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识、新知与共同体叙事:清代文本中的“文成公主”书写.pdf
《旧识、新知与共同体叙事:清代文本中的“文成公主”书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旧识、新知与共同体叙事:清代文本中的“文成公主”书写.pdf(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旧识、新知与共同体叙事:清代文本中的“文成公主”书写何文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成都610072)摘要清代以前,“文成公主”书写主要以“唐蕃和亲”历史事件为中心略载于各朝史籍,随着更多清人入藏并撰著,文成公主“西域成圣”的藏地新知开始在汉文文本中流传。文章通过清人志书、诗赋、游记等,论述其在不同时期的书写呈现,从其对内地史籍、“藏人云”与藏文史籍内容陈述中,可以窥见书写者主体在清朝治藏影响下历时性的藏地见闻与感知重构。变化发展的文本书写,呈现出清人对内地与藏地多元文化的并蓄兼收与情感交融,这一时期“文成公主”的书写,实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文化结晶。关键词清代;共同体叙事;文成公主;多元一体DO
2、I:10.16249/ki.1005-5738.2024.01.016中图分类号 I20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5738(2024)01-127-008收稿日期:2024-01-02基金项目:2019年度博士后第65批面上基金“晚清驻藏大臣联豫研究”(项目号:2019M653835XB)、2021年度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项目“川藏线 茶马古道上的文化交流研究”(项目号:HDZX202107)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何文华(1985-),女,汉族,四川彭州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在站博士后,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藏族史和近现代西南区域史。相关研究有:Wa
3、rner D C.A miscarriage of history:Wen Cheng Gong Zhu and Sino-Tibetan historiography,Inner Asia,2011,13(2):239-264;石硕,刘欢.从文成公主形象看中原风水、占卜知识在西藏的传播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5);刘欢.汉、藏共享的文化符号:文成公主传说在拉萨、打箭炉地区的族际流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2(1);益西旦增.历史记忆与共同体叙事:民国时期知识精英的文成公主话语J.中国藏学,2022(2)等.参见汪幼绒.公主柳西藏文化的变迁模式M.台北:
4、蒙藏委员会出版,2000:11.文成公主入藏是汉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文化资源,至今依然在戏剧、民间故事和史志等不同途径中流传。然而,不同于后弘期藏地早已广泛流传的文成公主“西域成圣”叙事,清代以前内地仅有 通典、新旧 唐书资治通鉴 等史籍有关于文成公主的少量记载,笔墨少于金城公主,更少于以戏剧、说书等多种途径在汉文化区域流传的“昭君出塞”故事。故有学者认为,直至民国晚期,汉语世界始终没有歌咏文成公主的文学作品出现,文成公主在古代汉语文献中的流传度委实不高。1今已有学者关注文成公主身份在藏地的转变及相关知识的族际流传,也有部分观点着意强调其汉藏差异
