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清标隧道监控量测实施专项方案.doc
《广清标隧道监控量测实施专项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清标隧道监控量测实施专项方案.doc(4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广清城际轨道交通站前工程GQZH-1标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铁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四局广清城际轨道站前工程GQZH-1标项目经理部 二○一四年八月 目 录 1.编制根据 3 2.编制目 3 3.工程概况 3 4.监控量测组织与管理 5 4.1监控量测组织机构 5 4.2监控量测管理 6 5.监控量测技术规定 6 5.1监控量测内容 6 5.2监控量测流程 7 6.监控量测点埋设 7 6.1地表沉降监测点 7 6.2洞内监控量测点布置 9 6.3测点标记 10 7.监控量测断面布设原则 10 7.1地表沉降观测点布设 10 7.2洞内监控量测 11 8.监控量测观测办法 11 8.1洞内外观测 11 8.2地表下沉量测 12 8.3洞内拱顶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测量 12 9.监控量测频率 13 10.隧道监测数据分析及解决 13 11.深基坑监控量测 18 11.1监测项目 18 11.2监测原则 20 11.3测点布置 20 11.4 监测办法 21 11.5监控量测组织管理 27 11.6监测信息反馈和资料提交 28 11.7监测保证办法 29 12.安全技术办法 29 13.附表 29 1.编制根据 1.1《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41号 1.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原则》(TB10753—) 1.3《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 1.4《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关于技术规定告知》铁建设()120号 1.5《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矿山法隧道围岩监控量测信息化管理实行方案告知》珠三角城际安()15号 1.6《都市地下水位动态观测规程》(CJJ76-) 1.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 1.8《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 1.9广清城际施工图纸、设计规定和环境、地质条件。 2.编制目 2.1保证施工安全及构造长期稳定性; 2.2验证支护构造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办法精确性或为调节支护参数和施工办法提供根据; 2.3拟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 2.4监控工程对周边环境影响; 2.5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根据; 2.6通过监控量测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体现、反映出来某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此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自身发展提供借鉴、根据和指引作用。 3.工程概况 本标段隧道共4座,总长6340延长米。见表10-14。 表10-14 隧道概况表 序号 隧道名称 中心里程 总长度(m) 围岩级别(m) Ⅱ Ⅲ Ⅳ Ⅴ 1 银盏1号隧道 DK46+730 688 390 115 183 2 银盏2号隧道 DK48+910 1650 400 725 125 400 3 银盏3号隧道 DK51+597.5 3405 320 2415 440 230 4 广佛环线U型槽及地下段 GFDK35+383.5 597 共计 6340 720 3530 680 813 银盏1号隧道自进口至出口单面上坡,纵坡依次为6.1957‰,洞口浅埋、进口段洞口上方存在较大面积危石、隧道洞身穿越2个冲沟,洞顶最小埋深20米且洞顶位于全风化地层。