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1章 总 论 1.1 项目提要 1.1.1 项目名称 XX省XX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 1.1.2 主管单位 XX省农业厅 1.1.3 建设单位 XX省XX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1.1.4 项目由来 依据农业部《沃土工程基本建设规划》(2006—2010年);《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4—2007年)。此外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科学施用化肥,引导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XX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油基地县市,全市现有耕地面积387万亩,土壤构成以水稻土、黄棕壤土为主,其中水稻土面积260万亩。通过实施沃土工程XX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项目,可以及时快速了解耕地质量动态变化,了解全市化肥投入品的肥效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地提出合理施肥技术方案,从而有效提高我市科学施肥水平,加强耕地质量预测、预警,切实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1.1.5 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市,其中土壤地力长期定位监测点设在XX市XX县XX镇张庙村、XX镇宋湖村、XX镇张池村、XX镇五八村、XX镇金玉村、XX镇严店村、XX区XX铺镇龙王村、XX镇斗笠村、XX漳河镇同兴村、XX镇XX村等10个村的水稻土上。 肥料区域试验基地设在XX市XX区XX镇XX村农科所原试验场内。 实验室在XX区XX镇兴隆村土肥站现有实验楼基础上改建,面积为370m2。 1.1.6 建设规模 围绕地力监测,在全市布设地力监测长期定位点10个,耕地面积为20亩;建设肥料区域试验基地30亩,其中小区20亩,保护区10亩;新建660m2温室大棚和100m2工作用房各一个;改造370m2实验室一个,并配套若干相关设备;购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141台套仪器设备。 1.1.7 工艺技术方案 本项目通过对长期定位监测点田块进行平整和沟渠配套,防止串灌和养分流失,长期开展耕地地力监测。采用GPS、GIS等信息处理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处理;采用肥料区域试验技术,对不同的肥料品种、不同施肥方式进行小区比较试验;通过采购现代土壤、植物样分析仪器,利用现代测试技术为土壤肥料技术研究提供精确的数据,从而为现代土壤肥料技术的全面普及提供技术支撑平台,促进XX市耕地质量全面提高。 1.1.8 主要建设内容 1.1.8.1 土建工程 项目土建工程主要是维修改造370m2的实验室以及水电工程配套;建造660m2温室大棚一个;新建一个100m2工作用房。 1.1.8.2 田间工程 布设10个耕地地力监测点,进行监测小区隔离建800米防渗板、土地平整、沟渠配套建设700米、标志牌10个;整治肥料区域试验用地30亩,平整土地30亩,完善排灌沟渠1200米;建设小区隔离防渗墙2000米。 1.1.8.3 仪器、设备及配套设施建设 完善土肥监测实验室,购置仪器设备141台套,地力监测车1台,灌水设备1套。 1.1.9 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 1.1.9.1 组织管理 建立领导与协调、决策、技术、执行机构,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建管制和竣工验收制,明确职责、严格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1.1.9.2 建设期限 建设期限为2007—2008年,期限为2年。 1.1.10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261.18万元。申请国家投资174万元,地方配套87.18万元。 1.1.11 效益分析 实施该项目,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将大大提高我市土壤监测与信息应用,土肥新技术新产品示范推广与开发,减少化肥浪费与污染,促进我市农化服务能力提高,促进我市中低产田改良,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对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对我市优质粮油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可取得显著的社会、生态效益。 1.1.