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分享此内容可以赚币 分享](/master/images/share_but.png)
高三历史12月联考试题.doc
《高三历史12月联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12月联考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十二校联考 高三历史试卷 2016年12月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 1. 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思想主要有两个源头,即 A.礼与法 B.道与法 C.礼与乐 D.农与商 2. 现存的秦琅琊台刻石是研究秦朝历史的 A.原始史料 B.旁证材料 C.间接证据 D.转手史料 3. 孔子认为,“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这里的“礼”泛指 A.钱财礼物 B.等级秩序 C.血缘伦理 D.儒学源流 4. “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陛下……印曰玺。”这说明汉朝 A.基本沿用秦制 B.创设皇帝制度 C.改革中央官职 D.设立内外朝制 5. “研究中国古代边疆史,不能不研究汉武帝。”汉武帝在巩固边疆方面的贡献是 A.修筑长城,抵御匈奴侵袭 B.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 C.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管辖 D.设置伊犁将军控制天山南北地区 6. 下幅《行政区划体系示意图》最早当出现在哪位君主在位时期? A.周武王 B.秦始皇 C.汉高祖 D.汉武帝 7.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演变成通经致用,成为古代学者的普遍追求始于 A. 西周时期 B. 春秋时期 C. 西汉初年 D. 西汉中期 ① ② ③ ④ 8. 从文化角度看,属于“儒家文化圈”范围的国家是右图中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其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门下省 B.宋朝枢密院 C.明朝锦衣卫 D.清朝军机处 10. 唐朝中央政府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有政策“设计厅”之功能的是 A.中书省 B. 尚书省 C. 门下省 D. 行中书省 11.《元史·释老传》说:“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乃郡县吐蕃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可见,当时管辖吐蕃的机构是 A. 巡检司 B. 宣政院 C. 中书省 D. 军机处 12.《岛夷志略》记载:“自泉州顺风二昼夜可至。……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年间,立 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 文中划线部分应填 A. 香港岛 B. 台湾岛 C. 明州港 D. 广州城 13. 明朝内阁距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军机处距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更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有提高 C.中央集权的日益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14. 许倬云认为,日本文化其实是中国文化的新阐释,事实上并没有离开中国文化的根。这种“新阐释”最早可以追溯到 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15. 文天祥抗元被俘宁死不屈,以正气歌明志。这种气节折射出当时哪一社会主流思想 A.道学 B.佛学 C.理学 D.史学 16. 下列显然不是《海国图志》编撰意图的是 A.“以夷变夏” B. “以夷款夷” C. “以夷攻夷” D. “师夷制夷” 17. 如果选择“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及其影响”为研究主题,其研究对象可选择 A.商务印书馆、利玛窦 B.《几何原本》、冯如 C.商务印书馆、冯如 D.同文馆、利玛窦 18. 以下最能说明上海租界为“国中之国”的是 A.租界内公园禁止华人入内 B.美英等联手成立了工部局 C.租界内建屋开店须先由外国领事发给执照 D.租界有下水道、自来水、路灯和平整街道 19. 《上海闲话》认为,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形成的“洋泾浜”英语,是一种以“中国文法和英国字母拼合而成,为上海特别之英语”。下列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入侵而出现 B. 读音不准,阻碍当时中西文化交流 C. 应该是中国留学生引入的舶来之品 D. 丰富汉语词汇,有利英语规范学习 20.“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文中现象最有可能发生于 A. 清朝末年的北京 B. 清朝末年的上海 C. 民国初年的北京 D. 民国初年的上海 21.“在十九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西洋没有派遣驻华的使节。”这种状况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被迫改变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2.“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之檄文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 C. 台儿庄战役开始前 D. 二战末期日本投降前 23. 下列体现司马迁治史抱负的是 A.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B.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C.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文章经世之业,立言亦期有补于世” 24. 16-17世纪,儒家文化西传的主要载体是 A. “四书五经”西译本 B. 孔子传记 C. 《利玛窦中国札记》 D.《风俗论》 25. “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要过五十年才能实现!”用实践推翻这一说法的代表人物是 A. 林则徐 B. 詹天佑 C. 冯 如 D. 毛泽东 二、综合题(共50分) (一)中国古代国家的治理(20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国家的治理思想中,有人形容孔子和孟子是“逆时之士”,而把经常被人视为儒家“旁门左道”的荀子以及后来的董仲舒,称为“顺时之士”。 26. 