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7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1 1.1项目名称 1 1.2项目支撑 1 1.3项目地点 1 1.4项目性质 1 1.5项目承办单位 1 1.6项目编制依据 1 1.7研究范围 3 1.8项目概况 3 1.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 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理由及必要性 7 2.1项目提出的理由 7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11 3.1资源条件 11 3.2区位条件 12 3.3市场条件 12 3.4交通条件 12 第四章 旅游资源概述 14 4.1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分析 14 4.2旅游资源组合条件评价 16 4.3旅游资源景观价值评价 17 4.4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18 第五章 市场研究 21 5.1市场现状 21 5.2市场格局 22 5.3市场定位 22 5.4市场细分 23 5.5市场预测 25 第六章 项目总体规划概述 27 6.1发展理念 27 6.2发展定位 27 6.3空间布局 27 第七章 建设工程方案 28 7.1项目实施原则 28 7.2建设内容 28 第八章 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保护 47 8.1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47 8.2生态环境保护方针 47 8.3生态环境建设措施 48 第九章 节能降耗措施 50 9.1相关法律及设计规范 50 第十章 安全与防灾 52 10.1消防方案 52 10.2抗震设计 53 10.3地质灾害防治 53 10.4其它防灾系统 54 10.5旅游安全 55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56 11.1 组织机构 56 11.2人力资源保障 56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7 12.1投资估算的依据 57 12.2投资估算表编制说明 57 12.3投资估算 57 12.4资金筹措 57 第十三章 财务分析 59 13.1基础数据 59 13.2财务分析 59 第十四章 效益评价 61 14.1生态效益分析 61 14.2社会效益分析 61 14.3社会互适性分析 63 14.4经济效益分析 63 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 64 15.1结论 64 15.2建议 65 附表: 附表1:建设投资估算汇总表 附表2:建设投资估算明细表 附表3:经营收入及税费估算表 附表4:折旧及摊销费用估算表 附表5: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6:损益表 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第 60 页 共65页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名称 XX市XX区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2 项目支撑 国家级生态乡镇广寒寨乡、省级生态乡镇东桥镇和白竺乡、国家2A级景区钟鼓寨景区 1.3项目地点 XX市XX区东桥镇、广寒寨乡和白竺乡 1.4项目性质 生态旅游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5项目承办单位 XX省XX市 城市投资有限公司 1.6项目编制依据 1.6.1 国家政策 (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2)《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 (3)《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发改社会【2014】2344号 1.6.2 法律法规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⑺《中华人名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⑻《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1.6.3 行业技术规范 ⑴《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⑵《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T 50298-1999); 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⑷《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GB/T 26358-2010); ⑸《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⑹《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 10001.1-2000); ⑺《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⑻《旅游度假区管理暂行办法》; ⑼《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⑾《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 ⑿《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⒀《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 50563-2010); ⒁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⒂国家计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年。 