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各章总复习.doc
《初中物理各章总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各章总复习.doc(7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一讲:声现象 一、知识网络 二、复习要点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停止。 2.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播的,其实液体能 声音, 也能传声。 3.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 ,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 。 4.声音的三个特征是 、 和 。<> 5.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1)防止噪声 (在声源处减弱);(2)阻断它的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防止它进人 (在人耳处减弱)。 三、考点分析 考查的重点、热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速;(2)声音的三种特性;(3)噪声的来源及控制;(4)声的利用;(5)与声相关的探究实验;(6)联系与声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经典题解 【例1】如图1—1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1—1乙所示,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敲响说明音叉在发声,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推理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生活经验知道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除此之外,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水也能传播声音。 启迪:学会抓住题目中关键字句,由现象归纳出其物理知识;学会在生活中关注物理知识的运用。 【例2】 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1)实验器材;(2)实验步骤;(3)实验分析与结论。 解析:此题有多种解法,这里只介绍一种解法。实验器材:大广口瓶、橡皮塞、小闹钟。 实验步骤:①把小闹钟调至响振状态。然后轻放人大广口瓶中,听小闹钟的铃声,要求能听到明显的铃声。② 用橡皮塞盖在大广口瓶上并塞紧。要求不漏气。然后,再听小闹钟的铃声。 实验分析与结论:瓶内空气与瓶外空气完全被大广口瓶和橡皮塞隔离,如果此时仍能听到小闹钟的铃声,则可证明听到的铃声是通过大广口瓶和橡皮塞传播出来的,即固体也能传播声音。 启迪: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探究中的实验设计环节,重点是实验设计的方法和实验结论的分析,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并具有开放性,在设计方案时要体现控制变量法,符合安全原则,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过程和方法考查的理念。 五、能力训练 【基础训练】 1.雷雨交加的夜里,林雨同学看到闪电后约5 s听到雷声,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 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2.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三个特征全都有 3.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回音的声速比原来声音的声速要小 D.成语“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4.(南京市)我们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 A.音色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调不同 D.频率不同 【提高训练】 。 5.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不同。 6.为了改善室内的居住环境,建筑师在设计窗户时常采用双层真空玻璃,这样做的主要优点是:① ② 。 7.(常州市)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刚竣工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 )。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8.车门车窗已关闭的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从 途径减少噪声;市区内禁鸣喇叭是从 途径减少噪声。 9.(河北省)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2006年春节,不少城市开始有限解禁烟花爆竹的燃放,使今年烟花爆竹的燃放量明显增加。 (1)礼花在空中爆炸,先看到美丽的烟花后听到响声,其原因是: 。 (2)燃放烟花爆竹给节日增添喜庆气氛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请写一条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 【造应性训练】 10.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你认为最佳的是 。 A. 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11.一个人站在两个平行的峭壁间的山谷中大喊一声, 0.3 s和0.7 s后听到前后两次回声,若当时声速为330m/s,则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 m。 参考答案与提示 能力训练 1.1700 2.C 3.A 4.A 5.响度,音色 6.(1)隔热;(2)隔声 7.C 8.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产生 9.(1)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2)示例:产生噪音与空气污染 10.机械闹钟,B,泡沫、衣服、锡箔纸 11.165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二讲:光现象 一、 知识网络 二、复习要点 1.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 ,月亮不是光源,理由: 。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影子、日食、月食、激光准直等均可用 来解释。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km/s。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4.人们把 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把 叫做颜料的三原色。把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后得到的是 光,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后得到的是 色。 5.