5、。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本文结合清政府治藏历史与清人文本相关内容,主要分析文成公主书写是怎样从内地史籍“华夏与边缘”叙事,转变为公主人性与神性的多重叙事?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共同文化叙事中,藏地新知又是如何被清代文本接受与认同的?一、清初“文成公主”书写中的历史叙事因地理隔绝,清朝以前内地有关西藏地方的书写不多,入藏者亲见著述更罕见。清政府在入关前主要通过和硕特蒙古与西藏地方建立间接联系,至康熙末年与准噶尔势力进行西部边疆角逐后,始锐意经营西藏地方。康熙五十九年(1720)十一月上谕道:
6、“朕于地理从幼留心,凡古今山川名号,无论边徼遐荒,必详考图籍,广询方言,务得其正。故遣使臣至昆仑西番诸处,凡大江、黄河、黑水、金沙、澜沧诸水发源之地,皆目击详求,载入舆图。今大兵得藏,边外诸番悉心归化。三藏、阿里之地俱入版图,其山川名号番汉异同,当于此时考证明核,庶可传信于后。”2康熙上谕中“考证明核”的要求,推动了清朝入藏者获取更多藏地地理、风俗民情等知识,次年西藏也被纳入 大清一统志 编修内容。在“驱准安藏”战争中,随青、川、滇三路大军入藏之文官、幕僚与军官等,最早撰写了记入藏程站、藏地异域风情的多个文本,如 藏程纪略定藏纪程藏行纪程藏炉总记 和 藏炉述异记 等。关于文成公主,康熙上谕内言
7、,“今之土伯特,即唐之突厥。唐太宗时,以公主下降,公主佛象于庙,今番人名招,招者译言如来也,其地犹有唐时中国载去佛象。明成化中,乌斯藏大宝法王来朝,辞归时,以半驾卤簿送之,遣内监护行。内监至四川边境即不能前进而返,留其仪仗于佛庙,至今往来之人多有见之。此载于明实录者。”3上谕言辞简略,却勾勒出清代“文成公主”叙事的早期框架,一是在历史本位叙事中以“唐太宗时公主下降”指涉藏地与内地交往之始;二是围绕大昭寺话题中心进行书写,包括公主佛像、释迦牟尼像等藏地见闻。在内地史籍中,旧唐书 吐蕃传 最早记“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
8、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遂筑城邑,立栋宇以居处焉”。4此后,“文成公主”叙事长期与“唐蕃和亲”以及藏地仰慕中原相关,宋人修新唐书唐会要资治通鉴 等与 旧唐书 基本相似,言辞更加简略。康熙上谕中“文成公主”书写因袭历朝史籍的叙事,又多被清朝史志列入“宸章”或“宸翰”中,成为清人认知文成公主的底色。围绕文成公主入藏的事件书写,在清代志书“事迹”“考证”等目中长期维持,如清前期 西藏志“事迹”一目记,“自唐孝德皇帝以公主下嫁蕃王和亲之后,始与中国通往来”;5萧腾麟著 西藏见闻录“事迹”一目记,“赞普弃苏弄赞欲尚公主,怒寇松州,终以婚请”;清中期卫藏通志“
9、考证”一目记:“唐贞观十五年正月,以宗室女封文成公主,降于吐蕃赞普”;6清末驻藏粮务金钟麟著 西藏述略 仍记:“及隋犹未通中国,唐贞观八年有吐蕃弄赞者始遣使来朝,十五年太宗因弄赞固请,妻以宗女文成公主,令江夏郡王道宗持节送之,辎重不可计数”等。7对康熙上谕作直接回应,又记藏地“见闻”的最早文本是李凤彩著 藏纪概,该书被视为清朝最早方志。康熙五十九年(1720),著者在“驱准安藏”战争中负责粮务随北路军入藏,驻拉萨六月余。藏纪概 在“著书原由”和“藏迹”目中都述及文成公主,其先循史籍提及“唐之公主下降,突厥思会太宗”,8然后记在拉萨目睹大量“唐迹”,除大昭寺公主佛像外,另有吐蕃时期的金寺金塔、唐
10、碑、冠帔及库内存卤簿等。李凤彩将所见“唐迹”归因于文成公主思念故土,“招哈打里河北小山上有喇嘛寺,山上造立金塔一座、银塔二座,鼎峙其上,高将一丈,传为唐公主思忆父母,建此三塔供养佛法僧,以充祈福报思之具也。”9清初的陈述基本围绕康熙上谕内容,对文成公主思忆父母的人性叙事也属于汉语语境的传统认知,还未涉及后弘期藏文语境中宗教性与 清 萧腾麟,著.西藏见闻录M.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编.中国民族史地资料丛刊之二(内部参考),1978:25.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总第157期)128神话性叙事。藏纪概 也传递出内地史籍的传统价值观,其虽记“招中藏有卤簿仪仗,云系唐时公主降婚所用之物