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渊源于( )(2分)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战国 27. 下图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4分) ② 官方哲学 三教融合 孔孟之道 一家之言 ④ ① ③ 外儒内法 28. 简析孔孟被称为“逆时之士”的原因。(4分) 材料二:以法、儒为理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主要模式,主要有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监察制度、选官制度等组成。 29. 仿照样式,完成古代中国“中央行政制度(举措)”创设的具体内容(4分)。 秦朝 (三公九卿制) 汉武帝时期 ( ① ) 隋唐 ( ② ) 宋朝 (二府三司制) 明朝 (内阁制) 清前期 (军机处) 30. 补充完成古代中国在其他领域制度创设的史实。(6分) 地方行政制度 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 元朝:③ 汉朝:④ 隋唐:⑤ (二)利玛窦对中国文化的态度(15分) 材料一:“大西洋陪臣利玛窦谨奏……臣本国极远……逖闻天朝声教文物……用是离本国,航海而来……僦居学习语言文字……颇知中国古先圣人之学,于凡经籍亦略诵记,粗得其旨……伏念堂堂天朝,方且招来四夷,遂奋意径趋阙庭”。 ——1601年利玛窦给明神宗的上疏 31. 材料提及的历史人物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最相关?(2分) A. 海上丝绸之路 B. 郑和下西洋 C. 早期西学东渐 D. 新航路开辟 32. 从材料一看,利玛窦对中国文化持什么态度?简述判断依据。(4分) 材料二: 17世纪所作铜版画上的利玛窦(左)与徐光启(右)像 33. 从材料二,你能汲取哪些历史信息?(3分) 34. 上述材料能否说明利玛窦对儒家文化深表认同?(6分) (三)文明的交流(15分) 材料一: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坦言“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的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 年代 科技 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l-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l-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l-1840年 472 19 4% 453 96% 35. 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繁盛时期出现在哪些朝代?其原因是什么?(5分) 材料二:据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 类别 1860-1899 1902-1904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36. 材料二中,不同时期翻译的西学书籍的类别出现了怎样的变化?(4分)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3分) 材料三:“我们要牢记这样一个事实:奠定工业革命基础的欧洲农业革命,是由于引进了中国的思想和发明才得以实现。……今日的技术世界是东西方文明相结合的产物” ——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37. 联系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观点?(3分)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十二校联考 高三历史评分标准与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 1 A 6 C 11 B 16 A 21 B 2 A 7 D 12 B 17 C 22 B 3 B 8 A 13 D 18 B 23 A 4 A 9 A 14 B 19 A 24 A 5 B 10 A 15 C 20 D 25 B 二、综合题(共50分) (一) 26. C (2分) 27. 依次为:儒学经学化、程朱理学(或宋明理学)、官方主流意识形态、“仁”“礼”“义”的结合或“仁政民本”。(4分) 28. 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社会崇尚追逐利益、实力竞争。(1分) 孔子不顾现状,主张礼治,恢复周礼权威;(1分)孟子提倡仁政,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1分)这些主张已不适应时代和统治者需求,因而被称为“逆时之士”。(1分) 29. 依次为:内外朝制、三省六部制。(4分) 30. 依次为:行省制度、刺史制、科举制。(6分) (二) 31. C(2分) 32. 赞赏(1分)。如自称臣、称中国为天朝、称西方为四夷、主动学习儒家文化等,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景仰。(2分) 33. 利玛窦儒冠儒服,主动融入中国士人社会;背后的十字架反映出其传教的重要使命;侧面反映了他与徐光启的学术友谊等。(4分,答案不唯一) 34. 水平一:不能。对史料证史价值作出正确辨析。 材料一虽是一手史料,但这是上书皇帝的奏折,其目的是赢得中国皇帝好感有利于其传教,并不足以说明他认同中国文化的真实态度;材料二是后人画像,并非一手材料。(3分)要真正了解利玛窦对中国文化的态度,还需更多材料互证,如利玛窦的日记,通信等。(3分) 水平二:能。仅将两则材料互相印证,如材料一从文字中可见利玛窦赞赏中国文化,材料二他的儒服也说明他入乡随俗,两者可相互印证。但缺乏对史料的准确分析。(3分) (三) 35. 时期:汉、唐、宋、明朝前期。(2分,任两) 原因:政治稳定制度完善,如长期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巩固发展完善; 对外开放中外交流,如汉丝绸之路,唐海陆并举,宋海上丝绸之路增添文明活力; 重视文化普及教育,如汉独尊儒术设太学五经博士,隋唐科举取士、宋朝文官政府。(3分) 36 .变化:19世纪下半叶以翻译自然应用科学类书籍为主(2分);到20世纪初哲学、社会科学类书籍的翻译所占比重大。(2分) 原因:19世纪60年代随着洋务运动开展“中体西用”思潮,西方近代科技知识被大规模地引进中国。(1分)20世纪初年经历甲午战败与八国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思想的深化,国人开始更加关注制度层面的探索。(2分) 37. 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所做出的贡献。(1分) 承认西方文明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作用。(1分) 从世界文明发展看,人类的整体文明是世界各地多元文明交流融汇的结晶与产物。(2分)(本小题最高不超过3分)-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12 联考 试题
![提示](https://www.zixin.com.cn/images/bang_tan.gif)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