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方统一标准防雷装置安全检测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
《贵州地方统一标准防雷装置安全检测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地方统一标准防雷装置安全检测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2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01-03实行 -01-03发布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DB52/T 537— DB52 贵州省地方原则 ICS 备案号: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畴 1 2 规范性引用文献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建(构)筑物防雷分类 2 5 检测项目 2 6 检测周期 6 7 检测程序 6 8 数据解决 7 9 安全规定 8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建筑物防雷接闪器、引下线检测办法 10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磁场强度测量和屏蔽效率计算 14 前 言 本规范是依照黔气标函[]2号文《关于下达贵州省地方气象技术原则项目筹划告知》规定,由贵州省防雷减灾中心负责构成规范编写组,参照国内关于原则,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征求意见后,结合贵州实际状况,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9章和2个附录。重要内容是:1.范畴;2.规范性引用文献;3.术语和定义;4.建(构)筑物防雷分类;5.检测项目及内容;6.检测周期;7.检测程序;8.数据解决;9安全规定。 本规范重要对防雷装置检测项目、检测周期、检测程序、检测数据解决和检测安全规定作出规定和规定。 本规范规定:防雷装置即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为本规范检测主体,对任何一种宣称能提供增强防护功能防雷装置,一方面应符合本规范在材料、尺寸和范畴等方面规定,对生产厂宣称特有功能,本规范不做认证。 本规范由贵州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主编单位:贵州省防雷减灾中心 本规范参编单位: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规范重要起草人:周道刚 韩先建 甘文强 李新华 李性太 徐建华 张世强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1 范畴 本规范规定了防雷装置检测项目、检测规定、检测周期、检测程序、检测数据解决和检测安全规定。 防雷装置检测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关于强制性标淮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献 下列文献中条款通过本原则引用而成为本规范条款。凡是注明日期引用文献,其随后所有修订单(不涉及勘误内容)或修正版均不合用于本规范。 GB 50057—19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 GB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074—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 50156—( 年版)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6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安装及验收规范 GB/T 17949.1— 接地系统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 第1某些 常规测量 GB/T 18802.1— 低压电涌保护器 第21某些:电信和信号网络电涌保护器(SPD)—性能规定和实验办法 GB/T 19271.1— 雷电电磁脉冲防护 第1某些:通则 GB 50174—1993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50339—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YD/T 5098-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防雷装置 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她连接导体总合。