光的反射定律包括的内容是: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②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存法线的 ;③ 反射角 入射角。 6.在光的反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7.通常把反射分为 反射和 反射。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 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眼睛的缘故。 8.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立 大的 像,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 9.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 法线;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 法线(选填“偏向”或“偏离” )。这个结论叫光的折射规律。 10.光谱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在可见光的红光之外是 ,紫光之外是 。这两种不可见光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很多应用,例如电视机遥控器通常利用 来控制电视;验钞器利用 能够使荧火物发光来检验钞票。 三、考点分析 考查的重点、热点:(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与应朋;(2)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3)红外线、紫外线的特征及其应用;(4)与光现象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经典题解 【例1】画 由图2—1中光源A点发出的被平面镜 L反射后经过B点的反射光线。 解析:如图2—2所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用对称法画出A点的像点A′,连接A′B(提示:镜前是反射光线,用带箭头的实线表示;镜后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表示),A′B与L的交点就是入射点O,OB就是所求的反射光线.连接OA,为反射光线 OB的入射光线。 启迪:(1)平面镜成像时,由光源上一点发出的光线经镜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是发散光线。沿光的传播方向没有交点,故不能成实像。但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存镜后有交点,是虚像点。 (2)如果物体的某一点经过反射成像,则反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定经过像点,利用这个性质能给我们作光路图带来很大方便。 (3)本例中,虽然题中只要求画出反射光线,但最后一定要把入射光线AO画出,否则,画成图2—3的形式,光路图就不完整了。 【例2】一盏探照灯装在看台上,灯光朝西斜向下射到没有水的游泳池的中央,在将水池逐渐灌满水的过程中,池底的光斑将( )。 A.向东移动 B.向西移动 C.先向西移动,后向东移动 D.静止不动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当光射到透明介质上时发生折射现象。本题中,光首先沿直线射向没有水的池底。池中加入水后,光在水面发生折射。且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根据入射光线不变、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也不变的道理,就可以解答本题。 如图2—4所示,一束灯光从东斜向下射向池底,在没有水时光线应沿直线传播,射向A 点;注入少量的水时,光线在水面发生折射,射向B点;水面上升后,光线在水面折射,射向C 点。图2—4中入射光线是相同的,所以两条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也是相等的,但入射点向东移。这些折射光线都是平行的,并且逐渐向东偏移。正确选项为A。 启迪:(1)本题把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现象有机联系在一起考查,解题时应注意物理现象的变化及其特点(如加水前后)。(2)比较折射角大小去解题会简捷些。 【例3】(大连市)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如图2—5所示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在自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 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 A 、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B′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而镜的目的是 。 (2)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 (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点燃的蜡烛在玻璃面上可以成像;又因为玻璃具有透光性,在玻璃的另一侧不仅可看到像,还可以看到另一支蜡烛,这样便于移动蜡烛,使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来确定蜡烛像的位置。本次实验中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一次相等另一次不等,不能总结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有一定厚度,玻璃的两个表面都能成像。 本题的答案为:(1)容易确定像的位置;(2)不能,因为两次实验记录的像和物到玻璃的距离,一次相等一次不相等,没有共同特点;(3)玻璃有一定的厚度,玻璃的两个表面都能反射光线,并分别能成像。 启迪:本题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求我们在探究过程中善于观察并从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不放过实验中遇到的任何问题,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例4】(镇江市)如图2—6(a)所示,直线AB是光滑木板与棉布的分界线(木板与棉布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然行使一个小线轴(如缝纫机上的线轴)沿着与直线AB成一角度的方向PO匀速滚动,可以看到,线轴在棉布上滚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如图2—6(b)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传播方向也发生了改变。 (1)由图(a)可知当线轴的甲轮刚接触到棉布时,其速度的大小将变 , 此时乙轮速度的大小将变 。 (2)从图(a)、(b)两种类似现象可知,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时而发生折射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在你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是否运用过本题的研究方法?请列举一例说明。 答: 。 