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值 备注 1 建设规模 亩 30 肥料区域试验基地 2 建设目标 2.1 耕地地力提高 等级 1 2.2 肥料利用率提高 % 10 2.3 样品测试能力提高 个/日 50 3 建设内容 3.1 土建工程 平方米 3.1.1 温室大棚 平方米 660 3.1.2 实验室改造 平方米 370 3.1.3 工作用房建设 平方米 100 3.2 田间工程 3.2.1 土壤地力长期定位点 个 10 每个监测点面积为2亩 3.3 仪器设备购置 台 141 4 总投资 万元 261.18 4.1 国家投资 万元 174 4.2 地方配套 万元 87.18 1.2 结论与建设 实施XX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项目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该项目建设目标明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规模适宜,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科学,选择的仪器设备先进适用,建设资金、物质供应有保证,项目管理系统健全,投资效益明显,项目是切实可行的。同时,该项目投资风险小,建议上级尽快对项目进行评估论证,并组织实施。 1.3 编制依据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抓紧编报2007年部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农办计[2006]62号) 农业部《沃土工程基本建设规划》(2006—2010年) 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 XX省农业厅编制的《XX省沃土工程建设规划》 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农业建设项目财务估算和经济评价方法》 《农业项目经济评价实用手册》 《XX省建筑工程消耗定额2003》 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2.1.1 项目由来 我国耕地资源紧缺,人均耕地仅1.46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同时由于耕地产出多、投入少,用养失衡,导致耕地地力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缺素面积日益增加。随着我国入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也成为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这对耕地质量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2005年、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搞好沃土工程建设,增加投入,加大土壤肥力调查和监测工作力度,尽快建立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为农民科学种田提供指导和服务。……”;“要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科学施用化肥,引导增施有机肥,全面提升地力。……”。农业部《全国沃土工程规划》(2003—2007年)规划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土占建设46个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 XX市作为粮食主产县市,近年由于盲目施肥,偏施氮肥,耕地用养失衡。1000个土壤样点调查表明:土壤有机质十年下降了21.3%,速效钾下降了16.5%,因此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已刻不容缓。该项目通过布设耕地地力监测点,展开肥料区域对比试验,发布耕地质量状况报告,为各级政府在进行耕地质量建设时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可指导农民进行科学施肥,减少肥料投入浪费,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2.1.2 XX市基本情况 2.1.2.1 基本概况 XX市位于鄂中腹地秦岭大巴山余脉与大洪山麓之间的汉水流域地带。地理位置,跨东径111°51′─113°29′,北纬30°32′─31°36′,南北最长纵距128公里,东西最宽横距154公里。全境地貌,东北西三面较高,中部低而自北斜下,略向南敞开,山河湖泊兼具,依次呈低山、丘陵、岗地、平原之变势。现辖京山县、XX县、钟祥市、XX、XX区、屈家岭管理区、XX农场,下设2个乡、50个镇和5个街道办事处,共有行政村1578个,村民小组10576个,农户47.8万户;农业人口193.32万人,占总人口的64%;农业劳动力83.2万人,占总劳动力的72%。 我市国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7万亩,林地面积625万亩,水域面积177万亩,草地面积280万亩。全市人均耕地1.79亩、林地2.96亩、水域0.82亩,均高出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其土壤地质主要由第四纪粘土,河流冲积物,板岩、页岩风化物等发育而成,不仅土壤类型多,而且土质好,酸碱度适中,肥力较高,可耕性良好,适宜种植稻、麦、棉、油、麻等作物,全市每年水稻种植面积达280万亩。 