它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两某些构成。在特定状况下,防雷装置可以仅由外部防雷装置或内部防雷装置构成。 3.2 外部防雷装置 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构成,重要用于防护直击雷防雷装置。 3.3 内部防雷装置 除外部防雷装置外,所有其她附加设施均为内部防雷装置,重要用于减小和防护雷电流在需防护空间内所产生电磁效应。 3.4 接地 一种故意或非故意导电连接,由于这种连接,可使电路或电气设备接到大地或接到代替大地某种较大导电体。 注: 接地目是:a.使连接到地导体具备等于或近似于大地(或代替大地导电体)电位;b.引导入地电流流入和流出大地(或代替大地导电体)。 3.5 自然接地极 具备兼作接地功能但不是为此目而专门设立各种金属构件、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埋地金属管道和设备等统称为自然接地极。 3.6 接地装置 接地引入线和接地体总和。 3.7 共用接地系统 将各某些防雷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等电位连接、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及接地装置等连接在一起接地系统。 3.8 等电位连接 将不同电气装置、导电物体等,用接地导体或浪涌保护器以某种方式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电位差。 3.9 防雷区 建筑物需要规定和控制雷击电磁脉冲环境区域,可划分为LPZ0A、LPZ0B、LPZ1……LPZn+1区。 3.10 浪涌保护器 也称电涌保护器,用于限制暂态过电压和分流浪涌电流装置,它至少应包括一种非线性电压限制元件。 3.11 退耦元件 在被保护线路中并联接入多级电涌保护器时,如果开关型电涌保护器与限压型电涌保护器之间线路长度不大于10m或限压型电涌保护器之间线路长度不大于5m时,为实现多级电涌保护器间能量配合,应在电涌保护器之间线路上串接恰当电阻或电感,这些电阻或电感元件称为退耦元件。 注: 电感多用于低压配电系统,电阻多用于信息线路中多级电涌保护器之间能量配合。 3.12 防雷装置检查 对防雷装置外观某些进行目测,对隐蔽某些运用原设计资料或质量监督资料核算过程。 3.13 防雷装置检测 按照防雷装置设计原则规定,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查、测量及检测数据分析解决全过程。 4 建(构)筑物防雷分类 4.1 应依照建筑物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击事故也许性和后果对建(构)筑物进行防雷分类。 4.2 当一座防雷建筑物中兼有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时,其防雷分类和防雷办法宜符合下列规定: 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30%及以上时,该建筑物宜拟定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30%如下,且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30%及以上时,或当这两类防雷建筑物面积均不大于建筑物总面积30%但其面积之和又不不大于30%时,该建筑物宜拟定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当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面积之和不大于建筑物总面积30%,该建筑物可拟定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但对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应采用各自类别保护办法; 石油库、液化气库、加油加气站等易燃易爆场合建(构)筑物防雷类别为二类。 