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试题分类精选汇编:化学与能源(带解析).doc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精选汇编:化学与能源(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试题分类精选汇编:化学与能源(带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化学与能源 一.选择题 1.(2015•临沂)锂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质量轻、电容量大,颇受手机、电脑等用户的青睐.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中Li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 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C. LiMnO2属于氧化物 D.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考点: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可以判断反应类型. 解答: 解:A、该反应中Li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由0价变成了+1价,该选项说法正确; B、Mn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锰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该选项说法正确; C、LiMnO2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因此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为零,要注意理解. 2.(2015•成都)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 ) A. 火力发电 B. 风力发电 C. 氢燃料客车 D. 太阳能电池路灯 考点: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根据已有的新能源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新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据此解答. 解答: 解:A、火力发电使用的是煤,煤属于化石能源,不属于新能源; B、风力属于新能源; C、氢能属于新能源; D、太阳能属于新能源;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能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2015•南平)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 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C. 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 D. 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考点: 燃烧和爆炸实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根据已有的爆炸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据此解答. 解答: 解:A、发生爆炸时有大量的热量聚集,故温度升高,由于消耗大量的氧气,故蜡烛会熄灭,正确; B、着火点是物质故有的属性,不会降低,错误;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正确; D、实验要发生爆炸,故不能使用玻璃瓶,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燃烧与爆炸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2015•广州)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 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 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 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注意此实验与课本上的实验不同,本次实验热水中没有白磷,没有对比,不能得出燃烧是否需要氧气的结论,不可生搬硬套课本的结论. 解答: 解:A、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无法根据该实验判断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故错误; B、该实验使用红磷和白磷不同的可燃物,故错误; C、由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着火点高,实验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而红磷不燃烧.故错误; D、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2015•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B.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 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 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燃烧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燃烧的条件解答; C、根据灭火的方法解答; D、根据酒精的着火方法解答. 解答: 解: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正确;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错误; C、图书档案起火不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会造成图书的损坏,错误;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2015•天津)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B.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D. 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A、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B、根据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分析; C、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气体遇到明火能否发生爆炸,要看气体混合物中是否有可燃性的气体和氧气同时存在. D、根据氢气燃烧分析. 解答: 解:A、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生了燃烧,没有氧气参加,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可燃物不一定在空气中才能燃烧,故错误. B、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故错误; C、空气中有氧气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达到着火点可能发生爆炸,正确 D、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爆炸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2015•陕西)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 A. 白磷始终不燃烧 B. 小气球变瘪 C. U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 D. 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变小分析; C、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的压强减小; D、根据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考虑本题,能反应说明该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不反应说明该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后面. 解答: 解:A、热水的温度是80℃已经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又与氧气接触,所以可以燃烧,故A错误; 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变小,使气球涨大,故B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的压强减小,使U型管两端的液面左高右低,故C正确; D、铜和银都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只能说明它们排在了铁的后面,但不能排铜和银的顺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气体压强的变化、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知识点较多,而且有一定的难度. 8.(2015•潍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燃烧更充分 B. 室内着火需要自救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 C. 面粉、煤粉等粉尘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D. “釜底抽薪”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进行解答; C.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均会发生爆炸; D.灭火的方法有:隔离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答: 解:A.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的浓度.故正确;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所以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故正确; C.