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联系对创新网络结构演化的影响_程露.pdf
《负联系对创新网络结构演化的影响_程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负联系对创新网络结构演化的影响_程露.pdf(1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负联系对创新网络结构演化的影响程 露1,李 莉2(1.大连海事大学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1 1 6 0 2 4;2.郑州轻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4 5 0 0 0 2)收稿日期:2 0 2 2-0 9-0 9 修回日期:2 0 2 2-1 2-0 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 2 1 0 4 0 4 3,7 2 0 0 2 0 2 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 0 2 2M 7 1 0 5 7 1)作者简介:程露(1 9 8 6-),女,辽宁大连人,博士,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创新网络、开放式创新、多主体仿真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
2、用;李莉(1 9 9 1-),女,河南扶沟人,博士,郑州轻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创新网络、产业集群。摘 要:结合结构平衡理论与动态平衡思想,对企业创新网络演化过程中负联系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界定了负联系影响下创新个体的4种知识搜索行为和2种搜索屏蔽现象,并分析了知识搜索行为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负联系会缩小创新个体间地位差距,使个体地位趋于平等;负联系会使创新网络始终保持鲜明的派系特征,并阻碍派系融合,使创新个体更依赖于其所在派系;创新网络凝聚性不仅取决于个体互动中建立的正联系,还受到负联系的复杂影响。一方面,负联系通过抑制网络正联系、增强拓扑性削弱创新网络整体的小
3、世界现象;另一方面,负联系加深了创新个体对派系的依赖程度,使得派系内成员间的联系更紧密,网络局部小世界结构特征更显著。关键词:创新网络;负联系;知识搜索;网络演化D O I:1 0.6 0 4 9/k j j b y d c.2 0 2 2 0 9 0 2 3 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中图分类号:F 0 9 1.3 5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1-7 3 4 8(2 0 2 3)0 6-0 0 3 6-1 20 引言由一群企业或创新组织互动交流形成的创新网络(以下简称为“创新网络”)结构演化一直是创新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1-3。一直以来,创新网络
4、及其网络结构演化联系被认为对个体创新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学者们将创新网络理解为合作创新网络、协同创新网络、知识网络等结构变化。实际上,创新网络是一个符号网络(s i g n e dn e t w o r k),个体企业间不仅存在代表合作创新、知识共享等的正联系(p o s i t i v el i n k s),还存在代表竞争对抗、信息封锁、抵触交流等的负联系(n e g-a t i v e l i n k s)。相较于获得广泛研究的正联系,负联系尚未在创新领域引起足够关注4-5。学者们大多跳过负联系,将企业间创新网络等同为创新合作网络、协同创新网络 等 正 网 络 或 无 符 号 网 络(u
5、 n s i g n e dn e t w o r k)。S c h u l e r6将这一现象形象地总结为“不可见的联系”(i n v i s i b l e t i e s)。近年来,有关社会网络、复杂网络以及其它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H a r r i g a n等7在梳理社会网络研究时指出,在社会经济交流互动过程中,相较于正联系,负联系对个体行动者态度和行为具有更显著的影响;T e i x e i r a等8、K e u c h e n i u s等9对T w i t t e r、F a c e-b o o k、I n s g r a m等大型社交媒体网络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引入