4.3 在设有电子信息系统建筑物需防雷击电磁脉冲状况下,当该建筑物不属于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和不处在其她建筑物或物体保护范畴内时,宜将其划属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5 检测项目 5.1 接闪器 5.1.1 接闪器应由下列一种或各种构成: —— 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 —— 直接装设在建(构)筑物上避雷针、避雷带(网),以及用作接闪器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 5.1.2 接闪器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网),应使被保护物均处在接闪器保护范畴内,其保护范畴按滚球法计算(GB50057-94()附录四),并且与被保护物保持足够安全距离; b) 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避雷针宜设在建筑物屋面凸出处和拐角处; c) 避雷带(网)应沿屋角、屋脊、屋檐、檐角、女儿墙等易受雷击部位敷设,在过变形缝时应设立补偿装置;并依照建筑物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类别,避雷带应分别按平均间距不不不大于12m、18m、25m与引下线连接一次。 d) 避雷带应闭合、平正顺直,支持件间距均匀,固定可靠,避雷带支持件间距水平直线距离不不不大于1.0m~1.5m、转弯处半径不不不大于0.5m。 e) 高层建筑物接闪器不适当暗敷。当避雷带为暗敷时,其抹灰层敷设厚度平均不能不不大于20mm,最深处不能不不大于30mm,并应在屋角、檐角等部位设立避雷短针加以保护。 f) 金属罐体接闪器布置应符合GB50074-、GB50156-及有关规范规定。 5.1.3 接闪器应使用热镀锌钢材,并优先采用圆钢;避雷针长1m如下时,圆钢直径不不大于12mm,钢管直径不不大于20mm;避雷针长1~2m时,圆钢直径不不大于16mm,钢管直径不不大于25mm;烟囱上避雷针,圆钢直径不不大于20mm,钢管直径不不大于40mm;避雷带明敷时,圆钢直径不不大于8mm,暗敷时,圆钢直径不不大于10mm。 5.1.4 接闪器连接 接闪器与接闪器、接闪器与引下线连接应采用焊接或其他可靠连接方式,其过渡电阻应不大于0.03Ω。焊接应饱满牢固,不应有夹渣虚焊、气孔及未焊透现象;螺拴连接应紧密、牢固、有防腐蚀办法; 接闪器焊接时搭接长度为: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6倍,双面施焊;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应紧贴钢管表面或紧贴角钢外侧面,上下两侧施焊。 5.1.5 接闪器上不应附着其他电气线路。建筑物顶部外露金属物应与屋面防雷装置进行良好电气连接。 5.1.6 玻璃幕墙龙骨架、外墙上长金属轨道、金属爬梯、金属燃气管道等长金属物(长金属物指长度不不大于6m)首尾两端应就近接地,当长度不不大于18m时,应从始端起平均间隔不不不大于18m接地一次,工频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 5.1.7 当建筑物高于30m时,应检查如下内容: 自30m起,建筑物应敷设水平避雷带(可运用建筑物外圈横向构造钢筋梁),水平避雷带之间间距应不不不大于6m,并与各防雷引下线良好焊接,工频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 30m及以上外墙上金属栏杆、金属门窗(铝合金窗、塑钢窗、彩钢窗)等较大金属物应与建筑物防雷装置可靠电气连接,工频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联结处过渡电阻应不大于0.03Ω。 5.1.8 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构)筑物接闪器工频接地电阻应分别不大于10Ω、10Ω、30Ω。 5.2 引下线 5.2.1 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建筑物防雷引下线平均间距应分别不不不大于12m、18m、25m; 5.2.2 引下线敷设应顺直、牢固、沿最短途径至接地装置。若因条件限制必要拐弯处,拐弯弧度不得不大于120°;明敷引下线支持件间距应符合水平直线某些0.5m~1.5m,垂直直线某些1.5m~3.0m,弯曲某些0.3m~0.5m规定。 5.2.3 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不大于8mm,扁钢截面积不应不大于48mm2,其厚度不应不大于4 mm;采用暗敷引下线时,圆钢直径不应不大于10mm,扁钢截面积不应不大于80mm2。 5.2.4 引下线与接闪器、接地装置及均压环之间连接应符合本规范第5.1.4条规定,引下线应无断裂、机械损伤及严重锈蚀现象。 5.2.5 易受机械损坏、防人体接触地方,地面上1.8m至地面下0.3m一段接地线应采用暗敷或用镀锌角钢、硬性塑料管等保护办法。在每根引下线距地面不低于0.3m-1.5m处应设接地体连接板或断接卡。 