1.6.4 政策文件与相关规划 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⑵XX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 ⑶《XX市2001 ~ 2020年旅游业发展规划》; ⑷《广寒寨生态旅游景区总体规划(2014 ~ 2024年)》; 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及咨询合同; (6)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基础资料、技术资料等。 1.7研究范围 本报告主要对“XX市XX区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研究。在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项目建设条件、市场研究、项目建设方案、环境影响与文物保护、资源节约、项目安全卫生与消防措施、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财务分析、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 1.8项目概况 1.8.1 项目背景 XX区始建于1971年1月,是XX的一个市辖区,地处赣湘边境,西南与湖南省醴陵市、攸县交界,是XX的西大门,素有“赣西门户”、“吴楚通衢”之称。全区面积858.76平方公里,辖8镇2乡1街,132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40.7万。项目所在地三个乡镇国土面积占全区50%,贫困人口占全区52%。这三个乡镇地处偏远,山多田少,无工业无污染,生态环境良好。 XX区属罗霄山脉北段地区,境内有红豆杉、檀树、银杏等古树名木,生态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XX南部紧密相连的东桥、广寒、白竺三个山区乡镇, 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因为景色优美、生态良好、山水俱佳,东桥被人称之为江南小桂林,广寒被人称之为梦里桃源,白竺被人称之为小庐山。这三个乡镇现有国家家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2个,国家2A级景区一个,省3A级乡村旅游点一个,其他乡村旅游点一百多个,发展扶持农家乐200个多家,每年接待游客近五十万人,乡村旅游为山区农民脱贫起了积极作用,当地农民的土特产成为游客的抢手货。 XX人杰地灵,才俊辈出。作为革命老区,XX不仅是中宣部原部长凯丰的故乡,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也都在此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吴学周、陈述彭、颜龙安、彭苏萍四位“两院”院士,有“民间绘画之乡”、“铜管乐之乡”、“花锣鼓之乡”、“傩文化之乡”的美誉。2011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XX傩面具”称号。 供给侧问题突出。虽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基础设施滞后,大量旅游车辆进出不通畅。接待能力低,游客消费受限。当地群众依靠乡村旅游致富的意愿强烈,且主动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东桥镇连续举办九届油菜花节,数千农民主动参与,热情高涨。白竺乡发动在外知名人士投资建设休闲度假村。但苦于基础设施滞后,乡村旅游发展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为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保障,拟实施XX市XX区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8.2项目建设目标 本项目拟开工时间2016年8月,预计完工时间2018年12月。 ⑴打造系统的旅游交通体系,提升XX区内各大景区的交通通达性。 ⑵建设系统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标识规范,提供优质服务。 ⑶建设完善的供电、给排水、防洪体系,为XX区旅游开发提供硬件保障。 ⑷建设完善的环卫设施系统,为XX区提供干净、卫生的游憩环境。 ⑸构建完备的旅游安全体系,保障游客的旅游安全,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及旅游资源等,确保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XX市XX区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1: 表1-1 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技术经济指标项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55111.36 2 东桥镇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万元 60118 3 广寒寨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万元 37854 4 白竺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万元 39216 5 防灾与保护基础工程投资 万元 6100 含整个规划范围 6 其他 万元 7424.72 6 年均总收入 万元 75833.8 正常经营之后收入 7 税后年均利润 万元 17114.28 正常经营之后的利润 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理由及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理由 2.1.1国内旅游业已进入全面提升的战略期 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已逐渐产生中距离及出国旅游需求,由传统观光排浪式向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转变。进入“十二五”中国旅游迎来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旅游正从新的起点向旅游强国迈进。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更看重闲暇的自由,更崇尚回归自然,这是未来社会生活的一种大趋势,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体验旅游正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导潮流。 2.1.2旅游竞争加剧,乡村旅游成为焦点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XX省旅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秀美XX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到XX观光旅游,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加,旅游行业已经成为我省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重要行业。XX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深厚。XX的旅游资源在全国而言具有显著优势,因而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是符合XX省情的最佳选择,发展乡村旅游大有可为。 2.1.3有利于帮助农民致富,增加绿色GDP 乡村旅游与扶贫攻坚具有很强的契合性。因为有了旅游的综合关联,农业会变成一个好产业,乡村能成为一个好地方,农民可成为一个好职业,扶贫也会因此而找到一种好方式。发展乡村旅游能帮助贫困村拓展增收渠道,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不但能带动贫困村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还能带动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根据中国国家扶贫办和旅游局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1200万贫困人口脱贫。“十三五”期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XX省可帮助大约50万有旅游服务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约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18%。 2.1.4有利于区域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 XX区旅游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其中部分旅游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XX区生态旅游旅游基础设施的科学建设,防止乱建、强占、滥伐等破坏景观和生态环境的行为发生,能使XX区的旅游资源得以持续开发。 2.1.5有利于推进赣湘合作,促进旅游业互补互动 随着XX区基础设施硬件的逐步完善,将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其知名度也会大大提高,可投资开发的项目相应增加,将会吸引更多外来资金的注入。同时,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加强与长株潭地区和赣西地区县市的合作,加强与周边兄弟县区旅游景点的互补和互动,推进赣湘合作发展。通过发展旅游业,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摆脱长期依赖传统农业的落后局面,特别是为当地居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促进XX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农民的脱贫致富的步伐,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旅游资源,使当地农民从靠山吃山到靠山护山,靠山脱贫。