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整理版.doc
《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整理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整理版.doc(7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长沙县黄花镇黄龙小学第七册语文教案(四年级2班) 执教:陶杜杜 2017年下学期 第一单元:神奇的大自然 1.观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讲授法 3.便朗读边想象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教学准备:教学ppt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性备课: 一、(导入部分) 1.导语: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新授部分) 1.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个性备课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预习交流。 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孩子们也可以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理解内容。 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课文。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4.布置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1. 观 潮 潮来前 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 潮来时 远 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 近 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 潮过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准备: 1.录音机、磁带 2.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第一课时(总第3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个性备课: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 谁来说一说。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2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师: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 4.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画一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说一说,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4.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拓展实践。 教师出示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六、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学生练笔,教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3.演读课文。 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 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二 画一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三 说一说,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3.鸟的天堂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或词组12个和3句优美句。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 暇 恋”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个性备课 第一课时(总第4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 cù“隙”读xì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总第5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了解点面结合的写法,并能够给成功仿写。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个性备课 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______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③“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文中插图。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再读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①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②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四、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2.感情朗读、深化理解:(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五、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播放“鸟的天堂”的完整课件。 2.出示思考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3.学生分头准备。 4.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 六、总结全文,结束全课。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3.鸟的天堂 大榕树 鸟 形状、数量、颜色 变化、声音、动作 静态 动态 4.火烧云 第一课时:(总第6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边读课文边想象火烧云的奇特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三者结合。 教学过程: 个性备课: 一、谈话揭题 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很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六十七年前,作家萧红却以优美的文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今天,我们根据作者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纷繁色彩和多变形态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读后反馈: (1)指名分节朗读。 (2)说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奇妙的美景? 教师归纳: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光亮的晚霞之中,色彩繁多形态多变。火烧云下去了,恍恍惚惚。 三、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1.反复吟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 2.晶读,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火烧云的美?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如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连用了多个“……了”的句式,写在霞光的照射下,大地万物都改变了自己的颜色,也写出了当时人们的欢乐愉悦的心情;第3自然段,作者用三种不同形式的词语写出了色彩的纷繁;4、5、6三个自然段,分别用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三幅图写出火烧云瞬息万变,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了的变化过程……) 3.通读全文,要求根据自己的感受,读出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 4.熟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把它背下来。 