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西师大版.doc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西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西师大版.doc(1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西师大版] 第六单元(12课时) 21、西门豹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描写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和群众一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充分表现了西门豹过人的才略和为民除害的精神,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西师大版。 教学目标: 1、会写“豹、魏”等10个字,正确读写文中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尝试读,整体感知 1、板题激趣: 板书“西门豹”,谁知道这三个字怎样读?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请学生自由说。没听说过“西门豹”的人肯定会认为这是一种动物──豹子的种类。那么,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来读课文。 2、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这一课生字比较多,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 3、默读,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试着连起来说几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思考读,体会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 a、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b、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 “邺在什么地方?西门豹姓什么?西门豹如何开凿十二条渠道?”等问题,由学生借助资料解决。 集中交流,梳理问题 (1)、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a.“面如土色、提心吊胆”等词语。(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理解,并随机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相关句子) b.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什么? c.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和官绅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d.西门豹为什么“等了一会儿”“站了很久”“再等一会儿”? e.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官员也扔进漳河? (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a、b为重点研究问题。 三、作业: 1、识字写字 (1)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怎样能既整齐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或给大家介绍经验? 2、书写生字词,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探究读,品味赏析 1、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调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深入读文,概括归纳。 2、铺垫问题,加深理解: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如果他们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大胆想象。 3、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细细揣摩其语句,体会西门豹的巧妙用意。 引导学生说一说,再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学生再自评、互评。 例如“扔巫婆”一节,抓住“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催一催吧。”“架起、投进”等词句揣摩、体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感情读,入情入境 1、自由选择朗读方式,自己读也行,找小伙伴分角色读也可以;读全文也行,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也可以。 2、朗读展示。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选择部分段落读给大家听? 说说写写,拓展延伸 文中说,“这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有官绅、老百姓、老人、小孩等,他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呢?说一说,再写下来。 三、拓展活动 1、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坏人的方法很巧妙,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吗? 2、课外编演课本剧。 22、七颗钻石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位小女孩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把生命搬珍贵的水奉献给别人的故事,体现了小姑娘和母亲的美好心灵,赞扬了小姑娘舍己救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及新词,能用“清澈”造句。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点: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苏联卡泰耶夫写的童话故事《七色花》吗(有或没有)师说:“《七色花》讲的是珍妮用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的花瓣实现自己和他人的愿望的事,表现了珍妮愿意为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好品质。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和珍妮同样善良的小姑娘,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板书:22、七颗钻石 二、初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表,认读字表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认读字词及句子。 水井干涸干枯干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也都干渴而死。 (学生读后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感受当时的环境。”) 