从已揭示地质资料本隧道属中档富水地层且局部存在花岗岩差别风化特性,局部地段风化不均等,隧道施工时也许浮现塌方、落石、涌水事故。 银盏2号隧道位于直线段,全上坡隧道,坡度设立为14.5‰。进、出口埋深较浅,构造松散,岩体破碎~较破碎,含基岩裂隙水发育,边坡稳定性差,易塌方、涌水。隧道DK48+152~DK48+278段和DK49+584~DK49+715段处在粉质粘土及全~强风化花岗岩中,埋深较浅,地下水位较高,施工前需应采用井点降水,并采用地表注浆加固。 银盏3号隧道为下坡隧道,坡度设立为.22.5‰和.3.35%。进、出口埋深较浅,岩体风化强烈,岩体破碎~较破碎,含基岩裂隙水,易发生突水掉块。DK50+085~DK50+300范畴,隧道埋深较浅,岩层较破碎,含基岩裂隙水,也许会发生突水掉块。 同期实行广佛环线U型槽及地下段采用明挖法施工,下穿京广铁路段采用设立施工便线过渡方案,以减小对既有线运送影响,保证施工和运营安全。 各隧道围岩级别登记表: 隧道名称 里程 长度 相应围岩级别 银盏1号隧道(688m) DK46+359 ~ DK46+419 60 V DK46+419 ~ DK46+439 20 IV DK46+439 ~ DK46+504 65 III DK46+504 ~ DK46+524 20 IV DK46+524 ~ DK46+544 20 V DK46+544 ~ DK46+564 20 IV DK46+564 ~ DK46+889 325 III DK46+889 ~ DK46+909 20 IV DK46+909 ~ DK46+954 45 V DK46+954 ~ DK46+989 35 IV DK46+989 ~ DK47+047 58 V III:390没 IV:115没 V:183没 银盏2号隧道(1650m ) DK48+085 ~ DK48+300 215 V DK48+300 ~ DK48+355 55 IV DK48+355 ~ DK48+705 350 III DK48+705 ~ DK49+105 400 II DK49+105 ~ DK49+480 375 III DK49+480 ~ DK49+550 70 IV DK49+550 ~ DK49+735 185 V II:400 III:725 IV:125 V:400 银盏3号隧道(3405m ) DK49+895 ~ DK49+945 50 V DK49+945 ~ DK49+975 30 IV DK49+975 ~ DK50+085 110 III DK50+085 ~ DK50+150 65 IV DK50+150 ~ DK50+190 40 V DK50+190 ~ DK50+210 20 IV DK50+210 ~ DK50+480 270 III DK50+480 ~ DK50+630 150 II DK50+630 ~ DK51+040 410 III DK51+040 ~ DK51+100 60 IV DK51+100 ~ DK51+900 800 III DK51+900 ~ DK52+070 170 II DK52+070 ~ DK52+900 830 III DK52+900 ~ DK52+920 20 IV DK52+920 ~ DK52+970 50 V DK52+970 ~ DK53+210 240 IV DK53+210 ~ DK53+300 90 V II:320 III:2420 IV:435 V:230 4.监控量测组织与管理 4.1监控量测组织机构 图4-1 监控量测组织机构图 针对本管段工程规模、施工方案及工程监测项目特点建立专业监控量测组,重要人员及分工如下: 表4.1-1 广清1标隧道监控量测负责人员一览表 序号 隧道名称 工作面 监测负责人 监测小组长 监测小构成员 备注 1 广佛环线地下段 进口 赵晓明 王锦伟 王勇 出口 汪宗环 2 银盏1#隧道 出口 周细明 王晓康 何飞 3 银盏2#隧道 进口 孟尚 出口 肖军华 王浩 庞训振 4 银盏3#隧道 进口 司松波 出口 李亚星 4.2监控量测管理 为保证量测数据真实可靠及持续性,制定如下各项办法: (1)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已检校合格。 (2)量测仪器由专人使用、专人保养、专人检校。 (3)制定切实可行监测实行方案和相应测点埋设保护办法,并将其纳入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筹划中。 (4)量测数据均要经现场检查,室内两级复核后方可上报。 (5)各量测项目从设备管理、使用及资料整顿均设专人负责,保证数据资料持续性。 (6)监测组与监理工程师密切配合工作,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状况及问题,并提供关于切实可靠数据记录。 (7)在施工过程中,除按规定及时提交观测成果外,还应实时综合分析量测数据,结合量测成果对隧道设计、施工提出合理建议。 5.监控量测技术规定 5.1监控量测内容 监控量测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依照各隧道地层地质状况、周边环境以及隧道施工办法,本项目所有隧道都必要进行如下项目监测项目: 表5.1-1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序号 测量项目 仪器选用 使用状况 1 洞内、外观测 现场观测 初期支护完毕后观测喷层表面裂隙及其发展、渗水、变形等 2 拱顶下沉 水准仪、全站仪或刚挂尺 3 净空变化 全站仪或收敛仪 4 地表沉降量测 水准仪、全站仪或刚挂尺 隧道浅埋段 依照现场状况时增长监控量测项目,选测项目是为了满足隧道设计与施工特殊规定进行项目,详细内容如下: 表5.1-2 监控量测选测项目 序号 测量项目 仪器选用 使用状况 1 围岩内部位移 多点位移计 软岩变形段 2 隧道隆起 水准仪、全站仪或刚挂尺 膨胀性围岩段 3 爆破震动 震动传感器、记录仪 滑坡、下穿段或临近建筑物 4 空隙水压力 水压计 饱和黄土段 5 水量 三角堰、流量计 也许浮现涌水地段 5.2监控量测流程 监测数据分析为达到预定监测目,要进行科学合理组织安排,监测需严格按照流程进行。见图5.2-1: 图5.2-1 监控量测流程图 6.监控量测点埋设 6.1地表沉降监测点 暗挖段测点宜与拱顶下沉测点设在同一断面上。为掌握地表沉降范畴,在与隧道中线垂直横断面上布置测点,间距2-5m,接近中线地方测点布置密些,外侧渐稀,必要时可扩大监测范畴及加密测点布置。量测范畴为中线两侧不不大于HO+B,明挖段量测范畴为基坑开挖边线两侧不不大于3倍开挖深度。地表有控制性建筑物时,测量范畴应恰当加宽。其测点布置如下图所示: 图6.1-1 暗挖地表测点布置示意图 图6.1-2 明挖地表测点布置示意图 (1)在地表钻孔,然后放入长300mm,直径20mm圆头钢筋,外露10mm,四周用混凝土填实,横断面间隔距离为2-5m,同一种断面内设立点位不少于7个。在开挖影响范畴以外设立水平基准点2个,水平基准点埋设办法见下图6.1-3。 图6.1-3 基准点布置示意图(单位:cm) (2) 在地面人工挖400mm*400mm标石坑,埋入不不大于600mm钢筋桩,钢筋桩采用Ф20螺纹钢,埋入地下400mm,四周用混凝土填实,并在桩顶焊接50mm*50mm厚度不不大于5mm钢板,然后在钢板表面贴反光片,规定钢筋桩埋设必要垂直,钢板表面平整,棱角分明,反光片规格采用30mm*30mm。。埋设效果见下图6.1-4。 图6.1-4 观测点布置示意图(单位:cm) 6.2洞内监控量测点布置 依照初步设计图及有关技术规定,隧道有如下三种开挖方式,有三种测点布置方式,其示意图如下: 拱顶下沉测点 周边收敛测点 图6.2-1 各开挖办法测点布置示意图 测点埋设: 洞内监控量测点不得焊于钢架上,必要单独打孔直接安装于岩体中,所有测点均采用Φ20螺纹钢制作,打入围岩并外露初期支护混凝土表面5cm,将长5cm*5cm角钢焊接在钢筋外露某些,贴反射片,以便观测。基准点埋设于已经施工完二衬混凝土构造边墙部位,并标记保护。反光片规格采用30mm*30mm。 6.3测点标记 由于隧道内作业机械、设备、人员较多,若不注意很容易碰撞或损坏监测点,现场应对作业人员进行有关保护教诲,同步监控量测点埋设后,应及时进行标记,标记牌长20cm,宽15cm,红底黄字。标记内容: 图6.3-1 洞内观测点保护标记布置示意图 7.监控量测断面布设原则 7.1地表沉降观测点布设 浅埋隧道地表沉降点位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观测点和洞内监控量测点布设在同一里程断面,纵向间距如下表: 表7.1-1 浅埋段地表下沉测点纵向间距表 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 纵向测点间距(m) 2B<Ho<2.5B 20~50 B<Ho≤2B 10~20 Ho≤B 5~10 地表沉降观测点横向间距为2-5m,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恰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测量范畴不应不大于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之和,地表有控制性建筑物时,量测范畴恰当加宽。 