2.1.2.2 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 XX市交通运输四通八达,焦(作)柳(州)铁路、二0七国道、武汉宜昌公路、汉江航运交错纵横全境。邮电、通讯事业发达,全方位、多功能服务的现代化电讯网基本形成。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XX市农业一方面是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是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致耕地质量退化和生态环境失调。突出表现在: ①土地垦殖过度,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失调。全市土地垦殖指数高达44.12%,高于全国平均垦殖指数(14.21%)近三倍多。由于过度垦殖,水土流失加剧。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已达0.37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强度流失面积占80%),占总土地面积的33%。年均因水土流失而丧失表土高达0.16亿吨,每年流失养分相当于近5万吨尿素。随着平原湖泊及湿地大量减少,生态失调,“涝渍相随,旱涝并发”的不良生态特征明显加重。长此下去,必将严重影响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②耕地利用过度,土壤质量下降。近年来,我市农业生产存在着严重的“三重三轻”、“三多三少”现象,即重产出,轻投入,重无机肥,轻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产出多,投入少,需肥作物多,养地作物少,连作田多,轮作田少,不合理利用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土壤的保水保肥及供水供肥性能变差。主要表现为:一是土壤有机质逐年下降,理化性状变差,近10年间全市有60%的耕地有机质下降,下降幅度达21.3%;二是耕地土壤养分不平衡,尤其耕地土壤钾素含量急剧下降。全市耕地严重缺钾面积比重由1982年的37.5%,剧增到1999年的74%;土壤氮磷钾三素比由1982年的1:0.17:0.45变为1:0.37:0.16,中、微量元素缺乏的面积呈扩大趋势,土壤养分比例失调,程度在加重。耕地质量下降严重制约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③土壤环境污染严重。长期以来,由于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的不断增加,高残留化学农药施用以及不合理施用化肥,造成耕地污染加重,对食品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据我市相关的蔬菜监测资料,我市硝酸盐轻度污染的蔬菜有34种,占27.6%,中、高度污染的占72.4%;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规定,我市将有多种蔬菜不能上市。同时由于化肥流失,水体富营养加重,危及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④旱涝灾害日益严重。由于我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发生频繁。经常出现涝渍相随,旱涝交替出现。平原湖区以洪涝灾害威胁最大,丘岗地带则以旱灾威胁最重。特别是洪涝灾害更为突出,对我市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因此,建设XX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通过开展耕地地力监测,进行科学施肥研究,指导农民合理利用耕地,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增强耕地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促进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2.2.2 是土壤肥料理论、科技创新的基础 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建设项目通过开展耕地地力监测、耕地土壤墒情监测、耕地养分轮查、肥料区域试验、肥料肥效鉴定可为土壤肥料科学、提供翔实的地力监测数据、肥效试验数据、肥料肥效鉴定田间结果,这些数据的提供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土壤肥料学科内容,为土壤肥料理论拓展、科技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3 是依法治土,科学利用耕地土壤资源的根本途径 区域站直接面对基层,可以采集、收集、汇总基层耕地地力监测点的监测信息,完成区域性微量元素、重金属等监测内容,并可以进行肥料肥效、施用方法的区域性科研试验,这些监测信息收集与上报将有力支撑全国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的运行,是全国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的基础和数据来源,是建立全国耕地质量预测预报预警系统的基石。