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总复习专题攻略之探究性化学实验-七-真题训练三.doc
《高三化学总复习专题攻略之探究性化学实验-七-真题训练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总复习专题攻略之探究性化学实验-七-真题训练三.doc(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七. 真题训练三 1.(2016浙江)Ⅰ.化合物Mg5Al3(OH)19(H2O)4可作环保型阻燃材料,受热时按如下化学方程式分解: 2Mg5Al3(OH)19(H2O)427H2O↑+10MgO+3Al2O3 (1)写出该化合物作阻燃剂的两条依据____________。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除去固体产物中Al2O3 的原理________。 (3)已知MgO可溶于NH4Cl的水溶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____。 Ⅱ.(12分)磁性材料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某研究小组按如图流程探究其组成: 请回答: (1)A的组成元素为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为______。 (2)溶液C可溶解铜片,例举该反应的一个实际应用____________。 (3)已知化合物A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不溶物和一种气体(标况下的密度为1.518 g·L-1),该气体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4)写出F→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溶液G中的主要微粒(不考虑H2O、H+、K+、I-)______________。 2.(2014课标Ⅱ)某小组以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橙黄色晶体X。为测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 氨的测定:精确称取wgX,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V1mLc1 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c2 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到终点时消耗V2mLNaOH溶液。 ② 氯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X,配成溶液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K2CrO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淡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2CrO4为砖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安全管的作用原理是 。 (2)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时,应使用 式滴定管,可使用的指示剂为 。 (3)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 (4)测定氨前应该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若气密性不好测定结果将 (填“偏高”或“偏低”)。 (5)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 ;滴定终点时,若溶液中c(Ag+)=2.0×10—5 mol·L—1,c(CrO42—)为 mol·L—1。(已知:Ksp(Ag2CrO4)=1.12×10—12) (6)经测定,样品X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钴的化合价为 ,制备X的化学方程式为 ;X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 。 3.(2014浙江)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一种无机矿物质X(仅含四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另取10.80gX在惰性气流中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6.40g固体1.请回答如下问题: (1)画出白色沉淀1中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写出气体甲的电子式_______。 (2)X的化学式是______,在惰性气流中加热X至完全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3)白色沉淀2在空气中变成红褐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4)一定条件下,气体甲与固体1中的某种成分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写出一个可能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该反应的产物_______。 1.【答案】 Ⅰ.(1)反应吸热降低温度,固体氧化物隔绝空气,水蒸气稀释空气 (2)Al2O3 +2OH−2AlO2−+H2O (3)MgO+2NH4Cl+H2OMgCl2+2NH3·H2O或NH4Cl+H2O NH3·H2O+HCl, MgO+2HCl MgCl2+H2O Ⅱ.(1)S、Fe Fe3S4 (2)制印刷电路板 (3)Fe3S4+6H+3H2S↑+3Fe2++S (4)H2SO3+I2+H2O H2SO4+2HI 取溶液G,加入过量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SO42−;过滤后取滤液,滴加H2O2溶液,若再产生白色沉淀,则有H2SO3。 【考点定位】无机推断,离子检验,物质组成的确定。 【名师点睛】无机推断题要抓住突破口,例如物质的颜色,红棕色固体为氧化铁,黑色的固体为碳、二氧化锰,氧化亚铁、氧化铜等。黄色溶液为含铁离子的溶液,浅绿色溶液为含亚铁离子的溶液,蓝色溶液为含铜离子的溶液,紫色为含高锰酸根离子的溶液或苯酚遇到氯化铁的颜色。血红色或红色为硫氰化铁溶液。黄绿色气体为氯气。结合颜色确定成分,进而分析其他物质。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本题难度适中。 2.【答案】 (1)当A中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A瓶中压力稳定 (2)碱 酚酞(或甲基红) (3) (4)偏低 (5)防止硝酸银见光分解 2.8×10—3 (6)+3 2CoCl2+2NH4Cl+10NH3+H2O22Co(NH3)6]Cl3+2H2O 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氨气逸出 (3)根据题给信息知,氨的测定过程中发生反应HCl+NH3NH4Cl,则样品中氨的物质的量与和氨气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相等,为(c1V1—c2V2)×10—3mol,则氨气的质量为 (c1V1—c2V2)×10—3×17g,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4)测定氨前应该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若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氨气逸出,测定结果将偏低。 (5)测定氯的过程中,用硝酸银溶液滴定,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故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防止硝酸银见光分解;根据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知,c(CrO42—) =Ksp(Ag2CrO4)/ c2(Ag+)= 1.12×10—12/(2.0×10—5)2=2.8×10—3mol·L—1。 (6)根据题意知,样品X中钴、氨、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则X的化学式为Co(NH3)6]Cl3,利用化合价规则判断,钴的化合价为+3;根据题给信息知,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橙黄色晶体X,化学方程式为2CoCl2+2NH4Cl+10NH3+H2O22Co(NH3)6]Cl3+2H2O;X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氨气逸出。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制备和组成的测定,涉及了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及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等知识。考察了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物质性质的掌握情况。考察了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解决具体的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高考化学试题中对实验能力的考查赋分较高,今后复习备考多加关注。题目难度中等偏上。 3.【答案】(1)+20 2 8 8 2 ; (2)CaFeC2O6;CaFeC2O6CaO+FeO+2CO2↑ (3)4Fe(OH)2+O2+2H2O=4Fe(OH)3 (4)2FeO+CO2Fe2O3+CO;检验方法:Fe2O3:将固体用盐酸溶解,加入KSCN溶液,若显红 色,证明产物有Fe(Ⅲ);检测CO:将气体通过灼烧CuO,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1)白色沉淀1是CaCO3,碳酸钙中金属元素是钙,钙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有2个电子,所以Ca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气体甲是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共价键,其电子式为。 (2)通过以上分析知,X的化学式是 CaFe(CO3)2,在惰性气流中加热X至完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氧化亚铁,所以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FeC2O6CaO+FeO+2CO2↑。 (3)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空气氧化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所以白色沉淀2在空气中变成红褐色沉淀,反应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4)一定条件下,气体甲与固体1中的某种成分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亚铁具有还原性,能被二氧化碳氧化生成四氧化三铁或氧化铁,同时生成CO,反应方程式为2FeO+CO2Fe2O3+CO(或生成Fe3O4),如果该反应发生,则生成固体中含有三价铁,将固体溶于稀盐酸生成铁离子,铁离子和KSCN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物质而使溶液变红色。CO具有还原性,能使灼烧的黑色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铜,据此用来检验CO。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是考查了无机物推断,涉及物质结构、物质的性质、离子的检验等知识点,熟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以及明确知道流程图中每一步发生的反应及反应现象是解本题关键。该类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应用能力,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复习 专题 攻略 探究性 实验 训练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