7.2洞内监控量测 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种断面上,断面间隔按照围岩级别及隧道埋深划分: 表7.2-1 洞内拱顶下沉及净空收敛监测断面布置表 围岩级别 量测断面间距(m) Ⅴ-Ⅵ 5 Ⅳ 10 Ⅲ 30 注:Ⅱ级围岩视详细状况拟定间距。 8.监控量测观测办法 8.1洞内外观测 (1)洞内观测分开挖工作面观测、已施工区段观测以及地表观测,开挖工作面观测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内容涉及节理裂隙发育状况、工作稳定状态、围岩变形等,观测后应绘制开挖工作面略图并做好地质素描,填写工作面状态登记表及围岩级别鉴定卡。 (2)对已施工区段观测每天至少一次,观测内容涉及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状况,以及施工质量与否符合规定规定。 (3)洞外观测洞口地表状况、地表沉陷、边仰坡稳定、地表水渗入观测。 (4)在观测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条件恶化,初期支护发生异常现象,应及时告知施工负责人采用应急办法,并派专人进行不间断观测。 8.2地表下沉量测 (1)地表下沉量测应依照隧道埋置深度、地质条件、地表有无建筑物、所采用开挖方式等因素拟定。当隧道浅埋,下穿建筑物地段,地表必要设立监测网点并实行监测,地表下沉量测测点应与水平净空相对变化和拱顶下沉量测测点布置在容易横断面内。 (2)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工作面开始,直到衬砌构造封闭、下沉基本停止为止。 (3)基准点埋设完毕后,以洞口高档控制点为基点向其引测高程,精度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原则,测量成果经评估合格后方可使用。现场实测时,必要进行来回测量,精度满足规定方可。 (4)洞口沉降观测采用全站仪测设反光片时,仪器精度不不不大于2″,测点以反光片十字丝中心点为准,每个测点采用多次读数取中间值,仪器架设与前视点距离不适当过远。 8.3洞内拱顶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测量 (1)变形量测采用非接触量测办法,按照有关规定在洞内埋设测点。 (2)净空变形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尽早施工,初读值应在开挖后12h内读取,最迟不得不不大于24h,并且在下一种循环前,必要完毕初读数。 (3)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辨认并妥善保护,拱顶后视点以洞内控制网点为基准点。量测仪器采用全站仪,规定仪器精度不不不大于2″,测点以反光片十字丝中心点为准,每个测点采用多次读数取中间值。收敛点坐标可采用极坐标测得相对坐标,从而反算收敛值,实测采用测回法以减少仪器系统误差。 (4)拱顶下沉量测应与相对净空量测在同一断面内进行,也可采精密水准仪测定下沉量。本地质条件复杂,下沉量大或偏压明显时,除量测拱顶沉降外,还应测量拱腰下沉及基底隆起量。 (5)净空变化速度持续不不大于5mm/d时,围岩处在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水平收敛速度不大于0.2mm/d,拱顶下沉速度不大于0.15mm/d,围岩基本达到稳定状态。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见下表: 表8.3-1 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 地段 开挖办法 普通地段 特殊地段 台阶法 每台阶一条测线,台阶下一条测线 增长上台阶处收敛点与拱顶沉降点两条斜侧线 三台阶法 每台阶一条测线 增长上台阶处收敛点与拱顶沉降点两条斜侧线 全断面法 一条测线 增长收敛点与拱顶沉降点两条斜侧线 9.监控量测频率 9.1洞内外观测 洞外观测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记录地表开裂、地表变形、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漏状况等,同步还应对地面建(构)筑物进行观测。