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复习提纲最核心知识点.doc
《高中地理中图版复习提纲最核心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中图版复习提纲最核心知识点.doc(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1、2、3(中图版)会考复习提纲 2013.6 必修一 ★课标: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1)天体系统的级别: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绕日公转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存在着高智慧生物的天体。 存在生命原因是: ①外部条件: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液体水、可供呼吸的大气。 ★课标: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活动主要标志:(伴随发生,周期11年) 黑子——光球层——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影响降水量;②耀斑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 ③干扰地球磁场,发生磁暴; ④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 ★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1)比较自转公转 方向 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一个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除 两极点外, 都是15°/小时 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公转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一个恒星年 规律:近日点(1月初)较快, 远日点(7月初)较慢 (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顺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白天入黑夜的是昏线 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 (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加减) 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 。(东加西减)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 春分3月21日 秋分 9月23日 0° 23°26′N 23°26′S 夏至6月22日 冬至12月22日 北京时间 :是东八区的区时,1200E的地方时。伦敦所在时区:0时区(中时区):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 (5) 黄赤交角为23°26′,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自转或公转)运动。 节气 时间(前后) 直射点位置 移动方向 春分 3月21日 赤 道 向北 夏至 6月22日 北回归线 向南 秋分 9月23日 赤 道 向南 冬至 12月22日 南回归线 向北 (7)各节气的特点研究 夏至日 冬至日 春分或秋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 递减 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 昼夜长短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全球昼夜等长 出现极昼范围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全球昼夜等长 (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反向与昼夜长短变化趋势关系 时间 太阳直射点方向 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 北半球 南半球 12月22日至次年 6月22日 向北移动 昼渐长,夜渐短,6月22日 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昼渐短,夜渐长,6月22日 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 6月22日至 12月22日 向南移动 昼渐短,夜渐长,12月22日 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 昼渐长,夜渐短,12月22日 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3月21日 9月23日 全球昼夜平分 ★课标: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圈层结构 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岩 石 圈 是指: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课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如右图2所示,①冷却凝固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融再生。 岩浆岩:由于岩浆活动,岩浆喷出地表或停留在地壳中冷凝成岩浆岩。(内力作用) 沉积岩:露出地表的岩石经过外力作用(风化、侵蚀使其成碎屑,搬运到较低区域沉积 压实,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外力作用) 变质岩:岩石在地下高温高压经变质作用成变质岩。(内力作用) ★课标: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见图3) 引起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力量包括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和来自太阳的外力,我们统称为地质作用。内力和外力是一对矛盾,内力形成高生低谷,而外力削低高山填平低谷,二者总是同时作用。 褶皱:形成的地貌是高山、谷地,绝大部分山脉是褶皱山脉; 地堑:地貌常呈狭长的凹陷地带 如:渭河平原、东非大裂谷 地垒:地貌形成块状山地 如:华山、庐山 风力和流水的侵蚀、沉积形成的主要地貌形态: 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沟谷、戈壁、裸岩荒漠 风力沉积: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 流水侵蚀: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水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喀斯特地貌 流水沉积: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课标: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 (2)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的现象 现象 成因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 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 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 人造烟雾的防冻效果 可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地面温度 晚秋或寒秋,霜冻出现在晴朗夜晚 及“十雾九晴” 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低,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 吸收作用: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3)大气运动 (4)热力环流: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垂直方向规律:受热的地方垂直(运动),高空(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 受冷的地方水平(运动),近地面(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 水平方向规律:在同一水平面上,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大气的水平运动。 高空大气风向是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课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路分布之间的水分和热量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2)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注:风向指南北半球的风向)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7月)北移,冬季(1月)南移。 (3)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切割副热带高气压带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切割副极地低气压带 分别写出名称:7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 1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4)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范围: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风向: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范围:印度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 风向: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 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5)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性质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附近 强烈的太阳辐射不断加热地表,暖空气稳定上升 热低压;湿热 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30度附近 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向南北流去,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发生偏转,在30度附近上空积聚被迫下沉而成 暖高压;干热 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纬60度附近 南北两股气流相遇,暖空气上升而成 冷低压,湿冷 极地高气压带 两极地区 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积聚在低空,形成高压区 冷高压,干冷 风带 分布 风向 成因 性质 纬度位置 气压带之间 北半球 南半球 低纬信风带 南北纬30°与赤道之间 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 东北风 东南风 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风,受地偏力的影响偏转而成 干热 中纬西风带 南北纬30°~60°之间 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南风 西北风 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风,受地偏力的影响偏转而成 温热 极地东风带 南北纬60°~90°之间 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东北风 东南风 极地高压的下沉气流在低空向低纬度地区运行,受地偏力影响偏转为偏东风 干冷 ★ 课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峰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3、(1)锋面 锋面 概念 图示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实例 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 暖气团进攻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天气。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 北方夏季的暴雨, 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 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 冷气团进攻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连续性降雨,降水在锋前(前、后) 气压下降、气温上升、天气转晴。 一场春雨一场暖 准静止峰 冷暖气团实力相当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阴雨连绵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 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2)气压系统 中心气压 垂直方向 水平运动方向 天气状况 气旋 低气压 上升 北逆南顺 多阴雨天气 反气旋 高气压 下降 北顺南逆 天气晴朗 ★课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 (1)认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 组成内陆循环的各环节 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4个) 组成海陆间循环的各环节蒸发、凝结、水气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地下)(6个) 组成海上内循环的是蒸发、凝结。降水(3个) 台风登陆属水气输送环节,江河入海属径流环节,它们都属于海陆间循环。 塔里木河只参与内陆循环。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联系各圈层,进行水分的联系,同时进行物质迁徙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过程延续。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并能持续利用。水循环还能塑造地表形态。 ★课标: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大渔场的成因。 北海渔场位于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 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 纽芬兰渔场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 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秘鲁海区冷海水上泛 。 ★课标: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不同的气候特点,影响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不同,进而形成不同地表形态: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流水作用弱,而风力作用(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强。地表形态:蘑菇岩、风蚀城堡、沙丘、戈壁等 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强。地表形态:“V”型谷、河谷、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2.气候影响河流的流量及其季节变化: 若河水的来源主要是天气降水,则河流的流量与降水量相关:降水多少,影响流量大小;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影响流量的季节变化。如: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冬季流量大;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夏季流量大。 若河水的来源主要是融水,则河流的流量与气温相关。 ★课标:举例说明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环境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 2.在任何地理地域五种自然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在某地域环境特征的形成中,地形、气候往往起主导作用。 ★课标: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 2.世界城市多分布在水热条件好适宜的平原地区、热带的高原地区、山区的谷地。 城市建设最好的地貌条件是大片地形平坦,地势稍高的区域;因为其利于建筑减少投资;周围平坦的地区农耕活动的农产品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因此,平原是建城的理想地形。 热带地区:聚落往往分布在高原上(因为低地过热,不宜居住) 山区河谷:聚落发展空间常受到地形条件的制约,形态往往成为狭长形地带 3.平坦地区利于铁路公路等交通线的建设;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的走向、密度、建设投资、技术难度。 ★课标: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变化的表现:冷暖干湿交替。 2.近代(近一、二百年)气候变化的整体趋势:变暖,(但幅度大小不同,有些的方可能降低)。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植被的破坏 3.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农业:高纬度收益(升温幅度加大,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中纬度受损(水分亏缺);病虫害爆发受害范围扩大;农作物分布范围扩大;粮食生产总体下降。 工业:高纬度供暖耗能减少、低纬度制冷耗能加大,影响能源工业;产生温室气体的工业压力大,节水节能、耐寒耐热的培育技术市场广阔。 人类健康: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疾病发病率和传播范围加大。 海平面和海岸带:导致海平面的上升;部分沿海地区被淹;地下水位抬高、土壤盐渍化,影响农业;港口设备和建筑物受损影响航运;影响水产养殖等。 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受影响大,某些渔场消失或扩大;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必修二 一、人 口 1.人口的自然变动是由人口自然增率决定的,自然增长率即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 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 农业社会,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处于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状态; 原因:灾荒、战争或瘟疫影响 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 工业化初期,出生率高,死亡率首先下降,自然增长率提高 原因:科技发展和某些疾病得到控制 如:非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过渡模式:始于20世纪50年代;出生率开始下降,死亡率降至低水平,人口增长减缓; 低速增长阶段(三低):现代的发达国家,有些国家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欧洲); 问题: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等,需要引进移民和鼓励生育 2.