四、课堂小结 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 *4、火烧云 上来了 颜色 变化 快、多 形状 下去了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教学重点、难点: 完成“口语交际·习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总第7课时) 课型:训练课 教学过程: 个性备课: 一、情境体验 引起话题 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皑皑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令人神往;金色的沙滩、五彩的贝壳、无边的大海、灿烂的阳光也同样令人流连忘返……美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会寻找美的眼睛。这几天一直和大家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的发现和寻找到的美展现给大家。 二、研究话题 明确方法 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能接触到大自然,你们有没有发现过哪些奇异景色?哪一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读《语文园地一》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这段话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交流:⑴讲清奇特之处。 ⑵说明是怎样形成的。⑶边听边问,边补充边讨论。 2.根据要求,说一说按什么顺序介绍最好?应该重点介绍什么? 三、围绕话题 互动交流 1.选一名同学上台交流。 2.反馈:听了介绍,你觉得他叙述得有条理吗?你感受到了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小结:介绍一处美丽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地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小组内交流。 提出要求: (1)其他同学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介绍的同学提问,说自己的建议,可以补充。 (2)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3)四人一组,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4)说一说通过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四、延伸话题 综合运用 1.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已经掌握了描述景物的方法。现在同学们当一次小导游,把我们这一组课文中的美丽自然景观介绍给游客。 2.生选取要介绍的内容,同桌互相练习。 3.选一名学生上台说,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建议和补充。 第二课时:习作(总第8课时) 课型:习作课 教学过程: 个性备课: 一、谈话导入 引出话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的课文都是什么类型的课文啊?(写景、自然景观)今天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这种作文。 俗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美,只要你细心去观察,耐心去体会就会发现。 二、教授方法 指导写作 1.先请一个同学给我们读一读《语文园地一》中第二自然段,摸清楚这次的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内容? 2.那么什么是“自然景观”,什么是“旅游景点”,什么是“身边景物”呢? 自然景观:从大的范围说,自然景观顾名思义就是自然的景色,比如美丽的海边,壮丽的瀑布等等,自然景观是只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以及某些自然保护区等。具体地说,名山大川都属于自然景观一类。如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以及黄山,庐山、茅山、天山、燕山、五台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还有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花果山…… 旅游景点:我国是一个旅游大国,我们大陆上的名胜古迹可多了,北京的故宫、八达岭;南京的雨花台,中山陵;开封的铁塔、相国寺;西安的大雁塔和临潼兵马桶;名扬天下的嵩山少林寺;泰山的迎客松;旅游胜地的黄山;有胆才敢行的华山……都是人们想去的旅游景点。如果你到这些地方旅游一番,然后描写一番,介绍给其他的小朋友,一定会让他们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 身边景物:可以这样来理解,你身边的景物,就是你家乡的景物。可以分成两类,一是自然景观,二是人文景观。人为景观是指受到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使自然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乡村、工矿、城镇等地区。如果你生活的铜官,那么铜官的景物就是你身边的景物,对于外地的游客来,又可能是旅游景点了。 3. 很多学生都害怕写作文,其实写作文有一定的技巧的。 ①首先,要确定你要写的主题是什么,是自然景观还是旅游景点,还是身边景物。 ②其次,你要细心观察、思考。如果你写的是旅游景点,就要仔细回忆,你是什么时候去过那的,看到了些什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③然后你要选择好你的描写顺序,对景物的观察和体验一般的顺序可分三种:a.按照时间顺序来观察和体验。一处景物,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景象,为了把它们全面地介绍给读者,那就应按照时间顺序观察和体验;就能依次描述不同时间出现的不同的景象。b.按照空间顺序来观察和体验。一个景物总是由各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又按照一定的关系联结在一起。景物和各部分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和位置。为了把一个景物完整地表现出来,可以按空间顺序来观察和体验。C.按照观览路线来观察和体验。按照观览的路线写,就是观览者走到哪里,就描写到哪里。随着观览者立足点的变化,一个个新的景物或景象不断出现,依次描写这些景物,就如作者带领读者一同参观游览一样。还应指出,这三种方法,在具体描写时还可以交互配合使用。 ④第三,可以动静结合来写。不如有风的时候景物有什么变化,有动物出没在景物里又有什么情趣等等。 ④第四:观察和体验景物的特点,要灵活运用多种联想手法。如联想到诗词佳句、历史传说故事等;也可展开想象,将自己看见的景物与自己内心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也可以穿插对历史的联想,使文章充满爱国主义的激情,这样可增添文章的风采,使文章更富有魅力。 4.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思考,等下我请大家说说你准备写什么景色?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看到这些景色你联想到了什么? 三、放手试写 实现迁移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想象,自由创作。 奇特的自然景观 顺序合理 多角度观察 写出特点 过渡巧妙 第三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总第9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个性备课: 一、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了本组课文,你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学生自主交流) 2。请大家自由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思考他们谈论的焦点是什么? 3.你能举例说明你读课文时想象到的画面吗? 4.读书就要像这样进入文字描述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二、日积月累 1。熟读对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幅对联的意思。 2.指名说,师生评价。 3.来,在一起读一读,边读边想,这几幅对联有什么特点?(第一幅和第三幅可以和顺读也可以反读;第三幅对联是由两个两个重叠的字组成的) 4.像这样既可顺读又可反读的对联叫做回文联;这种两个两个重叠的字组成的叫叠字联。 5.积累其他的叠字联和回文联。 三、趣味语文 1.请大家自由读趣味语文里的多音字对联,试着区别一下“好”的不同种读音好,大家先来听听老师讲这首古诗的来历:这幅对联来自于明朝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徐渭万年之作,上联说,年少的时候正是读书的好时光,可是不知道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下联说,年纪大了,懂得读书的重要,想要好好读书,可是已经老眼昏花,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因此这首对联的正确读法是:“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 2.这幅对联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3.大家读一读下面这个杯盖上的字。上面的提示说无论从哪个字开始读,按顺时针方向都可以,请你试试看。 4.从中你能感受到我们汉语的什么特点? 对联 回文联 叠字联 第二单元:观察和发现 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并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并能默写。 