5.2.6 运用建筑物柱筋内钢筋做引下线时,作为引下线钢筋与接闪器、建筑物每层框架墚(或连接墚、构造墚、圈墚等横墚)交汇点应作焊接解决,交汇点应作为检测测试点。 5.2.7 采用暗敷引下线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有困难时,宜按本规范附录A办法进行。 5.2.8 金属罐体、金属塔体宜作为防雷引下线。 5.2.9 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各引下线测试点工频接地电阻应分别不大于10Ω、10Ω、30Ω。 5.3 接地装置 5.3.1 应仔细查看地网关于施工资料,接地体埋设深度、接地体材型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 5.3.2 两相邻地网导通测试;如两地网导通电阻不不不大于1Ω,则两地网为共用接地系统;如不不大于1Ω,则两地网近来距离应不不大于20m。 5.3.3 当防雷地、保护地、交流地、直流地等不同性质接地共用同一接地系统时,防直击雷引下线与交流工作地(当变压器安装在建筑物内)、直流地、安全保护地引下线接地点之间应相距6m。 5.3.4 金属罐(塔)体接地装置应沿罐(塔)体四周敷设环型接地体,沿罐(塔)体周长间距不不不大于30m罐体应与接地体联结一次。 5.3.5 接地装置工频接地电阻(或冲击接地电阻)值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原则规定、信息系统或设备规定。 5.4 接地电阻 接地装置工频接地电阻值应采用三极法和使用接地电阻表法测量,其测得值为工频接地电阻值,当需要冲击接地电阻值时,应按GB50057-94()附录三规定进行换算。 三极法三极是指图5.4上被测接地装置G,测量用电压极P和电流极C。图中测量用电流极C和电压极P离被测接地装置G边沿距离为dGC=(4~5)D和dGP=(0.5~0.6)dGC,D为被测接地装置最大对角线长度,点P可以以为是处在实际零电位区内。为了较精确地找到实际零电位区时,可把电压极沿电流极与被测接地装置之间连接线方向移动三次,每次移动距离约为dGC5%,测量电压极P与接地装置G之间电压。如果电压表三次批示值之间相对误差不超过5%,则可以把中间位置作为测量用电压极位置。 (a)电极布置图; (b)原理接线图 G—被测接地装置; P—测量用电压极;C—测量用电流极; —测量用工频电源;A—交流电流表;V—交流电压表; D—被测接地装置最大对角线长度 E P C D dGP dGC (a) A ~ V i C P E G (b) 图1 三极法原理接线图 RG= UG I 把电压表和电流表批示值UG和I代入式 中去,得到被测接地装置工频接地电阻RG。 当被测接地装置面积较大而土壤电阻率不均匀时,为了得到可靠、精确测试成果,宜将电流极与被测接地装置距离增大,同步电压极与被测接地装置距离也相应地增大。 在测量工频接地电阻时,如dGC取(4~5)D值有困难,当接地装置周边土壤电阻率较均匀时,dGC可以取2D值,而dGP取D值;当接地装置周边土壤电阻率不均匀时,dGC可以取3D值,dGP值取1.7D值。 5.5 防雷电感应及等电位连接 5.5.1 依照有关原则规范规定需要进行等电位连接位置,均应检查等电位连接两端连接质量、连接线材型规格应符合规定,连接过渡电阻应不不不大于0.03Ω。 5.5.2 建筑物顶广告牌、冷却塔(基座)等金属物体不带电某些应与屋顶避雷带作好等电位连接。 5.5.3 建筑物内设备、管道、构架、均压环、钢骨架、放散管、风管、吊车、金属地板、电梯轨道、栏杆等大尺寸金属物应与共用接地装置作等电位连接。 5.5.4 竖直长金属管道、电梯轨道、电缆金属外皮或其她竖直长金属物,应按不不不大于10m平均间距就近与建筑物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相联。 5.5.5 装设均压环建筑物,均压环应与引下线、建筑物金属构件进行等电位连接。 5.5.6 平行敷设或有交叉金属管道、电梯轨道、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平行或交叉净距不大于100mm时,两长金属物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过渡电阻应不不不大于0.03Ω。 5.5.7 信息系统机房接地引下线应采用截面积不不大于35mm2多芯铜线。 5.5.8 对于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及存在易燃易爆危险环境第二类防雷建(构)筑物场合,应检测表1中项目。 表1 易燃易爆危险环境检测项目 名 称 检 测 项 目 容许值(Ω) 长金属物弯头、阀门、法兰盘连接处 过渡电阻 <0.03 进入建筑物架空金属管道 进入前每隔25m应接地一次,接地电阻 <20 防雷电感应接地干线 不少于两处,各处接地电阻 <10 油罐金属附件与金属油罐良好电气连接 过渡电阻 <0.03 钢轨、鹤管、栈桥、油泵防雷电感应和防静电接地 接地电阻 <10 加油机、充气磅秤防雷电感应和防静电接地 接地电阻 <4 卸油场地防静电接地 接地电阻 <100 5.5.9 建筑物在LPZ0和LPZ1区交界处应设立总等电位连接装置,总电位连接带材型规格和总等电位装置与接地系统连接应符合GB50057-94()第6.3.4条规定。 