同时丰富科学的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将为政府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政策提供依据,因而是实现科学利用保护耕地土壤资源的根本途径。 2.2.4 是土肥部门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的重要手段 与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市土壤肥料工作的基础条件和技术手段还比较薄弱,与发达国家比差距更大。一是土壤农化信息体系尚待建立,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较少,土壤地力和墒情监测网亟待完善。二是基础设施比较简陋。土肥化验室是八十年代初建立的,多年来因缺乏投资而没有进行改造,仪器设备老化,不配套,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和测土施肥工作的需要。土肥新技术、新肥料品种应用缺少试验基地和示范窗口。三是土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薄弱。农化服务功能不全,网点较少,覆盖面窄,技物脱节比较严重。 实施XX市耕地质量区域监测站项目,建立耕地地力监测网络体系,快速有效的收集、传递、分析和发布有关信息,是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优化配置肥料资源,迅速推广土肥新技术的最基本途径。建立耕地土壤质量监测体系、开展肥料区域试验研究,提高土肥技术的到位率和转化率,方便农民、简化土肥技术的操作难度,有利于土肥技术部门转变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 项目单位有较好的工作基础 项目建设单位自1997年以来,就主持了XX县XX镇张池村水稻土国家地力监测点、黑色石灰土省级耕地地力监测点以及3个市级地力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并在《XX农业科学》、《农业部耕地地力监测论文集》上发表地力监测论文各一篇;此外,项目单位先后与加拿大磷钾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资环学院、XX省农科院合作进行了“中国持续农业中土壤与肥料养分精准管理”、“油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对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和肥料区域试验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和经验。 2.3.2 有丰富的科技成果 多年来,我市在土肥科技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完成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微量元素调查,并印制了《XX市土壤志》,完成了XX市土壤资源区划。二是配方施肥技术先后取得10多项部省市级科技奖励,并被列为“九五”全国十大重点农业推广技术之一。三是成功地探索出适于我市应用的水田垄作、坡地沟种、秸秆覆盖还田等土壤改良实用新技术,先后多次获部省农业丰收奖。四是“优化配方施肥技术”项目获省丰收计划二等奖,“水稻高产土壤植物营养诊断及推荐施肥专家咨询系统”、“黄棕壤小麦施用钼肥技术研究”获XX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产氯化钾在XX省农作物上的施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获XX省科技推广成果二等奖。这些科技成果和探索实践,为我市实施XX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2.3.3 有较强的技术力量 项目建设单位现有工作人员23人,技术人员18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6人,其中有大学以上文化的占70%,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实践经验丰富,可胜任高标准、严要求的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建设需要。 2.3.4 有农民群众的迫切需要 随着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和农业效益增幅减缓,农民靠种田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特别是化肥施用量的急剧增加,化肥投入超过农业生产直接投资的50%,继续靠大量增施化肥来增加粮食将难以为继。节本增效,特别是提高化肥投入效益已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但是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素质较低,迫切需要简洁方便的技术服务,需要土肥水等重要科技信息和农业精细管理、耕地质量状况信息。开展耕地质量监测、指导农民科学施肥与种田已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 2.3.5 有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 多年来,我市与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外土肥技术机构进行了较广泛的合作研究与考察交流。