此项目将有利于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对实现该地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2.1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逐渐意识到单纯追求GDP,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它是以对资源的无限掠夺和对环境的大规模破坏为代价的发展模式,而且目前我国所遭遇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日益突出,党和国家开始对未来的发展战略做出部分调整,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理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着重保护环境。把经济和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发展,以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XX区生态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是XX市XX区委、区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的举措,将会极大的缓解XX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并在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的同时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两者形成互动,实现良性循环。 2.2.2优化XX市旅游产品结构,完善区域旅游网络的需要 近些年来,XX市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旅游产业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区域旅游热点地区。但与省内其它地区相比,旅游业发展在省内各地市中较为滞后,主要表现为旅游产业基础薄弱、旅游要素不全;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以观光产品为导向;旅游形象不鲜明、缺乏品牌形象;旅游资源开发空间布局不够合理;旅游开发投入产出比例失调;旅游营销、宣传促销投入少;旅游管理体制问题;市场应对能力有待提升的八大问题。分析XX市旅游发展不足,建设XX区生态旅游基础设施或可为区域旅游带来新的突破,改变XX市旅游产品结构以观光为主的特点,完善XX市旅游网络。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⑴高起点、大投入,使XX区旅游成为XX市旅游的新亮点,进而优化XX市旅游结构,配合XX市实现旅游开发新格局; ⑵与XX市其它高品级旅游区(点)形成互补,有利于改变XX区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小”、“弱”、“差”、“散”局面。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资源条件 ⑴XX是中国工业陶瓷之都。我省最早的钢铁基地XX钢铁厂于1954年在这里动工兴建。1983年成为全省第一个乡镇工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的县(区)。目前,XX着力建设以320国道为依托,以陶瓷产业基地为平台的十里经济带,形成了陶瓷、冶金、化工、水泥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其中化工陶瓷占全国市场份额60%以上。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的陶瓷产业基地成为全区经济建设主平台,是国家工业陶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新材料示范基地。目前,产业基地落户企业56家,已建成投产49家,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工业销售收入均突破百亿元大关。 ⑵XX是全国有名的“制种之乡”。南繁制种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制种大军发展到现在有1万多人,制种面积达15万亩,占全国南繁制种面积的80%以上。目前,正规划建设从麻山到广寒寨的百里特色农业带,着力打造制种、生猪、油脂三个大区,扶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发展特色休闲基地62个。 ⑶XX人杰地灵,才俊辈出,文化底蕴深厚。作为革命老区,XX不仅是中宣部原部长凯丰的故乡,黄兴和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也都在此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吴学周、陈述彭、颜龙安、彭苏萍四位“两院”院士,有“民间绘画之乡”、“铜管乐之乡”、“花锣鼓之乡”、“傩文化之乡”的美誉。2011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XX傩面具”称号。 ⑷XX生态优良,资源丰富。