5.5.10 对于进入建筑物外来导电物体,应检查外来导电物体进入建筑物处与总等电位装置电气连接质量。导电物体在穿过LPZ1…LPZn等后续防雷区界面处时,外来导电物体应在界面处与建筑物内部防雷接地钢筋或等电位连接预留板作等电位连接。 5.5.11 对于建筑物配电系统,配电线路应全线埋地引入或穿金属管(槽)架空引入,配电线缆及金属管(槽)在进入建筑物处应与总等电位连接装置相连接。 如因条件限制,架空配电线路在进入建筑物前改换为埋地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引入建筑物时,电缆埋地长度应不不大于15m,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使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等应一并接地,工频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 5.5.12 等电位连接接地引下线应采用截面积不不大于16mm2多芯铜线,也可运用建筑物构造柱筋。 5.5.13 等电位连接工频接地电阻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等电位连接工频接地电阻值 名 称 容许值 交流工作地(即中性线或零线接地) < 4Ω 直流工作地(即信号地或逻辑地) < 4Ω 安全保护地(即PE线) < 4Ω 防雷地 < 10Ω 共用地(即联合接地) < 4Ω 5.5.14 对于B类及以上信息系统主机房,应进行室内磁场强度测量和屏蔽效率计算(测量及计算办法见本规范附录B),室内磁场强度应不不不大于800A/m,屏蔽效率应不低于20db。 5.6 5.6 防雷电波侵入装置 5.6.1 进入建筑物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在进入建筑物处应与建筑物预留等电位端子板作电气连接,连接处过渡电阻应不大于0.03Ω。 5.6.2 架空进入建筑物金属管道,在距离建筑物100m内金属管道应每隔25m做一次接地解决,工频接地电阻应不大于20Ω。 5.6.3 对于进入建筑物燃供气管道,除检查本原则5.5条内容外,调压箱先后端燃供气金属管道应做绝缘隔离接地解决。调压箱、燃供气金属管道接地电阻值应符合本规范5.5条规定。 5.6.4 建筑物配电系统低压端各回路应按有关国家技术原则、规范规定安装电涌保护器;当各种回路电源由一路供应时,可仅在供应回路分支处安装一种技术参数符合规定电涌保护器。 5.6.5 配电系统低压端各级电涌保护器应安装在断路器之后,连接线长度不适当不不大于0.5m,第一级接地线应采用截面积不不大于16mm2多芯铜线,第二级接地线应采用截面积不不大于10mm2多芯铜线,第三级接地线应采用截面积不不大于6mm2多芯铜线。 5.6.6 对于建筑物低压配电系统安装电涌保护器,还应检查如下内容: 一、检查并记录电涌保护器数量、型号、安装位置及工艺,各级电涌保护器重要技术参数应符合设计规范规定,电涌保护器装置应有具备检测资格部门出具检测报告或主管机构颁发《防雷产品使用允许证》。 二、电涌保护器标志应完整和清晰,表面应平整、光洁、无划伤、无裂痕和烧灼痕或变形。有劣化显示及工作状态批示电涌保护器其状态批示应与生产厂家产品阐明相一致。没有劣化显示及工作状态批示电涌保护器,应检查电涌保护器表面手感温度,当接近或不不大于人体温度时,应更换电涌保护器。 5.6.7 电涌保护器工频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 6 检测周期 6.1 易燃易爆危险环境防雷装置,应每半年检测一次。 6.2 其她场合防雷装置应每年检测一次。 7 检测程序 7.1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工作涉及防雷装置现场检测和检测资料计算分析及成果评价。 7.2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工作由国家及地方关于法律法规规定法定机构完毕,实行检测单位应具备相应检测资质;防雷装置安全检测人员必要具备相应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并应持有“检测人员资格(岗位)证书”。 7.3 检测仪器必要符合国家关于技术原则规定,并在计量检定合格有效期内使用。 7.4 实行防雷装置安全检测单位,应先查阅受检测单位防雷技术资料和图纸,理解并记录受检单位防雷装置基本状况,并按照图2所示流程图开展检测工作。 7.5 检测人员应参照国家有关原则并按照检测方案对防雷装置进行现场检测,检测必要客观、公正,不能破坏防雷装置。 7.6 进行现场检测时,每一项检测需要有二人以上共同进行,每一种检测数据需经复核无误后,填入原始登记表。 