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2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必修一知识点 专题一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世袭制: 夏—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传子,家天下);商---兄终弟及、父死子继;西周---嫡长子继承制; 2.分封制 宗法制 : 夏商---逐步形成;西周---发展完备; 春秋战国---逐渐解体; 3、分封制 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扩大周的疆域。 基本内容:①分封对象和主要国家:A、王族(姬姓贵族);B、功臣;C、先代贵族等;齐、鲁、燕、卫、宋、晋 权利和义务:受封者权利——世袭的统治权 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影响:A、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疆域。 B 弊端: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形成割据混战局面。 4、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核心内容和显著特征:嫡长子继承制。 其他:大宗、小宗是相对而言的;形成周天子---诸候---卿大夫---士,由宗法决定的严密等级。 影响:A、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 C、影响深远,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如孝道,宗亲观念的形成(家谱、祭祖) 5、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B、“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C、“宗”是“分”的主要依据和血缘纽带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六王毕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秦王朝。 2、四海一 北击匈奴 蒙恬 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设九原郡 统一岭南地区 修灵渠(最初服务于军事)沟通湘水和漓水,岭南设郡(南海郡),归入中央王朝管理的开始 “西南夷” 开辟“五尺道”,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开始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皇帝制度 秦始皇 确定 皇帝 称号 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实质:君主专制 (2)三公九卿制 丞相,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太尉 主管军事 御史大夫 丞相助手 监察百官 (3)郡县制 最大的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意义:①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形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②奠定大一统王朝的基础,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PS: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西汉初年 郡国并存 后出现诸侯王叛乱。 汉武帝刘彻 “推恩令” 削弱王国割据势力,巩固大一统局面 刺史制度 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议政方式 :朝议(廷议) 优点: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历代削弱相权的措施 汉代:频繁更换丞相;形成“中朝”对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草拟诏令 ;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宋代:设中书门下,同平章事(丞相),增设“参知政事”(副丞相),分割行政权; 设枢密使管军事,分割军权;设三司使管财政,分割财政权 明朝:废除丞相制。(明太祖) 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2、监察体制 秦朝 中央 御史大夫 地方(郡)监御史 汉朝 御史大夫及下属机构 御史台 刺史 东汉至元 御史台 明初至清末 都察院 积极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消极: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3、选官制度 选官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实行时间 先秦时期 西汉至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依据 世袭 才德到门第 考试成绩 备注 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机会 体现了封闭的特征.以官取士,百姓不得参与 为中下层地主知识分子提供了机会 科举考试的积极作用: ①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②读书—考试—做官三者结合,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③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④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⑤把选拔人才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 。 科举考试的消极作用: ①明清八股取士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②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统治者加以控制 ③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4.地方行政制度 秦朝 郡 县 西汉 郡国并行 东汉 州郡县 唐代 道州县 宋代路州县 元代 行省制 十行省 两单列 ①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今山东、河北、山西等) ②宣政院辖地:西藏,川,青部分地区佛教事务 PS: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在台湾设澎湖巡检司管理 元朝行省设立的历史作用: 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 ①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③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④开创省制,影响深远。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 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 明太祖朱元璋废氶相制度,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 内阁的机构性质: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是正式行政机构,是侍从咨询机构) 影响: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内阁受司礼监太监牵制,导致政治日益黑暗。 2. 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的设立 雍正时期 直接目的: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根本目的:加强皇权 职责: 只是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君主权利,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3.清朝的边疆政策 设机构——理藩院 起初只是管理蒙古事务,后来也负责新疆和西藏事务 改土归流: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政治措施 明代开始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清雍正年间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被废 专题二 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1. 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主要有哪几次? 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 中法战争(1883年---1885年,法国)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日本)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日本侵华战争(1931年—1945年) 2. 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行政治瓜分. 条约名称 内容 影响 割地 赔款 通商口岸 其它 《南京条约》 香港岛 2100万银元 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 关税协定 最能体现侵略要求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 《马关条约》 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 2亿两白银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资本输出 大大加深了…… ...《辛丑条约》 4.5亿两白银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 鸦片战争英国取胜、中国战败的原因:客观原因是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政、经、军)更深层次上说明了腐朽的封建主义对抗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 3、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什么影响? A、政治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大量割地赔款不平等的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B、经济上,他们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控制 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依赖列强丧失独立性。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政府官兵英勇抵抗: 1894年黄海海战 邓世昌 直接结果:双方损失惨重,日舰率先逃离,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最终结果:威海卫海战中,李鸿章“避战保船,北洋海军最终全军覆没。 (2)人民大众自发组织抗击外敌入侵: A、1841年三元里抗英(原因、意义)鸦片战争中 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背景、意义)背景:1895甲午战争中国失败,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 时间:1895年-1945年 领导人:邱逢甲、徐骧、刘永福 C、义和团反帝运动(原因、失败及意义) 根本原因: 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直接原因:洋教势力猖獗。口号:反清灭洋 扶清灭洋 扫清灭洋 失败: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明确斗争纲领,目标;不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方向)——根本原因 评价: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的实现;加速了腐朽的清政府的灭亡。 4、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 《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列强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的开端,继俄、德后其他列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使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5、1899年9月,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美国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背景:A、当列强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时候,美国正忙于美西战争B、美国当时的军事力量还不能与其他列强抗衡C、美国工商界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 内容: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得权益,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也能从中“利益均沾” 实质:是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小米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 影响:列强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伟大的抗日战争(1931—1945) 1、侵华原因: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需要转嫁经济危机;国共内战为侵华提供有利时机 2经过:①1931.9.18,“九一八”----侵占东北 ;1932,建立伪满洲国②1935,华北事变---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③ 1937.7.7,“卢沟桥事变 ”----全面侵华④ 1937.8.13,“八一三事变”----上海 ⑤ 1937.12.13,占领南京(大屠杀)⑥ 1938.10,占领广州、武汉 (华北、华中、华南)。抗战进入相持阶段⑦1940-1942,对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 3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A、屠杀中国人民,进行细菌战、毒气战 B、疯狂迫害占领区人民(推行“以华制华”的政策,扶植傀儡政权) C、进行经济掠夺(实行殖民统治,目的是把沦陷区经济沦为日本的附庸经济) D、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目的是消磨、摧残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斗志,实现其同化政策) 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中国抗日第一阶段:1931—1937年) (1)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坚决反抗日本的侵略。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关外的抗日武装:东北义勇军;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关内国民党军队的顽强抵抗: 十九路军的抗战;长城沿线官兵抗敌(安德馨;宋哲元;冯玉祥和吉鸿昌) 国民党爱国将领:西安事变[1936年]结果、意义 全民族抗日战争 (中国抗日第二阶段:1937—1945年) 一对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占主导地位,促成两党的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片面抗战路线与全面抗战路线,形成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三个发展阶段:战略防御(37、7-38、10)、 战略相持(38、10-44)、 战略反攻(45、8)。 (1) 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原因: 日本侵略加剧,中日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矛盾(决定因素) 八一三”事变,日本进攻上海,直接威胁民国政府(最主要前提) 共产党的积极呼吁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 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开始形成;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八一三”事变后,国共两党协议工农红军实行改编; 1937.9,国民党公布……标志……正式建立,此时,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时期。 抗战防御阶段(1937.7—1938.10) 国民党正面战场:淞沪会战,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首次大捷 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广州、武汉会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中共敌后战场 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抗战相持阶段(1938.10—1944) 百团大战(1940年);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力量壮大;各种游击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 枣宜会战 :张自忠牺牲(1940年) 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抗战反攻阶段(1944—1945) 中共“七大”召开 内容、意义 主要内容: A、制定当时党的任务: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作用: 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的基础 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举行反攻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②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③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民族凝聚力); ④战争的正义性——反侵略战争; ⑤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配合(美国、苏联)---国际因素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 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 ②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③ 极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专题三 太平天国运动 1、 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剥削(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自然灾害严重; 西方宗教的影响 2、 经过: 金田起义(1851.1)——永安建制(1851.9)奠定基础——定都天京(1853.3)正式政权——北伐、天京突围、西征——天京变乱(1856.8)——天京陷落(1864.6)(失败) 3、太平天国运动的治国方案 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 核心: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内容: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 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革命积极性。 空想性:违背社会规律,无法调动生产积极性,只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加之处于战争环境,根本无法实现 1859年《资政新篇》 目 的:振兴太平天国 进步性:先进中国人最早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符合摆脱封建制度的历史要求。 空想性: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和实施条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推行 4评价: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双重任务);(新特点) 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新特点) 对后来民主革命有重大影响 5、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 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辛亥革命 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一系列的努力。 1.历史背景 社会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专制统治危机加剧——必要性 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组织基础: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 兴中会(1894)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 革命政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孙中山 三民主义 军事准备: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如黄花岗起义;;清末“新政”使新军大量出现 革命时机:四川保路运动是武汉兵力空虚——可能性 2、主要过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主力、结果、影响)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响应; 高潮: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概况、内外措施、政权性质),定都南京——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封建君主专制被推翻。