属罗霄山脉北段地区,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是“萍城氧吧”和萍城饮用水源地。境内有碧湖潭国家森林公园,有红豆杉、檀树、银杏等珍贵树木,有煤炭、石灰石、铁矿、粘土矿等储量多品质高的矿产资源。 3.2区位条件 XX区是XX的一个市辖区,地处赣湘边境,西南与湖南省醴陵市、攸县交界,是XX的西大门,素有“赣西门户”、“吴楚通衢”之称。XX市已经形成完善的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网络,与XX区相距约5公里。XX区处于南昌、长沙两个省会中心城市之间,区位优越,为XX区旅游客源市场的拓展奠定基础。 3.3市场条件 从外部区位看,XX扼守着赣西大门,处于湘赣鄂三省会城市的中心地带,西侧靠近“长株潭城市圈”,东侧靠近“鄱阳湖城市圈”,北侧靠近“8+1武汉城市圈”。通过铁路环、公路及航空等交通方式,成就了“新兴的赣西交通枢纽”,实现了XX与三个城市圈的密切沟通,更加有利于能量流的传递。透过XX的独特区位,XX生态旅游开发的市场腹地深厚。 从内部区位看,XX区旅游客源市场与XX市、醴陵市及其他相邻市县的关系紧密,这部分客源市场是XX生态旅游发展初级阶段的重要保障。加紧建设XX区生态旅游基础设施,统筹协调区内各片区的发展,形成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旅游品牌,促进XX旅游业的发展。 3.4交通条件 XX市交通发达,公路通车里程已达4663.6 km;其中四级以上公路2770 km。次高以上路面公路2190 km;每100 km²公路密度为l40 km,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2 %。构筑以“昌金高速”、“萍洪高速”为快速旅游通道,以319国道、320国道交叉组成的“大十字”主干线,形成了贯通全市,通达四邻,延伸全国的交通路网格局。境内浙赣铁路横贯东西,2013年建成的杭南长高速铁路设立XX北站,使城市形成5小时内到达上海、杭州,3小时内到达武汉,到达省会南昌一小时,到湖南长沙也只需几十分钟.已经提交国家规划局的长(沙)泉(州)客运专线将将在XX设立高铁站,届时到达福建海西经济区更加方便,公路319国道呈南北向、320国道呈东西向交汇通过。昌金高速公路自东向西贯穿全境,连接XX与长沙的“萍洪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到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一小时就可到达,全市形成两纵两横的高等级公路网,城区外环线,中环线已经建成,明月山机场,使XX到达机场的时间变的更短。 第四章 旅游资源概述 4.1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分析 旅游资源调查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一项重要前期工作,是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之一。XX区内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具体如表4-1所示。 表4-1 旅游资源分类表 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 代表性森林风景资源 数量(个) A 地文 景观 AA综合自然旅游地 AAA山丘型旅游地 婆婆岩、狮子崖、南岳山、五峰山、四八门 5 AAB 谷地型旅游地 碧湖潭峡谷、板子桥峡谷 2 AAG 垂直自然地带 植被垂直分布 1 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 ACA凸峰 婆婆岩 1 ACE奇特与象形山石 仙人掌、仙人棋台 2 ACL 岩石洞与岩穴 老虎洞、婆陀石窟、强盗洞 3 B 水域 风光 BB 天然湖泊与池沼 BBA观光游憩湖区 碧湖潭 1 BC瀑布 BCA悬瀑 水口山瀑布、板子桥瀑布、玉带瀑布、大龙潭瀑布、鱼鳞瀑布 5 C 生物 景观 CA树木 CAA林地 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山地灌丛 7 CAB丛树 四八门杜鹃丛、红花茶林、方竹、河冲古树林、碧湖阔叶林海、五峰松涛、五峰枫香林、果树林、樟树群 9 CAC独树 古银杏、猴子揽月、红豆杉、古锥栗、迎客松、鸳鸯树 6 CB草原与草地 CBA草地 低山草甸 1 CBB疏林草地 绿草青青 1 CC花卉地 CCB林间花卉地 四八门杜鹃 1 CD野生动物栖息地 CDA水生动物栖息地 军炉水库、碧湖潭水库 2 CDB陆地动物栖息地 全园 1 CDC鸟类栖息地 全园 1 D 天象与气候 景观 DA 光现象 DAA日月星辰观察地 五峰山、南岳山、 四八门、婆婆岩 4 DB 天气与气候现象 DBA云雾多发区 碧湖潭峡谷、板子桥峡谷 2 DBB避暑气候地 五峰山、广寒寨、 黄家寨、碧湖潭 4 DBE 物候景观 春花秋实、深秋月照、 寒冬冰雪、轻雨柳芽、 日出夕照、云海奇观 6 E 遗址 遗迹 EB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EBC废弃寺庙 五峰福寿庵遗址、南岳寺遗址 2 F 建筑与设施 FA 综合人文旅游地 FAA教学科研实验 场所 碧湖潭发电站厂部 1 FAB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 农家乐旅游地 1 FAC宗教礼仪场所 五峰寺 1 FAK景物观赏点 山顶观景点 1 FB 单体活动场馆 FBB祭拜场 五峰寺、南岳寺祭拜场所 2 FC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 FCK建筑小品 小亭 1 FD居住地与 社区 FDA 传统与乡土 建筑 大祠堂乡村民居 1 FF交通建筑 FFA 桥 