每天至少观测1次,必要时增大观测频率。开挖面地质素描、支护状态、影响范畴内建筑物描述应每施工循环记录一次。必要时,影响范畴内建筑物描述频率应加大。 9.2必测项目 必测项目监控量测频率应依照测点距开挖面距离及位移速率拟定,由位移速度决定监控量测和由距开挖面距离决定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则上采用较高频率值。浮现异常或不良地质时,应增长观测频率: 表9.2-1 按开挖面距离拟定监控量测频率 监测面距开挖面距离(m) 监控量测频率 (0-1)B 2次/d (1-2)B 1次/d (2-5)B 1次/2~3d >5B 1次/7d 表9.2-2 按位移速度拟定监控量测频率 位移速度(mm/d) 监控量测频率 ≥5 2次/d 1~5 1次/d 0.5~1 1次/2~3d 0.2~0.5 1次/3d <0.2 1次/7d 10.隧道监测数据分析及解决 为了真实、及时、精确反映施工现场信息,监测数据历经如下过程: ①测点埋设→②数据采集→③数据收集→④数据上传→⑤绘制曲线→⑥生成图表→⑦信息反馈。 在监测点埋设、数据采集及收集后,应及时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绘制曲线,详细有如下几种环节: 10.1 应及时对现场量测数据绘制时态曲线(或散点图)和空间关系曲线。如下图: 图7.1-1 位移—时间曲线图 10.2 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应进行数据解决或回归分析,以推算最后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依照现场量测位移-时间曲线对围岩稳定性进行如下判断: A:当时,阐明变形速率不断下降,位移趋于稳定; B:当时,阐明变形速率保持不变,应发出警告,及时加强支护系统; C:当时,则表达变形速率不断增大,围岩稳定状况已进入危险状态,须及时停工,采用有效工程办法进行加固。 当位移-时间曲线浮现反弯点时,则表白围岩和支护已发生了突变,呈不稳定状态,此时应密切监视围岩动态,并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 10.3 依照量测成果进行综合判断,结合下表拟定变形管理级别,依照工程安全性评价流程对工程安全性进行评价,据以指引施工。变形管理级别见表10.3-1。 表10.3-1 变形管理级别 管理级别 管理位移(mm) 施工状态 Ⅲ U<U0/3 可正常施工 Ⅱ (U0/3)£U£(2U0/3) 应加强支护 Ⅰ U0>(2U0/3) 应采用特殊办法 注: U—实测变形值, U0—容许变形值 工程安全性评价流程如下图: 分部经理和总工作为第一负责人,要当天检查量测日报,并就监测成果和当天工作安排作出批示,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5mm/d或位移合计达100mm时,应及时告知主管领导和现场负责人暂停掘进,并及时分析因素,采用应急办法。每天监测及时上传平台。监测组每周编制监测周报,每月编制月报,监测周(月)报有分部总工程师、经理签字并报经理部总工程师签字盖章后再报监理工程师。 10.4预警解决 预警有真预警和假预警之分:真预警是指测量人员上传到系统中测量数据真实反映了隧道变形状况,导致平台发出真预警。假预警是指测量人员由于测量错误、对错测点、测点被破坏等因素,把没有真实反映隧道变形数据传到了系统中导致假预警。详细解决环节如下: ⑴真预警解决: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网址 :7801/TGMIS/ ⑵输入顾客名和密码后进入如下界面: ⑶点击预警标段进入如下界面: ⑷点击预警隧道进入如下界面: ⑸点击预警断面进入如下界面 (6) 经分析拟定为真实预警,点击右边预警标记 (7) 先选解决级别,再写解决意见,最后保存。 (8)假预警解决分两种状况: 第一:若是第一次测量数据(上传到系统上初始值)就上传成了错误数据,或者是手机归零时候归错了,请人们先去群文献里下载“预警解决申请表”,然后按照表格规定填写好资料后发给建设单位主管负责人。她们批准并授权给咱们进行解决。 第二种:若是前面测数据都是对的,本次上传了错误数据,导致了假预警,可以再测一次对的数据传上去,这个假预警就会自动取消了。不用解决。 11.