面粉、煤粉与空气混合后,若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故正确; D.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故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燃烧、促进燃烧和灭火原理方面的知识,属于基础性知识的考查. 9.(2015•吉林)从保护环境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 ) A. 煤 B. 汽油 C. 氢气 D. 天然气 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A、从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去分析解答; B、从汽油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去分析解答; C、从氢气燃烧后的产生是水,不污染环境去分析解答; D、从天然气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去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故错误; B、汽油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错误; C、氢气燃烧后的产生是水,不污染环境,故正确; D、天然气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常见的能源.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清洁能源.氢气虽然是最理想的燃料,但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及贮存困难,氢能源还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10.(2015•广州)如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 B.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C. 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D.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石油加工的产物.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根据煤的成分以及燃烧产物解释. 解答: 解:A、煤主要含有C 元素,还含有少量的H、S 等元素,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造成酸雨. 故而煤不属于清洁燃料,错误; 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加工而来的,是一种化工产品,正确; C、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正确; 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正确. 故选A. 点评: 该题难度不大,主要了解化石燃料的组成以及燃烧产物,记住化学反应中,燃烧均为放热反应. 11.(2015•鄂州)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 A. 隔绝了氧气 B. 可以燃烧 C. 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 D. 清除了可燃物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新信息筛选题. 分析: 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隔绝了楼板与氧气的接触,楼板因不能接触到氧气而无法燃烧,从而达到防火的目的. 解答: 解:A、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隔绝了楼板与氧气的接触,楼板因不能接触到氧气而无法燃烧,故A正确; B、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可说明该黑色物质不能燃烧,故B不正确; C、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并没有改变楼板的性质,只是隔绝了楼板与氧气的接触,而非改变楼板的着火点,故C不正确; D、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楼板并没有被撤离,没有清除可燃物,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评: 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撤离可燃物是灭火的三种基本原理,只要能满足其中之一就可以阻止燃烧的发生. 12.(2015•莱芜)下列处理事故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设置隔离带 B. 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 燃着的酒精不慎碰到,立即用湿布盖灭 D. 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通过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可以使大火因没有了可燃物不能四处蔓延而得到控制; B、根据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判断; C、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灭火的原理有三个:一是清除可燃物或把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二是隔绝氧气或空气,三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三者具其一即可; D、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较少的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迅速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 解答: 解:A、通过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设置隔离带,可以使大火因没有了可燃物不能四处蔓延而得到控制,故合理; B、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所以用水无法浇灭,故不合理; C、燃着的酒精不慎碰到,立即用湿布盖灭,属于隔绝空气灭火,故合理 D、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可迅速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故合理.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操作的一些注意事项,了解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掌握灭火的方法、酒精灯的使用和强酸的使用事项. 13.(2015•重庆)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 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 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 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 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 解答: 解: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熄;而煤火的热量较多,扇来的冷空气不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带来了大量新鲜空气,加大了氧气供应,所以越扇越旺. 故选:C. 点评: 掌握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了解灭火的原理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14.(2015•南京)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 隔绝空气 B. 清除可燃物 C. 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 D. 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正确.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而不是清除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2015•山西)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泼灭 B. 碳酸氢钠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发令枪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D. 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在用途上没有区别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生铁和钢;常用盐的用途.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电器着火,为防止触电,先应切断电源. B、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燃烧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钢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酸氢钠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发令枪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钢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在生产、生活中用途更为广泛,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常见盐的用途、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生铁和钢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解答题 1.