绊倒递给一瞬间水罐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接着一股清澈突然从水罐里射出七颗闪闪发光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 3、再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三、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默读后按提示说一说: (1)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的一件事。 (2)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变成金的涌出清水,射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的一件事。 2、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你自由朗读课文三至六自然段想一想。 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请一个同学读第三自然段,然后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2)当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时什么表现。(喜出望外想喝个够决定留给妈妈。) 说说“喜出望外”什么意思? 小姑娘为什么会喜出望外?读读课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找了很多地方找不到,很累很辛苦) (3)你从中感受到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孝心) 板书:孝心 师小结:正是因为小姑娘有一颗纯洁的孝心,使空空的水罐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4)带着自己的感受有语气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回归课文整体,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有感情朗读全文,思考:水罐为什么会一次次发生变化。 全班合作填表,了解水罐变化原因。 2、启发学生围绕课题《七颗钻石》深入质疑,感受小姑娘美好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3、课文写小姑娘找水,为什么课题叫《七颗钻石》? (1)感受小姑娘用爱心找水,给母亲,过路人,动物喝水,自己却连一滴水也没有喝,从而体会到文章借七颗钻石变成灿烂的大熊星座象征小姑娘美好心灵的闪光,板书:爱心美好心灵。 (2)展开想像:如果你是那为小姑娘,当找不到水,碰到小狗干渴,遇到路人讨水喝,会怎么说,怎么做。 (3)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七颗钻石的那两个自然段,试着背诵。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导生字的记忆和书写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涸、罐、绊、舔、凑、唾沫”指名读字音 2、区别形近词,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西师大版》。如 罐和灌 舔和添等。 (二)、多音字练习 (1)、她累得倒(dǎo,dào)在草地上睡着了。 (2)、小姑娘把水倒(dǎo,dào)在水里。 (3)、七颗钻(zuàn,zuān)石。 三、造句练习,用“清澈”造句 方法:1、找出“清澈”一词在文中的句子:“水罐里射出七颗闪闪发光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 2、联系语境理解“清澈”指的是水流清而透明。 3、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内容可以用“清澈”(泉水、小溪、小河、湖水、海水、眼睛……) 4、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举例:(1)、我家门前小溪里的水很清澈。 (2)、小鱼在清澈的小河里游来游去。 四、作业 1、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23、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别董大》和《赠汪伦》这两首诗分别再现了高适与董大、李白与汪伦离别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音韵的和谐、情感的丰富。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想象及交流意境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增加积累。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欣赏古诗,整体感悟 1、朗读两首诗,整体感悟,激发学习兴趣。 2、出示课文题目(根据学生自愿,选择先学哪一首诗),交流对作者的了解情况,教师适时补充。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自由练读古诗《别董大》,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拼音,查字典,与老师、同学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及你不认识的字、词的读音,记住要求掌握的生字的字形。(注音字“雁”读yàn不读àn。“君”字的部首是“口”。) 3、抽生读、小组读、男女生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流利。 三、细读古诗,感悟诗情画意 1、结合注解或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试着自己感受诗意,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解决部分疑问。 3、全班交流,通过自己读诗,你读懂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教师适时补充。)交流预设: (1)、我联系下文明白了题目告诉我们作者与董大分手时的情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值得学习。) (2)、我从诗句中读懂了前两句是写分别时的景,后两句是分别时作者对朋友董大的真诚相劝。(你能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吗?)教师适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读古诗。 (3)、读了1、2句诗,我仿佛看到了此时正值日落黄昏,天色昏暗,北风吹刮着大雁,大雪纷飞。我是先理解这两句话中的重点词“黄云、曛”,然后用从词到句的方法理解。指导朗读这两句,评议,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通过交流体会诗的背景。 (4)、重点指导最后两句: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讨论“莫愁”、“知己”、“君”、“识”的意思。再抽生读,并在评议读中感受诗意,感悟诗情。(朋友间那份真诚,那份深情和那依依惜别之情。) (5)、齐读,男女生读,师读,全班读,朗读中反复揣摩,体味诗情。 4、用心朗读,理解背诵。 (1)、对诗意方面的疑难可让学生相互交流解答。 (2)、对诗的表现手法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略作指导,引导学生去思考,去领悟。例:生若提到为什么要写他们在这么坏的环境中分手,教师可适时介绍作者高适,介绍他的朋友董大,帮助体会诗境。指导朗读。(更慢、更缓。) (3)、师读整首诗,3、4句诗读出慷慨大度的气势,并故意夸张一点。生学着读。 (4)、生再读,抓“别”字展开,谈谈你的体会。在反复揣摩中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不断感悟,感悟诗的韵味美,体会诗的节奏美,读出音调起伏与情感升降。