深基坑监控量测 为满足支护构造及被支护土体稳定性,只有对基坑支护构造、基坑周边土体和相邻建筑物进行综合、系统监测,依照观测数据,才干对工程状况有全面理解,及时调节开挖速度和支护办法,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施工监测中应对基坑周边自然环境、地下水位、边坡土体顶部位移、围护构造位移、基坑周边地表沉降与裂缝、周边建筑物沉降、基坑周边重要设施(涉及市政管线)进行观测。通过施工监测,用以验证支护构造设计,指引基坑开挖和支护构造施工,保证基坑支护构造和相邻建筑物安全,总结工程经验,为完善设计分析提供根据。 11.1监测项目 施工监测工作必要有筹划进行,规定监测数据可靠,观测及时,应有完整观测记录和观测报告。监测手段应以仪器观测为主,仪器观测和目测调查相结合。 基坑监测项目见表11.1-1;监测频率及控制原则见表11.1-2 表11.1-1 基坑监测项目 必测项目 序号 监测项目 位置和监测对象 测点布置 监测仪器 1 围护构造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 围护构造上端部 沿构造纵向10~15m一种 全站仪 2 围护构造变形 围护构造内 沿构造纵向10~15m一种 同一孔竖向间距0.5m 测斜管、测斜仪 3 混凝土支撑钢筋应力 混凝土支撑钢筋 按支撑30%设立 钢筋应力计 4 钻孔灌注桩钢筋应力 桩体主筋 水平间距30m,竖向内外各设6~8个 钢筋应力计 5 地表沉降 围护构造周边土体 20m个 全站仪 6 地下水位 基坑周边 沿构造纵向25m一种 水位管、水位仪 7 基坑周边房屋基本监测 沿基坑周边 房屋四角 全站仪 选测项目 8 孔隙水压力 围护构造周边土体 沿构造纵向每侧布置3个 同一孔竖向间距2~3m 水压计 9 围护构造侧土压力 围护构造后和嵌固段围护构造前 围护构造迎土侧及嵌固段基坑侧,沿构造纵向每侧布置三组,同一孔道竖向间距2~3m 土压力盒 10 土体侧向变形 围护构造周边及放坡地段土体 沿构造纵向每侧布置三个同一孔竖向间距0.5m 测斜管、测斜仪 表11.1-2 基坑监测频率及控制原则 必测项目 序号 监测项目 量测频率 监测项目警戒值 监测项目控制值 备注 1 围护构造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 开挖及回筑过程中一天两次 0.2%基坑开挖深度 0.25%基坑开挖深度 2 围护构造变形 开挖及回筑过程中一天两次 0.2%基坑开挖深度 0.25%基坑开挖深度 3 混凝土支撑钢筋应力 开挖及回筑过程中一天两次 按80%设计应力值 按100%设计应力值 4 钻孔灌注桩钢筋应力 开挖及回筑阶段一天一次 按80%设计内力值 按100%设计内力值 5 地表沉降 围护构造施工及基坑开挖期间每两天一次,主体构造施工期间每周两次 20mm 30mm 6 地下水位 围护构造施工及基坑开挖期间每两天一次,主体构造施工期间每两天一次 降水不不不大于0.8m 降水不不不大于1m 7 基坑周边房屋基本监测 两天一次 按80%规范规定设计值控制 按规范规定设计值控制 选测项目 8 孔隙水压力 围护构造施工及基坑开挖期间每两天一次,主体构造施工期间每两天一次 9 围护构造侧土压力 施工期间两天一次 10 土体侧向变形 围护构造施工及基坑开挖期间每五天一次,主体构造施工期间每两天一次 11.2监测原则 ⑴明挖区间施工以基坑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和基坑自身作为本工程监测及保护对象。 ⑵道路下各种管线,特别对上水管、煤气等管线进行重点监测。在管线搬迁时布设直接监测点。 ⑶设立监测内容及监测点必要满足本工程设计规定和符合关于规范,并能全面反映工程施工过程中周边环境及基坑围护体系变化状况。 ⑷工程实行前,制定监测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并实行。监测过程中,采用监测办法、监测仪器及监测频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能及时、精确地提供数据,满足信息化施工规定。 ⑸监测数据整顿和提交应能满足现场施工及招标文献规定数据上传规定。 11.3测点布置 测点布置按招标文献图纸规定进行布置,各监测点布置随工程施工步序而开展,基本按如下顺序进行: (1)基坑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点及各种管线监测点。 (2)围护构造施工时,同步安装围护桩内测斜管。 (3)基坑降水前,埋设水位监测管。 (4)桩顶冠梁浇捣时,同步埋设桩顶位移观测点,并做好测斜管保护工作,进行初始值测取工作。 (5)基坑开挖前,应测出各测试项目初始值。 (6)支撑施工时,同步安装轴力计及钢筋计。