如正在实施的世行贷款测土施肥项目,PPIC与我市合作的中国持续农业中的养分监测村项目,与北美合作的以增钾为核心的平衡施肥项目。这些都为我市学习借鉴、跟踪世界农业高新科技,更好地实施耕地质量区域监测站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 2.3.6 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XX市财政局承诺项目批复后,将按项目要求配套项目资金87.18万元。并在项目建成后,每年拨付地力监测体系、肥料区域试验基地运行经费15万元。 2.3.7 政府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工作 XX市政府十分重视耕地质量工作,已把沃土工程建设项目列入了XX市“十一五”建设规划,并要求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拿出专门资金进行耕地地力培肥工作。 第3章 项目承担单位情况 3.1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建设单位名称:XX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建设单位地址:XX市象山大道7号 建设单位性质:全民所有制事业法人单位 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情况:杜华清,男,汉族,现年41岁,1986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获华中农业大学农技推广学硕士学位;技术职称为高级农艺师,现任土肥站站长、党支部书记。自1986年以来,先后主持完成了“XX省优化配方施肥丰收计划”、“XX市甘蓝型油菜施用硼肥技术研究”、“黄棕壤小麦施用钼肥技术研究”等多项目科研攻关项目和科技推广项目,并撰写了《XX市土壤肥料工作现状与发展对策》、《XX市麦稻连作下的耕地地力监测结果》、《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的养分性性及其变异性初探》等多篇论文,先后获“农业部优化配方施肥先进工作者”、“XX省土壤肥料先进工作者”、“XX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3.2 单位主要业务范围与业务能力 该站主要从事肥料质量监督、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土壤肥料技术推广、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肥料肥效鉴定分析与评价、农田土壤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工作,近几年来,在省土肥站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该站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服务,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积达到50%左右。主持了国家地力监测点和省级地力监测点各1个;常年开展肥料质量监督,抽检样品达150多个,较好地遏制肥料制假造假行为。 3.3 单位人员构成 XX市土肥站现有干部职工2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8人,占全站职工的80%,其中高级农艺师4人,农艺师8人,助理农艺师6人。 杜华清,男,41岁,硕士研究生,XX市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高级农艺师。主要成果:“XX省黄棕壤小麦施用钼肥技术”(982045-7)、“200万亩秸秆覆盖八县市小麦综合增产”(910890)、“优化配方施肥技术”(96205-01)。 肖习明,男,36岁,大学本科,副站长,农艺师。主要成果:“秸秆覆盖综合丰产技术示范与推广”(2004-080-02)。 余继军,男,42岁,大学本科,副站长,农艺师。主要成果:“秸秆覆盖综合丰产技术示范与推广”(2004-080-03)。 杨永成,男,43岁,大学本科,副站长,农艺师。主要成果:“优化配方施肥技术”(96205-04)。 陈锋 男 40岁 本科 副站长 农艺师 张梅 女 48岁 大专 高级农艺师 蒋燕 女 41岁 大专 会计师 肖荆州 女 47岁 大专 会计师 王素梅 女 35岁 大专 助理会计师 陈萍 女 36岁 大专 农艺师 王玲萍 女 31岁 大专 助理农艺师 李伯敏 女 44岁 大专 农艺师 杨丹 女 41岁 大学 农艺师 高雯 女 22岁 大专 技术员 杨华妮 女 32岁 大专 助理农艺师 高占华 男 35岁 高中 中级工 肖孝雄 男 37岁 高中 高级工 陈亮 男 24岁 大学 技术员 陈伟 男 23岁 大专 技术员 周建华 男 32岁 大学 助理农艺师 喻小兵 男 30岁 大学 助理农艺师 许强 男 35岁 大学 农艺师 张龚 男 41岁 大学 农艺师 3.4 主要技术成果与转化能力 XX市土肥站自建站以来,成功地完成了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微量元素调查,并印制了《XX市土壤志》。