感悟诗中蕴含的朋友间的真诚和诗人慷慨大度的气势。 5、指导背诵。 第 二 课 时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 唐·高适 唐·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 千里黄云白日曛, 渭城朝雨浥轻尘, 烟花三月下扬州。 北风吹雁雪纷纷。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 莫愁前路无知己, 劝君更尽一杯酒, 惟见长江天际流。 天下谁人不识君! 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 五、板书设计: 赠汪伦 李白 深情厚谊 汪伦 踏歌声 24、猪八戒吃西瓜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叙述孙悟空、猪八戒在采果子的途中,孙悟空教训猪八戒以及猪八戒受伤后,承认错误行为的故事,告诉人们要诚实,犯了错误要改正。 教学目标: 1.运用以前学过的阅读方法,读通、读懂课文。 2.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3.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对那个又馋又懒,笑料百出的猪八戒一定记忆犹新。今天,我们再学一篇有关猪八戒的有趣的故事,题目叫《猪八戒吃西瓜》。(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内容 想知道这是一件怎样有趣的事吗?请大家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出示自学思考题: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中哪些地方读不懂,提出来。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正音)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师生评议) 四、质疑 把读课文时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问题。 第 二 课 时 一、回忆上节所学内容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答)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 二、确定阅读重点 1.哪些自然段写了猪八戒吃西瓜的经过?(5-7自然段) 其他段写了什么?(l-3自然段写猪八戒吃西瓜的原因。8-13自然段写猪八戒吃西瓜的结果) 2.课文重点是什么?(5-7自然段,猪八戒吃西瓜的经过。) 三、自学课文 出示思考题,默读思考: 猪八戒发现西瓜以后四次偷吃西瓜都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结果怎么样?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反馈 1.讨论思考题。(交流) (从中体会到猪八戒贪得无厌、嘴馋、自私。) 2.朗读有关自然段。(要读出猪八戒的可笑、愚蠢、馋相) 五、总结 1.由这个故事你想到什么?有什么收获?(指名说) (做人要勤奋,应先想到别人,否则不会有好结果。) 2、朗读全文。 积累与运用(六) 教学目标: 1、体会句子意思,了解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进行表达,掌握“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写法。 2、读、背名人名句,理解名句意思,能主动积累和运用名句。 3、读懂成语故事,理解成语“画龙点睛”的意思。 4、鼓励学生去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主动记记、收集一些名人名家的对联。学做对联,初步掌握一些有关对联的小常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整理故事,训练概括、复述能力。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欣赏佳句美文,积累一些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1、 主动积累和运用名句。 2、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温故知新 1、分组读两组句子,一组读把字句,一组读被字句。 2、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3、讨论:这两组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它们表达的意思相同吗? 4、全班交流,师引导通过比较,发现新的知识点: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进行表达。 5、拓展练习:你能试着仿写几个这样的句子吗? 6、教师相机板书学生的举例,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作用。 7、同桌互相举例,做练习。 二、语海拾贝 1、自读名人名句,边读边悟,体会意思。 2、小组读,相互检查,说说名句的大致意思。 3、全班交流,从名句你想到了什么?教师适时点拨、小结。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名人名句。 5、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名句?教师可出示一些收集的名人名言。 6、比一比,哪一小组收集的名人名句又多又好。 三、点击成语 1、学生自由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 2、请学生复述成语故事,并说说读了成语故事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理解“画龙点睛”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讲讲身边这样的事例。 四、作业 1、自主积累成语。 2、背诵、收集名人名句。 第 二 课 时 综合性学习 1、带领学生回顾以前所学所见的对联。 2、以小组为单位,用查阅资料、调查采访等形式,了解名人名家的对联、平民百姓喜欢的春联,拟定介绍的要点。 3、讨论:对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什么作用? 4、全班交流,教师对学生准备情况初步了解,给学生一些适当的建议。 5、开展活动:对联大联欢。在小组中评比哪位同学收集的对联又多又好,哪位同学听得最认真。 6、全班交流,邀请各小组代表比赛,大家评议哪位同学的对联最令人满意,哪位是最佳小听众。 第 三 课 时 一、习作百花园 1、引导语:这单元我们听了许多的故事,你能来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吗? 2、回顾本单元内容,把握写作方法。 3、抽生读题,明确习作要求。 4、小组讨论,拟定习作内容。独立完成习作练习。 5、教师选择一两篇学生习作,在全班念,一边念,一边评改。 6、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改完后,根据自己写的内容,加上一个题目。 7、在小组里自由欣赏品读小组成员的佳作,并评议每位成员作文的优点、缺点,把这些意见批注在文后。 二、抄写自已的习作 第 四 课 时 自主阅读园地 1、自由轻声读摘录。勾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讨论交流疑难,反馈信息。 3、抽生读文,体会作者情感,感受三种不同的美,美在哪? 4、摘抄最喜欢的句子,并与同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反复朗读。 5、自由读短文,交流读后收获,说说你的友谊。 6、鼓励学生积累文中好词佳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 师大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