环境承载力: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有:水资源、土地资源。一般用粮食生产来估算。 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呈正比,地域越开放,数值也越大;与消费水平成反比。 二、城市 1.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影响地租的因素: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交通的便捷程度 一般分布:地租最高的地区形成商业区,地租次高布局住宅区,地租最低的是工业区 2.城市对区域发展起到主导作用。一般来讲,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但这不等于说,城市的规模大小与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强弱成正比。 3.城市化标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最主要)、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数目增加 4.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标志:城市人口比重 5.城市化的本质内容: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 6.当今世界城市化两大突出特点: ①城市化进程加快 ②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世界主要城市带分布地区: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有利的地理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7.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距加大 (1)发达国家: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①城市郊区化: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 ②逆城市化:城市中心、郊区人口向外迁至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大城市出现人口负增长。 (2)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但城市化水平较低, 城市发展不合理(①城市化速度过快、②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 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失业人多 三、农业、工业、地域联系 1.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①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 ②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 ③茶叶宜在南方丘陵酸性红壤种植——土壤 ④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 ⑤郊区农业(种菜、种花、乳牛等)——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 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⑥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技术 ⑦冬季,南方蔬菜运往东北(交通和保鲜技术)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 ⑧我国大部分地区实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政策) 2. 农业地域类型 ①原始迁移农业:分布:热带雨林地区; ②传统旱作谷物农业:分布:温带大陆的东岸及亚热带干旱地区; 特点: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③季风水田农业:分布:亚洲的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 区位条件:①气候高温多雨 ②地势平坦 ③劳动力丰富 ④ 现代混合农业:分布:澳大利亚、北美、新西兰; 特点:重规模效益、高度机械化、商品率高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小麦—牧羊) 的主要特征: 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优点:轮作,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有效地时间安排,收入稳定,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4.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主导因素 典型工业 优势发展地区 原料 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 原料丰富的地区 市场 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 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 动力(能源)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 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 廉价劳动力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制伞、制鞋工业 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技术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环境 电影、感光器材 ①鞍钢的区位:接近原料、燃料产地、消费市场 ②宝钢的区位:消费市场、便利的交通运输供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 6.大气污染企业:水泥厂、酿造厂 (1)常年盛行一种风向:工业区区布局在下风向 (2)季风地区:工业区与季风垂直的郊外 (3)最小风频地区: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水污染企业: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 :远离水源地或河流下游 固体废物污染:远离农田或居民区 7.新兴工业区:如美国“硅谷”,日本的“硅岛” 区位条件:(1)人才密集 (2)交通便利 (3)环境优美 (4)设施完善和信息灵通 8.商业网点分布位置: ①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市几何中心 ②交通最优原则---分布在高速公路沿线,分布在城市道路交叉点,分布在市环路边缘 四、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2.世界三大酸雨区:欧洲(工业、西风影响)、北美(工业发达)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我国南方多酸雨的原因:①有色金属工业发达(最主要原因),②酸性土壤,③多丘陵山地。 根本措施: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3.可持续发展 : ①其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只有全球协调一致,才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4.赤潮:成因:①自然:温度高,降水少,水体交换少; ②人为:含N、P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 危害:水中缺氧,影响水生生物、渔业生产。 对策: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②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5.自然灾害: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构成危害的事件。 如:①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 ②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必修三 1.1区域与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P5图)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分界线 400mm年等降水量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位置、面积 东部临海 45% 深居内陆、高山环绕 30% 西南青藏高原 25% 自 然 环 境 地形 平原、丘陵 水成地貌 高原、盆地 风成地貌 高原、山地,寒冻风化地貌 气候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少雨 高寒气候: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风力大、太阳辐射强 水文特征 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 内流河,咸水湖,冰川融水补给 内外流兼备,大河源头,咸水湖 土壤 森林和森林草原土壤 草原土、荒漠土(有机质少,盐分高) 原始土壤 植被 北 寒温带针叶林 ↑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南 热带雨林、季雨林 西 东 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东南 西北 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 山麓 山顶 森林—草原—荒漠 主导因素 气温随纬度变化 降水随海陆位置变化 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 人 类 活 动 农业 最重要农业区 (种植业) 畜牧业、灌溉农业、 绿洲农业 小麦、长绒棉、瓜果 畜牧业、河谷农业 农作物:青稞、小麦、牦牛 不利条件 人多地少,环境问题 