解析:本题中线轴的甲轮从光滑木板运动到与棉布接触时,由于受到了棉线上阻力的作用,使甲轮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甲轮速度大小将变小;而甲轮与棉布接触时,乙轮仍在光滑木块上运动,不受阻力作用, 故乙轮速度大小不变;通过(a)(b)两图的类比可知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原因可能是光的传播速度发生了变化;初中物理中关于运用类比法的例子是比较多的。 本题的答案依次为:(1)变小,不变;(2)光的传播速度发生了变化;(3)水流类比电流等。 启迪:(1)本题是集物理知识与物理方法为一体的新题型,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物理研究方法。(2)通过类比,可直观感性知道“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发生折射现象”的原因。 五 能力训练 【基础训练】. 1.如图2—7所示是晓明拍摄到的西湖大酒店的风景,西湖大酒店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 形成的 像(选填“实”或“虚”)。 2.如图2—8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为确定橡皮泥在A中所成像的位置,图中A应选用 (选填“平面镜”或 “薄玻璃板”) 橡皮泥经A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3.图2—9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 4.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 5.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 )。 A.把台灯换为吊灯 B.把台灯放到正前方 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 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 6.(常州市)天地万物,五光十色.关于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B.光是一种电磁波 C.可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 D.白光是单色光 【提高训练】 7.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 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 (选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小鸟 m。 8.“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9.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平面镜。镜面与桌面成450角,一小球沿桌面向镜滚去,如图2— 11所示,则镜中的小球的像将如何运动? 答: 。 10.发光点S发出的一条射向水中的光线,在水面发生折射后,经过P点。请你在图2—12中大致作出入射光线及其相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11.如图2—13所示,一束光线沿与镜面成450角的方向人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的O点上。如果在不改变入射光传播方向的情况下,要使反射光与入射光成6O0的夹角,可采用的方法是将平面镜绕过入射点O的水平轴沿 方向转过 角。 【造应性训练】 12.(石家庄市)春节晚会上,一群聋哑青年用精美绝伦的舞蹈“千手观音”给人以美的享受。 (1)如图2—14所示,观众看不见领舞者邰丽华身后站着的其他舞蹈者,这是因为光是 传播的。 (2) 观音演出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乐队却能分辨出是何种乐器发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所发声音的 是不同的。 (3)电视观众看到莲花座上的干手观音身披绚丽霞光,这些光是由 三原色依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 13.(莱芜市)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关注的问题。据测定,室内沽白、平滑的墙壁能将照射在墙壁上的太阳光的8O% 反射,长时间在这样刺眼的环境中看书学习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将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面,其作用之一可以使照射到墙壁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这是利用了光的( )。 A.直线传播 B.漫反射 C.镜面反射 D.折射 14.(南通市)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 )。 A.凿壁偷光 B.一叶障目 C 镜花水月 D.形影相随 六、课本拓展题 1.(济宁市)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了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 ,这是为了 。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3)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 说明:本题是课本探究光反射的规律实验提高性重现,注重实验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2.自行车的尾灯设计的非常巧妙。当后面的光线从任何方向照射尾灯时,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由此可知自行车尾灯结构是,由 小平面镜组合而成的。 说明:本题是课本一道习题的变形,从另一个角度考查光的反射知识。 参考答案与提示 能力训练 1.反射,虚 2.薄玻璃板,虚 3.B 4 .C 5.C 6.D 7.虚,6 8.A 9.小球的像将竖直向下运动 10.略 11.逆时针,150 12.(1)沿直线;(2)音色;(3)红、绿、蓝 13.B 14.C 课本拓展题 1.(1)二者等大,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2)A,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3)用灯光照亮跳棋 2.互相垂直的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三讲 透镜及其应用 一、 知识网络 二、复习要点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 镜。此类透镜对光有 作用;中间 、 边缘 的透镜叫做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 。这一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 3.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通过 ;(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 主光轴;(3)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 4.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u> 2f)时,能成 、 的 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u=2f)时,成 、 的 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2倍焦距与焦距之间(f<u<2f)时,成 、 的 像。