曾先后承担省、市及各级科研部门下达的“丰收计划优化配方施肥”、“水稻高产土壤植物营养诊断及推荐施肥专家系统研究”、“黄棕壤小麦施用钼肥技术研究”、“国产氯化钾在XX省农作物上的施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平衡配套施肥技术示范”等项目,并分别获省丰收计划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成果推广奖和XX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还获得农业部优化配方施肥先进单位等多项集体奖励。 3.5 单位现有基础设施与技术条件 单位现有办公室和化验1020m2,实验室现有可运转的仪器设备28台(套),1991年、1996年、2001年、2003年连续取得省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合格证书。但大部分设备仪器已老化,仅具有常规的肥料、土壤、植物样品的检测能力。 3.6 单位资产与财务状况 XX市土肥站是全额预算事业单位,收入来源有财政拔款和经营收入。2005年财政拔款14万元,其它收入75.7万元,总支出83.1万元,节余6.6万元。期末资产合计113.5万元,净资产76.8万元,财务状况良好。详见附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第4章 项目地点选择与分析 4.1 项目选择原则、依据与要求 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要求建立在代表面积在100万亩以上的土壤亚类上,因此项目选址的原则是:一是重点覆盖原则。项目10个地力监测点应重点布置在粮食生产区水稻土上,并能代表不同的种植模式。二是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原则。项目肥料区域试验基地应建在农田基础设施完善,灌溉有保证,土地基本平整,交通便利,无环境污染。三是土壤肥力均匀,地力等级中上等原则。要求耕地土壤无明显或严重的障碍因素;四是基层组织与群众基础较好的原则。要求基层领导重视和支持,地力监测点和肥料区域试验基地农民科技认识水平较高,能积极配合项目工作的落实。 4.2 项目选址 XX市地貌复杂,境内平原、丘陵交错出现,尤以丘陵面积为大。根据XX实际,本着科学合理、经济实效的原则,项目耕地地力长期点主要安排在水稻土面积在5万亩以上的粮食生产大镇,并具有典型的水稻土特征,而项目肥料区域试验基地则安排在有较好试验基础,大田水利设施完备的XX区XX镇XX村市农科所试验场,化验室则在土肥站原有的化验室基础上改造。 4.3 项目建设地址及用地规模 本项目的耕地地力长期定位监测点分别设立在XX县、XX、XX区的10个粮食生产大镇的10个村的农户承包田,其所有权、经营权不变,每个地力监测点用地规模为平均为2亩,总规模为20亩;项目肥料区域试验基地建设在XX区XX镇XX村,规模为30亩,全部为农户承包田,所有权属不发生改变;温室大棚、工作用房建设在市农业局属农科所园内,也不发生所有权属变化;化验室建在土肥站所属土地上,不涉及到新征土地问题。 4.4 项目区基本条件 4.4.1 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 项目区气候条件适宜,年均气温15.8℃,日照2100小时,平均降水量950mm,无霜期269天,森林覆盖率12%。土地资源丰富,耕地土壤质地良好,以中壤土为主,耕地土体深厚,剖面结构以A-P-W-B-C为主,无障碍层次,春夏季地下水埋深0.6—1米,秋冬季大于0.8米;地力等级1-3级地耕地占项目区总耕地80%。抽样土检,肥料区域试验基地土壤养分现状是;有机质1.7-1.9%,全氮0.105-0.110%,碱解氮88-95mg/kg,全磷0.080-0.083%,速效磷14.7-15.2mg/kg,全钾1.495-1.560%,速效钾95-101mg/kg。漳河水库可保障项目区农田灌溉,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要求;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监测点土壤类型为水稻土。 4.4.2 能源、交通和通讯等条件 XX区XX镇兴隆村和XX村分别距XX城区以南11公里和15公里,分布于207国道旁,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监测点主要分布在207国道、汉宜公路附近的有关村组,具有良好的交通和通讯条件。 4.4.3 农田基础设施条件 农田基础设施完善。漳河水库三干渠区域穿试验基地而过。田间道路硬化,路网配套,10个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监测点的农田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 4.5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项目区内有XX农技站、XX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技术服务能力强。肥料区域试验基地农民科技意识较强,农业科技意识较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良种覆盖率96%以上。 项目基地村农田经过农业综合开发,沟渠配套完善,灌排方便,而且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便于各项试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XX市各级政府对项目的建设持积极支持的态度,并承诺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该项目的实施。