6、负联系信息有助于提升在线网络社区结构划分、新社区发现和预测用户网络行为的精准性;S u m-m e r s&S h a m e s1 0根据联合国1 9 4 6-2 0 0 8投票表决记录考察国际关系网络变迁与国家战略行为,调查发现,负联系在网络结构形成和结构演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L e r n e r1 1在研究人际关系网络时发现,负联系直接影响个体行为模式,是社群结构形成的重要原因,并提出应引 入 负 联 系 改 进 社 群 发 现 算 法 和 指 标;I s a k o v等1 2在研究欧美乡村网络时发现,引入负联系能够更清晰、更合理地解释网络结构成因与历史发展路径,预测网络未来演化趋
7、势;S t a d t f e l d等1 3在梳理社会网络领域负联系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负联系直接作用于节点网络行为,表现为网络联系的形成、维系和消散,进而影响整体网络演化轨迹。值得注意的是,现有负联系和符号网络的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特定组织或特定范围内的人际网络、社交网络或人格化的国家关系网络开展的实证研究或问卷调 查7,针 对 组 织 间 网 络(i n t e r-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n e t-w o r k)的研究较为匮乏,这与学者们普遍将企业间创新网络默认为“正网络”的现状相符。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实证数据获取困难。与人际网络、社
8、交网络、国际网络等其它形式社会网络、复杂网络相比,获取描述网络结构的长周期、连续性组织关系数据的难度更大。此外,与个体相比,企业往往不愿意公开表达或者倾向隐瞒对其它组织的态度,尤其是负面态度。在两大因素的叠加下,针对组织间网络(i n t e r-o r g a n i z a-t i o n a l n e t w o r k)负联系或符号网络的研究较匮乏。对此,S t a d t f e l d等(2 0 2 0)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即利用多主体建模仿真方法,将网络视为一个由多个体构成的复杂自适应系统,其结构状态是由个体互动与敌视关系共同作用、自下而上的结果。S t a d t f e
9、l d等1 3通过变换模型参数值模拟各种网络场景,生成大规模连续性关系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弥补了实证数据获取困难的不足。因此,在研究企业间创新网络相关问题,特别是网络演化等动态问题时,有必要将创新网络视为一个符号网络,关注负联系对创新个体网络行为及创新网络结构的影响,并考虑应用多主体建模仿真方法开展研究。现阶段,针对负联系或符号网络的研究主要建立在H e i d e r于2 0世纪4 0年代提出的“结构平衡”(s t r u c t u r a ln e t-w o r k)理论基础上。在静态结构分析方面,通过经图论、“弱平衡”,以及有向图“地位理论”等观点的补充,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符号网
10、络结构分析框架6-7。静态网络结构分析包括小、中、大3个尺度,其中,小尺度分析主要采用特征向量中心性、节点中心性、节点R a g e R a n k值等指标度量个体的网络地位;中尺度分析主要关注符号网络中的结构分割及派系分化现象;大尺度分析重点关注符号网络平衡性的度量和分析。在动态演化研究方面,主要通过构建各类离散时间模型、连续时间模型仿真分析符号网络演化的动态特征1 4。总体来看,符号网络研究主要是将负联系置于网络个体行为与符号网络结构分析框架下,这种研究思路为引入负联系的创新网络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综上所述,本研究将聚焦创新网络演化问题,在现有文献基础上,将创新网络视为一个复杂系统的符号网
11、络,关注负联系对创新个体网络行为和创新网络演化的影响与作用机制。首先,本文拟采用多主体建模仿真方法开展研究,将企业间创新网络视为一个由不同企业个体交织而形成的复杂自适应系统,其结构演化是企业网络行为推动的自下而上的结果。其次,出于简化研究、降低不必要复杂性等方面的考量,借鉴吕一博等1 5的研究思路,将创新个体网络行为限定为基于网络传递性(t r a d i c)机制的知识搜索行为。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符号网络的结构平衡和动态平衡思想,构建创新个体知识搜索行为演化分析框架。随后,构建个体知识搜索驱动下创新网络演化的多主体仿真模型。最后,对比不同状态的仿真结果,从创新个体网络地位差异和创新网络动态