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特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政体形式: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评价: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没有明确规定反帝原则;没有明确规定人民群众的具体权益和切身利益,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 3、辛亥革命的结局 由于有列强的支持和立宪派的拥护,革命派软弱妥协,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1)历史功绩 是中国近代史第一次完全意义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②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③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2)局限 表现: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 新民主主义革命 1、 开端:1919.5.4 五四运动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军 。 历史意义: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不同是 领导阶级不同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一大”------标志中共诞生 1921.7.23,上海——嘉兴南湖,13名代表 (1)主要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2)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3)意义: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1922年)-----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1)内容:最高纲领 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到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评价: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 实现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影响: 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和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 北伐战争 目的: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准备工作: 成立国民政府、整编军队、统一根据地 时间:1926 讨伐对象:吴、孙、张 成果:歼灭吴孙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4、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蒋、汪发动反革命政变破坏国共合作,使大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早年的中国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放弃对革命和军队的领导权。 教训: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所决定的。 中共独立领导武装的开始:南昌起义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八七会议(地点、内容)汉口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时间、人物) 1927.9 毛泽东 攻打长沙 损失惨重 1927年10月,毛泽东 井冈山地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共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积极参军作战,努力发展生产 根据地的巩固:政权建设:成立…… (1931年、江西瑞金) 粉碎国民党的四次“围剿” (1930--1932) 工农武装割据(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理论建设是为了支持“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实践 长征原因:李德,王明等“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长征时间:1934.10—1936.10 遵义会议 时间地点: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内容:结束了……肯定了……事实上确立了…… 意义:这是中共第一次……妥善处理了……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抗日战争的胜利 过程: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945年取得抗战胜利。 意义: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解放战争的胜利 背景: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蒋介石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针。 过程:内战爆发: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 土地改革:1947年,中共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初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解放南京: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标志:新中国成立。 成立: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意义:宣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影响:①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建立了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③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3)启示: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专题四 (一)新中国成立 1、政治条件:七届二中全会(1949、3 西柏坡) (1)工作重心转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党的工作中心:恢复和发展生产。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3)规定了党的总任务: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 2、组织上: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1949.9;地点:北京; (1)内容:中心议题、决定国名国旗等、通过《共同纲领》等文件;规定了国家的性质,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意义: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 3、新中国成立时间:1949.10.1;开国大典 历史意义:A、结束压迫剥削历史;B、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新纪元;C、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4、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 A宪法主要内容:①确立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国家)及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 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B特点:体现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确立和发展: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③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新的阶段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行原因:①统一多民族国家长期存在;②民族分布特点 建立法律依据:①1949年《共同纲领》;②1954年宪法。 概况:①三级机构;②五个自治区。 评价:①是基本政治制度;②实现了,保证了,促进了 (二)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北京) 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强调中国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意义:中共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三)重大挫折——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 (1)基本原因:1.左倾错误发展2.形势错误判断3.林江集团利用 (2)导火线: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的发表 (3)全面发动的标志:1966年通过了“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4)破坏民主政治的表现:1.文革初期红卫兵运动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践踏和民主法制的初步破坏 2造反派“全面夺权”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空前践踏 3革命委员会建立,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倒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破坏 (四)历史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内容:思想路线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政治路线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组织路线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改革开放 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意义:伟大的转折,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政治建设进入新时代。 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和三个伟人 伟人 巨变 第一次 孙中山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二次 毛泽东 建立了新中国,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次 邓小平 改革开放,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1.