3.理解诗句的内容和个别诗句的含义。 4.欣赏古诗文,领略古诗的语言魅力,感悟诗中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句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2.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练习法。 3. 合作探究法。 第一课时(总第10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默写诗歌。 2.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句和诗中所包含的哲理,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突出“远、近、高、低、横、侧”几个字所展示的画面,积累古诗古句。 2.体会诗中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学准备: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个性备课: 一、导入 1.猜诗人。 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诗人,老师现在说一位诗人的资料,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是谁呢? “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不但诗写得好,他的书法作品、画、文章在中国历史上都很有名。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父亲、弟弟合称‘三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诗——《题西林壁》。 二、 新授部分 1.大家齐读诗题,看看谁能最快读懂诗题的意思。 2.检查预习,指读字音。 (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节奏和感情。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老师范读,学生画节奏和重音。 (4)全班齐读。 3.总结学习方法。 这首古诗我们都会读了,但是知道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想一想以前学过哪些学古诗的方法? (借助注释;查字典;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画面等。) 4.小组合作学习。 请同学们结合古诗后面的注释,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古诗的意思。每组一句,等下每一组派个代表来说。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师随机指导) 5.交流学习收获。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向远看、向近看、向高看、向低看,看到的庐山景色却各不相同。 三、 巩固练习 1.明明是一座庐山,为什么苏轼眼里,会有这么多种的变化呢? (因为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 2.那苏轼诗从几个角度观察了庐山?又看到了哪几种结果呢?(六个角度、六种结果。)概括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角度不同,所见也不同) 3.假如你就在庐山之中,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我站在( ),看到庐山像( )” 4.“不识庐山真面目”一句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不认识庐山的真面目呢?用诗中的话回答。(只缘身在此山中) 5.大家齐读最后一句,思考,要怎么样才能识的庐山的真面目呢?(站在庐山之外,多角度、多方位的看) 四、(小结部分) 1.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庐山奇特的景象,还写出了作者游山的独特景象。你从这首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结果不一样。还记得我们曾学过的一篇课文,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吗?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举个例子说一说。 题西林壁 北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观察角度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观察效果不同 第二课时(总第1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生字,会写本文生字,重点指导“疑”的书写。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同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歌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个性备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题西林壁》,谁来背一背。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2.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游山西村》,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到乡村农家去品味一下他们的生活吧。 3.老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新授部分 1.理解诗题: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诗人游览浙江绍兴的一个小山村时写的一首诗) 2.了解作者:根据你的了解,简单介绍作者。 师总结: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越州山阴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历史时期。在他的诗歌中,总的主题是抗金复国和同情人民苦难,他的诗艺术风格雄浑豪放、激情洋溢,间或朴质清新。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注意平翘舌,读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要注意读准字音。 4.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自己看一看这几个生字,怎么读?想一想你打算怎么记住它们? 指名读,并说说如何记住的。(莫、腊、豚、疑) (2)谁能说说这几个词的意思? 莫:不要。 腊酒:腊月酿的酒。 豚:猪。 疑:似;好像。 5.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美。 6.全班齐读古诗。 三、巩固练习 师:这首诗大家都会读了,但是你们知道诗句的意思吗?和上节课一样,先请大家同桌间互相合作,自主学习,等下和大家交流。 1.理解诗句。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不要笑话农家腊月的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 读完这两句诗,你能体会到什么?(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丰盛 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峦重重,水道弯弯,好像没有路可走了,突然出现柳树成荫,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小山村。 反复读这两句诗,想:这句诗中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当作者行走在重重叠叠的山峦之中,踏过弯弯绕绕的水道后,心情如何?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心情沮丧,从“疑无路”看出) 当作者面对突然出现柳树成荫,鲜花簇簇时,心情又是怎么样呢?你从哪看出? (惊喜,从“又一村”看出) 2.那么这两句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呢?把你的感情送进去读一读。 3.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读全诗,看看谁能读出诗人的感情,读出诗的韵律美。 4.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四、(小结部分) 1.这首诗还有后面四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体会这独特的农家风情。 2.你还知道陆游的什么诗吗?举例说说。 游山西村 南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足——热情好客)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又一村——山西村) 6. 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文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爬山虎叶子的可爱,感悟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文-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上册 语文 教案 整理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