12、结构特征两个方面,探讨创新网络演化过程中负联系的影响。1 创新个体知识搜索行为分析框架创新个体的知识搜索行为不仅是自身和目标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往往还受到“中间人(b r o k e r s)”的影响1 6。大量经验事实表明,中间人在激发组织学习、促进创新网络中的知识流动等方面扮演协调人、守门人和代理人等重要角色1 7。在传统的无符号网络或正网络框架下,“中间人”影响下的创新个体知识搜索行为会表现出较显著的传递性(t r a d i c)机制,即“朋友的朋友是朋友”的三角关系1 8-1 9,如图1(a)所示。图1 结构平衡状态下的四类“三角”稳定关系F i g.1 F o u r t y p
13、e s o f s t a b l e t r i a d i c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u n d e r s t r u c t u r a l b a l a n c e 结构平衡理论认为,当引入负联系或在符号网络框架下,原有相对稳定的传递性“三角”会从原先的“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拓展为4种新平衡态形式,即“朋友的朋友是朋友(F F F)”、“敌人的敌人是朋友(E E F)”、“朋友的 敌 人 是 敌 人(F E E)”和“敌 人 的 朋 友 是 敌 人(E F E)”2 0。其中,后三种新增平衡态“三角”关系如图1(b)、图1(c)和1(d)所示。就企业知识搜
14、索行为而言,“朋友的朋友是朋友(F F F)”和“敌人的敌人是朋友(E E F)”两大机制决定了基于“中间人”的知识搜索行为规则 “谁是潜在的合作对象”、“可以从何处获取知识”;而“朋友的敌人是敌人(F E E)”和“敌人的朋友是敌人(E F E)”两种机制则会在企业知识搜索过程中产生“屏蔽”现象 “谁是潜在的敌人”、“无法从其处获取知识”。1.1 知识搜索行为基本类型F F F机制广泛存在于各类现实网络中。F r i t s c h&K a u f f e l d2 1对德国1 6个区域创新网络、近3 0 0家企业的实地调查发现,较高比例的知识是通过“中间人”(如客户、供应商、中介等)的关系
15、网络获得的。S n i j d e r se ta l.2 2、R o b i n se t a l.2 3认为,F F F机制影响下的个体知识搜索行为可以通过三角关系环(t r i a d i cc l o s u r e)形象地展示出来。吕一博等1 5在此基础上,结合网络知识流动与知识搜索的方向性,进一步将知识搜索行为界定为知识溯源型搜索、知识源共享型搜索和扩散源共享型搜索3种类型。E E F机制引发了创新个体的第四种结构化搜索行为“结盟型搜索”。面临共同竞争对手的创新个体之间倾向于形成创新联盟以进行知识信息互补,这种结73 第6期 程 露,李 莉:负联系对创新网络结构演化的影响构的搜索行
16、为在现实世界中大量存在。如互联网电商的“腾讯系V s.阿里系”事例中,腾讯、京东、美团等联盟合作,共同开发与维护微信商业平台以对抗以阿里为首,由淘宝、微博、饿了么等多家互联网企业参与打造的支付宝商业平台。K i r k l e y等2 4对网络博弈模型的研究也表明,共同的“敌人”会促使个体间更加紧密地联盟合作。因此,本研究将基于中间人的个体知识搜索行为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如图2所示。其中,点i代表知识搜索主动方,点m代表目标知识源,点k代表中间人;实线代表已有的网络联系,虚线代表新增的网络联系;连线箭头代表知识搜索方向,负联系无方向,下同。图2 基于“中间人”的知识搜索F i g.2 K n
17、o w l e d g e s e a r c hb a s e do nt h e i n t e r m e d i a r i e s (1)知识溯源型搜索。个体在知识搜索中,倾向于与知识溢出源头直接建立联系。如图2(a)所示,知识搜索主动方i基于中间人k的“交互二路径”(m u l t i p l et w o-p a t h)结构,展开指向知识源m的知识搜索。(2)知识源共享型搜索。个体在知识搜索中,倾向于与其他具有相似知识需求属性的个体直接建立联系。如图2(b)所示,知识搜索主动方i基于中间人k的“k-入-星”(k-i n-s t a r)结构,展开指向与其共享知识源的个体m的知识
18、搜索。(3)扩散源共享型搜索。个体在知识搜索中,倾向于与其它具有相似知识溢出属性的个体建立直接联系。如图2(c)所示,知识搜索主动方i基于中间人k的“k-出-星”(k-o u t-s t a r)结构,展开指向与其共享扩散源的个体m的知识搜索。(4)结盟型搜索。个体在知识搜索中,倾向于与拥有共同竞争对手的个体直接建立联系。如图2(d)所示,知识搜索主动方i基于中间人k的“交互负边”(t w on e g a t i v ee d g e s)结构,展开指向与其具有共同竞争对手的个体m的知识搜索。1.2 搜索过程中的“屏蔽”现象F E E和E F E机制会引发个体 知 识 搜 索 中 的“屏蔽”