这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焦距(u=f)时, (填成或不成);物体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u<f)时,成 、 的 像。 这是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 5.凸透镜成实像时,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是在 处,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是在 处。 6.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他的成因是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在 前。矫正的方法是在眼睛前配戴一个 透镜眼镜。 7.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利用凸透镜能使光会聚的特点,可在眼睛前配戴一个 透镜眼镜来矫正。 8.显微镜的原理是 :先用物镜(凸透镜)使被观察的物体成一个 像,再经目镜(凸透镜)使这个实像再成一个 像,经过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可以看见微小物体。 9.望远镜的原理是: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缩小的 像,再经目镜使这个 像再成一个 像。我们就能看清楚较远处的物体,望远镜还起到增大“视角”的作用。 三、考点分析 考前重点和热点:(1)凹、凸透镜的判别。凸透镜焦点的确定及焦距的测量。(2)透镜的特殊光路图。(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4)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5)近、远视眼判别及矫正。 四、经典题解 【例1】小明用焦距为l0 cm 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问的距离应是 cm。 解析: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用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把凸透镜靠近要观察的物体,让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小于焦距,透过凸透镜就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题中放大镜的焦距为10 cm,因而邮票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l0cm。 启迪:本题考查光学仪器之一的放大镜的应用,解答这类光学仪器应用题时,应密切联系相关的光学知识进行分析。 【例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第一小组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 第一、二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以上数据你能访到什么结论?(写出两条即可) 解析:(1)分析光屏找不到清晰像的原因,可能有:① 蜡烛的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② 蜡烛放在焦点上;③ 蜡烛放在焦点以内;① 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但离焦点过近,成像较远,光具座不够长。光屏承接不到像。 (2)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① 凸透镜焦距一定且成实像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越远(近),像离凸透镜越近(远);② 在成实像情况下,物距相同时,透镜焦距越大,像离透镜越远;③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大于1倍焦距,成倒立的像。 启迪:此题把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结合一起考查。解题时应在已做过实验基础上,运用实验知识查问题找原因。实验数据分析对比得结论,关键在于正确找出有可比性的对应组的数据。 【例3】如图3—l所示,B 为AC 中点,蜡烛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右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 )。 A.应该放在B、C之间 B.应该放存A、B之间 C.应该放在 B点 D.可能放在蜡烛的左侧某处 解析:由“蜡烛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右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及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蜡烛烛焰应位于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而像应位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本题中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要大于像与凸透镜问的距离,即凸透镜应该靠近光屏。答案为A。 启迪:本题考查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解题时注意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在实验探究时可总结这方面规律(如例3),也可用作图成像法显现这方面的规律。 【例4】爷孙两人各有一副眼镜,看起来几乎一样。但其中一副是远视眼镜(老花镜),另一副是近视眼镜.不准用手触摸眼镜片,如何区分? 请说出3种方法。 解析:表面上看是区分眼镜,但实质上是考查怎样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因为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区分方法如下: (1)太阳光聚焦法:把眼镜片正对太阳光,能会聚太阳光得到最小最亮光斑的就是凸透镜,即远视眼镜。 (2)近看法:把眼镜片放在书报上,看到的字迹放大的就是远视眼镜。 (3)远看法:平举起眼镜,看远处物体通过眼镜后能成倒立像的是远视眼镜。 启迪:区分凸、凹透镜,应从凸、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和成像规律两方面的不同之处去思考,因此,区分方法实质是聚焦法和成像法。 五、能力训练 1.(北京市)根据图3-2中给出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方框中画出一个适当类型的透镜。 2.图3—3所示的是照相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P 是 ,Q 是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在 上,形成一个倒立 的实像。 3.图3—4所示是一台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 是平面镜,它的作用是改变光的&lv;U> ,B上放置的是 。经过镜头形成一个放大的像,再经过平面镜,最终使像成在屏幕 上的C 处。 4.(黄石市)小明拿一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当镜后的白纸移至距透镜光心10 cm 时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他想用此凸透镜来观察邮票上的小图案,则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u应为( )。 