小桥流水 1 FFC港口渡口与码头 碧湖潭生态码头 1 FG水工建筑 FGA 水库观光游憩区段 军炉水库、碧湖潭水库 2 FGD堤坝段落 碧湖潭水库堤坝 1 G 旅游 商品 GA 地方旅游 商品 GAA 菜品饮食 XX小炒肉、 血鸭、腊味 3 GAB农林畜产品 与制品 一村火腿、海潭翡翠绿茶、银杏茶、中华杜仲茶、XX花果 5 GAC水产品与制品 鱼干、火腿 2 GAD 中草药材 及制品 黄栀子、金银花 2 GAE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 打锡工艺、烟花工艺、花果工艺 3 H 人文 活动 HA 人事记录 HAA 人物 黄爱堂、汤增璧、颜龙安、汤国桢 4 HAB 事件 上村狙击战、牛尾巴之战 2 HC民间习俗 HCA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 吃新、婚假、丧葬 3 HCB民间节庆 过年、清明、端午、 七夕、中秋、重阳 6 HCC 民间演艺 傩戏、春锣、灯彩、 采茶戏、农民铜管乐、民间绘画 6 HCD 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 健身运动会、广场舞 2 HCG 饮食习俗 嗜辣 1 HD 现代节庆 HDB文化节 图书文化节、奇石文化节 2 数 量 统 计 8主类 21亚类 46基本类型 121 4.2旅游资源组合条件评价 从表4-1可知XX区旅游资源品种较为齐全,类型较为丰富。旅游资源涵盖8大主类,涉及21个亚类,46种基本类型,占全部155种基本类型的29.7%,资源丰度属于较好水平,能形成较为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在各类资源构成中,生物景观类、人文活动类集聚度较高,其中从单体拥有量来看,生物景观类占全部资源的23.9%,人文活动类占全部资源的21.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XX区的旅游资源自然和人文均衡发展的基本格局。 XX区旅游资源类型的总体拥有率虽然较高,但各主类在基本类型拥有率和资源单体拥有量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从单体拥有量上来看,按基本类型拥有率的高低,8个主类的顺序依次为:生物景观类(23.9%)、人文活动类(21.5%)、天象与气候景观类(13.2%)、旅游商品类(12.4%)、地文景观类(11.6%)、建筑与设施类(10.7%)、水域风光类(5.0%)、遗址遗迹类(1.7%)。 4.3旅游资源景观价值评价 XX区景观资源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自然景观中湖滨景观与森林景观相得益彰,人文景观中古寺旧址与历史传说相互印证。旅游产品中以食为长,自然景观以次生林为特点,各种景观又随季节而变化,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⑴季相不同,风景迥异 春天,百花齐放,森林浅绿,烟雨朦胧中山林与碧湖潭水同色。漫步林中,曲径通幽;草地湖水,蛙鸣鸟唱,山林野趣,集于一园,叫人流连忘返。倚楼听雨,坐亭观雾,停步品花,使人浑然世外。 夏日,满山碧绿,湖水澄清。林内阴凉宜人,湖滨上飞鸟嘻戏,林中情侣,偶偶细语,一片温馨甜蜜的感觉,夜晚,露宿林中,观湖数星,暑意全消。 秋节,正值旅游旺季,苏轼有云:“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秋天的XX是天高气爽,红叶满坡,鲜花夺目,登高远眺,美景尽收眼底。夜晚,明月当空,松林寂静,桂香橘黄,闲步林道,情趣别致。 冬天,踏雪寻梅,冰封玉湖,密林兽迹,另有一番风景。 ⑵谷秀水碧,石奇林茂 XX区静谧的深潭浅水,潺潺的长河窄溪,把山涵养得葱翠青郁,妆点得山花烂漫,群芳斗艳,水的两侧则是连绵的青山幽谷,水在谷中流淌,谷在水旁守候,一派青葱隽秀美景。一片片三叠纪晚期形成的山形各异,雄奇瑰丽,让人叹为观止。这雄伟奇石,是山的脊梁,是山的精神,是区内景观的焦点,给人以“风吹雨洗纹长在,雪压冰封仍自如”的壮阔胸怀。 ⑶低山草甸,独树一帜 在XX区南部婆婆岩一带在海拔800 m左右自然生长着一片草地,这一现象在XX乃至整个南方地区都极为罕见,大自然在这里巧妙地将南方的低山景观和北方的草原风光紧密结合,可谓景色旖旎、独树一帜。 4.4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XX区旅游资源总体上属于市场——资源型旅游资源,其评价模型应立足其自身特点。本项目从旅游资源本体条件、客源市场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建立XX区的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其进行加权分析。 表4-2 XX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赋值表 综合评价A层 综合评价B层 评价因子 权重(%) 综合评价得分 旅游资源本体条件 资源要素价值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 15 13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12.5 10 珍稀奇特程度 7.5 6 规模、丰度与几率 5 3 完整性 2.5 2 资源影响力 知名度和影响力 5 4 适游期或使用范围 2.5 2 小计 50 40 客源条件 客源地区位条件 10 9 区域人口出游水平 5 4 与周边旅游资源关系 5 4 小计 20 17 社会经济条件 区域发展总体水平 5 4 开发开放意识 2 2 城镇依托与人口劳动力条件 7 6 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 7 6 资金条件 4 3 建设用地条件 5 4 小计 30 25 合计 100 82 从表4-2可知,XX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82分,总体开发的潜力和价值较高。 