7.7 当检测发现异常值时,在确认检测设备正常工作状况下再重新测试;如发现防雷装置检测数据不对的,应再次进行检测。 7.8 检测工作结束后,检测人员应检查防雷装置连接件与否恢复检测前正常状况。对防雷装置合格受检单位出具检测报告,不合格受检单位出具检测报告和整治意见书。 7.9 防雷装置接地电阻测试,应在非雨天进行;对于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应在持续天晴三日后才干进行现场检测。 图2 防雷装置检测流程图 仪器准备、检查 原始数据记录、校对与整顿 分析、评价、审核 现 场 检 测 资 料 发 放 Y N 制定检测筹划 整治意见书 被检单位整治 Y 与否合格 N 检测委托单位 资 料 归 档 接受检测委托 与否有误 8 数据解决 8.1 原始记录 检测使用原始记录为主管机构统一制定表格,记载防雷装置检测原始数据。 检测人员应如实、完整填写原始登记表,复核人员复核后,由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名承认。 检测数据有效位数应与检测仪器设备精密度相适应,局限性某些以“0”补齐,以使测试数据有效位数相等。 检测记录一律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填写,不容许随意涂改、删减。对记录数据有疑问时,对该项进行现场复测或经检测人员认定确系记录错误需更改或作废时,应在有二名以上检测人员监督状况下,在被改数据上画上两条水平线,将对的数据填写在该栏被改数据上方,并加盖更改人印章。 8.2 异常状况数据解决 数据解决过程中,如某一检测数据偏离同一检测项目二个以上数据时,可对该异常值剔除,另采用其她数据;当浮现某一检测项目检测数据偏离检测系统精确值较远异常值时,对该系统异常值不能剔除,并查找出偏离因素,鉴定误差类型,并按照数据修约规定进行解决。 检测项目中,规范规定不不大于等于项目如接闪器规格等,取实测数据中最小值填入原始记录中解决成果栏;规范规定不大于等于项目如接地电阻等,取实测数据中最大值填入原始记录中解决成果栏。 8.3 临界值解决 避雷带、引下线直径或厚度不不大于或等于临界值时,鉴定为合格。 当接地装置测试数据接近或等于技术规范规定值时,按照下列办法解决: 如果接地装置为环行接地装置或基本地网时,取四个方向接地电阻值平均值为最后成果; 如果接地装置为线型接地装置,使用原则直线测试法法线方向测试一次,在法线方向正负30度,各测试一次,三次数据平均值为最后成果。或沿线型接地装置正反法线方向、线型接地装置末端方向各测试一次,三次数据平均值为最后成果; 解决后检测数据避雷带高度保存小数后二位,别的保存小数后一位并填入原始记录解决成果栏,与检测原则值相对照,进行单项评估。 8.4 测量超差解决 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初次测量超差或检测成果偏离规定值50%以上时,按下列办法解决: 排除人为因素 1) 对的安装检查仪器。 2) 排除防雷装置存在断开状况。 3) 探测电极应与用电线路或地下金属管道沿垂直方向布置。 4) 不应雨雪后及时测量接地电阻。 5) 人为读数偏差 排除客观因素 1) 接地电阻测量仪受外界强磁影响。 2) 接地装置严重锈蚀,埋于地下某些被破坏。 3) 避雷器因遭雷击损坏后未及时更换。 4) 在沙质土壤区域,测试时沿探针注入一定量清水,在水干迈进行测试。 排除上述因素后,重新进行检测。 9 安全规定 9.1 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工作应杜绝检测安全事故发生。 9.2 检测人员必要遵守安全生产制度,雷雨天禁止检测。 9.3 检测时,接地电阻测试仪接地引线和其她导线应避开高、低压供电线路。 9.4 检测爆炸火灾危险环境防雷装置时,禁止带火种、无线电通讯设备,禁止吸烟、穿化纤服装、穿鞋底带铁钉鞋子;现场不得随意敲打金属物,必要使用不产生火花工具。必要时可向被检单位提出暂时关闭危险品流通管道阀门申请。 9.5 检测配电设施防雷装置时,一方面应确认检测位置不带危险电压,同步佩戴绝缘鞋、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垫;必要时可向被检单位提出暂时停电申请,以防电击。检测电涌保护器时应切断电源并将电涌保护器两端连接线拆开。 9.6 高空检测必要佩带安全带、安全帽、固定并系好安全绳等安全保护装置,检测仪器和检测设备不得放置在高空易坠落处。如需高空放线检测,则应避开电力线路、通讯线路以及其她架空线路,同步放线不得损坏被检测物其她设施。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建筑物防雷接闪器、引下线检测办法 A.1 建筑物几何尺寸 表征建筑物外形构造几何特点,也可为防雷装置检测提供关于参数拟定或鉴定根据建筑物长、宽、高、半径等。常用不规则建筑物几何尺寸测量见附图A.1。 A.1.1 天面尺寸测量 参照“常用不规则建筑物体量测量” 示意图A.1测量天面尺寸 A.1.2 高度 参照“常用不规则建筑物体量测量” 示意图A.1测量建筑物高度。 