A.u> 20 cm B.u> 10 cm C.10 cm< u< 20 cm D.u< 10 cm 5.(南通市)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 cm 处,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火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6.(柳州市)如图3—5所示,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从A 位置逐渐移动刮B 位置的过程中,在凸透镜右侧相应移动的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将( )。 7.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蜡烛距离为10cm时,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蜡烛的像,则这个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 。若调节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 cm 时,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放大的烛焰的像。 8.(新疆)远视眼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眼疾,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远视眼的成像及矫正进行了如下探究;如图3—6(甲)所示:老花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上映出了清晰的像,标出光屏的位置,表示视网膜的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不清晰,向后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的位置。 观察眼球结构图3-6(乙), 结合以上实验请你回答如下问题: (1)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 。 (2)远视眼不戴眼镜时,看见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 。(填“前方”、“上”或“后方”)。 (3)矫正远视眼应配戴 镜。 【适应性训练】 9.(扬州市)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清晰的像(如图3—8所示),此时物距范围: 。在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三种光学器件中与上述成像情形一致的是 。若有位刚学摘下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1)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应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调节,才能使像变清晰。 (2)请根据此实验,简要说明近视眼看不清楚物体的原因: 。 l0.有两只干净的玻璃杯,一只盛满了纯净水,另一只是空的,上面都盖着盖子,不用任何器材,你怎么判断出哪一只杯子中有水? 答: 。 l1.( 宜昌市)某校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内容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他们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人水后制成水凸透镜( 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往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其装置如图3—9所示。 (1)在此实验装置中, 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 相当于人眼球中的视网膜。 (2)请你用此实验装置探究近视眼的成因。要求写出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 六、课本拓展题 1.在课本第4页“有趣有用物理”的“想想做做”中,小男孩拿着一个口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小男孩观察到的是( )。 A.正立的像 B.虚像 C.倒立的像 D.放大的像 2.如何粗测一个凸透镜的焦距,请说出你没想的方法。取用什么器材,怎样测,由你决定。要求:(1)至少说出两种方法。(2)简要写出每种方法的步骤,说明测得的物理量和焦距的关系。 说明:这两题是课本演示实验和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的拓展,通过实践获取知识与技能。 参考答案与提示 能力训练 1.图略(提示:凸透镜) 2.镜头,底片,底片,缩小 3.传播方向,投影片,D 4.D 5.A 6. 缩小 7.5cm<f<10 cm,不能 8.(1)凸透镜;(2)后方;(3)凸透镜 9.u>2f,照相机,(1)右;(2)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 l0.放一只手指在杯子的后面,手指被显著放大的杯子装有水 11.(1)水凸透镜,光屏;(2)将蜡烛、水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保持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调节水凸透镜的位置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向水凸透镜中注水,使晶状体变厚,观察到光屏上所成蜡烛的像将变得不清晰,将蜡烛向水凸透镜靠近,观察到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课本拓展题 1.C 2.方法一: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用刻度尺量出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方法二:把凸透镜竖立,画出它的主光轴,让一束激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凸透镜,用刻度尺最出折射光线与主光轴交点到凸透镜的距离f,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四讲:物态变化 一、 知识网络 二、复习要点 1.物体的 叫温度。在物理实验中常用 来测量温度,该仪器是根据液体 的舰律制成的。 2.正确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① 被测温度不要超过温度计的 ;② 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 ;3读数时,玻璃泡 离开被测物体,且要待玻璃管内液柱 后再读数。视线要跟液柱上表面 。 3.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 。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温度计把 甩下去。 4.物体的三年种状态与六种变化的关系图 注意:(1)每种物态变化有其特定含义,也有其变化的条件。例如熔化是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 温度要达到 ;② 还要继续 。(2)六种物态之间的变化每两种互逆。例如物质经汽化可由液态变成气态,相反物质也可经液化由气态变成液态。 5.固体分为 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确定的 ,非晶体则没有。 6.沸腾是在 和 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沸点跟液面的气压 关 (选填“有”或“无”) 。