11、”的“藏地云”知识,但旨在回应康熙上谕,著者很快回到内地史籍叙事,指出卤簿乃明代遗物,否认了藏人认知。更重要的是,该书最后以奎峯之笔总结全文道:“兹称仪仗为唐时嫁女所颁,千年碑字尚落蚀难摹,何况彩装杂物?按永乐曾赐送大宝法王卤簿或即此仪仗。张大其说以讋服一切人耳,大都外国多以得婚中华为荣,观此当唐古忒之托言,切莫以此讹传,当正之。”10藏纪概 在考证明核外,隐含着内地文本在“唐蕃和亲”叙事中的华夷之辩,自 旧唐书 记“(弄赞)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等语,藏地仰慕中原的叙事在“文成公主”书写中已成经典。二、清前期“文成公主”陈述的“藏人云”新知后弘期以来,“
12、文成公主”叙事在藏地史籍与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完全融入了藏人的生活场所与精神层面。随着清朝更多内地人进藏,藏地的文成公主知识很快以“藏人云”形式随清人的“见闻”在文本中传递。历史记忆的原始环境随历史逝去已不复存在,有关文成公主的书写和传说,却在藏地构建起数量众多的记忆场域。作为实体空间,记忆场域能够以所承载的记忆作用于注视者,成为注视者在异域空间陈述的新知。同时,空间一词在汉语意义中指涉广泛,可以指代能够被标记、被观测的具体物质形式,如山川、庙宇、碑刻等,也可以指由此构建的有关社会、生活和文化等可阐释的精神场所。上述李凤彩因不通藏语且驻藏时间较短,故其藏纪概 对藏地记忆场域见闻的陈述浅尝辄止。
13、雍正五年(1727)阿尔布巴藏乱平定,驻藏大臣制度确立后,更多内地人可以长时间驻藏观察,并通过驻藏大臣衙门通事人员获知藏地知识,由此很快出现了清朝前期的多个涉藏文本,如佚名撰 西藏志西藏志考,萧腾麟著 西藏见闻录,陈克绳著 西域遗闻 等,其“寺庙”“梵刹”等目都有关于“文成公主”的书写。大昭寺是文成公主藏地知识形成与传播的中心区域,寺内也供奉清朝皇帝万岁御牌,驻藏大臣制度确立后逐渐形成每月初一驻藏官员叩拜御牌的定制,最终大昭寺内释迦牟尼佛像、公主像佛殿等,成为早期清朝汉文文本中“文成公主”叙事的话语核心。然而,相关话语不断突破康熙上谕的“考证明核”要求,除了内地史籍以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事件叙
14、述为主的记载外,清代文本中的“文成公主”书写开始兼含地域宗教性与神话性内容。西藏志 是清朝前期较完备的藏地方志,编修者中有懂藏语并与藏人相熟者,是书关于文成公主“藏人云”知识陈述十分详细。“寺庙”目几乎涵盖清代文本有关大昭寺记忆场域的全部内容:一是殿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云自中土侍随唐公主至藏,年甫一十二岁,成圣西域,或云自中国铸请来者”;11二是佛殿内文成公主像,“左廊有唐公主暨吐蕃赞普,并白布国王女塑像祀之,其内神佛万计,皆用大铜缸贮酥油点灯为供,惟唐公主前不点酥油灯,楼顶东南隅金殿内有百喇末殿,神名百喇末,云系唐公主威圣神灵显赫,人民敬畏之,汉人有称骡子天王者”;12三是大昭寺寺门朝向
15、,“唐公主晚年好佛,皈依释教,故向其门。”13对内地史料一直缺乏明确记载的释迦牟尼像,书中增加了文成公主携入藏地说,另提及“云”与“汉人有称”的藏汉话语差异。与内地认为藏人因尊敬而塑公主佛像的传统认知相比,文成公主更有了“神灵”的身份象征。西藏志 兼采多种观点陈述,是在异域空间的“猎奇”,但著者选择了“昔唐公主晚年好佛,皈依释教”的藏地新知为落脚点。随着更多“唐迹”进入清人视野,西藏志 还记载文成公主“西域成圣”的其它知识,包括记小昭寺为“唐公主所建,坐西,因唐公主悲思帝乡,故东向其门,殿内之佛像,名曰珠多吉,云系觉释迦摩尼之弟,甫八岁成佛。又云塑像内即唐公主肉身,俗传如此,座上额书默寂能仁四
16、字”,14布达拉宫亦唐公主所建之宫室等。撰者将拉萨所见之小昭寺、布达这一时期清人文本中记藏地见闻知识,主要以“云”“或云”“云系”等方式陈述,本文统称之为“藏人云”。何文华:旧识、新知与共同体叙事:清代文本中的“文成公主”书写 129拉宫,都归功于“唐公主”所建,已区别于 旧唐书等汉文史籍载赞普为迎公主而建楼宇,只是与大昭寺西向佛教不同,小昭寺仍保留着东向故土的人性叙事。对于超越经验认知的公主“肉身成佛”观点,撰者仍将其归入“俗传”内容。西藏志考 陈述与 西藏志 几乎相似,其在“寺庙名色”目中记载文成公主携十二岁释迦牟尼佛像入藏,大昭寺内公主神灵显赫,小昭寺供八岁释迦牟尼佛与公主肉身成佛等“藏
