 ③ 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选择与安排 ① 精选教材内容 ②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③ 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三)教授学习方法 6.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任何旨在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而有意识地采用的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 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① 复述策略 ② 精细加工策略 ③ 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① 计划策略 ② 监控策略 ③ 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① 时间管理策略 ②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③ 寻求资源管理策略 7.理解并运用行为主义、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促进教学。 行为主义理论反对研究人的意识,反对采用内省作为研究工具,认为唯一可观察到并可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的就是个体的外显行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事物的理解却是由个人自己决定。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关注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强调社会文化应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和普遍的自我实现。 (五)中学生发展心理 1.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 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① 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③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A 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 B 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记忆,对图形记忆要优于词语 C 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 D 理解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E 抽象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③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A 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成熟 B 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在高中阶段处于优势 C 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④ 中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 A 中学生对字词概念的理解逐渐能把握本质 B 中学生对语法结构的掌握逐渐丰富 C 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 ⑤ 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A 注意的目的性逐渐增强并趋成熟 B 注意品质不断完善 2.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伊扎德的情绪分类: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两大类 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复合情绪: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如:由愤怒、厌恶和轻蔑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可叫做敌意。 克雷奇的分类:第一类原始情绪:快乐、恐惧、愤怒、悲哀 第二类与感觉有关的情绪:疼痛、厌恶和愉快能 第三类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成功的与失败的情绪、骄傲与羞耻、内疚与悔恨 第四类与他人有关的情绪:爱与恨 3.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 中学生情绪的特点:① 情绪的自主性 ② 情绪活动的丰富性 ③ 情绪体验的跌宕性 ④ 情绪变化的两极性 4.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 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① 敏锐觉察情绪 ② 平和接纳情绪 ③ 正确调整情绪 ④ 有效表达情绪 ⑤ 保持和创造快乐情绪 5.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 人格的概念:人格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主要是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人格的特点:人格具有整体性、独特性和共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社会性和生物性等特征。 人格的结构主要包括:① 气质与性格 ② 认知风格 ③ 自我调控 6.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一般经过五个阶段: ① 口唇期 ② 肛门期 ③ 性器期 ④ 潜伏期 ⑤ 生殖期 埃里克森:① 婴儿期 ② 儿童期 ③ 学龄初期 ④ 学龄期 ⑤ 青春期 ⑥ 成年早期 ⑦ 成年期 ⑧ 成熟期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① 生物遗传因素 ② 社会文化因素 ③ 家庭因素 ④ 学校教育因素 ⑤ 个人主观因素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① 遗传与生理对人格的影响 ②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影响 ③ 家庭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④ 自我因素 7.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中学生性心理发展特点:① 过渡性 ② 闭锁性 ③ 社会性 ④ 动荡性 性心理是指在性生理的基础上,与性生理特征、性欲望、性行为有关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也包括了与异性交往和婚恋等心理状态。具体表现在:① 性意识出现 ② 性情感的发展变化 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① 朦胧性 ② 不稳定性和冲动性 ③ 自慰性 青春期的异性交往:① 加强教育,理解性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② 更新理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 ③ 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性冲动、恰当地与异性交往。 (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降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 恐惧症:是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多种的,如动物、广场、壁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患者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 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或植物精神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症状,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 强迫症:又被称为强迫性神经病,或强迫性障碍。是指病人在意识上反复出现不能控制的观念、思想、恐惧、冲动和焦虑。其特点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犯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 网络成瘾:对以网络为载体的内容及形式发生过度迷恋,进而影响到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以及正常的生活与学习的状态。 2.理解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包括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等。 心理辅导的方法有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之分。个体辅导的方法有:行为改变技术、认知疗法和来访者中心疗法。 行为改变技术: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原则,有效地改变人类行为,包括良好行为的增进,以及不适当行为的矫治或根除的方法。 强化法: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调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某种良好行为。 系统脱敏法: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训练心理的承受力、忍耐力,增强适应力,从而达到最后对真实体验不产生“过敏”反应,保持身心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 认知疗法: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 理性情绪疗法:理性疗法(RE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整体模型是“ABCDE”,是在埃利斯的“ABC理论”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这就称为ABC理论 来访者中心疗法:通过为来访者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使来访者能够深化自我认识、发现自我潜能并且回归自我,来访者通过改善“自知”或自我意识来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自我肯定的、自我实现的和无限成长的潜力,以改变自我的适应不良行为,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 (七)中学德育 1.了解品德结构,理解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品德的含义: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在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构成要素: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① 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 ② 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2.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理解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掌握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① 自我中心阶段 ② 权威阶段 ③ 可逆性阶段 ④ 公正阶段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① 前习俗道德水品 ② 习俗道德水平 ③ 后习俗道德水平 影响道德发展的因素:① 外部因素:家庭、学校教育、社会因素和同伴群体 ② 内部因素:认知失调、态度定势和道德认知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3.熟悉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 德育的主要内容: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升学就业指导教育 4.熟悉和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分析和解决中学德育实际中的问题。 德育的基本规律: ①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②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③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④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5.理解德育原则,掌握和运用德育方法,熟悉德育途径。 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① 方向性原则 ② 知行统一原则 ③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④ 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⑤ 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 德育的基本途径: ① 教学 ② 社会实践活动 ③ 课外活动 ④ 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 ⑤ 班主任工作 常用的德育方法: ① 说服教育法 ② 榜样示范法 ③ 指导实践法 ④ 情感陶冶法 ⑤ 品德评价法 6.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等的意义及基本途径。 安全教育:是指教育学生确立自主维护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的意识;远离毒品,严防危及生命安全的犯罪。 生命教育:是指教育学生首先认识人的生命,不仅是自然生命,还包括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是三者的合体;其次应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讲求人道主义,努力兼具理智、人生理想与浪漫情怀,不断提升生命质量、生命意志,追求生命价值的提升与实现。 生存教育:教育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确立生存环境的保护意识,能协调基本的人际关系,积极致力于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关系的优化构建。 生活教育:旨在教育学生热爱生活,保持积极地生活态度,掌握熟练的生活技能、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正确的消费观、休闲观,使其所学能有所用,并能凭学识不断提升生活质量。 升学就业指导教育:重在指导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发展形势与需求的基础上,做出自我发展的正确选择。 基本途径: ① 渗透于各学科课程中 ② 组织专题报告会 ③ 开展系列的主体教育活动 ④ 通过与家长、社区协作的其它校外活动 (八)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熟悉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① 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② 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③ 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2.了-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 幼儿园教师 资格考试 教育 知识 能力 中学 资料 整理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