在沸腾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保持 。 7.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 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时要吸热.有 作用。 8.液体沸腾的条件是:① 先是温度要达到 ;② 要继续 。 9.液化的两种方法是:① ② 。 1O.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 叫升华。升华要 热。物质从气态 叫凝华。凝华要 热。霜的形成属 现象。 三、考点分析 主要考查的内容有:① 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分析;② 运用物态变化概念、产生条件和特性,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③ 熔化、凝固和沸腾等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验探究;④ 熔化(凝固)和沸腾曲线的理解。考查重点和热点归纳为:物态变化的判断、解释和应用。也就是运用物态变化知识去分折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自然现象。 四、经典题解 【例1】冬天人嘴里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剥开冰棒纸后冰棒周围冒出的“白气”各是如何形成的? 解析:这是考查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冬天气温低,人们嘴里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呼出后遇冷而液化为小水珠浮在空气中,看上去像是呼出一股“白气”;夏天,气温较高,冰棒剥开包装纸后向空气吸热,使它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类似的比如眼镜起“雾”,打开冰箱门冒“白气”,水烧开后向外喷“白气”,也属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 启迪:解释物态变化现象,应抓住物态变化的本质,注意变化过程.例如解析中五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液化形成的,本质上都是“遇冷”液化,但具体变化过程就不尽相同。 【例2】 (北京海淀区)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有( )。 A.打开暖水瓶盖,从瓶口冒出的“白气’形成的过程 B.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 C.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 D.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 解析: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有三个放热过程:凝华、液化、凝固,另三个是吸热过程:升华、汽化、熔化。选项A 的“白气”是液化现象,属于放热过程;选项B樟脑球变小是升华现象,属于吸热过程;选项C冰花形成是凝华现象,属于放热过程;选项D钢水变成钢锭是凝固现象,属于放热过程。综上分析可知答案应选B。 启迪: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及其条件。解题应把判定某一过程是什么物态变化以及产生这种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有机联系起来分析判断。 【例3】(云南省)小明在做一种物质熔化的实验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1)根据实验数据在图4—1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物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 , 该物质的熔点是 ℃ 。 (3)该物质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解析:(1)根据实验数据,用描点作图法可得出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熔化图象,如图4—2。 (2)由题给实验数据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这就是该物质的熔点。 (3)从实验数据和熔化图象可知,该物质是晶体。 启迪:本题考查绘图、识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实验数据能力。解题关键在于掌握描点作图法,以及晶体和非晶体区别。 【基础训练】 1.温度计上的℃ 所表示的是 ;北京市1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2℃ ”, 读作 。 2.图4—3所示的是寒暑表的一部分,它的分度值是 , 示数为 。 3.(苏州市)图4—4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是 ℃ 。我国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南极的最高点“冰穹”,该地的气温达零下8O℃ 以下,用图示的温度计 (选填“能”或“不能”)测量该地的气温。 4.(北京市)小刚同学在研究“冰的熔化规律”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冰熔化过程的起止时间是从第 ; (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断:冰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 5.(永州市)如图4—5所示的物态变化图中,① ② ③ 所表示的物质状态依次是( )。 A.固态、液态、气态 B.固态、气态、液态 C.液态、气态、固态 D.气态、固态、液态 6.(武汉市)请依照表中的示例完成下表。 7.给一定质量的冰加热,其温度与时问的关系如图4— 6a所示。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仅将冰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将变为 图线。 8.图4—7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得出 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 ℃,加热6 min时该晶体处于 态,在90℃时处于 态。晶体熔化过程所需耍的时间为 min。 9.(遵义市)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表面有一层小水珠,但过一会儿又变干了,此过程反映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 10.(贵阳市(干冰(固态CO2)暴露在常温下时,它会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这种现象叫 。用干冰在舞台上产生出的淡淡白雾,是由于干冰 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从而使空中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 。 11.(江西省)天空中的云彩常常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那么-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物理 各章 复习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