每根支撑受力前,需完毕轴力测试仪器安装工作,并测出初始读数。 设备安装好后应做好标记,并设醒目的记,作好测点保护工作。测点如有损坏及时采用有效办法补设。 11.4 监测办法 依照本项目设计文献内容及规定、基坑级别、精度规定、设计规定、场地条件、地区经验和办法合用性等因素综合拟定监测办法。本项目采用监测办法重要有巡视检查、地下水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沉降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支护构造内力监测等。 (1)巡视检查 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每天均有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应涉及如下重要内容: 1)支护构造 ① 支护构导致型质量; ② 冠梁、支撑有无裂缝浮现; ③ 支撑有无较大变形; ④ 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 ⑤ 墙后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 ⑥ 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 2) 施工工况 ① 开挖后暴露土质状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别; ② 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与否与设计规定一致,有无超长、超深开挖; ③ 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与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与否运转正常; ④ 基坑周边地面堆载状况,有无超堆荷载。 3) 基坑周边环境 ① 地下管道有无破损、泄露状况; ② 周边建(构)筑物有无裂缝浮现; ③ 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 ④ 邻近基坑及建(构)筑物施工状况。 4) 监测设施 ① 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 ② 有无影响观测工作障碍物; ③ 监测元件完好及保护状况。 5) 依照设计规定或本地经验拟定其她巡视检查内容。 巡视检查检查办法以目测为主,同步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照相等设备进行。巡视检核对自然条件、支护构造、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检查状况进行详细记录。如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委托方及有关单位。及时整顿巡视检查记录,并与仪器监测数据综合分析。 (2)水位监测办法 根据行业原则《都市地下水位动态观测规程》(CJJ76-)规定及本工程特点,用水位沉降仪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精度不低于10mm。 1) 水位观测孔施工 水位观测孔施工重要涉及测量放线、成孔、井管加工、井管下放及井管外围填砾料等工序,其流程如图11.4-1水位观测孔施工流程图所示。 ①成孔:水位观测孔采用清水钻进,钻头沿铅直方向钻进。在钻进过程中,应及时、精确地记录地层岩性及变层深度、钻进时间及初见水位等有关数据;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停钻,及时将钻孔清洗干净,检查钻孔畅通状况,并做好清洗记录。 图11.4-1 水位观测孔施工流程图 ②井管加工:井管原材料为内径Φ70、管壁厚度为5PVC管。为保证PVC管透水性,在PVC管下端0~4m范畴内加工蜂窝状Φ8通孔,并包土工布滤网,井管长度比初见水位长6.5m。 ③井管放置:成孔后,经校验孔深无误后吊放经加工且检查合格内径Φ70PVC井管,保证有滤孔端向下;水位观测孔应高出地面0.5m,在孔口设立固定测点标志,并用保护套保护; ④回填砾料:在地下水位观测孔井管吊入孔后,应及时在井管外围填砾料; ⑤洗井:在下管、回填砾料结束后,应及时采用清水进行洗井。洗井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原则关于规定,并做好洗井记录。 