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 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足、地势崎岖 影响程度 深刻 → 微弱 经济文化 发达 → 落后 补 充 西南及青藏高原交通不便的原因: 西南地区(属东部季风区):(1)地形崎岖(2)多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青藏高寒区:(1)地形崎岖(2)高寒缺氧、冻土发育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 800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②南北差异(P9图) 自 然 环 境 人 类 活 动 地形 气候 河流 耕地 类型 农作物 水果 民居 古代 交通 方言 矿产 工业 北方 平原 高原 温带 季风 结冰 旱地 小麦、甜菜、大豆、棉花、杂粮 苹果梨、 平顶 马车 较少 煤、石油 天然气 重工 业为主 南方 丘陵 山地 热带 亚热带季风 不结冰 水田 水稻、甘蔗、油菜、茶叶、蚕丝 柑橘 荔枝 斜顶 船 繁杂 磷、有色金属 轻工业 为主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 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 2、差异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经济水平 高 → 低 发展进度 快 → 慢 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陆架:石油、天然气 开发海底矿产 太平洋最丰富 深海盆:锰结核 美、日、英、德已开采 补充: 地形:丘陵、平原 欧洲的三圃制 条件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谷物生长;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 三圃制:把土地分成三快:一块植树、一块种田、一块放牧 1.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 3、中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路 线 输出地 输入地 南水 北调 水泵,大运河 东线:扬州 → 天津(华北) 修运河 中线:三峡,丹江口水库 → 郑州、石家庄、北京、天津(华北) 隧道 西线: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 → 黄河上游(西北) (1)减轻洪涝灾害 (2)长江口盐度升高,水质变差 (1)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2)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西气 东输 管道 塔里木盆地 → 上海 (1)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2)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1)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2)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西 电 东 送 火电 北线:山西、内蒙 → 华北 黄河上游 水电 (京津唐) 三 峡 水电 中线:长江上游 → 华中(沪宁杭) 珠江上中游 水电 南线:贵州、云南 → 华南 火电 ( 珠三角)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产业结构: 包括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经济水平的标志) (二)产业转移 1、部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 2、原因:(1)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2)区域之间总体水平的差异 3、方向:发达地区 不发达地区 4、对环境的影响 产业移出地 产业移入地 自然环境 提高环境质量 (1)乡村地区 工业化地区 (2)导致环境污染 人文环境 (1)失业人口增加 (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1)加快工业化进程 (2)缓解就业压力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原因 自然:(1)黄土疏松(2)暴雨集中(3)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4)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过渡开垦、放牧、采樵、开矿、轮荒等。导致地表植被的破坏 措施 生物:植树造林 (保持水土) 工程: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 治理 小流域 原则: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 (根本措施) 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重点:水土保持、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村牧业体系 2.2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区域位置:位于美国南方地区棉花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⑴ 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洪、航运、发电、养殖、旅游、提高水质) ⑵ 电力先行(水、火、核电),发展高耗能工业(炼铝、原子能、化学) (美国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 ⑶ 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 ⑷ 保护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治理措施 开发治理核心:梯级开发 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背景条件与衰退原因) (一)鲁尔区作为传统工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即辉煌的区位优势) 1、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煤田)2、离铁矿区较近(初期:法国洛林;后期:瑞典等地) 3、充沛的水源 4、便捷的水陆交通 5、广阔的市场 (二)衰退的主要原因(可持续发展的的制约因素) 1、生产结构单一(衰退的内在原因):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3、世界性的钢铁过剩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原因) (1)鲁尔区工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用地紧张(3)环境污染严重 二、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 1、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1)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2)鼓励和引进新兴工业;(3)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2、发展科技,繁荣经济(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 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公路、铁路、水运等) 4、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2.5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东北模式 森林、矿产资源开发 对外开放 外资企业建立 工业化 城市化 珠江三角洲模式 小商品经营 个体私营企业 工业化 城市化 大城市扩散 乡镇企业发展 工业化 城市化 沿边开放 浙江温州模式 苏南模式 云南德宏模式 边贸发展 城市化 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 工业化 城市化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3.1全球定位系统(GPS) 功能:定位和导航 3.2遥感(RS) 1、遥感的关键装置——传感器 2、遥感技术的应用: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调查、农作物的估产、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灾害监测、重大工程的建设 3、功能:获取信息(卫星摄影) 3.3地理信息系统(GIS) 1.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又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2.应用: ⑴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通过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建立能反映区域内各种因素相互关系,揭示区域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模型。 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还可对区域内自然资源和条件、区位和交通条件、人口和劳动力条件,以及经济和社会条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评价。 ⑶在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 3.4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 (1)概念: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2)原理和应用: 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图版 复习 提纲 核心 知识点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