19、现象。从国家创新体系层面看,当美国通过“瓦森纳协议”和“1 3 3 4号法令”等对我国实施技术输出管制时,其盟国也实施了相同的技术输出管制措施。而美国及其盟国对我国在电信领域技术准入的区别对待,也印证了个体知识搜索中屏蔽现象的普遍存在2 5。这类屏蔽现象的根源在于知识源搜索与现有稳定的符号网络结构产生冲突。因此,本文研究将基于中间人个体知识搜索的屏蔽类型,划分为“型屏蔽”和“型屏蔽”,如图3所示。其中,双向箭头表示创新个体间存在知识搜索行为,但不确定谁是知识源、谁是主动方,或者互为知识源和搜索主动方。图3 搜索屏蔽F i g.3 S e a r c hs h i e l d i n g (1)
20、型屏蔽。个体在知识搜索中会受到其盟友竞争对手的排斥,或存在为维持现有同盟关系而采取主动疏远盟友竞争对手的现象。如图3(a)所示,知识搜索主动方i因处于中间人k的“正-k-负”(p o s i t i v e-k-n e g a t i v e)结构中,而产生与个体m间的知识搜索屏蔽现象。(2)型屏蔽。个体在知识搜索中会受到其竞争对手盟友的排斥,或存在主观断绝将其作为知识搜索对象的现象。如图3(b)所示,知识搜索主动方i因处于中间人k的“负-k-正”(n e g a t i v e-k-p o s i t i v e)结构中,而产生与个体m间的知识搜索屏蔽现象。1.3 个体知识搜索行为演化机制结
21、构平衡观点认为,局部三角结构的平衡状态是存在偶数条负联系,网络演化是趋向整体结构平衡的过程,网络中的局部三角结构具有趋向平衡发展的态势,如图4所示。83科技进步与对策 2 0 2 3年由创新个体i、k、m形成的局部三角结构存在两种非平衡态,见图4(a)、图4(b),实线表示已有的网络联系,虚线表示平衡演化后的网络联系。在局部非均衡态中,为达到局部平衡,知识搜索主动方i会选择对k或m进行知识搜索。在局部非均衡态中,为达到局部平衡,知识搜索主动方i倾向于选择两种知识搜索行为:将已有负联系转化为正联系;将已有的正联系转化为负联系。图4 基于结构平衡理论的个体知识搜索行为演化F i g.4 E v o
22、 l u t i o no f a g e n t s s e a r c hb e h a v i o rb a s e do ns t r u c t u r a l b a l a n c e 三角结构的局部平衡并不意味着必然导致全网的整体平衡,非平衡态的动态发展是网络演化常态2 6。H u mm o n&D o r e i a n2 7及其后续学者构建的网络演化动态平衡模型为基于局部平衡的全网平衡演化研究提供了有效分析思路和理论框架,如图5所示。局部创新网络G(v,e,s)由创新个体A、B、C、D、E组成,其中,符号v表示组成网络的点,e表示组成网络的边,s表示边的“正/负”属性。在图
23、5中,灰色节点代表知识搜索主动方,实线代表已有的网络联系,虚线表示新增的网络关系;双向箭头表示创新个体间存在知识搜索行为,但不确定谁是知识源、谁是主动方,或者互为知识源和搜索主动方。在tn时点,网络G达到平衡状态bn;在tn+1时点,当知识搜索主动方A与D建立网络联系时,网络G的平衡态被打破。因此在tn+2时点,A倾向于两种搜索行为:将与D间的正联系转化为负联系,网络G达到新的平衡状态bn+1;将与C间的正联系转化为负联系,网络G达到局部平衡状态bn+2。图5 基于动态平衡理论的个体知识搜索行演化F i g.5 E v o l u t i o no f a g e n t s s e a r
24、c hb e h a v i o rb a s e do nd y n a m i cb a l a n c e2 创新网络演化模型构建与仿真设置2.1 模型抽象与假设创新网络是由创新主体间广泛、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交织形成的复杂网络,其发展演化的基本驱动力是创新个体的知识搜索行为2 8,其发展演化具体表现为创新个体变迁以及不同个体间的关系变迁。其中,创新个体变迁是指创新网络中的“进入退出”现象以及个体网络地位变化;个体间的关系变迁则是指网络联93 第6期 程 露,李 莉:负联系对创新网络结构演化的影响系变化与网络拓扑的改变。在本研究构建的多主体仿真模型中,创新网络中的“进入-退出”现象反映为网络
25、节点数量的变化;个体间的关系变迁表现为网络中联系数目与符号的变化,并反映在网络拓扑的改变上。同时,根据种群生态学的相关研究,成熟的创新网络中个体数量会维持相对稳定2 9,因此创新网络存在个体数量的增长上限。为重点分析负联系对知识搜索驱动下创新网络演化的影响,本文对构建的仿真模型作出如下条件约束:约束1:创新网络处于相对稳态的环境中,个体知识搜索行为是其发展演化的主要驱动力;约束2:创新网络设定为由同质创新个体构成,个体间差异主要表现为网络地位差异;约束3:创新网络中个体数量随时间推移递增,但存在一个增长极限规模;约束4:创新网络设置为一个有向符号网络,负联系无方向,即“厌恶”是相互的 若个体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联系 创新 网络 结构 演化 影响 程露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