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分享此内容可以赚币 分享](/master/images/share_but.png)
肝脏少见及不典型肿瘤影像学表现.ppt
《肝脏少见及不典型肿瘤影像学表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脏少见及不典型肿瘤影像学表现.ppt(12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肝脏少见及不典型肿瘤影像学表现定义n肝脏少见肿瘤:发生于肝脏并排除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血管瘤等常见肿瘤的一些发生率极低的肿瘤,部分肿瘤仅有个例报告。n肝脏不典型病变:是指影像学上具有不典型表现的常见肝脏肿瘤。21肝恶性胃肠间质瘤转移3女女 48岁岁45男,63岁6男,56岁7诊断n囊腺瘤?n肝癌?n寄生虫?n囊肿?n脓肿?8肝恶性胃肠间质瘤转移n肝脏间质瘤中原发性者罕见,临床所见者多为转移性。肝脏是恶性胃肠间质瘤常见的转移部位,肝转移发生率大约为17%。n有胃肠道间质瘤病史(有时与原发瘤发生时间间隔较大)。n影像特征:n可为囊性或实性,囊实性多见,囊变、坏死以与出血常见。常出现肝内巨大单发转移灶n肿物包膜完整。n增强肿物实性部分动脉血管丰富,囊壁往往可见粗大血管供血。动脉期较具特征性,为环状或线样、斑点状强化,门静脉期与实质期上述强化影变淡消退。n鉴别诊断:主要与原发性肝癌(HCC一般有乙肝、肝硬化背景,AFP升高)、囊腺瘤(分隔或囊壁渐进性强化)。与其它类型的转移瘤鉴别。n治疗:格列卫治疗。92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101112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n肝转移常见,除少数有明显疼痛和致残内分泌病外,多数无症状,直至死亡时。n多发病灶,即使是小病灶,T2WI上也呈高信号。n意义: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是唯一被允许进行肝移植治疗的转移性肝脏肿瘤。13鉴别诊断n主要和原发病灶的的组织来源和性质有关,一般多发,强化明显,可坏死。n与肝脏原发性肝神经内分泌癌鉴别:肝内单发病灶,表现为肝内巨大不均匀低密度和混杂密度肿块,肿瘤广泛出血坏死时则形成巨大囊实性肿块,中心见液化区,肿瘤边缘光整,界限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不均匀强化,静脉期肿瘤表现为等密度与低密度,液化区不强化。肝内多发病灶,其中有1 个病灶较大,周围肝内多发小病灶,肝外无原发灶,平扫呈大小不等低密度灶,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内强化不明显,静脉期肿块呈均匀低密度。143黑色素瘤肝转移1516黑色素瘤肝转移n国内文献报道,肝脏的恶性黑色素瘤均为转移性。大多见于30岁以上成人,发病隐袭,恶性程度高,易转移,预后差,约10%20%的病例找不到原发灶。n肿瘤膨胀性生长,可有包膜,易出血、坏死、囊变。CT表现多种多样,偶有钙斑,无特异性。MRI因肿瘤出血、坏死、囊变等不同成分与黑色素含量多少不同可呈现多种信号改变,但表现为短T1、短T2信号可能是恶性黑色素瘤的特征。174肾细胞癌肝转移18转移瘤不典型强化方式n肾细胞癌肝转移,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减退195肝包虫病20n间质瘤?n囊腺瘤?n包虫?n囊肿?n脓肿?2122典型肝包虫病23单纯囊肿型是包虫寄生的初期阶段,活性最强。“囊中囊”是子囊型的独有特征,早期子囊小,分布在母囊的周围,随着子囊增大、增多,占据囊肿全部空间。包虫生长的中期,活性降低,可因衰老、感染出现内囊分离,塌陷,呈“水百合花”征、“飘带征”。囊液进行性减少,呈胶胨状,包虫生长的晚期,囊肿中心实变。