4.4.1旅游资源本体条件评价 由上述旅游资源评价可知.XX区的旅游资源类型众多,景观价值较高,地域组合较好,具有较高的旅游资源本体条件。但总体上,项目区旅游资源开发尚处于初步开发或未开发状态。 4.4.2客源市场条件评价 XX区的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项目区周边的武功山风景名胜区、芦溪旅游区、上栗旅游区、XX百里特色农业观光区可组成联动旅游线路,促进XX旅游市场的开拓和影响力的提升。XX区位于XX省与湖南省的交界位置,可进入性优势突出,拥有广阔的客源市场,且客源市场发展潜力较大。 4.4.3社会经济条件评价 XX区经济发展总量较高,增长速度较快。2014年XX区完成生产总值158.83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5.31亿元,同比增长1.4%;第二产业完成100.37亿元,同比增长10.3%;第三产业完成43.15亿元,同比增长10.7%。 XX区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至今依稀存在的插岭关古城墙遗迹,古风犹存的傩文化,“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的传闻以及佛、道教的传承,依山建造的五峰寺、南岳寺、福寿庵、赞化山傩神庙里钟磬频鸣,梵音阵阵。 第五章 市场研究 5.1市场现状 5.1.1游客数量变化 随着XX区旅游开发的深入,交通条件的改善,制约XX区旅游业发展的交通瓶颈被打开,XX区旅游业凭借资源优势和不懈努力,获得了较快发展。据统计,2015年“十一”黄金周期间,XX区云程岭烈士陵园、麻山幸福村景区、麻山双月湾湿地公园、东桥五峰山、钟鼓寨、广寒寨、碧湖潭等景区景点“十一”期间共接待游客8.2万人次,同比增长35%,发展业绩喜人。 5.1.2 游客的地域构成分析 据抽样调查,XX区所接待的省外游客主要来自湖南、浙江、广东三省,占到游客总量的80%,其中广东游客占45%,浙江、湖南两省游客分别占21%和14%,其它省区仅占游客总量的20%。就具体城市而言,XX客源集中于长沙、南昌、广州、温州、东莞、佛山等城市。如广州、长沙是我国大中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游客规模居XX客源市场首位,是XX区最重要的客源地。 5.1.3游客的人口学特征分析 据抽样调查,从游客的年龄构成来看,中青年居多,20-49岁的中青年游客约占80.6%,而老年人和少儿较少;就职业结构来看,主要是工人、公务员和企业管理人员,个体经营者,教师,学生及离退休人员也占一定比例,其它人员较少;从游客的学历构成来看,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游客占86%,超过半数的人受过高等教育,说明国内游客主要以较高学历者为主;就收入水平而言,以工薪阶层为主,月收入在1500-3000元之间的达54.05%,高收入(5000元以上)者很少,有近三成是低收入和无收入者(主要是学生)。 5.2市场格局 以省内、湖南、广东、浙江为一级,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为二级的“圈层”市场划分论点看,突出了近中程市场开拓计划,但未能全面反映市场动态发展和现有资源、市场新变化、新的营销渠道和新的技术手段对异质、多元市场开拓的可行性。从争取市场份额和发展高质量旅游市场看,应采取“近攻远交”的总体“细分化”和“差异化”市场战略,从而突破传统市场划分的局限。 近期,应突破、巩固和维护省内市场、浙江市场和广东市场等近程市场,重点发掘优质细分市场,大力拓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人文怀古、以及养生、修学等专项旅游的细分需求,这是对区域内现有未饱和市场和未开发市场的调适。 中远期,针对中远程主力市场重点拓展,通过点对点式营销、客源地建设等新方法、新手段、新渠道,大力拓展中远程主力市场和异质市场,满足市场的新兴需求。 最终,三大市场有机结合,聚集人气,形成消费结构、档次合理的市场群。 5.3市场定位 ⑴基本客源市场:南昌、长沙以及临近的浙江、广东等省份。 主要包括:XX、湖南居民的周末休闲市场。以南昌、宜春、新余、长沙等为代表的城市群自驾车休闲旅游市场。以温州、杭州为重点的浙江市场,以生态休闲、文化休闲为主体需求。以广州、东莞、佛山为重点的广东市场,以山水观光、文化休闲为主体需求。 ⑵目标客源市场:武汉、成都、上海和环渤海地区。 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旅游区通过铁路及高速公路向中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辐射,以武汉为代表的湖北市场,以生态休闲、运动养生、山水观光为主体需求。成都、上海市场以文化休闲、山水观光为主体需求。环渤海地区市场以文化休闲、康体养生为主体需求。 ⑶机会市场:长三角、珠三角市场,以西安为中转的其它市场。 长三角、珠三角市场以生态休闲、文化休闲、山水观光为主体需求。除了核心市场和拓展市场外,以XX为中转的其它客源市场,包括到XX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港澳台、日韩以及东南亚市场都是我们要争取的客源市场。 5.4市场细分 根据客源市场总体定位,参考客源结构变化的大趋势,以及旅游产品竞争的形势,将XX区的旅游客源市场分为大众市场、家庭市场、高收入者市场、奖励市场以及银发市场。 