A.1.3 建筑物几何尺寸测量规定 a) 仪器规定:量程0-50m,精确度0.01m (量程0-70m,精确度0.02m)。 b) 天面尺寸在参照设计图状况下在地面进行测量,有特殊造型天面时才在天面测量。 c) 地面长、宽测量,应在距地1.2m高处测量,测量误差必要不大于±0.1m。进行测量高度时,至少测量两次,两次测量误差应不大于±0.2m。 d) 鉴定:建筑物几何尺寸为实测数据,不作与否合格鉴定。 A.2 按闪器类型 接闪器类别有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避雷线等,依照设计图和现场目测,同—建筑物可选用不同类型接闪器,接闪器只作记录,不作鉴定。 A.3 接闪器有效高度 按闪器有效高度指接闪器高出被保护物平面高度。 a) 避雷针有效高度=避雷针高度—被保护物高度。 b) 避雷针高度、被保护物高度单位为m,测量精确度应不大于0.02m,同一目的须测量两次,测量误差应不大于±0.01m。 c) 避雷线有效高度=避雷线最低点距地高度-被保护物高度。 d) 避雷线最低点即是避雷线两杆之间最低所在点,同一目的须测量两次,测量误差应不大于±0.1m。 e) 避雷带有效高度:平顶屋面避雷带,有效高度为避雷带高出被保护屋面高度;敷设在女儿墙上避雷带,有效高度为其高出女儿墙高度。 f) 避雷带有效高度测量,沿避雷带布置途径每隔10-25m选一点测量,每点测量误差应不大于±0.005m。 g) 避雷针、避雷线以及非平面避雷带高度只是作为计算保护范畴基本参数,不作与否合格鉴定。 h) 新建建筑物屋面避雷带有效高度必要符合设计规定,年检建筑物屋面避雷带高度应一致,无高低不一致现象,否则鉴定为不合格。 A.4 接闪器规格 a) 避雷针直径应作两次重复测量,其误差应不大于0.1 mm,否则复测;避雷带规格测量,沿避雷带布置途径每隔10-25m选一点测量,每一测点应作两次重复测量,其误差应不大于0.1mm。 b) 避雷针直径满足最小规格规定期,鉴定合格,否则鉴定不合格。当避雷带任—边测量成果达不到最小规格规定期,即鉴定不合格。 A.5 避雷网格尺寸: a) 规格规定,一类≤5m×5m或4m×6m;二类≤10m×10m或≤8m×12m;三类≤20m×20m或≤24m×16m,当建筑物宽度不超过20m时,天面四周可只设环形避雷带。 b) 测量同一天面时,应选不相邻两块网格测量,每边测两次,误差应不大于0.05m。对第三类建筑物,当天面宽度不大于20m时,因不必安装网格,故可不测量,只作“环形带”记录。 c) 当天面网格尺寸达到规定规定期,鉴定合格,否则鉴定不合格。 A.6 水平避雷带(均压环)垂直距离 a) 第—、第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当高度超过其滚球半径时,其超过部份每隔不超过12m均应沿建筑物墙体四周敷设水平避雷带(均压环)。 b) 水平避雷带(均压环)间距用皮尺测量,精确度0.1m,测量误差≤0.2m,选取不相邻两墙面测量,每墙面测量自上而下进行。 c) 每层均压环间距不大于12m时,鉴定为合格。其中任一层均压环间距不不大于12m时,鉴定为不合格。 A.7 突出屋面金属物应接地 根据《建筑物防雷建筑设计规范》GB50057—94规定,突出屋面金属物(如水箱、架空管道等)均应作接地解决,检查办法是目测和仪表实测,若做了接地解决,鉴定为合格,未作接地解决或连接不好,鉴定为不合格。 A.8 突出屋面非金属物应受防雷保护 指在屋面非金属物上或在其附近安装按闪器并接地。检查办法为目测,受到保护或装有接闪器并接地,鉴定为“合格”,反之鉴定为“不合格”。 A.9 引下线 A.9.1 测量引下线规格仪器精度应不大于0.2mm,其测量容许误差为:圆钢及钢管直径≤0.5mm ,扁钢厚度≤0.1 mm。 A.9.2 引下线间距用皮尺或激光测距仪测量,精确度0.1m,测量误差≤0.2m,每次测量复读两次,分别不大于等于12m(—类)、18m(二类)、25m(三类)时,鉴定为“合格”,反之,鉴定为“不合格”。 A.9.3 测量接地电阻时,在每根引下线距地面0.1-0.5m处,任选—点测量两次;或在断接卡或连接板处测量两次,当所有引下线达到规定期,鉴定为“合格”,反之,鉴定为“不合格”。 A.9.4 暗敷引下线 A.9.4.1 当引下线暗敷且未设断接卡而与接地装置直接连接时,可在引下线与接地装置不断开状况下对防雷装置电气通路和工频接地电阻值进行检测。其检测办法是: 被测建筑物是用多根暗敷引下线接至接地装置时,应依照建筑物防雷类别所规定引下线间距(一类12m、二类18m、三类25m)在建筑物顶面敷设避雷带上选取检测点,每一检测点作为待测接地极G',由G'将连接导线引至接地电阻仪,然后按仪器阐明书用法测试。 接地极G'和电流极C之间距离不不大于40m时,电位极P位置可插在G'、C连线中间附近,其距离误差容许范畴为10m,此时仅考虑仪表敏捷度。当G'和C之间距离不大于40m时,则应将电位极P插于G'与C中间位置。 三极(G、P、C)应在一条直线上且应垂直于地网,应避免平行布置。 