随着活性物质的破坏,钙 盐沉积使囊壁与囊内钙化加重,呈现坏死实变合并钙化,呈“蛋壳样”24包虫生长的中期,活性降低,可因衰老、感染出现内囊分离,塌陷,呈“水百合花”征、“飘带征”。25肝包虫病n包虫病包括细粒棘球蚴病和泡状棘球蚴病,以前者多见。疫区接触史。nCT表现:囊中囊、水蛇征、水上浮莲征、双边征,薄壳状、弧形或碎块状钙化是包虫病的特征性表现。n肝囊肿与单纯囊肿型肝包虫病在CT表现上较难鉴别,因无钙化和子囊而被误诊为囊肿。266阿米巴脓肿27n间质瘤?壁血管n囊腺瘤?分隔n包虫?壁太厚,厚薄不均。n脓肿?分隔n转移瘤?晕征28n阿米巴脓肿-巧克力样脓液n脓肿容易向周围穿破,继发细菌感染n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分隔较少见n气液平面少见n大多位于右叶顶部297急性重症肝炎30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肝肿大伴门脉周围水肿,边界欠清。318结节性再生性增生32333435快进快出,肝癌?DWI不够亮36结节性再生性增生NRHnNRH,为非硬化性结节。临床主要表现为非肝硬化性肝源性门静脉高压症非肝硬化性肝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可能也与合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相关。n任何年龄均可发病,50多岁多见。NRH可表现为肝脏单发或多发占位,一般cm,也可2-5cm,也可达10 cmn门静脉系统的微血栓或阻塞门静脉系统的微血栓或阻塞是造成NRH的基本病理改变,由于肝静脉窦扩张导致回流障碍从而产生再生结节。其病理改变的基础是门静脉的末级分支闭塞减少,血管内皮损伤,血供减少,肝细胞萎缩,周围血供正常的肝细胞增生形成再生结。n肝内血流不均衡分布与微循环障碍导致适应性重构,部分为可逆性改变(1)肝小叶由弥漫分布的小增生结节取代,结节无粗大纤维包绕;(2)门静脉分支狭窄、闭塞或形状异常、偏位;(3)汇管区炎症表现轻,肝细胞坏死不明显;(4)小胆管增生。n鉴别诊断:FNH单发多见,星状瘢痕,较大结节形成,且其丰富血管与明显增生纤维组织。379肝腺瘤38肝癌?后期强化减退不够明显3940肝腺瘤n肝细胞腺瘤是一种良性上皮性肿瘤,很少见,肝腺瘤生长十分缓慢,呈膨胀性生长,病程长。病理上肝腺瘤为富血管肿瘤间质内散在较大的薄壁血管。n边界清楚,有较完整包膜,相应表现为动脉期均匀中高密度强化,平扫和平衡期往往呈等密度。内可有脂肪变,无分叶(95%),有假包膜(25%),钙化少见(5%),可出血(25%),脂肪变性(7%)。n特点:假包膜周围常见低密度环包绕,即即透明环透明环。其病理基础为瘤周挤压的肝细胞内的脂肪空泡增加。肝腺瘤可以由囊变、出血、钙化、脂肪或糖类组成,肝腺瘤均存在不同程度局灶至弥漫分布的脂肪变性,因此对肝腺瘤,T1高信号的病理基础可能为出血。nFNH:疤痕,无包膜,比肝腺瘤多胆管结构。n此例不典型在,边界不清晰,坏死较多,分叶。透明环4110肝脏粘液瘤42434411肝癌脂肪变45男,64岁4647肝癌小片脂肪变,强化减弱。肝癌脂肪变,类似脂肪瘤,同样强化减弱。肝结节内脂肪成分的检出是腺瘤样退变结节转变为肝细胞癌的重要指征。包膜完整,需与畸胎瘤鉴别:年龄、性别、AFP、脂肪变性和成熟脂肪48n假性脂肪瘤或网膜填塞。nGlissons capsule被膜内迷走的脂肪形成,是被附着或被包埋在肝实质内的网膜附件。n手术后常见。49肝癌不均质脂肪沉积多见于高分化肝癌。多发腺瘤的脂肪沉积发生率约7%。腺瘤脂肪沉积比较均匀。50胃肠道类癌转移灶内脂肪沉积。肢体脂肪肉瘤转移腹腔畸胎瘤转移至肝脏51肝癌脂肪变n含脂肝癌约占肝细胞癌的2%,高分化肝癌多见(约35%),特别是直径小于1.5cm者。n早期的HCC的脂肪变性多均匀分布于病灶,仅表现为密度减低,晚期可形成脂肪瘤样改变。特点:强化减低,可能与血管贫乏而坏死变性脂肪沉积有关。n肝含脂肿瘤包括肝癌、腺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脂肪瘤、畸胎瘤、肝脏肾上腺剩余瘤、脂肪肉瘤与脂肪瘤与其他转移瘤(小肠来源,可合成肠肽,内含脂质)。