当地群众有多年的农业科研试验经历,对待农业科研态度认真积极,十分支持耕地质量监测工作。 4.6 建设项目与当地环境的互适性分析 本项目属农业基础建设公益性项目,无论是耕地地力监测还是肥料区域试验基地建设都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总体上对生态环境无破坏,并可根据耕地地力监测成果、肥料肥效试验数据来指导农民科学经济施用肥料,可减少化肥投入浪费,从而可改善生产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5章 工艺(农艺)技术方案与设备选型 5.1 工作流程与技术方案 5.1.1 建设项目工作流程与组织管理主要内容 土壤肥料长期定位监测点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通过常年对10个定位点的土壤、植物样品的采样观测、调查及化验室分析和数据处理,及时掌握土壤肥力动态变化情况;肥料区域试验基地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组织新肥料、新品种进行肥效大田示范和小区试验、肥效鉴定试验,提供肥料田间试验报告,筛选适宜当地作物生长需要的肥料品种与不同肥料用量水平;化验室主要是对采集土样、植物样进行室内养分测试分析,汇总分析测试结果,建立土壤植物样品养分管理数据库。 5.1.2 所选择的工艺(或农艺)技术方案 5.1.2.1 耕地土壤地力监测技术 耕地土壤监测是通过常年抽样定点和非定点采样观测、调查,及时掌握耕地土壤肥力、墒情、环境质量和耕地利用与管理现状及动态变化状况等信息的一种科学方法。抽样监测是普查观测的延伸和补充,是掌握信息变化及现状的经济有效手段。监测可常年进行,而普查观测则不可能也没必要常年进行。结合耕地土壤监测,并进行肥料质量监测和农户利用与管理耕地情况调查,可较全面掌握土、肥、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现状及变化等信息。 5.1.2.2 现代信息处理技术(GRS、GPS技术) 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GPS、GIS和网络高新技术、通过信息采集与处理建设耕地地力监测数据库和起市、县各级土肥水信息数据库,高效管理与应用信息数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在农业生产尤其是耕地质量监测中的作用。充分应用监测信息成果,指导农业决策和合理利用与管理土、肥、水资源。 5.1.2.3 现代土壤肥料测试技术 半自动、全自动现代化测试设备的应用和先进现代测试技术理论的成熟可大大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检测速度,使土壤、肥料养分测试由常规走向常规与微量元素、重金属含量测定并举,极大提升了实验室的服务水平。该项技术来源于农业部肥料测试中心(武汉)。 5.1.2.4 肥料肥效区域试验技术 肥料区域试验技术是指通过建立全国肥料肥效区域试验网,进行联合肥料区域田间试验,明确不同肥料品种的适宜区域,提出不同地区、不同土壤、不同作物需要的肥料种类、肥料用量的一项成熟的田间肥料肥效试验技术。该项目技术主管来源于省土肥站 5.1.3 项目工作流程框架图 图5—1 地力监测工作流程图 布设地力监测点及田间整治 生产管理记录 大田土样植物样采集产量实打 化验室样品分析 数据信息汇总处理 建立土壤肥力 监测数据库 上报监测数据发布监测信息 常年大田监测 5—2 肥料区域试验工作流程框架图 肥料区域试验基地建设 肥料大田和小区试验 出具田间试验报告 汇总不同肥料品种试验结果 筛选适宜肥料品种 推荐科学施肥技术 建立施肥专家系统 图5—3 化验室工作流程框架图 接受土壤、植 物、肥料样品 编制检测计划 进行化验分析 汇总分析结果 建立数据库 出具检测 分析报告 客 户 进行化验分析 图5—4 项目建设内容关系框架图 荆门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建设 地力长期 定位建设 化验室建设 肥料区域试 验基地建设 地力监测数据库 施肥专家系统 送样 结果反馈 送样 结果反馈 5.2 设备选型方案 5.2.1 设备选型的原则和依据 本项目建设实施,依据《沃土工程建设基本规划》中的项目建设内容和要求,在我站现有运行的仪器设备基础上及所采用的工艺(或农艺)技术方案,按适宜、实用、适宜价位、填平补齐原则配备所需的仪器设备。 5.2.2 仪器设备选型 设备选型的原则和依据,本项目建设实施,在现有可运行仪器设备的基础上,主要配备开展地力监测、墒情监测、肥料区域试验、技术培训和肥料肥效鉴定需数据采集、检测化验、数据处理、多媒体技术讲座等仪器设备。 5.2.2.1 现有可继续使用仪器设备 土肥站现有1/万光电分析天平、721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28台套,详见表5—1 表 5—1 现有可继续使用仪器设备 分类 仪器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用途 采样制样设备 植物粉碎机 台 2 植株制样 分样筛 套 1 制样 称量设备 1/万电光分析天平 台 1 称样 1/10粗天平 台 1 称样 监测化验设备 半自动定氮仪 套 3 全氮 721分光光度计 台 1 样品磷、硫、硼等 酸度计 台 1 酸碱度 颗粒强度测定仪 台 1 肥料颗粒强度 辅助设备 通风排毒系统 套 1 样品消煮通风 电动搅拌器 台 1 均匀后搅拌 康氏振荡机 台 1 振荡浸提 定槽式水银气压表 台 1 测气压 