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传统农耕器具耙设计形态探究.pdf
《荆楚传统农耕器具耙设计形态探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楚传统农耕器具耙设计形态探究.pdf(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鞋类工艺与设计SHOES TECHNOLOGY AND DESIGN2024 年 3 月第 4 卷 第 6 期Mar.2024Vol.4 No.6154荆楚传统农耕器具耙设计形态探究欧阳尚海,彭 飞(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湖北 荆州 434000)摘要:传统农作体系脉络编制了独特的华夏农耕文化,荆楚地区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其农业发展可上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从而造就了荆楚传统农耕器具独特的设计风格。本文以荆楚传统农耕工具“耙”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设计学、人机工程学、考古学等学科知识对荆楚农耕工具“耙”的视觉形态、结构造型、材料、尺度和操作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
2、分析荆楚地区传统农耕工具的发展历史、形态形成因素,设计造物思想。关键词:荆楚;农耕工具;耙设计分析中图分类号S22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2096-3793.2024-06-051 Study on the Design Form of Traditional Farming Utensils in JingchuOUYANG Shanghai,PENG Fei(Yangtze University School of Art,Jingzhou 434000,China)Abstract:The traditional farming system has com
3、piled a unique chinese farming culture.As an importan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ase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it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wei,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with a long history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thus creating a unique design style of Jin
4、gchu traditional farming utensils.In this paper with its traditional farming tools“rake”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integrated use of design,ergonomics,archae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 knowledge of its farming tools“rake”visual form,structure,material,scale and operation mode,to analyze the developme
5、nt history of traditional farming tools,formative factors,design and creation ideas.Key words:jingchu;agricultural tools;rake design analysis引 言我国自古就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几千年的农耕发展形成了璀璨的农耕文明和智慧。在传统农耕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传统农耕工具扮演着推动农耕文明快速发展的角色,其产生与发展和社会背景、地理环境、人文民俗紧密结合,是劳动人民在生产与生活中智慧的体现,是我国古代文明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标尺。荆楚大地先天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先
6、进而丰富的农耕生产工具,“耙”作为荆楚传统整地农耕工具的代表性工具之一,有着独特的形态成因与结构特点。1 荆楚传统农耕工具耙概述传统农耕工具“耙”作为整地类农具之一,在荆楚地区主要分为人力耙和畜力耙两类。人力耙由木杆和耙头组成,主要用于谷物的晾晒较少出现于田间。畜力耙是由人力耙中的铁齿耙演变而来,如追溯其历史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有“耙”的相关记载。荆楚传统农具“耙”依据质地不同主要分为木制耙、竹制耙,后来随着铁制工艺在传统农耕工具上的广泛应用,出现铁木结合的耙农具,在整地效果上有显著提升。畜力耙又分“一”字耙、“人”字耙和方耙,都是借助外力进行耕作,以减轻劳动
7、人民的负担。古籍中虽然“耙”字出现不多,但“杷”字却早有记载。农书中提到,“耙又作杷,今作,通用,又谓渠疏。”耙的作用在耕作中至关重要。它能使土地松散细腻,有利于作物生长1。古人所述的耙的功能至今仍然基金项目:2023 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人物境互文下荆楚传统农耕工具设计基因与文化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3Y054)作者简介:欧阳尚海(1979-),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设计、中国传统器物设计,.第 6 期设计论坛155欧阳尚海,等 荆楚传统农耕器具耙设计形态探究适用。古代的石刻画、壁画以及宋代耕织图中都有对耙形态外貌的清晰描述。从这些古籍资料中可以看出,耙的形态通
8、常是一根木梁上安装一排铁齿,再配以一木制辕,采用牛拉式牵引。后来又出现了双辕耙,以一牛牵拉,再发展至双梁耙,即农书中所记的方耙。这些古代“耙”的形式,在水田耕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 荆楚农耕工具耙的设计分析荆楚地域中传统农耕工具“耙”整体形态与功能的形成,不仅是实用造物思想的体现,更是荆楚地区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耙”色彩形态、结构尺寸、材料及尺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荆楚地域传统整地农具耙的设计造物思想与文化价值。2.1 形态简洁、视觉形象传统整地农具“耙”的外形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方形与三角形的视觉形象存在,沿袭至今依然保持朴实无华的外观形象,“耙”主要形象的变化表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统 农耕 器具 设计 形态 探究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