如果肝硬化结节出现脂质,意味着正向着肝癌转变。n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取决于病灶内脂肪含量与与异常血管的比例,主要依靠脂肪的检出,如在脂肪成分中见到血管影则更具诊断意义。近50%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因缺乏脂肪而无特征性表现。肝脏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脂肪成分常很少,CT多不易检出,但是,肿瘤内常可见较粗大的血管影,即所谓“中心血管影。n肝腺瘤:CT平扫等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有包膜,出血、钙化部位可为高密度,周围常见低密度“透明环”影包括含脂肪或出血的单发或多发肿块。5212肝淋巴瘤5354肝淋巴瘤n肝脏淋巴瘤为单一细胞为主堆积,病灶多密实、密度比较均匀;发生坏死时,病灶中央或边缘可见更低密度区,低密度区的范围明显小于肿瘤实质部分,也明显小于同等大小肝脏其他恶性肿瘤的坏死区。n肝脏淋巴瘤为乏血供肿瘤,增强后:动脉期大部分病灶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延迟期轻度强化或边缘强化、或双期均不强化。病灶内可见细血管穿行,而血管本身无狭窄、扭曲征象,把此种征象称为血管漂浮征,该征象比较有特征性,5513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65758血管平滑肌脂肪瘤n患者多为中青年女性;n一般无肝硬化背景;n动脉期病灶内可见点状或条状血管影。nMRI薄层高分辨率同反相位技术可检出并确认病灶内少量成熟脂肪组织。nAML病灶的脂质是由脂肪细胞组成的大小不一的成熟脂肪组织块,即含脂的区域几乎是纯脂肪;而HCC和腺瘤病灶的脂质是肝细胞癌或腺瘤细胞发生了脂肪变性,即肿瘤细胞胞质内出现的脂滴沉积,即含脂的区域始终是水脂混合。59n主要由上皮样细胞组成由于它不含有或仅含极少成熟脂肪组织,诊断非常困难。近50%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因缺乏脂肪而无特征性表现。n平扫呈等低或等稍高密度,动脉期增强扫描呈中等度强化,略欠均匀,本例瘤内有畸形粗大的血管,静脉期进一步强化或持续性强化,延迟期与肝脏等密度。n中央可见畸形扩张的动脉。或周边有明显强化的粗大畸形的血管。n呈快进快出强化模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6014肝母细胞瘤61女性,16岁,AFP 1502ug/L626364656667肝母细胞瘤n儿童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中占50%60%,男女比例2 3:1。n最常见于5 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 岁以下的婴幼儿。90%患儿血清甲胎蛋白(AFP)增高。n成人全球至今报道不足30例(统计到2002年)。n分上皮型和上皮间质混合型。成人多为上皮和间质的混合型。nCT表现:多呈低等混杂密度的圆形肿块,边缘清晰或不清。单发多、右叶多、外生型多、出血坏死多、囊变多、钙化常见。增强后可见瘤内裂隙形、类圆形和不规则形的多发更低密度区。大结节内小结节,可有淋巴结肿大。n小儿预后良好(治愈率60%以上),成人型预后较差。68肝母细胞瘤鉴别诊断:n原发性肝癌:儿童少见,发病年龄多大于3岁,瘤灶内钙化少见,呈小点状,常伴有肝炎病史与肝硬变表现。n肝内转移瘤:通常为多个或单个大小不一低密度结节,主要分布于肝的外围部,环形强化,AFP一般不高,年龄较大。n肝横纹肌肉瘤:发病年龄约5 11 岁,肿瘤边缘较清楚,可位于肝门区或左右肝内,呈不均匀低密度占位,出血坏死少见,罕有钙化,AFP阴性。