(2015•大连)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枓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中,比较清洁的是 天然气 ,煤油是 石油 加工的产品. (2)煤主要含有 碳 元素.使用脱硫煤能减少 二氧化硫 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但仍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不能减缓日益加剧的 地球温室效应 .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石油加工的产物.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1)根据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进行分析; (2)根据煤的成份,脱硫煤进行分析; 解答: 解:(1)化石燃料中最清洁的是天然气;石油通过分馏即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机油、石蜡等产品. (2)煤中含有的主要元素是碳,使用脱硫煤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但仍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不能减缓日益加剧的地球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1)天然气;石油;(2)碳;二氧化硫;地球温室效应. 点评: 本题主要对三大化石燃料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考查,化石燃料均属于混合物,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2015•重庆)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倍受人类关注. (1)化石燃料包括煤、 石油 和天然气.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气体会污染环境,其中含有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其化学式为 NO2、SO2 . (2)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氢能作为理想的能源,重要原因是它的燃烧产物无污染,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2H2+O22H2O .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1)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2)液氢与液氧燃烧生成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 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煤中含有硫,硫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氮氧化物能和水反应生成硝酸等物质,当雨水中硫酸、硝酸等物质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形成酸雨; (2)液氢与液氧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故答案为: (1)石油、NO2、SO2. (2)2H2+O22H2O.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治理污染初见成效,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于减缓环境污染;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氢能源的优缺点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3.(2015•山西)某初中化学社团﹣﹣“拉瓦锡实验室”的活动丰富多彩.下面是他们以“化学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两次活动记录: 活动1:在观看了“西气东输”与“石油分馏”等视频后.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认识到: ① 煤 、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H4+2O2CO2+2H2O . ②现在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所以,开发和利用风能、 太阳能 等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 ③人们将化石燃料通过化学工艺可以制造和合成价值更高的药物、化学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等.其中,塑料属于 合成 材料.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 活动2:同学们展示了各自收集到的关于“化学物质与健康”的相关资料及一些常见食品,如:高钙牛奶、加碘食盐等.并针对“化学制品对人体有益还是有害”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从而认识到钙、铁、锌等元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如缺铁元素会引起缺铁性贫血,缺钙元素会引起 骨质疏松 ;还认识到一氧化碳、甲醛等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通过这样的社团活动,大家形成了“保护自然,关爱生命”的共识.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①根据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进行分析; 根据甲烷和氧气点燃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②根据太阳能、风能属于清洁能源进行分析; ③根据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进行分析; 根据钙元素在人体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 解:①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所以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甲烷和氧气点燃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②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 ③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通过分析钙元素在人体所起的作用,人体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 故答案为:①煤,; CH4+2O2CO2+2H2O; ②太阳能; ③合成; 骨质疏松. 点评: 不同主要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难度不大,需要认真记忆. 4.(2015•临沂)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 没有与氧气接触 . (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通入氧气 .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根据已有的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据此解答. 解答: 解:(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故填:没有与氧气接触; (3)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需要通入氧气,故填:通入氧气; (4)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实验进行. 5.(2015•重庆)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 导热 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 CuO (填化学式).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A (填序号). 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磷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铜具有导热性,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据此解答. 解答: 解:(1)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4P+5O22P2O5; (2)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传递热量,铜片表面变黑是因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故填:导热,CuO; (3)在此实验中,水不是反应物,故填: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测定,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2015•湖北)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的一个老年康复中心发生火灾,造成38人死亡、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1)消防员在现场发现了下列残留物品:①涤纶面料窗帘、②纯棉床单、③大理石桌面等,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① (填序号),物品①和②为燃烧提供了 可燃物 (填燃烧的条件). (2)电器着火时常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受热后生成碳酸盐和两种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HCO3Na2CO3+H2O+CO2↑ .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1)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机物,二是人工合成,三是高分子化合物;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 (2)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反应原理作答即可. 