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民生价值意蕴及新时代发展_李咏梅.pdf
《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民生价值意蕴及新时代发展_李咏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民生价值意蕴及新时代发展_李咏梅.pdf(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3 期Deng Xiaoping Research NO.3 2023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民生价值意蕴及新时代发展李咏梅摘要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有着深刻的民生价值意蕴,以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为理论基础,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扎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生实践,蕴含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多维度民生价值追求。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方位、多角度深化发展了共同富裕蕴含的民生价值追求,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扎实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促进我国的民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关键词共同富裕;邓小平;民生价值;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中图分类号A8
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3)03-0092-10基金项目2021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演进历程和实践经验研究”(21DJB002)作者李咏梅,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江苏南京 210023共同富裕与民生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也是深入全面地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民生”在 辞海 中被定义为人民生计,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中,民生问题归结为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民生具有时代性、层次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其内涵随时代发展变迁及人民诉求的变化而改变。现代社会
3、,民生的内涵愈加广泛,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邓小平在继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吸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反思新中国成立数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经过改革开放初期改善民生的大胆尝试后,在 1984 年会见意大利外宾时第一次正式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他指出:“我们党已经决定国家和先进地区共同帮助落后地区。在社会主孙中山选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 832页。92DOI:10.16870/ki.51-1763.2023.03.005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3 期Deng Xiaoping Research NO.3
4、2023义制度下,可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然后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用共同富裕界定了社会主义,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奋斗目标。他提出共同富裕是立足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民生实际,指向未来的民生期盼,蕴含着经济层面、政治层面、文化层面、社会层面和生态层面等多维度民生价值追求,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实践提供了基本价值导向。由于不同阶段的民生建设实践凸显的民生问题有所不同,不同层面的民生价值也在不同阶段的民生建设过程中不断被凸显和加强,共同富裕的目
5、标也不断得到理论深化和价值认同。一、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民生价值的渊源探析任何一种思想和理论都不是无源之水或无本之木,都有其产生的基础和依据。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民生价值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生实践而形成的。(一)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虽然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并未出现民生一词,但其理论中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民生思想,成为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条主线。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现实的个人”及其需要是其逻辑起点。“现实的个人”必须是劳动者,是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总是与周围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关联、相互动。在与各
6、种环境的互动中,劳动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同时,“现实的个人”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立足于现实的人。现实是动态的,社会关系是处在发展变化中的,所以,“现实的个人”的需要是多样的、变化的,需要的范围是在扩大的,需要的层次是在提升的。“现实的个人”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在逻辑起点的基础上,不能限制“现实的个人”的需要,而要不断地满足民众的民生需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彻底解决无产阶级的民生问题,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民生福祉提供物质基础。同时,要在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下缩小贫富差距,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民生追求的最终目标。在马克思主
7、义的民生理论中,人的需要既包括物质层面的需要,也包括精神层面的需要,蕴含着多维度的民生价值。邓小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独到的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 303页。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373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 146页。93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3 期Deng Xiaoping Research NO.3 2023识和思考,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自然影响着他的民生观,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就蕴含着深刻的民生价值追求。(二)文化
8、基础: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我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十分丰富,其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并有所演变。早在 尚书 中就提出了“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的论断。春秋时期,管仲在 治国先富民 中提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的民本思想。孔子的民本思想主要表现“为政以德”的“仁”学,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仁政”思想。荀子作出“水则载舟,水则能覆舟”(荀子哀公)的论断,将民众比作水,将君主比作舟,时刻提醒君主民众的重要性。汉初政治家贾谊则提出“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贾谊 新书大政上)
9、的民本思想。唐太宗李世民提出了“安民”“顺民”的具体主张,强调要关注民生、与民休息。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极大地提高了民众的政治主体地位。我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帮助当时的统治阶级维护了安定与和平,它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重民”“爱民”“富民”只是统治者“安民”的手段。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充分肯定了民众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提倡的“重民”“利民”“顺民”等思想对促进当时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建设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影响着邓小平。邓小平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扬弃,保留了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部分,把“重民”“爱民”“富民”的思想根植于心,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10、,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创新性发展。他立足民本,关注民生,主张一切要以人民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三)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生实践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在根据地开展了改善民生的各项建设活动,通过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围绕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进行具体的民生实践。我们党帮助根据地群众解决耕种、粮食、卫生、道路桥梁建设等攸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一系列民生问题。通过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婚姻自由,发展农业经济和商业贸易,加强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民生建设,建立各级经济组织,
11、给苏区带来了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大大改善了苏区的民生状况。在抗战时期,由于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特殊性,党把改善民生与争取抗战胜利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采取生产自救与扶助贫弱双管齐下的方式来改善民生。党在边区进行精兵简政,实行了休养生息的赋税政策,开展了禁毒运动,重视法制建设,实施民主政治。94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3 期Deng Xiaoping Research NO.3 202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民生建设也掀开了新的一页。首先,建立起独立自主的新政权,为经济建设扫除了障碍,人民生活水平随之提高。其次,经过三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民生改善比较明显;进行全民教育,文盲率迅速下降
12、,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迅速,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得到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民的卫生需求;建立了基本社会保障体系。然而,由于平均主义的影响和“文化大革命”的发动,造成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民生建设也经历了曲折历程。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民生实践的经验教训为邓小平深入理解民生及有效改善民生提供了直接的启迪和借鉴。二、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多维度民生价值追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目的,也是将社会主义社会与其他社会形态(尤其资本主义社会)加以区别的重要标志,必然蕴含着不同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民生价值导向。在邓小平使用的“解放”“发展”“消灭”“消除”和“达到”等一系列
13、表述实现共同富裕过程的动词中,都蕴含着共同富裕的多维民生价值追求。但同时,社会主义民生价值的实现也是一个逐步进行的过程。(一)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经济层面民生价值追求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邓小平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前提,强调物质基础在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凸显了物质层面的民生价值追求。邓小平反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历史证明,忽视生产力发展只能导致贫穷,邓小平为此指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当时最迫切的民生需求集中在物质层面。要实现共同
14、富裕首先要高度重视并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最大可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为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党带领人民开启改革开放的大潮,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了物质基础。邓小平强调,如果“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绝不能干扰它,冲击它”。同时,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了共同富裕这一最终目标,因此决不能脱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要求。以往的社会也都在一定的意义上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
15、 共产党宣言 中指出:“资产邓小平文选第 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 314页。邓小平文选第 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 250页。95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3 期Deng Xiaoping Research NO.3 2023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社会主义社会与其他社会的根本不同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不仅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且必须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政治民生价值追求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区别,是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超越。社
16、会主义不仅追求物质上的共同富裕,还追求精神上的共同富有和政治上的人民民主。我国的民生建设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还要缩小贫富差距,建设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体制,保障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逐步消灭剥削。为了消灭剥削,避免两极分化,就必须发展民主政治,满足人民群众的政治需求,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追求公平正义。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17、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不存在脱离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也不存在离开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在社会主义的民生建设实践中,民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石,没有人民民主,共同富裕难以实现。而人民民主要以民生建设为基础,对此,邓小平在提出评价一国政治体制标准时指出:“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不要光喊社会主义的空洞口号,社会主义不能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上。”对民生建设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治建设的价值取向,也可以说,我国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
18、必然要服务于改善和发展民生。(三)建设高度精神文明的文化民生价值追求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清除掉阻碍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僵化落后的思想观念,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中,邓小平指出:“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 277页。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364页。邓小平文选第 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邓小平 关于 共同富裕 重要 论述 民生 价值 意蕴 时代 发展 李咏梅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