2)地下水位监测 地下水位观测设备采用水位沉降仪,其工作原理图如图11.4-2所示。水为导体,当测头接触到地下水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此时读取与测头连接标尺刻度,此读数为水位与固定测定垂直距离,再通过固定测点标高及与地面相对位置换算成从地面算起水位埋深及水位标高。 图11.4-2 电测水位沉降仪工作原理图 观测成果:绘制水位时序曲线,注意分析降水影响,水位变化和施工关系曲线,当水位变化达到控制值时及时报警。 (3)水平位移监测 依照设计文献规定及《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基坑维护构造上端部、墙顶部等水平位移采用全站仪监测,监测办法普通为导线法,视准线法,前方交会法等。 1) 监测平面基准网点 监测平面基准网点依照现场状况,选用混凝土标石或现场浇注。选点必要遵循如下原则:选点前应仔细研究施工组织筹划。务必使控制点能尽量避开施工区及堆放材料地方,减少施工时对网点破坏。基准点应埋设在基坑开挖深度3倍范畴以外,且土质结实、不易受损坏、能长期保存地点。选点埋标完毕,等沉降稳定后,才干进行监测。 2) 测点制作及安装 水平位移监测点依照围护构造不同,分别布设在冠梁上和围护构造顶部,照准标志具备明显几何中心或轴线,并且,侧向位移监测点与冠梁顶沉降监测点重叠。为了提高测试精度,测点采用特殊加工强制对中螺纹钢杆制成,测量时直接将棱镜安装在测杆上,可以获得较好对中精度(图11.4-3)。测点位置选取在满足设计规定、全面合理、核心部位优先前提下,应注意便于监测及保护。 图11.4-3 强制对中位移测点 3) 监测办法及精度 在监测平面基准网点基本上,围护构造顶部或冠梁上水平位移监测依照现场状况,运用全站仪按国家二级水平位移监测规定施测。可以采用导线法,视准线法,前方交会法等。同一监测项目应采用相似观测路线和观测办法,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并在基本相似环境和条件下工作。位移监测应满足现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各项规定。 (4)土体侧向变形及围护构造变形监测 根据国标《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规定及本工程特点,采用测斜仪对土体侧向变形及围护构造侧向位移进行监测。 1) 测斜管安装及规定 测斜管安装重要涉及测量放线、钻孔、测斜管拼接及固定、混凝土浇注等工序,其流程如图11.4-4测斜孔施工流程图所示。 测量放线 孔钻 测管拼接 混凝土浇筑 孔口保护 建立初值 图11.4-4 测斜孔施工流程图 测量放线定位后,按如下规定安装测斜管: ①一方面将测斜管逐节进行预接,打好铆孔,并要对接处对准标记及编号,底部测斜管下端应密封端盖。对接导槽应对准,铆钉孔应避开导槽; ②按测斜管对准标记和编号逐节对接、固定和密封后,将测斜管固定在围护构造钢筋笼内侧; ③测斜管随着围护构造钢筋笼下入桩孔,注意将一对导槽对准基坑方向; ④在测斜管上端加管盖保护。 ⑤浇筑前在测斜管内注满清水。 测斜管应在基坑开挖1周前埋设,埋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埋设前应检查测斜管质量,测斜管连接时应保证上、下管段导槽互相对准顺畅,接头处应密封解决,并注意保证管口封盖; ②测斜管长度应与围护墙深度一致或不不大于所监测土层深度;当如下部管端作为位移基准点时,应保证测斜管进入稳定土层2-3m;测斜管与钻孔之间孔隙应填充密实; ③埋设时测斜管应保持竖直无扭转,其中一组导槽方向应与所需测量方向一致。 2)监测办法及精度 监测设备采用测斜仪,系统精度0.10mm/m,辨别率0.04mm/m。测斜管应在测试前一周装设完毕,在3~5天内重复测量不少于3次,判明处在稳定状态后取其均值作为初始值,然后进行测试工作,其环节如下: ①用模仿测头检查测斜管导槽。 ②使测斜仪测读器处在工作状态,将测头导轮插入测斜管导槽内,缓慢地下放至管底,停留5~10min,待探头接近管内温度后再测量,然后由管底自下而上沿导槽全长每隔0.5m读一次数据,记录测点深度和读数。测读完毕后,将测头旋转180°插入同一对导槽内,以上述办法再测一次,测点深度同第一次相似。普通只需要监测平行基坑变形方向那对导槽,特殊状况下,可以将测头旋转-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清标 隧道 监控 实施 专项 方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