高温电炉 台 1 消化加热 恒温干燥箱 台 3 干燥 鼓风干燥箱 台 1 干燥 真空泵 台 2 抽滤 药品柜 个 4 试剂储藏 常用玻璃器皿 组 1 盛洗 蒸馏水器 台 1 制蒸馏水 合计 28 5.2.2.2 需新增配备的仪器设备清单 项目需新增仪器设备141台套,见表5-2新增仪器设备清单 表5-2 新增仪器设备清单 分类 仪器设备名称 数量 单位 型号规格 主要用途 采样 设备 土钻 10 套 不锈钢土钻、刀、铲等,用于田间土壤取样 环刀、铝盒等 50 套 100立方厘米不锈钢环刀,测定土壤容重、水分等 制样 设备 玛瑙球磨机 1 台 处理用于微量元素分析的土壤样品 土壤粉碎机 1 台 常规分析样品处理 样品盘 1 套 样品晾晒风干,100个 植物样品粉碎机 2 台 处理植物样品 称量 设备 电子分析天平 1 台 感量万分之一(0.1mg) 电子分析天平 1 台 感量千分之一(0.001g) 电子分析天平 2 台 感量百分之一(0.01g) 土样勺 4 套 土壤样品量取勺 检测 设备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 台 微量元素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仪 1 台 砷、硒、汞测定 定氮仪 2 台 土壤、植株全氮测定,进口、国产各一,含消煮炉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1 台 测硝酸盐等 火焰光度计 1 台 钾、钠测定 酸度计 2 台 pH测定 极谱仪 1 台 Mo测定 数字式离子计 1 台 F、Cl测定 自动电位滴定仪 1 台 用于滴定分析 粗脂肪测定仪 1 台 植物粗脂肪测定 粗纤维测定仪 1 台 植物粗纤维测定 电导率仪 1 台 水质、盐分测定 分光光度计 2 台 用于比色分析 反射仪 2 台 植物营养诊断 叶绿素仪 2 台 植物营养诊断 条件控 制设备 恒温系统(空调) 6 台 仪器室、恒温室、样品保管室、分析室用 数据 处理 设备 计算机 2 台 数据采集处理工作站 笔记本电脑 1 台 流动服务 投影仪 1 台 培训、宣传、展示 表5-2 新增仪器设备清单(续) 分类 仪器设备名称 数量 单位 型号规格 主要用途 数据 处理 设备 打印机 1 台 输出结果 GPS 3 台 采样定位 Pocket PC 3 套 采样记载 地理信息系统 1 套 信息系统平台支持软件 农化信息采集系统 1 套 数据处理支持软件 电子地图 1 套 电子地图工作底图 辅助 设备 通风排毒系统 3 套 土壤植株消煮时通风排毒 纯水设备 1 套 化验室用纯水制备及输送管道、阀门等 真空烘箱 1 台 测水分 高温电炉 2 台 测土壤全磷、钾前处理 摇床(联体搅拌机) 2 台 浸提土壤有效养分 搅拌器 2 台 溶液混匀 电热板、电炉 1 套 加热 电热恒温干燥箱 1 台 烘干 快速加液和分液设备 1 套 用于溶液操作,包括分配器、加液枪、枪头等 恒温水浴锅 1 台 水浴加热 超声波清洗器 1 台 器皿洗涤 恒温培养箱 1 台 测定碱解氮 离心机 1 台 溶液离心沉淀 冷藏箱 3 台 标样、标液、基准试剂储存 电热水器 3 个 玻璃器皿洗涤用水 安全报警气瓶柜 2 个 存放气瓶,保证安全 洗眼器 1 个 用于安全防护 器皿柜 2 个 存放玻璃器皿 实验操作台 130 延米 实验操作,包括中心台和边台 实验台架 1 批 包括天平台、试剂架、水槽等 试剂药品柜 10 个 试剂储藏 样品柜 10 个 土壤、植物等样品储藏 样品推车 2 辆 实验室内样品转运 铂金坩锅 15 个 全量容量测定 石英器具 1 套 测B专用 聚四氟乙烯坩埚 30 个 土壤微量元素测试消解 小型配套设备 1 套 其他 地力监测车 1 辆 土壤取样,四驱国产面包车 喷灌设备 1 套 移动喷灌设备 第6章 项目建设目标 6.1 指导思想与原则 6.1.1 指导思想 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安全和实现新时期农业“三增”目标为指导,以改土培肥、科学施肥为核心,以土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增”(即增施有机肥)、“提”(即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即改良土壤)、“防”(即防止土壤退化)主导措施,加快耕地地力建设,提高耕地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创建安全、肥沃、协调的土壤环境条件,为农民科学种田,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指导和服务,从而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6.1.2 建设原则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土壤肥料监测中心的设施设备,并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填平补剂项目所需设备以及进行监测条件改造。 二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耕地地力监测点布局在重点。覆盖的前提下,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布设,既要考虑现实情况,又要着眼长远,确保地力-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耕地 质量 监测 区域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