当建筑物周边为岩石或水泥地面时,可将P、C极与平铺放置在地面上每块面积不不大于250mm×250mm钢板连接,并用水润湿透后实行检测。 A.9.4.2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杂散电流、高频干扰等因素,使接地电阻表浮现读数不稳定期,可将G极连线改成屏蔽线(屏蔽层下端应单独接地),或选用可以变化测试频率、采用品有选频放大器或窄带滤波器接地电阻表检测,以提高其抗干扰能力。 G极连接线长度宜不大于5m。当需要加长时,应将实测接地电阻值减去加长线阻值后填入表格。也可采用四极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检测。 A.9.4.3 当引下线带电影响检测时,应查明引下线带电因素,在解决带电问题之后测量。 表 A.1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内容 装置名称 检测及分析评价项目 A.1接闪器 A.1.1 避雷针(线):材型规格、安装高度、过渡电阻、安全距离、保护范畴、接地电阻 注:安全距离用于独立避雷针。 A.1.2 避雷网:材型规格、网格尺寸、敷设方式、敷设厚度、安全距离、过渡电阻、接地电阻、保护范畴、引下线数量。 A.1.3 避雷带:材型规格、敷设方式、敷设厚度、支持卡间距、环路阻抗、接地电阻。 A.1.4 其她:材型规格、厚度、搭接长度、接地电阻、引下线数量。 注:其她指运用建筑物顶永久性金属物作为接闪器。 A.2引下线 A.2.1 运用建筑物构造柱筋作为引下线:材型规格、散流系数、连接电阻、间距、接地电阻。 A.2.2 运用建筑物金属构架柱作引下线:材型规格、间距、散流系数、接地电阻。 A.2.3 明装引下线:材型规格、间距、安全距离、接地电阻。 A.3接地装置 A.3.1 自然接地体:桩运用系数、桩深、桩直径、桩运用主筋数、单桩接地电阻平衡度、土壤电阻率、与其她接地系统间距、接地电阻、短路环、埋设深度、过渡电阻。 A.3.2 人工接地体:材型规格、埋设深度、引出线、接地体类型、接地电阻、与其她接地系统间距。 A.4 防侧击雷装置 A.4.1 水平避雷带:设立高度、间距、与引下线连接电阻及连接点数量、环路阻抗; A.4.2 玻璃幕墙及金属门窗:接地方式、接地电阻、各部份连接(过渡)电阻; A.4.3 外墙竖直长金属体:接地方式、接地电阻、与建筑物主体防雷装置连接电阻。 A.5 等电位连接及防雷电感应装置 A.5.1 建筑物顶广告牌、风机、水箱、冷却塔、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通风管、吊车、金属地板、电梯轨道、栏杆等大尺寸金属物体接地方式及接地电阻; A.5.2 建筑物各类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电阻和接地方式; A.5.3 等电位连接带材型规格、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电阻及连接点数量; A.5.4 均压环:材型规格、环间垂直距离、接地方式、接地电阻、与引下线连接电阻及连接方式、与建筑物金属构造和金属设备连接电阻及连接方式; A.5.5 平行长金属物间距离、连接导体材型规格、连接电阻; A.5.6 各预留接地端子设立位置、材型规格和接地电阻。 A.6 防雷电波侵入装置 A.6.1 进入建筑物金属管道和电缆金属外皮:接地方式与接地电阻,在建筑物入口处与预留接地端子连接方式及连接电阻; A.6.2 燃供气管道绝缘隔断接地状况; A.6.3 电涌保护器:型号、级数、级间距离、数量、安装工艺、引线长度、通流量、漏电流、动作电压。 图 A.1 常用不规则建筑物体量测量 长 宽 长 宽 φ 高 长 宽 宽 长 宽 长 D D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磁场强度测量和屏蔽效率计算 B.1 普通原则 B.1.1 磁场强度指标 (1) GB/T2887和GB50174中规定,电子计算机机房内磁场干扰环境场强不应不不大于800A/m。 注:本磁场强度是指在电流流过时产生磁场强度,由于电流元I 产生磁场强度可按下式计算: H = I/4πr2 (C.1) 距直线导体r处磁场强度可按下式计算: H = I/2πr (C.2) 磁场强度单位用A/m表达,1A/m相称于自由空间磁感应强度为1.26μT。T(特斯拉)为磁通密度B单位。Gs是旧磁场强度高斯单位,新旧换算中,1Gs约为79.5775A/m,即2.4Gs约为:191A/m,0.07Gs约为5.57A/m。 (2) GB/T17626.9中规定,可按下表规定级别进行脉冲磁场实验: 表 B.1 脉冲磁场实验级别 等 级 1 2 3 4 5 × 脉冲磁场强度A/m — — 100 300 10-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州 地方 统一标准 防雷 装置 安全 检测 关键技术 标准规范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