17、人云”内容,最后著者对其仍定性为“未审确否”。15相较之下,同期成书的 西藏见闻录 陈述更谨慎,书中“方语”一目表明著者对藏语有一定了解,但“梵刹”一目仅略记大昭寺建于唐时及其壮丽外观,对文成公主仅以“左廊祀唐文成公主像”一语带过。著者更提及小昭寺是因“金城公主”思乡而建,“小召在大召北半里许,一名喇末契结阁凌虚,丹楼层叠,唐金城公主所建,传因公主悲思帝乡,故东向其门。”西藏见闻录 著者萧腾麟,于乾隆二年(1737)选任察木多(今昌都)游击,后因准噶尔进藏熬茶又留驻,共计在藏五年。萧氏著书是藏于家塾以示子孙,他在凡例中交代,“山川、峻岭、细流,多未经躬历,及传闻不确者,概不敢臆度悬拟,其缺略之
18、处,以侯高明。”西藏志西藏志考 较 西藏见闻录,对藏地文成公主新知的质疑和取舍差异,反映了清人对外来知识的早期认知逻辑,“对于知者,任何我们知道的东西看起来总是条理的、经过验证的、适用的,并且是显而易见的。同理,任何外来的知识体系则是矛盾的、未经验证的、不适用的、虚幻的和神秘莫测的”16面对超越传统表现形式的藏地新知,清朝文本书写在暂缓进度中予以沿袭。十余年后,陈克绳著 西域遗闻 开始明确陈述“番俗皆谓唐公主成神”的藏地知识。陈氏长期在川边藏区为官,亲历了第一次金川战役,西域遗闻 开篇“事迹”一目就记文成公主入藏后修建大小昭寺,“番人甚敬公主,其随行婢仆迄今尚遗部类,呼曰唐人不服藏主徭役。岁十
19、月十五日公主诞辰,僧众聚集拜祭,诏内诸神佛前燃灯以酥油,惟公主庙灯以油,谓生前不嗜酥也。”17又于“佛氏”一目记,大昭寺百喇末佛殿内文成公主成神,小昭寺内佛像“或云系觉释迦牟尼之弟甫八龄成佛,或云系唐公主,有额曰点寂能仁。”18陈克绳未实至拉萨,但 西域遗闻 沿袭 西藏志西藏志考 中“藏人云”的内容陈述,是著者对藏地新知的认同,也体现了清代文本中“文成公主”书写的流传情况。在知识话语生成中,“各种各样的作品,各处流传的书籍,所有这类属于相同的话语形成的文本许多作者,他们彼此认识或不认识,相互批评、贬低、抄袭,而又在不知不觉中相互聚首。”19清朝前期入藏者在以大昭寺为中心的记忆场域陈述见闻后,文
20、成公主“西域成圣”的藏地新知主要以“藏人云”形式进入清代文本,不同书写者主体在对释迦牟尼佛像、公主像、寺门朝向等话题的沿袭中,又使其转为实证。三、清中后期“文成公主”书写中的藏文史籍陈述乾隆末期藏廓纠纷爆发,清廷以福康安、海兰察率大军由青海入藏驱廓,并以观成、孙士毅由川领军入藏援助,最终清军直驱廓尔喀首府阳布,并收复后藏失地。期间随大军入藏者达一历史高潮,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 的颁定将清朝的西藏治理推向完备阶段,不仅有和宁、孙士毅、杨揆、和琳、松筠等留下驻藏诗赋纪文,还形成了重要的官修志书 卫藏通志。清中后期的书写沿袭了文成公主“西域成圣”话题,又不止于“藏人云”的异域见闻,著者纷纷从藏文
21、史籍佐证求实。卫藏通志“考证”目谨案处记,“尝考 通典、类函、子史、清 萧腾麟,著.西藏见闻录M.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编.中国民族史地资料丛刊之二(内部参考),1978:10.清 萧腾麟,著.西藏见闻录M.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编.中国民族史地资料丛刊之二(内部参考),1978:10.清 萧腾麟,著.西藏见闻录M.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编.中国民族史地资料丛刊之二(内部参考),1978:1.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总第157期)130通鉴、水经注 诸书,未尝不载天竺西域诸国事迹。然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疑信相参,源末互异。求其实质于人迹不到之区,不可得也。姑博采焉,考诸古则存而勿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旧识 新知 与共 同体 叙事 清代 文本 中的 文成 公主 书写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