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针对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初步构想) 2.1982年宪法的通过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1997年中共十五大的召开: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4.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将依法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六)“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 内容:在中户人民共和国内,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 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992年l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两岸统一的阻力:台湾岛内台独分裂势力猖獗,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专题五 新中国初期外交 (1949---1955) 制定外交政策的总原则: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内 容 含 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在平等基础上重新建立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新中国初期重大外交活动与成就: 1、1949年10月2日,苏联与中国建交。 2、1949年—1950年,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 3、1953-1955,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问题的基本准则。 4、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5、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周恩来的“求同存异”方针: 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同: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共同要求。 外交关系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新局面 1、重返联合国(1971.10)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重大胜利(突破),宣告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地位的上升;第三世界的崛起,广大亚非拉国家的支持。 2、中美关系解冻(关键性突破) (1)原因:于中国: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国际地位上升,综合国力增强;为尽快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和平统一,完成统一大业。 于美国: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地位;美国陷入70年代经济危机和越南战争泥潭;美国受西欧崛起和日本复兴的影响,霸主地位受到威胁 (2)步骤: ①“乒乓外交”,以民促官,打开中美交往大门。 ② 官员交往: 1971年7月9—11日,基辛格秘密访华。 ③ 1972年,尼克松公开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标志中美关系正常化。 ④ 1978.12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⑤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2、 中日邦交正常化 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3、调整后的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 (1)背景:国际形势的发展:美苏激烈争夺,美苏相互制约,第三世界的不断壮大、中国在世界战略平衡中的作用 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国家利益):我国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需要稳定、和平环境 (2)对战争与和平做出科学判断是确定对外关系出发点 ;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新论断(1985年); (3)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4) 奉行不结盟政策---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5)对外开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时期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出发点 。 4、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中国参加联合国相关会议,加入联合国相关组织,参与联合国倡议的各种活动。 5、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活动 1991年加入,2001年在上海举办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6月,中俄哈吉塔乌“上海合作组织” 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专题六 地貌特征一:山岭沟壑将陆地隔成小块,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平原 地貌特征二:海岸曲折、港湾众多 气候特征:地中海式气候,温和宜人 自然地理环境对各地区的文明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决定因素.因为各地区的文明产生与发展还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特定的历史条件有关。中国是大河文明,适宜进行农业活动,为了治水等活动要求中央集权;而古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适宜进行商业活动,因为商业交易要求公平,倾向于民主政治。 (一)城邦的特点有哪些? 小国寡民(提供了公民直接参政的可能性)独立自治(没有形成统一的帝国); 民主政治(君主专制难以发展)政治分立,文化认同; 商品经济发达( 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文化繁荣(富含民主意识与科学精神) (二)希腊公民的地位: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构成:除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之外的本邦成年男子。 义务:有资格参加各种公共活动,有全力参与城邦行政与司法事务 基本特点:重视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权威;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 1、梭伦改革 (594BC)——雅典民主制度奠定基础 内容:颁布解负令,鼓励发展工商业; 按财产多寡划分4个等级; “四百人会议”第四等级的人无权进入; “陪审法庭” 特点:保持中立.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 。 影响:一帝国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局面,促进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克利斯提尼改革(506BC)——标志着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 内容:用地域选区取代血缘部落,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五百人会议”(抽签) 对所有等级公民开放; “十将军委员会”(推选); “陶片放逐法”。 影响:用地域选区取代血缘部落,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标志雅典国家的最终形成;标志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3、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伯里克利执政时期 内容: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都以抽签方式产生;保证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最充分的权力;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 4、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1)局限性: 范围: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是少数人的民主 性质: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小国寡民的城邦 方式: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可能导致国家权力滥用和误用 后果:沦为个人争夺权利的工具;“成也民主,败也民主” 实质: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2)历史作用:雅典民主政治促使国家、经济政治获得了空前的繁荣 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深远影响。(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 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也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借鉴 罗马人的法律 1、罗马法的定义: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6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不是一部法律,而是一种统称) 2、演变:形式上:习惯法→成文法 结构上:公民法→万民法 观念上:自然法精神 3、《十二铜表法》(前449年)原因: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和强烈要求 (1)进步性:1.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内容广泛,法律条文明晰,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2. 限制贵族专横,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 (2)局限性:1.是以往习惯法的汇编,其中搀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民 高中历史 必修 知识点 总结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