n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发病年龄4 8岁,AFP阴性,CT表现为肝内单发的大囊腔,内含结节状或云絮状(“鱼肉状”)软组织密度影,可有厚薄不一边缘模糊的强化分隔,具有特征性,可助鉴别。6915肝血管内皮瘤70病例三,男,45岁71727374三、3757677血管内皮瘤n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亦称组织细胞样血管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病因不明,多见于成年妇女,可能与口服避孕药有关,是一种罕见的介于血管瘤和血管肉瘤之间的低度恶性间质肿瘤,具有上皮样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nCT表现:肿瘤较多位于肝脏周边区域,肝包膜无膨隆,由于受病灶纤维间质的牵拉而使肝包膜皱缩、甚至内缩(需要与胆管细胞癌鉴别)。CT平扫为低密度,中央可有更低密度,部分病灶可有钙化。增强后动脉期主要表现病灶边缘区强化为主,可表现为渐进性强化,而中央更低密度区也无强化。nMR表现:T1WI上肿瘤呈低信号,T2WI 上为高信号伴低信号晕圈。含水丰富区显示高信号,而凝固坏死、钙化、散在出血为低信号。肝动脉血管造影显示肿瘤血供丰富,肝包膜下病灶可呈碗状染色。78n需与肝海绵状血管瘤鉴别。n与血管肉瘤鉴别:血管肉瘤为高度恶性肿瘤,多见于50 70 岁老年男性。CT表现病灶平扫多为低密度,内可有胆管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多呈中心斑点、条片状强化,门脉期与平衡期呈现边缘结节状强化;如果有坏死和出血时相应可见液性低密度灶与高密度影,延迟扫描可见液-液平面形成。n与转移性肝肿瘤的相鉴别,转移性肝肿瘤影像表现较为复杂,可以类似于血管内皮瘤,也可表现为环形强化,或者无特殊强化方式。7916肝血管内皮肉瘤808182肝血管内皮肉瘤n肝血管内皮肉瘤起源于血窦内皮细胞。n肝血管肉瘤男性多发,发病年龄较大。临床病史也比较重要,有钍胶、砷、氧乙烯、激素类、镭、氯丁二烯、铜与肼类接触史,n小病灶多表现为中心动脉期强化,门脉期远心状向周围强化,大的病灶强化可呈“靶状”,有时表现为“棒棒糖”征。延迟期肿块强化略减退,肿块略缩小。n肝内巨大占位,有明显渐进性强化、中心结节状强化,且伴出血、坏死,AFP不高时,要考虑肝血管肉瘤的可能。8317肝肉瘤84肝肉瘤n肝肉瘤来源于肝内血管、淋巴管、胆管周围的结缔组织与囊肿、脓肿壁和肝硬化的再生结节等。n分血管源性肉瘤:血管内皮肉瘤、外皮细胞肉瘤卡波西氏肉瘤,n非血管性: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间皮肉瘤,粘液肉瘤。n肉瘤特点:巨大,囊实性,不规则强化。85肝平滑肌肉瘤n多见于女性,容易囊变坏死,可见钙化。86肝纤维肉瘤n类似于囊腺瘤。囊实性,主要由出血坏死形成囊变。占肝恶性肿瘤的1.3%n单发,形态不规则,肿瘤较大时往往有较大囊变区。强化不明显。n与肝癌鉴别:无肝炎,肝硬化,AFP正常。87肝癌肉瘤88肝癌肉瘤n肿瘤来源于肝内上皮组织者称为原发性肝癌,来源于间叶组织者称为原发性肝肉瘤,包括肝血管肉瘤、肝血管内皮细胞肉瘤、肝血管外皮细胞肉瘤、平滑肌肉瘤、肝神经鞘膜肉瘤、纤维肉瘤、肝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淋巴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Kaposi 肉瘤与类癌等,极为少见。n癌肉瘤(carcinosarcoma)指在一个肿瘤中既有肯定的癌成分,又有肯定的肉瘤成分。n肿块周边结节、子灶出现早期强化以与肿块中央大片坏死与肝细胞癌相似,而肿瘤内逐渐强化的索条状、条片状间隔等征象为肿瘤间质成分强化相似,此征象较为少的在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中出现。