5.4.1大众市场 随着人均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延长和收入的提高,以观光为主要内容的我国大众旅游开始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的旅游方式正在向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内容转变。这就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的大众旅游活动将得到更快的发展。XX区的观光风景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以“谷秀、水碧、石奇、林茂、史悠”等见长,并可以通过高、中、低档产品的不同组合,来适应大众休闲度假的多样化需求。 5.4.2家庭市场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元,男女双方都为工作所累,家庭的交流趋于减少,同时,放松疲惫的心智已经成为家庭成员的共同愿望。当时机成熟的时候,旅游活动将成为家庭成员缓解压力、相互沟通的最佳选择。目前,家庭旅游市场正在蓬勃发展。XX区的旅游资源丰富、规模较大,对各类旅游项目的承接能力强,可以适应各种年龄层的游客,能够满足各个家庭成员的需要,非常适合家庭旅游。 5.4.3度假市场 根据国际休闲度假产品的发展趋势,健康疗养型的度假产品占据了高端市场的重要位置,由于它的高附加值,也是旅游产品中利润率较高的种类。同时,中国人的旅游文化对健康疗养度假有较高的认同感。根据XX区的区位条件、交通状况、生态环境和旅游融资能力,都具备开发此类度假产品的条件,所以在产品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高档度假产品在整个产品结构中的位置。 5.4.4奖励市场 随着时代的发展,度假不再和工作势不两立,奖励旅游正在成为各类组织融洽员工关系、鼓励优秀员工的重要管理手段。据估计,旅游业发达的目的地,奖励旅游游客已占到其接待量的10%。奖励旅游在我国也逐步盛行。奖励旅游具有团队规模较大、组团时间多在淡季、消费支出较高的特点。参加奖励旅游的人员一般都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如果使他们集中在一起商讨有关问题,可以获得更好的促进效果。奖励旅游与企业培训相结合,是国际奖励旅游市场的新趋势。 5.4.5银发市场 中国人口结构已经进入老龄化,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据中国老年协会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2.02亿,且这个数字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银发浪潮”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银发旅游市场的特点:老人时间充裕,不受时间限制,可以避开旅游旺季和节假日旅游高峰;消费水平较高。出游的老人一般都有多年的积蓄,包括退休金、儿女的赞助;看重性价比。虽然老人出游经费有保证,但长期养成的艰苦朴素生活习惯决定了这一部分客源希望花钱少、收获大,看重物有所值。老年旅游喜欢轻松、稍缓的日程和具有康复保健功能、历史文化的项目;在目的地的选择上面,倾向于有益健康疗养的旅游胜地。对于XX区生态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银发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客源群体。 5.5市场预测 根据数据显示,XX市2014年接待旅游人数近1472万人次,而XX区旅游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结合XX区旅游发展定位、特点和环境容量,估算2014年XX区旅游接待量(按XX2014年接待的3.6%计算)约53万名游客。并按照以下计算公式预测XX区各年的游客规模详见表5-1。 公式如下: Si=Sii+Sii×P(式中:Si—年游人规模;Sii—上年游人规模;P—年游人增长率)。 表5-1 XX区游客规模预测表 序号 测算年份 游客规模(万人次) 增长率 备注 1 2014 53.0 基数年 2 2015 55.6 0.05 基础设施建设 3 2016 61.2 0.1 4 2017 67.3 0.1 5 2018 77.4 0.15 6 2019 89.0 0.15 7 2020 106.8 0.2 8 2021 128.2 0.2 9 2022 141.0 0.1 10 2023 155.1 0.1 11 2024 162.9 0.05 12 2025 171.0 0.05 从表5-1可看出,到规划期末,XX区游客规模将达到171万人,并趋于相对稳定。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受周边旅游区的发展、业界竞争不断加剧,国家政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上述预测会有一定幅度的变化,管理者应该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营销策略以吸引游客。 第六章 项目总体规划概述 6.1发展理念 坚持五个绿色规则:水源生态保护、绿色植被恢复、生态农业产业化、有机渔业精品化、绿色人居环境。 遵循三个绿色发展理念:主动型生态发展理念,绿色经济产业链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 6.2发展定位 实施绿色运营战略:以山地观光旅游为基础,以森林生态养生为重点,以避暑休闲度假为核心,将XX区打造XX著名的-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村 旅游 扶贫 示范区 基础设施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