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人类学与视觉文化研究.pdf
《视觉人类学与视觉文化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觉人类学与视觉文化研究.pdf(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视觉人类学与视觉文化研究邓启耀(广州美术学院 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261)摘要在人类对世界的感知中,视觉信息占了很大比重。古往今来各民族丰富的视觉文化,为视觉人类学考察提供了广阔的“田野”;人类学自身的跨学科优势,也为视觉人类学研究给予了深厚的学理支持。视觉人类学不仅可以与人类学母体的主要分支学科有机结合,对文物、艺术史、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研究,也可以对语言人类学中的可视性符号、体质(医学)人类学中的“内景反观”异视现象进行探讨;而视觉人类学以影视拍摄为主要方法的影视民族志表达,已经成为人类学书写的一个重要方面。21世纪以来网络和数字媒体开启的视觉新时代,为视觉人类学
2、的学科建设,拓展了更大的空间。关键词视觉人类学;视觉文化;母体学科;新兴学科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40(2024)01-0056-07视觉文化是中华文脉中显示度较大的一脉,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影响深远。对此,以研究视觉文化为主要任务的视觉人类学,理应作出自己的贡献。作为人类学颇具活力的分支学科,“Visual Anthropology”因初创时期与民族志影像拍摄关系密切,故一般理解为影视人类学。随着学科的发展,国际学界已有“超越民族志电影”的理论探讨1 3。细究起来,“Visual”在英语中其实有多层含义,
3、除了视觉技术、工具和媒介,还有呈现不同视觉文化传统的视觉群体、视觉对象、视觉行为、视觉方式、视觉产品、视觉传播、视觉心理和视觉思维等含义。所以笔者主张广义地把“Visual Anthro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期刊CSSCI 扩展版来源期刊J.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2024年第1期No.1,2024收稿日期2023-12-25基金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视觉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20WZJD003)作者简介邓启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视觉人类学与民俗
4、学研究。56pology”理解为视觉人类学,使其既包括百年来通过摄影、电影、电视和数字成像等现代图像或影视手段作民族志或对文化人类学事实进行拍摄和研究,也包括对几千年来人类群体性视觉信息,如物象表意、空间建构、姿势语言、图像信息等的研究。而且,中文的“视觉”,比“影视”有更大的学科拓展空间。“视觉”不仅有“视”:物象视、空间视、姿态视、行为视、形视、图视、影视、拟象视;也有“觉”:感觉、知觉、觉察、觉知、觉悟、直觉等。视觉使作为主体的人,以及人的认知、行为与表达特性,更加凸显;也使视觉人类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学科学理上的探讨,有 了更大的拓展空间。人类学本身是个由多种学科结构而成的综合性学
5、科,具有旺盛的再造活力。它可以通过自身造血机能与母体分支学科有机互动,也可以和其他学科结合另辟蹊径创建新的学科增长点。下面,笔者结合视觉文化研究的一些实例,从学科建设角度,讨论视觉人类学在母体人类学支柱性分支学科(如考古学、文化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和新兴学科的跨学科研究中,可能进行拓展的方面。一、视觉人类学与考古学、艺术史研究几乎所有的文物都是可视的。中华文化让世界敬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通过巨量文物和艺术品,展现了悠久的历史传统,促进了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视觉人类学从时间维度研究视觉文化,与考古学、文化史和艺术史等学科关系密切。主要研究人类通过视觉符号创造的文化,研究视觉符
6、号如何形成,人类怎样通过物象或图像符号传递信息,创造文化,进而追问“人是什么”,文化是怎样形成,又是怎样传承和变异的?考古学和艺术史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在没有文字之前,人类可能利用物象、图像、身体姿态和空间建构来表意。如石器时代的大石文化、玉器、陶器、贝壳、骨牙佩饰、岩画、舞蹈和仪式等,通过对自然物赋予某种形式意味(如神山圣湖灵木树叶信之类),改变空间和构成关系(如把石头堆成特定的形式,把骨牙碎片穿连成佩饰),把身体姿态程式化(如舞蹈、仪式等),以此对环境和自身进行选择性塑造,将身边各种现成物品“建立起有结构的组合”2 22-29,创造和传达所指意义。通过对古代文物的观察,我们看到先民对秩序的