解答: 解:(1)涤纶面料窗帘是有机合成材料,纯棉床单是天然材料,大理石桌面属于无机盐,从燃烧的条件来看:①涤纶面料窗帘、②纯棉床单属于可燃物;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故答案为:(1)①;可燃物(2)2NaHCO3Na2CO3+H2O+CO2↑ 点评: 合成材料的使用主要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三大合成材料,材料分为合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7.(2015•北京)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 .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1)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配平即可; (2)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3)实验过程①②分析,注意变量的控制. 解答: 解:(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立即改通O2,a中由于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无明显现象,b中由于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 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3)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故答案为:(1)4P+5O22P2O5 (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实验的设计过程.掌握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要会根据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去分析具体的实验现象.特别注意物质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8.(2015•大连)坩堝钳夹住一团棉花,蘸上酒精后点燃,现察到:开始时酒精蒸气燃烧.棉花未燃烧;当酒精快燃尽时.棉花开始燃烧.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坩堝钳夹住一团棉花,蘸上酒精后点燃,现察到:开始时酒精蒸气燃烧,棉花未燃烧;因为水分蒸发带走了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没有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因此开始时,棉花未燃烧;当酒精快燃尽时,温度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棉花开始燃烧; 解答: 解: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坩堝钳夹住一团棉花,蘸上酒精后点燃,现察到:开始时酒精蒸气燃烧,棉花未燃烧;因为水分蒸发带走了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没有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因此开始时,棉花未燃烧;当酒精快燃尽时,温度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棉花开始燃烧;故答案为:开始时酒精蒸气燃烧,棉花未燃烧;因为水分蒸发带走了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没有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因此开始时,棉花未燃烧;当酒精快燃尽时,温度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棉花开始燃烧; 点评: 本考点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本题通过创设实验情境,考查了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学生体会了实验的魅力,使得学生在实验中学化学. 9.(2015•烟台)2014年8月19日,安徽淮南某煤矿发生井下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瓦斯是煤矿矿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它已成为煤矿事故的“头号杀手”. (1)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2)为了防止煤矿的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CD (填序号,下同). A.进矿井前先做灯火实验 B.工人必须戴安全帽才能进入矿井 C.矿井内要加强通风 D.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 (3)矿井下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专家提出了注入液氮灭火的方案.液氮可用于矿井灭火的原因是 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液氮气化使温度降低 (写出两条). (4)救援过程中,打通“生命之孔”及时向被困人员输送含有下列成分的营养液,该营养液中的主要供能物质是 B . A.水 B.葡萄糖 C.维生素 D.氯化钠. 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1)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2)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判断. (3)根据氮气的性质分析解答; (4)根据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解答. 解答: 解: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2)A、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判断. B、工人必须戴安全帽才能进入矿井,与发生瓦斯爆炸无关; C、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通风可降温,使气体不易达到着火点,严禁烟火,也可防止可燃性气体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正确. D、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有利于防止瓦斯爆炸. (3)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液氮气化使温度降低或氮气能隔绝氧气等; (4)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糖类主要从食糖、谷类、豆类和根茎类等食物中获得.被困人员不能进食,无法从食物中获得糖类,向被困人员输送营养液主要就是给其输送葡萄糖,目的就是为人体提供能量. 答案: (1)CH4+2O2CO2+2H2O (2)CD (3)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液氮气化使温度降低 (4)B 点评: 生命重于泰山,在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如火灾、爆炸、中毒、触电、化学品腐蚀等,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是保障人身生命安全的第一要务. 10.(2015•潍坊)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1)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则 天然气 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1000g煤中硫元素的质量为 5g (假设硫元素完全转化为SO2). (2)SO2的大量排放能形成酸雨,pH < 5.6(填写“<”、“>”或“=”)的降雨称为酸雨,在煤燃烧后将烟气通入吸收塔并“喷淋”石灰水进行“脱硫”可减少SO2的排放,石灰水需要“喷淋”的目的是 二氧化硫充分吸收 ,石灰水与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 +Ca(OH)2 ═CaSO3+H2O (SO2和碱反应与CO2相似). (3)目前,在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将污染物CO,NO转化为无毒的CO2和N2,2CO+2NO2CO2+N2,请根据“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判断,该反应 是 (填写“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1)根据天然气和煤燃烧后的产物来分析; (2)根据题意,产生的SO2用石灰水淋洗,外加氧气的作用,使之充分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3)由题意: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就叫做氧化还原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两种燃料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是天然气;由图可知1000g煤产生10g二氧化硫,其中硫元素的质量为10g××100%=5g; (2)SO2的大量排放能形成酸雨,其pH<5.6;根据题意,SO2、石灰水、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 +Ca(OH)2 ═CaSO3+H2O. (3)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就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则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 (1)5g (2)<;二氧化硫充分吸收;SO2 +Ca(OH)2 ═CaSO3+H2O (3)是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化合价的原则、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015•北京)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 煤 、石油、-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试题 分类 精选 汇编 化学 能源 解析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