n肝癌肉瘤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男女之比为15:6,多继发于肝樱花,且HBsAG阳性,肿瘤较大,多单发;肿瘤边界多清楚、光滑,密度不均,极少出现钙化(平滑肌肉瘤钙化相对多见);少数可见瘤周子灶、门静脉癌栓以与局部组织器官侵犯的n当CT等影像学提示肝脏内肿块表现为单发、巨大囊实混合性肿块,甚至以囊性密度为主,AFP不高时需要考虑本病。89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90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91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n好发于儿童,成人罕见。50见于610岁,90%21岁。n本病恶性程度高,生长速度快,多数较完整假包膜存在,病灶巨大、边界清楚,病灶囊性成分比例较高,病灶内不规则出血较多见,实性成分较少,即使有,多位于边缘,可有强化。有时可见高密度出血区,中间可有多个高密度、厚薄不等的分隔,分隔可有延迟强化。n可有包膜或内部钙化,虽然大体病理与超声检查提示肝脏原发性未分化肉瘤为实性肿块,但CT常有不规则囊性改变,这与肿块黏液基质富含水分有关,此为肝脏原发性未分化肉瘤的典型表现。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有延迟强化,此为肝脏原发性未分化肉瘤的另一特点。n应该与肝母细胞瘤、囊腺瘤鉴别(囊腺瘤的分隔厚薄相对均匀)。9218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9394肝母?95病例96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n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独特的以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形成境界清楚的局灶性良性肿瘤样病变,又称为炎性假瘤。良性肿瘤样病变,又称为炎性假瘤。n CT平扫形态多样化,可有或无钙化。由于病灶内大片凝固性坏死与周边大量纤维组织(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增强扫描病灶可出现大片无强化区与病灶周边渐进性强化,这对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9719肝肌性血管周细胞瘤9899100101肝肌性血管周细胞瘤n这组肿瘤的形态特点与血管外皮瘤相互重叠,将其分为3 类:成人婴儿型肌纤维瘤病(infantile type myofibromatosis)、血管球外皮细胞瘤(glomangiopericytoma)和肌性血管周细胞瘤(myopericytoma)。n肌性血管周细胞瘤,除了具有与成人婴儿型肌纤维瘤病、血管球外皮细胞瘤相似的血管特征外,主要的组织学特点是胞质中嗜酸性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围绕血管腔成同心圆状排列。间质可以出现玻璃样变性和黏液变性。n肌性血管周细胞瘤特别需要与血管平滑肌瘤鉴别。n目前认为属恶性倾向未定的肿瘤或交界性肿瘤。102n肝脏血管肌性周细胞瘤:是新列入WHO软组织肿瘤病理分类的肿瘤,也叫血管周肌细胞瘤或肌性血管周细胞瘤。大多数为良性,生长缓慢.极少数可以是恶性血管周肌细胞瘤.n病理特点为具有嗜酸性的圆形、卵圆形细胞(它向血管周围肌样细胞或称肌周细胞分化)围绕血管腔形成的典型的同心圆状结构。可伴有间质透明变性、骨化和巢状淋巴组织增生。肿瘤须与血管外皮瘤,血管平滑肌瘤与Kaposi型血管内皮瘤等相鉴别。n免疫组化:SMA、actin(+),desmin(肌间线蛋白)部分(+)。CD34、CD99和bcl_2(-)。103n病灶直径 3cm 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和延时期为相对低密度,呈“快进快出”表现。