7、理解、规律的认知和对事物的归纳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罗红光研究员邀约我为人类学大辞典撰写“视觉人类学”条目的时候,除了照例对“Visual Anthropology”的英文多层原意进行辨析,我还特别强调了“视觉”在中文表述中的意义。详细论述参见邓启耀:视觉人类学的实践和反思,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视觉人类学与视觉文化研究 57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总第259期)分类能力,以及对图像意义和形式构成的能动预设;了解先民渐趋稳定的视觉逻辑,他们的抽象构型能力,类模型的建构或结构性的表达;探讨在将自然物象类化为人为图像,无意印痕到有意识规范化的过程中,先民如何对偶发性表象进
8、行序化和图式化努力。这类视觉表达方式积淀在一定的文化系统或人群(如无文字民族)中,即形成种种具象的,甚至艺术化的形式结构。人们以物为信,用物象来借喻或象征,约定俗成地共享某些可表达、可解读和可传播的视觉语汇,并渐渐固化为相应的认知习惯和符号化系统,成为一种视觉形式化的“知识对象”,也就是我们现在称为“艺术”的东西3。二、视觉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中的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视觉人类学关于视觉文化现象的研究,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和民俗学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研究被称为“民族艺术”“民间艺术”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与视觉文化相关的内容及使用它们的视觉群体。所谓“民族艺术”的视觉文化及使用它们
9、的视觉群体,主要指多民族国家不同族群、不同区域的人们特别是无文字民族的视觉表达传统及其相关社会文化活动;所谓“民间艺术”的视觉文化及使用它们的视觉群体,主要指除宫廷艺术和精英艺术(如文人绘画)之外的,由老百姓创作、使用和传承的民间图像叙事或象征的内容。而这些“民间艺术”大多属于国家和社会目前正在努力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的文化传承和叙事传统十分特别。他们用神话、史诗、歌谣等形式,叙述自己的文化;用图像、塑形、体态等形式,言传身授地表达自己的文化。例如服饰,自古以来,就不仅仅是蔽体保暖的实用之物。黄帝制定服饰、车舆等级制度,把着装赋予社会文化意义,以此作为治理“天下”的方
10、式之一。各民族服饰的混搭,如胡服西来,唐装东去,是社会开放和文化交往的佳话。而一些无文字的民族,更用针笔线墨,将服饰纹样作为随身携带的民族“史记”、文化象征和社会规范的符号。还有那些一直被人们当作“民族艺术”“民间艺术”或“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欣赏的剪纸、面具、瓦猫、陶艺、木偶等,其实都具有记录、叙事和表意的功能。三、视觉人类学与语言人类学研究越来越多不同学科的学者,开始有把“语言”理解为一种符号系统的趋向。符号学广义上是研究符号传意的人文科学,对包括物象符号、图像符号、文字符号、讯号、密码、姿势语等进行研究。视觉人类学偏重于对“可视性的符号”的研究。作为一种符号,人类的视觉表达方式历经千年,早
11、已形成了特定的书写、传播和阐释模式;不同的族群,也都有自己的视觉“方 58言”、读图习惯和图像语法。物象记事的“词组”和“语法”,可用“实物代言”或“实物信语”为例。一些无文字的民族常以“树叶信”传递信息,并有各种组“词”方式和复合“句式”,如以形取义、以物谐音等。在使用文字的民族中,用物象代言的情况也十分普遍,如广东民俗中通用的生菜(生财)、发菜(发财)、金桔(吉祥)等。这是对“天然”事物赋予“人文”意义的视觉表达行为。物象的图像化,是人类认知及其视觉表达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图像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物象叙事在时空、社会、心理和符号等方面的局限,进入了一种更加自由的表达和传播状态。物象、图像
12、、纹样、手印、杯茭、符箓、仪式动作、空间设置等,都是可见的信息。民俗中大量存在的“以图叙事”“以物象征”“以形表意”的非文字表达方式,由什么“语素”构成,其能指和所指如何建构,其图像关系组如何形成“句子”,怎么表意,有什么样的“句法结构”,在什么“语境”中言说?在生活世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无论是以物象、图像、姿态还是空间设置表达,它们和语言一样,多以象形、指事、会意和假借为主,同时加上象征、借喻,甚至抽象作为结构方式。图像语言多样的语素,建构了图语丰富的语汇。而影像蒙太奇的视觉表达方式,在现代影视剪辑和观影实践中,早已习以为常。四、视觉人类学与体质人类学研究视觉人类学与人类学主干性分支学科体
13、质人类学的关系,过去一般在人体测量和图像记录等方面。手绘调查对象的生活环境、体格特征、姿态、容貌及服饰等,是早期人类学家的基本功之一。有了照相机和电影机之后,影像拍摄使记录工作更加快捷准确。但随着对种族主义、殖民主义的批判和反思,人种、基因等问题变得日益敏感,体质人类学渐有向医学人类学转型的趋向,从关注族群的一般体格特征,深入到疾病、公共卫生、不同文化及群体的健康认知等具体的领域。视觉人类学秉承人类学关注族群文化的传统,在研究健康与疾病问题时,侧重于探究不同社会文化群体的本土性视觉文化认知。例如,古代中医思维对人体、疾病及诊疗的叙述,在现代医学衬托下显得十分“异端”,有点像哈哈镜对“真实”景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视觉 人类学 文化 研究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