n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门静脉期与病灶强化减弱,密度低于周边正常肝组织,纤维包膜明显强化;延时期病灶呈稍低密度,纤维包膜呈高密度。n动脉期门静脉期明显强化,病灶中心可有斑片状血管样强化;延时期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10420胆管内乳头状瘤/癌105106107108 胆管内乳头状瘤/癌n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男女2:1,与胆管结石、炎症的长期刺激有关。肿瘤多发生于胆总管,源于肝内胆管者少见。n根据有无粘液分泌,分为粘液型和非粘液型,瘤体质地较软,倾向于沿胆管粘膜表面“虫爬”样播散。因分泌大量黏液不易排出,形成较多胶冻样物淤滞。故可导致胆管广泛扩张。n胆管内乳头状瘤容易恶变,病理学分为4型:I型和lI型,低度和高度不典型增生的胆管上皮细胞;型,原位癌和微观侵犯的腺癌;型,乳头状腺癌并基质侵犯。109n该肿瘤导致的胆管扩张与其它病变不同之处在于:与肿瘤大小不成比例;肿瘤近端与远端的胆管均有扩张,此外胆管扩张往往以肿瘤所在位置最为明显,与其他肝叶、段的胆管扩张程度不成比例,有人认为这是IPNB特征性表现。肿瘤多为乏血供,以与胆汁残留于肿瘤内有关。n典型CT表现:胆管内边界清楚的肿块,与胆道内粘液形成。病变局限于某一段胆管或沿着胆管弥漫生长但始终位于胆管内,无肝叶萎缩,门静脉侵犯和局部淋巴结转移n胆汁淤积引起的反复发作的胆道感染和继发胆汁性肝硬化。110111112肝浸润性胆管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癌n发生于肝内胆管或肝外胆管,中老年男性多见。n导管内充填肿瘤的分泌物,乳头状的栓子与继发感染。n部分CEA升高。11321胆管错构瘤114115胆管错构瘤n起源胚胎胆管,分布于肝实质,为胚胎时期肝内细小胆管发育障碍所,与胆管无沟通。n弥漫分布小于1.5cm囊性灶,多不强化。11621肝间叶错构瘤117118肝间叶错构瘤n继肝脏血管瘤位于第2 位的肝脏的良性肿瘤,几乎都发生于婴幼儿和儿童期,偶见于成人。n为无或少血供。多发囊型需与Caroli 病鉴别,其囊性灶不与胆道相通。n囊性为主的肝间叶性错构瘤需与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鉴别,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有厚薄不等的间隔与内壁软组织壁结节,而前者无壁结节。n该肿瘤的发病机制概括起来主要有门管区原始间质异常发育伴胆管板畸形、缺血性以与肿瘤性病变等。119肝间叶错构瘤n分为囊性为主或实性为主2个主要类型。n龄通常为2周岁以内。n多数学者认为胆管畸形引起小胆管囊性扩张,加之血管内膜纤维化引起血液循环的障碍,使得肿瘤内液体存留,进而导致本病的发生。120Caroli病121肝脏少见病变诊断要点个人体会n病史,年龄,性别,实验室检查(如AFP等)很重要n多发病灶不一定都是转移,如血管内皮瘤等n单发较大肿瘤也常常可以是转移,如间质瘤。n囊实性病灶观察壁的厚度,张力,血管,与分隔的特点。n肉瘤多囊实性,不规则分隔渐进性强化。n晕征多见于脓肿与炎症。n假包膜多见于肝癌与腺瘤,两者常可出现脂肪变。n病灶内和周边出现血管或血管样结构的,需考虑到血管肌性周细胞瘤,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血管肉瘤等。n鉴别诊断意义:手术与否,手术方式选择。如FNH一般不手术,腺瘤一般需要手术。122n肝绒毛状腺瘤n肝纤维瘤?n肝粘液肉瘤?n肝间皮肉瘤?n肝血管瘤病?123医学资料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肝脏 少见 典型 肿瘤 影像 表现
![提示](https://www.zixin.com.cn/images/bang_tan.gif)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